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觀察🔎】變現效率是超休閒遊戲9倍:如何打造一個爆款放置遊戲?
這篇文章比較了放置型遊戲與超休閒遊戲的整體數據,
同時分享一款好的放置型遊戲有哪些特色。
以下為重點摘要:
一、放置型遊戲與超休閒遊戲數據表現
✅放置遊戲玩家的黏性為18%,超休閒遊戲為10.5%
✅放置遊戲玩家每天遊戲次數5.3次,超休閒遊戲為4.6次
✅放置遊戲玩家每次遊戲時長8分鐘,比超休閒遊戲玩家高很多。
✅變現方面,放置遊戲每日活躍玩家平均收入(ARPDAU)是超休閒遊戲的9倍之高
二、如何提升放置型遊戲最重要的兩大指標-參與度和留存率
✅採用免費模式:最成功的放置遊戲是免費下載,帶有內購和訂閱付費選擇
✅為內購經濟系統使用限時機制
✅提供每日、每周和每月獎勵
✅考慮社區打造:公會或聊天系統
✅使用戰鬥功能:頭部玩家相互戰鬥,免費玩家則押注哪一個會贏
✅為玩法增加提醒
三、放置遊戲最應該關注的4個數據
✅次日留存:頭部10%的遊戲次留率為45.55%,頭部25%遊戲次留率39.40%
✅遊戲時長:頭部10%遊戲34.92分鐘,頭部25%遊戲時長21分鐘
✅遊戲次數:頭部10%為5.82次,頭部25%為5.03次
✅平均每次遊戲時長:頭部10%為7分鐘,頭部25%為6分鐘。
四、如何打造一款放置遊戲大作?
✅脫穎而出的想法和靈活的研發(其實這句有點廢話...🤣)
✅「不付費就等待」式變現:在放置遊戲里,玩家是不會輸的,最為關鍵的差別是他們的遊戲進度有多快,這就是玩家願意付費的點
✅採用MVP式(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可行產品)精簡研發
最後,
文末分享遊戲更新時的方式,
我覺得蠻有意思的,
跟新品測試很類似,原文如下:
「在遊戲推出更新的時候,Kolibri Games往往會分為四步走:
第一天將遊戲更新推送給1%的用戶,主要是為了尋找重大bug或者可能帶來致命缺陷的問題;
第二天擴張到5%的用戶,仍聚焦bug修覆;
第三天推送給20%用戶,並且檢查定量反饋和商店評價;
第四天,對所有反饋結果滿意之後,將更新推送給所有用戶。」
📖原文連結:https://bit.ly/3z5up5Z
「經濟系 評價」的推薦目錄:
- 關於經濟系 評價 在 玩遊戲不難,做營運好難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經濟系 評價 在 蔡正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經濟系 評價 在 朱成志的華山論劍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經濟系 評價 在 [閒聊] 給想填"經濟系"的學弟妹- 看板SENIORHIGH 的評價
- 關於經濟系 評價 在 #問經濟系到底能幹嘛(認真 - 臺灣大學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經濟系 評價 在 台大經濟系出路的評價費用和推薦,DCARD、PTT.CC、EDU.TW 的評價
- 關於經濟系 評價 在 台大經濟系出路的評價費用和推薦,DCARD、PTT.CC、EDU.TW 的評價
- 關於經濟系 評價 在 經濟學系是在學甚麼碗糕–逢甲大學經濟系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經濟系 評價 在 世新大學經濟學系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經濟系 評價 在 [討論] 經濟系問答集- 看板Economics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經濟系 評價 在 Re: 經濟系- 看板Finance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經濟系 評價 在 [問題] 朋友介紹股票標的股票當沖 - PTT評價 的評價
經濟系 評價 在 蔡正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裝笨的特權
央行副總裁陳南光替一本書
書名叫「致富的特權」寫推薦序
這本書由ㄧ位財經記者主筆
三位台大經濟系教授協同寫作
這本書的內容除去一些常識外
談到「央行的政策」
其推論過程用「荒腔走板」
四個字形容毫不違和
該書表面上在批評彭淮南的政策
但其荒腔走板的論述
剛好是敘述彭淮南豐功偉業的紀念碑
先說利率政策
該書批判彭淮南的「低利率政策」
導致「台灣房地產大漲」
表面上寫書的作者都是唸經濟學的人
卻不先問兩個問題
第一
新台幣借貸市場的均衡利率在那裡?
