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新強:中國須小心拜登設的阿富汗陷阱
文章日期:2021年8月20日
【明報專訊】美國總統拜登終於結束美國歷史上最長的阿富汗戰爭。喀布爾機場一片混亂,不禁令人記起1975年美國撤離越南西貢市時的畫面。不少人更譏笑美國再次打敗仗,拜登無能,數周前仍堅持阿富汗傀儡政府可支撑最少兩三年,經美軍訓練有素,擁有先進武器的30萬強大軍隊,更必能抵抗為數只約7萬人的「雜牌」塔利班戰士。
見到一堆可憐被出賣的阿富汗人,爭相攀上正在移動的美國軍機,起飛也死不放手,從半空掉下身亡的場景,我也感到驚訝和替他們不值。但阿富汗真是越南的翻版?美國真的是夾着尾巴敗走?拜登真的將因此而喪失政治前途?
仔細分析一下,就明白阿富汗戰爭跟越戰的分別。阿富汗戰雖長達20年,但美軍死亡人數不到2400,越戰中美軍死了近6萬。更大分別是當年有徵兵制,民怨載道,華盛頓經常出現大規模反戰示威,克林頓和小布殊等都是當年的「逃兵」。美國人被洗腦誤導攻打阿富汗和伊拉克是為911恐襲報仇,但其實與他們無關,因此從未出現大規模反戰示威,所有士兵都是自命拯救世界(或嗜血)的志願軍。
美軍20年死亡人數低過COVID 難言敗走
第二個問題,美國真的在阿富汗打敗仗?首先以人命損失來計算一下勝敗,美國折兵數目只約等如4天的COVID死亡人數,美國每年兇殺案人數都近2萬。對比下,保守估計阿富汗人民總死亡人數最少25萬,美國的100倍,包括政府軍、塔利班與平民老百姓,有估計更高達百萬!這叫做輸?
况且由小布殊到拜登,4任總統口徑都異常一致,打仗目的只為剷除蓋達組織(Al Qaeda)和找出他們認為被塔利班政府窩藏的拉登。雖然最終是在巴基斯坦找到和殺掉他(due process?),但對美國來說,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有何分別?重點是完成任務,美國跟從前的大英帝國不一樣,不擅長搞殖民地,根本無興趣參與所謂「國家建設」。拜登亦提醒阿富汗是有名的「帝國墳墓」,十九世紀英國曾佔據但鎩羽而歸,二十世紀,蘇聯更間接因泥足深陷於此而最終瓦解,二十一世紀美國也陷入苦戰20年,亦可說因而走漏了阻擋中國崛起的機會!
最重要和最現實的是,無論從美國內部利益,或地緣政治角度考量,退出阿富汗都是明智之舉。撤軍根本是絕大多數美國人所歡迎的一個共識,連伊拉克之戰都早已結束。如拜登所說,談判是特朗普在2019年開始的,曾幾乎邀請塔利班領袖到大衛營,後因反對聲音太大而告吹,拜登自辯只是按着既定時間表執行協議。
現在很多人指摘拜登上月仍堅持美軍撤退必非常有秩序,絕不會出現當年越南的亂狀,但結果仍是歷史重演!但試想一下,即使事前CIA告訴拜登一旦撤軍,阿富汗傀儡政府必馬上倒台,拜登可以對人民講真話嗎?醜陋的事實是,既然決定出賣阿富汗政府和人民,這個謊言是必須講的。再者請留意,他從來沒說過阿富汗政府永遠不倒,只說理應暫時不倒。倒的速度真的重要嗎?其實對阿富汗人民福祉來說,11日極速變天,和平交接,幾乎不用開槍(有人取笑比美國選舉更和平),代表人心所向,是好事! 如真的再拖兩年,即內戰繼續,更多生靈塗炭!
早前在多哈的會議,參與者包括美、中、俄、巴基斯坦、塔利班及阿富汗政府雙方,可能他們已達成如何交接的共識,包括答應讓美國人和西方盟友安全離開,甚至有傳聞塔利班答應讓總統加尼(Ashraf Ghani)帶着大量財富安全出走!
所以怎可能拜登真的對亂局感到意外?前天他被George Stephanopoulos訪問,提到近700難民擠迫在美國軍機上,以及有人從飛機掉下跌死的恐怖情景,拜登打斷問題,冷血地和坦白地回答:「但這已經是四五天前的事了!」 他似乎沒有回答問題,但其實已盡在不言中。他的意思是撤軍必混亂,些少傷亡在所難免。况且四五天前的事,已超過現今24小時的News cycle,已成為舊聞,何足掛齒?薑果然是老的辣,誰說他老人癡呆?
