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
漫畫之神手塚治虫
------------------------------------------------------
本篇繪師為: Ray Hsu!
動畫師為:郭承彧、鄭茹芸、蔡仲豪!
今天是手塚老師的生日,
一起來認識這位,
對日本漫畫影響深遠的漫畫之神吧!
------------------------------------------------------
手塚治虫本名手塚治,
1928年生於日本大阪,因自幼喜愛昆蟲,
他在11歲時替自己取了「手塚治虫」的筆名。
手塚一生中,共創作超過400部漫畫,
其作品的產出速度也讓他在當時被封為神。
他的代表作有原子小金剛、怪醫黑傑克、
小飛龍、三眼神童、森林大帝、海王子、
三個阿道夫、多羅羅、 吸血鬼在日本、
狼人傳說、佛陀等......族繁不及備載。
------------------------------------------------------
手塚老師的漫畫題材遍及了生活、歷史、
醫學、科幻、音樂、宗教、哲學、反戰等多個面向。
更在作品中呈現了許多對人性及生死的反思,
其深度不是普通漫畫家可比擬的。
手塚的思想,源於親眼目睹朋友與同事們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轟炸中喪命的經歷。
當時的社會氛圍,畫漫畫完全是件不正經的事,
手塚也被教官和老師訓誡多次,但他永遠記得
美術老師對他說的一番話:
你總有一天會因為漫畫而出名,絕對不要放棄作畫。
直到手塚晚年,仍然對這位恩師念念不忘。
1945年,手塚考上大阪帝國大學附屬醫學專門部,
一邊在醫學院修業,一邊當起了漫畫家。
但白天上課、晚上畫畫的高強度生活,
讓手塚付出了不少代價、被當了好幾科,
但他還是在1953年成功當上了醫師。
這段經驗也使《怪醫黑傑克》
成了手塚老師的生涯代表作之一。
------------------------------------------------------
1947年,手塚和漫畫家酒井七馬
共同發表的長篇漫畫《新寶島》,
這是他首度走進大眾的視野。
在這之前,人們所閱讀的漫畫
大多是以短篇、四格漫畫為主。
《新寶島》運用了電影的分鏡技巧,
並首度嘗試以長篇形式出版。
豐富的故事內容、角色和畫面,
直接影響了往後的漫畫世界。
手塚治虫的作品《原子小金剛》也在1963年,
成為日本第一部國產電視動畫。
憑著出色的繪畫技巧和對漫畫的堅持,
他成為了當代的漫畫大師。
------------------------------------------------------
手塚治虫是日本第一位導入
助手制度與企業化經營的漫畫家。
他於1961年成立了「蟲製作公司」,
哆啦A夢作者藤子·F·不二雄便曾是手塚的助手之一。
許多人表示,雖然在手塚工作室的日子很爆肝,
但學到的繪畫知識卻能一生受用。
手塚老師對漫畫相當執著,即使已經逼近截稿邊緣,
他也不願意交出不滿意的作品,一句「重畫」
往往能讓工作室的所有人嚇得嫑嫑的。
當被問到自己被封為「漫畫之神」的感想時,
手塚老師是這麼回答的:
「我非常討厭頭銜…人的偉大或不偉大,
是由他的心性和本領等決定的,而不是頭銜。」
------------------------------------------------------
1989年1月15日,手塚老師在日記中
寫下「廁所裡的聖殤像」的故事靈感。
這逝世前的最後一篇日記,
正好作為手塚老師的人生寫照:
「被宣告罹患癌症的患者,
覺得自己要是一事無成地走向死亡實在太過愚蠢,
於是開始在病房廁所的天花板上作畫。
他的畫和米開朗基羅一模一樣,
非常具有感染力,堪稱傑作。
日本和各個國家的電視台紛紛前來採訪。
他為何如此執著於聖殤像?
