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如何提供超級個人化服務?百人數據團隊靠AI打造中信腦
為了顧及全產品、全客群、全通路、全覆蓋,中國信託採取的對策是走入AI與大數據,更為發展AI應用訂下3大KPI,來掌握研發資源的最適化;今年,中信更成立數據治理委員會,希望將數據治理走向更全行化的關鍵議題
文/李靜宜 | 2021-06-10發表
「透過科技力,來創造競爭力。」中國信託銀行數據暨科技研發處處長王俊權,用一句話點出中國信託大力發展AI與大數據的戰略核心。
3年多前,中國信託定調以AI與大數據作為主要發展方向,並成立了數據研發中心,要用AI來加值業務場景的服務與產品。設立初期僅有一人,到現在已擴大為百人團隊,更在2020年初正式提升為數據暨科技研發處。王俊權正是該團隊的一號員工,更是中國信託內部大力推動AI與大數據的關鍵人物。
中國信託的經營策略是,顧及全產品、全客群、全通路、全覆蓋。而為了守住既有的優勢,中信採取的對策是走入AI與大數據,來作為轉型的利器。不只要轉型,王俊權表示,中信更希望透過AI與大數據,孵化出不同於以往的經營模式。
「CTBC+AI」是中國信託發展AI的大方向,在各業務線上,都能將既有的經營方法加上AI,來提升效率與效能,更要以這樣的科技力創造競爭力。更以優化、平臺、全面、轉型、顛覆這5大階段任務,往下推動AI。
王俊權解釋,中信的策略是,從最小且最有把握的項目開始,所以,透過AI來優化既有的經營方式,是中信切入AI的第一項任務。運用AI優化的專案成功後,下一步,中信就能將AI技術進一步平臺化;有了平臺之後,就能將AI技術全面導入到銀行。
走過了優化階段、平臺階段到全面發展階段,AI已經落地到中信的金融場景,也陸續有了一些階段性成果。王俊權表示,中信現在聚焦「轉型」與「顛覆」,希望透過AI幫助組織轉型,最終期待是要用AI提出顛覆的想法,創造新的經營模式,他透露,目前已有幾個專案正在進行中。
依循著CTBC+AI這項大主軸,中國信託打造了「中信腦」,定調3條研發路線: 電腦視覺、自然語言處理(NLP)、機器思考,也成立了3大實驗室,聚焦研發6大AI應用核心,包括了精準行銷、市場預測引擎、文字與文件辨識應用、人臉與物件辨識應用、機器閱讀到機器對話。從應用場景來看,則鎖定營銷經營、流程優化、風險控管這3項。累計至今,中信在業務單位落地的AI專案超過了20個。
第一類應用場景的AI,中信稱為「營銷經營+AI」,囊括個人化推薦、需求預測,目的是協助增加收益,並提升客戶滿意度、客戶資產、新申購產品數等。王俊權提到,像是推薦引擎專案,中信金控整體客戶數有1,100多萬戶,產品與通路又多,需要透過AI推薦引擎來實現精準行銷,預測顧客未來的金融需求,才能進一步推薦。中信也將這類預測技術,應用到金融商品的預測,比如房價預測、股市預測、匯率預測等。
「流程優化+AI」則是中信第二大類應用場景,包含法金作業流程、客戶申請流程、線上作業流程,希望用來協助內部提升作業效率,來減少作業成本,最終目的也同樣要能夠提升客戶滿意度。 目前,中信內部有多項端對端的流程數位化專案,像是個金、法金、AML(反洗錢)、HR等業務,都有導入AI來優化既有流程。
最後一類場景的應用是「風險控管+AI」,則應用在AML作業、偽冒偵測、稽核,來改善內部作業效率,減少風險的損失。比如,王俊權提到,前年底,中信銀行上線了一套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分析負面新聞的平臺,這個AI反洗錢專案的成果,後來更從臺灣擴大應用到7個國家的海外分行。
王俊權表示,3大實驗室所負責的6大AI核心,就是沿著這3大類應用分頭進行,其中,因為銀行面對數位化的壓力較大,所以,又以銀行為應用主力,再逐漸將AI技術擴大到金控旗下子公司,如投信、台灣人壽、中國信託資融等。