塔利班學會PR 助和平接管
塔利班也學會了PR形象的重要,對今次和平接管有極大幫助。塔利班似乎有點模仿愛爾蘭共和軍(IRA),分為軍事和政治兩個部分,軍事負責打仗,政治負責在多哈(和天津)談判。他們答應今次掌權,已汲取過去犯錯的經驗,變得更文明和温和,將容許女性讀書和工作,已特赦所有前政府人員和曾為西方國家服務的人。當然不少人仍不相信,所以才會出現人群湧到機場的場面。據悉,除機場出現一點混亂外,今次塔利班奪權後,確未出現大規模屠殺和報復。即使在機場控制上,原來美軍和塔利班是有協議的,似乎是美軍要求塔利班設防線,阻止大量難民湧進機場,不止塔利班曾開槍鎮壓,美軍也曾開槍「錯殺」數名逃難者。
拜登在國際方面考慮更聰明和實務。理論上,如美國能建立一個所謂西方自由民主國家,駐軍在與新疆接壤的阿富汗,確有長期牽制中國的作用,但明顯經過20年經驗,原來這是個mission impossible,長期部族內戰,才是阿富汗過百年來的歷史常態,根本從未真正統一過。再看看地圖,拜登即明白到美國控制的阿富汗,被不友善的國家:俄國、伊朗、巴基斯坦和中國等重重包圍,有如圍棋中的死棋。現在拜登可說主動放棄死棋,故意製造權力真空,如出現地區性不穩定,或反而對美國有利。
短期內,塔利班處於極有利位置,為保持和平穩定,各鄰國必爭相釋出援助之手,協助建設阿富汗。近日西方傳媒居心叵測,故意指出阿富汗擁有各種「寶貝」,包括稀土、最時尚的鋰,更可成一帶一路的下一個目的地,可建通往伊朗的輸油管!明顯目的是引誘中國捲入漩渦,誤闖此帝國墳墓。
阿富汗龍蛇混雜,塔利班本身已分為不同派系,另外仍有多個恐怖組織以此為基地,包括蓋達和伊斯蘭國(ISIS)的殘餘分子。最值得留意的是鼓吹疆獨的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ETIM,簡稱東伊運),多年來一直被美國定性為恐怖組織,但去年美國突然剔除此標籤,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引中國捲入阿富汗 西方傳媒居心叵測
近日西方傳媒更為中國精心設下一個兩難抉擇陷阱。他們說中國仍不可算是真正超級強國,因為已40多年未經歷過戰爭的考驗。他們認為超級強國必須願意用武力捍衛國家安全和利益、原則和盟友安全。其中頗有可能的一個場景是,親密盟國巴基斯坦假如被日趨不穩定的阿富汗牽連,發生頻繁嚴重恐襲事件(上月已出現過),中國會否作出軍事反應?如不出兵,會否被戰略對手和甚至盟友輕視?但如出兵,後果或更嚴重,將打破過去40多年和平崛起的神話,會否因此而失去道德高地?今天的阿富汗確非1970年代的越南,但上一次中國開戰,對手正是政權剛逆轉不久的前盟國越南。
第三個問題,拜登會否因此潰裂而提早成為跛腳鴨,明年底中期選舉共和黨重掌國會控制權,2024年連任無望?現在為時尚早,誰也沒有答案。但拜登聰明之處,正是精準選擇距離中期選舉尚超過1年,總統選舉3年的今天來引爆此早晚必爆的計時炸彈。1975年西貢淪陷/解放(觀點與角度),翌年已是大選年,福特就落敗了。
拜登抽身時機精準 不損連任
拜登上任剛逾半年,其實做了不少事情。加速接種疫苗,成功通過多個刺激經濟和基建方案,當然亦不忘繼續對中國施壓(可惡)。阿富汗一事,暫時拜登看似失分,但再過一段時間,如美國僑民安全撤退,塔利班亦真的變得較温和,說不定拜登可變回英雄,甚至贏得不少早已支持撤軍的特朗普鐵粉票。
100天的傳統蜜月期已過,無可避免地民望必有所回落,正是kitchen sink所有壞消息的好時機。除阿富汗,有人認為這一浪Delta變種病毒和通脹上升,都可影響中期選舉。但每一浪疫情只維持數月,拜登亦已準備為國民打booster shot。通脹更似有見頂迹象,10年債息回落至1.3厘以下,說不定明年底大家已再次擔心衰退和通縮。
最後,大家有否留意到去年美國大選時傳聞的一段拜登次子亨特(Hunter Biden)醜聞影片,終於浮現出來。於2019年拍攝,裸體的亨特與一名俄國妓女聊天,形象已非常差,更恐怖的是蠢如豬的亨特,在片中提及在2018年,已曾被俄國毒梟偷走一台手提電腦!如這段影片在大選時出現,會有何影響?再想下愛潑斯坦(Jeffrey Epstein)的下場,何等功力才可把此醜聞拖延關鍵的9個月後才爆出來!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同時也有2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97的網紅陳偉杰•淡水魚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川普上任 第九次 對台灣軍售武器 加強武裝戰備是預告 台海戰事將起? 大陸文攻武嚇不斷 台灣民眾但是又何奈 台海對立升溫!擦槍走火戰事起? 美國總統選舉進入白熱化 醜聞抹黑 負面手法盡出 最後是川普贏?還是拜登勝? 美國選舉誰會贏?台美關係持續樂觀? 今天偉杰在【台灣向前行】分析評論 #台海戰事...
