【白斑】
#誤會
#刻板印象
#美洲黑熊
雖然許多民眾認為「胸前有白V」是台灣黑熊的註冊商標,但實際上,所有亞洲黑熊甚至分佈在南亞的懶熊都一樣配備有白V,就連美洲黑熊中偶爾也會出現像影片中的Takoda一樣胸前具有白斑的個體,並不是台灣黑熊的專利哦!
Takoda是一隻十歲的美洲黑熊,名字取自美洲原住民蘇族(Sioux)語言中「friend to all」,於2010年在蒙大拿州被發現落單並且出現脫水、挨餓等狀況,因此被送往奧勒岡動物園進行照護,從此變成動物園中的萬人迷。
美洲黑熊 亞洲黑熊 在 走近動物園 Approaching the zoo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以羊替牛】
#公眾教育
#地方特色
秉持著每次都在節日過去後才發文的壞習慣,這次的文章與前幾天(6/22)的世界駱駝日有關,將簡單地藉著動物園中的駱駝,做一下物種展示替代性的相關討論。
撇開野外僅存不足1000頭的野駱駝不談(僅在原產地週邊有極少數半圈養個體),世界上所有的駱駝都是早就被人類馴化的家畜(就算是那些在澳洲或德州四處漫走的也一樣),尤其單峰駝更是在西元前數千年就已全數馴化,因此,雖然台灣的小朋友看到駱駝時可能遠比看到牛、豬甚至是馬時要來得興奮,但其實在某些地區,沒養著幾隻駱駝,你可能都不敢說自己是當地人。並且,因為這樣的馴化後代已經適應了圈養環境,基本上駱駝成為了動物園中,便宜好取得、不會大受歡迎但又不至於太被忽略、偶爾還能通過近距離接觸活動來幫自己加菜的一種容易展出的基礎物種,遊戲動物園大亨2就將單峰駱駝列為飼養門檻最低的初始物種。
在許多地區,動物園中只要有了兩種駱駝中的一種,通常就不會有另外一種。比如中國只有雙峰駝、中東只有單峰駝,因為對於這些地區來說,其中一方遠比另一方要來得容易獲取,且在沒有保育計劃伴隨、教育設施完善的情況下,確實沒有同時展示兩種物種的必要性。另外,像駱駝這樣看起來有點野生的家畜,在動物園內也時常成為豐富展示的角色並與其他物種混養,比如許多動物園會將雙峰駝與野驢、原羚混養,營造中亞礫漠的滄桑;單峰駝則常與蒼羚等大型羚羊混養,增添一些中東的文化氣息。
而在一般的動物園中,像兩種駱駝這樣具有替代物種的,鮮少出現有性質重複的展示。比如生態位階相近的(亞洲黑熊與美洲黑熊、髦牛與野牛、江獺跟歐亞水獺還有兀鷹與美洲鷲等)或者外貌相似的(松鼠猴與黑冠松鼠猴、三種鳳冠鳩、墨西哥毒蜥與美國毒蜥以及同物種的不同亞種之類),但值得注意的是,當上述的微妙差別蘊含特別的教育意義時,這樣的物種就更容易成為一併展示以提供遊客比較依據的好拍檔!包括非洲象與亞洲象、黇鹿與梅花鹿、鴕鳥與鴯鶓還有野生動物與牠們的馴化種。(不過談論的若是後台保育區,則有可能同時維持大量相近的重點物種,好發揮動物園自身特長、集中更多保育資源。)
現代的動物園,在展示方面基本上遲早會向著「精簡化」發展,雖然可能參與眾多的保育計劃且飼養實力超群,但在遊客面呈現出的物種將以精挑細選的少數精銳為主,而不若過往集郵式那般的一股腦能展多少就展多少,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要如何運用盡量少的物種最大化動物園的教育意義並加強動物福利的落實,是我個人很感興趣的課題之一,各位下次去動物園時,不妨也試著思考看看,如果今天是你來規劃一座動物園的話,會選擇哪些物種,並通過牠們講述什麼故事。
美洲黑熊 亞洲黑熊 在 Taiwan Mountain 台灣山岳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給愛爬山的您: 如何在有熊國內當個受歡迎的客人
<< 懶人包 >>
@@山屋附近為何會出現黑熊?