第二
台灣央行是這個市場的價格制訂者?還只是局部的參與者?有沒有強大的境外參與者?
如果台灣央行是利率的價格制訂者
同時制訂的利率偏低於市場均衡利率
而且沒有境外參與者可以對作
央行就是市場的主宰
問題是台灣的資金市場
比起貨品市場和勞力市場
開放性和流動性高出太多
台灣央行有什麼本事管控利率
尤其是「實質利率」
這本書60頁到66頁講的內容
剛好說明
央行不是市場利率的制訂者
這是小型開放經濟體的本質
市場均衡價格不是央行管得了的
除非進行市場准入和配給管制
但台灣央行做得到嗎?
再說該書說「長期低利率」
造成房價大漲
問題是
房價漲不漲是利率高低的指標嗎?
那一套經濟理論這麼說?
再說該書也提到
2002年房價所得比
全台灣是4.47 台北市是6.06
到了2014年
全台灣是8.41 台北市是15.73
這個數字說明
台灣房價就只有台北市狂漲
其他苗栗 雲林 嘉義大片土地都不漲
利率高低的評價用台北市房價判斷
其基本假設就是
全台灣的人都應該到台北市買房產
會不會太裝笨的推論了
該書又大談低利率會造成
房產價格泡沫化
問題是央行限制的貸款成數
幾乎是世界上最低的比例
台灣的房產價格怎麼泡沫化?
又什麼時候泡沫化過?
陳南光堂堂一個央行副總裁
也跟這本書的論述水平一樣
才會寫推薦序
財經記者寫這種文章不希奇
台大教授也寫得出這種水準的文章
裝笨到這種程度很值得收藏
也許有這種身份
才有裝笨的特權
經濟系 評價 在 朱成志的華山論劍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改革開放40週年 :回顧中國人赴美留學史
1978年7月某天凌晨3時許,美國白宮的電話驟然響起,總統吉米•卡特從睡夢中被叫醒。
電話來自北京,打電話的人是總統科學顧問弗蘭克•普雷斯博士,他正在中國訪問。 除了遇到危機,卡特擔任總統期間很少在半夜被叫醒。
卡特問,為什麼這麼早打電話?
普雷斯向他報告說,此時正和鄧小平會見。
卡特問,是有什麼壞消息嗎?
對方說,不是,他問了一個我無法回答的問題,他想知道能不能送中國學生到美國留學。
“當然可以。”
“他問能不能派5000人。”
“你告訴鄧小平,他可以派10萬人。”
那時中美還沒正式建交,十一屆三中全會還沒召開,一窮二白的中國面臨著一堆亟待解決的問題。
“美國戰略智囊”布熱津斯基對鄧小平當時的做法很驚訝,他在回憶錄中曾發出疑問:把中國最聰明的孩子送到美國去,難道他不知道當時中美兩國生活條件的差距 嗎?
