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托育政策│【#托嬰、#托幼】--#平價化、#安全化、#社區化、#多元化
綜合研究討論出以下主張:
【托嬰、托幼】:平價化、安全化、社區化、多元化
1.公共托育福利普及化,托育在地化
2.兒顧系統雲端化,落實多方稽核管理制度
3.幼教專業師資,勞動條件提升
4.增加「延托及臨托」人員訓練,減少幼保員負擔
5.善用並累積社區資源,發揮守望相助精神
6.閒置空間應用活化,善用校園及社區空間
❤️「立法更新,國會換新」❤️
❤️「專業治國,安心過活」❤️
📌全文請見👉https://reurl.cc/ObMjEg
📌懶人包👉https://reurl.cc/0zvZEk
-----------------------------------------------------------------------------
『#幼兒照顧系統,#滿足專業平價之托育需求』
『學前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石,幼教產業是孕育我們國家未來主人翁的教育前哨站,而生育國家幼苗的女性則是職場中堅人力,得人資源整合有限公司2019年公布「女性重回職場大調查」,線上調查全台未在職、在職女性、企業主管,調查顯示,30到49歲年齡段的女性,高達81%想重返職場,但多數遭遇家庭支援系統不足的問題,研究顯示台灣女性沒有就業問題,只有工作和家庭難以兩全的問題,而女性離開職場主因是照顧幼兒,佔了40.6%、懷孕18.1%、預備生育18.3%。目前勞保局提供投保薪資60%的育嬰留職津貼父母分別最多可申請6個月,唯留職停薪期間仍需了解職場脈動,未來重返職場時,才能順利銜接以往的專長。當女性重回職場時首要的協助除了了解友善的企業在哪裡60.3%,就是家庭安頓的資源48.6%,所以政府應建立友善的幼兒照顧系統,健全社會福利制度。
世界上所有的開發國家生育率大幅下修是一個不可逆的現象,台灣這幾年開始也因為貧富差距擴大、物價高漲、國民所得與經濟成長遲滯等,使的婦女就業率逐年增加,不婚或不生小孩的觀念越來越盛行的趨勢下,導致新生兒出生率下降也連帶對相關幼教產業產生嚴重的衝擊和影響。幼兒園的經營壓力變大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有許多的幼兒園進而思考轉型,希望可以透過各種『社會創新』的方式以及策略來提升競爭力以及經營績效。
台灣政府近20年來推出2-6歲的幼兒教保公共化政策如下:
1.內政部於2002年推動「社區自治幼兒園實驗計畫」
2.教育部於2007年推動「友善教保服務實驗計畫」
3.2012年「幼托整合」與《幼照法》正式實施。
4.2012年「非營利幼兒園實施辦法」正式實施,《幼照法》第9條為非營利幼兒園的法源依據。
5.2014年103年教育部推動「非營利幼兒園實施方案」,預計103至107年共設置100園。
6.2012通過《社區互助式教保服務實施辦法》,2014修改為《社區互助式及部落互助式教保服務實施辦法》,103迄今全國只有8個社區/部落互助教保服務中心。
7.2018年教育部推出「擴大幼兒教保公共化計畫」,預計補助地方政府增設公立及非營利幼兒園,106至109年將增加1,247班。
8.2018年教育部修改《幼照法》,增加「職場互助」,但目前未有進一步的實施。
2019/08/01準公共化政策已全國實施,然由於學前教育非義務教育,以致相關主管機關對於私立幼兒園在新課綱及正常化教學的推動上無法落實,部分私幼容易流於商業化,巧立名目(公兩、非營利之制服教材等只能收成本價,私立沒有規定),例如加開才藝班、雙語教學,家長在不願孩子輸在起跑點的情況之下,無形中增加了許多育兒成本,但基本的學習能力的養成反而容易被忽略。