美國選舉 分析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Delta入侵 改變群體免疫標準至80–90%。若干保守懷疑論者不打疫苗 拜登在美國慶日難令美達群體免疫》
●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pse.is/3b7x9h
並開啟🔔
1.美國拜登政府未能在七月四號國慶日當天,完成「七成成年人至少接種一劑新冠疫苗」的預定目標,截至當天接種率為67%,且就算已經過了一周,這個比例也只是微幅上升了0.4%牛步增長,且總人口接種一劑比例是55%左右,接種兩劑者也只是逼近過半。面對Delta來勢洶洶,這樣的數字相比拜登當初設下的目標值不夠漂亮,而當高傳染性高致命性的Delta,碰上美國呈現停滯難見顯著增長的接種率,便形成了一場完美風暴。
2.當前,美國正處於50州大解封,旅遊大爆發的時刻,民眾急於回歸正常生活,CDC主任瓦倫斯基近來憂心表示,Delta已確定成為美國最主要的病毒株,在新增病例中的感染率已超過五成。此外,美國過去7天每天平均新增確診數為1萬3900例,較前一週增加近11%,過去7天單日住院平均人數為2000人,也較前一週增加約7%。她認為數字顯示兩件事,一是過去8個月疫苗計畫成功,讓確診數、住院數和死亡人數都較今年1月的高峰大幅下降。但另一方面則出現令人憂心的新趨勢,那就是在疫苗接種率低的區域,確診與住院數都在攀升,尤其死亡新案例中,很大比例都是感染Delta的未接種疫苗者。
3.而當前接種率難以提升的一大原因,跟川普崛起後美國政治光譜徹底走向兩極化不無關係,CDC數據顯示,在2020總統大選中投給拜登的藍色州郡,與投給川普的紅色州郡之間接種疫苗比率的落差,反而隨即疫苗更普及而越來越大,顯示出在疫苗接種上,徹底呈現出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的政治樣貌。川普的支持者,絕對多數是白人主義者或者福音教派者,兩者均認為新冠病毒是要毀掉川普連任的陰謀論,拜登政府只是拿他們拿疫苗實驗的白老鼠,身為美國人在憲法保障下,就有不接種疫苗的權利
4.拜登的執政困境,豈止疫情可能重燃擴散和群體免疫卡關,這兩大執政挑戰。美國經濟雖然隨著解封持續V型反彈,但打亂疫情發展的Delta,和直到九月才到期的聯邦失業補貼,都讓全美勞動參予率,因為低薪勞動階級的不願「復出」,難返新冠疫情爆發前水準,想達到充分就業為時尚早,成為美國經濟整體復甦的最大隱憂。
{內文}
7月4號檢視拜登執政成績的最佳日子。偕夫人與全美民眾在同片星空下觀賞華府璀璨煙火,拜登在四個月前,曾信誓旦旦把美國獨立紀念日,視為終結全美新冠大流行的目標日,高喊力拚舉國七成成年人至少接種一劑疫苗,要在這天達成群體免疫,但如今遠大目標未能達陣。「縱使白宮國慶活動歡天喜地」,「美國距離宣布抗疫勝利仍遠」,紐時如是評論。
美國總統 拜登:245年前,美國宣布脫離遙遠的英國國王逕自獨立,今日美國比過往都要接近,打敗致命病毒宣布獨立的時刻
新聞片段:Delta變種病毒替美國帶來新的隱患,成為美國最主要的新冠病毒株,美國疾管署表示,Delta已占了全美新增病例的一半以上
美國總統 拜登:
「對變種病毒最好的防衛就是打疫苗,我的美國同胞們,這是你們能做的最愛國的事,所以如果你還沒接種疫苗,請你去接種,現在就去。」
白宮首席防疫顧問 佛奇博士:仔細檢視數字會發現,99.2%的死亡病患沒有接種疫苗,0.8%有接種疫苗,我們還是可以看到,有些地區的疫苗覆蓋率,是低於三成 這真的是非常非常低
一場完美風暴,打亂了拜登擺好的防疫棋局,在所有新冠病毒中最難纏,縱使短時間接觸也會感染的Delta,確定在美國國慶日過後,超越全美感染率27%的Alpha,成為CDC口中美國最主要病毒株,在近期新增病例中占比超過5成。截至7月8號為止,全美67.3%成年人至少接種一劑疫苗,58.5%完成兩劑注射,在急需施打兩劑提高保護力,抵禦Delta的此刻,總人口中完成兩劑接種者不到一半47.6%,
而此刻Delta正刁鑽地撲向低接種率的美國青少年族群,及接種意願始終低下,保守主義盛行政治屬性偏向共和黨的美國多州,導致中西部至南部爆發群聚感染,狀況令人憂心。
