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天性內向者 ]
很久以前就發現,這個世界似乎對「外向者」比較好。
外向的人總是看起來很自信,與人交往時也游刃有餘,整個人的存在是如此理所當然,給人一種值得信任的強者印象。相反的,內向者總給人一種「不夠大方」的感覺,好像總在隱藏著什麼,又或是害怕被人看見什麼。
不知多少出於天性,多少受到後天環境影響,曾經我也是個極度外向的人。但是隨著年歲漸長,20 出頭的內向開始出現了奇妙的「質變」,使我慢慢成了一個「後天性內向者」,而我發現身邊許多朋友,也經歷了這個成長過程。
(以下內容節錄自新書《寂寞作為一種迷人的慢性病》)
/
初上大學時,朋友成群,夜夜笙歌,好一陣子,一週七天有四天都泡在夜店,期間還曾做過DJ與派對公關。成群結黨,熱鬧歡騰,三天一小會,五天一大聚,通訊軟體像火車總站一樣繁忙,而我周旋其中樂此不疲,敞開身心任友情愛情與激情灌溉,花凋謝一朵又盛放一朵,生命力無限循環,生猛刺激。然而,外向的我卻不擅獨處,閒置的夜晚使我暗暗恐慌,像是浪費青春,更像是不知拿自己如何是好,但我無暇細想,依然不可自拔於人際關係的迴旋舞中,就像乘著盛大嘉年華裡的旋轉木馬,週而復始地轉啊轉,身邊景色糊成流麗繽紛的一片,從未有過暫停歇息的空檔,好好地看一看圍繞身邊的人事物。
/
那時候,身邊有一群關係緊密的朋友,彼此時而欣賞,時而互相競爭,為了獲得認同,許多事我不為自己而做,而是為了團體中他人的目光而做。表面從容,實則彈精竭慮,沒想到幾年過後,畢業來臨,出國的出國,搬遷的搬遷,失聯的失聯,大夥頭也不回各自踏上人生道路,一下子人去樓空,頃刻間,我精心搭蓋的華廈成了廢墟,喪失了它的價值與意義,就像那些為了國際名望而建造的遊樂園、模範住屋與高速公路,華美巍峨卻乏人問津、無人在意,僅是一場瞎忙碌空歡喜。這才發覺,原來無論幻術怎麼變,人到頭來,真正擁有的只有自己。
大夢初醒。世界不是巴黎,人來來去去,始終有筵席散盡的一天。
驚醒的力道像一把煞車,放慢了旋轉木馬的速度,我跨腳下馬,終於走出那小小的圓周之外。
/
外向者的能量,往往來自外在的關注與刺激,身邊的每個人都像一面鏡子,無限反射著他的倒影,顧影自憐,也自證存在。
那些年抽的菸,喝的酒,熬的夜,多半屬於社交性質,其實敏感體質如我,只要一點點尼古丁與酒精,便會讓我隔天生不如死。但為了符合某種文化符碼,為了獲得同溫層裡的認同,那些痛苦總在幾顆止痛藥與一場長長的睡眠後被拋諸腦後。事後看來,這一切並不如想像中值得。
/
一直以來,是我誤會了外向與內向的定義,誤以為外向代表強者,內向只能是弱者。就像從前在班上後來在職場,那些說話最大聲的、活動參與最活躍的、性格最不怕生的、最勇於表現自我的,即便實際上不是最優秀,卻總能獲得更多關注與認同。
然而,外向或許吸引目光,卻不一定等於堅強自信,而內向看似沈靜收斂,卻不代表虛弱無能。外向與內向是一個光譜,就和世上許多事物一樣,中間存在著無限排列組合的可能,我們在其中游移,時而內向時而外向,時而是披著內向皮的外向者,時而是披著外向皮的內向者。沒有那麼多絕對,沒有那麼容易定義,然而正因如此,我們才能給彼此更多的仁慈與餘地,在寬敞的自由之中認識自己,而不被區區外向與內向的形式給束縛。
/
而自由,是在光譜之間自在游移而不受懲罰壓抑,自尊自信也不被外界眼光左右,外向內向也不再蒙蔽一個人的全部。
於是隨著年歲增長,外向磨去了浮躁的銳角,內向的溫柔轉成了力量,曾經的外向者們,漸漸長成了後天性內向者。
