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 談談編曲實務經驗 }}_15
『我…有可能進入音樂行業嗎?』那個從十八歲到二十五、六歲的我,每一天都不停地、充滿懷疑地問著自己。
我知道『音樂』是老天、父母所給予我的最好的能力 ---比較起我其他可能發展的資質來說,雖然音樂是我最晚接觸的一個領域,但我非常清楚知道,我對於這種『藝術能量』有著非常不同於其他人的『反應』,而且那種反應,常常令我自己有一種『這似乎不是我自身就能產生』的玄妙感;所以,即便我才接觸了吉他非常短的時間,而也不過十七、八歲,還是高二的學生階段,我就已經辯證過:『如果未來要到社會上謀生,我應該要拿我最好的天賦去與其他人競爭』這種簡明的邏輯,也幾乎是在那個年紀就已經做下了人生志向的選擇決定。
從主觀來說,我可以自己認定『音樂是我最好的能力』這種事情;但從客觀的角度來說,『我的最好,又會是這個世界排到哪邊去了的位置』呢?
『我一定是不夠好的吧?』…其實那些年我每一次的自問,得到的都是這種非常黑色的自答 --- 如果你身邊的同儕都是類似林正如先生 (『河岸留言』展演、教育系統創辦人,高中同學)、雷光夏小姐 (文青派創作流掌門,高中學妹)這些充滿創作能量的奇才,而走進任何一家的樂器行,都可以看到一堆你叫不出他的名字、但他顯然很有名的吉他、鍵盤高手,張牙舞爪地炫耀著操作樂器的華麗技巧與言談間對於音樂的理解和控制力,『我的最好,又會是這個世界排到哪邊去了的位置』呢?我只能感覺到自己渺小得可笑,用一句現代語彙:『我連他們的車尾燈都看不到』!
唯一支撐著我的妄想不致於乾涸死去的,大概就是每次聽到七〇、八〇年代那些搖滾、實驗音樂先聖先賢們的曠世巨作時,那種『我好想像他們一樣啊!』的深埋在心中、無聲但巨大的吶喊吧?當我一秒一秒、貪婪地吞噬著這些音樂寶典時,我知道我一定是無法超越他們的,但我可以放任我的想像,想像著他們為什麼構思了這個樂句、為什麼安排了這個樂器、為什麼要這樣說這個故事,以及『為什麼他們可以是他們』。我的想像不一定都能得到現實世界中真實的回應 (特別是那還是一個資訊流通不太發達的時空環境),但那些想像,建構了我自己在音樂世界裡的世外桃源,每一次我在現實世界看到令我沮喪的人、事、物,尤其是那些年齡相仿的天才們又在音樂上得到了什麼進步或展現時,我就會逃回我的世外桃源,然後聽到那個『我好想像他們一樣啊!』的吶喊,一次比一次更大聲地,在我心中激盪迴旋。
『我一定是不夠好的!但,我可以讓今天的我比昨天再好一點』。在『維特』與『不維特』的煩惱之間,我很幸運地被那種無聲而巨大的吶喊推向了後者的選擇:我當然可以繼續我的悲觀或感傷,但,為什麼不試試看『不要悲觀或感傷』呢?我想要像那些七〇、八〇年代搖滾、實驗音樂先聖先賢們一樣說出他們心中的音樂烏托邦,那,我能做些什麼?
從那之後,每一天我聆聽著這些音樂,然後規定自己,每天都要寫出一個完整的樂句、Pattern或小小的樂段,才可以結束這一天 --- 那是高三畢業第一次大學聯考落榜之後的冬季尾聲,而春天的到來,還很遙遠……
這個『每天寫出一個樂段』的訓練持續了好幾年,大多數的音樂內容,都是ㄧ兩天之後我就會不想再提起的『習作』;而每隔一段時間,會因為前面這些『習作』的累積與沈澱,而忽然有了一個比較像樣的『創作』片段,當這樣的音樂產生時,我就會認真練習這些個片段,然後用一臺『四軌卡帶錄音機』(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D%A1%E5%BC%8F%E5%BD%95%E9%9F%B3%E5%B8%A6 ),將這些音樂紀錄下來。很偶爾地,我會去到樂器行,在把玩樂器的時候,有意無意地將這些音樂片段彈奏給陌生的旁人聽。漸漸地,我注意到那些陌生人的反應也越來越不一樣,雖然我並不覺得他們會喜歡這些音樂,但我可以意識到,他們覺得這些音樂『有點兒不一樣』。
但真正把這些音樂片段用『一對一』的方式認真聽進去的,是當年剛在錄音室嶄露頭角、但也還在『齊柏林樂器』兼任吉他教職的江建民先生。小江老師後來成為九〇年代華語流行音樂製作圈中最重要、最有創意的錄音吉他手與編曲,他與另外一位神級的吉他手倪方來先生,幾乎界定了一整個時代的華語流行音樂的吉他語彙與聲響美學。而我有幸在小江老師還有時間餘裕的狀態下,受業於老師的四堂吉他課;我有生以來,第一次踏進專業錄音室、參觀了職業樂手的錄音過程,就是小江老師所給予的機會。
在那之後,我心中的自問自答,從『我…有可能進入音樂行業嗎?』轉而變成『我應該如何進入音樂行業呢?』,雖然,我依然充滿著懷疑……
[三. 關於編曲開始前應該要會的幾件事]_04 知己知彼
那個『我應該如何進入音樂行業』的問題,我不知道你會覺得整個問句的『重心』是在哪裡,在我繼續說完這段故事之前,也許你會願意拿同樣的問題問一下自己、然後傾聽一下自己心中的答案?