新聞片段:喬治城大學的一項分析,從喬治亞州到德州再到密蘇里州,爆發出五起群聚事件,且都是在低接種率且頗具人口規模的郡,可能成為更致命的新冠病毒變異溫床
新聞片段:路易斯安那州,在上個周末病例暴增五成,當地完全接種疫苗比例35%,田納西州也只有38%
新聞片段:Delta高占四州新增病例的八成,包括堪薩斯州 愛荷華州 內布拉斯加州及密蘇里州,這是CDC公布的數據
縱使全美在疫苗施打上,已方便到令許多國家難以想像,幾乎只要路過藥局超市健康中心,任何人都能登門施打,但以位於美國中西部的密蘇里州來說,人口接種疫苗比率45%,低於50州均值55%不說,該州春田市農村地區,更少到只有10%至20%的接種率,當地醫護沮喪地對外表示,試圖說服居民施打疫苗,就好像雞同鴨講處在平行時空,因為他們堅持不打的理由,是個人自由來得比什麼都重要。
新聞片段:密蘇里州春田市的墨西醫院,正在對抗去年冬天以來最糟糕的病例驟升, 幾乎所有病例都是未施打疫苗的病人
墨西醫院醫師:我們正處在最糟糕的情況裡
記者vs.密蘇里州墨西醫院院長:16個月後疫情才進入高峰,你有什麼感覺,十足疲憊
事實上,美國現階段疫苗接種率始終難有顯著增長,卡在接種自由論的一大原因,其實來自川普崛起後,全美政治光譜徹底走向兩極化,黨派歧見更加根深蒂固,從而造就一群頑強的疫苗抵抗者所致,這群人多數是支持川普的共和黨選民,自認有權力不接種疫苗,屬於思想激進的白人主義至上者,在近期的CDC數據中,2020美國總統大選投給拜登的藍色州郡,與投給川普的紅色州郡開始出現落差越來越大的疫苗施打率,四月份相差僅2%,五月份上升至8%,進入七月份紅與藍的距離更加遙遠,進一步擴大來到逾十個百分點之差,這群人只信任自己的社區及醫生,無法信賴未拿到他們手中一票的拜登政府,認為新冠病毒從頭到尾,就是場要讓川普失去白宮寶座的政治陰謀。
德州共和黨選民:我認為政府根本把人民當成實驗的白老鼠
德州共和黨選民:這根本稱不上是場危機,疫情是蔓延開沒錯,但不是所有人通通死了
路易斯安那州福音派牧師 斯佩爾 :「如果反口罩反疫苗就是反政府,那麼我為反政府感到自豪。」
路易斯安那州福音派牧師 斯佩爾:「第一點,病毒從一開始就是個騙局,它一直是基於郵寄投票和選民證件的政治動機,那就是導致今天白宮有新政府的原因。」
便有美國學者說,如果把美國選舉地圖與疫苗接種地圖相互對照,會發現兩者區塊剛好重疊,若是再比對農村醫療保健的可及性,還有貧富及教育水準也是恰恰吻合,拜登料想不到的是在他動用國防生產法,拚命守住疫苗數量,讓美國走出全球疫情最慘國後,如今像陷入泥淖般進退不得,無法推動國家達成群體免疫的關鍵,竟是卡在他與川普之間,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這種毫不科學的二分法上。
美國總統 拜登:就在我與各位談話的此刻,仍有數百萬美國人未接種疫苗,沒有獲得保護力,正因為我們面對的是Delta病毒,這都讓一切更令人擔憂啊
美國總統 拜登:我們必須走進社區,挨家挨戶拜訪呼籲接種,拜託現在就去打疫苗吧
美國布朗大學 緊急醫學助理教授Ranney:我認為疫情的事實面,沒有完全向下滲透,因為很多人怎樣就是不看電視,不相信佛奇教授說的話,只從社群媒體上汲取訊息,或是只跟社區及家人朋友交流,這群人完全視疫情數據於無物,而是只聽取那些錯誤資訊,甚至是徹底的謊言
然而杵在拜登眼前的豈止疫情可能重燃擴散和群體免疫卡關,這兩大執政挑戰,美國50州大解封
國慶連假超過千萬人搭機出遊,經濟持續V型反彈,新增職缺延續一月以來的逐月增長,但打亂疫情發展的Delta,和直到九月才到期的聯邦失業補貼,都讓全美勞動參予率,因為低薪勞動階級的不願「復出」,難返新冠疫情爆發前水準,想達到充分就業為時尚早,成為美國經濟整體復甦的最大隱憂。
美國總統 拜登:簡而言之,美國經濟往前邁進之餘,新冠病毒依然活躍,沒錯,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促使美國人接種疫苗,讓美國人重返工作崗位,政府的目標是充分就業,這意味著,要保持就業增長的步伐,擴及到非裔 西語裔及亞裔工人
