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時候住台北市
家裡在光復南路巷子裡三房格局,約二十二坪上下
買價多少不知道 賣大概賣了四百萬
我老爹就在中和置產買了一間一樣三房格局,略大一點在三十坪上下
當時他的薪水約三四萬元
幾十年後現在我也跟老爹當年的歲數差不多
台北市光復南路三十年的房子
單價也要七八十萬,22坪就是1540-1760萬元
中和的房子,也要四五十萬,30坪就是1200-1500萬元
利息現在利率比以前低很多
但是以頭期款來看
400萬,貸七成,頭期款是120萬
1760萬,貸八成,頭期款是352萬
貸款時間也從十幾年到二十年
變成現在三十年到四十年
其他物價通膨
雞排四五十的,變成七八十
便當五十元,變成八九十甚至一百
就連機車,一台兩三萬的,現在起跳就是七八萬
現在說要上看十萬
汽車也是,四五十萬,變成七八十萬
只有看漲,沒有看跌的
僅僅是房價
就至少三四倍起跳
而我們的薪水有變成三四倍嗎?
其他物價通膨也還是從我們停滯的薪資之中支出
過去我爸可以一個人工作養活全家
還可以順便付房貸
甚至有點結餘存起來
現在同樣三四萬的薪資
就算你父母幫小夫妻出頭期款
房貸就把你薪水給吃光了
生活費怎麼辦?
另外一半不可能不去上班
那小孩呢?
有爸媽幫顧省很多
若沒有,一個月開銷也是上萬
吃喝拉撒用完,你還能存下多少?
說真的
如果今天一樣是三四萬塊收入就可以買房養活一家的狀態
你說沒人生小孩
那我同意你的看法
但現在這個收入養活自己還可以
更別提房子車子妻子兒子
有一堆人老婆都娶不起了
怎麼會想生兒子?
房價談完
我們再看生育補助的問題
以法國為例
生育率破2 法國人為什麼願意生小孩?
https://www.cw.com.tw/article/5077293
根據歐盟2014年的數據,法國2.6%的GDP全用在家庭支持制度的支出上。法國早在1930年代就有家庭津貼制度,演變至今,請產假的職業女性可領16周的全薪,生第三胎者則可請領26周。法國的媽媽很習慣將孩子放在公立或私營的托兒機構,法國人認為這是孩子學習社會化的開始。
我國育嬰假只有八周
https://www.mol.gov.tw/23323/23325/
人家在1930年就有十六周
我們台灣到2021年,也就是91年後
還是只有八周
且人家對於家庭支持制度的支出是GDP的2.6%
法國2014年GDP是2.852 兆美元,2.6%約是740億美金
催生人口 607億元預算上陣 https://ctee.com.tw/news/policy/338758.html
台灣是607億元"台幣"
法國人口約6700萬,台灣人口約2300萬
差不多每個法國人得到的生育相關補助
是台灣人的12倍
事實證明
法國就是比台灣敢給
所以人家生育率就是比台灣要高
先進國家生育率低?事實證明法國、英國、德國都比台灣高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14807
在歐美國家部分,法國以生育率1.973排名126為歐洲第二;美國生育率1.886排名135;英國生育率1.871排名138;德國生育率1.47,則為居181,均遠高於台灣生育率1.218。
.
從時間縱向來看
台灣過去物價房價遠比現在低
過去台灣人生育率比現在高
從時間橫向來看
法國生育補助遠比台灣高
所以法國生育率比台灣要高
因此
我不知道你的結論是怎麼出來的
至少從事實看
物價房價低→人民比較願意生
補助高無後顧之憂→人民比較願意生』
Re: [新聞] 新生兒1月首度跌破萬人 2020年結婚率創11年新低 https://disp.cc/b/163-doO1 |新聞原文【中央社報導】 https://disp.cc/b/163-doFB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Untyped 對啊我是工程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0個工程師的愛恨情仇-2020全球資訊工程調查看一看 Stack Overflow ft. Wei Chen | 10 Preferences of Software Engineers - 誰說工程師沒有情感?這次就來揭露工程師們的各種愛恨情仇。 同樣是工程師,但是人人各有所好。這次邀請到工程...
美國職業 薪水排名 在 孫弘岳-人力資源管理的世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Glassdoor 公佈2021美國最佳50大職業
.