而回到當年,我問著自己應該如何進入這個音樂行業時,我第一個思考的面向其實不是『我自己』,而是『這個行業還會需要什麼?』。
讓我再重述一次:整個九〇年代,小江老師與倪方來先生已經拿下了大多數需要吉他錄製的製作案;同時,市場上還有超過十位以上的錄音室等級的吉他樂手,可以讓製作人有足夠的人才彈藥庫來處理製作案所需,而在編曲工作的需求方面,整個華語音樂最燦爛華麗的鋼琴、鍵盤編曲家陣容正在各個錄音室綻放芳華,這其中的任何一位工作者的音樂學養、實戰資歷,名氣,都不是默默無聞的我所能企及。最簡單、核心的問題就是:『他們為什麼需要你?』
他們不會再多需要另外一個吉他手的!我知道這個冷酷的現實。
『我好想像他們一樣啊!』那,我還可以做什麼?
其實,只要稍微冷靜一點,就很容易看出一個端倪:在那個 Midi 第一次爆發的年代,鍵盤編曲家們用 Midi 樂器顛覆改變了過往純粹只用樂手真實錄音的製作慣性,一夕之間,節奏組型態、管絃樂型態的錄音室樂手突然就失去了原來的工作『被需求』,而當時 --- 乃至於到現在還是 --- 唯一不太能被取代的,就是需要細緻手感的吉他工作者;但這些被大量工作所需求的吉他樂手們,因為每天繁重的工作量,沒有人能夠抽得出時間 (更具體的真相是:他們也不需要) 去瞭解 Midi 這種新型作業型態。因此,這中間出現了一個交叉的真空地帶:市場上沒有一個能嫻熟操作 Midi 的吉他手。
所以我一定要會 Midi !
但,這樣真的就夠了嗎?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http://wil891607.pixnet.net/blog/post/36778756-%E5%90%8D%E5%8F%A5%E8%BE%A8%E6%AD%A3%EF%BC%8F%E7%9F%A5%E5%B7%B1%E7%9F%A5%E5%BD%BC%EF%BC%8C%E7%99%BE%E6%88%B0%E7%99%BE%E5%8B%9D%EF%BC%9F ) ,如果『進入這個行業』的確可以視為是一種『競爭』的態勢,我覺得:『我不只要會他們不會的,他們所會的,我一定也得會!』。
基於上述的兩個思考論述,後來的我,真的到了日本的電玩品牌『SNK』公司學習了 Midi 的知識與操作;回到臺灣的幾年後,第二次進入國際唱片品牌『EMI』製作部。在『EMI』製作部的所有時間,我的工作就是聆聽其他市場上的唱片公司所發行的專輯,做出研究報告,來建議我們自己的藝人產品在音樂路線上的執行策略。那一年多的時間,我聽盡了當時所有發行的華語專輯 (以及為數不少、具有相當指標作用與參考依據的西洋專輯),瞭解每一位製作人、詞曲作者、藝人、製作物的種種細節,而對我最重要的是,我聽到了當時所有錄音室吉他手的所有不同音樂特徵與運用手法,當然,我所能研究瞭解得最透徹的,正是我的老師江建民先生。
『他們所會的,我一定要會』。為什麼?因為唯有這樣,我才能彈出與他們完全不一樣的音樂內容。
你覺得市場上、製作人的心裡,會需要第二位小江老師嗎?你就算摹仿得再像,你也不會是小江老師;而如果真的需要小江老師所處理的音樂質感,任何製作人都一定會排隊等到小江老師的空檔的。
但你必須知道小江老師為何會被這麼多製作人需要,你才能制定出一種有別於小江老師的色彩,但質感可以相互觀照的音樂路線。
舉例來說:小江老師在處理的木吉他,不論在分解和絃的彈奏,或是獨奏型態的樂句進行,他的音色都是巨大而飽滿的。因為這個特點,我因此所選擇的木吉他鋼弦,是0.13的弦徑,以增加我彈奏的顆粒感。又例如小江老師是一位熟悉錄音製作的樂手,所以,即便是一個不算太複雜的分解和絃,他也會刻意拆成兩把或以上的方式來分次錄音,因為當混音的時候,將這些吉他擺放到不同的『定位』時,會呈現出一種令人驚喜的聽覺經驗,感受到每一個音符似乎都是從難以預期的方向跳進你的耳朵,創造出一種非常寬廣的 Stereo 音像。因為這樣的音樂特徵,在我的彈奏選擇上,我會刻意把也許應該用兩把吉他來彈奏的音樂內容,很努力地都編成以一把吉他來完成,來區別吉他完成度的大色塊差異;而同時,非常努力鍛鍊自己的 Click 精準度,把『那一把』吉他可以用極微小的時間誤差、近乎百分之百相似地重複彈兩次,只是其中一把的調音是標準的440kHz,而另外一把是調成438kHz,然後將這兩把幾乎像是『複製』的吉他放在極左、極右的定位;這種『Detune』所製造的 Stereo 音像,會與小江老師手法的聽覺經驗完全不同,但,都會感受到整個音樂場景被拉寬的效果。