自行培養AI研發能力,更訂定3大AI管理KPI
AI發展策略上,中國信託除了自主研發,也會與廠商協作。不過,這兩種策略該如何拿捏,中信內部也走過一段辯論的路。王俊權表示,最後的判斷依據是,「金融業需要的核心能力,中信會投入有限的研發資源。若不是中信認為的核心能力,則盡可能用市場上的解決方案,來加快回應市場的時間。」
舉例來說,銀行業使用分析模型並非新鮮事,AI技術與傳統統計回歸最大的不同是,能夠處理大量非結構數據,像是人臉、電文等資料,可是,這些數據機敏性較高,如果銀行不能自行掌握技術,而需委外,王俊權認為,第一個問題就是,銀行創新的保密性較弱,再者,廠商進入銀行接觸到如此多的機密性資料,有時也有法遵問題。
尤其,金融業對個資的管制嚴格,非結構化資料很難離開金融業,但是,在臺灣,許多AI技術原廠來自海外,對於銀行來說,整體應用或導入的彈性都相對較低,這些都是中國信託選擇培養自家AI研發能量的關鍵因素。
中信在AI應用發展策略,更訂出3大關鍵績效指摽(KPI),作為研發資源最適化的參考。王俊權表示:「對資源有限,需求無限的單位而言,研發的管理是一大關鍵。」首先,中信不會輕易增加AI生產線,因每開一條生產線就會涉及維運與資源分散的議題。所以,「AI生產線的管理」是第一項KPI。
「AI研發資源調度的管理」是第二項KPI。王俊權提到,資源有限狀況下,應該分配多少資源,投入短期的落地變現,還是長期的亮點顛覆,「是一種決策的藝術。」過去,中信希望AI可以迅速擴大到各單位,所以,王俊權採取80/20法則,將80%的資源用在短期落地變現,讓大家有感,保留20%在真正創新的研發。不過,他表示,這個比例每年或每季會進行調整,要讓研發資源投入到需要的地方。
第三項KPI則是「核心複用的比率」,也就是同一項核心技術盡可能重複利用的比率。王俊權要求研發團隊,每條AI生產線至少要有3個落地應用。目前,中國信託共有6條AI生產線,以及20幾個AI落地應用的專案,他提到:「平均每條AI生產線,有3~4個核心複用。」未來,更希望將每個AI核心,擴大到金控內各個應用,所以,要盡可能提升核心的複用,他對團隊的期待是,能提高到兩位數的複用率。
他進一步舉例,3年前,中信導入工研院智能文審技術,來辨識客戶申辦信用卡、貸款所需檢附的財力證明,像是存摺、扣繳憑單等金融常用的固定格式文件。去年,中信將文字辨識應用,複用到分行的場景,上線AI票券辨識服務,在審票機中加入AI、OCR技術來辨識支票,來減少櫃員人工審票與顧客等待的時間,及提升作業人員登打的產能。
目前,中信已做到一張支票上的7個要件,包括到期日、抬頭人、金額、禁止背書轉、發票章讓章或手寫、背書、帳號,都能夠用AI辨識。王俊權提到,中信將自行研發的印刷體的文字辨識核心、手寫英數的AI辨識核心、文印鑑辨識技術,通通導入支票辨識上,「這就是一種AI核心的複用」。此外,為了持續優化辨識正確率,中信更導入AI反饋機制,內部自己發展出標記功能,來改善標記效率,長期目標是達到9成的辨識正確率。今年,中信預計將該AI應用擴大到22家分行。
中信還有另一項AI核心應用是人臉與物件辨識應用,王俊權坦言:「人臉辨識技術,對於組織的轉型與顛覆是亮點有餘,可是力道不足。」不過,若能結合防偽能力及數位流程,可能會創造出藍海的新應用。中信正在思考,如何運用人臉辨識、活體辨識、微表情辨識、情緒辨識等AI核心,交錯組合來打造遠端核身相關應用。
金融業需緊跟科技的腳步,轉變為自身的競爭力,才能在指數型成長的趨勢下,站上領先地位。AI與大數據,正是下一波競爭力的最大利器。─── 中國信託銀行數據暨科技研發處處長 王俊權
推動超級個人化服務,中信靠大數據建立5大行銷策略
「中信銀行每個月有1.5億筆的金融數據,1.9億筆的非金融數據。更可觀的是,疫情期間,顧客更加喜歡使用數位服務,每月高達2億筆的顧客數位數據。」王俊權首度揭露了中信內部統計的海量數據。不只如此,中信銀行1年與顧客會有20億次的行銷溝通,顧客造訪行動銀行、網路銀行或到行銷網頁觀望的次數,更是高達16億次。
