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係一個爆到七彩嘅國家做前線醫護係好大壓力
個個發燒、咳、周身骨痛、打乞嗤、流鼻涕、呼吸困難等等,全部我都要assume COVID until proven otherwise
每次見病人都要著全副武裝N95、頭套、眼罩、頭盔/face shield、手套、保護衣、次次做完procedures都成身汗,汗係咁滴落隻眼但又唔抹得
試過有個幾後生嘅媽媽52歲,急症時照咗張CXR,bilateral lower zone花咗,過咗一晚突然開始desat到92-95%,RR去到40,諗住俾d藥佢,粒豆竟然塞L咗,又要全副武裝去幫佢打豆順便抽埋血。
個仔瘋狂打電話問媽媽點,其實都唔知點答,我都唔知,個clinical course未peak,我都唔知到底之後會唔會要落dexa同high flow幫幫佢,但我又唔可以話好穩定,入院時個肺已經幾花,依加臨床再衰咗一定仲花。
「喂文醫生,24號床個病人你地team話想要high flow,但無負壓床,點搞?」
我都唔L知,每日都係一堆我答唔到嘅問題,無力感其實好重,打親去ICU問都係無位,叫你搞住先,真係就快搞唔掂再打俾佢地
雖然打咗兩針Pfizer delta protection 87% symptomatic infection,我都唔想做果13%。定期做surveillance swab,等result又好L緊張😩😩😩
有人話你有訓練著PPE,做得呢行預咗。咪玩啦,PPE每次gown up and gown down都係風險,無人可以100%每次都無出錯。做得呢行係預咗嘅,但唔代表會唔驚驚嘅,消防員都預咗每年8號風球或黑雨都有人要去行山,要冒險咁去救人嘅,但唔代表咩都唔怕嫁嘛。
#天佑澳洲
#祝福大家平平安安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MIRRO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物語」系列完結,人死了,靈魂未。 「重生」系列三部曲,記錄靈魂三次轉生。 到達三個不同時空; 飾演三個不同角色; 體驗三個不同的人生課題。 第一生,《狂人日記》。 此生課題:「狂」。 天生瘋狂,故事便跟著瘋狂,玩人喪德,玩物喪志,貪新戀舊,觀能享受,一頁又一頁,記錄著狂人因今生的「膚色 身分 ...
突然周身骨痛 在 ChuckyC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每到熱焫焫嘅七月,都會諗起那年同樣七月係斷食營避暑嘅日子。
拍到斷食營真係好夠運,當初決定去台南拍斷食營,都思考良久先敢報題。大佬呀,飛台南入營七日返一隻故仔(最後拆咗兩隻)、入營幾千蚊一個人、果度深山野嶺call白車都要等好一段時間、斷食有冇危險我自己都唔知。幸運地過到題,然後個營已經full了,死纏爛打下,哀求「我瞓走廊都得架」下刪三百字,終R得加位。幸幸運地得到加位,又邊有攝影師肯七月天時暑熱同我去日日瞓地板、冇冷氣冇嘢食(只能promise佢買定一箱杯麵),幸幸幸運地又有人陪我癲。
炎夏入營,蘇爸蘇媽常掛係口邊話玉井係「鄉下地方」,所有人都要打地鋪,設施很簡樸,我本來仲以為會冇馬桶(最壞打算)。以為嘆開冷氣嘅城市人會熱到喊咁口,點知玉井風涼水冷,夜晚開風扇仲要加張被。
入營後被沒收電話,每朝天光唔再從警報式鬧鐘聲中驚醒,而係蘇媽時而活潑、時而溫柔的呼喊。每日要做早操、瑜珈冥想、理論堂、出去散步,覺得攰就隨時瞓,覺得悶又可以同人傾吓計。營友入面十幾歲至七八十歲都有,最神奇係大家都會搭到嘴傾計。冇電子操縱、冇太多物慾、大家好純粹地面對對方,弟弟被屋企人安排嚟,口講唔慣冇得打機但每日準時出席都係佢;同房姨姨係曾經患癌康復後嚟;最老嘅伯伯係同我一樣好奇心而嚟,但大佬呀七十幾歲呢個好奇都好大風險;仲有逆齡媽媽呃個囡嚟台灣美食旅行結果突然入營嘢都冇得食、移台港人為屋企人戒煙而嚟。每日都聽唔同人嘅故事,好有趣。
雖然檸檬鹽水真係好難飲,我形容唔到個味,總之係史上咁難飲,飲親都會打冷震。伴隨無盡嘅肚瀉都係個難忘經歷,我仲邊瀉邊拍,攝影師後期剪唔知有冇想作嘔。拍莎拍到被虐打咁(如圖八)仲有入營後坐骨神經痛又開始嚟料,有日係痛到瞓唔到,蘇爸蘇媽輪流幫我按摩。呢度啲愛係會多到瀉,多到我覺得唔斷食入嚟放吓暑假都開心。(如果想避世的話真係個好地方)
但最最有愛都係出生入死嘅攝影師港怡,每朝四點起身準備影日出,因為佢唔知邊個日出係最靚。一齊跟大隊斷食,餓到暈都一齊捱,人仔細細周身gear從無怨言。
港怡真係最好❤️ @kkkongyi
最後七日斷食輕咗四公斤,但出營食個無老鍋、繼續食吓垃圾食物就打回原形了。所以要減肥就乖乖節食做運動,唔通斷一次食包你成世瘦咩!
