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去京都是幸運的,京都會一直跟著你。
每個喜愛京都的人,可能理由都不同,不過能挖掘到自己的內在,並且和京都產生連結,我想正是可以不斷回京都,不斷深入京都的方式,訪談也進行了那麼多人了,我喜歡看著每個京都迷切入京都的方式,還有和京都產生故事的方式,都是那麼不同,也都很迷人。
這次的訪談對象以斯帖,在看她的訪談文字稿時,會想起了不少自己喜愛京都的面向,她喜愛日本寺院、庭園、歷史和古老文化,即使回京都也很多次了,總是還是喜歡逛寺院(這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興趣),她喜歡重覆拜訪同樣的寺院(我也一樣),即使不諳日文,但因為有溫柔與溫暖的心,一樣可以和許多京都人產生交流與情感上的連結,這點也很令人感動。
有一個專門在介紹京都傳統藝術與文化的專頁-厭世京都(如果你喜歡京都傳統藝術,大推),有一次,在介紹伊藤若沖,我看到版主和以斯帖聊起了若沖和等伯等京都大畫家的故事和心之所嚮,這些都是對一般喜愛京都的人來說,可能較冷門或不熟悉的領域,看到兩人在版上的交流,總覺得有著一種眾裡尋他千百度的知音感。
以斯帖訪談文字裡提到的許多寺院、老鋪、咖啡館等,甚至與京都有關的書,很多都是我的心頭好,也是百去不膩的地方,所以讀來特有感覺,至於對於裡京都的博大精深,更是我們一生都探求不完的地方,接下來就請大家好好欣賞以斯帖與京都相遇的詩意溫潤故事吧!
1.請您簡單自我介紹一下,是學甚麼的?做過甚麼事情或工作呢?現在的狀態是?
我是以斯帖,喜歡畫圖,高中參加過卡漫社,大學時期讀的是法文,擅長的科目大都跟文學有關,是個徹頭徹尾的文科人,讀碩士時雖然研究所本身的研究方向多偏政治經濟,但我卻私心地以研究文化遺產觀光為論文題目,出社會後決定追從興趣進修了設計相關的課程,目前是平面設計師,努力朝網頁設計師邁進。
2.談談你和京都的緣分是何時開始的?第一次京都是甚麼時候呢?
從以前就喜歡待在古老、有歷史感的地方,廟宇、教堂或清真寺建築裡有種令人平靜的氛圍,雖然我不是特別哪一宗教的信徒,但我想無論是哪個宗教的神明都沒有規定「異教徒」不能感受宗教建築的美好,所以比起東京,最先讓我對日本感到興趣的是京都。
國三時第一次讀了夢枕貘的《陰陽師》後便對京都有著魔幻般的憧憬,其中充滿妖鬼的優雅古都和神秘莫測的晴明,在枯燥痛苦的求學生活裡為我點亮些許微光,平安京在我心中,就像書中說的一樣,像一道咒語,不斷召喚著我。
升高中的暑假和家人終於第一次踏上京都,從京都車站走出來的瞬間立即被其充滿現代感的外觀嚇到,不但不覺得醜,反而感到相當有趣,我印象非常深刻,那時候應該是正在舉辦紀念新選組的活動,車站外貼了好大張的淺蔥色底的宣傳海報,讓高中時期身為卡漫社社員的我相當興奮。
3.總共回去了幾次京都?或是曾經長住京都多久?
目前至今去了11次(老實說是11還是12自己有點模糊)
4.不斷回京都的原因是甚麼?或是選擇住在京都(或在京都念書、打工)的原因是甚麼?
每次去京都都會在心裡想說「嗯,來那麼多次,下次一定要去其他地方了!」
但每一次計劃旅行時又會「不小心」看到跟京都有關的新消息,新開的咖啡店、甜點店,哪家老舖又重新轉型設計了新的產品等,或許其實是心中根本還覺得不夠吧,那些造訪過的、沒造訪過的店家,那些還未去參拜過的寺院,每一次總是會有還看不盡的遺憾,所以每一次又不斷「回家」。
我自己非常喜歡參考各個寺廟的季節限定參拜行程,習慣先去觀光案內所看有什麼特展,每一間寺廟都有寶物,展出的時間也都錯開,每一個季節都有東西可看,這也是讓我非常期待去京都的原因。
5.你不斷回京都或住在京都,多年來,對京都的感受是否有改變?