繼最佳雇主(企業)後,Glassdoor根據美國薪資高低、工作滿意度與職缺數三個數據面向,排出最佳50個職業,沒有意外的,前9名都是資通訊有關的工作,第10名是牙醫,第11名又是資訊類(前端工程師),第12名則是人力資源經理,是目前所有非理工類/醫科,排名最佳的職業。雖然薪水不如13名的策略規劃經理,但職缺機會較多。這個排名告訴大家,能夠吸引、留住與激勵資通訊人才的人資經理,可能是HR的關鍵成功要素。至於HR倒底該不該也懂一點理工知識,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
Glassdoor根據人資經理的職缺條件發現目前最多的關鍵字是: 策略思維、領導力、協作力、諮詢技巧、影響力、溝通與HR商業夥伴 (HRBP)。
.
https://www.glassdoor.com/List/Best-Jobs-in-America-LST_KQ0,20.htm
美國職業 薪水排名 在 孟買春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也是我覺得極度不合理的事。
菲爾剛離開路透社時曾在台灣幾所大學開新聞相關課程,因為他有三十多年路透社的經驗,不客氣的說非常資深,校方十分禮遇鐘點費給的比較高。不是不知足也很感謝,但客觀看來就一個有這樣經驗的國際專業人士而言,這種數字是可笑的。當然學校不是有錢的上市公司他的目的也不是賺錢,否則根本不會在台灣教書。但那兩年我常想,台灣的大學要國際化,對本國老師壓榨尚且如此,如何請到國際專業人士來授課?
我們因為沒有經濟壓力也進入半退休狀態,對菲爾來說是為了興趣和樂趣而教,對我而言是可以回到台灣,他基本上把在台灣開課當慈善工作,因為得到的薪資付房租生活之外,所剩無幾。和發文這位老師一樣,花的時間不只是講課,有備課還有課前課後學生單獨來找的時間,往返的時間(這應該不能算),改作業的時間,一趟出去的時數平均下來,有時鐘點費跟速食店超商打工所差無幾。說到錢很市儈,但這是殘酷的現實。
而在台灣的老師們,除了理想熱忱之外,還得養家。
我有很多個身分,其中一個身分叫做流浪博士。
這個身分從我2015年博士班畢業一直維持到現在。
流浪的意思,從字面上直接了解,就是「沒有固定居所」。流浪博士的意思也可以以此類推,指的是「沒有找到正式教職,只能在很多學校當兼任流浪的博士」。
我博士畢業後,當過母校的博士後研究員,也為了心愛的母校X書院當過「碩士級研究助理」,也做過完全不需要博士學歷的公務員。簡單地說,我沒有成為博士階段之後理當轉換的角色:大學專任助理教授。
可能我不優秀、可能我是土博士沒有喝過洋墨水、可能我研究發表太少......總而言之,十五年前為了大學教職而決定去念博士班,以結果論來說,還真是完全搞砸了呢......。
但是我的運氣一直很好,總會有許多貴人老師給我機會(仔細想想我目前的人生都是靠貴人老師們的幫忙走過來的),所以這學期我有了一個新身分,是北部某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
你或許會有點好奇,兼任助理教授薪水有多少?嗯,其實就是鐘點費,每小時700多元。
這個數字,我猜絕大多數的人,甚至包括學生,大概都不知道。俗話說「吃米不知米價」,但老實說學生真的也沒必要知道,那個在台上講到嘴角全泡的人,他到底實拿多少錢。
那個700多元(零頭我就先去掉了,總之不會超過一杯珍奶),意思是你這學期如果開了一堂兩學分的課,那麼你這學期實拿的薪水就是:
學分數*周數*700
2*18*700=25,200
25,200不是月薪喔!是這學期2月底到6月中之間,我實際拿到的薪水。
當然學校會付我車馬費,但是是實報實銷,我一毛錢也不會賺到,而是把這些錢拿去貢獻給交通業者(在這個疫情谷底中也算好事一樁)。
一堂課一小時700,算是合理嗎?好,大概比便利商店與麥當勞多了一兩倍,但是;
我的勞動不會只有在上課而已。
我每次去大學上課,往返要花四小時通勤。
我每一堂課上課前,我需要花幾個小時不等的時間來備課、製作教材。
我每一次下課後,學生只要來問我問題我就會留下來解答到學生滿意為止。