P.S. 圖二、十
入營前因仲趕緊稿,係迂迴曲折的山路車程上,依然寫稿,最後到達前完成,send比同事。但最意料不及係,網絡訊號早係車程一半時已斷(堅深山),結果寫好嘅稿處於唔知對方收唔收到局面,好幾日散步都偷攝影師電話四圍行山搵訊號。
#每日一trip
突然周身骨痛 在 走在醫院前線。醫生有班老友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接近下午五時,剛看完所有舊症病友,接着是一位新轉介來老人科門診的老友記。
診症室大門緩緩打開,一位女仕和她的兒子走進來。
翻看着電腦記錄和由普通科門診寫來的轉介信,面前的女仕68歲,丈夫過身了,與兒子同住在公屋單位內,只有高血壓和糖尿病。她因為體重由半年前的58kg,下降至兩個月前的52kg,故此被轉介到老人科門診。
看看今天的初步檢查,她今天重54kg,似乎回升了一點。再計計女仕的 BMI,半年前是 24,最輕時是 21.6。以亞洲人的標準,BMI 大過 23 是過重,18 至 23 是正常。
還記得上個月才剛在這裏分享了一個懷疑營養欠佳導致體重下降的故事,想不到今天又再遇上。
「你平時自己沖涼去廁所個啲得唔得?」第一次在老人科門診見面,我通常會先了解一下老友記的自我照顧能力。
「我仲番緊工㗎!」女仕立刻回應。越多越多長者仍然工作,若果身體許可工作仍然做得來,又有人聘請,當然是一件好事。
「咁你做乜嘢工㗎?」我的問題相當合理。
「清潔囉。」
「你係邊度做清潔?」
「周圍做㗎,都係啲商場個啲囉。。。」
「咁你有無乜嘢唔舒服?」問完基本資料,我開始單刀直入。
「周身痛㗎囉宜家,嗱你睇,左邊膊頭呢度最痛,郁吓都痛㗎!」女仕跟我申訴。
周身骨痛在長者中十分普遍,令很多人十分困擾,但亦有長者已經習慣了疼痛,對此已不以為然。故此我們經常說每個人對「痛」的觀感都有不同,處理亦當然有異。
「好呀,一間檢查時睇吓喎。咁其它唔舒服呢?有無肚痛肚疴疴血作嘔作悶氣喘夜晚標冷汗個啲?胃口點呀?有無戒口減肥,或者食啲中成藥個啲?」我一口氣問有機會導致女仕體重下降的症狀,希望把話題轉回主題。
「咁又無喎。」女仕立刻回應。
「咁心情點呢?係唔係掛住呀老公?」找不到什麼問題,我再從另一角度入手。
「初頭係有唔開心㗎,不過佢都走咗年幾啦,宜家無乜嘢啦。我見日頭成日自己一個咪上年年尾搵份清潔做吓囉。」
「咦?咁咪即係你開始輕個陣囉。」突然我的腦海中想起這個關聯。
上年年尾開始周圍去商場清潔,接着周身骨痛,膊頭都感到不適了,連體重都因體力勞動而減輕,由略胖轉為標準;當工作適應過來,體重又再回升一點。。。似乎女仕的體重下降問題,並不一定是身體病患導致。
「係唔係做清潔個度太辛苦?」我直接問。
「咁做清潔緊係辛苦㗎啦。」女仕說。
還有能力,當然希望繼續工作;但這個年紀這個背景能找到的,多是體力勞動的任務,辛苦實在在所難免。
我跟女仕安排了抽血和一些檢查,確保她體重下降不是因為明顯的身體毛病導致。
老友記問題,還是要較仔細的問症,了解他們的背景和生活日常,才能找到答案。
突然周身骨痛 在 MIRRO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物語」系列完結,人死了,靈魂未。
「重生」系列三部曲,記錄靈魂三次轉生。
到達三個不同時空;
飾演三個不同角色;
體驗三個不同的人生課題。
第一生,《狂人日記》。
此生課題:「狂」。
天生瘋狂,故事便跟著瘋狂,玩人喪德,玩物喪志,貪新戀舊,觀能享受,一頁又一頁,記錄著狂人因今生的「膚色 身分 性格 樣貌 思想 意志業力 基因」所拼湊出來的瘋癲日記。
