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端午節了,電話那頭的母親打了好幾通電話要我回家一趟,她特地包好了肉粽要給兩個寶貝孫子們吃。原本我打算帶全家人一起回去過節的,不過聽說媽媽常去的菜市場跟賣場昨天有人確診了,只好打消了這個念頭,決定一個人回去就好。
我已經一個多月沒有開車出門了,就連走在前往停車場的路上都覺得有點陌生,眼前的景色看起來跟平時雖然一樣,但卻又有點不同的感覺。平時用力點頭的警衛大叔依舊精神奕奕地朝著我揮手打招呼,雖然我看不到在他口罩後是不是如同往常一般的微笑,但我的口罩裡是個開心的笑容。因為我又見到了他,而且我們看起來都很好。
簡單檢查了一下車子後,我發動了引擎,緩緩把車開出了停車場。聽說現在就連坐公車都要實聯制登記了,幸好我還有一部心愛的老車,雖然它已經滿二十歲了,卻依舊是我們全家人最值得信賴的好夥伴。坐在車裡頭那種熟悉的感覺,就像是回到自己成長的老家一樣,有種說不出口的放鬆跟依賴⋯⋯
◆
談白說,我從小對於媽媽的味道並沒有太大的依戀,印象中老是在餐桌上出現的那幾道菜都不怎麼特別、甚至有點奇怪。也因此我從小就喜歡吃外食,也從不帶便當上學,一直到了長大成家,自己有了兩個孩子之後,對於所謂家傳的味道,才開始有了特別的感受。
身為夫妻都要上班的雙薪家庭,我的一雙兒女都是拜託母親親手帶大的,也因如此,孩子們從小就特別愛吃阿婆(客家人對祖母的稱呼)煮的菜,「阿婆的味道」成了他們嘴裡念念不忘的美味形容詞。而我也受到影響,開始認真體會媽媽煮的那些菜,究竟有何特殊的魅力?
原來,媽媽煮的菜一向偏油偏鹹,從小就一直為肥胖所苦的我根本就視為種禁忌,自然就不懂得欣賞了。
慢慢的,我開始喜歡上媽媽煮的那些肥豬肉、香噴噴的客家小炒、跟油膩膩的炒青菜,雖然那依舊不是自己偏好的口味,但卻是獨一無二、母親專屬的味道。而隨著季節時令,品嚐到母親煮出的不同佳餚,就成了我記錄生活的最好方式。
無論如何,都得要想辦法拿回媽媽今年的粽子才行。
路上沒太多車輛,沒多久就順利抵達了老家,一個多月不見,年邁的父母親都明顯消瘦了一些。進門前我重複幾次做好了酒精消毒,緊緊戴著口罩,不敢太靠近父親,也小心不觸碰到母親。拿了準備好的食物跟零食,交代好兩老要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後,就匆匆轉身離開了家裡。
突然,好懷念全家人坐在餐桌上,一起吃飯的樣子⋯⋯
◆
媽媽包的肉粽不大也不小,裡頭包著五花肉、花生、蝦米、偶爾會出現一顆栗子。活到這把年紀了,我從沒在外頭吃過相同的味道。
無論是食材的比例、飯粒的口感、跟內餡的調味、甚至那獨到的油膩度,那是只有母親親手才包得出來的專屬肉粽。雖然一年只能吃到一次,每次最多只能吃兩顆,但吃了代表又過了平平安安的一年,又多累積了一次媽媽味道的回憶。
疫情改變了我們的日常,讓一些平凡無奇的事情開始變得閃閃發光,也讓那些早已習以為常的人們變得格外珍貴⋯⋯
就算不能回家,也要記得打通電話報平安。我很好,您也要好好保重。
祝大家端午節平安、健康、快樂!
#大叔日記
#端午節快樂
同時也有11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75的網紅FiFi's Diary廢歐娜日記,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Hello各位~我回美國啦!(雖然只待一下下) 剛到美國的第11天好不容易終於被“放出來”,立馬逛爆各大超市! 大家一起來看看我都買了些什麼好吃的零食吧😋!!! *對於這些美味零食我已經詞窮,除了“超好吃”之外實在不知如何形容了😂* ────────────────────────── ⋗Shot...
