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的安心 ◎吳俊霖
坐下來,聽煙硝穿越時間
震盪歷史的回音在岩壁之間
牽引海洋的布幔,覆蓋
燕鷗棲止的礫石灘,而薄霧
正以輕緩的滑翔掀開迷彩
的列嶼,船隻過際,看東湧
燈塔的身形於朦朧之中
指引三月海風從南方捎來
暖濕的隱喻,擦響霧笛
遊人們亦曾多次排排挺立
於巨石之前,思索情感的迢遞
如何凝滯成時光的標語
與意志的索引。聆聽海潮
激越那些年的雷聲與電擊
想像流火是如何潑墨天色
如何以鋼鐵的無畏之心
為家園落下鮮紅色的名款
然而生命不必然皆有答案
坐下來,待視野爬上階梯
迎來中柱的堤道拉長島嶼
看遠處的水霧若記憶的煙硝
煙硝若纖微的綁繩,垂掛
在海蝕的條柱之上如一束束
直立的卷軸,平穩而安靜
便援續著漁民們日常的安心
--
◎作者簡介
本名吳俊霖,一九八八年生於臺南,新竹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現就讀政治大學中文所博士班。曾獲優秀青年詩人獎、第三屆周夢蝶詩獎等各種獎項。著有詩集《回來》(角立,2009)、《無相》(斑馬線,2017)、散文集《說時間的謊》(臺灣東販,2019)。
--
◎小編皮皮賞析
此詩為2013第5屆馬祖文學獎得獎作品現代詩類首獎,在詩中,作者描寫歷史中的馬祖與現今的情況,以一種邀請大家一同聽故事的姿態開頭。「坐下來,聽煙硝穿越時間/震盪歷史的回音在岩壁之間」煙硝點出馬祖曾為戰地的身分,而歷史總是穿梭迴盪於時空之中,如同回音在岩壁之間擺盪。再來,作者描寫了一連串的海洋風景,燕鷗、海洋上瀰漫著的薄薄霧氣、船隻、燈塔,再再說明了馬祖的地理特色──馬祖是一座離島。
敘述完歷史與自然環境,接著,人們走進了詩作中。觀光客排排挺立於「巨石」之前,情感與意志皆成為時光,這巨石並非如同澎湖的柱狀玄武岩,馬祖的巨石,是一尊媽祖巨石像。在媽祖面前,過去的往事仍歷歷在目,例如戰爭的流火和那些犧牲將士們的鮮血。但作者說,生命不必然會有答案,我們只能往遠處眺望;爬上階梯之後看見島嶼、島嶼之外的水霧像是記憶中的煙硝飄散不開、纏繞著海邊的燈塔,安穩地指引漁民方向、並且照亮漁民們回家的路,這便是日常的安心感來源了。
隨著時間的流逝,或許過往終將被淡忘,但無論如何,過去的事蹟與此時此刻的現在進行式,必然會以共同的什麼相互連結──浮在空氣中的霧與煙即為如此。它們像是綁繩,不但牽掛起了彼此,也牽掛起了古今面目大不相同的多變馬祖。
--
美編、圖片來源:Sorrow沙若
--
|#關於文學獎的不重要冷知識|
捷運、移動、建築工人、臺北陰雨濕冷的爛天氣是臺北文學獎得獎詩人中最有共識的「臺北經驗」!
——By 小編Y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文學獎 #地方文學獎 #吳俊霖 #日常的安心 #馬祖文學獎 #馬祖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3/20210303.html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60的網紅林lillian_lin1029常容,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度天宮:位於七斗子半山腰 拜媽祖是八斗子漁村中最重要的宗教信仰。以前有一叫『渥』的人,到八斗子來做『海腳』(台語)捕魚,隨身帶有關渡宮媽祖的香火,後來黃水土雕塑一尊媽祖的金身在家中供奉,附近的人家也一起來拜。舉凡家中婚喪喜慶都會來請教媽祖.而且都很靈驗。因此村民都紛紛請回家供奉,居無定所。 民國四...
第 一尊媽祖 在 廖小花的隱性台灣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走進坪林茶鄉,發現台灣包種茶背後的故事〉
我們一行人清晨九點多到達坪林,陰雨罩不住好心情,山間白霧飄蕩,只覺神清氣爽。
停車不遠處,國小操場中央幾座鷺鷥雕塑,形態優雅,或坐或立,不對,把雕塑架在操場中央,小朋友怎麼踢球?牠們是真的!