直至一天,連宇宙也玩爛了,方會看到因果。狂人醉醒自首,擱筆合手,痛改前非,娶妻生子,建立美滿安穩,企圖改變故事情節,控制著那天生的癲狂脈搏。
瘋狂,似乎已體驗夠;狂人以為,課題就這樣學懂了。
靈風拂過,在狂人耳邊喁喁回響:「你請求生命原諒,但生命會就這樣放過你?『狂』是你一早選好的主題,『狂』一直在你的血液裡,此生未盡,狂也不會完。」
#Jer柳應廷 #狂人日記
《狂人日記》
曲:吳林峰
詞:小克
編:王雙駿
監:王雙駿
唱:柳應廷
三更半夜 迷幻音樂 找快樂
低音喇叭 狂怒衝擊 耳膜(然後有光)
周身血管 連著一部 鐳射唱盤
披起鑽飾 如露西橫越 天幕(遊歷四方)
逛宇宙 玩不夠
星閃閃 似利誘
交響曲 在迎候
貪生 貪了新 不記得厭舊
蒼生 肚餓時 張口
雙眼睛 雙耳朵
要入世 享受
不必唱經 不要唸咒
花生 瘋與癲 觀眾都接受
他生 再夢遊 北斗
揮一筆 刻一骨
記錄這生 狂 人 自 剖
膚色 身份 性格 樣貌
思想 意志 業力 基因
萬物緣盡 成住崩壞 空再著色
問為何像 牛郎織女 思念旦夕(呆望四壁)
看宇宙 多虛構
一出生 已劇透
舉骰子 送上帝手 Woo
貪生 貪了新 不記得厭舊
蒼生 肚餓時 張口
心一顆 花一朵
跌入 世間亂流
不必唱經 不要唸咒
花生 瘋與癲 觀眾都接受
他生 領萬人 出走
山一崩 水一分
這十誡 哪 個 守
元神 歸返他 正身
狂人 突然合手擱筆 方知悔恨
浮雲 望斜陽蒸發著 前身
靈魂 斷言餘生軀殼 不可
再 度 狂 入 心
貪生 終於會 貪夠
蒼生 種萬年 傷口
因果因 果因果
永沒有出口
日記罰抄 每天萬遍《大悲咒》
花生 想觀眾 也參透
他生 化腐為 不朽
閂一窗 開一章
誌下半生 狂 盡 退 守
修身 安穩 美滿 事業
娶妻 生子 購置 物業
一家 幾口 引發 共業
終於 再次 陷入 狂
All synths, orchestration and programming by carl”dafreak”wong
Drums by Jonathan Sim
Acoustic guitar by Wu Lin Feng
Didgeridoo and throat singing by Michael Lai
Backing vocals by Jer Lau and Wu Lin Feng
Recorded by carl”dafreak”wong at freakland
Mixed by Frankie Hung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o0kczTrfeE/hqdefault.jpg)
突然周身骨痛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工業大廈埋沒了清晨的淡雅,卻藏着了默默耕耘的人兒。
不聽早鶯嗯哼,但聞水聲淙淙,不見淨泉,只見一老三嫩,分散於雪白的場所內,用水洗擦着工具。這是一家臘腸製作工場,看上去倒不像,架生雖說不上簇新,但也沒有半點油膩污損,可見製作者的執着。驟眼看來,似乎是自家製作,窗前微胖的老人,抬頭綻露慈祥的笑臉,介紹自己叫「錦叔」,是旁邊的短髮女生「阿儀」及較瘦削男生「阿文」的爸爸,至於一旁的胖男生,則是這裏的員工「阿斌」。他們幾口子經營着一家凍肉店,招牌是自家製的臘腸。她說,傳統於人的腦海內,都有個印象﹑有些記憶﹑有份懷念,沒有了會很可惜,然而,如果可惜的感覺只有一瞬間,它,就真的會慢慢消失。故此,她決意傳承,延續溫馨的滋味。
最佳的馥郁
