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比單戀更寂寞】一個59天的偷情故事 2/5
(1): https://bit.ly/2ECRJ38
第一次見她時,是初中。年少的我返校途中,遇見同層的她。
那時 , 她穿着藍色的傳統女校校服 ,架着一副厚厚的眼鏡,低頭讀着手上的英文書。當時的我和她,還帶着稚氣,眼睛都沒有放在對方身上,只是等候着電梯數字顯示二十五。
我們沒有說過一句,也不知道大家叫甚麼名字。
然後,我愛上了籃球,每天和兄弟們約定在清早六時多,待校工一開門時便衝到球場開始三打三。所以,我們因着回校時間的差距,再沒機會乘坐同一部電梯。
後來,為了備戰考試,我暫時把籃球放下,手上捧着的是厚厚的筆記,再沒有和兄弟相約六時,又再準的在七時二十分步出家門口 。
她依然手執一本英文書,但那副厚片眼鏡已換上隱形眼鏡, 還紥了一條馬尾。 依舊的藍校服襯托她 的清純。
她站在已長高、曬得黝黑的我身旁,初中和她平排的小伙子,現在已比她高一個頭。
她低着頭讀小說,我在偷看她的側臉。我清楚仔細的看着她,最深刻的是她摘下眼鏡後,那顆長在左眼角下的淚痣,很有氣質。
電梯門打開,我們步伐一致的走向前,然而,人太多,只能容得下我或她。我向後退了一步,示意她先進,我乘下一部就可以了。
於是,她走進電梯,擠進人群裏,轉身後,抬頭正眼的看着我,我們對望着,目送大家消失於電梯門中。
我以風度換來了她的第一次微笑。
這是我們第二次碰面。
第二天的清早,我比打籃球那時更早起床,因為前幾天都是匆匆忙忙,頭沒梳好,鞋沒穿好,就咬着麵包出門。
我不想讓她看見我冒失的一面,所以特意早點踢開被子,把頭髮恤了一恤,卻又不太明顯的,然後穿着直挺挺的校服,踏出門口。
七時十五分,她竟已站在電梯大堂了,幸好我也早了一點出門。
我終於再次見到她。
看到從夢裏走到現實的她,我很緊張,手心不停冒汗,只消短短數秒,我體內的雄激素和內心對她的想念完全湧出,她也看到了我的錯愕、驚異、戰戰兢兢的樣子。
我走到她的身旁,不敢看她,裝作看電梯的顯示牌和管理處的通告。在吞口水的同時,我也把所有計劃好的開場白吞下去了,沒勇氣說出。
「琴日唔該晒你啊,唔係我可能就會遲到㗎喇!」她竟然主動開口跟我說話!
「唔⋯⋯ 唔使客氣⋯⋯ 舉手之勞啫⋯⋯ 」我支吾的把字吐出。
她又再笑了一笑。天啊!我在說甚麼?我的回應十足十那些政府宣傳短片。
不過,我終於聽到她的聲音,算是踏出了第一步。
放學後,我跟自己說,下次再見到她,一定要好好把握!話一說完,她的紅書包竟然出現馬路的人海中。
我沒有即時衝上前,反而成了跟蹤狂,窺探一下她到底在放學後會到哪裏。一步兩步三步,然後保持四個身位的距離。看着她走在平時回家的路上,原來,她沒有即時回家,轉右去了會所。
「乜你都有嚟呢度溫書㗎?」捧着地理書的她突然開聲。我裝模作樣地說 :「呢度溫書舒服嘛!」
我隨着她到了一個我未曾踏足過的閱讀室,坐在最裏面的一張長枱,拿出課本,各有各溫習。
接下來的星期三、四、五,我們沒有特意相約,大家卻心知對方會準時出現在那閱讀室,已有默契的我們,靜靜的坐在對方旁邊的座位,看着筆記。
日子久了,大家習慣了對方的時間表。星期一是經濟,星期三是地理,星期五是歷史,二、四則是中、英文。
關係沒有突飛猛進,一切慢慢醞釀。我也不心急,我們的關係是單純的友誼,就好像她忘了帶筆,我會把手上的借她 ;我打瞌睡時,她會悄悄給我買來一罐咖啡,悶得發慌時,會在大家的筆記上畫一個公仔。
