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旭暉隨緣家書:國際政治夢工場🇩🇪🎬] 今年看過的最佳電影,沒有之一,毫無保留推薦,而且建議一個人入場,方便思考。電影整個要表達的訊息,要到最後部份才完整呈現,再代入個人近年的思想感悟,真有醍醐灌頂的感覺。這是連續兩日在《信報》分享的完整版,也是完整表述個人心路歷程的文字。明白的就明白,不明白的也不用刻意,因為我們都是獨立個體,這才是人生。
//德國電影《無主之作》片場超過三小時,是我踏入2019年以來,看過的最優秀電影,沒有之一,感覺比導演十年前的另一力作《竊聽者》更有思考空間,而且也隱隱然回應了網絡年代「甚麼是真實」這個核心問題。
德國大視角:為甚麼不標籤?
在最表層,電影是一部德國近代史浮世繪,主角一家生活在歷史名城德雷斯頓,和城市一起,經歷了種種戲劇性改變。德雷斯頓由第二帝國、威瑪共和國、納粹德國的工業重鎮,到了二戰期間被盟軍狂轟濫炸(歷史學家將之和長崎的第二顆原子彈比較,普遍視之為非必要的暴力),冷戰時成為東德共產政權一部份,兩德統一後再成為高科技中心,和這裏有淵源的德國人,特別有歷史沉澱。主角最親的阿姨亡於納粹暴政,不少家人繼而死於盟軍空襲,自身的年青歲月在東德渡過,逃到西德後以藝術成名,單是這些經歷,已經很史詩式。
這段經歷,是有真人真事所本的,參考的是當代著名視覺藝術家李希特(Gerhard Richter,1932- ),他的代表作包括照相寫實主義繪畫、抽象藝術、色卡繪畫等,近年不斷打破自己保持的在世藝術家作品拍賣最高紀錄。李希特正是出生於德雷斯頓,童年在納粹統治下渡過,後加入東德的德雷斯頓美術學院,1961年逃到西德,在杜塞杜夫藝術學院學習,不久成名,被視為畢卡索之後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但據說他對電影頗為不滿,不希望電影影射自己的歷史;電影也刻意加添了不少藝術創作劇情,以免涉及個人名譽的爭議。
但《無主之作》的重點,完全不是以上這些。話說主角無論在電影、還是在現實世界,名成利就後,堅持拒絕對自己的藝術賦予任何解說,不註釋、不表態,認為每一個作品本身都不需要有主題,但把作品放在一起思考,每一個人都能找到各自的「真實」。這種說話聽起來很玄、很虛、很離地,但代入主角的心路歷程,其實不難明白:一方面,他對納粹應該恨之入骨,對以「優生學」名義處決他阿姨的行為不可能無動於衷,對東德的「社會主義寫實主義」藝術風格則嗤之以鼻,否則也不會出走到西德追尋夢想。然而,他拒絕高調批判這些對象,因為介入了現實層面的政治、以平面的言詞表達複雜的立體情懷,就會容易走到另一個極端,同樣容易失去「真實」。
就以他本人為例,雖然他討厭納粹,但他的外父是前納粹高層,即使他直覺討厭這位外父,但也不願意指證其犯罪行為。他的藝術家阿姨對他影響極深,因為優生學的極端政策而死,但客觀上,主角本人也是優生學產品,電影可疑安排他不時對自己天賦過人流露自傲的炫耀,從而令身旁平庸學生妒忌,也因此在不同政權下,都得到不少貴人或明或暗的保護,假如高調批判優生學,總會碰到令自己尷尬之處。
即使是東德的「社會主義寫實主義」,也成了主角的部份信念:那位東德藝術教授對主角除了有知遇之恩,教導他不要「我、我、我」的創作,反而點醒了怎樣在表面的集體主義下,維持暗地裡的自我元素,這也是他們二人才懂的默契,也是主角逃離東德後,壁畫被塗掉時,東德教授不住飲泣的原因,因為他看見那一面。至於到了西德,其實主角也一度受制於資本主義的壓力,追求他並不喜歡、也不擅長的Avantgarde藝術,直到西德的教授傳授「何謂真實」的交流,才發現了自己真正不可取代之處,所以他後來的作品其中一個明顯主軸,就是要同步遠離資本主義的庸俗枷鎖。假如輕易把他的作品貼上「反思納粹」、「批判共產」、「擁抱自由」、「揚棄市場」一類標籤,不但膚淺,還適得其反,因為每一個人都是立體的,否則何來真實?