美味形容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好吃到升天的泰式融合東南亞料理 - Chubby Cheeks
上週末慶祝拿到PR,朋友推薦了這家餐廳在Paddington,吃過的朋友狂說好吃,想再去吃一次,於是我就二話不說選了這家來一探究竟!
由於我們人數八人,又選在週六去吃,店家只提供 tasting menu,一共七道餐點,每人$49,前菜兩道每人都會有一分份,其他五道菜都是來一整份share的,菜色如下:
👉兩道前菜 -
• 北海道干貝包蔞葉: 干貝無敵軟嫩! 但配蔞葉特別的味道,感覺有點不搭,但我看很多泰式餐廳有這道料理,個人覺得單吃肥美的干貝是最棒的,才不會被蔞葉的味道蓋掉干貝的鮮甜
• 脆皮豬五花掛包: 全場最受歡迎之一的一道菜,豬皮烤的又香又脆,在搭配白白嫩嫩的掛包,真的人間美味! (形容詞都用光了🤭) 要是有掛包吃到飽的選擇,我肯定選那個!!
👉五道主餐 -
• 茶薰鴨胸肉佐香蕉花沙拉
這一道超特別的! 鴨肉超級軟嫩,搭配爽口的香蕉花沙拉,也是兩秒被我們掃光! 朋友是是柬埔寨人,他還特別的幫我們上了一堂香蕉花的課! 有人跟我一樣不知道香蕉會開花的嗎?🤣
• 椒鹽魷魚
魷魚超級軟嫩again! 很棒的下酒菜! 但沒太大的特色,想吃的朋友可點不用怕踩雷
• 沙爹脆皮雞
這一道也是全場最愛之一! 超級下飯,雞皮超酥脆!! 但不知道為什麼,這道吃到讓我們想家😭,想起台灣便當菜裡的脆皮烤雞!! 真的超好吃!! 這道有附飯噢! (含在tasting menu裡)
• 炒空心菜
這道很家常但也很好吃的空心菜,可吃的到wok 炒出來的香味!
• 青蘋果炸魚沙拉
這道有點不推,青蘋果沙拉很好吃,但炸魚本人還好,還有調配得醬汁也不太搭餒
總體來說我給4.6顆星,而且還想再去吃一次! 人數較少的話就不用點 tasting menu了,可以自由選擇噢!然後店員服務態度非常好,還會蹲在你旁邊點餐!!!(吃到台灣日本口水?!) 出餐速度很快,還有三不五時的過來倒水,真的很棒的體驗!
■ 店家資訊 : Chubby Cheeks
https://chubbycheekspaddo.com.au/
📍 437 Oxford St, Paddington NSW 2021
⏱ Mon - Closed
Tue/ Wed/ Thu 5:30pm - 10pm
Fri/ Sat / Sun 12pm -3pm /5:30pm - 10pm
---‐-------------‐-------------‐-------------‐-------------‐----------
👉更多日常在這邊👇
+ꜰᴏʟʟᴏᴡ ᴍʏ ɪɴꜱᴛᴀɢʀᴀᴍ @ꜱʜᴀᴢᴢᴀ_ɪɴ_ᴀᴜꜱ
+ꜰᴏʟʟᴏᴡ ᴍʏ ʏᴏᴜᴛᴜʙᴇ - ꜱʜᴀᴢᴢᴀ ɪɴ ᴀᴜꜱᴛʀᴀʟɪᴀ
美味形容 在 徐仲風味學 從產地到餐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舊文重貼》
最新一集的podcast談了白斬雞,讓我想起數年前曾幫一本白斬雞專書寫過序,現在此刻讀起來,覺得觀念尚未落伍。於是重貼分享。
以下是書的推薦文。
……………………………………………………………………………………..
2015年我策劃了三場白斬雞論壇,不少朋友問我為何要談白斬雞?