「中國信託的數據含金量很高,因此,全都要採集起來,作為銀行KYC的關鍵第一步。」他提到,光在2017年到2018年這段期間,中信內部就採集了大量數據,來建立360度客戶全景標籤。即便,當時各個單位已有自己的全景標籤,中信仍認為要有一個可以全行共用的主數據庫。
有數據來了解顧客,銀行就能出手,中信的策略是以數據掌握顧客人生不同階段需求,提供超級個人化服務。王俊權表示,中信策略是運用AI與大數據,透過個人化溝通方式,來提升顧客的成交機會。中信更先將這種作法,落地到銀行的「艱困區」,若在艱困區測試後有成效,再轉移到「黃金區」主戰場。「一方面不會影響到既有的業務動能,另一方面團隊也會比較有信心。」
在推動超級個人化服務,中信採取了5大行銷策略,並各自搭配合適的AI技術。第一項策略是使用最適合的通路對不同顧客溝通;第二項是尋找顧客有興趣的話題來互動,王俊權透露,今年底將從人工轉為全自動化,用AI生成銀行與顧客行銷的文案。
選擇對的時間,則是第三項策略,比如,當外幣跌到一定數值時,跟該名顧客歷史申購外幣的成本有競爭性,就能在此時發送推薦資訊給顧客。
第四項策略則是打造貼合顧客需求的產品,他提到,中信已有不同產品的預測模型,能預測未來3個月或1周後,該名顧客可能需要的產品。可供業務單位、EDM數位行銷,來聚焦其中高成交率的顧客。最後一項策略是對的活動,即便是賣同一項產品,不同活動的優惠或行銷設計都要不一樣。
王俊權認為,不僅不要過度叨擾顧客,更希望提供一次就能擊中顧客的服務。甚至,目標是做到自動化行銷,他透露,目前正在建置平臺的階段,除了要能自動採集數據,更要自動反應顧客下一步的預測,讓銀行出手可以更快,或盡可能減少PM或行銷出手時會遇上的人工斷點,甚至,讓每次出手後的反饋可以更為即時,來推動多波段行銷。
成立數據治理委員會,優先梳理2類數據
「數據治理是比下水道還要更下水道的底層工程。」特別對於大型金融機構來說,海量的數據勢必要有與過往不同的梳理方式,王俊權如此說著。
因此,今年中信銀行成立了數據治理委員會,由總經理親自主持,各個業務單位主管都參與,「希望將數據治理走向更全行化的關鍵議題。」他坦言,今年是試行階段,但中信已經注意到這個趨勢,而且必須往這方向走。
中信在數據治理特別強調「以用為治」,去年,更研究了全世界數據治理做得較好的企業,比如,數據治理發展超過20年的華為。王俊權坦言:「對中信而言,數據治理既然是一場長期抗戰,就必須明確為何而戰。」
由於資源有限,中信在數據治理的戰略,優先從兩類業務來推動,第一類是不能犯的錯,這類資料的處理一旦犯錯,銀行容忍度很低,如監理報送這類數據就需要優先梳理。另外一類是業務效益較大者,王俊權表示,若沒有好的數據治理標準,業務效益很難有長期的呈現。這是中信今年訂下數據治理的方向,也希望從小開始,慢慢擴大到全行。
經理人小檔案
王俊權
中國信託銀行數據暨科技研發處處長
學歷:臺灣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商學碩士
經歷:早年在美國矽谷的科技公司做美股分析,回臺後陸續待過4家銀行,主要負責風險管理;2005年加入中國信託銀行擔任全球個金風險管理處處長,2018年兼任數據研發中心最高主管;現為中信銀行數據暨科技研發處處長,兼任中信金控數據主管
附圖:中國信託銀行數據暨科技研發處處長 王俊權 (攝影/洪政偉)
資料來源:https://www.ithome.com.tw/people/144842?fbclid=IwAR0XaBPczoiqTWTEQH8qHfNDbmyyTpA43Akd2gYWhsBbh0oIbWsBNWdF4Fk