以這個禮拜為例,我花了兩個多小時說服一個學生不要再遇到問題就假裝沒事繞過去,要好好直面內心的傷痛與問題,好好與它對話,而對方的頑強與否定則好幾次令我都想要禱告呼叫任何一個可以得來速的神明了。但我又完全可以理解,畢竟我就是逃避與繞過問題20多年堅決否定問題存在的高手。
然後我又花了兩小時陪另一個學生好好談話,試圖去理出為什麼他的生命中總是覺得自己不配遇到好事、得到好的對待,聽他說生命中每一個覺得這世界否定了自己的存在的時刻,然後陪他去解開每一個曾經糾纏的結,試圖找到最原初的問題癥結。
總之,四點下課,我回到家的時候已經超過十點。
當然這些我花去的時間,我是一毛錢也領不到的。
但是我並不在乎這些付出沒有金錢回報,因為我真心喜歡教書,我真心喜歡我的學生。那些心靈交流與信任,對我來說是品質很精純的時間流逝、是付出生命中一段時間的方式裡最寶貴的一種。
不過我也同意,這種超值的售後服務(?)並不是要求一個老師的共同標準。
一個教書的老師,跟做炸雞的攤商、重機具的操作員、公車司機、養鴨場的鴨農、交通警察、房屋仲介、清潔隊員、uber-eat外送員......或許也沒甚麼太大的不同,他們都會有倦怠的時刻、想要放空的時候、看著眼前的對象(炸雞、生產線、打結的交通、鴨、雞掰客戶、垃圾......)感到厭煩,只剩下身體的勞動,或是在一天的情緒勞動後對自己徹底厭棄。
老師撇開了聖職的光環,都是一個一個正常的人,有喜怒哀樂、有弱點、會說謊、有時會做卑鄙的事、有時也看不起自己。
一個對教學沒有熱情的人可以當老師嗎?不行嗎?為什麼呢?
-\-\
今天我的同溫層,因為易智言導演與母校傳院的新聞而徹底洗版。
政大存在的問題,我不陌生。我試著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解釋。
大學需要很多兼任老師,因為,學生沒課上。
學生沒課上,因為,專任老師的基本授課學分是一學期9學分(可能因校而異),但是行政主管職以及科技部研究、產學合作等等對學校有貢獻(要嘛帶錢進來要嘛為學校省錢)的老師可以減少授課,很多老師減到一學期3學分,當然一個系開不出甚麼課,每堂課又有修課人數上限,導致一堆學生修不到課。
為什麼會有減授制度,就是因為,對大學來說,生財最重要,所以接科技部案子最重要、招生最重要、評鑑最重要,為了這些目標,讓老師們不要太辛苦、可以心無旁鶩做研究也是應該的,教學呢?沒辦法就犧牲吧!
為什麼老師那麼少呢?不是一大堆流浪博士嗎?有的私立大學為了節省經費,老師退休了遇缺不補,用原有師資強迫分擔或是花前面提到的六、七百元去外面找業師來補。國立大學則是上演搶缺大戰,一個系的三級三審制,在校內搶缺嚴重、各個派系山頭都要搶的情況下,系級審、院級審、校級審,你的人馬我打槍、我的人馬你打槍,一個助理教授缺好幾個學期都因為三級三審沒過而從缺,是稀鬆平常的事。
那這些問題又是誰要負責呢?校長嗎?主秘嗎?三長嗎?院長嗎?系主任嗎?
擔任這些職務的人,都是教授、都是學者;我並不會說因為是教授所以他們都是聖人,但最起碼,在學校的環境裡,大多數接任行政職的教授們,都有身為學者與知識分子的學養、人品,甚至還有改造大學的熱情,絕大多數的人都不會是壞人。
這些問題的出現,一路推到源頭,是大學資源分配的遊戲規則。
台灣的高等教育這十幾年來一直在效法美國新自由主義轉向的作法,學校資源越來越少,學校越開越多,為了搶錢、大家就只好搶破頭。而評鑑的標準,又只偏重發表數量、數字指標、為了擠進全球幾百大的排名而重研究輕教學(結果名次還是一直掉),藉由升等的標準綁架老師們只能埋頭做研究完全放掉教學(還是有很多老師仍然重視教學但是對升等毫無幫助純粹佛心來著),之前台大社會系李明璁老師被台大解雇的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不管是多麼優秀的知識份子,只要不做研究不能為學校帶錢進來,就是廢物,不要也罷。
易智言導演指出的例子,真的只是千瘡百孔的大學制度病灶沉疴的冰山一角。
-\-\
但讓我覺得非常遺憾的是,導演在他的行文中,雖然批判了政大的制度,卻把學生當作「整個結構制度的共犯」。
這對我來說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事。
