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代,我们常常把爱与「爱情」绑定在一起。
而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三层次理论,认为「我」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种成分组成的,这也让人意识到,人类除了需要认识他人,同样的,也需要认识自己。
心理学家弗洛姆基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根据对象的不同,把爱分为5种,其中包含了一种对象为自己的爱,也就是自爱。
作为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者,弗洛伊德尽管已经开始讨论「自爱」的话题,但他依然没有将「自爱」与「自恋」这两个概念做出区分,依然将「自爱」定义为一种利己的罪恶。
而作为社会心理学的倡导者,霍妮则明确地提出了「自爱」与「自恋」是两种完全不能等同的概念。
自爱与自恋的区别
一个有明显自恋倾向的人虽然没有能力去爱别人,但却需要人群作为倾慕和支持的来源。 ——卡伦·霍妮《精神分析新方法》
霍妮将自恋比作精神上的一种通货膨胀,即一个人通过一种浮夸的方式去展现自己,自身实际的能力与价值要远远低于TA表面上的虚张声势。
她认为,一个人之所以会产生强烈的自恋倾向,是由于对于真实的自己产生了一种恐惧感,缺乏自我接纳而导致的自我疏离。
自恋的人只关注自己,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真正拥有爱自己的能力。
什么是自爱
维基百科上将自爱定义为:追求自己的幸福与寻找自己的优势。
在几个世纪以来,经过一系列的自尊游行、嬉皮运动和女权运动,才慢慢的扭转了社会大众将自爱与自私、自恋、自负等负面心理特质做出区分。
而心理学的一系列研究也发现,自爱的确拥有一种强大的精神能力,它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关联。
如何成为一个真正自爱的人?
一个人爱自己最低限度有这样一种好处——他不会碰上许多竞争者。 ——利希滕伯格
自爱并不是一个不需要行动的口号,相反,它是需要通过一系列行动去践行的。
如果你也觉得自己依然不够爱自己,那么以下几个建议,可以帮助你成为一个真正爱自己的人。
1.与自己对话
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都需要去考虑别人的感受:家人、同事、上司......
当我们的生活不断地被外部世界推着走时,最容易被忽略的,反而是自己。
在忙碌的生活里,空出一些时间来和自己聊聊,记录一下自己的心情与感受。
当我们缺乏一些具体的关注自己的行为时,往往就会养成了自我忽视的习惯。
2.凡事先考虑自己的感受
一种典型的不爱自己的表现,就是讨好型人格。
有的人能够在付出的过程中,同时也收获自己的快乐;可是对于讨好型人格来说,不断的付出只会让自己感到委屈,认为别人亏欠自己的真的太多了。
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找到了付出的意义与价值,他们意识到,对别人的付出,也是对于自己内心的一种建设;而后者在意的是别人对自己的感受与看法。
在考虑自己的动机时,把「我」放在前面,思考我为什么要去做这件事,而不是这件事对别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3.建立对自己友善的态度
很多人虽然在别人的眼里,是很友善的人,但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内心对于自己的攻击性有多么强。
总是不停地在批判自己,很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就开始批判自己。
事实上,我们都需要对自己友善一点,生命是一个过程,不要总用结果思维来判断自己,去感受自己的「过程」,即使是「错误」,其实也是一种美好的经历。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Skylai TV,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这次的分享主题是【如何依据人性来建立或破坏习惯 ?】,大部分的内容和所提到的技巧源自于《原子习惯》这本书。 因为影片刚巧有提及到《21天培养习惯》这个理论,(申明:《原子习惯》没这个内容),所以我想把完整的资讯写在这里让大家参考和思考。 ▬▬▬▬▬▬▬▬▬▬▬▬▬▬▬▬▬▬▬▬▬▬ 《21天培养...
