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歸政治,藝術歸藝術?」
高雄市文化局出版的《文化高雄》中,出現了萬馬奔「腾」、「爱」情牛兩個簡體字,對此,高雄市文化局表示,「尊重視覺設計師在文字圖像化的表現,未來也會在這個前提下,審慎溝通避免產生無謂的爭議」,然而,最後卻接了一句「政治歸政治、藝術歸藝術」。
看到高雄文化局的回應,實在令人遺憾。
在官方文宣上出現這樣的爭議,著實不妥,除了在未來盡量避免外,也應該向大眾解釋清楚;文化局雖已表示未來會審慎溝通、避免爭議,卻在最後請大家「政治歸政治、藝術歸藝術」,這就令人難以接受了。
藝術創作的靈感來源,往往來自於自身的生活體驗或是社會觀察,本來就與整個時代的脈動僅僅相關;創作脫離不了社會、藝術也脫離不了政治。
或許是因為歷史脈絡或政治現況,讓過去的台灣人對政治充滿偏見和恐懼,甚至敬而遠之,而一直到這幾年蓬勃發展的公民參與和民主深化,大家才逐漸意識到,沒有所謂的「政治歸政治」,我們的生活與社會,處處都是政治的展現。
如今,政治歸政治也被許多人拿來作為笑話素材,演變成「苓膏龜苓膏」、「傑尼龜傑尼」、「有光歸有光」等,用以凸顯、嘲諷這句話有多荒謬。
然而,這句話從高雄市文化局口中說出,不僅讓人啼笑皆非,更令人感覺高雄市文化局不但沒有想要解決問題,反而用這樣的理由來搪塞、規避責任。
政治就是眾人之事,你我的生活都是政治。就像以前家人曾經告訴我:「不要碰政治」,我也一直以為政治離我很遠;但,在我們的事情發生之後,我深深的感受到,其實生活的每一部份,都屬於政治的一環。
政治不好、你我的生活也不會好,從來,都沒有所謂的「政治歸政治」。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3萬的網紅蒟蒻講幹話,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中文到底該用繁體還是簡體字? 哪一個比較好 看完影片後你就會明白囉 小額贊助安撫蒟嫂 https://p.ecpay.com.tw/E2494 #繁體字 簡體字 #繁體簡體優缺點 #簡體字的由來...
「簡體字的由來」的推薦目錄:
- 關於簡體字的由來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簡體字的由來 在 氣球達人 宋俊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簡體字的由來 在 鄰家野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簡體字的由來 在 蒟蒻講幹話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簡體字的由來 在 Re: [請益] 關於簡體字- 看板China 的評價
- 關於簡體字的由來 在 剛剛無聊找了一下簡體字的發展由來,轉貼一下大陸文章 的評價
- 關於簡體字的由來 在 简体字的由来,汉字自古就有繁体与简体两套写法。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簡體字的由來 在 台大台陸學生交流會- [簡體?繁體?帶你認識簡體字] ... 的評價
- 關於簡體字的由來 在 簡體字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 閒聊板 的評價
- 關於簡體字的由來 在 Re: [問卦] 中國人為何要拋棄繁體字? PTT推薦- 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簡體字的由來 在 簡體字繁體字歷史的評價費用和推薦,EDU.TW、FACEBOOK 的評價
簡體字的由來 在 氣球達人 宋俊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1.27-28
第一次去離島的馬祖
來幫馬祖家扶中心做一日氣球教學
來了趟很像是出國的國內旅遊
感謝慶珉先生的邀請
還有帶我看遍馬祖景點還有吃美食
這趟有吃到紅槽炒飯、老酒麵線和繼光餅(馬祖漢堡)
還有全家的零食配啤酒XDDD
雖然紅槽味不太合胃口
老酒麵線也被酒精味嗆的不敢大口喝湯
但是如果有人來馬祖玩
我也是推薦大家試試這幾款食物
畢竟台灣吃不到
蠣餅、紅槽炸雞據說也不錯