不是說「年輕時去巴黎是幸運的,巴黎會一直跟著你」嗎?我想對京都來說也是一樣的。
第一次去的時候,有種和偶像見面的迷妹心理,什麼東西和體驗都很珍貴,什麼嘗試都是第一次,我還記得連去餐廳吃飯時,把覺得設計得很漂亮的紙杯墊,小心翼翼的收進包包帶走,還有像去文之助茶屋吃蕨餅時拿到的火柴盒,到現在都還留著,這些細小瑣碎的事物彷彿連結我和京都的記憶,當然也包含與我前往旅行的家人的記憶。我到現在(前年)去京都時也依然不忘去觀光案內所收集好看的平面文宣,我想應該也有人跟我一樣,房間有一個地方都要拿來收藏那些紙張,也捨不得丟。
這幾年下來,或許是自己也慢慢成熟,開始自己有能力可以花錢出國,京都對學生時代的我來說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地方,旅遊資訊和消息更加流通,讓我感到自己似乎逐漸能和這座城市平起平坐了。讀文化人類學時,恰巧讀到了有關「部落民」的事情,我感到相當震撼,雖然我明白日本是個至今階級相當依舊嚴明的國家,雖然嘴上沒說,但部落民就像他們心中的潛意識歧視,範圍不只是京都,是整個關西地區都是如此。我後來也特別留意了部落民的居住地,去現場一探究竟,大概就在出町柳車站附近往北的區塊,確實,和熱鬧繁華的市區相比,和賀茂川旁的高級別墅住宅區相比,那裡特別顯得破落且安靜。
後來在百萬遍手作市集前,我遇過兩次反對核武的團體在抗議連署,那時候台灣恰巧也經歷完太陽花學運,就和家人跑去連署了(笑)還得到兩隻可以動的紙鶴小禮物,成員都是老太太,很親切地示範給我看紙鶴要怎麼動。
或許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黑暗面吧,不想讓外人知道的地方,京都也是慢慢在我心中從高不可攀的夢幻都市逐漸走下天際,當然,我也因此更能用客觀的眼光看待京都。
6.談論一個你在京都難忘的經驗?或是你和京都的故事?
有一年冬天去京都,沒遇到雪反而下起冷雨,我和媽媽去參拜真如堂,適逢淡季果然只有我們跟三兩外國人觀光客,真如堂的工作人員發現我們原來不是日本人,一位老先生立刻拿著英文解說走出來,一間間帶我們介紹。真如堂其實不大,參觀完本堂後去了其他間和室欣賞障壁畫,那麼冷的天氣裡,我們兩人包成粽子,老先生身上應該只穿了襯衫和毛衣,他講解認真,雖然英語算不上非常流利,但加上肢體語言和我對日文的一知半解,還算溝通愉快,講解到後來看到老先生的鼻涕都快流出來了,覺得有點不捨。
其中,他講解一面障壁畫,一朵蓮花盛開,凋謝,枯萎,最後蓮花的種子遺落下來,而一旁不理解生死循環的白鶴則露出疑惑的神情,像是在說著「為什麼?為什麼?」,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天氣寒冷加上沒其他觀光客,總覺得特別能體悟畫中的情感。
老先生講解完後親切地和我們道別,走進員工室拿起日清泡麵準備用餐,後來我二訪真如堂便沒有再看過他,希望他至今依然身體健康。
7.在京都,你有認識到甚麼樣的人或事情,對你來說,很深刻或是意義重大的呢?
