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端網絡觀察:中國寶可夢譯名不得出現「盜」、「毒」?有網民稱「流氓熊貓」應改為「以德服人熊貓」】
上週二(20日),「Pokemon寶可夢」在其官方微博宣布,部分寶可夢(香港原譯「寵物小精靈」、台灣原譯「神奇寶貝」)的簡體中文名字將進行變更。更名的寶可夢共有六個:
流氓熊貓 👉🏻 霸道熊貓
死神棺 👉🏻 迭失棺
死神板 👉🏻 迭失板
毒電嬰 👉🏻 電音嬰
偷兒狐 👉🏻 狡小狐
狐大盜 👉🏻 猾大狐
「Pokemon寶可夢」未說明變更原因,但由上述六個寶可夢的更名可發現,「#流氓」、「#死神」、「#毒」、「#偷」、「#盜」等為主要被更動的關鍵字詞。貼文公告一週後,引起中國網民討論,目前已收穫超過6000個讚好、近600個留言、以及1800次轉發,互動數據明顯高於該帳號的其他貼文。
有中國網民表示,「改中文名了,今後記得別叫錯了」、「行吧,怎麼改怎麼叫唄」、「這次更名,相信也是為了確保遊戲能夠過審,期待國行的首款寶可夢作品能夠早日上線」、「大國文化就是自信」;也有中國網民表示:「之前英文字母要改中文,現在看不順眼的中文也要改了,下一步還要改什麼」、「簡直有毛病。。。這些名字都已經深入人心了啊」。
.
端傳媒爬梳中國網絡輿論,點出以下幾個討論焦點:
📍寶可夢官方為什麼要更名?
有中國網民質疑,「因為這些原名字不過審嗎?」、「好傢伙,對著《刑法》改的名?」、「這就是2020年的審核標準嗎,不知道該說什麼」,也有網民認為變更名字是為通過審查,稱「看這個名字就很明顯,很大一部份原因是國行版本要過審,名字不能過於陰暗」。同時,有網民提出批評:「是我魯莽了,我以為文化大革命之後中國就沒有文字獄了」、「你不說我還以為我們現在活在1620呢」、「審核方矯枉過正太喪心病狂了!管的太寬太寬」。
也有自稱外國華人的網民稱,「外國華人在此希望有關相關人員給出合理的解釋」,另一名網民則回應稱「一看就是外國華人... 本國華人都沒人敢要解釋」。
.
📍「毒」、「偷」語文課本教不教?其他寶可夢該改嗎?
有中國網民看到寶可夢名字變更,稱「建議以後語文課本也刪除對應的字」、「字典也刪一刪吧」、「我就好奇再過幾年小孩識字的時候這些字還教不教」。
由於寶可夢有諸如水系、火系、草系等不同屬性,讀者可能熟悉的皮卡丘(港譯比卡超)即為電系,有網民稱某些寶可夢屬性「按照邏輯」也應一併更改:「"迭失"不就是純粹的音譯嗎?不說是death根本沒人知道是啥意思,有病吧。照這個邏輯,毒系和鬼系都改名字算了,寓意不好嘛」、「毒系、惡系、鬼系、超能、格鬥、妖精寶可夢都該刪除」、「妖精系也得刪,因為建國以後不能成精」、「建議毒系改為化學系,惡系改為霸道系,蟲系改為生物系,格鬥改物理系,家長看了都說好」。
.
📍之所以要更名,關鍵是「#熊貓」?
在寶可夢官方的公告中,位列第一排左方的是「流氓熊貓」,經更名後將變為「霸道熊貓」。有中國網民認為,「熊貓」是促成此次更名的關鍵,例如有網民質疑「雖然但是,流氓熊貓改了,流氓鱷不改?因為大集結裡沒有這隻?」,引來其他網民回應:「鱷魚可以流氓,熊貓不行。就連霸道都不太合適,有霸權主義暗示,建議改成奮鬥熊貓」、「鱷魚和熊貓能比?熊貓代表什麼不知道嗎」;也有網民表示,「我覺得後面五個(編按:指流氓熊貓外另外五個寶可夢)是作陪的」。
還有網民認為「霸道熊貓」的譯名也不夠完善:「什麼霸道熊貓,不是說不搞霸權主義嗎?!」、「啊這,不管是流氓熊貓還是霸道熊貓,暗示的都太明顯了,建議改成以德服人熊貓,不過電音嬰這名字確實考驗普通話」。
.