可以留到下一次來的時候吃
去程是台中清泉崗
回程是松山機場
抵達的機場都是同一個南竿機場
由於機票來回約要 5000 元
搭船要在基隆港不太方便的關係
導致馬祖的物資較為缺乏
居民常趁回台時去 Costco 買肉補貨
馬祖離福建很近
有些從福州來的馬祖人會講福州話
就會有點聽不懂他們打麻將時講的話
不過基本上說中文和台語都通
島上居民約 7-8000 人
人口數約 10000 多
馬祖有國小國中高中但沒有大學
處處都有軍事設施
島上隨處可見慢跑健身的軍人
馬祖地質是花崗岩
古老建築的牆壁多是由石頭砌成
馬路是堅硬的水泥地而非柏油路
方便坦克車行走
路面要維修也才比較便宜
說到旅遊景點
蔡先生先帶我來到離機場最近的八八坑道
滿坑的酒精味聞著都會醉
後來去了南竿島左上角
看一尊由 365 個石塊蓋成的媽祖巨神像
據說石材是從福建運來的
高度近 30 公尺
非常值得一看
偶爾會聽到的馬祖藍眼淚
大約會出現在每年 4-5 月
可以看到會發藍光的藻類
北海坑道那邊可以搭船
有機會觀看到滿是藍光的水道
北海坑道是人工打造的船運坑道
過去是用來給台灣的漁船交易卸貨的地方
後來轉型成觀光景點
那是一個遼闊且震撼的地方
有時間的話下次也想搭船繞一遍
馬祖的海岸主都是細白沙、岩石和堡壘
據說海岸上偶爾會飄來簡體字的垃圾
當然也會有一些繁體的但比較少
年初有病死豬飄到馬祖引起軒然大波
另外也因為馬祖崇尚兩蔣文化、孫中山的關係
有立很多銅像和政治標語
諸如:「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殺朱拔毛,反共抗俄」等
大概是歷史課本中稍微前期的史觀
至少目前現在當兵的話都沒有那種標語了
關於交通方式主要是機車和汽車
這裡有兩間加油站
一間給車子的只有 95 汽油
另一種給船或貨車的則是柴油
當地也有電動機車但沒有 GOGORO
馬祖也是有婚宴會館的
蔡先生開車帶我經過時才知道
還看到裡面有微微洩氣的氣球拱門
他開車時也介紹到說
馬祖有辦過鐵人三項
但因為島上坡度太大的關係
上坡腳踏車都只能用牽的
也聽說摔車的人太多後來停辦
蔡先生也介紹到說
馬祖人在台灣大多也都有一個家
而定居最多的地方是桃園
由來是距今 60 多年前
某次蔣中正視察馬祖時
馬祖的上校提出馬祖軍眷過多的問題
後來就決定在桃園中壢
蓋了一座馬祖新村這樣
每年軍事演習時大砲聲會非常大
甚至整座島的玻璃都會隨之震動
若有民眾家裡玻璃破掉
阿兵哥會來幫忙修補
馬祖有許多塊過去被軍方徵收的民地
解嚴後因為沒有主動歸還
所以官司上站不住腳
當地唯一的一間的軍方經營的電影院
後來也因此被停止營業
居民想看電影還不如在家追 Netflix
說到馬祖的房子
因為馬祖人大多只留給同鄉同姓的人
所以外地人較難買到
記得回程路上有看到興建中的大樓
據說是蔡英文執政時規劃的社會住宅
馬祖人很傳統重視禮節
比方說若有人過世
就會祭拜七七四十九天
有些甚至會拜更久
總之這個兩天一夜的馬祖教學之旅
初次認識到了台灣旁的清幽小島
差點忘記說
馬祖島上連一個寶可夢的補給點都沒有
想抓隻野怪也沒辦法
不知道有沒有 40 等的寶友去馬祖玩的時候可以順便申請看看XDDD
#氣球教學 #BalloonTutorial #Day286
#馬祖旅遊 #馬祖 #馬祖家扶中心
#南竿坑道 #媽祖巨神像 #八八坑道
簡體字的由來 在 鄰家野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升小一前的認字】
最近應該很多準小一新生的家長,陸續收到入學通知單。
我懂你們可能會開始緊張,想哭(哭甚麼膩),
想要開始報名很多課學這學那(媽媽們腦袋轉不停)
有好多東西要買(先把卡收起來,團購關起來如果有人想知道,我會再有一篇來寫小一上學前一定要先準備的物品,如果有人想看的話)
我先不談注音符號這件事,先來講講認字
去年108課綱'開始施行,由小一的課程教材先進行大改版
今年就是改版二年級的
也就是說去年入學的小一生,年年會一直拿到和哥哥姐姐完全不一樣的課本
那麼你會問,108課綱的國語課本和107課綱的課本內容有甚麼不同?
這篇先不探討外觀的變化,
我們先來看看課程部份有甚麼不同之處。
可以看圖片,三版本課本生字旁都會有一兩個字,有字的演變和象形文字。
看到這你可能會手心冒汗的說:
「What!我的孩子比較晚出生,還要多學象形文字嗎?」
「他在大班注音符號都還不會認」
「象形文字是什麼?我不依,我要把他送安親班!」
爸媽們,請坐好,冷靜,不用焦慮!
