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想跟大家聊一下
今年,是我在 PSG Talon 的第一個完整賽季,由於疫情的影響,我沒能與隊伍一起待在香港,也因為國際賽人員限制,我沒能到冰島那夢幻的地方參與 MSI,甚至這次的歐洲世界賽也不會前往,全部時間都將是在家工作,因為如此,我總是很難感受到失敗帶來的壓力,還有勝利的喜悅。
很多人會問我分析師在做什麼,我的話是每天中午起床,盥洗後打開電腦看看比賽,下午跟晚上看團練,中間空檔吃飽後累了會睡一下,團練結束後稍微打一下 LOL,空閒就看比賽、實況與依照隊伍需求去做數據,剩下就是自由時間。
老實說,我沒什麼壓力,首先是因為隊伍完全不會限制我,數據想怎麼做都可以,我很感謝;再來我也沒有什麼決策權,不用承擔責任。我與隊伍相隔兩地,沒什麼機會給出意見,更別提與隊友們的相處,我跟他們一次都沒玩過,話也說不到幾句,只有跟土龍會比較常聯絡。雖然隊伍成績堪稱完美,但對我而言真的不算是太美好。
還好我很幸運,雖然我選手與後勤的資歷都很淺薄,但無論是去年的兩個韓國教練,或者今年的 Helper、Winged 教練與選手們,對於我的資料都是信任的,資歷都屌打我,卻沒因此質疑過我,且具翻譯所說,賽前也都會以此去建構選角。
很高興是沒錯,可是我是個很缺乏安全感的人,沒有親眼看見的事情都很難相信,這始終困擾著我,導致我不敢一廂情願的認為成敗與我相關,所以也沒辦法產生較多情緒波動,平時只覺得自己就像隱形人,今年較常的開台也是希望與觀眾互動能紓解此感。
季中我在收到不能隨隊去冰島的消息後,是覺得有些可惜,但心想起碼還有世界賽能去,直到前幾天,眼看要拿到世界賽的門票,我興奮的準備了行李、藥品、看牙科、剪頭髮,結果地點突然改到歐洲,我也因為不會說英文,無法幫忙處理雜務,所以需要把名額讓出去,當然我有試著爭取,但最終無果,這將是我近年最遺憾的事,不過也算是把去年意外得到的份給還回去。
人真的要隨時做好準備,才能把握每次得來不易的機會,一生能踏上最高殿堂的機會會有幾次?回想去年我真的很菜,給不出什麼太好的見解,還因為生病成了拖油瓶,要是能重來我一定能做的更好,要是回到學生時期,我也一定會好好學英文。
不過最後大家不用替我擔心!我已經調適好心態,這次也會跟 MSI 一樣,在距離半個地球遠的家中幫忙蒐集資料、製作對隊伍有用的數據,有機會的話也會與 BYG 多交流。總之我雖然只是小小分析師,但為了實現大家的期待,也會加油的。
這次 PSG 一定會有好成績,我相信!
這次 PCS 也一定能讓大家驕傲!
請大家不吝嗇的給予 PSG 與 BYG 的選手們支持!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5的網紅有一個兒子真的超爽的,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文章連結🔗 https://bit.ly/3ktOzPj 孩子的教育不能等,但孩子的教育更不能急。 關於歐力的教育時程,我和歐爸有著共同的理念,一定要讓孩子基於自發且快樂的意願才是真正的學習,每一個父母都來自不同的原生家庭,對於孩子的期望也不同,教育從來就沒有對或錯的作法,只有適不適合你的孩子。...
紓解情緒英文 在 多益達人 林立英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Online Schools Are Here to Stay, Even After the Pandemic
Rory Levin, a sixth grader in Bloomington, Minnesota, used to hate going to school. He has a health condition that often makes him feel apprehensive ( ) around other students. Taking special-education classes did little to ease his anxiety.
So when his district created a stand-alone ( ) digital-only program, Bloomington Online School, last year for the pandemic, Rory opted ( ) to try it. Now the 11-year-old is enjoying school for the first time, said his mother, Lisa Levin. He loves the live video classes and has made friends with other online students, she said.
In December, Bloomington Public Schools decided to keep running the online school even after the pandemic subsides ( ). Lisa Levin plans to re-enroll Rory for this fall.
“It is such a good fit ( ) for him,” she said. “We’re really hoping they can continue it for the rest of his school career.”
A year after the coronavirus set off ( ) a seismic ( ) disruption ( ) in public education, some of the remote programs that districts intended to be temporary are poised ( ) to outlast ( ) the pandemic. Even as students flock ( ) back to classrooms, a subset ( ) of families who have come to prefer online learning are pushing to keep it going — and school systems are rushing to accommodate ( ) them.