這是這部作品的主題。
淨化與升天。
這個故事是一個即將死去的人,
對人世間的挑戰!」
1989年2月9日,
手塚治虫於日本東京半藏門醫院逝世,
享壽60歲。
------------------------------------------------------
訂閱阿尼尛,得知全世界新奇資訊
我們的IG: https://reurl.cc/A848rK
你知道尛?世界大小事:https://reurl.cc/4mjkGD
#五連編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梵蒂岡位于意大利首都羅馬西北方,領土面積0.44平方公里,人口430人,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城邦國家。自1929年起,根據《拉特蘭條約》(Patti Lateranensi)確定為主權國家,實施政教合一的國家體制。羅馬教廷的廣場位於聖彼得大教堂前。它是羅馬最大的廣場,巴羅克式風格,可容納...
米開朗基羅的四件聖殤 在 XXY 視覺動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影評 《米開朗基羅:無盡之詩》Michelangelo-Endless | ★★★★☆
藝術品背後的創作靈魂
.
以「類紀錄片」的型式,完整介紹了米開朗基羅的創作生涯、各經典的知名畫作、雕塑作品,以及世人對於這位天才的評價與觀點:特別的是,電影利用文藝復興藝術史學家,《藝苑名人傳》的作者-吉爾喬瓦薩里的口述引導,加入了史學評論,並交錯使用米開朗基羅獨白的表現主義手法,讓人十分享受這場藝術洗禮。
.
本片由義大利導演-伊曼威利伊布奇所執導,同時也是他的大銀幕導演處女作。有別於以往的人物紀實或藝術家的生平記錄,《米開朗基羅:無盡之詩》利用類似舞臺劇的表演方式,打破第四道牆和觀眾直接對話,述說了米開朗基羅的一生與史學家對他的評價。
.
片中的藝術考究相當用心,電影不論是專業性或是戲劇性都表現亮眼,並深獲梵諦岡官方認可,開放米開朗基羅晚年為躲避戰禍、短暫居住過的秘密地下畫室,讓劇組得以進入拍攝。
.
藝術一直以來都不是件有距離的事情,反而應該貼近人心,傳達藝術家內心最澎湃的熱情和想法。米開朗基羅的作品除了展現人體的力與美,裸體彼此交錯交疊的構圖,生動的表情與細膩的人體細節,大理石雕塑的皮膚下依舊看得出佈滿血管和紋理的脈動,感受到被囚棝在石頭下的靈魂,充滿溫度的人性觀察。
.
以「無盡」為題,米開朗基羅追求的並非只是擬真的藝術品,而是利用大理石雕塑、濕壁畫,甚至是單純利用炭筆在地下室牆上作畫,傳達他對於生命的熱情與歌頌信仰的純真。它的存在意義是能夠留給世人欣賞「美」的禮物,同時也是他曾經在這個世界上存在的最佳證明。它也讓我們知道,這些藝術品的價值是「無窮無盡」,遠超過於本身的材質、價格。
.
電影利用4K高畫質技術,拍攝包括米開朗基羅經典的《聖殤》、《大衛像》、《摩西像》等雕塑,梵蒂岡西斯汀禮拜堂的《創世紀》天頂畫、《最後的審判》等作品。從每副作品的創作背景,到成品所呈現的各種值得注意的細節,解說的過程中,我們彷彿觸摸得到這些作品。
.
《米開朗基羅:無盡之詩》是獻給熱愛藝術的朋友,一封美妙又讓人享受的情書。它帶給觀眾的是一種沉浸式的情境,一窺這位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大師,在創作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喜怒哀樂,同時也提供了更高更廣的觀點,來欣賞這些藝術寶藏,感受藝術帶給人們的慰藉。
.
不管你在看完本片後會獲得什麼;至少,在看完這部電影後,你和藝術的距離又更靠近了。
.
台灣上映日期:2019-07-05
.