同時也有5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40的網紅SoWork行銷誠實豆沙包,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感恩世界有社群平台,讓我們不再被遙控器綁住,而是有更多的好內容,豐富我們的視野,而在6月份美食影音創作者的互動排行,竟然有頻道可以在十名內奪下兩個席次啊! 資料來源:Socialbakers 統計期間:2021/6/7 to 2021/7/6 條件設定:中文,在食物類別的興趣中,選取酒精、飲料、烹...
統計回歸 在 Emmy追劇時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華爾街日報昨天有一個獨家報導,WHO的專家告訴他們,去中國一趟只看到了中共官方提供的病情摘要和統計分析,他們其實並沒有看到最初174個病例的原始資料,無法根據原始的病情資料做自己的研究工作。通常調查小組去的國家都會提供原始資料,讓專家自己做統計回歸分析。
而中方堅持武漢不是第一發源地,之前在華中地區已經有90個有相同症狀的病例,病毒不是武漢實驗室外洩的,但這個專家說,這90人一年之後才驗抗體,現在體內驗不出抗體了,根本不能確定他們是否有得病過。
這個說法等於打臉了WHO的記者會,那些結論其實是中方準備好給WHO看的資料,但調查小組等於什麼都沒看到。(其實不用去中國一趟啊,這樣子email就好了吧。。)
原文:https://www.wsj.com/articles/china-refuses-to-give-who-raw-data-on-early-covid-19-cases-11613150580?st=sqnb3aeqytii4wp&reflink=article_copyURL_share
各界當然很關心宣布將重返WHO的拜登政府要怎麼辦,目前Jake Sullivan出來回應,希望WHO獨立調查,不要受中方左右,而美國重返世衛正是為了保障世衛的信譽。
其實我完全可以理解一個機構的成立不易,有許多既有的組織網絡和執行經驗,驟然放棄是非常可惜的,但是西方國家建立這些國際組織,目的是為了在一個普世價值的基礎上促進國際社會的共同合作,雖然不能說盡如人意,一定也有控制權較大的國家,而像台灣這種國家長年來被排擠,國際組織未盡之功太多,不過至少是向著彼此合作發展的目標前進。
然而中共對國際組織的滲透,目的就是要取得對國際組織的控制權,並且採用中國價值來做事,這次武漢肺炎的荒腔走板已經充分暴露了雙方價值觀的差異。
而中共取得這些組織主導權的辦法,就是促進為數眾多的非洲國家在組織內投票,透過一帶一路和個人賄賂的經濟控制手段,動員非洲國家投票支持中國,甚至送許多親中人士、中國籍人士進去國際組織工作,尤其進入人力招聘部門,掌控人事。
在這種情況下,拜登政府究竟要如何拿回主導權呢,目前美國政府能做的,只有對WHO呼籲要獨立、不受中國干擾,那麼還能做什麼呢,在中共已經和非洲國家建立政商網絡的情況下,美國在非洲的控制力歷來不強,歐洲前殖民國才是有控制力的國家,但目前力量節節敗退,那麼美國又怎麼能通過投票機制重返世衛,重新讓普世價值成為這個組織的處事原則呢。
如果上述問題都沒有更好的答案,那麼拜登政府最終是不是會證明川普政府做的才是對的呢。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2140004.aspx?utm_source=cna.app&utm_medium=app&utm_campaign=inapp_share
統計回歸 在 音地大帝 Indie DaaDe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在巨獸結束後去看[龐克經理人]肯定會有極深的感受,
搖滾樂歷史的重要扉頁就在眼前,
錯過了實在太可惜啊!