The districts are racing to set up full-fledged ( ) online schools even as concerns mount ( ) that remote learning has taken a substantial toll on ( ) many children’s academic progress and emotional health. Parents and lawmakers, alarmed by the situation, have urged ( ) schools to reopen.
Even so, at least several hundred of the nation’s 13,000 school districts have established virtual schools this academic year, with an eye to ( ) operating them for years to come ( ), education researchers said. Unlike many makeshift ( ) pandemic school programs, these stand-alone virtual schools have their own teachers, who work only with remote students and use curricula ( ) designed for online learning.
Yet a surge ( ) of online schools comes with risks. It could normalize remote learning approaches ( ) that have had poor results for many students, education researchers said. It could also further divide a fragile ( ) n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especially when many Asian, Black and Latino families have been wary ( ) of sending their children back to school this year.
“My fear is that it will lead to further fracturing ( ) and fragmentation ( ),” said Jack Schneider, an assistant professor of educat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Lowell.
即便疫情過去 線上教學會繼續
美國明尼蘇達州布魯明頓市的六年級學生Rory Levin曾經討厭上學,他有健康問題,常讓他和其他學生共處時感到焦慮,上特教課程對於紓解他的焦慮幫助不大。
因此,當他的學區去年因疫情而設置獨立的全數位學程「布魯明頓線上學校」時,羅利決定試試。他的母親Lisa Levin說,現在這個11歲的男孩首度能夠享受上學了,她說,他喜愛直播影音課程,也和其他線上學生成了朋友。
去年12月,布魯明頓公立學校決定,疫情趨緩後讓線上學校繼續營運。Lisa Levin計畫今年秋季再幫Rory註冊。
「這實在非常適合他。」她說,「我們真心希望能繼續辦下去,直到他的學校教育結束都不要停。」
在新型冠狀病毒開始大大顛覆公立教育的一年後,學區原本規畫為暫時性的一些遠距課程,如今似乎會比疫情更持久。儘管學生紛紛湧回教室,一小群本就偏好線上學習的家庭正推動讓它繼續,而學校系統也忙著配合。
雖然各界日益擔心遠距學習已使許多兒童的學業進步和情緒健康大受影響,各學區仍爭相設立完整的線上學校。對此狀況有所警覺的家長和議員,呼籲學校重新開放。
即使如此,教育研究人員說,全美1萬3000個學區中,至少數百個本學年已建立虛擬學校,並著眼於持續營運多年。不同於許多因應疫情的臨時性學校學程,這些獨立的虛擬學校有自己的教師,只教遠距學生,且使用專為線上學習設計的課程。
不過線上學校激增伴隨著風險,教育研究者說,它可能讓遠距學習方式常態化,而這種方式對許多學生而言效果極差。它也可能進一步分化脆弱的全國教育體系,尤其是在許多亞裔、非裔及拉美裔家庭對於今年把孩子送回學校感到遲疑的此際。
「我擔心的是,這將導致(教育體系) 進一步的斷裂與破碎。」洛厄爾麻州大學教育系助理教授Jack Schneider說。
#高雄人 #學習英文 請找 #多益達人林立英文
#高中英文 #成人英文
#多益家教班 #商用英文
#國立大學外國語文學系講師
紓解情緒英文 在 三寶媽Claire育兒札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孩子不是不上進,只是需要爸媽的同理】
☹️:媽媽我不想再上線上課了
最近Eason對線上課程出現了學習倦怠
平日早上按照學校的課表操課
每天下午則是既有的2hr英文課(疫情期間改為線上
因為疫情的影響,孩子在短時間內需要適應
長期坐在書桌前,沒有同儕的接觸互動
只有整天對著一台螢幕上課
這對他們來說,其實有點辛苦
某天結束上午的課程,吃完午餐準備上英文課的時候
Eason有點不悅的說:「媽媽我不想再上線上課了」
我當下第一個想法是:知道他累了
▪️關心他
👩🏻:「為什麼不想上線上課了呢?」
☹️:「因為我覺得好累,每天都要上課好煩哦!」
▪️同理他
👩🏻:「媽媽知道你有點辛苦,整天都要盯著平板上課,也沒有同學跟你玩,有點膩了對不對?」
☹️:「嗯」
▪️幫助他轉化情緒
👩🏻:「啊~~媽媽知道怎樣你就不會累累了!」
👩🏻:(請他坐在椅子上)開始幫他搥搥背、按摩肩膀與眼睛,放鬆一下身體
😄:(兒子覺得很有趣,開始大笑)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好癢哦~~
▪️再次關心他
👩🏻:「覺得精神好多了嗎?」
😃:(害羞的笑著)「嗯嗯」
👩🏻:看你這麼辛苦,那媽媽再準備一些小點心給你吃好不好?