📍簡體中文、繁體中文的譯名可以不同嗎?
有網民在公告留言「懂了,用繁體」,但同時有網民稱「離譜,這樣簡體和繁體又出現譯名不統一的情況了」、「對,這個才是最大的問題」。中文譯名的爭議,源於2016年「Pokémon系列」首次進行官方中文化。
2016年2月,寶可夢公司為慶祝二十週年,推出《精靈寶可夢 太陽》、《精靈寶可夢 月亮》兩款遊戲,並加入繁體中文、簡體中文兩道版本,但統一將「Pokémon」中文譯名定為「精靈寶可夢」。當時,The Pokémon Company董事石原恆和表示,譯名的訂定是為推廣「Pokémon」的名稱,稱「寶可夢」發音與「Pokémon」類似,且保留了港譯「寵物小精靈」的「精靈」、台譯「神奇寶貝」的「寶」字。
台灣網絡一度掀起熱議,不少網民表示喜歡原譯名「神奇寶貝」,而譯名在當時的香港網絡掀起極大反對浪潮。香港文化界、新聞界等有不滿聲音,例如語言關注團體 #港語學、新聞主播 #伍家謙 等皆出面批評。有論者以「#以普代粵」表示,更名舉動不尊重香港玩家的語言文化;也有本土派認為,此舉將香港文化收編進大中華文化中,造成「去本土化」效果。
.
寶可夢公告更名已有一週,事件開始於香港網絡發酵。有網民自製其他寶可夢的更名建議,其中將「炎帝」變為「炎弟」得到最多網民的關注和讚好,前香港眾志秘書長 #黃之鋒 也發文評論。
其中,黃之鋒表示「當初任天堂想統一中國大陸、香港同埋台灣嘅寵物小精靈譯名,真係好無謂,正所謂國情唔同,政治審查嘅小精靈個名都會受影響㗎。計我話呢,最實際就係快啲改返『比卡丘』做『比卡超』,而家真係不倫不類。」
.
第一張圖截自寶可夢微博帳號,第二張圖為網民改圖。
#延伸閱讀
互聯網審查專題 http://bit.ly/2IRLDJm
★端網站全新改版,立刻體驗新首頁:https://theinitium.com/
★ 一人限定、多人團購,暢閱不受限!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用你選擇的媒體,決定你看見的世界 #加入會員:http://bit.ly/2wVfM6g
😽小端也有玩推特,歡迎關注我們:@initiumnews
#端傳媒 #精靈寶可夢 #寵物小精靈 #神奇寶貝 #輿論觀察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繁體 轉 簡體 字典 在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小端網絡觀察:中國寶可夢譯名不得出現「盜」、「毒」?有網民稱「流氓熊貓」應改為「以德服人熊貓」】
上週二(20日),「Pokemon寶可夢」在其官方微博宣布,部分寶可夢(香港原譯「寵物小精靈」、台灣原譯「神奇寶貝」)的簡體中文名字將進行變更。更名的寶可夢共有六個:
流氓熊貓 👉🏻 霸道熊貓
死神棺 👉🏻 迭失棺
死神板 👉🏻 迭失板
毒電嬰 👉🏻 電音嬰
偷兒狐 👉🏻 狡小狐
狐大盜 👉🏻 猾大狐
「Pokemon寶可夢」未說明變更原因,但由上述六個寶可夢的更名可發現,「#流氓」、「#死神」、「#毒」、「#偷」、「#盜」等為主要被更動的關鍵字詞。貼文公告一週後,引起中國網民討論,目前已收穫超過6000個讚好、近600個留言、以及1800次轉發,互動數據明顯高於該帳號的其他貼文。
有中國網民表示,「改中文名了,今後記得別叫錯了」、「行吧,怎麼改怎麼叫唄」、「這次更名,相信也是為了確保遊戲能夠過審,期待國行的首款寶可夢作品能夠早日上線」、「大國文化就是自信」;也有中國網民表示:「之前英文字母要改中文,現在看不順眼的中文也要改了,下一步還要改什麼」、「簡直有毛病。。。這些名字都已經深入人心了啊」。
.