鄧小平不那麼認為。
早於這通電話的1978年3月18日,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開幕式上,鄧小平說:“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 都需要學習別的民族、別的國家的長處,學習人家的先進 科學技術。我們不僅因為今天科學技術落後,需要努力向外國學習,即使我們的科學技術趕上了世界先進水平,也還要學習人家的長處”。 那一年的6月23日,針對留學生派出工作,鄧小平有說:“我贊成留學生數量增大,主要搞自然科學”, “要成千成萬地派,不是只派十個八個”,而且,派出 留學生“要千方百計加快步伐,路子要越走越寬。”
鄧小平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開幕式上講話
那是一個一度封閉的大國,在特殊歷史時期再次推開國門。
此後,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湧動著中國人熱情、智慧和鬥志的留學大潮拍天而起,以不可阻擋的力量向海外世界卷去。
1978-1979 破曉
1978年12月26日晚八九點,小雪,一架飛機靜靜地停在首都機場停機坪上。 52名中年人穿著黑大衣和黑皮鞋、帶著黑色手提包,順序登上飛機,他們要途經法國巴黎轉機去美國留學。 當時,中國經濟落後,外匯奇缺,這麼多人一共就只有50美元,被領隊揣在兜里。
彼時的中國,剛剛開始從革命的狂熱中醒來,貧窮如一根芒刺穿透剛剛甦醒的肌膚,讓人感覺疼痛。
1978年12月26日,首批52名赴美留學人員到達美國
登上飛機的一剎那,這52個人還有些恍惚,在此之前,沒有一個人想到自己能得到去美國的機會。 這是因為,很多人來自“剝削階級家庭”,這種包袱彷彿也有萬鈞之重,足以影響一個人求學的自信心,甚至將他壓垮,大家因此也心有餘悸,害怕萬一去了,國家 的路線改了,就倒霉了,要么回不來,要么回來了又要被戴帽子。
教育部告訴他們,這是國家的需要,是鄧小平的命令! 到美國去學習他們的科學技術,回來給國家做貢獻,這樣大家才得以安心。
1978年12月底,國務院副總理方毅在人民大會堂為首批52名赴美留學生送行
柳百成,第一批出國留學52人的總領隊,在停止教學的日子裡被打發到鑄造車間勞動,他白天扛沙子,晚上堅持閱讀英文專業書籍,邊看邊做筆記,筆記本積累了一尺多 厚。 開始第一批留學生選拔時,他已經45歲,當時機械工程系分得了一個名額參加清華大學的選拔,系主任親自面試,他得了第一名。 接著學校、教育部也組織了統一考試,他連闖三關後最終入選。
1978年12月26日,飛機萬里西行,滿座的中國學者難抑心中興奮,當時大家對美國就像對月球一樣陌生。
這52名公費留學生學成後,悉數回國,成為了各個領域的佼佼者,個人命運的軌跡也因此發生急速轉折。 1981年初,柳百成回國。 當年清華赴美的9人中,如今已有3人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或工程院院士。 柳百成也在促進信息化技術與先進製造業深度融合上作出了自己的貢獻,使愛國奉獻、報效祖國的夙願得以實現。 改革開放確實為知識分子帶來了春天,使知識分子有了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的平台。
52名首航留學生名單
1980-1983:生長
70年代末的中國留學生所學專業主要集中在科技領域,而到了80年代,更多的留學生選擇了經濟學、企業管理等專業。 這種微妙的變化跟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分不開。
52人去美國留學的次年,中美建交。
