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事,在選後這個混亂的時間點,我一定要跟所有關心臺灣社會改革的朋友說清楚。
開票後的凌晨,面對這個心碎的結果,我決心政治出櫃了,那怕一輩子被貼上政治學者的標籤,我就是要把這兩年看到的事情跟大家說清楚。
在11/25的貼文中,我呼籲不管選舉結果如何,請大家堅定的支持溫和改革派,這不是為了任何政黨,這是為了臺灣整體好。我不同意激進改革派的看法,不是因為我不同意他們對社會改革的理想,而是,以台灣社會的保守性格,真的必須步步為營。我也堅決反對保守派維持現狀的心態與作為,因為,臺灣過去就是因為如此,才會累積這麼多的陳年病灶。
但,甚麼是溫和改革?溫和改革者如何遭遇到我在11/25的貼文中所指出的「改革者的困境」?光口號口說無憑,我就用真實的例子說明。11/25我用年金改革為例子說明,因為那個問題社會大眾普遍比較關切,今天我要用發生在我專業領域中的例子說明。
我的研究領域涉及最久的是與原住民族相關的自然資源治理議題。我要說,講到這件事,原住民族真的是被漢人社會壓迫太久了。就舉幾個簡單的例子,漢人社會在太魯閣國家公園內大力發展觀光業、在旁邊開礦賺大錢,這些都可以,然而,原住民狩獵打一隻山羌,或在山裡撿顆玫瑰石,就會吃上官司。這些不公不義,長年來台灣社會視而不見,甚至還認為本該如此。
我在2009年開始研究原住民族狩獵與野生動物保育議題時,印象很深刻,到部落裡一提起來意,大家(獵人與非獵人)紛紛躲開,為何?太敏感了,大家都怕吃上官司。現在是2018年,在部落裡面,談這個議題氣氛和緩多了,獵人們都知道,現在制度環境對他們友善多了,即使距離理想還很遠。
為何?這中間發生了很多社會變革。原住民族運動與廣義社運中願意推動變革者結盟,撐開了政治社會空間,這是根本的功臣。另一方面,政府的法制與政策始終跟不上社會變革的腳步,而這一點,在小英上台後有顯著的變化。
小英首先以總統的身分,向原住民族致歉,隨後,成立了原住民族轉型正義委員會,開始處理各項議題。有人批評,走太慢了,我會說,改革真的不容易,要體諒(這個我稍後會更細節說明)。也有人批評,小英政府打假球,我會說,我看到的並非如此,至少在我投入的領域中絕非如此。
小英政府的政策方向,撐開了落實變革的政治空間。勇於任事的官員(請容我不公開讚揚,以免他們成為政治鬥爭的祭品)也積極推動實際措施,大家講了N年的共管、自主管理、狩獵等議題,真的往前走了。真實的改變是,現在原住民獵人上山時可以光明正大,而不是像以前一樣被當成賊;在部分部落中,部落對國家的不信任關係也有所緩解,甚至可以開始合作推動根本的變革。根據我這個領域的經驗,我認為小英政府是歷年來較有誠意處理問題的政府。
很多人指責小英,說她用人不當,這一點我在我這個領域中部分案例中有同感,但討論事情不能一刀切,整體而言,有往前進,所以這也顯示,她絕對有用對人的地方。
大家對小英政府最大的指責,是她疏於溝通,既然有做了不少改革,為何不跟社會大眾說清楚,講清楚大眾就會支持你了呀。這一點我部份同意,部分不同意,要看不同的議題。在很多議題中,它們高度敏感,因此需要高度的社會溝通技巧,甚至,問題(把改革往前推)的本質主要不在溝通問題,而是,正反雙方間的政治社會力量差距太大、且涉及中短期內極難以改變的價值判斷。