经纪人意思 在 小黄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这个时代,我们常常把爱与「爱情」绑定在一起。
而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三层次理论,认为「我」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种成分组成的,这也让人意识到,人类除了需要认识他人,同样的,也需要认识自己。
心理学家弗洛姆基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根据对象的不同,把爱分为5种,其中包含了一种对象为自己的爱,也就是自爱。
作为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者,弗洛伊德尽管已经开始讨论「自爱」的话题,但他依然没有将「自爱」与「自恋」这两个概念做出区分,依然将「自爱」定义为一种利己的罪恶。
而作为社会心理学的倡导者,霍妮则明确地提出了「自爱」与「自恋」是两种完全不能等同的概念。
自爱与自恋的区别
一个有明显自恋倾向的人虽然没有能力去爱别人,但却需要人群作为倾慕和支持的来源。 ——卡伦·霍妮《精神分析新方法》
霍妮将自恋比作精神上的一种通货膨胀,即一个人通过一种浮夸的方式去展现自己,自身实际的能力与价值要远远低于TA表面上的虚张声势。
她认为,一个人之所以会产生强烈的自恋倾向,是由于对于真实的自己产生了一种恐惧感,缺乏自我接纳而导致的自我疏离。
自恋的人只关注自己,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真正拥有爱自己的能力。
什么是自爱
维基百科上将自爱定义为:追求自己的幸福与寻找自己的优势。
在几个世纪以来,经过一系列的自尊游行、嬉皮运动和女权运动,才慢慢的扭转了社会大众将自爱与自私、自恋、自负等负面心理特质做出区分。
而心理学的一系列研究也发现,自爱的确拥有一种强大的精神能力,它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关联。
如何成为一个真正自爱的人?
一个人爱自己最低限度有这样一种好处——他不会碰上许多竞争者。 ——利希滕伯格
自爱并不是一个不需要行动的口号,相反,它是需要通过一系列行动去践行的。
如果你也觉得自己依然不够爱自己,那么以下几个建议,可以帮助你成为一个真正爱自己的人。
1.与自己对话
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都需要去考虑别人的感受:家人、同事、上司......
当我们的生活不断地被外部世界推着走时,最容易被忽略的,反而是自己。
在忙碌的生活里,空出一些时间来和自己聊聊,记录一下自己的心情与感受。
当我们缺乏一些具体的关注自己的行为时,往往就会养成了自我忽视的习惯。
2.凡事先考虑自己的感受
一种典型的不爱自己的表现,就是讨好型人格。
有的人能够在付出的过程中,同时也收获自己的快乐;可是对于讨好型人格来说,不断的付出只会让自己感到委屈,认为别人亏欠自己的真的太多了。
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找到了付出的意义与价值,他们意识到,对别人的付出,也是对于自己内心的一种建设;而后者在意的是别人对自己的感受与看法。
在考虑自己的动机时,把「我」放在前面,思考我为什么要去做这件事,而不是这件事对别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3.建立对自己友善的态度
很多人虽然在别人的眼里,是很友善的人,但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内心对于自己的攻击性有多么强。
总是不停地在批判自己,很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就开始批判自己。
事实上,我们都需要对自己友善一点,生命是一个过程,不要总用结果思维来判断自己,去感受自己的「过程」,即使是「错误」,其实也是一种美好的经历。
经纪人意思 在 小鸭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收拾东西,看到二十岁时自己写给她的信,看到一张张青春期的照片,看到摆放在一起的毕业照和毕业证书,以及曾经共同留下的回忆。 一切的美好仿佛就在昨天,然而现实却如此残酷。