小學一年級上學期,
一開始會先拿到一本[首冊],裡面全部都是注音符號
這本上完了,大約10月中期中考考完,才會開始上小一的[國語課本]
開始上這課本,才是開始學國字
字的演變,是小學生必需要學的重點
了解字的變化由來,就會對認字有興趣
107課綱的孩子們(現在還在念2~6年級的孩子們),
其實也已經透過象形文字在學國字了
翻開2~6年級的國語自修,裡面都會挑出幾個字,介紹那個字的字型演變
有的學校的寒暑假作業、學習單裡,
可能多少會出現幾個符咒(並不是),要孩子寫出國字
但看學校看老師,不是每個學校都有這樣的作業
如果出到我圖片裡放的題目,其實要相信老師用心良苦,很重視親子共學
(我相信你不是這樣想的)
答不出來也沒關係,我問中文系的,沒有幾個答得出來
現在108課綱的課本裡有放這樣字的演變,我覺得是好的
10個孩子有9個都很愛看圖
孩子在上課(發呆、神遊)的時候一直看課本那字的演變圖,淺移默化就會記起來了
但小二以後的課本改本以後如何,就等看看今年新出來的課本
拋開課本
平時可以透過我推薦的幾本書和影音資源,讓孩子在低年級時多認字
會認字以後,你會發現他會開始念一些招牌,自己看書時念很大聲
那你就多出幾秒可以好好呼吸了
=================================
過來人心得:
孩子剛開始認字,其實是把字當圖來認
記不記得小時候,反而筆畫複雜筆畫多的字,反而最快看得懂
所以會[認]字以後,再照著學校進度學寫,就好
不要急著要孩子會念、會認、還要會寫,甚至要他馬上會照筆順寫
太逼人了
我們就讓孩子先從開心認字開始吧
=============書籍資源==================
⦿書名:認字好有趣
⦿書名:認字好簡單
⦿書名:認字好好玩
出版社:大大創意
⦿漢字有意思!
出版社:聯合文學
適合:大班以上
*買的時候要注意看封面,這本有出簡體字版
劉墉和他的ㄧ對兒女共同創作,每個字最後都有生活場景照片,像是招牌、路標等,讓孩子可以找剛剛認得的字。
唯一的缺點是裡面是用羅馬拼音,如果希望是注音拼音的家長可能會失望。但羅馬拼音很適合居住國外又同時不想放掉中文學習的孩子。
⦿漢字有意思!2
出版社:聯合文學
適合:小一以上
⦿有趣的中國文字:聽字的故事.玩出字的趣味
出版社:國語日報
適合:小一下以上
==========影音資源==========
覺得買書還要陪讀會很恐慌的家長,可以直接看這區
1.故宮-象形文字的故事
https://reurl.cc/4RjZN2
可以讓孩子認識字的起源,這影片我兩年前去故宮,故宮有一直放在展區內,但目前不確定還有沒有
2.youtube搜尋:漢字說故事
康軒教師網有把字分類整理,也可以從這網址連過去看:⇒https://reurl.cc/pdrOzQ
漢仔很可愛,相信孩子都會很喜歡
我家小子小時候都看這個
3.公視-一字千金
FB搜尋一字千金可以追蹤,不看節目沒關係,裡面常有一些字,也可以增廣見聞。
適合中高年級的孩子
#小一銜接準備
#國字學習資源
簡體字的由來 在 蒟蒻講幹話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中文到底該用繁體還是簡體字?
哪一個比較好
看完影片後你就會明白囉
小額贊助安撫蒟嫂 https://p.ecpay.com.tw/E2494
#繁體字 簡體字
#繁體簡體優缺點
#簡體字的由來
簡體字的由來 在 剛剛無聊找了一下簡體字的發展由來,轉貼一下大陸文章 的推薦與評價
据学者考查,简体字早在甲骨文(公元前13-11世纪)和金文中就出现了。汉魏六朝的碑刻、唐代的经书中都有不少简体字。到了宋代,简体字由碑刻、手写转到 ... ... <看更多>
簡體字的由來 在 简体字的由来,汉字自古就有繁体与简体两套写法。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为篆书,再变为隶书、楷书...... ... <看更多>
簡體字的由來 在 Re: [請益] 關於簡體字- 看板China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GsMs (莫厭金杯酒)》之銘言:
: 看到個資料說﹕