也許幾個簡單的想法就能改變人們,改變歷史的流向,
但只有真正熱愛音樂的內心才能作出正確的決定!
根據開眼電影網的資料,《龐克經理人》上映首周末台北累計票房,也就是上周五、六、日三天,在台北松菸誠品與台北光點華山兩大電影院,每天早晚各一場,總共12場次,票房達97275元,排行第23/74名。
若僅只估計上周六、日兩天,《龐克經理人》在松菸誠品、光點華山早晚各一場,共計8場,票房總計82830元,排行第21名。換言之,《龐克經理人》上映首日,也就是上周五,當天只幫兩家戲掙了14445元的票房,等於平均一間一天只作7222.5元,平均一場只作3611.25元,每場只有16位觀眾進場。將心比心,如果我是戲院,看到這些數字,肯定首映第一天就直接讓《龐克經理人》下檔..
其實總體數字啊,排行榜啊,都不是什麼特別重要的數字,最重要的是許許多多統計回歸下的交叉分析結果背後所隱藏的意義。舉例來說,《龐克經理人》的周六、日(不計周五)平均單一場次票房為$10,354元,僅次於總體票房排行第一的《怪奇孤兒院》($15,946元)、排行第二的《暫時停止呼吸》($12,766元)、第三十七名的《名偵探柯南:純黑的惡夢》($12,190元)、第三十八名的《咖啡.愛情》($23,940元)、第四十名的《地獄哪有那麼High》($19,800元),就首周六日的平均單場票房而言還過得去。
類似上述的交叉分析,還有很多我現在就不一一說明的分析結果,均可端倪《龐克經理人》確實是一部非常小眾品味且高度聚眾的音樂電影,而我們這般小眾又小眾的主題片商,該作的絕對不是好高騖遠地妄想作大,而是要在有限場次下,拚搏單場平均票房。
若就單院、單廳等平均數字來看,首周六日票房雖未達到我們的預期,但也相差不遠。只不過,所謂的平均,是兩間戲院來平均,是所有場次來平均,隱憂在於首周觀眾相對集中於光點華山戲院,因此,松菸誠品電影院的票房其實只占了首周總票房的兩成-再次將心比心,在商言商,如果我是松菸誠品電影院的排片人,肯定立刻請《龐克經理人》下檔。
因此,未來這幾天,還請許許多多對《龐克經理人》有興趣,且願意花至少三小時機會成本(含出門交通時間與觀影片長)的朋友,請多多支持松菸誠品,讓誠品電影院周一至周四的票房再好一些,不然,我真的會對當初願意給予《龐克經理人》上映機會的誠品排片人感到非常非常愧疚。
當然,光點華山的票房也不能因而顧此失彼,真心感謝光點華山願意提供很多空間、時間,讓我們作映後講座等特別企劃活動。
本周六、日與下周一,我們在松菸誠品仍會舉辦樂團映後講座,詳細時間仍在作最後確認中,但,至少能確定光點華山還有第二周放映機會。松菸誠品部分,如果因為我們努力不夠,致使必須提早下檔,我們不僅會虛心接受,更會深刻檢討。下一部片,吉姆賈木許的《一級危險》(Gimme Danger),如果還有機會排進松菸誠品電影院的檔期,翻面映畫 / B-side Film一定會更努力針對松菸誠品的通路特性,作更高精度、高效度的策略推廣。
發行、推廣、行銷音樂電影絕對不容易,如果容易,肯定不會輪到我來作。老話一句,進廚房,就不要怕熱;作品牌,就不要看短線;闖事業,豈能一次就定勝負。
最後,請許許多多上周六、日跑去各大音樂節活動而未能進戲院觀賞《龐克經理人》,以及上百位購買巨獸經理人套票與各家預售票的朋友,盡早在本周二至周四,檔期時間還好的時候,到光點華山電影館、松菸誠品電影院、In89駁二電影院觀賞。
台北兩家戲院的檔期時間剛好有錯開,高雄In89駁二給了咱們超多場次,絕對不會讓您有選擇性障礙。我大略估算,少說現在還有200~300張預售票券還沒進場觀影,雖然您們沒進場,我們還是拿得到票錢,而且拿得更多,但,我們真的很想讓支持音樂電影的戲院分帳賺錢,因為我們真的很感謝這三家願意支持音樂電影理念的電影院啊。
統計回歸 在 SoWork行銷誠實豆沙包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感恩世界有社群平台,讓我們不再被遙控器綁住,而是有更多的好內容,豐富我們的視野,而在6月份美食影音創作者的互動排行,竟然有頻道可以在十名內奪下兩個席次啊!