我所屬的領域就是這樣。上週五在一個中央層級的委員會中,坐在我旁邊的是一位我很尊敬的學者,他探過頭來問我說,戴老師請教一下,原住民狩獵文化還真的那麼重要嗎?我說,是啊,就像漢人過農曆年一樣,多數人還是很重視。他還是充滿疑惑,真的嗎?文化會變啊。我則回答,原住民樂意用手機,但也珍惜狩獵文化,就像是漢人以前穿傳統服飾、現在穿西服一樣。他還是難以理解的說,真的嗎?何以見得?我說,我們只要到部落裡瞭解一下大家的看法就可以證明了。他依然充滿疑惑,我想我並沒有成功說服他,但這主要不是因為我和他之間溝通不足,而是有根本的困境:我們若沒去過、或沒長期與部落互動,真的就是不瞭解不同社會的想法。在這情況下,再談一百天也幫不了太大的忙。
但這還不是最困難的狀況,剛才那位學者非常用心良善,他只是不了解而已。真正最困難的是,當改革觸動既有利益結構、或挑戰既有價值觀時,那才真的是槍林彈雨。口頭上說支持改革都很容易,很多人也樂意支持來獲得清高進步之美名,但是,當改革動到我們的既有權益時,那就不是開玩笑的事情了。講到尊重原住民,大家都說好(至少口頭上),但若提到原住民族要共管或傳統領域要畫在我們家或土地範圍時,哇,這時候大反彈就來了。有的人是明著來,反對這個政策方向反對到底,有些人遮遮掩掩,骨子裡反對,但是會抬出一個招數:政府溝通不足、沒有配套措施。沒錯,政府該溝通、該有配套措施,但是你真的以為有了這些就可以順利說服反對者嗎?我的實際經驗告訴我極不容易,當改革涉及既有權益很小時,還行得通,當涉及重大權益時,常常還是無以為濟,因為,所謂完善的溝通跟配套措施其實只是拖延的藉口,反對者真正的目的是永遠不要動!!
不然的話,我們可以嘗試看看,把台北市回歸原住民族傳統領域,看看台灣社會會有何反應。事情甚至還不須牽涉這麼大,光是狩獵這件事,就有生態旅遊業者擔憂,那會影響他們夜間帶野外觀察的權益(那怕台灣山區那大)!
那怎麼辦?任何一個政府若溝通討論一些時候之後,還是有不同意見,也只能秉持國會席次來決定了,否則爭議久了,社會不耐,政治社會改革能量會消散掉。但若真的如此,反對者馬上把政府冠上鴨霸之名。但到底誰才是霸權?該改革不改,讓既有霸權繼續維持下去,真正鴨霸者反而可以指責改革者鴨霸,弄得裡外不是人,誰還願意改革?
這就是為什麼,花蓮前縣長夫妻(在12月25日起要改成花蓮縣長妻夫)他們可以得高票穩居高位。他們在原住民族政策這一塊,最會說尊重原住民族多元文化,但是實際的作為是,永遠不碰最根本的問題,這樣就不會有爭議,也不會丟掉漢人選票。然後,他們參加每一場豐年祭,堅持親自把白米一包一包送到縣民手中。這樣做對台灣長遠好嗎?當然不好。但這就是台灣保守社會的選擇。
而還有人高呼要教訓改革者,殊不知像是傅家王朝這樣的前現代政治人物,他們就在旁邊偷笑。
我們若親身經歷改革過程,才會知道所謂加強溝通是如此的困難重重,動輒把問題怪到溝通根本是不了解真實狀況,因為,就像前幾段分析的,真正最核心的部分是涉及既有利益結構、或挑戰既有價值觀時。但改革還是不能因此就不做。接下來問題還可以分兩個層次。
先講一點,我們若是處於社會意見多數的一方時(守方),溝通工作會相對簡單,只要多跟人見面,講符合主流意見的話,不去碰觸敏感議題,多數人就會心滿意足(這就是傅家王朝的手法)。但是,改革幾乎都是要把現狀下相對少數人支持的事情,讓多數人可以理解、甚至支持,這是困難得多的工作,不是不可能做不到,而是需要大得多的藝術、技巧與努力。