嗅到美國經濟復甦的不安氛圍,華爾街出現單日恐慌性賣壓,拜登知道他沒有太多時間了,因為美國國會裡僵持不下的兩黨黨爭,讓他喊了許久的基建紓困案始終難產,若要擋下九月失業補助到期後,隨之大舉出籠的失業軍團,勢必得在這一兩個月,端出新方案且喬定過關,每一步政策都在跟時間賽跑,國慶日過後才是拜挑戰的開始。
https://youtu.be/wEiB1k17UJg
美國選舉 分析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知行合一](六之四)
國安法第一審繼續就「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八個字的意義,繼續進行討論。控方由嶺大學者劉智鵬以歷史學者身份,早前指出「光時」有分裂國家意思;而辯方的港大學者李詠怡 (Eliza)則已作供進入第三天。今天下午,和Eliza一起撰寫專家證人報告的另一位學者,中大新傳學院教授李立峯(Francis)開始作供。
由於辯方兩位專家的姓氏同為「李」,「雙李」容易引起混淆。甫坐下,高個子的李立峯教授說,他想用Eliza稱呼李詠怡教授,獲法庭接納。
李立峯解釋,Eliza專長政治學,故對政治選舉及相關理論熟悉。而Francis自己則是傳播學教授,辯方劉偉聰大狀在庭上先介紹Francis, 指出他畢業於史丹福大學,博士論文研究美國9.11事件中,比較報紙讀者來信和網上論壇的言論,專研範圍為「政治傳播學」。
Francis曾出版學術著作,有講述雨傘運動與傳播關係,將出版另一本書,談及六四紀念活動的集體港人記憶現象,「我對香港近年的大型社會運動,有現代歷史脈絡的理解」。Francis亦曾於2017年成為香港法庭歷史上第一位以「民意研究專家」,為佔中九子案擔任專家證人。以往,香港法庭專家證人多為醫生及物理學家等。
三位法官表示接納Francis的專家證人身份。今天在大狀袍下穿了條子花紋西裝褲的劉偉聰大狀,溫文向法官們道謝:「I am grateful」.
Francis花了頗長時間,解釋社會科學中,量化研究(大型民調)和質化研究(焦點小組)的方法論及兩者作為理解社會現像的用途。
由於過往香港法庭甚少傳召社會科學家作專家證人,三位法官發問了很多問題。唯一男性法官陳嘉信說:「我是laymen(普通人)有這些問題」;女法官杜麗冰亦在休庭前向主問劉偉聰說笑:「對不起我們打斷了你的發問。」
休庭前,三位法官先後向Francis多次問及社科研究法的疑問。Francis越答越興起,語速快了。控方周天行說:「教授請說慢一點。」Francis說笑:「我教書時,學生經常說我說得太快。」此時法庭響起了輕鬆的笑聲。
Francis說,他們進行了的量化研究,就是於2019年從連登討論區上,以電腦程式,抽取討論區上曾提及口號相關的帖子,抽取的口號分別為「光復香港」、「時代革命」、「香港獨立」、「港獨」、「五大訴求」。由於連登上的留言量可以數以百萬計,需要由懂寫電腦程式的學者作技術上協助,他再進行統計學分析。法官們沒有太多發問。
Francis說:「看數字,以數量計,量化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就可以處理,但要看人們怎樣建構意義,那要進行質化研究,因為做簡單問卷,是不可以看到意義建構的過程。此時要靠質化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我們做了焦點小組(focus group)。」
七個焦點小組,每個有五至八人參加,三組是包含了不同年齡性別職業的市民,四組是參與者背景相近的小組,一組是社工,一組是老師,一組是年輕人。總共有40人參加焦點小組,都是在反修例運動期間,有參與示威或同情反修例運動的人。「因為我們要看示威者在想甚麼。」
三位法官發問頗頻密,其中,陳嘉信問,焦點小組只有四十人那麼少,如何有代表性?Francis解釋,質化研究是找「意義成形的過程」,代表性則由量化研究補充:「所以我們用不同研究方法互補不足。」
法官對社會現象的理解,和社科學者明顯有差別。
陳官問道:「參加焦點小組的人,會不會心裡想一樣,答你說另一樣?好像美國選舉你問選民選誰,可能他因為尷尬告訴你一個答案,但去到票站就投另一個。」陳法官形容,這是一個「危險」(danger).