德國式真實:「我、我、我」的秘密
昨天談及電影《無主之作》探討的哲學問題「何謂真實」,其實這在我們今天的日常生活,同樣能應用。
除了藝術家主角,在電影的大反派──那位專業上相當傑出的婦產醫學教授身上,同樣能反映何謂「真實」。教授在納粹時代因為醫好了戈林和戈培爾的妻子,成為政權信任的大紅人,親手把不少不符合優生學原則的德國人送到毒氣室。但戰後,他同樣因為成功替蘇聯軍官那位難產邊緣的妻子接生,在其保護下,成為東德「人民院長」、屢獲勳章,安然渡過大時代的轉折。到了移居西德,憑藉出色的醫術,他依然是社會精英權貴,又是成為院長,辦公室更大,架子也更大。教授口中的說話,由「希特勒萬歲」、「共產主義萬歲」到「擁抱自由」,都不改他在平行時空同樣住豪宅、獲前呼後擁、維持高高在上的尊嚴。對他而言,納粹、東德、西德都不是完全的真實,但也不是完全的虛幻,而只是人生舞台的一部份。
但冷酷無情的背後,大反派也不是沒有「真實」,那就是他的女兒小時候畫的畫,他一直放在辦公桌案頭,無論在哪個政權生活都予以保留。但所謂「真實」,只是他珍惜的女兒童年、與及從中找回自己僅有的人性一面,而不是長大成人後女兒的幸福。這就像主角的西德教授,他找到真實的一刻,是在克里米亞戰機被擊落後,獲當地「敵人」韃靼人悉心照顧的經歷,韃靼人療傷使用的油脂、棉被,從此成了聯繫自己真實的中介。與我而言,找到這一份真實的上一次感覺,卻是小狗Cargo在身旁的一刻,無以名狀。但正如那位西德教授所說,作品好不好只有自己知道,那些感覺假如被白描出來,再被各式各樣的團體、群組、意識形態綑綁騎劫,一切失諸有相,不但俗不可耐,也不會再得到自身的真實。
這樣的思維,和今天網絡時代的邏輯,正好完全相反。在網絡社會,一切立場先行,任何文字、圖像,都要加上提綱挈領的大標籤,無形中令人的思考能力急速退化。現實世界畢竟是複雜的、多變的,從不是非黑即白,越是保持一種藝術的留白,才能保持真正屬於個人的真實;越是強調表層的「我、我、我」,就像廣大網民,卻很容易墮入另一種的非我。
《無主之作》的西德教授,問學生「選舉投哪個政黨」,學生表了一輪態後,他說根本不應該投票,然後把兩大黨候選人的海報燒掉。這一幕行為藝術相當震撼,但明白的學生(與螢幕前的現場觀眾)恐怕不多,主角明白了,教授因此發現他的慧根,此前根本連他的作品也未看過,卻判斷此子必成大器。我們每人的真實,都只應是自己真正明白、擅長、相信的感覺,與外間的種種標籤可以毫無關係,才能找回自己,然後再跟隨自己的真實,在這個唯有個人品牌不可取代的年代,專注拓展下去,才能成為一家之言,在未來維持作為人的價值。但這時代真正明白、並能付諸行動的,又有多少?//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XXY_Animal of Visio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年11/15上映的《催眠.裁決》,由金馬影帝張家輝主演催眠大師、《竊聽風雲》金獎導演爾冬陞監製的電影;描述一位揚名國際的香港催眠大師,參與了轟動香港社會的少女凶殺案陪審團審判,卻在審判最後一天,催眠大師的女兒被歹徒綁架,並威脅催眠大師以催眠術控制陪審團成員,企圖反轉審判結果。 電影結合了催眠術主...