在金門島,聽到這個消息的27歲台灣陸軍連長林正誼,站在一塊巨石上,凝望著對岸,內心正翻騰著大海一樣的波濤。 林正誼當即判斷出,腐敗的國民黨當局“反攻”大陸是零概率事件,日後的中國一定會更加開放的走向世界舞台。 在一個夜深人靜的晚上,他悄悄下水,遊了三個小時後到達大陸,隨後就讀於北京大學經濟系,林正誼還給自己改了個名字叫“林毅夫”。
1980年,還在北京大學讀大三的22歲青年易綱被派往美國學習經濟及管理,初到時,他揣著2美元,一邊留學一邊靠給學校食堂洗盤子賺生活費。 兩年後,林毅夫被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舒爾茨看中,推薦到芝加哥大學學習農業經濟;曾睡在易綱上舖的海聞從北大畢業,但沒能拿到公費留學,只能 考慮自費,他騎著自行車往返於學校與北京圖書館,從北圖抄寫下美國大學的地址,一封封信寄向美國,最後被加州長灘州立大學錄取,成了改革開放後北大“自費出國 第一人”。 10多年後,這三個命運軌跡若即若離的海歸聚在一起,創立了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也就是後來的國家發展研究院。 從創立到現在,越來越多的留美、留英學者加入其中,他們認為這是研究中國問題最好的地方。
1994年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成立初期合影(左起:張帆、易綱、林毅夫、德懷特•帕金斯、帕金斯夫人、海聞、余明德、張維迎)
1984-1991:大潮
80年代的中國依然不富裕,但改革開放無疑給予了人們通向未來的信心。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商品經濟”的合法地位被確立,無數願意用雙手創造財富的人一頭扎進神秘莫測的“海”,開始了一場改變命運的探險。 社會大環境在不斷改變,國人生活的細枝末節也在悄然變化。 “板磚”單卡收錄機、鄧麗君在甜柔的歌聲,崔健“平地一聲吼”,一首《一無所有》,爆炸型的燙髮, “離經叛道”牛仔褲、T恤衫……
在那個特殊的新舊交替時期,長時間的精神壓抑之後,國人發現所有的事物都是前所未有的新鮮,而被新鮮事物包圍的自己是從未有過的年輕!
當時,倍感年輕的還有中國的企業,1984年被很多人稱為“公司元年”。
越來越多不甘庸碌的人,用“下海經商”取代了“拿鐵飯碗、掙死工資”,一大批日後馳騁一時的公司,諸如“海爾”、“健力寶”、“蘇寧電器”、“聯想 ”、“万科”等得以誕生。
同樣是在1984年,留學這件事也迎來了大潮,這一年,國家頒布了《國務院關於自費出國留學的暫行規定》,打開了人們自費留學的渠道。
龍門陡開,江鯽飛躍,此後積壓了十多年的人才狂潮再次噴湧! 中國留學生帶著那個年代特有的激情、勇氣和夢想去往世界各地。 他們看起來有點“狂”,但“狂”的很有底氣。
1985年,吳鷹做了一個艱難的選擇——從待他不薄的北工大辭職,考入美國新澤西州理工學院,帶著一箱行李和30美元,隻身一人來到美國攻讀碩士學位,十 年後,他創辦UT斯達康公司,靠一種叫“小靈通”的電信產品聞名一時。
他們用一種非常艱苦的過程證明了自己的堅韌。
出身於陝西西安的張朝陽在考取李政道獎學金時,對手是祖國各地的700名尖子生,競爭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最終,他成為被選中的100人之一。 後來有人問成為搜狐掌門人的張朝陽:“在面對風險投資時心理壓力能不能承受?”他回答到:“這些壓力比起我在清華參加考試的時候的壓力要小得多。“
1986年,閻焱、熊曉鴿、張朝陽、張亞勤去了美國。
1987年,徐小平先去美國,再到加拿大,刷了很久的盤子,田碩寧也在這一年去了美國,之後成為亞投行第一任行長的金立群則赴美國波士頓大學經濟系研究生院進修 。
越來越多的青年奔向國外。 僅在1985年底,出國留學生的總人數就達到3.8萬人,其中自費留學生7000人。 在之後的十多年間,這些人中的很多人都將回到中國,政界、學界和商界都將不乏他們的身影,中國未來的新技術、新理念和IT產業等將由他們擔負支柱。