#初識坪林--山水間的茶鄉秘境
包含坪林在內的大文山堡區域都屬包種茶產地,為保護當地生態,坪林限制蓋娛樂場所,拒絕工廠,這裡沒有商業快餐的烏煙瘴氣,只有雲霧繚繞中一望無垠的茶樹梯田。環境山清水秀,氣候溫潤宜人,丘陵地勢利於排水,生物多樣滋養沃土,使得坪林包種茶香氣獨特、質量特優。
「一般人聽說坪林,都會說坪林我知道啊,在大坪林捷運站嘛!」導覽員阿德把我們逗得哈哈笑。
阿德七年前決定返鄉創業,如今已是老街上頗有名氣的文創餐飲「坪感覺」的老闆,還迎娶了賢惠俊俏的坪林姑娘。
「坪」是一條溪的兩岸,阿德開玩笑說:「北勢溪翡翠水庫是台北的備用水庫,所以我們坪林人都講:喝不完的水,留給台北都市人喝!」坪林茶固然好,得山溪水加持的坪林茶,更好。
「林」是山林,坪林依山傍水,一年四季景觀各異,春天看山櫻杜鵑百花爭鳴鳥語花香,夏日騎腳踏車觀賞螢火蟲,秋天登山露營賞秋葉,冬日萬物蟄伏萬籟俱寂,朝拜雲深不知處的天佛禪寺,別有一番意境。
從前遊人行經北宜公路,一定會在坪林落腳小憩,但現在,「交通改變了坪林生態,雪隧建立後,坪林就被大家錯過了。」
「坪林曾有一萬多的人口登記,現在只剩六千多人,實際居住只有3000人。」
老年化和少子化的雙重挑戰帶來產業沒落凋零,坪林成為台北都市和宜蘭「後花園」之間,一個「不山不市」的地方。
#茶青回流在地創生,坪林的再生和希望
老一輩阿公阿嬤總嘆氣:「唉,坪林沒有希望了。」但提起坪林茶葉時,他們又是那麼精神振奮,拍拍胸脯道:坪林茶是最好的!
「開發一個地方,不是看這裡缺什麼,而是看這裡有什麼,發揮到極致。」阿德神情堅定地說。
是啊,雖然人變少了,但相對的,污染也少了。對於茶葉生長,倒是天時地利的好條件!
自然生態韜光養晦的同時,一群漂泊的年輕人陸續回流,在外打拼多年,他們體會到背井離鄉或許能帶來物質溫飽,但茶才是身為坪林人的使命,才是讓心真正安定的羈絆。
因此,他們放棄待遇不錯的工作,毅然回鄉深耕,學制茶,成為茶二代、茶三代、茶四代...幫助年長的茶農,運用現代社群媒體和網路行銷,為坪林茶產業帶來新的動能。
「烏龍茶發酵後融入食材中,可以很迷人。」百年老茶店「滴滴香」店內,新一代繼承人偉毅拿出一款茶味爆米花供我們品嘗。
偉毅是回鄉茶青之一,就讀觀光系的他在日本看展,見抹茶做得豐富多樣,便發下狠勁:為什麼我們的茶葉不可以呢?