這件事應該要說從之前一次,京都遭遇很嚴重的颱風摧殘說起,有定期關心京都的人應該都知道嵐山淹大水以及平野神社倒塌的悲傷消息,那時候看到新聞覺得「哇,好嚴重喔我的天啊」,忽然想起我非常喜歡的一間寺廟就在嵐山的山上,聽說連化野念佛寺都休息一天整理寺境,我突然非常擔心那間寺廟的情況。不會日文的我意外地找到寺廟的官網(而且還有英文版),於是我寫了一封英文信過去詢問狀況,不到一小時我便收到寺廟人員(後來才知道原來是現任住持的父親)的回信,更令人感到驚喜的是他以流利的英文回覆,並表明十分感謝我的關心,他們只有境內倒了幾棵松樹,其餘建築和最著名的羅漢像們均無大礙。
去年疫情剛開始時,日本有一陣子鬧口罩荒,我後來透過社群媒體聯繫上他們,得知他們沒有太多口罩可以使用,附近藥妝店也完全缺貨,雖然很想寄口罩,但台灣那時也禁止寄口罩到國外,所以我後來把手工布口罩寄過去,並隨信附上可以放不織布在裡面等說明,過了一陣子後便收到他們的道謝訊息,他們也在社群媒體上發出那三個口罩的感謝文(我自己是有點尷尬啦)。我想明年或後年,再次能造訪京都的時候,應該可以去跟他們真人相認一下了吧(笑)
8.你最喜愛京都甚麼季節?你最難忘的京都旅行(生活)經驗是?
我自己喜歡冬天,老實說就是因為人比較少啦(掩面)加上還有冬季限定的甜點!
有一次關於雪的印象非常深刻,那是在曼殊院外面的弁天茶屋用餐,冬天客人很少,店裡面只有我跟家人,暖爐的熱氣和燃香的香味讓整個空間非常舒適,環境相當清幽,廚房內細小的聲音彷彿遙遠,我們坐在可以看到外面小庭園的窗邊,天氣晴朗,餐廳外通往曼殊院路上蒼茫灰濛的樹群被陽光刷上一層亮白,標準的冬日景象。老闆將我們的餐點送上後,此時外面突然下起雪來,第一次清楚地在陽光中看見雪花,真是如櫻花花瓣,一片片交疊著落下,身在室內的我們像是觀看著無聲電影,鏡頭跟隨輕如棉絮的飛雪於空中漫舞,只見雪花一下往右傾斜,一下往左飄移,順著某種節奏,慢慢停歇於石頭或青苔上,第一次發現原來雪的美,並非只有高山雪原那種遼闊,也有細緻優雅的時刻。
順帶一提,弁天茶屋是主推蔬食的素食餐廳,雖然我是個無肉不歡的人,但他們的料理卻非常好吃,推薦給之後有興趣造訪的人。
9.你最喜歡或推薦用甚麼方式認識京都?為什麼?
我自己喜歡走美食+咖啡+寺廟(無限輪迴)的行程,美食跟咖啡應該不用多說,日本食物鮮少會讓人失望(當然是偶有踩雷),如果能對日本文學、古蹟、日本傳統美術或佛教藝術有更多了解並有興趣欣賞,我想應該會對這個城市更加著迷。
例如說,在嵐山和宇治都有源氏物語的重要場景,可以或多或少感受並想像一下當時的風情,或著是在參觀寺廟時因為某一尊佛像雕刻令你感動,或著是因為看了動畫來到桝形商店街,探訪最接地氣的在地店家,看到江戶時代保存至今的和服等,我覺得一定會對京都更加喜愛。
同樣,這裡貼文只刊出一半,有興趣的朋友請點閱網站文章詳閱全圖文,京都迷訪談計畫已經完成九篇,歡迎大家也回頭回味這些與京都產生連結的迷人故事。
同時也有4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貓咪總被歸類為難以理解的生物,胡亂大小便、咬打主人、晚上叫嚷等等,這些疑似與寵主對着幹的行徑更經常成為棄養的導火線,但其實貓咪有以上的行為,主人可以求助專業人士──貓行為治療師。 來自美國、五十一歲的Briganne Carter是一位貓行為治療師,擁有Certified Advanced Fel...
