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CharMing日片十大
《愛がなんだ》《飛翔吧埼玉》《海角上的兄妹》《漫長的告別》《王牌辯士》《男人真命苦 真人版電影》《蜜蜂與遠雷》《天氣之子》《最初的晚餐》《吉娃娃羅曼死》
候補賞:《i -新聞記者ドキュメント-》
※以上排名均不分先後排序,且為個人喜好和推薦
喜歡令和元年,是商業與藝術的完美結合。有人把愛情拍成武打,也有一無反顧的自我滿足,就連日本擅長的溫和親情,依舊能在新意中笑中帶淚。就連號稱不可能被拍成影像的作品,接二連三跌破觀眾眼鏡,成為社會現象,甚至將鏡頭對準真實的社會現象。之於CharMing而言,比起藝術性與技巧,好的電影是能夠與觀眾產生連結與共鳴,以上選出年度十大,即是如此。
2019年度十大取捨之困難,只好安排一個候補賞,以紀錄片《i -新聞記者》取代社會價值大於影片完整度的電影版。並從該年度在台灣、日本、東京影展上映102部已看的日本電影中,挑選十部深得CharMing個人喜好的年度日片十大。
《#愛がなんだ》
導演:今泉力哉
演員:岸井ゆきの/成田凌
年度愛情電影,而且是從去年到今年的W年度。其實本片原是去年,在東京影展看完後的「很想排進前十」年度名單。但有鑒於2019年才在日本正式上映,便私心地讓它成為真正的年度十大。有幸訪問到導演今泉力哉時,還偷偷告白自己有多多多喜愛這部片。
有種電影,明明是在拍別人的故事,卻禁不住讓觀眾懷疑,導演是不是偷偷取材自己的親身經驗。這是一部年度最佳「工具人啟示錄」,卻依然被歸類為愛情電影的「血」照。透過今泉力哉導演的鏡頭,原本的虐戀也幻化成笑看他人或自己有多傻的既視感。
影評:http://bit.ly/2EUcbJr
《#蜜蜂與遠雷》
導演:石川慶
演員:松岡茉優、松坂桃李
真正厲害的導演,是不會輕易被埋沒的。因演員不祥事件而被打入冷宮的《愚行錄》,石川慶用實力證明他的編導才能,是能再次打破「不可能被改編成電影」之牆,拍出就連書迷樂迷影迷皆能俯首稱臣的傑作。《蜜蜂與遠雷》導演再次找來前作合作過的波蘭攝影師,以俐落且人聲合一的鏡頭感,寫實地拍出鋼琴演奏過程,隨著琴聲撩撥人心的悸動,帶來有如親臨演奏現場的臨場感,音樂的力量以栩栩如生的姿態直接傳達給觀眾。
除了將六百多頁的小說濃縮成兩個小時的電影,以線性敘事穿插過去的回憶、塑造樂聲與角色性格,並平衡四個主角的群像劇,且層層堆疊、相互影響。《蜜蜂與遠雷》全片的情感,是用音樂人演奏的「專屬於自己的音樂」,訴說一部關於青春、戀愛、友情,乃至於整個世界的電影。
影評:http://bit.ly/2EXTULq
《#男人真命苦真人版電影》
導演:真利子哲也
演員:蒼井優、池松壯亮
從平成初年開始連載的《宮本から君へ》,平成末年由真利子哲也改編成電視劇,最後更在令和元年被搬上大銀幕,雖然中文片名被改成《男人真命苦 真人版電影》容易令人誤以為是山田洋次導演的作品,然而本片絕對會是觀眾從來沒有看過的「痛系」電影,是壯烈的愛情故事,以及男人如何成為父親的成長物語。為了呼應只要是為了心愛的人、隨時可與任何人為敵的宮本,本片無不「放大」片中所有角色的情緒,無視他人的大聲怒吼、全力狂奔,甚至是毫無修飾的直接台詞,充斥全片。然而對比電影中的「不幸事件」,角色的情緒與行為可說是在沒有社會化的情況下,所做的不圓融卻也最真實的反擊。
真利子哲也不同於三池崇史、園子溫的暴力美學,也沒有北野武的留白,毫無保留的「直接」早已成為他的特色,大尺度的床戲與毫無動作美感可言、真實到幾乎拳拳到肉的互毆,加上一場在戶外樓梯的打架,本片的「痛感」隨著從大腿逐漸流下的經血與精液,全都成為電影的真實。
影評:http://bit.ly/2EXTULq
《#海角上的兄妹》
導演:片山慎三
演員:松浦祐也/和田光沙
如果我是電影旬報的評審,絕對會盡最大的力量將本片提名至年度十大。《海角上的兄妹》為山下敦弘多年來的助導,片山慎三首部劇情長片,而他證明的是青出於藍的令和希望。
所謂的「岬」指得是突出至海中的陸地,對於此兄妹來說也意味著生與死的抉擇。不是下海,就是餓死,所謂的道德觀也漸漸被磨平。不是崩壞,只因他們只是被這個社會下放,假裝視而不見罪惡感的存在。但悲慘的人生有如一坨屎,於是乎,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用這坨屎還以顏色。整體完成度之高,各式各樣的買客對應的是青年壯男老年的性慾,倒也凸顯這個社會的可悲。最後侏儒的收尾更是一絕。 《海角上的兄妹》短短89分鐘,展現的是人倫悲鳴,以及,無法言喻的兄妹之情。
《#王牌辯士》
導演:周防正行
演員: 成田凌/黑島結菜/永瀨正敏
以喜劇為主體,透過妙趣橫生的警匪追逐、情竇初開的甜蜜愛戀,以及死也要站上舞台、緊握夢想的電影之愛,交織成一部彷彿日版《樂來越愛你》,屬於大正時期的「大正浪漫」。透過孩子們的調皮「走進」電影的世界,將近似於《一屍到底》的導演之偉大,改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呈現,闡述辯士如何化腐朽為神奇、把黑的說成白的。
最後片中沒有拍出的是,辯士在有聲電影蓬勃發展後逐漸沒落的現實,卻透過「人生也是,可以期待續集的」,巧妙地帶出辯士得以在洪流中靠著自己的一張嘴,轉行當喜劇演員、廣播人、電影製片的人生續集。而「幸」的象形文字正是解開枷鎖後,獲得自由重生之意,當然也包括牛奶糖的味道。
影評:http://bit.ly/2PGGnhQ
《#天氣之子》
導演:新海誠
標準的新海誠式耀光、新海誠式節奏、新海誠式浪漫,當觀眾想找回《你的名字》的史詩級感動時,卻很有可能落入新海誠之名,的反撲。只因你難以分辨這是延續前作的Happy Ending抑或是新海誠原本擅長的Bad Ending。因此,《天氣之子》最終讓「厭世」二字變成大自然的異象,以及孩子們對於整個世界的復仇。這場看似略為幼稚、不成熟的選擇,不正是最符合那個年齡的,自我中心嗎?