資料來源:Socialbakers
統計期間:2021/6/7 to 2021/7/6
條件設定:中文,在食物類別的興趣中,選取酒精、飲料、烹飪、料理、食物和餐廳
訂閱我的Youtube頻道 :https://lihi1.cc/biDop
按讚我的Facebook專頁:https://lihi1.cc/RslF6
追蹤我的IG專頁:https://lihi1.cc/ouOFZ
更多影片:
未來的行銷:https://lihi1.cc/G27Fg
CJ創業談:https://lihi1.cc/cTDRQ
影片中所提及的創作者影片
第一名:韓勾ㄟ金針菇 찐쩐꾸的吃播回歸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n2nU-K0ayw
第二名:HOOK的24小時只吃「酒」料理挑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tLc0DdgNzo
第三名:搞神馬的99.99%人都沒吃過的奇怪軟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5AAAJSS2tk&t=396s
第四名:波特王 Potter King的不拍片了,兼差當foodpanda外送夥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v5v9ptS_2Q
第五名:古娃娃WawaKu的2021超商最新爆紅冰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DN0xrQ1U74&t=681s
第六名:MASAの料理ABC的簡單5品杏鮑菇料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HPCQeTGnJE
第七名:壹加壹的餐餐米其林外送料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IlKm1xPIBM&t=1178s
第八名:MASAの料理ABC的迷你香蕉巧克力鬆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ayGPdzgtQ0&t=292s
第九名: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的「植物奶」健康環保又好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QJrvtYmBHE
第十名:我是老爸,我不要當爸!的Pizza Hut算你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Um0QAqyybs&t=390s
統計回歸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國內新冠疫苗施打速度加快,根據最新統計,疫苗涵蓋率已經來到30.97%由於目前75歲以上長輩施打已達七成多,為了往後疫苗施打量,指揮中心宣布第二劑將回歸到預約平台施打,卻也引發長輩擔心怕會預約不到第二劑疫苗。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7714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統計回歸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錯的是你們,虛偽作假,騙誰啊?你們是騙敵人還是騙長官?最後是騙自己!
今天的八卦很多啊,我們讓或多或少有參與這次BNT疫苗採購的過程的高虹安委員可以分享很多八卦啊,而且我這邊也有很多有趣的八卦可以分享。包含前天晚上為什麼郭董那麼晚,半夜一點才發文確認,拖延的是誰,不是民進黨難道是共產黨嗎?