: “簡化字的主要來源是王羲之的《正草十七帖》﹐
: 台灣現通行的所謂繁體字﹐是以滿清1874年頒布的《欽定正體字》為準﹐
: 所以也叫正體﹐科舉考試標準用字而已”
: 是這樣嗎﹖
文章引用自:https://www.anti-cnn.com/forum/cn/thread-122912-1-1.html
"簡體字歷史"
這網上每隔一段時間就有呆胞、番鬼跳出來攻擊簡體字,“簡體字是共產黨的發明”啦、
“共產黨強迫大家使用簡體字”啦、“簡體字破壞中國文化啦”、“簡體字破壞漢字結構
”啦,他們這些貽笑大方的攻擊恰恰暴露了他們對簡化字、甚至是繁體字的無知。
大家算一算,那些攻擊簡化字的人共提出了多少可笑的理由?你真以為他們那麼
有歷史使命感,要來保護連他們也不大了然的中華文化(比如那些宣揚“繁 體字比簡化
字符合造字規則”的人,我敢說他們其實對字源一竅不通)?我看其實是一種“吃虧了”
的心理在作怪,卻拼命要給自己造出一些堂皇的理由。
海外有人把簡化漢字當成共產黨的專利,未免太抬舉了共產黨。實際上,漢字簡
化早在共產黨當政之前就一直在不斷發展,即使是國民黨政府,當初也試圖 推行簡化字
,只是由於沒有後來共產黨政府《老三篇》這人類歷史上的最偉大的演講的巨大號召力而
半途而廢。至於後來國民黨出於“凡共產黨支持的我們就反對” 的政治目的,來個一百
八十度大轉彎,反對、攻擊、譭謗簡體字,在臺灣及海外遺毒至今,甚至於多年前《世界
日報》還長篇登載《簡化字就是紅衛兵》這種貽笑大 方的文章,這是非常令人遺憾的。
共產黨對漢字簡化的主要功績,就是把以前主要存在於知識界和民間的漢字簡化行為轉化
為國家政策,積極推行,並取得了完全的 成功。
大陸上推出簡體字大概是在1956年之後的一段時間。從勞動量上分析,寫起信作
起文來,寫簡字的速度確實是比寫繁體要快得多。所以簡體字在大陸的 推而廣之,並沒
有什麼人抱怨和抵制。但臺灣方面的"正統派"卻常常斥簡體字為不倫不類,有違祖宗之法
而不能接受。對於這一點,我是不以為然的。簡體字的始 作俑者,正是當年退居東南,
後負隅頑抗的國民政府。可惜該自我矮化的政府早已把此事和當年親自出賣外蒙的事一樣
,忘得個一乾二淨。
論起字來,從無"正宗"之說。人人皆知是倉頡造字,那麼只有他造的字才能稱為
正宗。中國文字的創造衍生和發展,是一個相當漫長的年代。比如甲骨 文,史書上從未
有過記載。直到100年前才有人偶然從中藥鋪的所謂"龍骨"上發現。先有王國維後有郭沫
若等一大幫人研究考證,這才有今日之甲骨文學問。至 于先秦的金石鐘鼎和秦代的篆書
,如今真正能識的人也不會有太多。大概到漢隸魏碑之後,那字才漸漸能辯。但我讀昭和
法帖中收有的東漢末年張飛的字,仍是不識 的為多。那歷史上的張飛,還是個大書法家
,字寫得比諸葛亮要好得多。那羅貫中聊三國把張飛聊成個燕頜虎須的魯莽漢子,實在是
罪過,對不住張家後代。當然到 了晉朝王羲之的蘭亭序,王獻之吃中藥時寫的鴨頭丸帖
和拉肚子時寫的忽肚痛帖,這幾本中國書法史上最有名的字帖,那字體與今日的字形無異
了。所以我想今日所 說的繁體字的根基,應源于漢晉之交的年代。距今約1500年左右。
但簡體字並不是就遲出生了1500年!有80%的簡體字是從歷代的草書中挑選而出。
簡體字的主要參考來源是王羲之的正草十七帖。年齡也在1500 年左右。也有部分從宋朝
徽宗的行草千字文"天地玄皇,宇宙洪荒"中衍出。雖晚了近500年,但於今日來說,也是
古董文物得可以。所以實在來說,簡體字並非 是共產革命的產物,而是我們祖宗的寶貝
遺產。我曾有幸與幾位來自臺灣,國學根底很深的老先生聊過簡體字的問題。對於簡體字
主要源於草書這一點,他們是知道 得很清楚。他們認寫絕大部分的簡體字,也非難事,
因為那本身就是正草的寫法。但他們疑問的是,是否有必要把正草這樣一種很高的藝術來
教給工友農夫等大眾, 替代他們的日常寫讀之用。如此普及,恐怕也太濫。老先生們的
心是好的,但我這個人畢竟受過共黨多年的赤化教育。所以記得當時與他們一席聊,我嘴
上唯唯諾 諾,但肚裏就早已大唱起"什麼花結什麼果,什麼立場說什麼話"的革命歌曲來
了。
但老先生們的話也使我恍然大悟,明白了為什麼簡體字不能為臺灣方面接受的原
