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政府堅持的能源轉型在經歷今年五月的兩次大停電後,凸顯原有的電力供給部署已形同崩潰,未來供電穩定若無法確保,不僅危及民生經濟成長,產業發展與外商投資信心也將遭受嚴重打擊。能源政策的施行完全不像模範生、甚至落入後段班,都不是無法克服的難題,最怕一意孤行之後錯失了補救的機會,屆時不但無法延畢,還可能直接遭到退學。為政者務請深思!>
核二1號機即將於本月下旬停止運轉,較其運轉執照到期日提前了半年,確定於今年七月起缺席,對於其後的供電穩定影響甚鉅。蔡政府原本寄望桃園大潭電廠8、9號機可分別於2022與2023年順利上線,填補核二兩部機組除役後的供電缺口,但鄰近的觀塘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工程進度,因藻礁爭議而不如預期,如火如荼擴建中的光、風兩電又無法取代基載核電,致使缺電問題短期內已近乎無解。
過往的穩定供電與低廉電價,曾是我國電子業與半導體產業蓬勃發展的堅強後盾,外商投資設廠更是絡繹於途。然而,主張非核家園的蔡政府上台後,強推欠缺務實規畫的躁進能源轉型政策,加上基載機組的部署不及,使得全台於短短5年內便迎來3次大停電。
類似的局面也於防疫工作中出現。去年此時,當全世界多數國家均苦於新冠肺炎肆虐之際,我國因邊境大幅封鎖與入境隔離措施的超前部署,不僅有效抑低境外病毒移入,也控制了整體的確診數,成為外媒眼中的防疫模範生,政府因此未針對疫情出現大規模爆發的情境,備妥重症醫療量能與充足疫苗。
不過,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未來在全民普遍施打疫苗後終有緩和的一天,時程經專家評估應不致超過一年。令人遺憾的是,供電部署不周導致的缺電危機,非2至3年無法解套;在欠缺替代方案的情況下,一旦核二1號機停止供電,分區停電恐自今夏起成為揮之不去的夢魘。
多數國人並不知道核二1號機曾於2007年進行小功率提升,目前的最大發電功率其實可達100萬瓩,備轉容量率貢獻度達2.6%。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28日的瞬時尖峰用電再度刷新歷史記錄,來到3840萬瓩,當日備轉容量率為6.1%,該機組重要性不言可喻。
過去的用電新高紀錄通常發生於七、八月,今年因氣候異常炎熱,用電新高於5月下旬便不斷出現,循此趨勢估算,今年盛夏勢必再創尖峰用電歷史新高,但與往年不同的是核二1號機屆時已停轉。台電日前公開坦承七月起的穩定供電將是一大挑戰,提出的三項對策中,光電與抽蓄水力發電均非基載電力,唯一可勉強充當基載的,僅有裝置容量50萬瓩但尚在試運轉測試的民營嘉惠電廠1號機。考量整體用電不斷攀升,且夏日傍晚的第二用電尖峰已成常態,在已無光電可支援又逢備轉容量不足的情況下,如同513及517大停電後長時間的分區停電即可能重現。試想,若此時三級防疫警戒未解除,對於居家隔離或自律減少外出的民眾而言,都是雪上加霜的影響。
奔騰思潮》電疫部署崩潰後的雙缺難題
https://www.chinatimes.com/opinion/20210616004148-262110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9萬的網紅蔡英文,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最近這段時間,謝謝大家關心能源轉型和環境議題,今天小英總統在民進黨中常會上,完整說明了執政黨的立場。 說明的內容有點多,但請大家幫忙多多將影片分享出去,能源轉型與環境議題是攸關台灣未來的大事,我們都需要理性思考,然後共同面對。 00:00 ▌福島核災後反核四成為主流民意 2011年福島核災的...