台灣黑熊為雜食性,且以植物為主食,約佔食物之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他則以山羌、山羊、蜂蜜/蜜蜂等動物為食。台灣的黑熊一般會避開人類活動頻繁的地區,包括吵雜的山屋。然一旦遇到天然食物較為貧乏之際,若再加上有人為食物的吸引(如廚餘,或放置山屋外頭的人類存糧,如米、乾料、蔬果等),則黑熊一旦有機可乘,則可能由日間活動的行為轉為夜間活動,偷襲人類的食物。這是抱崖山屋黑熊持續出沒數日的關鍵因素。
一旦這黑熊有了吃到「人類甜頭」(食物)的滋味之後,若人們沒有立刻斷絕這個「吸引力」,則這個體斷然不會輕易離去。因此,通常牠也會變得越來越大膽,甚至敢白日在山徑上出現,如此則增加人熊相遇的機會。一旦不慎人熊相遇,熊受到驚嚇,不是逃竄而去,便是追趕這出奇不意的人類(威脅),這是十分典型的威嚇行為,但這卻經常被民眾誤以為是攻擊行為。
因此,最近在玉山國家公園抱崖山屋出現施工工人被熊追的案例,關鍵源自於人類在黑熊出沒頻繁的山區,缺乏正確的人熊應對法則,沒有妥善的處理廚餘和其他食物,甚或施工材料(如油漆、柏油等),讓黑熊有機可乘。有些施工的材料可能富含讓熊好奇的味道,甚或可能吸引熊和其他野生動物誤食,而發生中毒的情況。
因此,山友若有計畫前往有熊出沒頻繁的地區(可能因季節而異),需了解遇到熊如何處理的方式,並避免夜間在外頭活動,或落單活動。當然,無痕山林一定是必須的,並妥善處理和放置食物。
看到稀有的黑熊是很幸運的,但若在山屋附近的話,恐怕就不見得了!!因為這熊通常可能比較大膽或不怕人,若食物又在附近,則可能把您誤認為是競爭者呢!我們也建議下山後,立即通報相關管理單位,或也可與台灣黑熊保育協會聯絡。
在森林裡,黑熊才是主人,您就請當個有禮貌的客人吧!!
@@遇到熊該怎麼辦?
一般來說,這世上並沒有一套人如何對應熊的必勝秘笈,畢竟每次的狀況都不盡相同,況且每隻熊也不盡相同。但人在遭遇熊時所採取的反應措施,絕對會影響 到人是否可以全身而退的機率。
在台灣,人在野外遇到台灣黑熊的機率很低。除了目前野外黑熊數量稀少之外,台灣黑熊習性機警且隱蔽,具有靈敏的嗅覺,加上不差的聽覺,故一旦察覺人的存在後,大多會採取趨避的反應,離開現場。但是,為了避免不按牌理出牌或不愉快的情況,人們還是應該儘量觀察和瞭解動物的習性,以及知悉各種可能的應對方式,以避免不必要的人熊衝突,這樣不管對熊或對人都好。
詳細資料請見: http://meibear.npust.edu.tw/Chinese/coexist/meet.asp
@@如果你在短距離內看見一隻熊
最重要的是不要驚慌失措、狂跑和尖叫。肆意跑步和其他突發的大動作,都可能被熊誤以為是某種威脅,而讓熊產生防禦性的威嚇反應,甚至發動攻擊。首要的工作就是什麼也不要做-不要做任何突然的動作或發出突然的聲音。靜靜地站著,準備好你隨身攜帶的哨子、鋼杯或辣椒噴劑,然後花幾秒鐘的時間,小心評估整個狀況,包括看看四周有沒有小熊、偵測周圍的逃生路線等,再決定你的下一個步驟(可能留在現場繼續觀察,或撤退)。只要你保持頭腦冷靜,不失控,就有絕佳的機會可以為這次的相遇,留下栩栩如生的記憶,而不是傷害。
當然,很重要的是試著分辨出熊僅只是好奇,或具有威嚇性。黑熊通常不會無緣無故發動攻擊人的行為,而且在真正採取攻擊之前,通常會出現一些威嚇行為,讓對方警覺其存在。留意熊表現出具有威嚇性的行為特徵,例如耳朵後翻、豎起背頸上的毛做出備戰的姿勢、頭部快速地左右晃動、發出威嚇的吼叫”嗚-”聲、或四肢重重地拍擊地面。如果熊將牙齒搓磨或咬合發出”啪-啪-”的響聲,則表示牠騷動不安,很有可能發動攻擊。如果熊用牠的二隻後腳站立起來,將口鼻部位抬高,這並不是一個具有攻擊的記號,而是典型的威嚇行為,表示這隻熊可能只想嚇嚇你。
不管美洲黑熊或亞洲黑熊都鮮有把人當作食物,而主動發動攻擊的記錄。多數的攻擊行為屬防禦性,常發生於熊感覺受到威脅或做困獸之鬥的情況。攻擊的表現可以當成一種線索,熊或許只想警告你,要你遠離牠。你最好乖乖地照著做。任何熊只要走向你都該視為攻擊的行動,此時都應該立即撤退!萬一遇到熊追逐人時,可考量立即丟下沈重的背包或其他裝備,或可稍微絆住或拖延熊前進的速度,但千萬別丟下裝有食物的袋子 ,你總不希望丟下食物的獎賞給追趕你的熊。就熊每小時可達三十公里的速度而言,上坡或下坡跑應該都差不多
@@如何在台灣黑熊出沒頻繁的山區活動?
(1) 儘量結伴同行。
(2) 若一個人,走路時可製造點吵雜聲,如唱歌。
(3) 起碼隨身攜帶哨子(外掛)或鈴鐺(熊鈴),而一般市售的防身用胡椒噴劑(噴灑範圍最好超過3公尺以上)也是不錯的選擇。
(4) 務必妥善處理垃圾和廚餘,不要讓熊對人產生和食物的連結。
美洲黑熊 亞洲黑熊 在 而棕熊或者美洲黑熊的耳朵都比較尖一點點。 放在一起比 ...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黑熊的每一天~NO.28 耳朵世界僅存八種熊科動物,大家都各有特徵,但也有些稍為相同又有點不同的地方。台灣黑熊是亞洲黑熊的亞種之一,有對圓圓的耳朵,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