後天性內向者孤獨卻不孤僻,懂得享受獨處時光,必要時也能大方成為派對焦點;後天性內向者不畏懼社交,只是挑剔與誰社交;後天性內向者依舊懂得玩耍,只是不再盲目追隨外在的遊戲規則,也不願為了獲得他人認同而犧牲自己。
成為後天性內向者,是一個過濾雜質的過程,心的樣貌整齊清晰後,對於身邊人事物的要求也跟著提高,就再也不願違背本心,做自己不願做的事情。
後天性內向者知道,即便世間最繁華的筵席都會散盡,但流動的燈火從來不在他方,而始終在自己心底。
✨《寂寞作為一種迷人的慢性病》
誠品: https://bit.ly/3ryMu8N
誠品【限量簽名版】: https://bit.ly/36ZO8a5
誠品蝦皮【限量簽名版】:https://bit.ly/3i2sb0y
歡迎追蹤我的 IG:abby_chao_
https://www.instagram.com/abby_chao_/?hl=en
#寂寞作為一種迷人的慢性病 #少女A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4的網紅借問一下_台灣人的 FAQ,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借問一下 - 台灣人的FAQ S2ep.36 [假abc543] 真的不是要嘴 ,但...人生勝利組我呸! 究竟要多成功,才夠活得理直氣壯🤔 🐯話說人人都想擠入的人生勝利組 怎麼做? 自體的條件不足! 後天的努力不夠! 📸年輕人痴望社群媒體的各種完美 好懊惱! 父母沒給好基因? 女友不是白富美...
絕對收斂定義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魔鬼裡的天使 : 17.2與62.2》
多年前,當我開始有了自己的小團隊,團隊裡面有個年輕的孩子,私底下會暱稱我為「娘娘」。他起這個名字給我,沒有惡意,純粹覺得我就像宮廷劇中走出來,心細如髮、善於糾錯的娘娘,任何事情都逃不過我的眼睛,也沒有辦法做得比我細緻。是天生的娘娘。
那時,我恐怕驕傲過了頭,不是天仙娘娘,而是魔鬼晚娘。送上來的action plan常被我改到只剩下個位數的黑字是不用調整的,大大小小的活動,流程、佈置、動線、走位、撤離,吃的喝的用的,我能挑出上百個錯誤。
我常對孩子們說,能不能多用點心,注意一下細節?孩子們總是似懂非懂,覺得哪有這麼多細節可注意。我只好不厭其煩地替他們拆解,把巨大的專案庖丁解牛,一塊一塊請他們煎熟。
有天,我在交代完細節,轉頭離去時,從對向的玻璃看到其中一個孩子的表情,他把打得好好的領帶扯鬆,翻了一個輕視又莫可奈何的白眼,和剛剛畢恭畢敬的模樣,有天壤之別。
當年氣盛,哪裡經得起這種刺激,轉身便出聲質問,有甚麼不服氣的,現在儘管說。那孩子很驚訝,可也沒有退縮,向我提出了一個挑戰,意思是,我能不能不要「一把抓」,把甚麼事情都管得死死的,他想以自己的方式,向我證明事情一樣可以圓滿達陣。
我答應了。雖然那個專案,我們根本沒有試錯的本錢。出了紕漏,不會有第二次機會。然而,我想起引我入門的mentor,曾對我說,「有時,選擇不做,遠比妳選擇做到吹毛求疵,還來得重要。若妳永遠學不會信任、授權,妳的格局就只是以井窺天。」
之後,那孩子進步得很快,少了我的掣肘,他的確有兩把刷子。我每天戰戰兢兢,表面佯裝風和日麗。團隊裡有種踩踏在冰上的寧靜,擔心踩破了薄冰而滅頂,但不得不繼續前進。
到了開行前會的時候,我把主控權交給他,聽他指揮若定,真沒甚麼可挑剔。終了,他態度謙恭卻又遮掩不住得意地問我,還有甚麼需要提醒的嗎?