2002年7月底,刚经历完中考的我们来到高中开始的新的学习,在为期一个月的暑期学习后班级调整,我们分到了同一个班级,她是班上唯一讲普通话的同学,特别的吸引着我,但碍于羞怯,我从未主动接触她。 我性格内敛,不善交际,普通话表达能力差,同学们眼中就是个老实巴交的人;她性格活泼开朗,爱穿白衬衫和卫衣,作为外省人在我们那上学,普通话讲的很好,吸引着很多同学们的眼球。 家长不在身边,但她自律性很好,没有被一些调皮的学生带偏,独自在外省生活学习多年养成了极强的自理能力。
2003年,班主任找她谈话,告诉她不要和那几个学生接触,要向我多接触,于是从这开始我们走的近一点了。 高二文理科分班,我选择了理科,她选择了文科,但是很巧这两个班级就在隔壁,于是乎最初几个月她每天晚自习跑到我班上来自习,同学们开始有了议论声,随着我成绩滑落,我决定暂停和她的接触,故意冷落她,几次下来她感觉到了,于是直到她离开学校我们也没有再接触过。 高三她回到老家学习前来找过我一次,留下了一个QQ号码。 高考前的一年半,我虽然故意的冷落她,但我一直在默默地关注着她,期间有一个高年级男生经常去她的班级找她。
2005年,我来到了大学校园,申请了QQ号码,好长一段时间去网吧添加好友,始终加不上(后来得知那个号码被盗)。 大一那年认识了一个老乡,一起聚餐喝酒唱歌,直到有一天他邀请我去他宿舍看球赛,看完球赛他给我他的相册看,我看到他的相册里有她的相片,很是惊讶,很是惊喜,试着要了新的QQ号码,神奇的加上了。
2009年大学毕业,我投笔从戎,次年我坐着绿皮车四十多小时去到了她的城市,4年多以来第一次见面。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们没有花前月下,只能在白天工作训练后的晚上在电话里彼此安慰。
2011年春节,再次去到她的城市见了家长,次年春节后她随我来到我的城市,学雷锋纪念日那天,我们领了证,彼此开玩笑说你看我这好事做的多伟大! 至此,我们结束了长期的异地恋,青梅竹马的我们终于真正在一起了。
我父母是普普通通的农民,我成长于农民家庭,本性老实,穷苦中长大,在经济方面开支管理严格,购买东西追求必要性,不是必须买一般都会将就着,但绝对不是抠门那种。 这一点跟她不同,可能是因为家庭出生不同,她父母是生意人,又是家中最幼,家人疼爱有加,养成了开朗的好性格,独自在外省学习生活让她养成了极强的自理能力,婚姻当中,拥有这种能力者一旦开启独立模式,后果很严重,很难听进他人意见或建议。 我开支的必要性和其开支的非必要性形成一个碰撞,这也是需要协调的一个方面。
2014年,我们有了可爱的baby,有限的精力随着重心的转移,我对她的关心越来越少。 这倒不是不关心,而是我把她认定成了与我是一个共同体,我们共同去爱小baby。
2017年起,我们关系急转直下,她变的急躁没耐心,一句完整的话也听不进去,往往在我半句话时开始发飙,要知道话听一半和整句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意思。 而我在经历无数次被指责后变的麻木。 在感觉到婚姻出现危机后,为了缓和我们的关系,我同一个错误连续做了三次,第一次是请她姐姐出面,第二次是请她叔婶出面,第三次是接她父母过来游说。 这三次直接加速了我们的分离。 2019年下半年起至今两年时间,我们没有坐在一张饭桌上吃过一次饭,没有过一次眼神交流,试着几次谈话都是不欢而散。 孩子是我们最后共同的牵挂,孩子让我们始终没有走出最后一步。
我们的生活虽然不算富裕,但也没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担忧,也没有婚外情的背叛,击败我们的不是金钱、不是感情背叛,是一个个不可思议的生活细节,这种细节让她时刻在想「我嫁对了么? 」,一直以来对我都保持着审判的姿态,而与我认为的「我们是共同体」不同,终究是因为我没有按照「她认为的我爱她的方式去爱她」。
婚外情,有病处,也就有疗法。 我们这僵持了四年,找不到疗方! 纵然我千百般不舍,奈何她去意已决。
我的父母虽然是农民,但他们在贫困中共同肩负家庭责任,彼此恩爱,彼此包容,将家庭建设的一天比一天好。 他们是我的典范,在我择偶标准上树立了标杆:同甘共苦、包容恩爱、不离不弃。 所以我们婚后,我从没有想过我们会有分离的那一天,也正是我错误的估算了这一条,误以为她会跟我一样不离不弃。
夫妻生活中吵架实属常见,床头吵架床尾和是古人留下的,是家庭长期和睦的精髓和要求。 网上很多段子都说婚姻是讲爱的地方,不能讲理。 请问,为什么一定要执着于说清楚、讲明白,有些事说不清、讲不明白,又为什么第50次吵架要把前49次的事拿出来说! 即使那49次你已经讲清楚了道理。
千言万语,敌不过一个拥抱、一个微笑!
较真,太累!
网络毒鸡汤,太害人!
我,太累了!
但是,我依然不舍得就这样放弃这段感情和这个家!