在技術官僚與學界的推動政策執行層次,我們通常需要鴨子划水。我自己的作法是,在參與推動狩獵與野保工作時,絕不把細節的進展貼在臉書上,為何?這不是不溝通嗎?非也,這是衡量各種因素後的決定。很多正在進行中、有一定程度敏感度的工作,曝光的結果是,事情還沒做成,反對方只要開一個記者會,幾年所有的努力就會付諸東流,這是台灣社會無奈的現狀。所以我選擇在有穩固的進展後,才會對外以低調合理的方式公開。這是深思熟慮的結果,讀者可以不同意我的細部做法,但我絕非對溝通無知。
政府機關在這件事情上呢?他們有溝通,會找相關權益關係人來開會,但它們也不能開臉書直播,不能經常開記者會,因為需要小心翼翼避免不同的意見被刻意衝突化。這不是很多人指責的不透明,我們的政府機關不是全然透明,但這除了慣性外,很多時候也是深思熟慮的結果。
在中央政府層次上,例如總統該如何跟社會溝通,這更是高度的藝術,也不容易。小英可以一個星期開一次爐邊電視座談,這我也支持,但這真的有效嗎?要看議題。在我涉及的領域,小英若真的明白講了現在正在做的事情(不是空泛的講尊重原住民族而已),我猜她丟掉的票會比得到的票多,這可能性我猜也會發生在性別平權議題上。為何?因為主流社會根本不關注原住民族議題,相反地,它還怕你做太多威脅到多數人的既得利益。但丟掉選票與否固然是個現實考慮,從個別議題的角度來講,若因為這溝通過程反而遭致多數選票反撲,這才是真正可惜之處。
很多人建議,小英應該多談多數人關心的議題,像是經濟,這我也同意,因為經濟很重要,但幾乎是同一群人也說,小英政府改革戰線拉太廣了,建議小英去避開敏感(就是票比較少)的議題,就專注在幾個大眾最關心的問題就好。我會說,這的確是競選的好策略,但事情若至此,小英跟韓國瑜只談發大財有何兩樣?這是當初選民的託付嗎?
小英也許可以選擇幾個可能有潛力獲得多數民意支持基礎的議題,多和社會溝通,然後其他敏感議題用鴨子划水的方式推動,但這時候搞不清楚狀況的進步派就會指責說,我對你失望透頂,你根本不關切我關心的議題。
所以,千萬不要以為我們很懂得溝通,政治人物都是笨蛋。當我們不是在媚俗討好根深蒂固的多數想法時,而且必須把事情往前推時,你才會瞭解反改革者的抵抗會到何種程度。
無論如何,我不是說小英不該檢討改進,她的確要,我真的很希望她經常出來跟國人闡述政策,這應該會有幫助。我只是要跟大家說清楚,改革者面臨的困境到底是甚麼,這樣我們才會理解不應該把所有的責任與改革的希望投注在第一線的改革者身上。說到底,這困境來自於不同價值陣營的巨大差異,以及由此而生的巨大衝突。在保守價值與進步價值拉扯中間,改革者總是會陷入父子騎驢、兩面不是人的困境。
所以,我們若支持溫和改革路線,就應該有系統性的觀點,而不是這個點不滿意罵一番,那個點不滿意罵一番,若我們如此隨興而為,就會陷入我昨天貼文指出的巨嬰現象。事實上台灣社會已經是巨嬰了,台灣的媒體多數也是如此了。我們真正該做的,是在諸多價值間仔細權衡然後做出決定,然後勇於實踐這個決定。