那是一個開放給消費者體驗的活動,也是我們第一次這麼大陣仗面對群眾,平心而論,他設想得很周全,唯獨一些我認為很關鍵的細節,想要再確認一次。
我問他,既然要讓大家體驗,吃吃喝喝免不了分裝,也一定會髒手,現場有沒有提供濕紙巾、衛生紙給消費者?我們前線負責的人,有準備抹布、垃圾桶、垃圾袋那些備品嗎?我的觀點是,如果一個連基本衛生都無法維持的環境,怎麼能期待消費者會安心試吃,同時給予正向評價呢。
他楞了一下,霎時,好像聽到了細微的薄冰碎裂聲。我接續問了行動廁所的安排,活動場地很偏遠,離最近可以上廁所的地方,要走上15分鐘。即便我們負責吃喝,不管拉撒,但凡這樣的場合,一定會有消費者詢問哪裡可以方便?這是基本需求。我們也可能有機會拉攏一些、原本只想借個廁所的過路客。
孩子的臉色變了,說並沒有想到這些。為什麼還是會有妳想得到而我想不到的地方呢,我還以為這次絕對不會再被你挑出錯誤來了。
我本無意讓孩子難堪,笑著回答,「誰叫我是娘娘。可娘娘也是宮女變來的,因為曾經犯過這些錯,有一些經驗值罷了。你已經想得很完整,這兩個細節,就用你的方式,把它們補好吧。沒甚麼大不了的。」
這段往事,在我寫17號與62號的閘門爻辭時,又原封不動地回到我的心中。17-62接受的通道,豎立在我的圖面上,是我相當珍惜的天賦禮物之一,只是我之前不能明瞭,為什麼要叫做「接受的通道」?
現在,我有一點懂了,因為,17-62善於濾析、更精通譬喻,我們統御與重視細節,可以把複雜生硬的事情,具象落實,溝通得活靈活現,讓收斂過後的意見或觀點,得以被大家所接受。17-62多半早慧,我身邊有許多具備這條通路的朋友,提綱挈領、深入淺出的底子深厚,聽他們說話,有如語音科普。
只是,17-62的鋒芒,綻放的秘訣不在「早」,說得早、不如說得巧。我的17與62閘門,恰好落在紅黑水星,主宰了我的溝通特質,一件事情,我能整組拆開,講得很細微。難以消化的資訊,我會通通貼上標籤便利貼,組合成賞心悅目的詩。但,如果沒有等待適當的時機,或獲得詢問意見的邀約,驟然大鳴大放,只會得到我當年的那記白眼。
我也終於明白,為什麼我明明很能應付細節,但一想到過程中有這麼多細節需要搞定,總是讓我五心煩燥,而下意識地把細節拆分得更細,好確保沒有任何細節會被我遺漏,如此一來,往往讓團隊也跟著我緊張兮兮,反而把簡單的事情搞複雜。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至今我仍然信奉老子的哲學,我唯一學聰明的部分是,應用17.2的巧勁,尋求關係同盟,創造自己的意見被彰顯的可能;戒慎62.2的執迷,別過份局限細節,捨本而逐末。
魔鬼確實藏在細節裡,我不想當下放細節的娘娘,但想做一個在細節上進退有方的天使。願我的聲音與提醒,是天外飄來青羽,而不是愕然墜下巨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2 歧視】
17號閘門位於邏輯中心,以右眼的視角,從紛亂的想法,爬梳與建構成圖像化的概念,藉此獲得外界的順從與遵隨。位於理解迴路的一端,17號閘門擺盪在「統治」與「服務」之間,試圖為大眾在渾沌的當下,歸結出清晰的脈絡指引,以利建構未來。然而17號閘門座落的邏輯中心,並不具備動能,和薦骨能量中心也距離遙遠,僅能作為外在權威的參考,關鍵在於引導,幫助社會、組織、或他人,找出最佳解決方案,而不在於堅持己見、指揮他人以此行動。
易經中的「隨卦」,有相互順從,己有隨物,物能随己,彼此溝通的意涵。而所謂的依隨,必得順勢,有其原則和條件,才能達到馬首是瞻、一呼百諾的跟隨境界。
17.2說服群體起而「追隨」的策略,在於透過關係,發展與發表意見的可能性有多少?唯有被外界詢問時,自身的意見才有被採納或奉行的機會,這也反映了二爻的投射天命,同時考驗是否能辨識正確召喚、再挺身而出的先天人設。
若在未獲詢問之前,即滔滔不絕地表達意見,就很有可能陷入下降相位的局勢,一股腦地將自身觀點強行灌輸在對方身上,因而對既有的關係造成威脅,或意見很難被團體採納,導致孤立。
健康運作的17.2,是懂得借力使力的,會尋求各種關係的結盟,讓自己的觀點或意見,有被傾聽或被彰顯的機會,只是在此之前,必須充分理解17號閘門的本質,是用於服務社會群體,才能廣被信服,否則終會遭受悖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2 自制】
我喜歡暱稱62號閘門為「貼標籤」的閘門,承接頭腦所擷取的影像,試圖為畫面命名、或定義看似陌生或複雜的事物,因此在喉嚨中心說出:「我認為…」這樣的論述,好讓大家在面對龐雜的未知時,能夠產生基礎的認識。