隨著如mv般的美景,《天氣之子》的大吼心聲、標準日劇跑,以及音樂一下後的雞皮疙瘩,新海誠的娛樂面依舊無可挑惕,關於天氣,談得比《海獸之子》白話、卻又略比《企鵝公路》粗糙,再次提出的巫女、古代日本概念,也變相成為純愛故事下的活祭品,此為可惜之處。但光是導演敢寫出不討好觀眾的結局,便值得列入十大。
影評:http://bit.ly/2rmIdL5
《#漫長的告別》
導演:中野量太
演員:蒼井優/竹內結子/松原智惠子/山崎努
「漫長」是時間也是距離,而所謂的變與不變似乎也成為一種課題,之於《漫長的告別》則幻化成即使你變了,親情的愛依舊不變。是的,如此標準化的題材,來到中野量太手中,其質量總能令人哭到不能自己。從《幸福湯屋》再到《漫長的告別》,關於「親情」命題也從沒有血緣關係的強大羈絆,變成一家四口相互相依的愛。
然而,本片依舊承襲前作環繞著「食」、「死」、「川」三大命題,且以兩年為一時間單位,將季節融入其中,透過家用電話、手機GPS定位、視訊電話,科技的進步對應的是逐漸被拉進的距離,不管是時間還是空間。以失智症患者為主角,鏡頭卻圍繞在身旁的人們,讓夫妻之情成了只要抬起頭,便能見到你的溫馨,尤以一場在火車上的告白與醫院的相見,成了本片最動人的好牌。
影評:http://bit.ly/2Yqc1oz
《#飛翔吧埼玉》
導演: 武內英樹
演員:二階堂富美/伊勢谷友介/GACKT
贏了,爆笑程度直接年度第一,完美勝過銀魂,是唯有「日本人」才拍得出來的認真惡搞。尤以在號稱看電影不會發出聲音的日本,本片完美打破此都市傳說,是全場拍手叫好的精彩。《飛翔吧埼玉》將地圖炮開到最強,以荒唐的設定區別東京都與鄉下人,看似階層對立的區域化,實為最強的由黑轉紅的地域宣傳。喜劇電影的最高境界,絕不把觀眾當「馬鹿」,抱著必死的決心「指鹿為馬」。這樣一切都會成真,一如埼玉日本化一樣。
《#吉娃娃羅曼死》
導演:二宮健
演員: 門脇麥/玉城蒂娜/成田凌
嫉妒、金錢、性愛,關於只有青春時才會顯得特別放蕩不羈的七情六慾,與《渴望》的概念類似,透過一場分屍案回望人與人之間,看似用友誼建立起來的羈絆,實質卻是空洞且不單純的愛與慾,最終戰勝的仍是以青春之名行孤寂之實的空虛。本片將原本平成初年的舞台設定搬到現代,透過IG等社群軟體暗諷名與利背後的空虛,此外,最後由導演原創的一幕,不僅收得巧妙更讓吉娃娃的神秘感,再次石沈大海。
導演二宮健透過眼花撩亂的剪接與瘋狂的鏡頭,將電影打造成一幕幕大型MV秀,相較於前一部作品《裸睡美人》炫技大於故事,本片則是成了相輔相成的助力。即便某些過度拉長的鏡頭容易使觀眾生膩,然而全片由EDM貫穿的節奏感,成了用影像與音樂說故事卻又不流於俗套,眼耳心三位一體的瘋狂饗宴。
《#最初の晩餐》
導演:常盤司郎
演員:染谷将太/戸田恵梨香/窪塚洋介/斉藤由貴/永瀬正敏
看似老套的「喪禮」與全家團圓、故人留下的「食譜」,本片承襲的是導演是枝裕和、野尻克己電影中,「何謂家庭」的自問自答,食物的味道與往事的回憶,在比及不徐的節奏中,化成一道暖心的家庭醍醐味。作為常盤司郎首部劇情長片,整體成熟、完整度之高,普通的家庭料理成了容易咀嚼、下嚥、消化的暖心。這對再婚家庭的情感,隨著故事的推進時而分裂時而凝聚,即便高潮收尾略顯草率與輕放,整體場面調度乃至於實力派演員群的內斂演技,《最初の晩餐》可謂今年最佳小品。
《i -新聞記者ドキュメント-》
糾結許久後,忍痛將今年異軍突起的《新聞記者》排除十大,改以紀錄片作為候補賞,一如國片《返校》的歷史意義大於電影本身,創作者為了多數觀眾必須有所取捨。尤以《新聞記者》觸及的是近代政治、社會層面的黑暗,不得不在最後以「虛構」的戲劇化作結,也算無可奈何之做法吧。
因此,《i -新聞記者ドキュメント-》作為劇情片之外的「現實」,在紀錄片導演森達也的鏡頭下,對準的不是政治人物的惡,而是新聞記者乃至於一般大眾,是如何被「公權力」拒絕在外。片中所有的批判都是在無形之中,望月在內閣官房長官記者會每一次尖銳的提問,卻只換來不斷被司儀打斷,以及菅義偉以「沒這種事」、「我不清楚」的敷衍逃避。此時你總能聽到電影院內傳來觀眾的「冷笑聲」。在追尋真相之餘,另一方面森達也的鏡頭與剪接,有意識地讓「望月衣塑子 V.S 菅義偉」成為英雄與大魔王的對立關係,片中後半段則著重質疑:公權力憑什麼在記者會上限制望月衣塑子「只能問兩個問題」?在知的權利被剝奪之時,政府早已不屬於正義的一方。