這些後來中國各領域的“領航者”,此刻都默默地奔波在各自的留學之路上,誰也不會想到,時代會在某個瞬間猛一轉身,把聚光燈打在他們身上。
4、1992-2002:激盪
跟80年代的“浪漫”有所不同,90年代日漸商業化的時代特徵,讓中國不再像過去那樣充滿神秘感和難以琢磨。
不過,在意識形態領域,兩種不同的聲音仍然在隔空交鋒。 如果僅僅從報紙上的爭論來看,1991年的中國瀰漫著改革是姓“社”還是姓“資”的硝煙。 而事實卻是,爭論如江面上迷眼的亂風,實質性的經濟變革卻如水底之群魚,仍在堅定地向前遊行。
1992年鄧小平南巡,一系列講話的核心其實是對無所不在的意識形態爭論給予了斷然的“終結”,改革開放新一波的浪潮由南向北,在經濟上形成了強烈的號召力。
很多國人都從中嗅出了巨大的商機,很顯然,一個超速發展的機遇已經出現。 這時候,需要的就是行動、行動、再行動! 此後又出現了一波辦公司熱。
“海歸”也是中國實現現代化的重要部分,與經濟加速相對應的,是留學政策的進一步鬆綁,“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被確立為留學海歸政策的指導思想,這一掃80 年代末一度對留學政策有所收緊的陰霾,給留學潮又加了一把火。
於是,雄心勃勃的人都琢磨起留學來:從商的,想到海外賺得第一桶金;搞文化的,一心盼著成為世界文化的主流;演藝明星們,也開始惦記著衝進好萊塢、 百老匯。 有人甚至帶著“外國月亮比中國圓”的幻想,盼著盡快走出國門。
1993年,一部叫《北京人在紐約》的電視劇火爆全國,將出國熱真切地展示在每一個中國人面前。 “如果你愛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地獄。”片中,姜文扮演的音樂家王啟明,在紐約無論如何 掙扎都無法實現自己的音樂夢想,最後成為了一名商人,這是那一代人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模板。
《北京人在紐約》劇照
借助一股股留學潮,有人懷著各種想法趕赴世界各地,也有人正從世界的某個角落匆匆趕來。
中國的改革開放1992年之後進入黃金盛年,互聯網這項科學技術正在太平洋彼岸落地,開始商業化,展現其迷人的魅力,中國也正迎接這一股互聯網衝擊波。 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中國互聯網大潮中,“海歸”們也在這一時期鬼使神差地入局。
1995年,走下飛機舷梯的張朝陽感到一陣寒意,他搓了搓手,拎著兩個手提箱向機場外大步走去。 多年的美國生活,讓張朝陽有了“小布爾喬亞式”的審美,扎小辮,POLO衫,戴墨鏡,而迎接他的,是一片未知。
1999年國慶,大家的名片上開始印e-mail地址了,街上有人穿印著“.com”的T卹了,李彥宏斷定:互聯網在中國成熟了,大環境可以了。 於是,他決定回國創業。
同年,陳一舟與兩位斯坦福大學校友楊寧、周雲帆回國。 此前他們曾一起回中國轉了一圈,得出一個結論: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地方都在這兒了,不來這兒,去哪兒呢? 後來他們創辦了一個叫ChinaRen的公司,也就是後來的人人網。
儘管有著諸多不如意,對未來的生活也沒有全然把握,但他們還是回來了,理由只有一個:在美國雖然拿著高薪但找不到自我,不如回國創業。
接下來的時光裡,每個行業都將被“互聯網思維”攪個天翻地覆。
儘管各種優秀“海歸”或出於夢想,或出於商機選擇回國,但這也難以掩蓋這一時期中國大量的人才流失,2002年,也就是中國被世界貿易組織接納的次年,出國與 歸國人數之比一度達到了6.94∶1,也就是說,每7名中國留學生中僅有1人回國!
