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專利養魚,南台灣最大鯛苗場在屏東新埤!
黃壹聖是七年級生,退伍後就回來當漁二代,笑說自己天天「摸魚」。
他專精大家耳熟能詳的台灣鯛苗和紅尼羅魚苗,承接爸爸30年的經驗與農業大學的磨練,找到更多養魚眉角。
其實台灣鯛百百種,壹聖跟爸爸更研發出「聖鯛2號」,年產魚苗達5千萬尾,外銷中國、泰國、馬來西亞等國,最遠到奈及利亞,台灣鯛成功進入全球市場。
南台最大鯛苗場的故事馬上看→https://goo.gl/KJ1z34
聖鯛水產科技
#屏東縣農業大學 #百大青農 #屏東之光
- -
加個LINE→ https://goo.gl/DXyVTh
看我IG→ https://bit.ly/2NsLJN3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公視新聞網 http://news.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http://pnn.pts.org.tw PNN 粉絲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PNN Youtube頻道 http://www.yout...
紅 尼 羅 魚苗 在 微微笑廣播網 (台灣最美的聲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灣諺語之美(六十)
台灣水產養殖事業發展比較慢,這是因為以前祖先來到台灣,是求三餐溫飽而已,開墾土地種農作物是首要的工作,養魚是有能力吃三餐以後的副業,像今日人人吃得起的虱目魚,古代的台灣是珍貴的水產,因為鄭經很愛吃這種魚的緣故。
早期台灣的淡水魚有鯖魚,鯖仔魚、鯉魚,稨魚都有。鄭成功時代曾由唐山帶來數千尾,放在台南鯖魚潭養殖,由專人治照顧,但是結果都養不活。
近年來,台灣水產養殖業進步神速,漁產豐富,各種海鮮齊全,鰱魚已經不算什麼珍奇的,就是美國加州盧魚,尼羅河紅魚也是家家戶戶吃的起。
台灣水產養殖事業在光復初年,吳郭魚的引進,就有一段傳奇的故事。吳郭魚原本叫作火魚,原產地在非洲,是熱帶魚類。後來被移植到南洋,所以又另名為南洋卿仔,他生產能力強,是雜食魚類,放養之後,不用什麼人工去照顧,所以經濟效果很高。
一九四六年五月二日,兩名在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被日本政府招去南洋作軍夫的青年被遣送回台灣,他們首先由新加坡帶十三尾的南洋卿仔回來台灣,這十三尾魚被飼在高雄自宅的魚池中,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生到一千五百二十六尾,小魚池也滿了起來,郭起張就租用漁塭繼續養殖,有一次連續下三天大雨,將這些魚苗衝到各地,有不少人抓去飼養,幾年的時間,這種魚已經遍佈全省各地,變成市場消費量日日佳的一種平民化水產魚。吳振輝、郭起張移植這種魚功勞不小,所以後來的人將南洋卿仔號名吳郭魚。
紅 尼 羅 魚苗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公視新聞網 http://news.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http://pnn.pts.org.tw
PNN 粉絲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PNN Youtube頻道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PNN Justin.tv頻道 http://zh-tw.justin.tv/pnnp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