這是個大哉問,如果我說這是一個夢想,期待透過白斬雞推廣台灣土雞認知,你會相信嗎?無論如何,我當然信了,因為這是個很長的故事,要由2006年開始說起。
那一年我在慢食組織(Slow Food)設立的美食科技大學(University of Gastronomic Science)攻讀碩士,期待找出推廣台灣飲食文化的方式。走了許多地方,拜訪不少知名物產,心得收穫頗多。譬如在法國,我參觀了布列斯雞(Bresse Poultry)的養殖、烹飪和行銷,看著法國人對於布列斯雞的驕傲,內心有許多感慨,因為在相對廉價的肉雞市場影響下,歐洲許多價錢較高的原生雞種都快失去市場,有些甚至被慢食協會標註為急需保種,但價錢高昂的布列斯雞卻沒這個問題。
「能不能以布列斯雞為例,找出提振台灣土雞地位的方式?」我的內心浮起這個想法,尤其吃了布列斯雞後,我絲毫不覺得台灣的土雞風味會輸給布列斯雞,但台灣土雞的未來卻充滿危機。
這幾年來,台灣的白肉雞市場已經成為主流,嚴重壓縮了土雞市場。我個人對肉雞有著小小的偏見,因為肉雞的品種權屬於國外公司,因此談起台灣飲食文化時,我總習慣強調較有在地性的土雞,然而這樣還不夠,眼見在市場競爭下,土雞的售價勢必逐年上升,然而相對應的地位卻無法突顯。
「有沒有辦法讓台灣土雞如同布列斯雞般,在國際間成為認知台灣味道的代表?」我這樣想著,於是在2008年回到台灣後,我找了經營土雞市場的凱馨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鄧學凱和我是多年老友,我分享看到的布列斯雞經驗,談談如何推廣台灣的土雞文化。當時他認為布列斯雞能進行商業推廣的主因,在於布列斯雞是一款獨特雞種,但台灣土雞卻是多元雞種的統稱,因此談台灣的土雞文化前,必需先培育出適合的土雞品種。
時間匆匆,凱馨公司在這段期間和農委畜產試驗所合作,終於培育出第一隻民間純品種土雞「桂丁雞」!這款雞種具有高產蛋率、高育成率、膚色白及肉質優良等特性,換句話說,這是款有經濟競爭力的土雞品種。
當2015年學凱找我分享桂丁雞的訊息時,我再度談到台灣土雞的未來。我們最後決定由家常餐桌的雞肉菜餚出發,重新思考「台灣味」的意涵,最後再導回對台灣土雞的認知。然而餐桌上哪款土雞菜色最具台灣代表性?不論三杯雞、麻油雞、燒酒雞等都是一時之選,討論許久後,最後我選擇白斬雞。
挑選白斬雞的理由有三個,一是在台灣的普及性高,不論偏鄉或城市的餐館都可見到。二是烹製方式容易,家家戶戶都能煮。三是中國有許多以水燙煮雞隻的菜餚,譬如上海的三黃雞等,因此我想在對岸尚未正視這件事情前,先搶下發球權,找出對台灣的白斬雞的共識和標準,這樣才方便未來的推廣和論述。
既然主題決定是白斬雞,那該怎麼做,才能談出有台灣味的白斬雞?
我和學凱決定舉辦三場論壇,尋找一些對食物有興趣的朋友,談談大家內心中的白斬雞,藉此找尋共識。舉辦論壇之前,我私人先做了些功課,假使我要定義台灣白斬雞,有哪些方向需要注意?考慮許久,我決定由雞隻挑選、烹煮方式、沾醬差異和飲食文化等四個方向切入。
煮白斬雞前,當然要懂得挑雞選雞,這中間的學問包含雞隻品種?雞齡大小?體重幾斤?公雞或母雞?飼料來源和配方?這些變因都會影響雞肉的香氣、甘味、嫩感或嚼勁。光是論及品種,紅羽(仿)土雞、黑羽土雞、鬥雞、珍珠雞、烏骨雞或是被喀嚓的閹雞,滋味就天上人間。若是探討年齡,越老的雞隻,體內結締組織韌性越高,嚼勁棒且味道足,幼齡春雞則正相反。
做了數次私人的雞肉品嘗會後,我個人偏好公土雞,年齡至少要達到性成熟,最好100天左右,然而我的選擇會是台灣多數人的選擇嗎?