5、2003-2018:歸來
進入新千年,一切都變得很快,“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成為這個時代最強有力的註解。
出國留學的方針得到了很好的貫徹,自費出國留學限制被徹底廢除,工牌出國留學政策在培養高層次留學人才方面持續發力,吸引留學人員尤其是高層次留學人才回國工作為國服務所 採取的政策不斷健全,出國教育效益極大增強。 2010年7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發布,堅持“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的方針。
與蒸騰上升的綜合國力相對應的,就是此階段滾滾洪流般的留學潮,中國已悄然成為全球最大的留學生輸出國之一。
擁有更多選擇的學界精英和商界大佬,選擇將孩子送出國去,出國留學逐漸呈現出了低齡化的趨勢。
前首富王健林在兒子王思聰兩歲時選擇將他送到國外上寄宿學校,從新加坡Swiss Cottage小學,到英國溫徹斯特公學,再到倫敦大學學院哲學系,王思聰一路在國外接受先進的教育 ,養成了張揚的個性。 同樣是前首富的劉永好,做出了同樣的選擇。 1994年,劉永好將女兒劉暢送到美國西雅圖小鎮女子學校讀高中。
出同樣的選擇的,還有很多企二代。 娃哈哈二代宗馥莉就讀於佩珀代因大學;碧桂園二代楊惠妍就讀於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聯想柳傳志的女兒柳青就讀於哈佛大學……
此階段,不僅精英人士、商業大佬選擇送子女出國,越來越多的普通家庭,也加入到送子女出國的隊伍中。 2018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突破了60萬。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選擇了回國。 從2003年開始,中國出國與歸國人數之比不斷縮小,2010年為2.11:1,2015年為1.28:1。 少數人的選擇成了多數,近五年來回國人數占到了出國總量的70%。 更重要的是,歸國者中,精英大有人在!
據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發布的調查,海歸創業集中於國家戰略新興產業,在海歸創業者中,58.3%擁有個人專利,65.9%從海外帶回了技術,絕大多數處於國際先進和國內先進水平 。 相對早年的迅速復制海外商業模式,近兩年的海歸技術人才在生物製藥、AI、新材料等技術創業領域扎堆。
國外很多國家的條件還是比中國好,為什麼選擇回國?
回答歸結起來無非兩點:除了中國的機遇,還有國外的天花板。 很多技術人才直言“在美國,華人技術人才能躋身管理層的不多,可能會一直寫代碼。”
2017年初,被稱為“矽谷最有權勢的華人”的微軟前全球執行副總裁陸奇歸國,成為新版精英歸國的代表。 這些歸國精英或直接投身到創業大潮中,或加盟大互聯網公司任高管,或致力於開拓國際市場。 除了商業精英,還有一批國際公認的科技大咖歸國。 2008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建係以來最年輕的終身教授和講席教授、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施一公做出了回國決定,哈佛八博士王文超、張欣 、張鈉、王俊峰、劉青松、劉靜、林文楚、任濤在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
西方媒體評價: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中國一樣,如此重視吸引流失在外的人才回國。
改革開放40年,歸國留學生與鄉下知青、高考學子、下海闖蕩的商人和進程務工的農民工一起,成為推動中國崛起的重要力量。 40年中,這群中國人“晴天搶幹,雨天巧干,白天大干,晚上加班幹”! 不知不覺中,世界卻驚奇不已,一個曾經落後的中國,經濟總量已成為世界第二。
改革開放40年,是中國青年學子負笈海外、勵志報國的40年,是中國教育學習、借鑒、赶超的40年,是從人才輸出到人才回歸的40年。 與此同時,這支源源不斷的留學大軍為中國的社會經濟建設輸入了不竭的新鮮血液,拉近了中外教育、科技的距離,推動了中外人文交流,提升了中國在國際社會上的影響 力。
40年歸來,當年第一批的出國留學生已經白髮蒼蒼,他們作為中國留學歷史變遷的見證人,也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科技發展、經濟騰飛。
時代車輪滾滾向前,留學的歷史不斷變化,不變的,是千萬萬萬像他們當年一樣奮力奔跑的人
經濟系 評價 在 #問經濟系到底能幹嘛(認真 - 臺灣大學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今天有幸能跟一位身價數十億的長輩聊到天,他先問我的學歷,我:台大經濟,他:(乾笑兩聲)經濟系能幹嘛?我:(回答不出來),雖然可能他沒有惡意 ... ... <看更多>
經濟系 評價 在 [閒聊] 給想填"經濟系"的學弟妹- 看板SENIORHIGH 的推薦與評價
我是今年(理應)畢業的某國立大學經濟系學生
然後因為有幾個親戚小孩考大學
在諮詢填志願時發現高中生對對"經濟系"這個系所普遍有所誤解
想說提供版友一些建議 以免進去後悔莫及
1.經濟系不是商管科系?