羅啟銳喪禮 在 CharMing的投幣式置物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年度CharMing日片十大
《愛がなんだ》《飛翔吧埼玉》《海角上的兄妹》《漫長的告別》《王牌辯士》《男人真命苦 真人版電影》《蜜蜂與遠雷》《天氣之子》《最初的晚餐》《吉娃娃羅曼死》
候補賞:《i -新聞記者ドキュメント-》
※以上排名均不分先後排序,且為個人喜好和推薦
喜歡令和元年,是商業與藝術的完美結合。有人把愛情拍成武打,也有一無反顧的自我滿足,就連日本擅長的溫和親情,依舊能在新意中笑中帶淚。就連號稱不可能被拍成影像的作品,接二連三跌破觀眾眼鏡,成為社會現象,甚至將鏡頭對準真實的社會現象。之於CharMing而言,比起藝術性與技巧,好的電影是能夠與觀眾產生連結與共鳴,以上選出年度十大,即是如此。
2019年度十大取捨之困難,只好安排一個候補賞,以紀錄片《i -新聞記者》取代社會價值大於影片完整度的電影版。並從該年度在台灣、日本、東京影展上映102部已看的日本電影中,挑選十部深得CharMing個人喜好的年度日片十大。
《#愛がなんだ》
導演:今泉力哉
演員:岸井ゆきの/成田凌
年度愛情電影,而且是從去年到今年的W年度。其實本片原是去年,在東京影展看完後的「很想排進前十」年度名單。但有鑒於2019年才在日本正式上映,便私心地讓它成為真正的年度十大。有幸訪問到導演今泉力哉時,還偷偷告白自己有多多多喜愛這部片。
有種電影,明明是在拍別人的故事,卻禁不住讓觀眾懷疑,導演是不是偷偷取材自己的親身經驗。這是一部年度最佳「工具人啟示錄」,卻依然被歸類為愛情電影的「血」照。透過今泉力哉導演的鏡頭,原本的虐戀也幻化成笑看他人或自己有多傻的既視感。
影評:http://bit.ly/2EUcbJr
《#蜜蜂與遠雷》
導演:石川慶
演員:松岡茉優、松坂桃李
真正厲害的導演,是不會輕易被埋沒的。因演員不祥事件而被打入冷宮的《愚行錄》,石川慶用實力證明他的編導才能,是能再次打破「不可能被改編成電影」之牆,拍出就連書迷樂迷影迷皆能俯首稱臣的傑作。《蜜蜂與遠雷》導演再次找來前作合作過的波蘭攝影師,以俐落且人聲合一的鏡頭感,寫實地拍出鋼琴演奏過程,隨著琴聲撩撥人心的悸動,帶來有如親臨演奏現場的臨場感,音樂的力量以栩栩如生的姿態直接傳達給觀眾。
除了將六百多頁的小說濃縮成兩個小時的電影,以線性敘事穿插過去的回憶、塑造樂聲與角色性格,並平衡四個主角的群像劇,且層層堆疊、相互影響。《蜜蜂與遠雷》全片的情感,是用音樂人演奏的「專屬於自己的音樂」,訴說一部關於青春、戀愛、友情,乃至於整個世界的電影。
影評:http://bit.ly/2EXTULq
《#男人真命苦真人版電影》
導演:真利子哲也
演員:蒼井優、池松壯亮
從平成初年開始連載的《宮本から君へ》,平成末年由真利子哲也改編成電視劇,最後更在令和元年被搬上大銀幕,雖然中文片名被改成《男人真命苦 真人版電影》容易令人誤以為是山田洋次導演的作品,然而本片絕對會是觀眾從來沒有看過的「痛系」電影,是壯烈的愛情故事,以及男人如何成為父親的成長物語。為了呼應只要是為了心愛的人、隨時可與任何人為敵的宮本,本片無不「放大」片中所有角色的情緒,無視他人的大聲怒吼、全力狂奔,甚至是毫無修飾的直接台詞,充斥全片。然而對比電影中的「不幸事件」,角色的情緒與行為可說是在沒有社會化的情況下,所做的不圓融卻也最真實的反擊。
真利子哲也不同於三池崇史、園子溫的暴力美學,也沒有北野武的留白,毫無保留的「直接」早已成為他的特色,大尺度的床戲與毫無動作美感可言、真實到幾乎拳拳到肉的互毆,加上一場在戶外樓梯的打架,本片的「痛感」隨著從大腿逐漸流下的經血與精液,全都成為電影的真實。
