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通濯暖
到花蓮的第一晚,帶著家人準備下榻玉里的安通溫泉,時間已近太陽西下。
花蓮縣志編纂委員,詩人駱香林曾經寫下:「捕蝨容談笑,溫香入抱多,但令塵垢淨,晞髮向陽阿。」
描寫的就是安通溫泉。
這裡也有「安通濯暖」之稱,1904年,上山採集樟腦的日本人,在安通溪邊無意間發現了不斷湧出的泉水,才開啟了安通溫泉的歷史。
不過,比起溫泉本身,我更有興趣的其實是隱身在旅館背後的一座日式平房。憑著對日本文化的深刻理解,當我初見它時,便深深為那經歷風霜的模樣著迷,拿起相機不停地按著快門。
西元1930年,台灣還在日治時代的昭和五年,日本政府在這兒建造了一棟全檜木的平房,做為當時日本警察廳的招待所,也是當時日本總督的行館。
門口貼著違和感的紅色春聯、走廊上掛著不合適的珠簾與燈籠、玄關與廚房甚至堆砌了許多雜物,現在看起來就像是倉庫一樣,但這些都掩蓋不了它那正統的日本式建築風格,以及曾經擁有的滄桑過往。
可惜了這座到處都是雜物的老房子,它其實可以變得更好,甚至成為眾人造訪玉里的指標才對。
長廊兩旁的障子,拉開後映入眼簾的是用榻榻米鋪成的一間間和室,傍晚餘暉透過木窗照射進來,讓窗櫺成了美麗的剪影,抬頭看天花板,檜木交疊的樑柱拼綴成褐色的幾何圖案,一切的一切,都讓我憶起過去經常在日本鄉間佇足的畫面。
走到廊下的盡頭透過窗戶往外看,綠意盎然,但卻是日本見不到的熱帶植物,我在想,當年在這兒汲汲營營採集樟腦的那些日本人,或許偶爾也會有一種空間錯置的感覺吧?
其實這兩年在台灣旅行多了,我再次深刻感受到這塊土地上,還隱身著許多值得你我去好好保護的老房子;無關政治、無謂立場,我們都該努力保存屬於這座美麗島嶼的脈絡記憶,還原歷史文化的真實面貌,誠實面對。
#中秋連假我沒什麼外出計畫
#反而想要好好休息反芻過往旅行記憶
#順便多讀點書來籌劃下次的旅程
#安通溫泉 #花蓮 #玉里 #MyLife #Travel #LifeStyle #FashionDirector #Stylist #YouGunLee #李佑群老師 #佑群老師 #李佑群 #旅行 #旅行的意義 #群旅 #九月花東微旅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琥珀堡位於齋浦爾城郊東北 11 公里處的一座小山上,是印度古代藩王的都城, 建於1592年。遊客可騎大象上山參觀。由於城堡建在一座叫琥珀的小山上,故稱之為琥珀堡。城堡內面積較大,有數座建築宏偉的獨立建築物,裝飾華麗,讓人流連忘返。琥珀堡依山勢興建,層層疊疊,極為壯觀,是最典型的RAJPT風格。裏面最...