臘腸,無疑是一種傳統。除了是食物,也是舊陣時回到家中的撲鼻香氣,不帶奢華高貴,卻屬一種親切。此刻,整個工場,就瀰漫着這一股馨香。十一月,是吃臘腸的季節,也是周氏一家人最忙的時候。臘腸嘛,畢竟是季節性的食物,天氣涼的話,日日開工,三十多度的話,數天才開一次工。做臘腸普遍是七月尾開始,到過年就收爐,收爐了,他們就賣豬肉。
「借歪、借歪。」錦叔邊高喊,邊與阿文雙手秤起一大箱豬肉,放到砧板前,隨即把豬肉逐塊執到砧板上,切成小塊備用。阿儀終於洗乾淨所有工具,滿意地步至兩個男人身旁,把切好的豬肉倒入碎肉機內,重複幾次後,阿斌就來到這邊,把一大盤碎肉拿到水喉處清洗,再交由錦叔秤味。秤味即調味,把大量豬肉倒到醬油中醃製,錦叔邊攪拌着肉碎,邊解釋他們的臘腸比坊間的偏鹹,吃起來更香口,秘技就在於用自家的醬油做臘腸,「我哋由阿爺個代就開始自己曬豉油,不過而家要喺大陸曬啦,香港邊有咁大個工場畀你曬?」語畢,他把碎肉撈起,與瘦肉混合後,於紅色大膠盆內大力攪拌。兩代人嘛,思想上始終有點差異,有時候阿儀會看不過眼,怕老爸太辛苦,故一直提出用機器取代人手,她捂着額頭道:「佢好執着,非常執着,比我更執着。」既然有科技可以幫到人,為何仍然堅持最傳統的一套呢?故此,在她大力推動之下,工場添置了不少機器。只是,有些事情還是親手製作方好,例如灌腸。
說時遲那時快,他們一行四人已經站於崗位上,用腸衣包裹着肉餡,再打針疏風。然後就是紮結,對於紮結,錦叔堅持不能有繩尾外露,這是老一輩人的執意。然而,不是所有工序都能保持如初,曬臘腸便是這樣一回事。誰都知道,臘腸生曬過比較好,但如今全都在工廠製造,根本沒法子曬,只能用烘焙方法,用風機吹乾。烘過後即完成,成品要回味七天方能賣。阿儀不是不理解老爸的想法,她自己也喜歡炭火焙,但法例不容許,不變也不行,她嘆口氣:「除非你令嗰樣嘢消失,咁佢就可以喺歷史中永恆不變。」永恆不變的,從來只有變幻。
時針依舊轉動着,提醒時刻都在更新。中午十二時許,工場已經完成了當天的使命。做好清潔工作後,錦叔跟阿儀就回到店鋪工作。這是阿儀恆常的生活,對錦叔而言卻不然。以往,做臘腸這一個行業十分興盛,有十來二十檔,那年代很多人排隊買臘腸,比現在旺多了。他由早上六時起床,工作至晚上十二時方下班。說起來,錦叔做臘腸已經五十五年,六十年代,剛來香港沒機會讀書,惟有跟隨大哥做臘腸,一做就是十年。後來,他決定自立門戶,立名號為「恆安」,賣豬肉及臘味,一直鑽研改良臘腸的味道,結果,另一個十年又過去。做得好端端的,名堂開始響之時,政府突然說要拆工場,當時要另覓工場太難,於是他只好一味賣豬肉。停止生產臘腸的期間,他一直都感到技癢,又偷偷地研究。至二零零三年,有位食家朋友說服他重出江湖,見心癮到了,自己也捨不得這一行,「研究咗臘腸味道咁多年,希望自己再親手做,我真係鍾情於臘腸,係真㗎。」把心一橫,將小店改名為「家香」,捲起衣袖再做臘腸。
聽到店名,阿儀立即豎起耳朵,彷彿急着告訴大家,名字由她而來。她的記憶中,家裏每一頓飯,幾乎都有臘腸作菜,她形容:「好難有一種食物,只要煮一煲飯,放上飯面,打開飯煲,已經有一種香味,令你返到屋企有一種幸福嘅感覺。」少女時期,身在英國讀書,每次回港,她硬要帶着一大袋臘腸離開。對臘腸有親切感的最大原因,當然是吃久了有感情,自小吃臘腸到大,她最喜歡一味獨門住家菜——臘腸蒸雞蛋。剛好是午飯時間,她埋首於廚房做着與爸爸的午膳,「呢道菜我由細食到大,我成日介紹畀啲客聽,真係唔係好多人識得咁煮,但其實又簡單又好送飯。」她先將臘腸切粒,加入攪拌好的雞蛋及水,放入爐內蒸熟就可以。對她而言,即使是簡單的煮一煲飯,放兩孖臘腸,就很有回香港的感覺,猶如回家吃飯,一解鄉愁。炊煙輕輕晃於招牌前,這是家的香味,所以她將小店命名為「家香」。