影評:http://bit.ly/2EXTULq
《#海角上的兄妹》
導演:片山慎三
演員:松浦祐也/和田光沙
如果我是電影旬報的評審,絕對會盡最大的力量將本片提名至年度十大。《海角上的兄妹》為山下敦弘多年來的助導,片山慎三首部劇情長片,而他證明的是青出於藍的令和希望。
所謂的「岬」指得是突出至海中的陸地,對於此兄妹來說也意味著生與死的抉擇。不是下海,就是餓死,所謂的道德觀也漸漸被磨平。不是崩壞,只因他們只是被這個社會下放,假裝視而不見罪惡感的存在。但悲慘的人生有如一坨屎,於是乎,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用這坨屎還以顏色。整體完成度之高,各式各樣的買客對應的是青年壯男老年的性慾,倒也凸顯這個社會的可悲。最後侏儒的收尾更是一絕。 《海角上的兄妹》短短89分鐘,展現的是人倫悲鳴,以及,無法言喻的兄妹之情。
《#王牌辯士》
導演:周防正行
演員: 成田凌/黑島結菜/永瀨正敏
以喜劇為主體,透過妙趣橫生的警匪追逐、情竇初開的甜蜜愛戀,以及死也要站上舞台、緊握夢想的電影之愛,交織成一部彷彿日版《樂來越愛你》,屬於大正時期的「大正浪漫」。透過孩子們的調皮「走進」電影的世界,將近似於《一屍到底》的導演之偉大,改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呈現,闡述辯士如何化腐朽為神奇、把黑的說成白的。
最後片中沒有拍出的是,辯士在有聲電影蓬勃發展後逐漸沒落的現實,卻透過「人生也是,可以期待續集的」,巧妙地帶出辯士得以在洪流中靠著自己的一張嘴,轉行當喜劇演員、廣播人、電影製片的人生續集。而「幸」的象形文字正是解開枷鎖後,獲得自由重生之意,當然也包括牛奶糖的味道。
影評:http://bit.ly/2PGGnhQ
《#天氣之子》
導演:新海誠
標準的新海誠式耀光、新海誠式節奏、新海誠式浪漫,當觀眾想找回《你的名字》的史詩級感動時,卻很有可能落入新海誠之名,的反撲。只因你難以分辨這是延續前作的Happy Ending抑或是新海誠原本擅長的Bad Ending。因此,《天氣之子》最終讓「厭世」二字變成大自然的異象,以及孩子們對於整個世界的復仇。這場看似略為幼稚、不成熟的選擇,不正是最符合那個年齡的,自我中心嗎?
隨著如mv般的美景,《天氣之子》的大吼心聲、標準日劇跑,以及音樂一下後的雞皮疙瘩,新海誠的娛樂面依舊無可挑惕,關於天氣,談得比《海獸之子》白話、卻又略比《企鵝公路》粗糙,再次提出的巫女、古代日本概念,也變相成為純愛故事下的活祭品,此為可惜之處。但光是導演敢寫出不討好觀眾的結局,便值得列入十大。
影評:http://bit.ly/2rmIdL5
《#漫長的告別》
導演:中野量太
演員:蒼井優/竹內結子/松原智惠子/山崎努
「漫長」是時間也是距離,而所謂的變與不變似乎也成為一種課題,之於《漫長的告別》則幻化成即使你變了,親情的愛依舊不變。是的,如此標準化的題材,來到中野量太手中,其質量總能令人哭到不能自己。從《幸福湯屋》再到《漫長的告別》,關於「親情」命題也從沒有血緣關係的強大羈絆,變成一家四口相互相依的愛。
然而,本片依舊承襲前作環繞著「食」、「死」、「川」三大命題,且以兩年為一時間單位,將季節融入其中,透過家用電話、手機GPS定位、視訊電話,科技的進步對應的是逐漸被拉進的距離,不管是時間還是空間。以失智症患者為主角,鏡頭卻圍繞在身旁的人們,讓夫妻之情成了只要抬起頭,便能見到你的溫馨,尤以一場在火車上的告白與醫院的相見,成了本片最動人的好牌。
影評:http://bit.ly/2Yqc1oz
《#飛翔吧埼玉》
導演: 武內英樹
演員:二階堂富美/伊勢谷友介/GACKT
贏了,爆笑程度直接年度第一,完美勝過銀魂,是唯有「日本人」才拍得出來的認真惡搞。尤以在號稱看電影不會發出聲音的日本,本片完美打破此都市傳說,是全場拍手叫好的精彩。《飛翔吧埼玉》將地圖炮開到最強,以荒唐的設定區別東京都與鄉下人,看似階層對立的區域化,實為最強的由黑轉紅的地域宣傳。喜劇電影的最高境界,絕不把觀眾當「馬鹿」,抱著必死的決心「指鹿為馬」。這樣一切都會成真,一如埼玉日本化一樣。