第三接收站進度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灣綠能裝置量未來4年將會翻倍,新建的2離岸風場今夏可完工,太陽能光電年底也將可達標8.75GW!(05/05/2021 自由時報、工商時報)
經濟部長王美花今天在立院報告指出,預計今年7到8月,台電一期、允能一期兩座風場即可完工,容量可達557MW。
政府離岸風電裝置目標是2025年達到5.7GW,王美花表示,其他還有海能、允能二期、彰芳、西島、中能、大彰化東南、大彰化西南、海龍二號、海龍三號等共10座風場,會在2022年到2025年陸續到位,對2025年達到目標有信心。
(自由時報記者黃佩君/台北報導)三接外推方案將延後大潭新機組供電,外界也關注綠能上路情況。經濟部長王美花昨赴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報告再生能源設置,她表示,再生能源裝置量四年已翻倍,發電量也增加十九%,若無去年大旱表現會更亮眼;至於因疫情延誤的太陽光電6.5GW(十億瓦)目標,預計可於第二季達成,今年將上線的兩大離岸風場台電、允能也將於夏季完工。
王美花表示,近年再生能源快速成長,裝置容量從二○一六年的4.7GW翻倍為去年的9.4GW;發電量也由二○一六年的一百二十七億度成長到去年的一百五十一億度,增加十九%。而去年整體綠能發電量減少○.八%,是因大旱使水力發電量年減二十五.二億度,抵銷光電與風電增加的部分。
另,去年太陽光電也因疫情影響材料進口而未達標,但王美花說,今年第二季將可達成6.5GW,年底可達8.75GW;離岸風電方面,今年夏季將再完成兩風場,且有信心完成二○二五年目標5.7GW。
離岸風電國產化也傳出重大進展,二○二四年將陸續併網的海龍風場,昨原由西門子歌美颯供應的300MW(百萬瓦)風機合約將擴展到1GW,並仰賴國產化供應鏈製造,為本土廠商增加機會,為目前台灣單一風場最大風機合約。
能源轉型綠能拚達標 王美花:未來四年裝置容量翻倍
(工商時報記者邱琮皓 、馮建棨報導)由於行政院宣布天然氣第三接收站外推方案,引發外界關注供電穩定。經濟部長王美花5日表示,再生能源裝置容量逐年攀升,雖然因疫情延誤的太陽光電去年6.5GW目標,預計在今年第2季可追上,同時力拼年底累積達8.75GW,另外今年會有兩座離岸風場完工併網,可望提供更多綠電。
王美花5日出席立法院會議前受訪指出,整體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已經從2016年4.7GW成長到去年的9.4GW,裝置容量已成長100%;而在發電量上,也由2016年的127億度成長到去年的151億度,增加20%。
王美花說,受到疫情與乾旱影響,不然綠電發電量會更多。她解釋,去年因無颱風帶來豐沛降雨,水情受影響下,水力發電也大幅減少,去年水利總發電度數較前年減少25.2億度,抵銷了太陽光電與風力發電增幅24.7億度,因此整體再生能源發電量減少0.8%。
面對這樣的情況,王美花表示有信心可以追上進度,太陽光電的設置狀況第2季可達成6.5GW的目標。離岸風電在今年也會完成2風場,且有信心完成2025年目標5.7GW。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447120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10505001897-260410
♡
第三接收站進度 在 經濟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顧供電更護藻礁 遷移三接公投 請投 #不同意
今年的公投題目,是同意或不同意天然氣第三接收站遷移離開現址。不過,政府興建天然氣接收站,是為了進一步以氣換煤、減煤減空污,如果現在要換地方到新地點,需要至少11年的時間。這11年,會對整個能源轉型進度、北部電力缺口、增氣減煤減空污,都帶來巨大衝擊。
三接外推方案,不僅維持減少開發九成,避開岸邊潮間帶藻礁的優點,還進一步外推,不浚挖水下礁體,而且離岸更遠影響更小,是同時兼顧供電穩定、增氣減煤方向,還能保護藻礁的方案。
第三接收站進度 在 蔡英文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最近這段時間,謝謝大家關心能源轉型和環境議題,今天小英總統在民進黨中常會上,完整說明了執政黨的立場。
說明的內容有點多,但請大家幫忙多多將影片分享出去,能源轉型與環境議題是攸關台灣未來的大事,我們都需要理性思考,然後共同面對。
00:00 ▌福島核災後反核四成為主流民意
2011年福島核災的震撼,不僅衝擊了日本,也衝擊了台灣,福島事件的畫面和傷痛,讓台灣人感受到「核災」如此可怕。
也在那一年的8月,民進黨在「十年政綱」當中,正式把非核家園的主張,落實到現實政策的規劃當中,歷經數十年的努力,終於爭取到主流民意的支持,把核四工程擋了下來。
02:26 ▌民進黨執政啟動能源轉型,推動三接也會保育藻礁
2016年開始,我們啟動了能源轉型,讓綠電急起直追,全世界再生能源的廠商,都感受到台灣推動綠電的決心,也帶來大規模的投資。
最近受到矚目的第三接收站,我們大幅修改前政府的232公頃開發面積,現在只剩下原規劃的十分之一,接下來,我們更規劃要成立基金,針對全台多處藻礁,推動系統性的保育工作。
03:10 ▌能源轉型是共同目標,保護家園是我們的共同使命
能源轉型是我們共同的目標,這不是路線之爭。天然氣和藻礁,是減煤、減空污和保育之間的權衡,是環保與環保之間的選擇。