然後,再加上他們沒時間研究、但我還算過得去的 Midi 編輯能力。
這段故事差不多也說完了。我只是不知道這對於你會不會有什麼幫助。
我知道你所將面對的音樂環境,比較起我進入的時間點,已經更形惡劣:完全看不到回饋的商業機制,其實很難維持你對於音樂進程的信心;而音樂閱聽人對於音樂的需求,以及需求的方式,看起來也還蠻令人灰心喪志的。也許正是這些原因,近來,在新世代的音樂創作氛圍中,逐漸浮起了『厭世』的浪潮;而在之前的『做自己』意識,一種在同溫層中相互取暖的分眾、破碎型市場,看起來也好像是未來的一種主流。
其實,你的灰心程度,與我的年少徬徨,不知你願不願意相信,真的相去不遠。
我只是很希望,在你的心中,不論如何,都還會有那個無聲、但巨大的聲響,一直讓你在浪潮中載浮載沈的掙扎過程裡,還能有一個『奮力吸一口氣』的生存念頭。而如果你真的還在奮力求取生存著,我希望能這樣告訴你:『當大家都只是做自己的時候,其實,沒有人會看見你』,但如果你願意做一個『因為意識得到別人的存在,而仔細調整、呈現的自己』,你存活下來的機率,會比那些只能單純『做自己』的人要高出許多。
當大家都可以有同樣的編曲音色、都可以理解相近的音樂運作原理時,剩下的競爭變因,除了天份與運氣,就是你『知己知彼』的『音樂定位研究與分析』的能力了。
而我希望你能在開始動手編曲之前,就先培養起這樣的能力。
雖然,我也只能希望著……
「維特中學在哪裡」的推薦目錄:
- 關於維特中學在哪裡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維特中學在哪裡 在 [好雷]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看板movie 的評價
- 關於維特中學在哪裡 在 #維特中學 - Explore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維特中學在哪裡 在 《Jack日常》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維特中學究竟是不是衛道中學 ... 的評價
- 關於維特中學在哪裡 在 維特中學在哪裡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維特中學在哪裡 在 維特中學在哪裡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維特中學在哪裡 在 [普雷]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看板movie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維特中學在哪裡 在 #維特中學 - Explo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 貼牆的、小社辦的噁心沙發怎麼升級成凡賽斯後來又怎麼變成童軍社、翹課打球的曠課紀錄如何被消掉的、同學都在哪裡翻牆出去的、後來又是怎麼因為校友團變得熱絡的。 ... <看更多>
維特中學在哪裡 在 《Jack日常》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維特中學究竟是不是衛道中學 ... 的推薦與評價
這部片很特別,因為監製跟導演都是衛道的學長,可以說這部片帶出了當年他們那個時代的故事,很慶幸可以跟一群校友一起看一部屬於衛道人的電影,6年的 ... ... <看更多>
維特中學在哪裡 在 [好雷]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當初台北電影節的時候對於這部印象並不深,
直到前幾天看到陳綺貞在instagram上的一段話,
她說:「瞿友寧在映後這樣說了,
『我們都在籠子裡被關太久了,籠子門打開,卻還不敢走出去。』」。
害怕繼續往下看會踩到雷的我,因為這句話我就決定來看了這部電影。
現在很少會在看電影前特地找預告出來看,
藉著綺貞的分享,以及當初北影稀薄的印象,下班後直接去影廳報到。