《#吉娃娃羅曼死》
導演:二宮健
演員: 門脇麥/玉城蒂娜/成田凌
嫉妒、金錢、性愛,關於只有青春時才會顯得特別放蕩不羈的七情六慾,與《渴望》的概念類似,透過一場分屍案回望人與人之間,看似用友誼建立起來的羈絆,實質卻是空洞且不單純的愛與慾,最終戰勝的仍是以青春之名行孤寂之實的空虛。本片將原本平成初年的舞台設定搬到現代,透過IG等社群軟體暗諷名與利背後的空虛,此外,最後由導演原創的一幕,不僅收得巧妙更讓吉娃娃的神秘感,再次石沈大海。
導演二宮健透過眼花撩亂的剪接與瘋狂的鏡頭,將電影打造成一幕幕大型MV秀,相較於前一部作品《裸睡美人》炫技大於故事,本片則是成了相輔相成的助力。即便某些過度拉長的鏡頭容易使觀眾生膩,然而全片由EDM貫穿的節奏感,成了用影像與音樂說故事卻又不流於俗套,眼耳心三位一體的瘋狂饗宴。
《#最初の晩餐》
導演:常盤司郎
演員:染谷将太/戸田恵梨香/窪塚洋介/斉藤由貴/永瀬正敏
看似老套的「喪禮」與全家團圓、故人留下的「食譜」,本片承襲的是導演是枝裕和、野尻克己電影中,「何謂家庭」的自問自答,食物的味道與往事的回憶,在比及不徐的節奏中,化成一道暖心的家庭醍醐味。作為常盤司郎首部劇情長片,整體成熟、完整度之高,普通的家庭料理成了容易咀嚼、下嚥、消化的暖心。這對再婚家庭的情感,隨著故事的推進時而分裂時而凝聚,即便高潮收尾略顯草率與輕放,整體場面調度乃至於實力派演員群的內斂演技,《最初の晩餐》可謂今年最佳小品。
《i -新聞記者ドキュメント-》
糾結許久後,忍痛將今年異軍突起的《新聞記者》排除十大,改以紀錄片作為候補賞,一如國片《返校》的歷史意義大於電影本身,創作者為了多數觀眾必須有所取捨。尤以《新聞記者》觸及的是近代政治、社會層面的黑暗,不得不在最後以「虛構」的戲劇化作結,也算無可奈何之做法吧。
因此,《i -新聞記者ドキュメント-》作為劇情片之外的「現實」,在紀錄片導演森達也的鏡頭下,對準的不是政治人物的惡,而是新聞記者乃至於一般大眾,是如何被「公權力」拒絕在外。片中所有的批判都是在無形之中,望月在內閣官房長官記者會每一次尖銳的提問,卻只換來不斷被司儀打斷,以及菅義偉以「沒這種事」、「我不清楚」的敷衍逃避。此時你總能聽到電影院內傳來觀眾的「冷笑聲」。在追尋真相之餘,另一方面森達也的鏡頭與剪接,有意識地讓「望月衣塑子 V.S 菅義偉」成為英雄與大魔王的對立關係,片中後半段則著重質疑:公權力憑什麼在記者會上限制望月衣塑子「只能問兩個問題」?在知的權利被剝奪之時,政府早已不屬於正義的一方。
羅啟銳喪禮 在 楊麗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出境事務所》好友製作過程的艱辛~
~借來貼文與你分享~
參與過客家電視台節目製作的朋友都知道,客台每齣戲的製作時間都很長很長,很麻煩很麻煩。有人用「十年磨一劍」來形容「出境事務所」,不但這齣戲的主創者辛苦,是的,又配上小本經營的客家電視台,再加上這齣戲製作的困難,這齣戲真的是難上加難,峰迴路轉!山轉、路轉、狀況轉、時空轉、我們也就跟著轉轉轉……。
以生命禮儀公司為題材的連戲劇「出境事務所」,從開始概念之後,不但歷經了八八水災,日本311海嘯、高雄氣爆、空難等等國內外大小傷亡事件,更不要說這過程經歷了國內外巨星如麥可傑克遜、惠妮休斯頓、鳳飛飛、友人趙舒音病逝、演員洪瑞襄輕生、導演許肇任父親往生等等事情。甚至還有總統大選、新聞局關門、文化部成立、IPhone從3S出到6S這些過程。以上包括台灣社會每天上映的生、老、病、死,搭配我們在每天生活中的起伏輾轉,真是令人感概萬千。
像是,這麼多年下來,我也看見編劇呂十元(呂蒔媛)在劇本創作過程中,不斷地跟著這世界轉轉轉。投資拍片大賠錢,被追債、當寫手糊口、前夫官司、當上班族賺錢、、受洗成為教友,兒子青少年的難以掌控、母親的重病與往生,(原始監製我本人在開拍前離開客台,不知有沒有打擊到她?)…..