经纪人意思 在 Skylai TV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这次的分享主题是【如何依据人性来建立或破坏习惯 ?】,大部分的内容和所提到的技巧源自于《原子习惯》这本书。
因为影片刚巧有提及到《21天培养习惯》这个理论,(申明:《原子习惯》没这个内容),所以我想把完整的资讯写在这里让大家参考和思考。
▬▬▬▬▬▬▬▬▬▬▬▬▬▬▬▬▬▬▬▬▬▬
《21天培养习惯》这个理论的来龙去脉:
DR.Maxwell在1950年代是一名整形外科医生。在他过往的手术生涯中,他注意到了患者的一个异常的现象,就是整容后的人,需要最少21天才能习惯自己的新面孔。
同样地,做了截肢手术的人最少也需要21天才能消除幻肢的体验。幻肢的意思就是截肢的患者,他被截肢的部分比如左手来说已经是没有了,但是他还是会觉得他的左手还在,而且还会有痛、痒、麻痹等的感觉出现。
后来,DR.Maxwell就把患者这种习惯变化的现象,记录在他写的一本书《心里控制术》(Psycho-Cybernetics),也发表了他对行为改变的其他看法,这本书也一炮而红。
但问题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有不少激励讲师或学者、专家,就开始拿他这个【习惯变化现象】的故事来讲,甚至扭曲了它的概念,最后形成了【养成一个习惯只需要21天】的神话。
为什么《21天》这个神话会传播到那么厉害?
这个就好像一些直销组织,要招入新会员加入的时候,会说的鸟话。
你只需要幸苦3到5年,你就可以拥有丰厚的收入和自由的生活。
那他为什么不跟你讲10年,因为10年太久,讲了出来后不够吸引力。
跟你讲一、两年就可以做到的话,你又未必信,所以3到5年就刚刚好,听起来比较逻辑、好像比较有可能做到,而且可以让你有机会改变你的人生的开始,听起来就比较吸引人。
所以这个《21天养成习惯》的神话,从60年代开始到今天为止,还是会被许多激励讲师或作者引用,然后在没有过滤的情况下,就把它传播出去给大众。
好了,我们再细心地想想,把一个【幻肢消失需要用到的时间】来转化成【建立习惯需要用到时间】,这个论点的逻辑性到底在哪里,到底这个说法成不成立?
这里我就丢一个问题给大家做延展性地思考和分析。
如果我要你培养两个习惯,一个是晚上睡觉前一个小时不能滑手机,一个是每天早上用手机看5分钟新闻,你觉得哪个比较容易做到?
好了,如果你真的持续这样做了21天,那你有没有信心过了21天后,在你接下来的1年,真的能做到睡觉前一个小时不滑手机和每天早上用手机看5分钟新闻?
我敢保证后者,大部的人比较有机会做得到,但如果是前者的话,90%的年轻人都会失败。
那这两个习惯同样都是用了21天,但为什么成功率会有那么大分别?
因为这是取决于该行为的难度。
在这个网络时代,要一个习惯滑手机的人每天抽5分钟阅读新闻没有什么大不了,但你要他每天睡前一个小时不滑手机,那就是一个有难度的挑战,而且这行为的难度还会因人而异。
比如说要培养这两个习惯的对象一个是30岁以下,一个是50岁以上,我敢肯定50岁的成功率一定比30岁的人来的高。
那克服难度就是和意志力有关!
那单纯靠意志力培养的习惯是不会长久的,特别是你对那个行为没有兴趣,又或者那个行为对你来说,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举个例子,已故篮球员Kobe Bryant 能够做到每天5点起来跑步,绝对不是单单靠意志力和纪律,而是因为他本身就热爱运动啊。
一个习惯在蓝球场跑动的人,而且也是职业篮球员,每天凌晨起来跑步,你觉得难度会大吗?
而且他内心总是渴望着,体能上能够比其他篮球员更加有优势,那每天跑步对他来说自然就不是太大的问题。
所以说要培养长期的习惯,绝对不是单纯靠个人意志力,人是不可能一天24小时都是在意志力满满的状态下生活。
而且人类是有惰性的,惰性就是人的本性,所以要培养一个长期的习惯,它的方向就是在于要如何驾驭你的惰性。
▬▬▬▬▬▬▬▬▬▬▬▬▬▬▬▬▬▬▬▬▬▬
申明:直播分享并非是完整《原子习惯》的所有内容,我只是分享了一些要点做为引导,所以有兴趣的朋友,建议购买阅读完整资讯。
▬▬▬▬▬▬▬▬▬▬▬▬▬▬▬▬▬▬▬▬▬▬
推薦影片:
如何在生活和工作上做更好的選擇? | 【4個步驟幫助你做出更好的決定】 | 《零偏見決斷法》說書 | 閱讀報告#1| Skylai Tv
https://youtu.be/ZN8OiSunQOY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skylaitv
Email: laikinming010@gmail.com
溫馨提示:
不要只看說書影片,鼓勵大家閱讀此書以獲得完整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