這就是台灣多元文化有趣的地方,也是尋求共識的困難處。譬如煮白斬雞的方式,我光是整理嘗過的餐館,就發現多款不同煮法,同樣以水悶煮,有人煮時打開鍋蓋,有人堅持蓋鍋悶煮,有人喜歡煮後泡冰水,有人堅持用雙層鍋隔冰水降溫。除了水煮之外,有人堅持蒸煮,有人以熱高湯不斷澆淋,有人先用雞腳燉出有膠質的高湯再浸煮。
烹煮手法各有差異,這是個人習慣問題,但如果要找尋共識,或許應該用科學論述整理,將所謂的美味形容轉為清楚數據,以蛋白質變性或熱傳導解釋原由,畢竟廚事包含了物理和化學,唯有科學才能超越偏方達成共識。
煮法可以用科學尋求共識,但沾醬的口味就難了,這屬於文化問題。譬如閩南人喜歡沾蒜頭醬油,有些客家人用金桔醬,有些客家人以米酒、鹽或九層塔調味,不同醬味代表了不同文化,這點必須被強調,畢竟白斬雞源自於中國,在《隨園食單》中便曾記載,然而這道菜在台灣已經發展多年,吃食的習慣和方式早有了台灣味,怎能不透過文化做好區隔?
至於什麼是台灣白斬雞的飲食文化呢?我曾聽聞到客家人家中吃白斬雞時,他們喜歡以全雞待客,雞的頭尾腳翅通常不吃,所謂席上四點金,頭尾腳翅不容侵,這樣無論怎樣吃,雞隻都還能擺出全雞的模樣。類似這類的飲食文化,正是推廣台灣白斬雞時最生動的故事。
如此這般,根據四個方面探索白斬雞,我對於雞肉的認知越來越清晰。辦完論壇後,聽過不同專家的觀點,正思考著該如何凝聚共識,朋友告訴我日本政府為了捍衛「和食」文化,決定於推出壽司師傅的認證制度。
「凝聚白斬雞的共識後,你有打算辦理台式白斬雞的認證?」她笑著詢問,畢竟在國外已有許多先例,譬如拿坡里披薩認證等。
這是個好方式,然而我覺得共識尚未凝聚,僅僅透過三場小型論壇,實在無法完整探討台式白斬雞。因為所以,這本探討台灣白斬雞的專書出版了,透過許多有趣的個案和分享,或許可以更進一步凝聚台式白斬雞的共識。
在未來的某一天,或許我們真的能談談「台式白斬雞」的認證,那將會非常有意思啊!
美味形容 在 FiFi's Diary廢歐娜日記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Hello各位~我回美國啦!(雖然只待一下下)
剛到美國的第11天好不容易終於被“放出來”,立馬逛爆各大超市!
大家一起來看看我都買了些什麼好吃的零食吧😋!!!
*對於這些美味零食我已經詞窮,除了“超好吃”之外實在不知如何形容了😂*
──────────────────────────
⋗Shot with iPhone 11
♬Music 音樂
♬ Fiji Blue - Outside https://thmatc.co/?l=E66D399C
♬ Devin Kennedy - Loose Change
#超市 #美國 #Costco #零食 #必買
美味形容 在 夠維根Go Vega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限期優惠 #米其林 #最後一秒尬到爆🤦🏻
⠀⠀⠀⠀⠀⠀⠀⠀⠀⠀⠀⠀
疫情這周正式降級了
心中真的是滿滿喜悅 🧡
台灣的抗疫還是做的很好阿
當然也歸功於全體人民一起守護☀️
⠀⠀⠀⠀⠀⠀⠀⠀⠀⠀⠀⠀
但相信還是有很多人
對於餐廳內用仍抱持觀望態度
雙北目前也是只能外帶👀
⠀⠀⠀⠀⠀⠀⠀⠀⠀⠀⠀⠀
如果想減少外出的機會
外送或宅配是很好的選擇
⠀⠀⠀⠀⠀⠀⠀⠀⠀⠀⠀⠀
接下來 #父親節 就要到了
無法像往年一樣外出用餐
如何給爸爸👨一頓豐富的美食盛宴?
⠀⠀⠀⠀⠀⠀⠀⠀⠀⠀⠀⠀
要跟大家 #強力推薦
連續兩年蟬聯米其林的
#鈺善閣 真空冷凍料理包!