「總 舖 師 電影 版」的推薦目錄:
- 關於總 舖 師 電影 版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總 舖 師 電影 版 在 Being Hong Ko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總 舖 師 電影 版 在 Being Hong Ko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總 舖 師 電影 版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總 舖 師 電影 版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總 舖 師 電影 版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總 舖 師 電影 版 在 【極負雷】總舖師-喜劇不成成鬧劇-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總 舖 師 電影 版 在 總鋪師線上看- 電影 的評價
- 關於總 舖 師 電影 版 在 總舖師Zone Pro Site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總 舖 師 電影 版 在 Alan毛亮傑- 晚安曲:「總舖師」電影主題曲「三八阿花吹喇叭 ... 的評價
- 關於總 舖 師 電影 版 在 總舖師的彩蛋和評價,FACEBOOK、PTT和線上看 - 電視影集 ... 的評價
- 關於總 舖 師 電影 版 在 總舖師的彩蛋和評價,FACEBOOK、PTT和線上看 - 電視影集 ... 的評價
- 關於總 舖 師 電影 版 在 [新聞] 總舖師若破3億陳玉勳拍前傳| movie 看板| MyPTT 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總 舖 師 電影 版 在 總舖師演員名單的影片 第1集 - YouTube 線上影音下載 的評價
- 關於總 舖 師 電影 版 在 [好雷] 總舖師- 看板movie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總 舖 師 電影 版 在 [新聞] 電影「總舖師」真實版高雄內門總舖師- movie - PTT生活 ... 的評價
- 關於總 舖 師 電影 版 在 一起來討論總舖師的幾個問題吧 - Mobile01 的評價
總 舖 師 電影 版 在 Being Hong Ko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就係香港2020冬季號 #現已出版 #精彩內容sneakpeek #節日優惠 #與人分享就係香港
2020瞬間便成過去,即使有太多東西已然消失,卻讓我們學會更珍惜存留下來的那些,同時也學習調整心情,讓自己好過,讓日子好好過。冬季號《就係香港》有近二十位不同界別創作人分享他們的MY HK Playlist; 有獨立書店精選的「香港之書」;還有來自九龍城街市的滋味,又帶你遠離繁囂,到山上去一趟靜修之旅⋯⋯即使節日未能聚首,憑一首歌,一本書,能與身邊人分享,這個冬天,可以取暖。
#REcallREplayREsound 城市,如歌
過去半世紀的香港,世代更迭,城市也經歷重大變遷,加上生活愈發混雜多元,Canto Pop既直接又及時回應大眾口味,又隨著傳播載體的舊換新一路變化,同時也將地道的語言色彩融合歌中,無形中承載著此城複雜的歷史及文化底蘊。每個人總有些經常掛在口邊,或者存藏在記憶裡的歌曲。當旋律歌詞湧起,一時一刻的那個自己,那個香港,也如當日般清晰再現。專題內還有電影美指及導演文念中 @manlimchung / 漫畫家兼填詞人小克 @diuhak / 作家Middle @mid810 / 蔣曉薇 / 陳煩 @annoyingchan / 導演黃綺琳 @norris_wong_official / 廣播人盧覓雪 @michelle_looooo / 學者米哈 @misha.writing / 創意人黃馨 @theinvisiblelady / 插畫家麥東記 @donmak / 設計師陳幼堅 @alanchan127 / 形像指導劉天蘭 @toliutina / DJ兼音樂評論家黃志淙 @ccchoice / 作家何秀萍 @lilihopia ,以及填詞人周耀輝 @yiufaichow 教授的歌詞班同學會 @nevergrad.alumni 一眾創作人,分享他們的MY Hong Kong Playlist手寫歌單,雖是私記憶,交織成章,便成為2020當下香港集體情感的端倪。
#SharingHK// 送一本書,送出一個香港
這個冬天,我們邀來八家獨立書店包括序言書室 @hkreaders 、樂文書店 @luckwinbookstore 、見山 @mountzerobooks 、藝鵠 @artandcultureoutreach 、清明堂 @bleakhousebookshk 、大業圖書 @taiyipartbooks 、Book B @bookbhk 和The Bookshop @thebookshop_hkmoa 的主人或店長,各自挑選一本他們心目中的「香港之書」,作為送贈別人的推介。在急遽變化的當下,他們的選擇,可會讓你留住心目中的香港,或者用另一種角度去解讀現實?