請注意,我說這些最根本目的不是為了保小英或執政黨的權位。長期而言,誰在位子上不是重點。我關切的是,誰是現階段真的有顧全大局、有相當程度意願的改革者?在我專業的領域內(以及我觀察多數的領域內),小英政府大致上是溫和改革者,而國民黨大致上是維持現狀者,光譜另一端的部分人及團體則是激進改革者(以上所述指的是組織的路線,而不是指涉每一個支持者,畢竟,每個團體內的成員想法也是分歧的)。基於我在這篇貼文中所提出的論點與事實,我願意挺身支持溫和改革者。否則,台灣要嘛不是在保守因循中陷入僵局,就是會在激進改變中陷入無法彌補的分裂。我理解很多人會有不同看法,但這沒關係,我提出我所看見的還有我論述的基礎,很多細節可以日後再詳細討論。
最後想講一件事。當初美國黑人民權運動,尤其在南方,若要比選票與民意,黑人將永遠被壓迫。我們若要指出民權運動當中策略手段不完美之處,都可以指出很多,但我們若因此不支持民權運動者,甚至反過頭去支持那維持現狀者,那就真的是太本末倒置了,而且這本末倒置的影響非常深遠,有太多長久被壓迫的人,會因此持續被壓迫。而且我們很難確定,會不會有一天我們也會成為長期少數。
積極平權措施例子 在 音地大帝 Indie DaaDe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廉價又積極的正義感是反動勢力的最佳戰友,
人民不進步,國家就會退步,
不要再找戰犯了,戰犯就是自己啦。
有很多事,在選後這個混亂的時間點,我一定要跟所有關心臺灣社會改革的朋友說清楚。
開票後的凌晨,面對這個心碎的結果,我決心政治出櫃了,那怕一輩子被貼上政治學者的標籤,我就是要把這兩年看到的事情跟大家說清楚。
在11/25的貼文中,我呼籲不管選舉結果如何,請大家堅定的支持溫和改革派,這不是為了任何政黨,這是為了臺灣整體好。我不同意激進改革派的看法,不是因為我不同意他們對社會改革的理想,而是,以台灣社會的保守性格,真的必須步步為營。我也堅決反對保守派維持現狀的心態與作為,因為,臺灣過去就是因為如此,才會累積這麼多的陳年病灶。
但,甚麼是溫和改革?溫和改革者如何遭遇到我在11/25的貼文中所指出的「改革者的困境」?光口號口說無憑,我就用真實的例子說明。11/25我用年金改革為例子說明,因為那個問題社會大眾普遍比較關切,今天我要用發生在我專業領域中的例子說明。
我的研究領域涉及最久的是與原住民族相關的自然資源治理議題。我要說,講到這件事,原住民族真的是被漢人社會壓迫太久了。就舉幾個簡單的例子,漢人社會在太魯閣國家公園內大力發展觀光業、在旁邊開礦賺大錢,這些都可以,然而,原住民狩獵打一隻山羌,或在山裡撿顆玫瑰石,就會吃上官司。這些不公不義,長年來台灣社會視而不見,甚至還認為本該如此。
我在2009年開始研究原住民族狩獵與野生動物保育議題時,印象很深刻,到部落裡一提起來意,大家(獵人與非獵人)紛紛躲開,為何?太敏感了,大家都怕吃上官司。現在是2018年,在部落裡面,談這個議題氣氛和緩多了,獵人們都知道,現在制度環境對他們友善多了,即使距離理想還很遠。
為何?這中間發生了很多社會變革。原住民族運動與廣義社運中願意推動變革者結盟,撐開了政治社會空間,這是根本的功臣。另一方面,政府的法制與政策始終跟不上社會變革的腳步,而這一點,在小英上台後有顯著的變化。
小英首先以總統的身分,向原住民族致歉,隨後,成立了原住民族轉型正義委員會,開始處理各項議題。有人批評,走太慢了,我會說,改革真的不容易,要體諒(這個我稍後會更細節說明)。也有人批評,小英政府打假球,我會說,我看到的並非如此,至少在我投入的領域中絕非如此。