記得以前看過某個知名星座專家說,雙魚座的手大都比較纖細,符合感情幽柔的特質。但看過呂十元這個雙魚座雙手的人一定都知道,她的手掌異常厚實、手指粗闊(電腦鍵盤怎麼沒被打壞?),如果,你只看到她的手,你一定會以為,這其實是一個男人的手,同時猜想她從小若不是田徑鉛球選手,就是勞碌命,洗衣、拖地,還是後來去工地作板模的?相處下來,她的個性外放又大辣辣,和她對罵對嗆,前面會出現崩裂的畫面,卻,心思細膩、柔軟又貼心,以及甘願慘死的「韌性」特質。確實是這位「運轉手」與林曉菁、經理林曉蓓、客台戲劇組黃桂慧、饒瑞軍、邱瑞清、劉郁彥、羅乙心等人得以完成這齣戲,得以在「波折不斷」「苟延殘喘」多年後,排除萬難正式開拍,客台上下一心推動、成功播畢。
呂十元,是這齣戲的編劇、也是這齣戲最重要的發起著,推動者,校長兼撞大鐘。原來是他硬推著大觀公司的製作人陳希聖大哥來一起談的(台內喝茶談、外面喝咖啡談,很多次)後來,在劇本完成後,眼看此戲萬事皆不足,諸事皆不順的情況下,也只好跳下來兼任製作人。同時,在接觸、篩選了很多很多導演,但都因各種條件無法參與拍攝的情形之下,她一度還跟我說,她也可以接導演!!我當時覺得她瘋了,之前「聖稜的星光」最後她也去收尾了,但我不贊同這個主意。
其實一開始在我心理設定的導演人選,就是「牽紙鷂的手」、「甜 秘密」的導演許肇任。我仔細比對過上次「紙鷂」合作的結果,許肇任的草根個性,與影像風格,很會處理這種多線敘事的故事,呂十元的劇本裡頭的對話都直接又犀利,若沒有一個可以緩衝處理的導演,這齣戲會非常吵。還好許肇任最終還是從頭尾的投入完成,看似放任演員卻把一個一個的演員個性雕塑成功,沒有重複的性格,處理悲喜交加的手法純熟流暢。但說起全面投入這齣戲的呂十元,在張羅這齣戲的忙碌日子裡,還客串了吳慷仁病榻上的媽!(是的,就是她~聖鼻握住那雙像是父親的手....)。去看許肇任的創作電影「甜 秘密」,就可以明確知道這位導演的特性,敘事總是輕盈、生活又幽默,但濃郁的感情與戲劇張力卻可以毫不造作自然流露出來。這次的故事真的被導演形容是「笑到哭出來、哭著笑出來」
整個案子的概念的提出,其實比日本「送行者」還要早,當然,你要挑剔「六呎風雲」更早,但我也沒話講。可這是一個以禮儀師職場的故事,初始大綱與架構叫做「微笑說再見」,就是一個完全屬於台灣的故事,這難度就高了幾倍了吧!?這題材還曾經獲得當時新聞局的戲劇補助案,卻因為當時的電視環境下,歡暢的愛情篇章才是主流偶像劇的需求。於是乎,在遍訪所有商業電視台之後,沒有電視台要做這種「死人」題材,時效一過,她也就放棄這個補助案了,還讓製作人陳希聖的公司,因撤銷此案,失去了未來幾年參加補助的機會。
我一向主張客家電視嘗試多元的題材與形式,這樣,我們才能在每年台灣戲劇百花兒齊齊亂亂放之中,找到一個亮眼的位置。客台這個平台,確實接納了許多的新點子,嘗試新玩意,在許許多多台灣很棒的影視團隊大家通力合作之下,產量不多但還可以看到亮麗的成績。而十元跟我提了這個「坎坷身世」的題材之後,我就決定要讓齣戲在客家電視製播出來!
時間再往前推,我與呂十元首次「交手」,是在2006年。那一年金鐘頒獎典禮在高雄舉行。她製作的「聖稜的星光」擊敗了我參與的「草山春暉」拿下了最佳連續劇。我則是倍感意外的以「草山春暉」擊敗商業電視台的各齣收視劇作,上台領取首次增設的最佳行銷獎。在後台有報社記者問我最佳連續劇這個結果怎樣?我說我沒看過那齣戲,但我過去一年聽過那齣戲拍攝期間許多悲慘的拍攝八卦,換了好幾個導演之類的…..而且製作人挺慘的賠了許多許多錢。
後來,我來客台的第一年,想要嘗試吸引年輕的觀眾加入客家電視的收視,當年「命中註定我愛你」引發的新一波偶像劇熱潮去尋求可能的機會。於是我們選定製作「花樹下的約定」作為一個嘗試。這齣戲當年在ppt確實吸引了不少的討論,我們以貼近台灣現狀、「自然語」的呈現方式,在數據上成功拉攏了一些年輕觀眾的關注。其中、有幾集故事的編排與衝突敘事很精彩,我問製作人,這個部分是聯合編劇的誰寫的,相當不錯,他們告訴我的名字,就是「呂十元」。我說,「蛤,聖稜的那個呂十元?」
「牽紙鷂的手」成為我們首次「攜手」合作。我們密集的開會,她也熱烈參與討論演員、主題曲等等。那次的經驗,讓我見識到一個任性、韌性的雙魚座,是如何踏實的對於自己劇本負責!客台編審小組有我、黃桂慧、饒瑞軍、龔心怡等大家「機車一族」們。其實我承認,我們對劇本確實很磨很磨,但其實,「牽紙鷂的手」的劇本討論過程,除了一些貼近客家人生活的陳述點,以及少部分不合理、不合邏輯的橋段之外,是少數很快過關的戲。但我知道她功課做得非常充足了,深入中途學校的老師、學生,踏實地弄了一年多的劇本,難怪可以讀來精彩萬分。