端傳媒爬梳中國網絡輿論,點出以下幾個討論焦點:
📍寶可夢官方為什麼要更名?
有中國網民質疑,「因為這些原名字不過審嗎?」、「好傢伙,對著《刑法》改的名?」、「這就是2020年的審核標準嗎,不知道該說什麼」,也有網民認為變更名字是為通過審查,稱「看這個名字就很明顯,很大一部份原因是國行版本要過審,名字不能過於陰暗」。同時,有網民提出批評:「是我魯莽了,我以為文化大革命之後中國就沒有文字獄了」、「你不說我還以為我們現在活在1620呢」、「審核方矯枉過正太喪心病狂了!管的太寬太寬」。
也有自稱外國華人的網民稱,「外國華人在此希望有關相關人員給出合理的解釋」,另一名網民則回應稱「一看就是外國華人... 本國華人都沒人敢要解釋」。
.
📍「毒」、「偷」語文課本教不教?其他寶可夢該改嗎?
有中國網民看到寶可夢名字變更,稱「建議以後語文課本也刪除對應的字」、「字典也刪一刪吧」、「我就好奇再過幾年小孩識字的時候這些字還教不教」。
由於寶可夢有諸如水系、火系、草系等不同屬性,讀者可能熟悉的皮卡丘(港譯比卡超)即為電系,有網民稱某些寶可夢屬性「按照邏輯」也應一併更改:「"迭失"不就是純粹的音譯嗎?不說是death根本沒人知道是啥意思,有病吧。照這個邏輯,毒系和鬼系都改名字算了,寓意不好嘛」、「毒系、惡系、鬼系、超能、格鬥、妖精寶可夢都該刪除」、「妖精系也得刪,因為建國以後不能成精」、「建議毒系改為化學系,惡系改為霸道系,蟲系改為生物系,格鬥改物理系,家長看了都說好」。
.
📍之所以要更名,關鍵是「#熊貓」?
在寶可夢官方的公告中,位列第一排左方的是「流氓熊貓」,經更名後將變為「霸道熊貓」。有中國網民認為,「熊貓」是促成此次更名的關鍵,例如有網民質疑「雖然但是,流氓熊貓改了,流氓鱷不改?因為大集結裡沒有這隻?」,引來其他網民回應:「鱷魚可以流氓,熊貓不行。就連霸道都不太合適,有霸權主義暗示,建議改成奮鬥熊貓」、「鱷魚和熊貓能比?熊貓代表什麼不知道嗎」;也有網民表示,「我覺得後面五個(編按:指流氓熊貓外另外五個寶可夢)是作陪的」。
還有網民認為「霸道熊貓」的譯名也不夠完善:「什麼霸道熊貓,不是說不搞霸權主義嗎?!」、「啊這,不管是流氓熊貓還是霸道熊貓,暗示的都太明顯了,建議改成以德服人熊貓,不過電音嬰這名字確實考驗普通話」。
.
📍簡體中文、繁體中文的譯名可以不同嗎?
有網民在公告留言「懂了,用繁體」,但同時有網民稱「離譜,這樣簡體和繁體又出現譯名不統一的情況了」、「對,這個才是最大的問題」。中文譯名的爭議,源於2016年「Pokémon系列」首次進行官方中文化。
2016年2月,寶可夢公司為慶祝二十週年,推出《精靈寶可夢 太陽》、《精靈寶可夢 月亮》兩款遊戲,並加入繁體中文、簡體中文兩道版本,但統一將「Pokémon」中文譯名定為「精靈寶可夢」。當時,The Pokémon Company董事石原恆和表示,譯名的訂定是為推廣「Pokémon」的名稱,稱「寶可夢」發音與「Pokémon」類似,且保留了港譯「寵物小精靈」的「精靈」、台譯「神奇寶貝」的「寶」字。
台灣網絡一度掀起熱議,不少網民表示喜歡原譯名「神奇寶貝」,而譯名在當時的香港網絡掀起極大反對浪潮。香港文化界、新聞界等有不滿聲音,例如語言關注團體 #港語學、新聞主播 #伍家謙 等皆出面批評。有論者以「#以普代粵」表示,更名舉動不尊重香港玩家的語言文化;也有本土派認為,此舉將香港文化收編進大中華文化中,造成「去本土化」效果。
.