62號閘門極擅長各式譬喻法,也能夠很快速地消化資訊,以「換句話說」的語法結構,將一件事情敘說得有條理,邏輯與因果無懈可擊。但也由於62閘門仰賴的是頭腦的畫面,頭腦所見,未必代表所有的真實,然而62閘門容易信以為真,迷失在頭腦所儲存的畫面碎片當中,固執地相信,「我認為我的意見才是對的。」並希望得到大家的認可。
62.2在面對「細節」時,上升相位嶄露的是,知道如何在海量細節中,率先找出畫龍點睛的「細節」,進行歸納、分類、標籤化與具象化,所謂「糾錯先抓粽子頭」,而不是一股腦沉浸在所有的細節當中,不分先後排序,是屬於「取捨得宜」的細節控,只要抓住關鍵重點,其餘細節不會窮追不捨。
在下降相位,則反被細節吞噬,捨本逐末,容易對所有細節一視同仁,或者不知道自己為何偏執於細節,有將事情複雜化的傾向,不僅讓周遭的人無所適從,說出來的意見或指令,不易獲得接納,因此,在面對充滿細節的工作環節時,陷入焦慮與不安。
絕對收斂定義 在 數學老師張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本週的播放清單如下
週一:向量函數的積分
週二:曲面分析與面積分
週三:旋轉體分析
週四:三變數函數的積分
週五:向量函數的極限、連續與微分
以下是可以許願的清單
記得只能許願某個重點,不能直接許一整章
若是有人許過你想許的主題
可到 YT 許願
youtube.com/post/UgxOAnbloHj78w6vjI14AaABCQ
若是想買完整課程請到
👉 https://www.changhsumath.cc
【積分(前篇)】
重點一 定積分直觀觀念
重點二 奇偶函數的積分
重點三 定積分正式定義
重點四 積分運算性質
重點五 微積分基本定理 I - 先微再積型
重點六 不定積分與反導數
重點七 雙曲函數
重點八 微分表II
重點九 四大積分基本方法之一:變數變換法
重點十 四大積分基本方法之二:三角置換法
重點十一 四大積分基本方法之三:分部積分法
重點十二 積分表
重點十三 四大積分基本方法之四:部分分式法
【積分(後篇)】
重點一 進階積分技巧:高次倍角三角函數積分
重點二 特殊積分形式之其一:含絕對值的積分
重點三 特殊積分形式之其二:含無窮的積分 (瑕積分)
重點四 微積分基本定理 II - 先積再微型
重點五 旋轉體積分
【數列與級數】
重點一 數列與數列的極限
重點二 數列極限的運算性質
重點三 數列連續化求極限法
重點四 夾擠定理
重點五 單調數列與有界數列
重點六 級數
重點七 級數的運算性質
重點八 級數審斂法一:等比級數
重點九 級數審斂法二:p-級數
重點十 級數審斂法三:比較審斂法
重點十一 級數審斂法四:極限比較審斂法
重點十二 級數審斂法五:比值審斂法
重點十三 級數審斂法六:根值審斂法
重點十四 級數審斂法七:積分審斂法
重點十五 級數審斂法八:交錯級數審斂法
重點十六 絕對收斂和條件收斂
重點十七 冪級數
重點十八 冪級數的運算
重點十九 泰勒級數與泰勒定理
【多變數函數的微積分】
重點一 多變數函數
重點二 二變數函數的極限
重點三 二變數函數極限特殊求法
重點四 二變數函數極限運算定理
重點五 二變數函數的連續
重點六 二變數函數的偏微分
重點七 高階偏微分
重點八 偏微分運算律
重點九 多變數函數的微分量 (全微分)
重點十 方向導數
重點十一 梯度與等高線
重點十二 等值面與切平面
重點十三 相對極值、絕對極值和鞍點
重點十四 拉格朗日乘數法
重點十五 二變數函數的積分:二重積分
重點十六 二重積分的極座標轉換
重點十七 二重積分的應用
重點十八 三變數函數的積分:三重積分
重點十九 柱座標與球座標
重點二十 三重積分的應用
【向量微積分】
重點一 向量函數的定義
重點二 向量函數的極限、連續與微分
重點三 向量函數的積分
重點四 曲線分析
重點五 旋轉體分析
重點六 向量場與保守場
重點七 線積分
重點八 微積分基本定理 for 線積分
重點九 格林定理
重點十 梯度、旋度、散度
重點十一 曲面
重點十二 曲面分析與面積分
重點十三 散度定理
重點十四 史托克定理
以上就是能許願的清單
統計到本周六晚上 10 點
結果會在本周日晚上公告
然後下周一至五晚上 6 點在我頻道限時首播
絕對收斂定義 在 借問一下_台灣人的 FAQ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借問一下 - 台灣人的FAQ
S2ep.36 [假abc543] 真的不是要嘴 ,但...人生勝利組我呸!