⠀⠀⠀⠀⠀⠀⠀⠀⠀⠀⠀⠀
他們家的料理包去年吃到現在
真的沒有一款是雷的...
只有好吃跟超好吃😎
跟在餐廳享受一樣的高品質
過年過節都一定是首選☝️
⠀⠀⠀⠀⠀⠀⠀⠀⠀⠀⠀⠀
⠀⠀⠀⠀⠀⠀⠀⠀⠀⠀⠀⠀
🔸白花椰佐堅果蘑菇濃湯
沒有麵粉勾芡,整包無麩質。新鮮白花椰熬煮的湯、咕溜咕溜的很滑順~ 煸炒過的蘑菇Q彈有口感,清甜的腰果散發堅果香,是最喜歡的湯品~
⠀⠀⠀⠀⠀⠀⠀⠀⠀⠀⠀⠀
🔸 經典猴菇鈺翅羹 ♥
需要主廚手炒3小時才有的鈺翅羹,大白菜軟中帶脆,切成絲的桶筍、杏鮑菇、金針菇、荸薺,交織成多層次口感🤤
醋的酸甜味恰到好處,還有片狀香菇與蘑菇,頂級的大塊猴頭菇、與肉羹的相似度有99%,這碗可以說是把菇菇的優點~發揮淋灕盡致!
⠀⠀⠀⠀⠀⠀⠀⠀⠀⠀⠀⠀
🔸 黑鑽松露野菇燉飯 (限量)
使用有機香米做的燉飯,米粒飽滿肥美,改良成台灣人愛吃的軟Q米芯,滿滿黑松露醬是義大利進口,加熱時就香氣爆棚,與黑胡椒相互輝映,每一口都齒頰留香~ 當然還加了很多菇類一起燉煮,口感豐富到不行。
⠀⠀⠀⠀⠀⠀⠀⠀⠀⠀⠀⠀
🔸 泰式打拋杏鮑菇
想吃大塊蔬菜選這道準沒錯,A級杏鮑菇、軟爛番茄、木耳、白花椰、甜豆、彩椒,泰式酸辣清爽不油膩、把每款蔬菜炒的很入味,吃的超過癮!
最後記得連醬汁也不要放過喔,超適合拌飯的。
⠀⠀⠀⠀⠀⠀⠀⠀⠀⠀⠀⠀
🔸 黑胡椒猴頭菇排 ♥
最後!是鈺善閣的靈魂料理,費時72小時製成 — 黑胡椒猴頭菇排,登愣登愣登🎵(給個配樂😂)
猴頭菇質感細嫩、鮮美多汁,淋上獨門的黑胡椒迷迭香醬汁,真的是… 已經不知道怎麼形容這人間美味,只能說… 是一道捨不得吃完的料理阿🥺
⠀⠀⠀⠀⠀⠀⠀⠀⠀⠀⠀⠀
⠀⠀⠀⠀⠀⠀⠀⠀⠀⠀⠀⠀
🔸 原萃-芝麻堅果醬
🔸 初辛-椒麻堅果醬
兩款的醬料基底、都是職人工法研磨多種堅果而成,沙沙的顆粒感吃起來莫名高級🕺 還有大量的原型腰果、花生與芝麻,堅果味大噴發!