#訪茶廠——瞭解茶葉製作的前世今生
老街旁的茶廠,展現了茶的前世今生。「茶的所有部位都能用,茶葉泡茶,茶籽榨油,茶花釀蜜!」茶農阿伯的聲音鏗鏘有力。
茶葉出籠,有六個萃取步驟。第一步,採摘茶菁,上午茶有露水,下午茶水汽回流,中午茶(10點到3點)最好。「狀況好的話,坪林茶一年能採五次。」
坪林有兩種採茶方式,人工或機器採摘接近成熟的「一心二葉」或「一心三葉」茶芽。
阿伯笑著說:「歌里唱採茶女唱得很好聽吼,但坪林採茶姑娘平均六十五歲,你們如果來採茶,就是最年輕的採茶姑娘!」大家哈哈笑。
第二步、第三步是日光葳凋和室內葳凋,日光葳凋指利用太陽光能去除茶菁水分,室內葳凋指靜置十小時以上。別看這簡單的步驟,卻忙壞了茶農,產季時分,茶農眼睛都泛紅帶血絲。
第四步炒菁,以高溫破壞茶菁中的酵素活性,第五步揉捻,將茶菁揉捻成條索狀,破壞表面細胞層,衝泡才清香。
最後一步乾燥,只留精華。坪林人寵茶,阿伯說:「我們都吹冷氣,但冷氣不是在房間,而是在茶房。」
步步講究,是一絲不苟的職人精神,
成就了坪林茶的有口皆碑。
老伯邊介紹,邊請我們吃茶,「泡茶第一道叫醒茶,記得對它說醒來了醒來了!我要泡你了!」
#做茶包,福建茶師和茶郊媽祖的淵源
「古人求吉利,琴棋書畫、筆墨紙硯、衣食住行,總少不得封上好意頭好意趣,茶也不例外!」
包種茶諧音「包中茶」,老伯去學校制茶,正是為了祝當地學子金榜題名。茶葉開枝散葉,婚禮上常有茶,則旨在多子多孫多福氣。
圖個吉祥,我們跟老伯學做「茶包」,即裝著茶葉的媽祖御守,「啊我們坪林在山邊,又不是在海邊!為什麼有媽祖?」對啊,為什麼呀?
老伯的祖輩們,曾請福建的品茶師傅漂洋過海來教大家吃茶,途經黑水溝,為保平安,出海的人便在船上供一尊媽祖。
以前賣茶的叫茶郊,賣鹽的叫鹽郊,港口有很多茶郊,下船後把媽祖挪放在茶商工會茶郊,久而久之,茶郊媽祖就這樣傳承下來了。
#跟坪林冠軍茶師父學品茶!
十幾分鐘蜿蜒山路車程將我們送至最後一站--茶園。三位冠軍茶師父已排排坐於茶几前了,他們親自泡茶,教我們最專業的品茶知識。其中一位師父的茶竟賣得五萬台幣一公斤。
下午,我們喝了三道、約莫十多味茶。一道是由輕到重不同發酵程度的茶,顏色從淡黃到褐紅,第二道是四款包種茶,第三道冠軍茶,由茶青們特別招待遠道而來的我們。
我們一伙人邊喝茶邊談天,請教茶學問,聽茶青的故事,窗外是高低起伏的山巒和綠油油的茶樹田,除了一直跑廁所,這樣的午後時光真讓人享受。
行程到這兒就結束了,當天晚上睡覺前,抿抿嘴,鼻腔似乎仍盈滿茶的香氣,清甜回甘。
#坪林鄰里大家庭
廣東人的生活里,茶是家庭會議、招待客人最必不可少的角兒,尤記得多少次跟爸爸掏心窩子的談話,都是在一杯涼了又添上、涼了又添上的茶湯里凝結而成的。
慚愧的是,來坪林遊覽,卻是我長這麼大以來,第一次對茶的凝視與深究。
我問茶青們這一行的門檻高嗎?他們說只是每個步驟都有很多「每每嘎嘎」,就看你願不願意跟大家交流。
下午準備離開時,一位茶青問另外的幾位:「餵!等會有事嗎?沒事泡一輪再下山!」
坪林最讓我感動的地方,是坪林茶招牌和口碑背後,茶鄉人的互助和互愛。
坪林冠軍茶師父層出不窮,都說「一山不容二虎」,這兒的人們卻從崇尚共學共贏的風氣。
他們是彼此尊敬的對手,也是對方的良師益友。偉毅農閒時也會和其他茶青鬥茶,「我們會想為什麼他的茶葉香氣會是這樣子,彼此研究。」
坪林老街的各家各戶一樣相親相愛,隔壁攤的阿嬤跟我們湊熱鬧,孩子似的,來這邊攤位拿糖吃。
表演採茶相褒歌的雜貨店老闆娘月娥姐不說自己家茶好,而是說:「我們坪林茶都一樣好!」
就連坪林人拜的宮廟,都有一個象徵鄰里情的故事。保坪宮本是偉毅家的家廟,一百多年前他們全家遷居坪林,把神明玄天上帝也一起請了過來。
老街上的人們需要精神依託,偉毅的祖先便敞開大門歡迎大家,久而久之,保坪宮從私人家廟,變成了老街最古老、香火最鼎盛的公共宮廟。
沒有惡性競爭和嫉妒是非,坪林一代代茶農,用互助互愛,守護上天賜予他們的福澤和恩典。家和方能萬事興,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天同覆、地同載,和諧共榮的土地定能和氣生財,詩意裊裊,生機盎然。這是坪林,也是茶教會我的事。