因。俗話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原來知之者珍為"陽春白雪" 但願和者越寡越好
;而不知之者鄙為"下里巴人"、"共產邪物",不願與之同歌,怕降了自己的身份。也有可
能是因為中央政府(匪)搶先推出了簡化字方案,中 央政府(島)不屑與之為伍,就把開發
多年,本來形制上已相差無幾的一套簡化字方案徹底拋棄,如同其在拼音問題上的做法一
樣。
所以怪來怪去,還是要怪蔣老總統當年搬家搬得太匆忙,少帶了幾部好帖去臺灣
。那年民國政府偏安喬遷,最要緊需要搬走的東西有兩樣:一是北京故宮中 的文物寶貝,
二是上海人手中的黃金。北京故宮裏的東西好辦,裝箱就是,只是散在各家各戶,要占為
己有裝入箱子咦邊s是也不易。好在當時的太子真是聰明絕 頂,他深知上海人崇洋也恐洋
,貪錢更惜命的心理。於是手書一則告示,大意說:"私藏黃金乃擾亂金融之罪,必須限時
限刻去中央銀行兌換成法幣,愈期不兌,一 經用美國最新發明的測金器探出,格殺不論
。"幾天後,果有報紙大幅註銷某街某弄某號某家某人被那測金器查出私藏金條,拖出去
槍斃的消息和照片。上海人想, 美國人原子彈也造的出,發明那測金器也不是什麼難事
。所以紛紛爭先恐後去銀行兌換紙幣,怕去晚了遭殺頭。換了紙幣後,大家又一窩蜂趕去
十六鋪(黃浦江碼頭 一帶,有許多寧波人開的店專賣鹹魚乾貨)買乾糧食品以備打仗。據
說當時十兩一根的4s黃魚(大金條),換成法幣後,僅夠買一條鹹黃魚而已。所以上海人手
中 的黃金,自那時起早已被刮走。。到了十幾年後紅衛兵再掘地三尺,也僅剩一些女人
的耳環戒指而已,大小黃魚早已遊去了臺灣。好在文革時的紅衛兵信奉中國的土 方法,
抄出東西來,給事主戴一頂紙糊的高帽子遊遊街,出出洋相而已,並沒有死罪。不象當年
的太子政策,抄出黃金的事主,分分鐘可被拉出去放槍打靶。所以今 後如有人來比較這
二段抄黃金的歷史,一定會感到,土紅衛兵哪里比得上當年的後備共產黨員蔣經鍋,革命
造反的勁頭和策略差個十萬八千里遠!
至於那故宮中的寶物,其實真正帶到天津,後流入東北。這本正草十七帖真跡,
沒有被帶去臺灣,現在還存在瀋陽的博物館裏。而其僅存的幾本摹本也都流 落在大陸各
地,解放後才收集起來。其間有人印刷流傳,亦有好事者作為藍本去發明什麼簡體字。要
是這幾部好帖當年被帶去臺灣,也展覽在臺北的故宮博物院裏的 話,那今天臺灣的大眾
也不至於大驚小怪,視簡字如天書蝌蚪文。所以這也怪不得他們。正如陶淵明筆下有為避
秦亂而入桃花源的人,陶先生與他們講有魏晉之朝, 如雞同鴨講似地講不通是同樣的道
理啊。
年前兩岸會談的對手中,焦先生的國學功底,似乎也不甚清楚。那位辜老先生,
從"日據時代"起就是一位博學多才的人,文章極其漂亮,還是京戲的絕對 熱心票友,唱
得一口好戲文。想來他讀幾個草書簡字,不會有問題。那李前總統,只知他在康奈爾拿得
農學PhD,所以英文料無問題;又知他自稱1945年臺灣 光復前一直以為自己是日本人,至
於中文尤其是國學古文功底就無從考了。但好在日本那50個假名的寫法,不少也是從王羲
之的正草十七帖中盜版剽竊而去,所以 想來李次郎認那簡字是會認的,只是發出音來,
可能就是"啊衣嗚唉喔,卡key褲開哭"了。
目前大陸使用的簡化字是1956年1月28日審訂通過的,以後雖根據使用情況而略
有改變,但一直使用到今天,成為中國大陸的用字標準。1977 年,曾公佈《第二批漢字
簡化方案》,在報刊上試用很短的一段時間後宣佈廢除。至今臺灣、海外一些攻擊簡化字
的文章,所舉的例子往往都是這個方案的,他們以 為它還在大陸通行,其對簡化字之無
知,由此可見。最可笑的,莫過於咸片導演李翰祥曾在《世界日報》上登文說,漢字簡化
後,他的名字就成了“李汗祥”,不由 讓他汗涔涔下。“翰”何時又曾簡化為“汗”來
著?李導大概把某位大陸人寫的錯別字也當成簡化字,白出了一身汗。建議簡化字的反對
者都先去學學簡體字,再來 發表高論。否則,支持簡體字的人大體都懂繁體字,而反對
的人卻對簡體字一竅不通,這架還怎麼打?
反對漢字簡化的一個理由,是繁體字符合漢字造字規則,雖然難寫,卻要比簡體
字容易認。其實漢字演變到楷書,不管繁、簡,都已是面目全非了,真想知 道一個字的
由來,至少也必須懂得小篆甚至甲骨文,而教兒童認字的小學教師,哪會有這樣的功力?