竊聽 行動 劇情 在 地下電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地下推薦】
『三月份有什麼值得期待的電影?』✨
時序進入三月,奧斯卡甫結束,坎城即將開跑,很快地2019要進行四分之一,用電影數日子的時間走得很快,這個月一樣介紹10部『地下電影』心中期待的電影推薦,希望大家在忙碌中,進去漆黑的場域中偷得2小時的夢。
‼️溫馨提醒:1918年,波蘭終於擺脫被瓜分的命運再次獨立建國,適逢波蘭重新獨立百年紀念之際,『誠品電影院 eslite art house』會在3/8-3/14回顧波蘭電影,其展出包含華依達、羅曼波蘭斯基、傑齊安特切克等名導的作品,有興趣的可以參考👉https://bit.ly/2T8dgaj
👉3/6《#驚奇隊長》Captain Marvel
漫威繼推出首個黑人英雄《黑豹》後,在今年也迎來首部超級女英雄的電影《驚奇隊長》,找來《不存在的房間》奧斯卡影后布麗拉森擔綱演出,估計可以抓到文藝族群,其餘還有「鄧不利多」裘德洛以及老班底山謬傑克森。
目前《驚奇隊長》的聲量不差,有望開出紅盤,替接下來要上映的《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暖好身。
👉3/8《#8美圖》 8 Women(數位修復)
2002柏林影展主競賽單元,鬼才導演馮斯瓦歐容執導(雖然沒有很愛《雙面愛人》),但有著凱薩琳丹妮芙、伊莎貝雨蓓、艾曼紐琵雅、維琴妮拉朵嫣、芬妮亞當、路迪芬莎涅、菲敏理查、丹妮兒戴喜歐的同台演出,不管什麼時候上映,都可以直接進戲院。
👉3/8《#滾滾紅塵》 Red Dust(數位修復)
榮獲第27屆金馬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攝影、最佳美術設計、最佳造型設計和最佳電影音樂8項大獎,也是林青霞從影多年唯一的金馬影后,張曼玉則是在第26屆金馬獎以《三個女人的故事》摘下后座後,隔年再拿女配角,而秦漢(當年的二秦二林)也與林青霞再度攜手。
時局的政變、動盪的亂世,浮生若夢,修復後於大銀幕中,或許更能看清其輪廓。
👉3/8《#逆光天后》 Vox Lux
2018威尼斯影展主競賽單元,奧斯卡影后娜塔莉波曼、裘德洛主演,且新科威尼斯影帝《梵谷:在永恆之門》的威廉達佛也參與旁白配音,從此片釋出的本事來看,更像暗黑版的《一個巨星的誕生》,娜塔莉波曼飾演的角色在恐怖攻擊後倖存下來,之後意外踏上樂壇,卻必須面對種種黑暗。
這樣的演出,似乎也接近娜塔莉波曼的封后作《黑天鵝》。「Vox Lux」意指光的聲音,或許能在戲院中的漆黑找到光。
👉3/8《#無主之作》 Never Look Away
2018威尼斯影展主競賽單元,也順利入圍2019奧斯卡外語片最終五強和最佳攝影,此片導演賀克唐納斯馬克在2007就以《竊聽風暴》拿下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竊聽風暴》背景放在1980年代的東德,全片側寫了東德壓迫的政治氛圍,卻透過戀愛的自由與良善,逐漸轉化壓迫者的心防,對人性有著透徹地剖析,從小情小愛中影射東德的思想解放,格局高度不凡。
當初看《竊》片時的震撼感仍記憶猶新。《無主之作》也再度將議題聚焦在東西德身上,期待導演能有水準之作。
👉3/8《#RBG:不恐龍大法官》RBG
入圍2019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最佳原創歌曲,聚焦在國最高法院大法官露絲拜德金斯伯格,紀錄她爭取領性平權的傳奇一生。身為美國最有權勢的百位女性之一,猶太人和女性備受歧視的年代皆歷經風霜的走來,此紀錄片好評不斷,若想了解美國性別的平權運動,藉以反思,此片應能有所幫助。
而上一檔期有劇情片《法律女王》(目前在院線熱映),同樣是露絲拜德金斯伯格的故事,並由費莉絲蒂瓊斯飾演,建議可以搭配觀看。