最好的教誨
錦叔率先放下碗筷,捧着肚子走到店後方,拿出兩大束臘腸步出店外,勾掛於右方的網架上。這是剛好回味七天的臘腸,此時吃就最美味,要慢慢吃的話,最好不要超過三至四個月。一位大嬸來到店前,躊躇了一會兒。錦叔見狀,就上前解疑。他執起一條臘腸,教說挑選時最主要按它一下,如果新鮮製造的比較軟腍,帶乾身一點,表面不會過於油膩,肥肉要雪白,瘦肉夠大粒的話,臘腸會肥身一點,「我哋行內人叫四堆,三堆瘦一堆肥,咁就最靚啦。」大嬸準備掏錢之際,一名少女連跑帶跳地走來,悄悄話兩句,就把大嬸拉走了。錦叔無奈地苦笑,他知道時代變了,老一輩喜歡吃臘腸,年輕一代卻不太喜歡,也不得不接受。反倒女兒十分積極樂觀,洗完碗的阿儀步出店外,拿起一包凍肉,謂:「我哋要考慮年輕人點樣先會食臘腸,可以做啲乜呢?」於是,她想到了將食法簡單化,並加入年輕人喜歡的元素,就如她手上一包臘腸冬菇豬肉釀雞翼,不止這款,還有黑松露臘腸等古靈精怪的味道。質素能保持的話,錦叔也相當願意接受新嘗試,銷量倒是其次,重點是令更多人憶起傳統的味道之餘,又將其推廣予新一代,好讓這種傳統的味道能傳承下去,阿儀正正與老爸理念一致。
畢業後,她回到香港打過幾份工,五年前,還是決定回到小店幫忙。某程度上是一個共識,發現爸爸老了,她希望傳承父親的熱忱及心血,畢竟,沒有了這種味道,還是十分可惜。這不是一個輕鬆的決定,很多東西都需要搬﹑需要抬,骯髒兼辛苦。打從回到店子工作,身邊朋友最常聽到的,就是她又去看脊醫了,「但我唔驚,我喺街市長大,同我爸爸賣豬肉,所以真係冇所謂。」然而,這一行還是面臨式微,老一輩已經老了,他們認識的老行家都不幹了,年輕一輩沒人入行,原因很簡單,大陸賣的臘腸三十至四十多元有一斤,香港做的臘腸,成本都不止了,競爭大得多。雖然賺不了錢之餘,又換來周身骨痛,但錦叔始終是開心的,他嘛,興趣多於賺錢。
比其他行家幸運的是,有下一代的延續:「個女唔幫手嘅話,我都七十歲啦,梗係要退休。」他其實也計劃了做完今年就退休,交棒給女兒。令他如此放心,因為女兒曾經跟他講過,所有事情都可以變,世界都一直在變,但工作的態度不能變,如果工作態度變了,所有事情都會變歪,所以她製作的食物一定能入口才賣。他也教導女兒不要執着,人上有人,一定有人比你厲害,盡力就好,做這一行,就要敬這一行。二人似乎心領神會,合拍地一同轉身步進店內工作去。
身教,已經是最好的教誨﹑最美的傳承。
採訪:黃寶琳
攝影:胡浩賢、謝本華
家香食品
地址:元朗福德街46B地下
電話:2479 4777
營業時間:9am-7pm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3ZSILWSpeM/hqdefault.jpg)
突然周身骨痛 在 腰痛、坐骨神經痛,2招立即檢測髖關節有沒有問題?必學強化 ...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看更多本集精彩內容:https://youtu.be/0IcvyD0yVV0台語『尻川』聽起來不文雅,但其實『尻川』是非常有學問又實用的!尻指的是腿,川指的是腿骨根部 ... ... <看更多>
突然周身骨痛 在 晴報Sky Post - 突然周身骨痛人士留意!望埋有冇呢6個病徵呀 的推薦與評價
突然周身骨痛 人士留意!望埋有冇呢6個病徵呀~ 【#晴報HealthyLife】如廁頻密、周身骨痛、久咳難斷尾、體力下降,這些病徵與一般老人病十分相似,但如果驗血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