小英政府的政策方向,撐開了落實變革的政治空間。勇於任事的官員(請容我不公開讚揚,以免他們成為政治鬥爭的祭品)也積極推動實際措施,大家講了N年的共管、自主管理、狩獵等議題,真的往前走了。真實的改變是,現在原住民獵人上山時可以光明正大,而不是像以前一樣被當成賊;在部分部落中,部落對國家的不信任關係也有所緩解,甚至可以開始合作推動根本的變革。根據我這個領域的經驗,我認為小英政府是歷年來較有誠意處理問題的政府。
很多人指責小英,說她用人不當,這一點我在我這個領域中部分案例中有同感,但討論事情不能一刀切,整體而言,有往前進,所以這也顯示,她絕對有用對人的地方。
大家對小英政府最大的指責,是她疏於溝通,既然有做了不少改革,為何不跟社會大眾說清楚,講清楚大眾就會支持你了呀。這一點我部份同意,部分不同意,要看不同的議題。在很多議題中,它們高度敏感,因此需要高度的社會溝通技巧,甚至,問題(把改革往前推)的本質主要不在溝通問題,而是,正反雙方間的政治社會力量差距太大、且涉及中短期內極難以改變的價值判斷。
我所屬的領域就是這樣。上週五在一個中央層級的委員會中,坐在我旁邊的是一位我很尊敬的學者,他探過頭來問我說,戴老師請教一下,原住民狩獵文化還真的那麼重要嗎?我說,是啊,就像漢人過農曆年一樣,多數人還是很重視。他還是充滿疑惑,真的嗎?文化會變啊。我則回答,原住民樂意用手機,但也珍惜狩獵文化,就像是漢人以前穿傳統服飾、現在穿西服一樣。他還是難以理解的說,真的嗎?何以見得?我說,我們只要到部落裡瞭解一下大家的看法就可以證明了。他依然充滿疑惑,我想我並沒有成功說服他,但這主要不是因為我和他之間溝通不足,而是有根本的困境:我們若沒去過、或沒長期與部落互動,真的就是不瞭解不同社會的想法。在這情況下,再談一百天也幫不了太大的忙。
但這還不是最困難的狀況,剛才那位學者非常用心良善,他只是不了解而已。真正最困難的是,當改革觸動既有利益結構、或挑戰既有價值觀時,那才真的是槍林彈雨。口頭上說支持改革都很容易,很多人也樂意支持來獲得清高進步之美名,但是,當改革動到我們的既有權益時,那就不是開玩笑的事情了。講到尊重原住民,大家都說好(至少口頭上),但若提到原住民族要共管或傳統領域要畫在我們家或土地範圍時,哇,這時候大反彈就來了。有的人是明著來,反對這個政策方向反對到底,有些人遮遮掩掩,骨子裡反對,但是會抬出一個招數:政府溝通不足、沒有配套措施。沒錯,政府該溝通、該有配套措施,但是你真的以為有了這些就可以順利說服反對者嗎?我的實際經驗告訴我極不容易,當改革涉及既有權益很小時,還行得通,當涉及重大權益時,常常還是無以為濟,因為,所謂完善的溝通跟配套措施其實只是拖延的藉口,反對者真正的目的是永遠不要動!!
不然的話,我們可以嘗試看看,把台北市回歸原住民族傳統領域,看看台灣社會會有何反應。事情甚至還不須牽涉這麼大,光是狩獵這件事,就有生態旅遊業者擔憂,那會影響他們夜間帶野外觀察的權益(那怕台灣山區那大)!
那怎麼辦?任何一個政府若溝通討論一些時候之後,還是有不同意見,也只能秉持國會席次來決定了,否則爭議久了,社會不耐,政治社會改革能量會消散掉。但若真的如此,反對者馬上把政府冠上鴨霸之名。但到底誰才是霸權?該改革不改,讓既有霸權繼續維持下去,真正鴨霸者反而可以指責改革者鴨霸,弄得裡外不是人,誰還願意改革?