還好身上有面紙,好幾幕我真心哭到或覺得痛到我無法直視螢幕。
Birdy與阿漢,說實話剛開始都是平頭的時候,我完全分不出來。
靠著講話聲音與制服上的名字才稍微辨識,直到後來髮型改變才好一點。
剛解嚴的時候,電影中的維特中學配合教育部政策開始招收女生班
(結果還把女生班用鐵絲網隔開)現今來看,這真的非常荒謬。
兩個非常好的朋友,初識於泳池。
剛開始的Birdy就非常的瘋狂,混入阿漢宿舍,潛入阿漢床鋪。
在我眼裡,他一直是比較壓抑的那一方。
雖然外在顯現像是個怪咖,不在乎自己是不是跟別人不一樣。
敢於向權力象徵般的教官嗆聲,在體制內不斷衝撞。
在阿漢眼中大概是一隻自由自在遨遊空中的鳥,而他是跟著飛,很笨的那隻。
前段可以看到,他用他的方式主動找阿漢示好,眼神交流的曖昧,不用說話的默契,
確實也讓他們自己有一個自己的世界。
只有他們兩人的世界太過美好,親暱的肢體接觸,像是好朋友又像是戀人。
阿漢在最剛開始,與寢室裡好兄弟溜出門與女生幽會的時候完全沒有生理反應。
這時候可以推敲是太過於緊張,也有可能是對於女孩子沒有感覺。
而之後在一場阿漢的夢境,與Birdy的裸身交疊的親暱接觸,
醒後洗了內褲代表夢遺,可以確認他對於男生是有反應的。
當發現自己對於Birdy的佔有慾望時是困惑的,
諸如世界裡一直有他、期待著對方打電話過來、趁對方睡覺時親吻試探,
最明顯的就是學妹班班的出現。
「我常以為這世界是繞著我們轉的,怎麼突然我像是別人。」
於是發現了內心深處的嫉妒。
祁家威在街頭被捕,Birdy怒吼著。阿漢攔住他,擋著他。
我在這段已經感動到流淚,沒有想到會在這裡看到臺灣同性婚姻釋憲案的聲請人,
2017年5月,大法官公布《釋字第748號》解釋文,宣告民法未保障同性婚姻屬於違憲。
更在於兩年後的2019年5月24日起,在台灣同性可以合法結婚。
關注這一塊十多年,
真真切切沒有想到這一天就這樣到來,而且更是亞洲第一個合法的國家。
這是許多人,許多團體共同努力而來。
但若是沒有他,或許這一天不會這麼快到來。
但確實這一段,沒有關注同性婚姻的觀眾或許會有點突兀。
因為連我,其實都有點感到錯愕,
但我還是被感動了因為當年那些人們的努力,讓現在的台灣得以有合法的同性婚姻。
滿身傷痕總是被霸凌的學弟,從小就知道自己喜歡的是同性。
在浴室被好朋友慫恿的時候,他舉起了球棒站在懸涯邊掙扎,是想要一樣、還是不一樣。
而Birdy從一開始的就想衝出去,與後來救走了學弟。
被問是不是在同一間,也不敢承認。是想要一樣、還是不一樣。
而後溜去阿漢床鋪與他一同分享核桃擁有心跳的聲音,都再再讓我確信,
Birdy是喜歡他的。
但他知道只能這樣,不可以做得再更多。
阿漢困惑於自己的感情。
是正常、還是不正常。不斷地試探,再試探。
「如果你給我的,跟你給別人的是一樣的,那我就不要了。」-三毛。
倆人互相的試探、摸索著,如何給出不一樣。
也自我懷疑,自己是否真的愛著他。
但就在這過程當中,Birdy發現了。
他也感受到了他們之間的情感流動,於是更加壓抑。
因為他知道這個世界的殘忍,他害怕阿漢無法承受這社會的惡意歧視。
那可是因為同儕壓力就會因此舉起球棒猶豫不決的人,
會因為體制而乖乖接受、害怕不一樣的,他所愛的人。
他害怕,他害怕這樣愛著他的阿漢,
他害怕接下來他們所會面對到的未來,他不想要他走這荊棘的道路。
於是當阿漢開始想接近他的時候,狠狠地、推開他。
學妹的出現剛好助長了拉開距離的機會。
然而越是拉開距離,阿漢越是不懂他的世界怎麼了。
他只是想要好好回應,只是想要好好的愛著他。
不想要面對崩蹋的世界,現在在他眼裡最重要的只有、Birdy。
於是他感到痛苦,於是他感到徬徨。
他不知道Birdy是否跟他是一樣的感情,他不知道他是否還能繼續擁有他。
當知道了晚安(WAN AN)的隱含意思等同於「我愛你、愛你」之後,
利用公共電話與call機的特性留言給Bridy。
然而、一整天,卻怎麼也等不到回應。
但我覺得,Birdy用沒有署名的氣球浪漫的回應了。
只是阿漢感受不到、即使感受到了,他也會說服自己這是給予班班的愛意。
這大概也是Birdy的想法,無法說出口的,用隱藏的濃郁愛意表達。
因為他知道在這體制之下,他們只能躲藏。
他想要也必須保護阿漢。
所以不能說。
氣球事件後來的結果是一個留校查看一個退學。
若是今日是他們倆,即使是一個留校一個退學,
大概會被霸凌或是強制治療,或是矯正?