同步發佈【影音導讀 | 120秒評電影】:
https://youtu.be/0bd7tu8VnWQ
同步發佈【幕迷影評】:
https://www.movier.tw/post.php?SID=156170
同步發佈【方格子】:
https://vocus.cc/@XXY2018/5d28482ffd89780001e1a933
.
.
.
#米開朗基羅無盡之詩
#michelangeloendless
#海鵬影業 海鵬影業 / Swallow Wings Films
#我不是工讀生
#我是你的好朋友
#XXY
米開朗基羅的四件聖殤 在 Euro_snap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羅馬風情畫-22《零點四四的輝煌》
墨索里尼掌權後,將羅馬接手,只留給教皇這個零點四四平方公里的梵蒂岡。
聖彼得大教堂Saint Peter's Basilica內部絕對超過「金碧輝煌」四字,不但匯集各色大理石烘托出雄偉精緻的視覺傳奇,更讓眾多藝術天才怪傑同場競技,每個細節都美輪美奐,尤其主祭壇的超大型銅雕聖體傘,高達29公尺,直接放在聖彼得墳墓正上方,巴洛克的繁複裝飾讓人嘆為觀止。
面對這個奢華滿溢的建築量體,我的注意力很快就疲乏了。卻被一件雕塑吸引著,它是米開朗基羅於23歲交給這世界的非凡禮物:震古鑠今的『聖殤』。
年輕的聖母懷中抱著殉難的耶穌,身體線條、長袍衣褶都栩栩如生,如今看來,它捨棄哀嚎與血肉模糊,以一種歌頌青春與生命之美的氛圍替代,異常乾淨的悲憫。米開朗基羅到了89歲又有另一件『聖殤』雕塑品,那卻是看透生死、更深沉的面貌了。
我從地面看見高處投射而來的光束,對照凡夫困於肉身的平庸,瞬間被提升出神性來,雖然只是幾秒鐘而已。
•安東尼奧•
#EuroSnapx安東尼奧
米開朗基羅的四件聖殤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梵蒂岡位于意大利首都羅馬西北方,領土面積0.44平方公里,人口430人,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城邦國家。自1929年起,根據《拉特蘭條約》(Patti Lateranensi)確定為主權國家,實施政教合一的國家體制。羅馬教廷的廣場位於聖彼得大教堂前。它是羅馬最大的廣場,巴羅克式風格,可容納50萬人,是羅馬教廷用來從事大型宗教活動的地方。坐落在台泊河西岸。廣場前面有一條灰石鋪成的國界線。以廣場正面的聖彼得教堂得名。廣場略呈橢圓形,地面用黑色小方石塊鋪砌而成。兩側由兩組半圓形大理石柱廊環抱,形成三個走廊恢宏雄偉。這兩組柱廊為梵蒂岡的裝飾性建築,共由284根圓柱和88根方柱組合成四排,形成三個走廊。這些石柱宛如4人一列的隊伍排列在廣場兩邊。柱高18米,需三四人方能合抱。朝廣場一側的每根石柱的柱頂,各有一尊大理石雕像,他們都是羅馬天主教會歷史上的聖男聖女,神態各異,栩栩如生。柱廊由著名建築師和雕刻家貝爾尼尼在1656年設計,用了11年時間建成。石柱柱頂的大理石像則為貝爾尼尼和他的學生所雕刻。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座方尖石碑;銅獅之間鑲嵌著雄鷹,作展翅欲飛狀。這座石碑原是羅馬皇帝卡利古拉為裝飾皇宮旁邊的圓形廣場,遠從埃及運來。1586年,教皇西斯廷五世下令將石碑移至聖彼得廣場。廣場兩側有兩座造型講究的噴泉,相傳也是名家作品。泉水從中間向上噴射,下分兩層,上層呈蘑菇狀,水柱落下,從四周形成水簾;下層呈缽狀,承接泉水成細流外溢,潺潺有聲。聖彼得大教堂現在的位置在公元前1世紀是古羅馬賽馬場,後被作為迫害基督徒的刑場,首任羅馬主教聖彼得就在此遇難。