2020.12.11
第 一尊媽祖 在 跟著媽祖走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在設計中認識信仰 ❙ 視覺設計。徐志豪
南瑤宮老五媽過爐那天下午,和志豪約在咖啡廳聊這次演出主視覺設計,問他對南瑤宮第一個印象是什麼?他說每一尊媽祖都很大尊。
當我看到設計稿的時後,我腦海中就浮現那一句話。他不刻意去修飾演員的比例,保留與「正駕」給予的印象。
因為是「笨港進香」,所以在文字上延用「香條」的字體。在整體版面採用「減法設計」保留空間,讓想要表達的資訊更能夠被閱讀。
簡約的排版是訴求,就像用簡單的心去體驗台灣美好的信仰。
#我們用青春去實踐文化
視覺設計 ❙ 徐志豪
--------------------------------------
募資中►https://reurl.cc/v1oeol
支持我們繼續
#用台灣人的方式 #歌仔戲
#演出台灣人的故事 #笨港進香
彰化南瑤宮 彰化南瑤宮金意承青年會
彰邑開化寺 觀音亭 觀音佛祖-觀音媽會
霧峰林家宮保第園區
#媽祖
第 一尊媽祖 在 林lillian_lin1029常容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度天宮:位於七斗子半山腰
拜媽祖是八斗子漁村中最重要的宗教信仰。以前有一叫『渥』的人,到八斗子來做『海腳』(台語)捕魚,隨身帶有關渡宮媽祖的香火,後來黃水土雕塑一尊媽祖的金身在家中供奉,附近的人家也一起來拜。舉凡家中婚喪喜慶都會來請教媽祖.而且都很靈驗。因此村民都紛紛請回家供奉,居無定所。
民國四十七年,媽祖香爐突然發爐,指示為其建廟,因媽祖神靈附身由鸞生抬轎,選定坐北朝南建廟地點。民國四十八年,度天宮開始起建,由村裡的人搬水泥,堆石頭等一起來蓋廟。這裡居高臨下,正好可以看到正個八斗子港,保護漁船跟村民。農曆三月二十三媽祖生,都會舉行繞境活動。
神蹟: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期,村民被日軍徵召赴中國大陸,有杜建喜等共二十人,同向聖母媽祖祈求香火,讓每個即將離鄉背景的人都可以有一寄託和保祐,但媽祖出示十四份香火,令主事者深感左右為難,不知如何分配,再三向媽祖請示,仍稱只要十四份就夠了。後來二十個人去身體檢查,結果六個人體檢不合格,不用去了,所以正好合媽祖給十四個香火袋的旨意。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cdJq8oPYYo/hqdefault.jpg)
第 一尊媽祖 在 【鹿耳門媽】800年軟身媽祖鹿耳門媽第一手秘辛!農曆3月23 ...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農曆3月23是 媽祖 聖誕千秋的日子,資深總幹事陳春福揭密《鹿耳門媽本尊》的真實傳說!與真人同高的軟身鹿耳門媽,全台僅此 一尊 ,堪稱 媽祖 國寶! ... <看更多>
第 一尊媽祖 在 [閒聊] 有人會怕神像嗎? - PTT評價 的推薦與評價
我常常一直覺得我可能前世是小鬼之類的就是進去廟裡看到神像都會沒理由的害怕或者是一些雕像還是人家拜拜的神桌上有一尊一尊的神我都會感到不安跟 ... ... <看更多>
第 一尊媽祖 在 鹿港崙尾福崙宮湄洲媽祖(聖母會)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于十二月廿六日夜第一次下令開洋,因時缺季風無法成行,只好下令駛回平海。 ... 因此鹿港天后宮之湄洲開基媽可謂唯一現存的一尊,益顯神位的崇高與珍貴。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