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幾年下來,我覺得身體真的非常奧妙,健身絕對不能只管肌肉與脂肪,我認為「筋膜」更是身體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筋膜不健康,不僅會讓你體態走鐘、練不到該練的部位,讓你脂肪囤積在不該囤積的地方,更會嚴重影響姿態、脊椎、甚至內臟的健康🤓☝️
筋膜是什麼?
筋膜是一種結締組織,結締組織是身體中拿來連接、填充、包覆不同組織、器官、內臟的東西。我們熟悉的很多結構,例如:骨膜、肌腱、韌帶、筋膜、膠原蛋白……等等,都屬於結締組織,可以說在你身體裡到處都是,在身體中也是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結締組織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功能,因此有不同的特性,有的很堅韌、有的彈性又滑溜。結締組織雖然有不同的型態,但其實彼此又互相連結。例如:包覆著骨骼的骨膜,會連接著肌肉的深層筋膜,深層筋膜又會連接到肌腱與韌帶,而肌腱、韌帶又會在關節周邊連結到的關節上骨膜,或者另一塊肌肉,然後淺層筋膜又把上面這些通通包住。
總而言之,是一個環環相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糾閣不清的概念!🥴 健康的筋膜具有靈活、柔韌、可滑動等特性,能帶來讓身體勻稱、血流增加、恢復速度快、降低受傷風險與疼痛、增進運動表現、減少妊娠紋、橘皮組織與疤痕等好處。
💪增進筋膜健康的方法
• 每天伸展10分鐘:以不會造成疼痛的程度每天伸展10分鐘(每次30秒~1分鐘),可以幫助釋放肌肉的壓力。
• 滾筒按摩:滾筒按摩有助確認累積過多壓力而緊繃的筋膜部位。當按摩到緊繃或疼痛的位置時,應短暫停留30~60秒,幫助改善筋膜健康。
• 三溫暖:溫熱能夠提升血液循環、幫助筋膜進入更為柔韌的狀態。除了三溫暖以外,蒸氣、熱敷、熱水淋浴也都是能夠提供溫熱的方法。
• 有氧運動:慢跑、騎腳踏車、游泳等有氧運動可以從體內提供溫熱,除了活動到肌肉以外,也能增加供給給肌肉的血液。
• 多喝水:如同我們的肌膚,當筋膜的水分充足時,會更有可塑性與延展性;如果筋膜缺水,則會變得脆弱。
如果你覺得自己怎麼健身訓練,體態還是很難抬頭挺胸、脂肪老是囤積在大腿根部、手臂、腹部等,身體長期有說不出來的不舒服,總感覺腰痠背痛、肩頸緊繃,去按摩也無法根治問題,很有可能你的身體有某部位筋膜不健康喔!像我就是因為連續的剖腹產,腹部的傷口沾黏越來越嚴重,導致腹肌整個非常緊、骨盆被往前拉變得骨盆後傾,牽連到上半身的交叉症候群,花好多時間才調整回來。
建議可以去找專業的復健科、運動醫學醫師、物理治療師,他們是第一線最瞭解筋膜的醫療、醫事人員,由他們幫你進行評估或安排相關檢查,這是目前想知到自己的筋膜有沒有問題的最好方法👌
我們的新品R立方按摩軸組合,內含按摩軸、按摩球還有收納袋與電子書😍 現在正在早鳥優惠中(預購優惠快結束了!)電子書裡有關於筋膜的知識、什麼樣的人需要筋膜放鬆、不同狀況的人要放鬆哪些部位來調整身體?以及附上十種不同部位的按摩方式,只要掃描按摩軸裡的RQ code,就能隨時邊看著手機邊幫自己按摩超方便👏
R立方舒壓按摩軸在這邊👉 https://bit.ly/3lo7zAj
納疼解剖腹產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生了兩胎的我,真的是太小看產後肥胖了!
從小我就不是一個瘦瘦的女生
就學時期永遠都是坐在班上後面又大隻又壯的那個女孩子
出了社會之後想說大不了就一輩子這樣而已
沒什麼大不了的吧?生活開開心心就好了!
但是2016年生下老大時
因為仗著年輕懷孕過程一切順利,結果整個孕期胖了12公斤
當時吃東西也沒有很節制,但是我不大愛吃炸物跟滷味,還是胖得很可怕!
生產完後因為餵奶帶孩子體重一路掉到只剩下3公斤要減
想說之後努力減肥運動就好了!殊不知,可怕的來了!
姊姊6個月斷奶後,體重居然一路慢慢上升完全下不來!!!
到懷老二時,已經比年輕時多了6公斤有
而且肚子完全收不起來,很鬆很可怕
2020年懷老二的時候
我就下定決心要認真減肥,在剛懷孕時接觸到了塑身衣
當時比較了好幾間,決定大品牌維娜斯來試試看,試穿時發現獨家代理的輕磅推推指真的很涼感透氣
所以在孕期大概五個多月的時候就搭上週年慶大爺很豪邁的買給我
沒想到老二孕期超級不順
整個孕期只胖了四公斤,弟弟早產也還有2780g
所以當月子作完已經離懷老大前只剩下2公斤了!