作為社會科學學者,Francis這樣回應:「我不看成一種『危險』,因為人是複雜的動物,人的腦子裡不只有『單一的真相』,面對不同人,在不同處境,會影響人如何建構意義。從社會學及人類學角度,人們會在不同處境『管理自己的形像』,我會形容為因應處境而作出的『調整』,而不是在直白地說謊」。
Francis繼續解釋,「而建構意義是一個過程,同一個人在不同時候,他的想法也有改變。像我們現在在討論『甚麼是焦點小組』,我們(他和法官們)也在集體參與意義建構的過程。」
此時,Francis引述了焦點小組裡,其中一個焦點小組參與者,對「光時」口號的理解,隨時間而出現改變。
Francis在庭上說,其中一個支持反修例運動的焦點小組參與者說:
「最初我面對『光復香港。時代革命』這口號,我說不出口。為何呢?因為我最初認為這口號與『港獨』有關,好像要推翻政府,這不是我的目的,我不支持港獨的。但隨着反修例運動發展下,我理解這個運動是關於爭取普選,關於愛好自由,公義。漸漸我可以喊出口了。這個口號好像承載了一種精神。當我去到集會現場,我喊『光時』口號時,我會覺得和其他香港人連繫起來。」
Francis解釋:「這是一個好例子,這個人最初覺得,『嘩,光時口號好激進』,但漸漸他覺得意義改變了。即使他不支持港獨,他也會嗌這口號。」
「這例子正正示範了,口號的意義建構過程,可以如此複雜,豐富,充滿餘韻(nuances).」Francis說。
Francis還引述了華盛頓大學政治學教授Lance Bennett對政治口號的見解 “Effective political themes and slogans invite people to bring their own meaning to a situation. Thus, an image is an impression anchored partly in symbolic suggestion and partly in the feelings and assumptions that people have in response to that suggestion.”
(有效的政治口號邀請人們把他們自己的意義加諸其上。所以,一個影象像個錨,作為一個符號提示人們把自己的感受及假設投射到其中。)
Francis亦說,焦點小組中發現,只有部份人認為「光時口號」與港獨有關,所以口號是開放式的。「總的來說,光時口號就是關於一些失去的東西,而人們覺得需要改變。至於失去了甚麼又如何改變,則因人而異。」
法官們亦用法律用語詢問,焦點小組裡會否有「引導性問題」(leading question),即因為主持者主動提起「港獨」而引導被訪者去提及這個答案。這顯然是法庭常關注點。
但Francis說,焦點小組做法是開放讓大家討論,「而進行焦點小組時間正好在2019年9月,那時基本上整個社會都在討論這句口號的意思,是否和港獨有關。所以在焦點小組裡不需要提示,就會自然進行討論。」
法庭場境裡,引導性問題,會是法官關注的事。
這天早上,李詠怡(Eliza)教授,繼續接受控方盤問。Eliza早前曾說過,為甚麼「光時」口號在7月21日於社會流行起來,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人們對「元朗襲擊」感到憤怒,需要一個口號去表達其情緒。
然而代表律政司的署理刑事檢控專員周天行, 則挑戰Eliza,周專員多次指,7月21日口號最初出現於白天,當時中聯辦被示威者包圍,國徽被損毁,當時中聯辦外牆上更出現「光時」口號,周專員指,「光時」口號的意義,應該與中聯辦事件有關。
控方的周專員說:「中聯辦外示威中,清楚反映拒絕中華人民共國和政府的意思,你為何不認為這些示威活動的意義,有助我們脈絡性地理解口號的意思?」周專員亦呈上了多張中聯辦被損毁的照片叫Eliza細看。
Eliza指,她和研究伙伴,曾在7.21後,嘗試從數據了解為何當天之後,光時口號的使用明顯更普遍。於是她從兩張報紙裡,點算傳媒提及過的地區,發現「元朗」字眼出現的頻率,要比「西環」、「中聯辦」及「上環」高出很多。
「媒體注意力反映公眾注意力,而焦點小組發現,7.21大家一致是關注警察暴力,而不是關注中聯辦。故此我們認為令到7.21口號普及化,元朗事件比中聯辦事件重要得多。」Eliza說。
Eliza早前指,梁天琦在造勢晚會曾引述過美國黑人民權領袖Malcolm X說「the Ballot or the Bullet」意思,Eliza認為「子彈」只是比喻,並非像控方專家劉教授所說有「武器」的意思。控方更指控梁天琦有意推翻政權。Eliza當時更說,以她所知, Malcolm X不是「分裂國家主張者」(secessionist)。
周專員今日呈上Malcolm X的1964年的演講,讀出部份內容,又追問Eliza知否Malcolm X被指為 “separatist”和知否Malcolm X曾經加入激進伊斯蘭組織。
Eliza語氣有點難以置信地反問:「我們是否要進入複雜的美國種族歷史?美國黑人民族主義(black nationalist)和非洲裔美國人那時的分離主義(separatism), 尤其是於種族隔離(apartheid)的過去有多複雜?要研讀多少歷史脈絡?」