原粹款鹹香濃郁、初辛款香麻溫和,讓喜辣與不喜辣的人都能選擇~
⠀⠀⠀⠀⠀⠀⠀⠀⠀⠀⠀⠀
⠀⠀⠀⠀⠀⠀⠀⠀⠀⠀⠀⠀
⠀⠀⠀⠀⠀⠀⠀⠀⠀⠀⠀⠀
—— 🛒 鈺善閣 真空冷凍料理包 🛒 ——
⠀⠀⠀⠀⠀⠀⠀⠀⠀⠀⠀⠀
➤ 網路商城:https://lihi1.com/XxxEP
|結帳輸入【govegan】全店88折
|即日起至2021/8/20
⠀⠀⠀⠀⠀⠀⠀⠀⠀⠀⠀⠀
➤ 來電購買:07-5227850
|目前僅有鈺善閣(高雄店)可來電預定
⠀⠀⠀⠀⠀⠀⠀⠀⠀⠀⠀⠀
➤ 電話服務:0965-029-694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10:00-18:00
⠀⠀⠀⠀⠀⠀⠀⠀⠀⠀⠀⠀
⠀⠀⠀⠀⠀⠀⠀⠀⠀⠀⠀⠀
⠀⠀⠀⠀⠀⠀⠀⠀⠀⠀⠀⠀
👨🏻🌾#夠維根 #govegan
👨🏻🌾#素食推薦系列
⠀⠀⠀⠀⠀⠀⠀⠀⠀⠀⠀⠀
⠀⠀⠀⠀⠀⠀⠀⠀⠀⠀⠀⠀
Stella只給我80分,我都穿廚師服了說😤
( 要加熱的好吃也是不容易好嗎😆 )
美味形容 在 Dream Chef Home 夢幻廚房在我家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記得要訂閱我喔!☆訂閱Vivian每週看新片,請記得開啟YouTube🔔通知!
🌸食譜:
台式小吃的甜品大概已經都玩過了!粉圓、粉條、米苔目、涼圓、粉粿、QQ圓、脆圓、愛玉、仙草等。
這次分享一個陸配姐妹教我的新甜品「涼蝦」,視覺效果真的是太可愛了!說它像一隻隻的小蝦,我覺得更像小蝌蚪呢!成品真的太可愛,而且清涼好吃,其實吃起來跟米苔目有異曲同工之妙。
涼蝦,又叫「米涼蝦」,這個小吃的外型因頭大尾細形似蝦,然後是吃冰涼的,所以稱為「涼蝦」。涼蝦因其小、滑、糯、爽,可飲可吃,可小口喝也可大口吞,可吃甜或吃鹹,吃起來的味覺感受各有不同。這次做成甜口的版本,再怎麼用文字、影片形容,不如親自動手試試比較實際,炎熱的夏天來玩玩看涼蝦吧!
⚠️配方牽一髮、動全身啊!請不要問我改掉什麼食材可不可以❌光試這個配方組合,我家冰箱已經堆滿涼蝦了!想試別的組合、份量,請自己做實驗囉🙏🏻
📌詳細文字食譜🔗
https://reurl.cc/lRly2E
📌影片小撇步
1.大陸用大米粉(粘米粉),在台灣可以用在來米粉取代,口感接近可取代。
2.玉米粉不是玉米澱粉,就純玉米乾燥後磨成粉。
3.不要期待它像珍珠粉圓的口感,米製品是軟滑的口感,有點像米苔目但又不相同,而且這個涼蝦冰了口感不會硬,米苔目冰了會硬。
4.當熟麵糊要漏入水中定型成涼蝦時要確定是冰水喔,否則涼蝦口感會太軟,一定要是冰涼的水,涼蝦口感才會有Q彈爽滑感!
👩🏻🍳 食材 Recipes
在來米粉35克
綠豆澱粉100克
玉米粉20克
冷水200克
滾水800克
《糖水》
黑糖100g
紅冰糖或砂糖100g
滾水200g
(視喜歡的濃稠程度調整水量)
✅或直接用冬瓜茶磚加水做冬瓜糖水(視喜歡的濃稠程度調整水量)
☘️料理名稱&做法不一定正統,食譜純粹以個人經驗改良分享 ,請多包涵指教。
🌹About Dream Chef Home 夢幻廚房在我家🌹
❤️合作事宜請聯絡Email ↓ dreamchefhome@gmail.com
微博🔗 https://bit.ly/3iTm3Wu
Facebook🔗 https://goo.gl/tM5wCF
Instagram🔗 https://goo.gl/ekbJa3
團購FB私密社團 ➩ https://pse.is/FGESW
完整的食譜影音教學頻道🔗 https://goo.gl/wD27iV
👉我的書這裡購買:https://goo.gl/dGZkFS
💗夢幻廚房精選好物賣場連結底加▶️ https://bit.ly/2VAk3Zd
⚠️ This video is no sponsor ❌
#夢幻廚房在我家 #涼蝦 #四川涼蝦 #甜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