首先,必須要瞭解到 "經濟學"是"社會科學"而不屬於"商學"
因此經濟系在比較完整、底蘊比較足的學校裡(也就是該校經濟系成立較久)
通常是被分類在社會科學院
跟什麼政治學系、社會學系、社工系、國際發展之類的再一起
不過當然也有例外啦 像清華經濟
2.經濟系到底在上些什麼?
經濟學可以說是商學之母,
基本上高中公民裡的供需曲線、機會成本就是經濟學的冰山一角
商院大一基本上主科是 "經濟學" "會計學" "微積分"(或加個統計學)
而經濟系雖然是社科院 可是大一的時候通常會跟商院的一起上
產生一種我也是商管系所的錯覺
但是這是錯的!
等到基本的學術底子有之後
商院會開始往實務面發展(雖然那些實務其實還是很理論XD)
而經濟系呢? 則是開始窮究"經濟學"之路
簡單來講就是理論理論理論! 安樂椅型學生!
當商院朋友在做專題 公司實習 看股票期貨選擇權時
你會在教室裡跟老師探討美國量化寬鬆的影響這樣
3.那經濟系的出路呢?
呃......其實我還畢不了業
所以對這點的理解也是聽老師聽同學聽學長姐來的
僅供參考不保證
基本上"大學"經濟系的出路是
公務員
有點誇大啦拉
應該說 如果你大學的時候沒有去修其他系所的課
成績又不是超頂尖 那你想要大學畢業就靠著系上所學就業是很困難的
不過經濟系的學生有一個好處 如果你認真讀的話經濟應該相對強
前面說過 經濟學是商學之母
不管是商管類的研究所考試、財稅行政公務員考試、金融業考試
經濟學都很重要
如果你想要往這些路發展的話 門票拿起來相對會輕鬆(前提是你有認真= =)
4.如果我還不確定未來所以想加減填一下經濟系?
其實偷偷看一下歷年成績 會發現經濟系的分數在一間學校裡
通常會略低於熱門商管系 高於那些冷門怪怪的系
而且系名聽起來很商管很專業厲害
所以每年還是有很多人前仆後繼地走上這條路
如果你還是要填這個系的話要怎麼填呢?
甲、我是選校不選系型 上哪讀哪沒差
這個想法其實不好= = 可是應該很多人是這樣想
如果是這樣那沒什麼好說的 台政清交成 四中北大 巴拉巴拉
基本上如果你要的是校名 那還去查哪間經濟系比較好都是騙人的
就看順眼填吧.......
不過要記得 經濟系不是就業導向的 如果沒興趣又不想要畢業去端盤子
最好趁這四年都修點外系的課
乙、我想要上了再轉系或雙主修
這個你可能要自己去各校各系查轉系或雙主修的門檻
四年前聽說台北大內轉很容易 現在我不知道
不過走這條路要有心理準備
商管系所轉系雙主修經濟容易 經濟系轉系輔修商管系所難
大一大二又是大學最奔放的年紀
認識很多人一進來說要拚轉學轉系的 最後都不了了之
丙、我想就此走上經濟系這一條不歸路
呃 在經濟系所中有一種說法 叫台政清北
就是說這幾個學校在教學師資、訓練紮實程度上是比較優的
不過由於台北大學從中興法商獨立之後有過一陣風雨
名字又不是很響亮 所以指考分發分數基本上輸前面幾間不少
不過如果真的那麼想學經濟學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p.s 基本上你想學經濟學大學絕對只學得到皮毛中的皮毛
準備考研究所吧孩子
大概就這樣,下午沒是打點廢話僅供參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8.206.19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