公元312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頒布《米蘭敕令》,宣布國民有信仰基督教的自由。公元326至333年,他為聖彼得重修墓穴,並在墓穴之上修建了一座教堂。光陰荏苒,進入十六世紀後,經過1200多年的風吹雨打教堂已經破損。1506年,教堂重建,1626年完工。建造之初,文藝複興時期建築名師布拉曼特被聘 為主設計師,他設計的大教堂主殿是一個希臘十字形(四臂等長)建築群。1513年,年輕畫家拉斐爾接替了他,他修改了原有設計,改為拉丁十字形(豎長橫短的十字)建築群,並在正殿兩邊加了5個小禮拜堂。1547年,70歲的米開朗基羅在拉斐爾死後繼續教堂的設計建造工作。聖彼得大教堂主體工程前後歷時120年,完工後,又花了二十多年時間進行內外裝飾。聖彼得教堂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經歷了上百年建造過程,融合了多位大師的心血,它還是一座建築藝術瑰寶。同時,它擁有數以百計的雕刻、繪畫和裝飾藝術珍品,也是一座偉大的藝術殿堂。教堂正面建築1607年設計,歷時7年建成。正面寬137米,高45.5米,有5扇大門和3個陽台,中間的一個叫祝福陽台,重大的宗教節日時教皇會在祝福陽台上露面,為前來的教徒祝福。廊簷上站立著13座5.5米高的雕像,中間是耶穌,兩邊是他的12個門徒。廊簷兩端各有一座大鐘,左面是羅馬時間,右面是格林威治時間。聖彼得大教堂共有13個穹頂,其中正殿穹頂是唯一的大穹頂,兩個中型穹頂。正殿穹頂由米開朗基羅1547年重新設計。在意大利的教堂建築設計上,穹頂造型的寓意是通向天堂。每當仰望高高在上的明亮穹頂,看到穹頂上教徒升天圖案,就會產生對天堂的向往。當陽光從穹頂照進殿堂,也給肅穆、幽暗的教堂增添了神秘的色彩。聖彼得大教堂北邊第一個禮拜堂裡陳列著米開朗基羅1499年創作的著名作品《聖殤》,它描述的是耶穌剛從十字架上被放下來那一刻的情景。聖母瑪利亞坐著,雙膝支撐著耶穌 基督柔軟無力的遺體。聖母瑪利亞被米開朗基羅有意地塑造成年輕、平靜和神聖的樣子,而不是傷心、哀愁、老態的婦人形象。這是米開朗基羅唯一一件署名作品。青銅華蓋下面的禮拜堂里有聖彼得的陵墓,按照天主教的喪葬傳統,神職人員去世後,大多安葬在所任職教堂附近墓地或者教堂地下。這樣,形成了一個特殊景觀—地下墓穴群。遊人可以通過石棺浮雕、墓穴壁畫等了解天主教喪葬文化傳統,其中最重要的當然是聖彼得的陵墓。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w8vJNFWxCQ/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B5TEe0ogyWL5Ch4E8QCv3J2BTt7g)
米開朗基羅的四件聖殤 在 20130428《殷瑗小聚》米開朗基羅的聖殤作品(蔣勳)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20130930《殷瑗小聚》羅丹雕塑之美(一) (蔣勳) · 蔣勳西洋美術史 · 公共電視公視演講廳237 破解 米開朗基羅 ( 四 ) · 【蒋勋·中国美术史·23-1】#生命没有不好的 ... ... <看更多>
米開朗基羅的四件聖殤 在 天才米開朗基羅《聖母哀子像》賞析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聖母哀子像》或名《聖殤》(Pietà, 1498~1500年,大理石雕像) 這件雕工精緻完美純熟的作品,是出自於米開朗基羅23~25歲時之巧手。由於雕工過於精湛(完美的解剖學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