#Retreat// 時空歷程,靜修之旅
過去百多年來,香港曾成為不同人的「避世鄉」,難民以外,也包括了西方的基督教和天主教會,以及中國傳統的道和佛信徒。他們分別在二十世紀初及戰後,選址在當時猶未開發的沙田,以及偏遠的大嶼山和屯門青山等地,築起不同風格的宗教建築,求一條能通往澄明真理的道路。百年轉眼過去,城市愈益膨脹,他們卻仍然遺世在某一個距離之外,用另一種方式突顯出香港此地的獨特性。
#Retail// 九龍城 街市的詠歎調
一個市政大廈加上鄰近十條街,構成了一個明星級的「九龍城街市」,有最好的也有最貴的,同時結合庶民和中上層的滋味,奇貌不掦的店舖和店家,亦每每潛藏著無限知識和專業性,或者香港歷史的縮影。 九龍城街市不止是老饕專有,更是潮州人、泰國人、以至大批一家幾口或幾代人的生計及生活。街市就是一個社區互動網絡,豈止買餸咁簡單。
其他精彩內容:
#Remembrance// 有一種告別叫「光榮」
2020年結業潮下,多家經營數十年的品牌或老店都在一夕間關門。疫情下生生死死的循環更替,好容易叫人麻木,設計師出身的Po Hung @po_hung 藉著插畫,重描港龍航空 / 中環Jimmy's Kitchen / 香港仔珍寶海鮮舫 / 銅鑼灣蛇王二 / 土瓜灣財記百貨 / 尖沙咀辰衝書店 / 九龍城公和荳品 / 旺角中國冰室八家店子或品牌的黃金年代,叫人不忘香港曾經的繁華盛世。
#ReHab// 醫院之道Hospital As Heritage
過去百多年來,香港經歷一場又一場疫症,又要應付大大小小的傳染病,催生了一家又一家醫院,以至最早期培訓西方醫學知識的華人西醫書院旳誕生; 而戰後嬰兒潮以及社會對精神健康的日益關注,也令本地醫院走上專業化的道路。這些在百載城市發展中倖存下來的醫院建築,無論是已經轉型或者重生,都是本地的重要人文遺產。
另外歡迎大家瀏覽Being Hong Kong minisite 及 HKTV Mall,閱讀我們的獨家試閱文章!
2020冬季號試閱文章👇🏻
http://009.beinghongkong.com/
立即訂閱 #linkinbio
總 舖 師 電影 版 在 Being Hong Ko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就係香港2020冬季號 #現正接受預訂 #節日優惠 #與人分享就係香港
2020瞬間便成過去,即使有太多東西已然消失,卻讓我們學會更珍惜存留下來的那些,同時也學習調整心情,讓自己好過,讓日子好好過。冬季號《就係香港》有近二十位不同界別創作人分享他們的MY HK Playlist; 有獨立書店精選的「香港之書」;還有來自九龍城街市的滋味,又帶你遠離繁囂,到山上去一趟靜修之旅⋯⋯即使節日未能聚首,憑一首歌,一本書,能與身邊人分享,這個冬天,可以取暖。
#REcallREplayREsound 城市,如歌
過去半世紀的香港,世代更迭,城市也經歷重大變遷,加上生活愈發混雜多元,Canto Pop既直接又及時回應大眾口味,又隨著傳播載體的舊換新一路變化,同時也將地道的語言色彩融合歌中,無形中承載著此城複雜的歷史及文化底蘊。每個人總有些經常掛在口邊,或者存藏在記憶裡的歌曲。當旋律歌詞湧起,一時一刻的那個自己,那個香港,也如當日般清晰再現。專題內還有電影美指及導演文念中 @manlimchung / 漫畫家兼填詞人小克 @diuhak / 作家Middle @mid810 / 蔣曉薇 / 陳煩 @annoyingchan / 導演黃綺琳 @norris_wong_official / 廣播人盧覓雪 @michelle_looooo / 學者米哈 @misha.writing / 創意人黃馨 @theinvisiblelady / 插畫家麥東記 @donmak / 設計師陳幼堅 @alanchan127 / 形像指導劉天蘭 @toliutina / DJ兼音樂評論家黃志淙 @ccchoice / 作家何秀萍 @lilihopia ,以及填詞人周耀輝 @yiufaichow 教授的歌詞班同學會 @nevergrad.alumni 一眾創作人,分享他們的MY Hong Kong Playlist手寫歌單,雖是私記憶,交織成章,便成為2020當下香港集體情感的端倪。