即使有水準高超的小學老師,能把某個字為何這麼寫講得頭頭是 道,又豈是小學生能領
會得了的?用繁體字的各位平心靜氣地想想,自己當初認字時有多少字是通過瞭解字源才
記下的?恐怕絕大部分字都是靠死記硬背記下的吧? 既然都是死記硬背,當然是筆劃較
簡單的簡體字好記好認好寫。
有一些簡體字,本來是古字,比繁體字更符合造字規則,我舉兩個例子。
先說“眾”字。簡體的寫法是三個人迭一塊,這是“眾”字的最原始的寫法,甲
骨文就已經這麼寫了,就是《周語》所謂:“人三為眾。”非常地好認好解 釋。可是繁
體字的“眾”字,有多少人知道它為什麼那麼寫?原來它的下部,實際上也是三個“人”
,只不過變了樣了,不說還不容易看出來;而上部呢,根本就是 寫錯了,本來的寫法應
該是一個橫著的“目”,《說文》解釋說:“目,眾意。”我琢磨它的意思,大概這個“
目”應該是“綱舉目張”的“目”,也就是網孔。網 孔密密麻麻的,確實是“眾意”。
既然“三人,眾意”,“目”也是“眾意”,未免重複累贅,去掉這個含義不明顯而且寫
錯的上半部,剩下原本的三人,不是很好 嗎?
再來看“從”字。簡體的寫法是兩個“人”字並在一起,這也是“從”的最古老
寫法,也見於甲骨文,取“兩人相從”之意。繁體的“從”可就不太好解釋 了,它的右
上角,是兩個“人”,保留了“從”的最初寫法,可是其他部分呢?我們對照小篆,才發
現這個字也是寫錯了,它的雙人旁和右下角應該合在一塊,成為 一個表示行走的偏旁,
這大概是在小篆的時候才添上去的,楷書再把它割成兩半,可就有點莫名其妙了。
類似這樣的簡體字還不少,比如“塵”、“禮”、“雲”、“電”、“胡”、“
須”、“處”等等,不一一解釋了。
有反對漢字簡化的臺灣人聲稱簡體字是郭沫若等人胡寫出來的,比如“國”字。
我們就來看看這個“國”字寫法的演變。
商金文上的“國”字寫作“口戈”,左邊的“口”四四方方表示土地,右邊的“
戈”是武器,也就是說,“國”字的意思是用武器保衛下的土地。甲骨文的 寫法顛倒過
來,成“戈口”。到了周金文,在“口”下面加了一橫,成為“或”字了。這一橫是什麼
意思呢?許慎說是“以守一,一地也”,與“口”重複,不太可 能,所以有的學者認為
這一橫表示住在土地上的人。後來在“或”的左邊加了波狀的一豎,表示“戈”的柄,到
後來這一豎向兩邊擴展,成了“匚”,“或”的最後 被完全包圍,成為繁體的“國”〔
□或〕已是很晚的事了,大概是在李斯製造小篆的時候。
但是這不等於說繁體的“國”是正宗,因為“國”字還有另外一條演變路線。非
常早的時候,商金文的“口戈”寫法,右邊的“戈”就被省略,光用“□” 代表“國”
了,所以作廢的第二批簡化字把“國”寫作“□”,也是古已有之。但“□”的寫法畢竟
不容易辨認,所以就往裏面填,這就有了“□八土”“□王 ”“□玉”。如果我們到歷
史博物館去,看到太平天國的旗幟,就會發現他們把“太平天國”的“國”寫成“□王”
,那可絕不是郭沫若之流偽造的文物。武則天造 字,也在“國”字上作文章,先是“□
武”,後來覺得有自己給困在裏面的意思,不吉,改成“□八方”〔上八下方〕。
“國”字可能是漢字中寫法最多的一個字,據統計有四十一種之多,最奇怪的一
種寫法是三個“秦”壘一塊,大概是漢初的一種寫法,取“三秦”之意。
簡化的“國”字絕對不是郭沫若等人的胡謅,而是非常早就在民間通行了,是最
通行的寫法,而且還流傳到了國外,日本、韓國也都這麼寫,難怪大陸會把它當成標準字
。
簡化字從來不是某幾個人的自創,文字改革委員會在確定簡化字時,遵循一條總
原則:“述而不作”,即只整理古來或民間的寫法,不自創。
一、漢字簡化的原則和方法:
漢字簡化的原則是:“述而不作”、“約定俗成,穩步前進”,也就是說儘量採
用已經在民間長期流行的簡體字,只作收集整理和必要的修改,不擅自造字。那種“簡體
字是共產黨發明的”、“簡體字是郭沫若等人造出來的”的笑談,不過是括民黨(不是國
民黨)的宣傳。
漢字簡化的方法是以錢玄同在1922年提出的方法為基礎的,共有七種:
1、採用比畫簡單的古字。如“從”、“眾”、“禮”、“無”、“塵”、“雲
”等等,這些字都見於《說文解字》,比繁體字更符合“六書”,有的繁體字反而是寫錯
了的(參見後續文章)。
2、草書楷化。如“專”、“東”、“蕩”、“樂”、“當”、“買”、“農”
、“孫”、“為”等。
3、用簡單的符號代替複雜的偏旁。如“雞”、“觀”、“戲”、“鄧”、“難
”、“歡”、“區”、“歲”、“羅”、“劉”、“齊”等。
4、僅保留原字的有特徵的部份。如“聲”、“習”、“縣”、“醫”、“務”
、“廣”、“條”、“鑿”等。
5、原來的形聲字改換簡單的聲旁。如“遼”、“遷”、“郵”、“階”、“折
薄ⅰ斑h”、“擾”、“猶”、“驚”、“護”等。
6、保留原字輪廓。比如“龜”、“慮”、“愛”等。
7、在不引起混淆的情況下,同音字合併為簡單的那個字。比如“里程”的“裏