2010年播出「牽紙鷂的手」齣戲很成功,同時,她也如預期地拿下了金鐘獎最佳編劇。得獎那晚慶功宴後,我們一行人續攤到吳中天開的餐廳,在場的還有導演許肇任、演員柯淑勤、黃采儀、造型設計師姚君、馬志翔等人。就是那時候,十元又再次提到這「出境」的這題材!我覺得很喜歡,就討論了合作的可能性。
一再提到呂十元這人有一股超級超級超可怕的韌性(請十元往後不要有壓力,消失了也無所謂),這齣戲劇五、六年前啟動討論,中間斷斷續續進行著。我明確告知她,可以啟動劇本研究了,但還沒簽約,她就投入田調工作。約莫又花了三個月,她就不知道跑了多少葬儀社,尤其,我們特別強調客家村的桃竹苗等地(也藉此拉拉關係,看看未來可否協助拍攝,畢竟一場喪禮的人員、『架司』非常多,一定要有個十幾次吧!不然很難獲得認可的,這是此戲的基本要求。她不知和多少位的葬儀社人員接觸、還去了殯儀館,去蹲點、打關係,認識一大堆有的沒有的禮儀師,觀察他們每天的生活,收集他們的心情,收集了非常非常多精彩的禮儀師生活、個案故事。所以,當時我們每週定期的劇本會議,我總是非常驚訝,對於家屬面對生死有如此豐富的場次與細節處理,這齣戲已經深入這個工作職場,可以說是非常棒的職場劇本典範。十元為了其中每個儀式用語的準確無誤,特別商請禮儀師加入了編審行列,確認每個採用的話語、規則完全合乎目前的真實情況。
接著一年半多的劇本寫作,與我們數不清的劇本討論與來回折磨修改,三年前(2012年)年底,就幾乎就把所有的劇本完成了。最後一集雖然大致寫好了,但我們大家對於故事的結尾沒有共識,或是太有想法,一直在糾結。
日本發生311大地震,讓十元想把最後一集的場景放在福島,讓這齣探討生死的戲劇,可以拉到巨大的災變現場,除了讓主角在生命的領悟找到出口,也可以把製作規模再往上提升。呂十元研究到福島每年會舉辦馬拉松比賽,她再311事件一週年的時候,希望能呼應劇中一開始定位的主題「人生像跑馬拉松」,讓本劇有這樣的延伸。想像看看,最後一集,離職的聖鼻參加了在日本福島舉辦的馬拉松,是多麼壯觀而有力的的場面阿~……。於是乎,我們透過各種各層關係、寫了一堆企劃案、還找人翻譯成日文,尋求前往日本福島拍攝的可能性。中間老爹(我們對上帝的暱稱)幾度青睞,聽說誰誰誰有門路,誰誰誰有條件......結果都是空歡喜。
就這樣,2013整整一年, 她都在四處奔走找錢,找合作的禮儀公司單位(北從金山、三芝、桃、竹、苗、一路南下到高雄、屏東,)找最適合的拍攝場地!(便宜不收錢更加)我不斷接獲電話說要以正式電視台的名義,監製的身份去拜訪某家某家的誰誰誰尋求合作。呂十元還「肖想」尋求大型投資片商,增加此劇籌碼,增加這齣戲的拍攝資源。但一年中間一直出現奇蹟,一直失望收場,依舊沒有人要理。為了要呈現最後一集的普世價值(其實是想拉大格局,增取更多經費與成就故事高度),我們找人探詢日本的拍攝單位、新加坡、馬來西亞,夏威夷….去好幾家旅行社拜訪、看有沒有可能機票提供。去幾個當今台灣最大型禮儀公司談合作,當然十元也跑過幾家電視台洽談合作……是的,一一都「歡欣鼓舞」地失敗收場。
2013年底,我好累,深思熟慮後,決定暫時離開電視圈。為了確保這齣戲可以確實有預算開拍,得到徐台長同意,我先將「出境事務所」再一次地排進了2014年的年度計畫與預算,交差後離職。
波折不斷,這樣的預算結構,已經沒法滿足呂十元的想像了,她這時也準備打退堂鼓了。基本上,提早作業,就是計劃周全後可以省預算,但這戲的格局,必須有更大的支援。這時候,林曉菁製作人站出來了,二話不說,力推全劇組前往高雄「吉園」的願行館拍攝,這家公司的全力配合,讓這齣戲有了接續的轉機。態度一向積極的青雲姊特別挪了錢、加了碼,再加上安撫、威脅、催促,讓這齣戲正式進入開拍籌備 。
為了因應各種新狀況,呂十元這人,又line、臉書、手機電話交相輝映、持續干擾的招喚小弟我,重新回到製作會議上!由於洽談的演員紛紛定案,除了要將劇本的角色與最後拍板的演員特質契合、最終的工作預算與拍攝條件依然拮据,而又希望更貼近台灣現今社會的話題與事件,呂十元又耐心的再度從第一集開始重新審視修改,我們又從第一集開始劇本會議。不但將角色再做微調修改,也拿掉一些很好的梗(碰巧有被其它戲劇用去的梗,呂十元不想有重複感)。於是觀眾可以看到此劇一個個非常鮮明的角色。而在最後幾集,「高雄氣爆」的事件也入戲了。抱歉,這並沒有額外編劇費用可以給呂十元),是的!這種毅力驚人的個性,造就了這齣戲的劇本如此犀利準確,不拖泥帶水,又偏辟入裡的帶大家進入又哭又笑的戲劇中。