👉3/15 《#厄夜追緝令》 The Guilty
初試啼聲,便一鳴驚人的丹麥新銳導演Gustav Moller,全片在1500萬台幣的預算中完成,之後獲得了2019丹麥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原著劇本、最佳剪接、最佳音效設計七項大獎,更順利打進奧斯卡最佳外語前九強。此片口碑在國外早已爆棚,日前在台灣的媒體試片反應也極佳,或許能帶來推理懸疑的新視野。
故事講述亞斯格警官在交班時,年輕女子疑似被綁架的求救電話讓這夜有了變化,於是搜尋這名女子和綁架者的行動就此展開,但隨著一案情的抽絲剝繭,他即將面對的是難以想像的駭人秘密。
👉3/22《#我們》Us
憑著《逃出絕命鎮》一戰成名的喬登皮爾,去年除了以恐怖類型問鼎奧斯卡最佳影片、還拿下最佳原創劇本。處女首秀便獲得口碑和票房上的雙贏,今年則打鐵趁熱,快速地產出第二部驚悚長片。
由《黑豹》班底主演,「恩巴庫」溫斯頓杜克、「娜奇雅」露琵塔尼詠歐攜手飾演受害夫婦。喬登皮爾這次是否會以種族議題切入,再創造出雅俗共賞的驚悚片,3/22就能揭曉。
👉3/22 《#來了》It Comes
《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告白》、《渴望》日本驚悚名導中島哲也睽違五年的新作,集結妻夫木聰、黑木華、岡田准一、小松菜奈和松隆子等一票一線影星,群戲調度和懸疑驚悚這類的元素對於中島哲也來說應該不是難事,但至於如何賦予影片新意,跳脫過往的既有框架,可能是這樣要挑戰且值得期待的重點之一。
👉3/29 《#G殺事件》 G Affairs(有小雷斟酌閱讀)
去年金馬影展「奈派克獎」的入選影片,當時觀影後便留下深刻印象,《G殺事件》令人實在感受到創作者對於整個社會的憤怒,我覺得這對一個剛起步執導長片的導演很重要,這邊直接寫出當時留下的短評:
影片剛開始透過兇殺案做引子,進而一刀刀剖析整個社會的面向與狀態,教育的影響、青春期的叛逆、公權力的腐敗、對新移民的關係、房價的高漲等等議題皆巧妙拉在一起,環環相扣,對於整體環境的控訴令人有反思的空間,且全片大膽地使用複雜的跳接,一層層堆疊出來的影像力道很強,尤其片尾聖母與屍體的蒙太奇,相當出彩,最後幾條線收在一起時也不突兀甚至有種驚奇感,整體想控訴的令人想起3年前的《踏血尋梅》,甚至是早期的陳果,影像更有中島哲也的模樣。
片尾這對男女從高樓落下,將全片拉向一場醒世預言,種種超現實的狀況反而更能提醒處在現實的我們。《G殺事件》野心很大的確也處在失控邊緣,缺點也顯而易見,但非常真誠且勇敢,很像去年陳宏一的《自畫像》,縱使不完美,但值得肯定。
欲感受亞洲影壇新銳導演的創作能量,可以進場觀察。
竊聽 行動 劇情 在 地下電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地下推薦】
『三月份有什麼值得期待的電影?』✨
時序進入三月,奧斯卡甫結束,坎城即將開跑,很快地2019要進行四分之一,用電影數日子的時間走得很快,這個月一樣介紹10部『地下電影』心中期待的電影推薦,希望大家在忙碌中,進去漆黑的場域中偷得2小時的夢。
‼️溫馨提醒:1918年,波蘭終於擺脫被瓜分的命運再次獨立建國,適逢波蘭重新獨立百年紀念之際,『誠品電影院 eslite art house』會在3/8-3/14回顧波蘭電影,其展出包含華依達、羅曼波蘭斯基、傑齊安特切克等名導的作品,有興趣的可以參考👉https://bit.ly/2T8dgaj
👉3/6《#驚奇隊長》Captain Marvel
漫威繼推出首個黑人英雄《黑豹》後,在今年也迎來首部超級女英雄的電影《驚奇隊長》,找來《不存在的房間》奧斯卡影后布麗拉森擔綱演出,估計可以抓到文藝族群,其餘還有「鄧不利多」裘德洛以及老班底山謬傑克森。
目前《驚奇隊長》的聲量不差,有望開出紅盤,替接下來要上映的《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暖好身。