雖然數字看起來很漂亮,但是因為我安胎加上剖腹產的關係
所有的肌肉都消失,也沒辦法做太強烈的運動,全身肌肉都鬆垮垮
我剖腹產完約兩個禮拜,就有專員vivi到月中來幫我量身
過幾天就收到我的塑身衣,當時我是訂一件長褲一件短褲,想說可以搭配著穿
沒想到開始穿塑身衣之後,本來因為弟弟壓迫的骨盆痛,居然得到了緩解
身上的水腫也消失很多,所以出月中的時候我還是自己開車回家
而且也不會因為肚子的肉晃動而傷口跟子宮收縮疼痛
我一出月中就開始一打二的生活,中間只要覺得塑身衣緊度不夠,就回去調整
而且它沒有想像中的穿不住,所以出去玩的時候我也會搭配穿搭
長的可以當內搭褲,短的就藏在褲子跟裙子裡,超方便。
但是!
沒想到我的第二關來了!弟弟一路喝母奶喝到9個月
斷奶後,我的體重又默默的上升了三公斤!!!!!
過完年後開始認真飲食控制跟運動
因為我是一打二,所以無法出去健身房運動
只能在家進行肌力訓練
肌力訓練時,我也會把塑身衣穿上,比較容易抓到出力點跟流汗
所以革命尚未達成,只好再繼續努力!
希望下個月可以去調整衣服,自從弟弟斷奶到現在已經快四個月都沒去調整
不過老二的肚子收得很好,比較不會鬆鬆垮垮
我真的只搭配塑身衣跟睡前減肥精油按摩,中間一度瘦到剛結婚時的體重,只希望斷奶的復胖期快點熬過去,突破瓶頸期
維娜斯已成為我恢復身型不可或缺的幫手
#維納斯塑身衣
#產後媽媽的好幫手
#革命尚未完成
納疼解剖腹產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昨天,一則令人傻眼的新聞標題引起同業一片譁然:「台灣人20年來最大改變『拼命』賺錢給醫師用」。因爲一般來說,大家會認為醫師拼命救人,這個標題把焦點放在民眾在拼命賺錢給醫師用,直觀上就產生一種格外聳動的衝突感、卻也形成一種醫病對立。再來就是,其實新聞援引的醫療支出,除了自費醫療、健檢還包含各種保健食品、醫院單人房差額、產後坐月子,這些支出根本不是全進了醫師口袋啊!
媒體的社會責任本該是拉近專業人士和民眾的距離,弭平資訊不對等造成的誤解,如果反而為了流量偏離事實,刻意製造社會對立,根本違反職業道德。不禁讓我覺得這個標題是為了呼應漲健保費而生,打蛇隨棍上。製造健保二十年,民眾花費不減反增,是為了要讓醫師賺更多錢、藉此形塑強化集體仇醫的心態。
憤慨歸憤慨,我還是得就事論事,從我最熟悉的產科來說說這二十年來民眾在生產上多了哪些支出?
一聽到懷孕,大家在門診不免俗的一定會問需要購買什麼營養品。包括葉酸、綜合維他命、魚油、藻油,加上這幾年因母乳推廣而生的各種發奶、通乳產品也越來越多。
即使大部分的營養素可以從原型食物取得,但因現代人普遍外食的狀況來看的確很難達成,也因此一個孕期買下來就是一筆不小花費。
再來就是這二十年,各項產前檢查技術不斷突破。包含超音波的解像力,技術大幅提升,針對染色體異常好比唐氏症,也發展出初期 /二期唐氏症篩檢以及準確度更高的非侵入性唐氏症篩檢,讓害怕破水風險的高齡孕婦不再只有羊穿一個選擇。另外還有其他遺傳性疾病如,脊髓性肌肉萎縮症、X脆折症篩檢,這類檢查目前都尚未納入健保,且林林總總加起來也可能到數萬元。
若預算有限,我認為一定要做的是初期唐氏症篩檢及高層次超音波。因為唐氏症發生率相較其他遺傳性疾病高,初唐篩檢能較早知道唐氏症風險,讓媽媽多一個月思考是否該接受羊膜穿刺,還可看到胎兒初期結構發展,如手腳、腹部的完整性。高層次超音波則可從頭到腳檢查胎兒結構器官的異常,比如先天性心臟病、腦部發育不正常。雖說不是百分之百,也有八成以上的檢出率。一旦檢出,父母可提前做心理準備並尋找專科醫師在產後立即做相關處置。這兩種檢查的價格也相對可以接受。
另外由於孕媽媽的生產經驗比過去更受重視,痛過才能當媽的觀念已漸漸被翻轉,不管是減痛分娩或剖腹產術後的自控式止痛,使用率也遠比過去高。當然,也有些孕婦主張生產不該有過多醫療介入,改而選擇水中生產、溫柔生產,並請專業的助產師全程一對一陪伴,這些都是全額自費的開銷。
最後,基於世代觀念落差,考量長輩年紀大、住得遠等因素,現代女性產後照護大多會選擇去月子中心。只不過月子中心因人力、房租、裝潢等因素,價格往往居高不下,再加上近年有種「疼老婆就是要住昂貴月子中心」的風氣, 使得懷孕生產過程中,最大的支出反而是在產後的休養。我認為,坐月子是個緩衝,最大意義是讓媽媽好好休息、讓伴侶一起習得育兒知識。假使經濟上難以負荷,未必需要按傳統觀念住滿一個月甚至45天,因為各種傷口痛、餵奶困擾大致可在三週內改善,若是二寶媽還可能因為思念大寶,更想提早返家。
回過頭來講這則新聞,我想無奈地問一句,誰工作不是為了錢?任何一項檢查背後,都有技術開發、耗材折損,以及人力培育的成本,各行各業不都是一樣嗎?這類偏激的標題不僅無助於溝通,讓人無奈,長期來看,還會讓醫師為了避嫌不想建議任何需要的自費檢查,造成民眾對醫師信任感下降,為了怕被騙錢,反而多重就醫,造成醫病雙輸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