”和“裏面”的“裏”合併,“面孔”的“面”和“麵條”的“面”合 並,“皇后”的
“後”和“以後”的“後”合併,“憂鬱”的“鬱”和“鬱鬱蔥蔥”的“鬱”合併。這些
合併在現代文中不會引起詞義的混亂,簡化字的使用者從未 感到不便,反而是些從未用
過簡化字的人在那裏想當然地杞人憂天。
有幾個常用字特別值得一提:“龜”字,繁體近二十筆,簡直是一筆一畫在畫一
隻龜,難寫(我至今不知其正確筆順、筆劃),難記(經常閱讀繁體字書籍 的尚且我認
得寫不得,何況小學生),簡化後保留其輪廓,僅剩七筆。“憂鬱”的“鬱”,繁體多達
二十九筆!寫法極其複雜,也很難記(據說有一次漢學會議上有 人靠寫出這個字贏得一
片掌聲),簡化後以“蔥郁”的“鬱”代替,僅八筆。“籲”繁體字多達三十一筆,也極
難記住寫法,簡化後改為“口”形“於”聲的形聲 字,好記得很,且不過六筆。“釁”
的繁體字二十六筆,寫法也相當古怪,明白了其字源也未必能記得其寫法,簡化後僅十一
筆。這些都是人人必須記得的常用字, 想當初學繁體字的小學生光記這幾個字就不知花
了多少精力,而用簡體字的人不費吹灰之力就把它們記住,難怪有人對簡體字大為不滿-
-他當初的心血簡直是白費 了。繁體字動則十幾、二十幾筆,而簡體字平均七、八筆,
不僅書寫快速,對於電腦用字也極其方便。要把一大堆二十幾筆的字一個個都塞進十六針
的字型而又不 相混淆恐怕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所以現在大家使用的免費字體,簡體是漂
亮的宋體,而繁體卻什麼體也不是,就象小孩描出來的。
二、漢字簡化簡史
簡體字是漢字演變的邏輯結果。漢字從甲骨文、金文變為篆書,再變為隸書、楷
書,其總趨勢就是從繁到簡。隸書是篆書的簡化,草書、行書又是隸書的簡 化,而簡體
字正是楷書的簡化。楷書在魏晉時開始出現,而簡體字已見於南北朝(4-6世紀)的碑刻
,到隋唐時代簡化字逐漸增多,在民間相當普遍,被稱為“俗 體字”。我們今天使用的
許多簡化字,在這時候就已經開始出現,例如“營”、“壽”、“盡”、“敵”、“繼”
、“燭”、“壯”、“齊”、“淵”、“婁”、“ 顧”、“獻”、“變”、“燈”、“
墳”、“驢”,等等。唐代顏元孫著《幹祿字書》和王仁[日句]著《刊謬補缺切韻》,
都收了極多的俗體字。宋代以後,隨著 印刷術的發明,簡體字由碑刻和手寫轉到雕版印
刷的書籍上,從而擴大了簡體字的流行範圍,數量大大增多。根據《宋元以來俗字譜》,
宋元明清12種民間刻本中 所用的簡體字多達6240個,合為繁體字共1604個,平均每個繁
體字有3.9個不同的簡化字,與今天使用的簡體字完全相同的有“實”、“寶”、“聽”
、 “萬”、“禮”、“舊”、“與”、“莊”、“夢”、“雖”、“醫”、“陽”、“
鳳”、“聲”、“義”、“亂”、“台”、“黨”、“歸”、“辦”、“辭”、 “斷”
、“羅”、“會”、“憐”、“懷”等等共達330多個。
1909年,陸費逵在《教育雜誌》創刊號上發表論文《普通教育應當採用俗體字》
,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公開提倡使用簡體字。
1922年,陸費逵又發表論文《整理漢字的意見》,建議採用已在民間流行的簡體
字,並把其他筆劃多的字也簡化。
1922年,錢玄同在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上提出《減省現行漢字的筆劃案》,得到
陸基、黎邐酢↕顦溥_的連署。這是歷史上有關簡體字的第一個具體方 案,主張把過去只
在民間流行的簡體字作為正體字應用於一切正規的書面語。它提出的八種簡化漢字的方法
,實際上也就是現行簡體字的產生依據,影響深遠。
1928年,胡懷琛出版《簡易字說》,收簡體字300多個。
1930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出版劉複、李家瑞合編的《宋元以來俗字表
》,反映了一千年來簡體字的發展情況。
1932年,國民政府教育部公佈出版國語籌備委員會編訂的《國音常用字匯》,收
入不少簡體字,並指出:“現在應該把它(簡體字)推行,使書寫處於約易。”
1934年,中國圖書館服務社出版杜定友的《簡字標準字表》,收簡體字353個。
徐則敏在《論語半月刊》發表《550俗字表》。錢玄同在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提出《搜集
固有而較適用的簡體字案》。
1935年,錢玄同主持編成《簡體字譜》草稿,收簡體字2400多個。同年8月,國
民黨政府教育部採用這份草稿的一部分,公佈“第一批簡體字表 ”,收字324個,雖然在
第二年的2月又通令收回,但畢竟是歷史上由政府公佈的第一個簡體字表。也就是在這一
年,上海文化界組織“手頭字推行會”,發起推 行“手頭字(即簡體字)”邉印?