這就是為什麼,花蓮前縣長夫妻(在12月25日起要改成花蓮縣長妻夫)他們可以得高票穩居高位。他們在原住民族政策這一塊,最會說尊重原住民族多元文化,但是實際的作為是,永遠不碰最根本的問題,這樣就不會有爭議,也不會丟掉漢人選票。然後,他們參加每一場豐年祭,堅持親自把白米一包一包送到縣民手中。這樣做對台灣長遠好嗎?當然不好。但這就是台灣保守社會的選擇。
而還有人高呼要教訓改革者,殊不知像是傅家王朝這樣的前現代政治人物,他們就在旁邊偷笑。
我們若親身經歷改革過程,才會知道所謂加強溝通是如此的困難重重,動輒把問題怪到溝通根本是不了解真實狀況,因為,就像前幾段分析的,真正最核心的部分是涉及既有利益結構、或挑戰既有價值觀時。但改革還是不能因此就不做。接下來問題還可以分兩個層次。
先講一點,我們若是處於社會意見多數的一方時(守方),溝通工作會相對簡單,只要多跟人見面,講符合主流意見的話,不去碰觸敏感議題,多數人就會心滿意足(這就是傅家王朝的手法)。但是,改革幾乎都是要把現狀下相對少數人支持的事情,讓多數人可以理解、甚至支持,這是困難得多的工作,不是不可能做不到,而是需要大得多的藝術、技巧與努力。
在技術官僚與學界的推動政策執行層次,我們通常需要鴨子划水。我自己的作法是,在參與推動狩獵與野保工作時,絕不把細節的進展貼在臉書上,為何?這不是不溝通嗎?非也,這是衡量各種因素後的決定。很多正在進行中、有一定程度敏感度的工作,曝光的結果是,事情還沒做成,反對方只要開一個記者會,幾年所有的努力就會付諸東流,這是台灣社會無奈的現狀。所以我選擇在有穩固的進展後,才會對外以低調合理的方式公開。這是深思熟慮的結果,讀者可以不同意我的細部做法,但我絕非對溝通無知。
政府機關在這件事情上呢?他們有溝通,會找相關權益關係人來開會,但它們也不能開臉書直播,不能經常開記者會,因為需要小心翼翼避免不同的意見被刻意衝突化。這不是很多人指責的不透明,我們的政府機關不是全然透明,但這除了慣性外,很多時候也是深思熟慮的結果。
在中央政府層次上,例如總統該如何跟社會溝通,這更是高度的藝術,也不容易。小英可以一個星期開一次爐邊電視座談,這我也支持,但這真的有效嗎?要看議題。在我涉及的領域,小英若真的明白講了現在正在做的事情(不是空泛的講尊重原住民族而已),我猜她丟掉的票會比得到的票多,這可能性我猜也會發生在性別平權議題上。為何?因為主流社會根本不關注原住民族議題,相反地,它還怕你做太多威脅到多數人的既得利益。但丟掉選票與否固然是個現實考慮,從個別議題的角度來講,若因為這溝通過程反而遭致多數選票反撲,這才是真正可惜之處。
很多人建議,小英應該多談多數人關心的議題,像是經濟,這我也同意,因為經濟很重要,但幾乎是同一群人也說,小英政府改革戰線拉太廣了,建議小英去避開敏感(就是票比較少)的議題,就專注在幾個大眾最關心的問題就好。我會說,這的確是競選的好策略,但事情若至此,小英跟韓國瑜只談發大財有何兩樣?這是當初選民的託付嗎?
小英也許可以選擇幾個可能有潛力獲得多數民意支持基礎的議題,多和社會溝通,然後其他敏感議題用鴨子划水的方式推動,但這時候搞不清楚狀況的進步派就會指責說,我對你失望透頂,你根本不關切我關心的議題。
所以,千萬不要以為我們很懂得溝通,政治人物都是笨蛋。當我們不是在媚俗討好根深蒂固的多數想法時,而且必須把事情往前推時,你才會瞭解反改革者的抵抗會到何種程度。
無論如何,我不是說小英不該檢討改進,她的確要,我真的很希望她經常出來跟國人闡述政策,這應該會有幫助。我只是要跟大家說清楚,改革者面臨的困境到底是甚麼,這樣我們才會理解不應該把所有的責任與改革的希望投注在第一線的改革者身上。說到底,這困境來自於不同價值陣營的巨大差異,以及由此而生的巨大衝突。在保守價值與進步價值拉扯中間,改革者總是會陷入父子騎驢、兩面不是人的困境。
所以,我們若支持溫和改革路線,就應該有系統性的觀點,而不是這個點不滿意罵一番,那個點不滿意罵一番,若我們如此隨興而為,就會陷入我昨天貼文指出的巨嬰現象。事實上台灣社會已經是巨嬰了,台灣的媒體多數也是如此了。我們真正該做的,是在諸多價值間仔細權衡然後做出決定,然後勇於實踐這個決定。