她會畫不同品種的花,而不擅長美術的我只會畫火柴人。
我喜歡低頭專心看書的她,也喜歡她那把長髮柔順的在書本上打圈,有時更想把她掉在桌上的髮絲拾起捲成書籤。
我的第六感很準,出門前覺得某天會當黑,結果那天就真的錯過了巴士、耳筒壞了一邊、肚痛得要命時洗手間清潔進行中、銀包在球場被偷了、和兄弟吵架⋯⋯ 而雙魚座的我情感更經常氾濫,會嗅到浪漫的氣息,也會意識到終結的來臨⋯⋯
接着的星期一早上,站在電梯大堂,我感到奇怪,就算她放學後不來閱讀室,但總要上學吧?然而在早上,她也一直消失於莫名,像人間蒸發。
終於,在星期三的早上,我再遇到她。
那天,由起床開始,我的眼皮一直跳動,有不祥的感覺。等了兩部電梯,人也滿得讓我進不了。中途,又發現漏帶銀包,來來回回,弄得我比平常遲了十多分鐘才出門。
我看到她站在一輛名車面前,年少的我不知道甚麼型號。從車裏走出的,是一個穿着西裝的帥氣成熟男,親了她額頭一口,擁了她一下,便替她打開車門,她笑着坐進那輛銀色的BMW。
看到這個情景,所有事實都已清楚交待。
時間令這段情緣的霧水消散,我也重新上路了。
我更勤力的讀書,更發奮,更上進,沒有俊朗外表的話,也要才華洋溢。
沒有再去閱讀室,只留在家中書桌旁,沒有跟她說一句再見,我們就分開了兩個世界。
大學的玩樂,一直的忙碌生活,使我把這段青春歲月忘得透徹,工作的壓力也令人記憶力急促衰退,特別在這個不停變幻的都市,完全沒有喘息的空間,可以讓人停下來回味生命的點滴。
只想不到⋯⋯ 今天,她和我竟在這間咖啡館重遇⋯⋯
(明晚11:00 待續)
*篇幅問題,部份內容從書中刪減了,但應該不影響情節。
/
想繼續看故事,留言一句:「想看」,支持一下我重拾寫小說之路~
這個故事是我出版的小說。
將會讓大家試閱5篇。
對故事有與趣,可以去我網上書店支持一本:https://sapeiar.boutir.com/
寫小說是我的初衷
而這一本是我的首部著作(希望不是最後)
紥肚英文 在 一個平凡醫學生的日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來說一下母親節。遲了一點,但這篇文很難寫呢。
說母愛偉大時舉的一切例子,在親眼見證過分娩過程之前,都只是失色的陪襯品。產科的課程要求我們要在三星期內觀察至少五次分娩過程,其中必須包含陰道順產和開刀,除了純粹觀察外也需有從旁協助的成分。
老實說,在云云醫科專科之內,婦產科並不是我最感興趣的。首先在三個星期的密集課堂前,其實我對產科一無所知,尤其是其中不少診斷會英文和拉丁文交互使用,就令我更為混亂。此外,在產房的時間也不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你永遠不知道甚麼時候才碰巧遇到準媽媽們作動穿水產子。而視乎懷孕婦女過往的生產經驗,由開始作動到嬰孩呱呱墜地,也是相隔不可預計之時分。
記得我被安排在產科課程伊始的第一晚就要在產房過夜,怎料一整晚到半夜兩點,才迎來一個沒有任何醫療紀錄的中國女子,由於她在急症室已經開了十度,上到產房後我們在助產士和實習醫生的穿插下衝到女子旁邊獲得首肯,不到五分鐘她已經順利生子。而我們才第一次見證一班緊張全速工作的醫護人員,當然也不懂「走位」,其實看不到甚麼。之後其實產房一個待產媽媽都沒有,一如預計的過了一整晚,都沒有「收穫」。