但是黨政高層困獸猶鬥啊,你看看風傳媒的這一篇報導:【該高層舉例,中央流行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過,當初與BNT洽購案最後無疾而終,是有「合約以外的因素」;美國白宮發言人莎琪(Jen Psaki)更公開表示,台灣取得疫苗的途徑被截斷(cut off)。甚至即將離任的德國駐台代表王子陶(Thomas Prinz)也表示過,台灣購買疫苗的過程因某種程度的孤立遇阻,德政府盼疫苗交易不受政治外力干擾,因此聯繫德國疫苗廠BNT,表明支持台灣獲取必要疫苗的重要性,請BNT盡力與台灣政府達成協議。】這個高層沒說被截斷的原因是不是因為台灣自己不買,不然為什麼默德那是美國的疫苗,台灣也是只買五百零五萬劑啊,你說嘛!然後他也沒講德國政府根本就說了不介入民間商業合約啊,這擺明是騙你綠營支持者不讀書不看國際新聞嘛!
2021年3月29日
陳時中表示「沒有看過31塊、32塊的BNT疫苗有廠家拿這個價格賣我們的事情,我這雙眼睛還沒看過這個東西,調到我的頭腦裡也看不到這樣的數字。」
2021年6月3日
陳時中:「現在大家非常熱心也非常需要,可是現在事實上是買不到的,我幾乎敢這樣子講!」
2021年6月16日
陳時中再次強調:「郭台銘碰到的最大困難,就是各大疫苗廠,現在政策上,都是跟國家往來!」
過去一整年都在認知作戰有沒有很刺激!
根據聯合報七月十號的報導:【桃園6日「+0」無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全市累計649人確診,但立委魯明哲發現7日新增11例確診,累計個案應該只有660例,但市府統計678例,數字兜不攏,質疑多出來的個案是「校正回歸」;桃園市衛生局長王文彥表示,每天確診人數是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給的數字,累計個案則可能因指揮中心釐清個案實際居住地而有所調整。】但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如果數字都不能兜攏,要怎麼做科學疫調呢?要怎麼好好的安排防堵病毒呢?
另外還有一個我一直不太願意面對的問題,可是實在沒有科學的解釋,你也知道我一直認為這世界上沒有偶然只有必然,台灣的新冠肺炎死亡率已經達到全世界第八名,在我們之前的幾乎都是有內戰或是被戰火蹂躪的國家,但到目前為止怎麼樣指揮中心都無法解釋死亡率大幅攀升的原因是甚麼,世界第八名ㄟ,日本老年化比我們嚴重,死亡率也沒這麼高啊!到底有甚麼原因會讓台灣的新冠死亡率達到這種高度?根據聯合報的報導:【新冠肺炎本土疫情爆發,5月11日至今已造成1萬3791人確診、703人死亡,致死率5%,遠高於全球致死率2.17%,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指出,致死率高原因是染疫者多為高齡長者,且都有慢性疾病。國內高齡醫學權威、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認為,新冠肺炎死因不能只歸因高齡,國外研究歸納關鍵是衰弱、失能,若只按照表面數字解讀,恐怕只會嚇壞長者。
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65歲以上為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率達7%為高齡化社會、14%為高齡社會。從高齡化社會進入到高齡社會所需時間,法國經歷118年,台灣只有25年,台灣老化速度是法國5倍,短時間內難以對高齡議題有全面性的認識。】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統計回歸 在 跑得快統計 的推薦與評價
此結果為使用SPSS統計軟體所跑出之結果。 那所要找的迴歸係數(regression coefficient)是要看結果中的. Unstandardized Cofficients的B? 還是看Standardized Cofficients的 ... ... <看更多>
統計回歸 在 第8單元相關與迴歸| 心理科學基礎統計 的推薦與評價
以統計方法的發展歷史來說,相關與迴歸的分析方法比假設檢定還早出現。早在十九世紀,Francis Galton(他的表親是提出演化論的Charles Darwin)測量大量不同人種的感官能力與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