請注意,我說這些最根本目的不是為了保小英或執政黨的權位。長期而言,誰在位子上不是重點。我關切的是,誰是現階段真的有顧全大局、有相當程度意願的改革者?在我專業的領域內(以及我觀察多數的領域內),小英政府大致上是溫和改革者,而國民黨大致上是維持現狀者,光譜另一端的部分人及團體則是激進改革者(以上所述指的是組織的路線,而不是指涉每一個支持者,畢竟,每個團體內的成員想法也是分歧的)。基於我在這篇貼文中所提出的論點與事實,我願意挺身支持溫和改革者。否則,台灣要嘛不是在保守因循中陷入僵局,就是會在激進改變中陷入無法彌補的分裂。我理解很多人會有不同看法,但這沒關係,我提出我所看見的還有我論述的基礎,很多細節可以日後再詳細討論。
最後想講一件事。當初美國黑人民權運動,尤其在南方,若要比選票與民意,黑人將永遠被壓迫。我們若要指出民權運動當中策略手段不完美之處,都可以指出很多,但我們若因此不支持民權運動者,甚至反過頭去支持那維持現狀者,那就真的是太本末倒置了,而且這本末倒置的影響非常深遠,有太多長久被壓迫的人,會因此持續被壓迫。而且我們很難確定,會不會有一天我們也會成為長期少數。
積極平權措施例子 在 Salon Café 沙龍珈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在《#關鍵少數》探討 #太空競賽 以後,第二階段我們給 #中山高中 弟妹們的指定導讀文章,關鍵字在 #冷戰、#族群 以及 #平權。
首先延續著太空競賽的主題,第一套文組成了更進一步看 NASA 的成立以外,還以特殊的角度——上太空的狗狗們——來看蘇聯太空競賽的進展。
第二套文組關照冷戰時期最接近熱戰的時刻,分別以 《#X戰警:第一戰》(X-Men: First Class, 2011)中的事件再現(對,因為總監寶寶喜歡萬磁王)以及美國前國防部長威廉.培里(William J. Perry)的回憶錄,來看上一班弟妹在期末報告時選過的歷史事件「#古巴飛彈危機」。
和上面一樣與X戰警有關,第三套文組談的是非裔美人民權運動中的兩大領袖:馬丁.路德.金恩博士(Martin Luther King Jr.)以及麥爾坎.X(Malcolm X)。《X戰警》的漫畫原本就誕生於 #民權運動 的時代,變種人的設定以及變種人和人類之間的衝突、互動,都反映出美國當下社會的狀態,比如 #X教授 和 #萬磁王,就是分別以 #金恩博士 和 #麥爾坎X 為原型創作出的角色。我喜歡在這個階段選《X戰警》相關的例子,因為流行文化是時代的最忠實的記錄者,即使是那些看似爽片而已的超級英雄電影、漫畫,都是源於最真實的日常生活。
第四套文組的主題是「記憶與紀念」,分別選了1968年墨西哥奧運中一位澳洲白人選手挺身支持黑人民權運動的訴求、美國移除曾經做出種族歧視判決的首席大法官的塑像,以及加拿大新版十元紙鈔放上被稱為「民權運動之母」的黑人女性,這三個故事。我們想讓大家一起思考的是:我們如何「#記憶」一個人物或一樁事件?我們如何去「#紀念」一個人物或一樁事件?我們如何去「#選擇」從被「記憶」到被「紀念」的那個人物或那樁事件?
從第五套文組開始,我們看的是種族問題在 21 世紀的延續。第五套文組先以哈佛大學招生時可能歧視亞裔學生的爭議開始,再到亞裔美國人在美國社會中的掙扎以及面對「#積極平權措施」時候的分歧,旨在引發「#差別待遇」以及「#真正的平等」的討論。第六套文組則透過梳理 3K 黨的歷史,來看美國的 #種族主義 以及種族的「仇恨」。
導讀過程中,弟妹們把自己的心得分享給同學,也將選文的內容與觀賞、討論的電影《關鍵少數》連結再一起。相信這些彼此互文、相互補充的資料、素材,可以更完善弟妹們對 #20世紀的樣貌 的認識。
接下來就是第三階段囉。不知不覺,課程已經完成 2/3 了呢。
#高中多元選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