😄:整個開心到不行
~然後他就繼續下午的英文課了~
其實有時候~
孩子要的不是說教、也不是建議更不是威脅
只是很簡單的想要有人同理他
當他的不悅得到父母的理解
也將不開心轉化為正面的情緒
自然就會願意繼續學習✨
特別是在疫情期間,與孩子長時間相處
更要將標準放低,不要用高標準來要求孩子
其實換作是我們自己,或許也會覺得疲累
只是大人可以有更多方式紓解壓力
孩子則需要父母親的引導,來抒發自己無形中壓力
下次,當孩子抱怨不想再上課的時候
父母可以試看看用自己的方式,和孩子玩樂一下
理解他們的不開心,幫助他們放鬆心情
不要被孩子表面的第一句話影響
其實他們只是希望得到爸爸媽媽的同理哦❤️
喜歡Claire的分享,歡迎按讚留言給我喲
#Eason7Y3M #情緒教養 #媽媽大素顏🤣
▪️IG @clairehua_0130
紓解情緒英文 在 有一個兒子真的超爽的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文章連結🔗 https://bit.ly/3ktOzPj
孩子的教育不能等,但孩子的教育更不能急。
關於歐力的教育時程,我和歐爸有著共同的理念,一定要讓孩子基於自發且快樂的意願才是真正的學習,每一個父母都來自不同的原生家庭,對於孩子的期望也不同,教育從來就沒有對或錯的作法,只有適不適合你的孩子。
對於歐力的期望是「能夠為自己做出的每一個選擇負責,選擇適合自己的是因為了解自己;如果遇到挫折或困難也不要氣餒,這正好是重新檢視自己的機會。」
今年八月起,我收到不少私訊,蠻多媽媽關心歐力為什麼還沒有上幼兒園這件事,難道不怕孩子往後的教育跟不上其他孩子嗎?
說真的,我跟歐爸不擔心也不心急,現在是歐力與爸媽相處最親密且依存感最高的時期,就目前台灣為學齡孩童安排的教育,難道還擔心孩子以後學的不夠多嗎?正因為我們是在文憑壓力被擠壓出來的世代,更希望孩子透過更多體驗及旅行體悟來感受人生。
雖然選擇沒這麼快入幼兒園,但也不代表我們忽視孩子的學習,正因如此有了更多方式與機會了解多元學習,常去圖書館及博物館接收新知,明白在公共場所人與人之間必須互相尊重配合,共享一個安靜且舒適的環境;去餐廳吃飯,以自身有禮貌及提醒尊重每一個服務業的辛苦,學習餐桌禮儀與維持環境整潔;家裡備有許多學習桌遊及教具,從英文到注音也能有彈性陪著他認識;到處上才藝課,可以從中慢慢了解孩子的興趣與喜好,才藝或知識不是讓孩子賺很多錢,而是幫助他在未來充滿壓力的日子中,能夠找到紓解情緒及排除困難的方式。
現今社會對於英文的需要是不可否認的,這次透過OiKID的線上課程,讓歐力多了一個認識英文的途徑,爸媽在生活中比較沒有熟悉的方式讓他用對話融入生活,只有簡單讓他接觸單字和歌曲。
在參與OiKID的體驗課程後,覺得歐力對於英文興趣更加提升,在日常生活中更是常常問爸媽「這個英文要怎麼說呢?」,自發性地產生興趣並主動求知,對於教育的效果才會大大提升,就是我和爸爸追求的教育。
歐力在英文方面可以說是白紙,Jean老師非常有耐心並細心引導歐力,課程教材也很淺顯易懂,媽媽也從陪同上課中學習老師引導孩子的方式,課前可以利用教材預習,課後更有小功課與遊戲,每次課程時間約為20-30分鐘,對於孩子來說剛剛好,更能夠回放上課過程一起重新複習,線上課程最大的彈性更是只要帶著筆電就能隨時隨處上課囉!我坐月子時,歐力也能在月子中心輕鬆上課,不用擔心課程中斷或跟不上。
OiKID期許「要讓孩子渴望學習,而不是必須學習。」
媽媽我也很期待歐力能夠透過OiKID愛上英文,想分享給大家一起來上體驗課,讓教育方式成為一個選擇,從快樂中一起渴望學習!
OiKID是一個適合3-15歲孩子的學習英語平台,如果對於課程有興趣或想進一步了解,可於以下網址填單!將有顧問老師協助安排免費體驗課程喔!
立即預約:https://bit.ly/30JFv0B
(Instagram 可由首頁網址提供網址或直接私訊我喔!)
#OiKID兒童英文線上學習
#免費體驗課試上
#開心學英文 #英文學習
紓解情緒英文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頻道的第一個非真人實拍影片!此作品由圖文不符設計製作
【 如何陪伴憂鬱症? #獻給座位右邊的你 】
許多人面對受 #憂鬱症 困擾的朋友、家人或伴侶時
經常感到擔心、不知道該如何跟他們相處 😦
這是一部關於 #憂鬱症陪伴的故事
獻給每一個座位右邊的你
其實這些疑惑,
可能來自對憂鬱症狀、陪伴方式的不了解,
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 我要怎麼知道朋友可能得到憂鬱症?