前面提到的大學荒謬制度,坦白說人人都是輸家。犧牲了教學品質,學生是最直接的輸家;制度羞辱了擔任兼任教師的專業人才,這些人也是輸家。可是就像我前面提到的,專任老師們、甚至是每學期為了開不出課焦頭爛額好說歹說求爺爺告奶奶哄人來兼課的主任、教授們,他們一樣好過不到哪裡去。
我可以想像導演懷著熱忱,準備了很多教材,希望能夠在國立大學傳播學院當中作育英才,遇到學生基礎不好、書讀得不夠多、電影看得不夠多,會覺得恨鐵不成鋼,甚至心灰意冷。
就像我前面說的,老師也是人,老師也會倦怠、也會自私、也會有時候恨不得把學生的頭推去撞牆。
老師可以對教學沒有熱情,可以不愛學生,可是有一個底線千萬不能跨越。
老師不可以羞辱學生。
-\-\
老師可以怪學生不用功、當學生對學習抱持半吊子的態度,老師當然可以生氣,因為老師如果對教學、對知識是百分之百認真的,他當然希望對方拿出百分之百的鬥志正面對決。
但老師不能罵學生笨(即便這件事情從我們當學生以來就時常耳聞),努不努力是個人選擇、天資與智能狀態卻沒得選。就好像過動兒(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是先天身體遺傳,那不是學生笨、不是管不了自己、不是愛惹事生非,那不是選擇。
老師更不能罵學生醜。
這已經涉及歧視,還有人身攻擊,甚至可以是性騷擾。
那些先天遺傳條件,從膚色、外型、身高、體重、智能表現、肢體殘障,精神狀態異常、口語表達障礙,到社會性的家庭型態(單親、隔代教養)、階級、收入、家長職業與社經地位(受刑人、智能障礙、精神疾病)、母語、家鄉......把這些個體無法選擇的弱勢,作為拒絕、責罵、甚至攻擊的理由,已經是不折不扣的歧視。
學生看的書不夠多、看的電影不夠多讓人沮喪我可以同理,但是本來不同世代就有不同世代的媒介選擇、文化近便性(例如哈日與韓流的世代差異)、藝術品味甚至時代精神。我在政大教了快十年的經驗裡,學生或許沒看過甚麼我提過的書或是電影、聽過我放的歌,但是他們也有許多我不知道的文本經驗與媒體習慣,以政大傳院學生的素質,我不認為他們程度很差。
而導演提到學生來修課動機不純,是希望可以在導演作品中露臉或是希望導演給予創作個別指導,我可以同理學生不是抱著對知識的渴望來修課所以感到失望,但這不代表他們欺騙你。不管是想要露臉、想要攀關係、還是想要個別指導,這不就是他們運用自身可以利用的資源來尋求機會嗎?他們可以要求,你也可以拒絕。這是大學,大家都有同等機會,更何況你還是老師,你有社會賦予這個身分的權威。
-\-\
導演或許是出於一種情緒上的沮喪與憤怒,所以連帶地將教學回憶中不舒服的元素完全混同在一個完整的噩夢情境裡,所以在裡面的學生也面目可憎。但是冷靜下來,設身處地想想,在整個權力體系之下最底層的學生,怎麼可能會是共犯結構?(某些案例中或許會出現學生集體霸凌老師,但老師作為一個成年人與社會人,可以向外求助的社會資源網路仍然大於未成年人)
你可以不喜歡學生,這是你的權利,沒有人要求老師一定要喜歡學生。但是,不可以對學生人身攻擊,不只是因為學生年紀尚輕、心智不一定完全穩定成熟;更重要的是,在一個課堂情境裡,老師與學生在權力結構上就是不平等,遑論有些學生會因為這樣的權力結構與社會制約,而把老師的話當成真理深信不疑,相信自己又醜又笨,難怪被老師羞辱嫌棄。
這是關於底線的問題。
警察不能侵犯人民隱私、醫生不能對外洩漏病人的病情、機長不能對全機乘客把飛行意外拿來開玩笑、法官不能以私心凌駕公共利益主導判決、藥商不能明知有風險還把藥賣給消費者......。每種職業都有其不能跨越的倫理防線,這跟喜不喜歡自己的工作無關、跟職業倦怠無關;而是一個人能不能時常自省、在工作中對得起自己的良知,把自己視為一個完整的人,是這樣身而為人的基本問題。
而最讓我遺憾的,是事情演變成老師與學生的弱弱相殘,讓制度的荒謬性逐漸失焦,甚麼問題都沒有解決,徒增更多傷心不快樂的人。
我現在還是喜歡教書、喜歡當老師,靠存款過活,做喜歡的事。有一天存款會用完、或是我對教書的熱情燃燒殆盡,我不知道哪一件事會先發生。我有點無奈生在這樣一個知識貶值少子化大學經費緊縮的國家與時代,我也看不到未來在哪裡;但我已經厭倦責怪這一切了,這個問題我也認真判斷過不可能被解決。
只是覺得很遺憾。
一個圈子集合了全台灣最聰明、最有開創性、最有創造力的人們,然後一個愚蠢的制度就把這些聰明人全部困在一個小框框裡面互相鬥智廝殺。
那我問你,你要給你教的孩子承諾甚麼樣光明的未來?