究竟要多成功,才夠活得理直氣壯🤔
🐯話說人人都想擠入的人生勝利組
怎麼做?
自體的條件不足!
後天的努力不夠!
📸年輕人痴望社群媒體的各種完美
好懊惱!
父母沒給好基因?
女友不是白富美?
美食景點妳比我清楚都是修圖的作品🏜
傾羨高富帥、但其實他總是身不由己😟
瘦瘦的因為她從來沒吃飽😵
名牌滿身可是刷卡到破產🤦♂️
這一集我們唱名的#Dcard 孩紙們別再沮喪🐙
因為沒有人可以定義勝利或魯蛇這檔事
人生海海日子很長,the best is yet to come
世界觀和獨特感才可能讓你高處不勝寒
本集Tony Wu整個180度化身知識分子
希望粉絲別變心嫌棄、一起偶爾氣質
別忘了Apple Podcast 五顆星的約定🌟
以及 IG追蹤《借問一下》交換意見!
🚀借問螢光筆捷徑
(01:10) Tony 老婆能拿到良民證嗎🤷♀️
(02:20) 人生勝利的偏差定義
(02:35) 🎬狄卡NO#1 眼紅學姐的女孩兒
(03:00) 妹妹快放下妳的的放大鏡
(03:30) 吳家🤙獨特風格▶懶得計較
(04:15) 原來IG📲害慘了世界觀🌍
(05:00) 同學幫忙想💭植髮怎麼貸款
(06:10) 被Tony 稱讚的同學來領獎品🎁
(06:50) 🎬狄卡NO#2 妹妹苦惱「看臉時代」
(08:00) 幻術的詐欺很不應該🙅♂️
(11:00) 人比人氣死人、but dream car...
(12:40) 文青姊頓悟收斂的購物症🛍
(13:20) 家庭旅行和桌遊🎲的意義
(14:50) 🎬狄卡NO#3 咩噗的勝利男孩
(17:50) 教教文青姊怎麼拒絕朋友的告白
(18:30) 勝利的鴨子🦆鴨掌要抽筋了
(18:55) 粉絲要的是你😉還是你的人設😞
(20:00) 🎭二選一:年薪百萬vs打工度假
(21:05) 以退為進的某親戚麥臭屁💨
(22:10) 沒朋友就是魯蛇這麼嚴重🙊
(22:50) 自律為了表現?還是人魚線
(23:20)🕺Tony 2020年末最偉大見解
(24:30)💃文青姊也加碼一個人生洞見
(25:05)「我不是蔡康永!」
(25:20)🤙正常發揮:酒店初體驗
(27:35) The best is yet to come
#借問一下 #人生勝利組 #dcard #假abc #kkbox #魯蛇 #肥宅 #心情版 #彩虹版 #蔡康永 #打工度假 #人設 #學姐 #告白 #桌遊 #狄卡 #高富帥 #白富美
---------------------------------------------------------
洛杉磯文青姊 vs 台北阿J 的 Podcast ▶「借問一下 台灣人的FAQ」是橫跨太平洋 mix and match 頻道,從職場文化、社會百態、思維模式、金融圈探勘、各界專家專訪到日常生活小品,無所不在陪伴你
.
快至各APP跟風訂閱▶IG追緊緊我們的日常
Instagram 搜尋:借問一下 https://www.instagram.com/excusemejwes/
.
🎧頻道單元:
借問一下》文青姊+阿J職場秘笈來練功
.
©文青姊單元
假abc543》文青姊+東尼放洋姐弟來喇賽
姐達人》文青姊蒐集各界職人來自介
Cast Talk》文青姊 feat. 嚴選玩伴來聊天
.
©阿J單元
人生奔四大小事》阿J夫妻近奔四來分享
係金欸小學堂》阿J金融業面面觀來解鎖
.
歡迎試聽,按下follow,每週持續更新、絕不發懶 https://linktr.ee/excusemejwes
無時差feeding 好料的、好玩的、啟發的、起鬨的,絕對是紓壓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