#原來我的朋友 #透明得像是隨時要飛去很遠的地方
當你發現身旁的朋友最近變得跟以往不太一樣,
不要馬上覺得他很奇怪、疏遠他,甚至對他生氣,
可以參考 9 項憂鬱症狀,觀察他是否最近變得:
① 經常情緒低落 😞
② 容易激動或呆滯
③ 對日常活動沒有興趣 💔
④ 體重明顯減輕或增加
⑤ 注意力減退
⑥ 失眠或嗜睡 💤
⑦ 疲累或失去活力
⑧ 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或強烈罪惡感 👈
⑨ 反覆有死亡、自殺念頭 ⚠
如果他符合了好幾項憂鬱症的狀況,你可以:
🎈具體說明你的擔心,鼓勵他接受治療
🎈陪伴他一起就醫、了解憂鬱症
除了就醫之外,日常的陪伴也非常重要👉
-----------------------------
🔶 我該如何陪伴憂鬱症的朋友?
#我會待在他一回頭 #就看得到我的地方
陪伴憂鬱症親友的時候,可以掌握幾個原則:
❎ 不輕率的建議或指導他
❎ 不責備他的情緒
❎ 不比較他的痛苦
❎ 不勉強他外出或早起
盡量避免這些 #NG語句 ⛔,例如:
「看開一點吧!」
「不要想太多就好了。」
「其實也沒這麼嚴重啊!」
「跟其他人比你已經很幸福了。」
「你就是都待在家才會這麼悲觀。」
「就算生病也不能一直自艾自憐吧?」
你可以傾聽他的煩惱,引導他說出他的心情
並且反覆的告訴他,只要接受治療,就會痊癒
讓他相信痛苦不會永遠存在,情況會持續改善
-----------------------------
🔶 身為一個陪伴者,需要注意哪些事情?
#這條路也許很長 #但你走多久 #我就走多久
許多人長時間陪在憂鬱症的朋友、親人、伴侶身邊,
如果沒有適當的管道排解自己的壓力,
不只會影響陪伴的情緒,
也可能造成自己身心狀態發生改變。
每一位陪伴者都需要適時放鬆、紓解壓力🌳
隨時注意自己的身心狀況,保持情緒穩定,
才能給予對方最好的支持💞
----------------
謝謝台北市敦安社會福利基金會的信任、支持與專業的建議,讓我們完成這部動畫。其實只要掌握正確觀念,我們都可以成為支持他們的力量,陪伴憂鬱症,從了解與傾聽開始。
如果你喜歡這次的內容,每天不到三元,支持圖文不符,我們一起,讓社會變得更好💚
bit.ly/Simple_Info
-----------------
【製作團隊】
Client:財團法人台北市敦安社會福利基金會
Directed by 簡訊設計|圖文不符 SimpleInfo Design
Presented by 張志祺 Chih-Chyi Chang
Account Manager:王豫民 Yu-min Wang
Creative Direction:藍庭筠 Tinyun Lan
Producer:王豫民 Yu-min Wang
Creative & Script:柯沛初 Coco Ko|高莘倫 ShinLun Kao
Storyboard:藍庭筠 Tinyun Lan
Art Direction:郭郭 Li-in Kuo
Design:廖德岳 Deyue Liao|鄭莉蓉 Li-Jung Cheng
Credits Styleframe Design:曾敏雅 Mia Zeng
Animation Direction:周柏彤 Ichiten Chou
Lead Animator:楊竣弼 Chun-Bee Yang
Animation:楊竣弼 Chun-Bee Yang|葉庭妤 Mugi Orange|詹子岳 Lit Jhan|葉昀甄 Freya Yeh
Music&Sound Design:MUSDM
VO:楊竣弼 Chun-Bee Yang
Release:07. 2018
--
【 本集參考資料 】
→「小鬱亂入」網站:https://bit.ly/2M7uSQ8
→2017世界衛生組織,邀請大家一起解憂:https://bit.ly/2Mc2iMO
→衛福部統計處:https://bit.ly/2OoFRBq"
【 延伸閱讀 】
→《小鬱亂入 抱緊處理》:https://bit.ly/2MKaGQe
→ 阿滴英文|10個常用的英文句子【暖男陪伴篇】feat. 敦安基金會
https://youtu.be/sQ-9mhqOHoA
→ 【 志祺七七 】七分鐘認識憂鬱症(上)有憂症的人都會自殺嗎?ft. 敦安基金會、小鬱亂入、阿滴英文
https://youtu.be/6Ej93pjL5lA
→ 【小玉】小玉得了憂鬱症【突然有輕生念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u-lVKeNVB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