我們會要求行政部門和黨公職,持續和關心的團體、朋友溝通。保護家園是我們的共同使命,我們目標一致,只是選擇的實現方法或許有些不同。
因此,請大家不要相互攻擊、不要相互傷害。抱持理性,努力溝通,我們一定可以共同尋求出解決之道,一起度過能源轉型這一關。
04:50 ▌重啟核四並不可行
另外,我們也注意到,最近重啟核四的聲音又出現了。我必須明確地告訴大家,核四絕對不是選項。
第一,安全不可行。
福島核災之後,核電廠耐震標準,已經變得更嚴格;核四過時的設計,早就不符合新的標準。且台灣位於地震帶,潛在風險不斷增加,工程上的風險,也令人憂慮。尤其是鄰近的台北市和新北市,都是人口稠密區,萬一發生事故,後果不堪設想。
第二,耗資費時不可行。
因為廠商已經解散、設備也停產了,不僅要跟總顧問重啟新約談判,過期設備也要汰舊換新。再加上地質調查的重新評估,以及立院預算審查,耗資巨大、曠日費時。更不要說,核廢料的處理和存放,到今天,都還是很難解的問題。
06:31 ▌核四發電占比僅6.5%,然而太陽能發電占比已能超過6%
即使排除萬難,讓核四兩台機組都發電,發電占比也只有大約在6.5%左右。然而,在目前的中午尖峰時段,太陽光電的占比已經超過6%;另外,風電也全力在追趕進度。
透過全力推動能源轉型,光電、風電的比重逐步增加,大約五到六年的時間內,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將可達到20%,再加上燃氣取代燃煤,也可以同步達到減碳、減少空污的目標。
07:27 ▌加速推動能源轉型,讓台灣成為國際能源轉型的模範生
第一,要跟上淨零碳排的趨勢。今年元旦行政部門已加快腳步,歸納整理其他國家的減排路徑、方案和做法,並且啟動跟民間部門的溝通討論。
第二,要更新綠能發展目標。國家能源轉型的總目標,不會停在2025年。我們因應環境變化,設定新目標,檢視並投入新的技術,幫助我們推動減碳成果。
台灣正在能源轉型的關鍵時刻,政府團隊不僅要跨部會一起努力,更要結合政府、市場和民間的力量,爭取更多支持,讓再生能源發展能夠更順利。
小英總統有信心,也有能力帶領國家,讓台灣成為國際能源轉型的模範生,也希望大家共同努力。
第三接收站進度 在 黃珊珊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大台北瓦斯六座球型瓦斯,目前進度?何時能搬遷?
不是供應給內湖地區使用的六座大台北瓦斯公司的瓦斯儲存槽,卻放在內湖緊臨民眾的住宅區,而且距離三總院區也短短幾百公尺,當地居民要求搬遷這六座瓦斯儲氣的聲音,柯市長聽到了,也到過現場勘查,問題是居民完全不清楚目前搬遷進度到哪?難道這事等到柯市長第二任結束都無法解決嗎?
從2014年柯市長上任以後,在104年11月18日召開過一次地方說明會,當時會議決論就是「當地居民一致要求將儲氣槽全數遷離」以及「6個月內提出遷移儲氣槽之計畫期程」。在105年大台北瓦斯提供的「天然氣球型儲氣槽遷移評估報告」以及後來幾個替代地點的評估,就是一個答案「遷移費用過高、無適合替代地點、暫時仍維持現狀」。在此之後,產發局委託「台灣經濟研究院」評估研究的方向,就把瓦斯槽的「搬遷」變更為「移除」,自此這六座瓦斯儲氣槽的相關時程,全得看中油二期輸氣工程進度。
按照最新進度說明:
-----107年12月31日,中油公司第3接氣站動工。
-----預計112年供氣予大潭電廠。
-----預計114年增加北部地區民生供氣。(各瓦斯公司需配合規劃設置相關設備因應)
-----114~117年為瓦斯公司布建調壓設施、測試輸配氣管網穩定與否,並評估第二氣源導入後本市能穩定供應無虞,再進行拆除作業。
若按照目前中油規畫,在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以及環狀管網布置完成後,若能解決目前輸氣管線老舊,冬季壓力無法提升導致輸氣不足問題,當然這6座瓦斯儲存槽就沒有存在必要,問題是目前的進度流程就無法再提早嗎?產發局在去年的12月21日拜會經濟部能源局時,確認108年~114年為中油第3加氣站以及環狀輸氣網建置時程,而在相關規劃也提到屆時「各瓦斯公司需配合規劃設置相關設備因應」,既然如此,為何產發局不同時要求供應台北市天然氣,包括大台北瓦斯在內的這幾家業者,也同時進行規劃及建置,等到114年就可同時進行第二氣源導入測試。
最後珊珊有幾點具體建議及要求,
第一 產發局應要求北市各供氣業者,配合中油108~114年第二氣源準備期,提前進行相關設備與管線規劃建置。
第二 縮短第二氣源導入期之測試時間,提前完成相關儲氣槽拆除時程。
第三 從108年起,產發局應每年至少兩次辦理地區說明會,告知附近民眾目前進度。
按相關進度,在柯市長兩任任期內應無法完成六座大台北瓦斯儲氣槽的遷移或拆除,但至少也將相關規畫、進度隨時跟里長與附近民眾說明,不要讓市民誤解市府都沒努力。當然,產發局也不是把所有規劃就寄望在中油身上,應該要求各供氣業者該準備的就提早準備,務必要朝著六座儲氣槽全數拆除目標進行。
#大台北瓦斯 #內湖 #六座儲氣槽全數拆除
第三接收站進度 在 Taoyuan Kwun Tong LNG Terminal No. 3 Story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3 Story & Project Progress Vlog #1 2021/3/6 ... 【能源轉型】 第三 天然氣 接收站 與大潭藻礁、能源消耗的極限|能源轉型,轉到哪?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