#SharingHK// 送一本書,送出一個香港
這個冬天,我們邀來八家獨立書店包括序言書室 @hkreaders 、樂文書店 @luckwinbookstore 、見山 @mountzerobooks 、藝鵠 @artandcultureoutreach 、清明堂 @bleakhousebookshk 、大業圖書 @taiyipartbooks 、Book B @bookbhk 和The Bookshop @thebookshop_hkmoa 的主人或店長,各自挑選一本他們心目中的「香港之書」,作為送贈別人的推介。在急遽變化的當下,他們的選擇,可會讓你留住心目中的香港,或者用另一種角度去解讀現實?
#Retreat// 時空歷程,靜修之旅
過去百多年來,香港曾成為不同人的「避世鄉」,難民以外,也包括了西方的基督教和天主教會,以及中國傳統的道和佛信徒。他們分別在二十世紀初及戰後,選址在當時猶未開發的沙田,以及偏遠的大嶼山和屯門青山等地,築起不同風格的宗教建築,求一條能通往澄明真理的道路。百年轉眼過去,城市愈益膨脹,他們卻仍然遺世在某一個距離之外,用另一種方式突顯出香港此地的獨特性。
#Retail// 九龍城 街市的詠歎調
一個市政大廈加上鄰近十條街,構成了一個明星級的「九龍城街市」,有最好的也有最貴的,同時結合庶民和中上層的滋味,奇貌不掦的店舖和店家,亦每每潛藏著無限知識和專業性,或者香港歷史的縮影。 九龍城街市不止是老饕專有,更是潮州人、泰國人、以至大批一家幾口或幾代人的生計及生活。街市就是一個社區互動網絡,豈止買餸咁簡單。
其他精彩內容:
#Remembrance// 有一種告別叫「光榮」
2020年結業潮下,多家經營數十年的品牌或老店都在一夕間關門。疫情下生生死死的循環更替,好容易叫人麻木,設計師出身的Po Hung @po_hung 藉著插畫,重描港龍航空 / 中環Jimmy's Kitchen / 香港仔珍寶海鮮舫 / 銅鑼灣蛇王二 / 土瓜灣財記百貨 / 尖沙咀辰衝書店 / 九龍城公和荳品 / 旺角中國冰室八家店子或品牌的黃金年代,叫人不忘香港曾經的繁華盛世。
#ReHab// 醫院之道Hospital As Heritage
過去百多年來,香港經歷一場又一場疫症,又要應付大大小小的傳染病,催生了一家又一家醫院,以至最早期培訓西方醫學知識的華人西醫書院旳誕生; 而戰後嬰兒潮以及社會對精神健康的日益關注,也令本地醫院走上專業化的道路。這些在百載城市發展中倖存下來的醫院建築,無論是已經轉型或者重生,都是本地的重要人文遺產。
#節日送贈優惠🎄
✨ 2020冬季號《就係香港》將於 12月中出版:港幣$120(節日特別包裝)
✨ 以合併優惠價購買第2本2020冬季號作為節日禮物,我們會代你將書寄贈給朋友,並附上手寫心意卡
✨ 合併優惠價:港幣$220(兩本,可選擇分開郵寄兩個不同地址,本地免郵費)
💡若希望在聖誕節前收到,最遲於16/12前完成網上訂購手續
歡迎訂閱
https://shop.beinghongkong.com/
總 舖 師 電影 版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貓咪總被歸類為難以理解的生物,胡亂大小便、咬打主人、晚上叫嚷等等,這些疑似與寵主對着幹的行徑更經常成為棄養的導火線,但其實貓咪有以上的行為,主人可以求助專業人士──貓行為治療師。