還有家庭需要面對,他不捨得他面對這殘酷的世界。
摔車之後在浴室的那場戲,
我個人的解讀是阿漢發現了Birdy有了反應(所以從開始乖乖被洗到抗拒轉身)。
於是他無法再忍。
從公園饅頭事件可以知道,阿漢探索過了。
日復一日待在公園的阿伯,用饅頭交換了阿漢的肉體(沒有交換成功)。
一方面是引用了白先勇-孽子中所描述情慾流動的公園,
另一方面也藉此表達阿漢在於性向的自我認同,確認了自己所愛的人。
於是當他發現的時候他知道、也明白了。
他是愛他的。但同時他卻無法明白為什麼Birdy卻推開他。
他或許是希望讓Birdy明白,讓他面對自己。於是採取了非常強硬的態度。
Birdy哭著、道歉著。讓人心痛。
對不起,不該招惹你。
對不起,我克制不住自己。
對不起,不該讓你愛上我。
對不起,我不想要你來到我這邊骯髒的世界。
對不起,我愛著你。
最後一次最激烈的衝突發生了。
當他知道Birdy在學校被父親毆打,衝去護著他、保護著他,
甚至為了他,謊稱氣球是他放的,只為了救下他。
Birdy決定讓事情回到原點,於是到了阿漢家與其雙親交談。
企圖讓家庭介入,拉開距離。兩個人激烈爭吵,卻始終誰也沒有真正說出心裡的話。
此時那隻跟著飛,很笨的那隻鳥,像是Birdy。
跟隨著阿漢,隨他到天涯海角。
在海邊想著,如果世界末日到來,就好了。
這樣就不用分離了。
倒數著分離的時候,我知道旅程結束我們就不會再見面了。
想把你的容貌記清,把你的聲音、你的溫度,都記下來。
想把所有的所有,都刻在我的心上。
我希望世界毀滅,這樣我就不用面對沒有你的世界。
裡面有很多太過於隱晦的橋段,從感情懵懂摸索到最後確認,
感覺可能不是大家都能抓到感到有點可惜。
另外感覺想講的東西可能也有點太多,
兩性、權力架構、叛逆、霸凌,
可能想要把想講的「恐懼」推到最高點吧。不單單只是講同性戀這件事情。
恐懼、恐懼別人看自己的眼光、恐懼自己跟別人不一樣。
如果不一樣怎麼辦?害怕被發現。害怕被貼上標籤。
所以必須跟大家一樣,活得跟大家一樣。
剪接也有點感覺太過破碎,會搞不清楚現在到底我人在哪裡。
神父的性向、30年後的巧遇、還有從不出席同學會的阿漢為什麼突然出席,
還有與班班的結婚再離婚,還有很多讓我也不明白的地方。
(例如像是瀑布的致敬、鳥人的致敬等等我也是看網友們的心得才知道的)
有很多可惜的地方讓他無法成為一部真的很棒的電影。
但我很喜歡他們之間互相犧牲的愛。
為了他,所以推開他。
為了他,所以衝去護著他。
在那個年代、那種環境之下,
他們只能在自己勇氣所能觸及的範圍,保護自己還有所愛的人。
用不一樣的方式,愛著。
這對我來說真的是一部很需要消化的電影。
聽說小說有更多更深入的情感描寫,
但無奈剛剛本來去誠品想買但已經沒有貨,
TSUTAYA則是沒有進貨。只能等一段時間才能再看到了。
以上完全是個人自己(可能腦補很多)的心得~供參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30.19.23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601647605.A.FA8.html
※ 編輯: winniegay (61.230.19.236 臺灣), 10/02/2020 22:07:2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