👉3/8《#8美圖》 8 Women(數位修復)
2002柏林影展主競賽單元,鬼才導演馮斯瓦歐容執導(雖然沒有很愛《雙面愛人》),但有著凱薩琳丹妮芙、伊莎貝雨蓓、艾曼紐琵雅、維琴妮拉朵嫣、芬妮亞當、路迪芬莎涅、菲敏理查、丹妮兒戴喜歐的同台演出,不管什麼時候上映,都可以直接進戲院。
👉3/8《#滾滾紅塵》 Red Dust(數位修復)
榮獲第27屆金馬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攝影、最佳美術設計、最佳造型設計和最佳電影音樂8項大獎,也是林青霞從影多年唯一的金馬影后,張曼玉則是在第26屆金馬獎以《三個女人的故事》摘下后座後,隔年再拿女配角,而秦漢(當年的二秦二林)也與林青霞再度攜手。
時局的政變、動盪的亂世,浮生若夢,修復後於大銀幕中,或許更能看清其輪廓。
👉3/8《#逆光天后》 Vox Lux
2018威尼斯影展主競賽單元,奧斯卡影后娜塔莉波曼、裘德洛主演,且新科威尼斯影帝《梵谷:在永恆之門》的威廉達佛也參與旁白配音,從此片釋出的本事來看,更像暗黑版的《一個巨星的誕生》,娜塔莉波曼飾演的角色在恐怖攻擊後倖存下來,之後意外踏上樂壇,卻必須面對種種黑暗。
這樣的演出,似乎也接近娜塔莉波曼的封后作《黑天鵝》。「Vox Lux」意指光的聲音,或許能在戲院中的漆黑找到光。
👉3/8《#無主之作》 Never Look Away
2018威尼斯影展主競賽單元,也順利入圍2019奧斯卡外語片最終五強和最佳攝影,此片導演賀克唐納斯馬克在2007就以《竊聽風暴》拿下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竊聽風暴》背景放在1980年代的東德,全片側寫了東德壓迫的政治氛圍,卻透過戀愛的自由與良善,逐漸轉化壓迫者的心防,對人性有著透徹地剖析,從小情小愛中影射東德的思想解放,格局高度不凡。
當初看《竊》片時的震撼感仍記憶猶新。《無主之作》也再度將議題聚焦在東西德身上,期待導演能有水準之作。
👉3/8《#RBG:不恐龍大法官》RBG
入圍2019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最佳原創歌曲,聚焦在國最高法院大法官露絲拜德金斯伯格,紀錄她爭取領性平權的傳奇一生。身為美國最有權勢的百位女性之一,猶太人和女性備受歧視的年代皆歷經風霜的走來,此紀錄片好評不斷,若想了解美國性別的平權運動,藉以反思,此片應能有所幫助。
而上一檔期有劇情片《法律女王》(目前在院線熱映),同樣是露絲拜德金斯伯格的故事,並由費莉絲蒂瓊斯飾演,建議可以搭配觀看。
👉3/15 《#厄夜追緝令》 The Guilty
初試啼聲,便一鳴驚人的丹麥新銳導演Gustav Moller,全片在1500萬台幣的預算中完成,之後獲得了2019丹麥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原著劇本、最佳剪接、最佳音效設計七項大獎,更順利打進奧斯卡最佳外語前九強。此片口碑在國外早已爆棚,日前在台灣的媒體試片反應也極佳,或許能帶來推理懸疑的新視野。
故事講述亞斯格警官在交班時,年輕女子疑似被綁架的求救電話讓這夜有了變化,於是搜尋這名女子和綁架者的行動就此展開,但隨著一案情的抽絲剝繭,他即將面對的是難以想像的駭人秘密。
👉3/22《#我們》Us
憑著《逃出絕命鎮》一戰成名的喬登皮爾,去年除了以恐怖類型問鼎奧斯卡最佳影片、還拿下最佳原創劇本。處女首秀便獲得口碑和票房上的雙贏,今年則打鐵趁熱,快速地產出第二部驚悚長片。
由《黑豹》班底主演,「恩巴庫」溫斯頓杜克、「娜奇雅」露琵塔尼詠歐攜手飾演受害夫婦。喬登皮爾這次是否會以種族議題切入,再創造出雅俗共賞的驚悚片,3/22就能揭曉。
👉3/22 《#來了》It Comes