寶可夢公告更名已有一週,事件開始於香港網絡發酵。有網民自製其他寶可夢的更名建議,其中將「炎帝」變為「炎弟」得到最多網民的關注和讚好,前香港眾志秘書長 #黃之鋒 也發文評論。
其中,黃之鋒表示「當初任天堂想統一中國大陸、香港同埋台灣嘅寵物小精靈譯名,真係好無謂,正所謂國情唔同,政治審查嘅小精靈個名都會受影響㗎。計我話呢,最實際就係快啲改返『比卡丘』做『比卡超』,而家真係不倫不類。」
.
第一張圖截自寶可夢微博帳號,第二張圖為網民改圖。
#延伸閱讀
互聯網審查專題 http://bit.ly/2IRLDJm
★端網站全新改版,立刻體驗新首頁:https://theinitium.com/
★ 一人限定、多人團購,暢閱不受限!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用你選擇的媒體,決定你看見的世界 #加入會員:http://bit.ly/2wVfM6g
😽小端也有玩推特,歡迎關注我們:@initiumnews
#端傳媒 #精靈寶可夢 #寵物小精靈 #神奇寶貝 #輿論觀察
繁體 轉 簡體 字典 在 簡余晏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圖為1950臺北北門上貼滿簡體字政治標語的影像(引用自LIFE)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在臉書看到到底該用「台灣」還是「臺灣」的論戰,會吵這個應該相當程度源自於馬英九主政時期通令各機關應該要用「臺」,許多臺派覺得這是黨國價值所以認為應該要用「台」才是對的,在爭論中有些人為了強化主張的正當性開始創作出一堆奇怪的說法,甚至還有人說「臺」「台」是指不同地方,每次看到都胃痛....
有在翻閱日本時代甚至清代文獻資料的同好應該都會發現,在日本時代或清代,當時絕大多數都用「臺灣」(保守估計80%以上),「台灣」也有在用但壓倒性的少很多。「台灣」變成主流使用是二戰後KMT-ROC時期的事。
原本普遍用「臺灣」,戰後在國民黨政權影響下變成「台灣」,後來他們又為什麼要改成主張用「臺」?就從歷史來回顧這些脈絡吧。
日本治臺初期就曾對「臺」「台」到底哪個才對進行討論,當時臺灣總督府、臺灣銀行等機構相繼以「台」字為基礎變形為徽章(上下三角形或上下半圓形),有些意見認為「台」是錯的,應立即改正。
在爭議中漢學家館森鴻表示,雖然「臺」、「台」兩字在字典中並非同義字,但自古以來兩字卻都曾被用來稱呼臺灣。水戶彰考館總裁川口長儒所著臺灣鄭氏記事上記載:『明人稱之為東番(出自明史的東西洋考)、或稱為台灣(出自天下郡國利病書)、或稱之為臺灣(出自明史)。』,川口長儒的見解是台和臺只是取其音,並非取其字義。因此館森鴻認為,雖然他認為「臺」較為正,但寫成「台」也不能說就是錯的,而當時「臺」「台」都有人用,只是一般大多使用「臺」字。
而1920-30年代的中國,曾有幾波簡化漢字的運動,不確定造成多大實際影響,畢竟是外國的歷史。但顯然臺灣在日本統治50年後,漢字的使用習慣已和中國有顯著差異,簡體字隨著國民黨政權的影響戰後開始充斥在臺灣各處。「台灣」也是這時開始才變成主流。
後來中共全面惡搞簡體字之後,國民黨為了中國正統之爭於是刻意強調繁體字,延續為一些黨國政客(如馬英九之流)的主張,還要求各級機關用「臺」,但其實民間都已經習慣用台了。
當然每個人高興用「臺」「台」都是自己的自由,但歷史脈絡還是弄清楚比較好,古早「臺灣」就是主流,戰後的「台」「臺」演變背後有文化的移植和外來政權爭奪中國正統的脈絡。但隨著國民黨立場逐漸轉變為舔共以延續其在臺利益,說不定哪一天堅持大寫「臺」的立場又會有所改變,不知道到時原本主張用「台」的人會不會又要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