周堅持追問:「那Malcolm X是不是分離主義者?」
Eliza沒好氣答: 「若是說建立一個有主權的國家這個理解下,我認為不是。」
周專員仍在要求Eliza看Malcolm X說話節錄。此時,彭官要求暫停提問,三位法官退後座椅商議一會,然後彭寶琴說,Malcolm X是否分離主義者,與本案案情「拉扯得太遠」(far far removed), 彭官提醒周專員,Eliza一直不反對梁天琦在選舉演說中對港獨持正面看法。
周專員另一處的追問,把梁天琦與Eliza拉得更近,問答更有火花。周專員引述去年夏天來自《眾新聞》的報導,報導中訪問了三位學者,表達學者們對泛民立法會議員在政府表示因疫情把選舉延期一年後,是否應該總辭。
報導中,Eliza認為議員應該留任,訪問中提到議會是重要「抗爭陣地」「在威權政治下,策略上考慮比民主原則更重要……」周專員反問,梁天琦進入議會,會否也像她所說的一樣,「具策略意義,目的是去推翻政權」?
Eliza罕見地光火起來:「你在引述我?你是否在說我和梁天琦是一伙?說我和他是同黨?(You suggest I am part of his cohort?)……好了,現在我被審訊,我要回答吧? (I am the person on trial, I have to answer this……)」辯方劉大狀立即站起來抗議,指Eliza是來做證人的。
此時彭寶琴語氣溫和地望着Eliza說:「不是的,妳是來作供,提供專家意見給法庭。請不要覺得來被審判,這不是原來的意思。」彭官打圓場道:「我想周先生要想問妳,會不會梁天琦進入立法會,覺得策略上可以作出改變,而不是留在結構以外。」
Eliza鬆了一口氣,望着彭官說了幾聲:「感謝妳的澄清,感謝。」然後Eliza詳細解釋,她在泛民總辭上的看法,已經算是「溫和派」,因為當時社會上較激進的想法,是主張泛民議員一起總辭以表示對選舉延期的不滿。而Eliza說,我主張泛民留任,是希望有議員監察政府,希望加強政府問責性。
現在仍身陷囹圄的梁天琦,始終成為庭上反覆被斟酌的客體。
Eliza今日完成作供前,有機會詳細解釋,她作為政治學者,如何理解梁天琦為何要使用「光時」口號。Eliza解釋,2016年梁天琦參加的是新界東補選,和以往立法會選舉不同,選舉制度是「單議席單票制」,並非「比例代表制」。
「比例代表制」之下,勝選者需要的票數不需很多,只拿取選票一成也可以拿到席位。然而補選的規則,則是誰多選票誰便勝出,故要爭取選票數量。
Eliza說,回看2016新東補選中,參選者多達6人,當中梁天琦的對手,有知名度高的政黨領袖,梁天琦當時相比之下,是一個無人認識的小伙子,只有大學宿生會經驗,或參加過一些小型社會運動,但知名度不高。「他需要設計一個非常搶耳的口號,以拿得最多的票數。」
Eliza指,一個知名度不夠的參選者,設計口號會有「不成比例地戲劇化」的情況(dramatizing out of proportion),故此梁天琦即使說「選票就是子彈」是一種誇張的說法而已。
Eliza進一步指出:「很多提倡港獨的政治組織,大部份沒有具體的行動計劃,只是口說『香港獨立』」。法官彭寶琴補充:「妳所說的沒有具體行動計劃,是在公眾知道的情況下沒有而已。」
Eliza再補充:「究竟(這些組織主張的)是和平遊說,還是使用暴力或武裝力量?沒有看到這些(資訊)。」
今次被告唐英傑的電單車上,插着旗幟的版本,除了有「光時」這個八字中文口號,亦有七字英文“Liberate Hong Kong, Revolution of our Times”,中英文版本均在法庭反覆被檢驗。辯方學者卻說,原來口號的出現,並非有明確的設計時刻,或單一設計者。
彭官曾詢問,英語口號如何出現, “Liberate Hong Kong, Revolution of our Times”那裡來?彭官留意到梁天琦2016年造勢晚的佈景板已出現這七個英文字。
但Eliza指出,她曾經從梁天琦遞交給選管會的個人簡介中,找到「光時」的英文版,卻是被譯成「Ignite Revolution to Reclaim Our Age.」對於造勢晚會和選管會的文宣為何有差異,Eliza說她不知道。
而Eliza亦曾找遍不同資料,去嘗試看看梁天琦當初創作「光時」口號的原意,但發現他除了在晚會說過,口號不想專注「世代」差別,除此之外,她沒找到更多解釋。不過Eliza說,原來梁天琦最初創作了另一個八字口號,但她認為,梁天琦最初的口號不搶耳,不令人留下深刻印像。
「選舉口號要搶耳,要令人容易記起這個參選人,而原來梁天琦最初設計的口號很悶蛋,孩子氣得像大學活動口號一樣。」
原來,於社會掀起沸沸揚揚的談論,在2019年反修例運動中被廣泛流傳過,今天被法庭研究是否違反國安法的八個字口號,並不是梁天琦最初的構思。
此時,Eliza翻查文件找到了紀錄,並以廣東話在高等法院朗讀出,梁天琦最初曾經構思,但最後放棄了的意念。這個被埋葬了的口號,原來一樣是八個大字:「知行合一,世代革新」。
如果歷史有如果,假若「光時」沒有出現過,今日香港的光景又會如何?