《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告白》、《渴望》日本驚悚名導中島哲也睽違五年的新作,集結妻夫木聰、黑木華、岡田准一、小松菜奈和松隆子等一票一線影星,群戲調度和懸疑驚悚這類的元素對於中島哲也來說應該不是難事,但至於如何賦予影片新意,跳脫過往的既有框架,可能是這樣要挑戰且值得期待的重點之一。
👉3/29 《#G殺事件》 G Affairs(有小雷斟酌閱讀)
去年金馬影展「奈派克獎」的入選影片,當時觀影後便留下深刻印象,《G殺事件》令人實在感受到創作者對於整個社會的憤怒,我覺得這對一個剛起步執導長片的導演很重要,這邊直接寫出當時留下的短評:
影片剛開始透過兇殺案做引子,進而一刀刀剖析整個社會的面向與狀態,教育的影響、青春期的叛逆、公權力的腐敗、對新移民的關係、房價的高漲等等議題皆巧妙拉在一起,環環相扣,對於整體環境的控訴令人有反思的空間,且全片大膽地使用複雜的跳接,一層層堆疊出來的影像力道很強,尤其片尾聖母與屍體的蒙太奇,相當出彩,最後幾條線收在一起時也不突兀甚至有種驚奇感,整體想控訴的令人想起3年前的《踏血尋梅》,甚至是早期的陳果,影像更有中島哲也的模樣。
片尾這對男女從高樓落下,將全片拉向一場醒世預言,種種超現實的狀況反而更能提醒處在現實的我們。《G殺事件》野心很大的確也處在失控邊緣,缺點也顯而易見,但非常真誠且勇敢,很像去年陳宏一的《自畫像》,縱使不完美,但值得肯定。
欲感受亞洲影壇新銳導演的創作能量,可以進場觀察。
竊聽 行動 劇情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今年11/15上映的《催眠.裁決》,由金馬影帝張家輝主演催眠大師、《竊聽風雲》金獎導演爾冬陞監製的電影;描述一位揚名國際的香港催眠大師,參與了轟動香港社會的少女凶殺案陪審團審判,卻在審判最後一天,催眠大師的女兒被歹徒綁架,並威脅催眠大師以催眠術控制陪審團成員,企圖反轉審判結果。
電影結合了催眠術主題,和緊張刺激驚悚、動作、警匪、法庭元素,讓整部電影劇情撲朔迷離,又帶點迷幻色彩。
但究竟這部電影裡所提到的催眠原理是真的嗎?還是只是唬爛呢?
這次很開心能夠邀請到影評好朋友如履,以及催眠師秉秉,一同來討論《催眠.裁決》之中的催眠橋段,以及像是《逃出絕命鎮》、《全面啟動》兩部相關電影中有關意識、潛意識的探討。
相信在經過這部影片的解釋,能夠讓你在看電影時更加有趣喔!
你也有看過《催眠.裁決》了嗎?
或是你有什麼印象深刻的催眠電影?
或是好奇哪部電影裡提及的催眠橋段?
或是未來有什麼想要知道的電影主題?
都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喔!
《催眠.裁決》Guilt by Design
片 長 | 94分鐘
分 級 | 輔導級 12+
上映日期 | 2019.11.15
導 演 | 黎兆鈞、施柏林、劉永泰
演 員 | 張家輝、張翰、金燕玲
產 地 | 香港
發 行 | 甲上
語 言 | 粵語
------------------------------
別忘了隨時關注XXY的影評和活動動態喔!
▶️ YouTube頻道: http://pcse.pw/9ZNYT
▶️ 臉書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XXYanimalofvision/
▶️ XXY @Yahoo頁面 https://tw.tv.yahoo.com/xxy/
▶️ IG:xxy_djfishmb
▶️ XXY @方格子 https://vocus.cc/user/@XXY2018
以行動贊助我持續創作:
▶️ XXY @方格子 https://vocus.cc/user/@XXY2018
#影評 #電影 #點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