來自美國、五十一歲的Briganne Carter是一位貓行為治療師,擁有Certified Advanced Feline Training Professional及Certified Cat Behaviorist資格。童年在農場長大的她,自小就和動物結下不解緣。「因為幾乎沒有小朋友跟我玩,所以我很喜歡跑到外頭,嘗試聽聽動物在說甚麼,你會感受到牠們在吵架、想結交朋友……每當我在動物身旁,內心就會感受到平靜。當時的我覺得如果可以跟牠們溝通,簡直像擁有超能力般令人讚嘆。」她長大後發現這個範疇可以學習的東西有很多,於是在大學主修動物行為學。畢業後自一九九二年起投身電影、電視行業,為環球影城、迪士尼等訓練動物及協助拍攝,開始了與動物打交道的工作生涯。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10114/BHSZUKCN6NFJZLIEKXFNSCHHZQ/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貓貓 #動物 #貓行為治療師 #主人 #動物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3NEafuVmSc/hqdefault.jpg)
總 舖 師 電影 版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我做殯儀—80後接掌長生店見證三種宗教 喃嘸師傅日日破地獄望子女他日「幫我打場齋」 27歲港女讀電影轉當生命頌禮司
「人,終須一死。」人出生便注定有天步向墳墓,科技有多發達,我們與死亡還是如斯接近。80後喪禮策劃師潘耀財(阿財),承繼父親長生店,為先人和家屬打點喪事。個子高瘦的阿財,身穿西裝拿着公事包,與一般上班族無異,直至他從包裏拿出《通勝》,始肯定他是一名喪禮策劃師。「作為殮葬師,最重要係清晰知道主人家要求。」當有家屬喪親,情緒低落還要處理先人身後事,阿財的角色就是「陪伴」,大至醫院處理遺體、喪禮儀式和出殯日子,細微至花款、紙紮品,他都一一辦妥,陪伴家屬走過傷痛。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170625/OFMVUM4TYSWGZMATMQUDD4Y7FY/
約40歲的喃嘸師傅梁俊(梁師傅),職責是替先人早日脫離世間苦,為的都是讓先人走好最後一程。皮膚黑黝黝的梁師傅一身淡灰色唐裝,穿着噠噠聲的黑布鞋,頭髮往後gel得立立令,和善地邀請我坐下,與想像中的兇神惡煞、長期於陰森靈堂的老師傅南轅北轍。他笑說:「以前紅事白事都一定搵我哋,搬屋燒陰契、十年大醮,總之傳統乜事都會搵喃嘸師傅。」隨着時代轉變,現在做的生意白事居多,但入行時所有儀式都要學。喃嘸家族第四代的梁師傅,自小在紙紮舖長大,14歲正式入行,「嗰次我第一次跟老竇見識,一拎啲樂器上手有板有眼,老竇就話我整定食呢行飯!」於是開始坐在旁邊留意師公的一舉一動,「最先學乜?執架生!唔好睇小,一執漏就要重頭嚟過。」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170625/REXMLA673ZZLCZMJAYYWUEZZHE/
華人社會忌諱死亡,與死亡有關的一切人事閉口不談。90後女生李心悅,卻在半年前選擇投身殯葬業,為逝者及家屬準備喪禮。年資雖短,卻已頻繁進出火葬禮堂,最令她難過的,不是各種死亡的訣別,而是在不能逆轉的訣別面前,連一段好好地去說再見的時間也不夠。「去火葬禮,為甚麼是每個禮堂用15分鐘?因為地方淺窄,這邊廂都還未完,那邊廂禮堂員工便匆匆進來打掃整理。傷心,是需要時間去處理的,可惜香港所有空間都小,就善用這15分鐘吧。」她說。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180906/CHKAVGCVUWOPJOH3R7FSBGWMDU/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殯儀 #80後 #喃嘸師傅 #破地獄 #生命頌禮司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fU_Im3qJWw/hqdefault.jpg)