窗櫺圖案 在 紫丁香婦幼關懷協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走讀台灣--
【沒有「偽出國」只有「真歐洲」—台南神學院】(下)
山陽國小 王派仁校長
哥德風的原學校本館
從神學院大門進入校園,眼前就是兩排大王椰子樹,彷彿是氣宇軒昂的儀隊,站在走道兩側列隊歡迎,讓人有身為貴賓的感覺,迎面而來的就是完工於西元1903年的原學校本館。
本館奠基在對稱與簡潔的基調上,採「王」字形格局,中央與兩端有略為突出的塔樓,屋頂為五個硬山頂的組合,鋪上日式的黑瓦,配上灰色的洗石子外觀,傳達了宗教給人的安靜沉穩。開口部在中間塔樓有一入口,三行縱向排列的屋身窗戶採尖拱造型,上半段有「Y」字形的窗櫺,構成三等分圖案,左右兩片各是一個與窗戶造型相似的尖拱,大小相互呼應,設計相當具有巧思。
另外藉由幾項特定的語彙,標示建築的基督教身分:中央塔樓山牆頂端是一個哥德式的小尖塔,山牆中央處有一個凱爾特十字;兩端塔樓山牆中央各有一分別代表了馬太、馬可、路加、約翰四本福音書的四葉飾。
巴西利卡式禮拜堂
禮拜堂完工於西元1952年,整體格局以「巴西利卡式」的古羅馬公共建築為原型,在長方體的建築上加以變化--主入口在西側短邊,南、北側各有一次入口。東側窄邊是一個半圓的聖壇,北側向上延伸成為鐘塔。
主入口門廊有一三角形雨庇,上方是簡潔的玫瑰窗,山牆頂部有一三連拱的氣窗,兩者是這幢灰色建築最具裝飾之處,也成為視覺的焦點。整幢建築所有窗戶皆用長拱圈,屋簷處以倫巴底帶(Lombard band)圈繞,這種裝飾性的連續小盲拱,更襯托這幢教堂的羅馬建築風味。
享受沉靜 回想孤寂
台南神學院地處隱密,不像府城眾多景點有很多朝聖的遊客。所以如果你也喜歡沉靜,邀你選張校園角落的石椅坐下,享受她獨有的低調,回想百年前牧師來台傳教的孤寂,那是不是「歐洲」好像已經不重要了…
#走讀台灣
#真歐洲
#台南神學院
(全篇完。上篇分享於3/10)
窗櫺圖案 在 旅行履行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嘉義 / #嘉義景點
/
台灣傳統有許多工藝、技藝文化,其中「花磚」便是其一,一塊塊精美的幾何圖案,點綴在窗櫺、屋脊上頭,但隨著時代的演變,卻逐漸凋零式微,甚至被迫一一拆除,時至今日,則有一群人默默的付出,在老屋間穿梭,搶救回一塊又一塊花磚藝術!
/
#旅行履行中 #花磚 #花磚博物館 #嘉義美術館 #嘉義火車站
/
Facebook:https://pse.is/wwarj
Instagram:https://pse.is/w8mde
Line:https://lin.ee/lGhc8tm
窗櫺圖案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琥珀堡位於齋浦爾城郊東北 11 公里處的一座小山上,是印度古代藩王的都城, 建於1592年。遊客可騎大象上山參觀。由於城堡建在一座叫琥珀的小山上,故稱之為琥珀堡。城堡內面積較大,有數座建築宏偉的獨立建築物,裝飾華麗,讓人流連忘返。琥珀堡依山勢興建,層層疊疊,極為壯觀,是最典型的RAJPT風格。裏面最為著名的是1675年建的玻璃的宮殿(Sheesh Mahal),曾是土王的寢宮,宮牆上有無數面小鏡子,在陽光下,流光溢彩,非常漂亮。其鑲嵌鏡片和彩色寶石手法,與阿格拉著名的泰姬陵如出一轍。只需燃起一點燭光,即可反射出千點光芒閃爍,堪稱世上絕無僅有的奇觀。雖然目前寶石已改成贗品,但是在黑暗中點燃一盞燭光,仍可看見鏡片經過光線折射後,有如芒鑽漫天飛舞、非常奇妙。除了以鏡子和寶石作裝飾外,Diwan-i-Am 的柱樑和歡樂廳的石雕圖案亦相當吸引。再進入下一個庭園是古時後宮佳麗的起居部分 (Zenana),古時國王會到中央的亭子 (Baradari) 跟後宮佳麗相會。在 Zenana 天台可俯瞰琥珀堡四周,亦可遠眺後山上的另一些較小堡壘和環繞琥珀堡的「印度長城」。琥珀城堡所在位置地勢險要,下方有一條護城河,周圍環繞著蜿蜒的高牆。整座城堡居高臨下,捍衛著齋普爾城。據說這裏曾經作為印度的首都長達6個世紀之久。宮殿的拱形屋頂、幾何圖形的細格子窗櫺、大理石廊柱和花朵植物雕刻,都是受到莫臥兒建築風格影響。(其實也就是有較重的伊斯蘭教風格)琥珀城堡上方還有一座傑加爾堡(Jaigar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