對於只是旁觀的我們,分娩過程都有著如此難以掌握的不確定性,對於主角準媽媽來說,更要承受切膚的痛。
我第一次完整地協助自然分娩過程,是個已經產子幾次的媽媽。我們早上詢問她及丈夫同意我們在旁學習時,他們爽快地說好,然後過沒多久分娩過程就開始了。說是協助,其實也是言過其實,我們要做的其實只是迅速地換好無菌袍(而在我們身邊做大部分工夫的助產士反而不用,實在是有趣的反差),然後在關鍵一刻遞上剪刀予爸爸讓他剪臍帶(而遺憾地儘管我在腦海裡已經演練過幾次,我還是遞錯了剪刀,反而被經驗豐富的爸爸發現了。幸好剪臍帶的過程還是一切順利,而助產士姑娘也沒有特別責罵)。
過程中最難以忘記的,是生產時媽媽痛苦得扭曲的面容,和從產道汨汨而出的血塊。生育的過程神聖但混亂骯髒,尤其是當過程需要用到吸盤等儀器,更需要醫生出盡力氣一下一下地隨著母親宮縮而拉扯,我和女同學一邊看著一邊暗暗一額汗水,只希望到自己生育時,不用經過如此漫長的分娩過程。
開刀也不是輕鬆事。在產房待一整天,我跟年輕的助產士閒談,我說自然分娩的過程令我目定口呆,雖則我不怕血,但還是被媽媽聲嘶力竭的叫聲、過程中床單的一片狼藉而覺得心有不忍。她卻說覺得第一次看開刀才是更驚訝。因為肚皮一條開口並不足以拿到整個嬰孩出來,所以在用刀𠝹開一下後,需要兩名醫生在病人兩旁紥好馬,分別向後扯開,令傷口擴大。通常一次還不夠,兩位醫生使勁地向後仰幾次,橫向的開口才能容得下寶寶的頭部。
在有經驗的醫生手中,由開刀到產子過程甚快,三兩下手勢就𠝹開了肚皮、𠝹開了子宮、保護了膀胱等重要器官、再一下子把嬰孩抽出,交到旁邊已經拿著毛巾待命的護士,由兒科醫生和護士照顧。產科醫生純熟地逐層縫針,然後整個生產過程就在醫護人員的完美掌握之下完成。然而,儘管開刀比起順產更為快捷整潔,卻有更多母子後遺症,所以一般醫護人員並不鼓勵剖腹產子。
經歷過幾次分娩過程,我的驚訝震撼逐漸變成對母親的敬佩。不論準媽媽在產前病房顯得多麼柔弱脆弱,到生產的一刻還是有極大的韌度,去經歷何其疼痛的過程。我不願這一篇文章流於膚淺的歌頌母愛的層面,但我拙劣的文筆怎也表達不了那些將生命帶到世界的媽媽們的神聖。
而生命的誕生是如此的困難,每一步都可能出現千百樣錯誤而我們順利躲開了,怎可以容讓某些人肆意地糟蹋生命、對他人的身體髮膚百般的不尊重?同樣經歷過產子之痛的在上位者,如何能夠如此輕視其他母親的孩子?
願以此文獻予一切把生命帶到世界的母親。
圖:和媽媽吃的母親節飯,在很貼題的Mum Veggie Cafe 慶祝~
紥肚英文 在 古法紮肚- 生B冷知識Abdominal Binding Explained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骨科醫生Dr.Karry︰生B冷知識】 「古法紮肚」聽落去好似好古老咁,但原來都有科學根據嫁!不如睇下Dr.Karry講咩喇! What is Abdominal Binding? ... <看更多>
紥肚英文 在 Restoring Mums - slimum 產後修身紥肚專家 的推薦與評價
【長知識!】什麼是紮肚?What is abdominal binding? 原來腹部束緊法(紮肚)是一種傳統智慧,日本人把它叫作「sarashi」,西班牙人稱之為「faja」,馬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