總 舖 師 電影 版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靈異遊 地盤文員神打驅200隻鬼 泰國師傅家養1,700隻鬼仔 白龍王原來唔係佛教? 拆解齊時辰八字都落唔到降頭之謎
傳聞中神打只要請師公護體,就能刀槍不入。有說是請神上身,得神明庇佑,自然絲毫無損;也有說這只是一種戲法,故弄玄虛,呃神騙鬼。真相如何,多年來也沒有一個結論,畢竟世界上太多事情不能單憑科學角度就能解釋。到底神打是如何發生,從何而來?由神功師傅娓娓道來。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00822/6T65OIUKHJAKXM3WMFPMDRHZV4/
「坊間常說養鬼仔,鬼仔是沒有守戒,有守戒的就是古曼童。」人稱古曼童之母的陳譽之,是一位泰國法科師傅。在泰國土生土長的她,家族成員同樣投身法科行業,十多年前她從泰國來到香港,為人看風水、算命、占卜、驅鬼及解降頭,家裏養了1,700隻各式各樣的古曼童。「古曼童就是和尚招一些被墮胎小朋友的靈體,再放進不同形狀的小朋友容器。古曼童有坐着、站着或是佩戴型的。材料方面有木雕型、塑膠型,傳統的更會把靈魂收到竹裏面。」陳師傅更說,每個古曼童的性格都會按照他本來的靈魂特性,男生大多比較調皮,而女生就比較文靜。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00829/MNDMI5VXFNDO7PBSSM2M3J4DZ4/
我們在小說或古裝片中,看到反派角色可以落降頭,只要有目標人物的時辰八字,就可以令他們像着了魔般聽從自己的指令。陳師傅指降頭不是想像那麼容易,十多年來只見過三個個案。「現在很難找到真正的降頭師,落一次降頭要很多錢,不是十萬八萬就可以做到。」而且需要長時間落降才有效,不是像電影中,突然就中降。
雖然泰國是佛教國家,然而總會讓人感覺與一般認識的佛教有分別。其中一個原因是泰國佛教混合了其他東南亞宗教的色彩。例如旅遊熱點四面佛就是婆羅門教的三大主神之一,他們更會有猴神、鷹神等的神祇,就更容易令人覺得他們不是我們認識的佛教,只信奉佛祖、菩薩。而且泰國有多種聖物,如佛牌、符管和經文手環等,這些物品跟通靈扯上關係,令泰國佛教更易被誤會滲入了其他外來巫術。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00829/RWMSM52TGJBETDXYY7GF6NO6GQ/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神打 #驅鬼 #鬼仔 #白龍王 #降頭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aocKMADTSg/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Bf-tTN_i7KgQW1YRW_Czb0CMmLog)
總 舖 師 電影 版 在 總鋪師線上看- 電影 的推薦與評價
總 鋪師劇情:|HD|二十多年前,臺灣辦桌界有三大傳奇總鋪師稱霸北、中、南,分別為憨人師、鬼頭師與蒼蠅師,鄉民們尊稱為“人、鬼、神” ... <看更多>
總 舖 師 電影 版 在 總舖師Zone Pro Site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電影 《總舖師》幕後花絮#1 史詩喜劇篇HD ... 《總舖師》電影主題曲「三八阿花吹喇叭」官方KTV版 ... 電影《總舖師》隱藏版花絮_鳳小岳演出片段HD. ... <看更多>
總 舖 師 電影 版 在 【極負雷】總舖師-喜劇不成成鬧劇-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