-\-\
-\-\
照片是2012年我在X書院開的第一堂課,全部的人一起躺下來聽學生解說她的創作。我躺在畫面右邊拿著手板。只有在教書的時候我可以感覺靈魂的充盈,那是一個純粹的魔法時間,是虛度生命最好的方式。
前天下課的時候學生跑來告訴我,他在學校裡始終覺得自己是一個冒充者,好像在扮演一個不是自己的人,只有在我的課的幾小時裡,他不再是冒充者,他是他自己。
這是我開始教課以來最大的禮讚。勝過無數個700塊。
美國職業 薪水排名 在 Untyped 對啊我是工程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10個工程師的愛恨情仇-2020全球資訊工程調查看一看 Stack Overflow ft. Wei Chen | 10 Preferences of Software Engineers
-
誰說工程師沒有情感?這次就來揭露工程師們的各種愛恨情仇。
同樣是工程師,但是人人各有所好。這次邀請到工程師Wei Chen 一起回答10個survey中的問題,並根據 Stack Overflow 在2020年對於2019年的資訊工程調查結果,做討論與分享我們的看法。
1. 最受歡迎/熱門/常用的程式語言 The Most Popular Programming Language 0:35
2. 最喜歡的程式語言 The Most Loved Programming Language 1:48
3. 最討厭的程式語言 The Most Dreaded Programming Language 3:30
4. 最想學/嘗試的程式語言 The Most Wanted Programming Language 4:51
5. 最有錢途的程式語言 The Highest Paid Programming Language 5:51
6. 最有錢途的資訊工程相關職位 The Highest Paid Developer Type 6:50
7. 女性工程師參與度 The Percentage of Female Survey Respondents 8:28
8. 最看重的工作條件或要素 The Most Important Job Factor 9:37
9. 面對面 或 線上交談?IRL or Online Chat? 10:55
10. 鳳梨披薩?Pineapple on Pizza? 12:07
好奇「Untyped 對啊我是工程師」是如何誕生的嗎?
來聽聽學吧少女的訪談 👉https://youtu.be/bZXGuZoYDWA
#工程師都愛StackOverflow #今年女工程師會更多 #鳳梨披薩萬歲
一定要看到影片最後面並且在「YouTube影片下方」按讚留言訂閱分享唷!
-
歡迎留言告訴我你的想法,或是你想認識的程式語言唷!
每(隔週)週六晚上9點更新,請記得開啟YouTube🔔通知!
-
【相關連結】
2019 資訊工程調查 Stack Overflow Developer Survey: [https://insights.stackoverflow.com/survey/2019]
【What I used to make this video】
個人電腦:Apple MacBook Pro [https://amzn.to/2HKgI2T]
拍攝錄音錄影: iPhone X [https://amzn.to/3c0s6Fu]
相機: Canon 80D [https://amzn.to/2VVmiYz]
錄音: Rode [https://amzn.to/3aqnzL2]
鍵盤: Logitech MX Keys Wireless Keyboard [https://amzn.to/3awqi5L]
【愛屋及烏】
Facebook 臉書粉專 👉 [https://www.facebook.com/untyped/]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untypedcoding/]
合作邀約 👉 untypedcoding@gmail.com
-
Untyped 對啊我是工程師 - There are so many data types in the world of computer science, so are the people who write the code. We aim to UNTYPE the stereotype of engineers and of how coding is only for a certain type of people.
凱心琳: 一個喜歡電腦科學邏輯推理,在科技圈努力為性別平等奮鬥的女工程師。
-
This video contains affiliate links, which means that if you click on one of the product links, I'll receive a small commission.
圖片影片音效:[giphy.com] [pngwave.com][freesound.org]
Walk Around by Roa https://soundcloud.com/roa_music1031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3.0 Unported — CC BY 3.0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BliFmtMGqU/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