***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一):[Regime & Redeem]
7月2日控方專家劉智鵬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10137115741348/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二):[Just Do it]
7月9日辯方專家李詠怡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29321820489544/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三):[過去與未來]
7月12日辯方專家李詠怡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37523026336090/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四):[知行合一]
7月13日辯方專家李詠怡及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0215429400183/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五):[沒有誰比誰高貴]
7月14日辯方專家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3328702422189/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六):[選櫻桃的人]
7月15日辯方專家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5860505502342/
(圖為辯方第二位專家證人,中大新傳學院教授李立峯離開高院,明天他會繼續作供)
美國選舉 分析 在 陳偉杰•淡水魚丸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川普上任 第九次 對台灣軍售武器
加強武裝戰備是預告 台海戰事將起?
大陸文攻武嚇不斷 台灣民眾但是又何奈
台海對立升溫!擦槍走火戰事起?
美國總統選舉進入白熱化 醜聞抹黑 負面手法盡出
最後是川普贏?還是拜登勝?
美國選舉誰會贏?台美關係持續樂觀?
今天偉杰在【台灣向前行】分析評論
#台海戰事 #對台軍售 #美國總統大選
#新北市議員陳偉杰 #淡水魚丸
#淡水_八里_三芝_石門
#Your_Life_Is_My_Life
美國選舉 分析 在 楊世光在金錢爆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楊世光 #楊世光在金錢爆
💡加世光為Line好友 ,隨時掌握最新訊息➡ http://nav.cx/2NuwkCF 或是ID搜尋 @islllight加入好友 (記得前面要加@)💡
川普下令封殺支付寶 微信等8款中國App!
👉成為金鐵桿,收看會員獨享“乾貨”👈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rm095p7ZHRS1njmQ1wkgCg/join 👈👈
*注意只有金鐵桿及以上等級才能收看每日獨享專題
記得打開頻道鈴鐺🔔 光速接收金錢爆資訊
#楊世光 #金錢爆
美國選舉 分析 在 MacroMicro財經M平方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MM X M觀點!M立方一同解析美國大選!
📌 關鍵搖擺州決戰時刻解析!川普是否能力挽狂瀾?
📌 美國對中政策是否在大選後生變?與台關係又會如何?
📌 行情動盪持續?哪個產業適合佈局?
🌍 操盤人必看|美國大選專區
https://pse.is/38a2pd
💹 MM部落格|美國選舉經濟學三部曲
https://pse.is/39dvhn
🔎 11 月投資月報已寄出!
https://pse.is/ul79w
🎧 錄音時間:台北時間 2020.10.30 10:30
-----------------------------
快訂閱 Macromicro Podcast 頻道!六大平台同步上線🔔
Apple Podcast:https://pse.is/TM2JL
Spotify:https://pse.is/TLK7W
KKBOX:https://pse.is/VBT6F
SoundOn:https://sndn.link/macromicro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T6N2C
CastBox:https://pse.is/TYRWT
#聯準會 #Podcast #原油 #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