1936年10月,容庚的《簡體字典》出版,收字達4445,基本上本自草書。同年11
月,陳光堯出版《常用簡字表》,收字3150個,約一半本自草書,一半來自俗體字。
1937年,北平研究所字體研究會發表《簡體字表》第一表,收字1700個。
抗日戰爭爆發,簡體字仍繼續推行,而主要在共產黨統治區繼續發展。共產黨奪
取政權後,立即著手繼續推行簡化漢字。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編制《常用簡體字登記表》。
1951年,在上表的基礎上,根據“述而不作”的原則,擬出《第一批簡體字表》
,收字555個。
1952年2月5日,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成立。
1954年底,文改委在《第一批簡體字表》的基礎上,擬出《漢字簡化方案〔草案
〕》,收字798個,簡化偏旁56個,並廢除400個異體字。
1955年2月2日,《漢字簡化方案〔草案〕》發表,把其中的261個字分3批在全國
50多種報刊上試用。同年7月13日,國務院成立漢字簡化方 案審訂委員會。同年10月,舉
行全國文字改革會議,討論通過《漢字簡化方案〔修正草案〕》,收字減少為515個,簡
化偏旁減少為54個。
1956年1月28日,《漢字簡化方案》經漢字簡化方案審訂委員會審訂,由國務院
全體會議第23次會議通過,31日在《人民日報》正式公佈,在全 國推行。以後這個方案
根據使用情況而略有改變,1964年5月,文改委出版了《簡化字總表》,共分三表:第一
表是352個不作偏旁用的簡化字,第二表是 132個可作偏旁用的簡化字和14個簡化偏旁,
第三表是經過偏旁類推而成的1754個簡化字;共2238字(因“簽”、“須”兩字重見,實
際為2236常 用字,就是今天中國大陸的用字標準。
而在其他使用漢字的國家,同樣也在簡化漢字。
新加坡:1969年公佈第一批簡體字502個,除了67字(稱為“異體簡化字”),
均與中國公佈的簡化字相同。1974年,又公佈《簡體字總 表》,收簡體字2248個,包括
了中國公佈的所有簡化字,以及10個中國尚未簡化的,如“要”、“窗”。1976年5月,
頒佈《簡體字總表》修訂本,刪除 這10個簡化字和異體簡體字,從而與中國的《簡化字
總表》完全一致。
馬來西亞:1972年成立“馬來西亞簡化漢字委員會”,1981年出版《簡化漢字總
表》,與中國的《簡化字總表》完全一致。
泰國:本來規定華文學校一律不准用簡體字教學,在聯合國以簡體字為漢字標準
後,宣佈取消原來的限制,於1983年底同意所有的華文學校都可教學簡體字,發行簡繁對
照表手冊,並在小學課本上附加簡繁對照表。
日本:日本使用漢字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在民間也長期流行一些簡體字。1946
年日本內閣公佈《當用漢字表》,收字1850個,其中有131個是簡體字,與中國簡體字相
同的有53個,差不多相同的有9個。
南朝鮮:1983年《朝鮮日報》公佈第一批簡體字90個,在《朝鮮日報》上使用,
與中國相同的有29個,差不多相同的有4個。
以後有興趣再回答“共產黨強迫大家使用簡體字”、“簡體字破壞中國文化”、
“簡體字醜陋”、“簡體字破壞漢字結構”、“簡體字使中國人變笨”、“簡體字不能提
高學字速度”等等這類極其可笑而居然有人煞有介事地提出的指責。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3.82.7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