劇本創作的過程,編劇呂十元(呂蒔媛)問我,同志題材,客家電視台有禁忌嗎?我說,生死的題材都願意拿來做了,還有什麼問題不能寫?盡量發揮吧!我還怕她找不到新的故事觀點來處理,也特別請她多詢問一些同志的朋友,針對我們尖銳的處理,是否傷及同志。畢竟八點檔要在最後幾集論述這個題目,要有充分的保握。所以最後幾集的重頭戲,她安排了麥文孝(邱德洋飾)在高雄氣爆喪生,同志伴侶在面對死亡衍生出來了一些問題,真實動人、發人省思。
這齣以禮儀公司職人的故事發展出來的連續劇,最難的是不能「一路哭」,必須有正面力量暗暗在其中湧動,不能偏廢悲歡一方,必須交織哀喜事件,角色多元又獨特, 有著日劇職場劇深入且豐沛盈滿的人性溫暖、又有美劇單集主題多線發展明快的特色,段落起伏與敘事節奏必須拍拍準確,當然也必定要有台式偶像劇的幽默與風趣,還有,這齣戲也真實呈現「現代客家人的生活風貌、樣態」還有客語、客語、客語的學習門檻考驗著每一位演員!我們也非常知道,這齣戲必須要有幾位指標性的一線演員來演出,不然很難獲取矚目,這個主題下,每一集生生死死、來來去去的演員是必定的,我們又堅持不可以隨便找張三李四王二麻子等大特、臨演來拉低表演與戲劇的質感 ; 單集預算只有一百萬(這是後來台長徐青雲東挪西揍,應擠出來的預算),而且一旦開拍,必須趕趕趕~趕完當年度完成一定數量的驗收(客家電視台是標案,會計年度的問題)…….各位昏了沒?很難吧!
關於語言的問題,十元與我們一直有爭執。客家話是台灣的語言之一,十元卻一直覺得客台是小眾,因為語言的因素,演員難找,觀眾挑惕,平台露出困難,難以引發大眾媒體的討論與廣大收視人口。她希望這是一齣「偶像劇」,她完全不看好客家話戲有多少人會看?這樣直白又殘酷卻又真實的提醒,對於客家電視來說,早就是多年心中反覆尋求突破點了~就在籌備戲劇的這幾年,客台連續三年的金鐘連續劇編劇獎入袋,單元劇編劇也獲獎,同時,還拿下了最佳單元劇、以及以「雲頂天很藍」擊敗「犀利人妻」拿下了最佳連續劇。其他演員與個人獎入圍或得獎無數不提了,甚至我們在亞洲電視節、首爾戲劇節等等國際的影視交流平台獲獎,客家電視確實以所謂「非主流小眾」頻道之姿,贏得了一些好評。這次以各種平台推廣此劇,客台新台長儒林、節目經理曉蓓、行銷經理玉玲、麗惠與行銷部的同仁,開發了好多平台播出,整個行銷活動非常深入而多元,真的很成功。所以,謝謝十元曉菁團隊願意一起耕耘這塊客家語言戲劇園地,讓這齣戲的演員表現出表演的最高誠意,精準又標準的客家話!也增添了本劇演員在地生活的說服力,幾位演員本身的表現也提升一層!黃姵嘉、吳慷仁、林雨瑄、邱德洋、楊麗音等人在楊宗樺的語言指導下,把角色的真實感受,用客語淋漓盡致的表演出來了~。
這些年以來,許許多多知名演員願意學習客語演出這件事,已經成為台灣戲劇界的亮點,我想,至少客語可以以貼近大眾姿態,向整個社會挺進,甚至這樣優質的客家戲劇,透過諸多新平台,向世界發聲,已經有一個初步成果了。
那天,一個朋友問我關於此劇的事情,我說,這齣戲應該是客家電視過去十一年的一個方位成果的檢驗,而這是一棒接一棒的結果,尤其感謝中間持續接棒的黃桂慧!!幸好有妳吃苦耐勞!!(而且有sense!)
如今,這齣戲播映完畢,回想過往種種,像是一場美麗的夢實現了。
其實,如果有機會可以看到「出境事務所」的劇本,您會看到,戲中角色的每一個人說話的口氣,是跟呂十元本人越來越像,而在曉恩身上,我看見更多呂十元的影子。
「道愛、道歉、道謝、道別,是人生必經的課題。」
謝謝十元,妳給了我們大家一次人生的洗禮!
而且,妳對自己作品的負責,真的給台灣編劇做了一個最好的示範。
希望台灣的影視製作業,正視這齣戲的過程,給編劇更大的尊重與加油!
「出境事務所」這齣戲算是我在客台畢業後,終於修完的學分,也算是客台工作階段的結束。我自己學習很多,感恩ㄧ起努力的朋友。
PS義氣柯淑勤超挺這齣戲,是最早最早就確定要參與演出的人,然後她學了客語,也要感謝後來願意共襄盛舉的演員們!你們有種!演出:吳慷仁 柯淑勤 黃姵嘉 謝瓊煖 郭鑫 朱芷瑩 林雨宣 羅思琦 邱德洋 楊宗樺 谷德剛 羅啟紘 特別演出:古斌、瑤涵沂、丁也恬、徐麗雯 陳文彬、林志儒 楊麗音、吳政迪 、林浿安 .黃采儀 高盟傑 陸明君 廖慧真 洪綺陽..........etc.
呂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