幼教機構常因自身財力、規模、理念想法等不同,所呈現出的競爭優勢也各異,表現出不同的經營風格;幼教經營者在經營的過程之中會將對幼教的理念、做法和價值予以具體化呈現,且與社會產生一個良性的互動規範。目前 #公托中心及公立幼兒園僧多粥少,就算抽籤排隊其名額已多數由弱勢家庭優先入園,鮮少照顧到中產雙薪家庭之幼兒,雙薪家庭,建議除了弱勢家庭優先之外也效仿先進國家、#北歐 將托育設計為國家積極 #勞動市場政策(positive labor market policy)的一環,規定只有在父母(或單親)參與勞動/工作(或就學)的狀況下,才可享受公共托育服務。
幼教機構在這種惡劣的市場條件下,台灣目前呈現了幾個問題:
1.補貼政策誘導托育費用逐年上升,家長的育兒負擔並未因政府補助而有減輕,以至於每年公幼或非營利幼兒園招生期間,就會產生家長為了尋求〝平價〞的托育機制,搶破頭去抽籤的奇觀。
2.因為公共量的普及性不足,當然就難以近便,家長為了尋求〝平價〞的托育機制,常常需跨區送托,對於都有在上班的雙薪家庭而言,送托的距離就形成一股無形的壓力。
3.因為公共量的不足,政府為了要達到五歲幼兒完全入學,以及照顧弱勢家庭的相關政策,公幼和非營利幼兒園的招生方式就設定各種優先入學條件,使得托育政策又淪為殘補式的社會福利補助政策,無法真正因應不同家庭的需求。
4.由於公共量不足再加上分布不均,以至於偏鄉/經濟弱勢地區的托育問題難以解決。因為,私立幼兒園有一定成本與利潤考量,所以許多偏遠鄉鎮未有私立幼兒園,再加上公立幼兒園的設置是以學區為主,設置的區域對於部分家長並不便利,且在幼托整合的過程,許多鄰里公立托兒所被迫關閉或整併,都影響到偏遠地區托育服務量的不足和不便,這些問題不是政府加碼給予當地家長津貼補助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5.政府預算配置值得深思,國防軍購案/預算應大幅降低比例,於育兒政策預算大幅提高比例
6.現行幼兒園準公共化政策也會碰到私立幼兒園聯合抵制的問題,因為私立幼兒園也會怕政府未來若預算用完,沒有補助了之後,他們的收費標準也回不去了,不可能臨時向家長調會原本的學費。反而原本經營不善的幼兒園會想加入準公共化政策彌補財務空缺,然而這些師資及設備對幼兒的學習不一定好,值得政府正視問題並研擬配套措施。
依據教育部全國教保資訊網的資料,從2014年教育部開始設置非營利幼兒園,至2019年3月共132園,設置最多為台北市共34園,其次是新北市18園,再來為高雄市17園,就設置的分布而言,還是以都會區為主。這是因為非營利幼兒園的設置規格成本高,適合設置在都會區,再者,人口數也往往是政府資源分配考量的重點。以至於長期托育服務量不足和不便的偏鄉區域,依舊得不到改善,雖然《幼兒教育及照顧法》第十條明訂,離島、偏鄉於幼兒園普及前,得採社區互助式對幼兒提供教保服務,但至今教育部並未編列任何正式預算去推動。
民眾黨未來進入國會,將推動關鍵少數的力量,支持育兒政策修正,立法不是口號,更應全方面考量完善,以下經由公立、非營利、私立幼兒園、資深幼保人員、職業婦女、研究報告、教育期刊、法規研究、媒體社論參考,綜合研究討論出以下主張:
【#托嬰、#托幼】:#平價化、#安全化、#社區化、#多元化
1⃣.#公共托育福利普及化,#托育在地化
托育服務應實施『公立、公私合營、私立並行」,讓0歲至6歲兒童提供連續、完整、符合父母就業需求的公共托育福利政策。(國防軍購案/預算大幅降低比例,育兒政策預算大幅提高比例)
0~2歲:擴大「#親屬保母」適用範圍,讓已受保母課程訓練的合格保母,依其意願開放家庭托育,並將保母資訊數位雲端化、數位系統管理,讓社區中的雙薪家庭能從住家、工作地點就近找到幼兒托育及臨托的社區保母。(亦可以有效降低幼兒園師生比原5:1 -》4:1)
鼓勵3名以上合格保母由政府提供社區空間及補助設備,受托10名以內幼兒,提供普及、平價、優質、社區化的托育服務。
3~6歲:依據教育部統計部的數據顯示,我國公立及非營利幼兒園數量逐步提升當中,然而兩者相加之數量仍遠不及私立幼兒園,我國2-6歲幼兒數量卻是逐年提升的,『#公立、#非營利、#私立幼兒園』的比例應逐步調整為『4:3:3』才符合先進國家的政策方向,而這三種性質的幼兒園應該定位清楚,基本的管理及考評也應該一致,除了提供家長多元選擇外,政府更應該為家長幼兒在教保品質上把關。
2⃣#兒顧系統雲端化,#落實多方稽核管理制度
托育機構設立後的管理真的很重要需建立園所內『#主管、#幼教師資、#家長』三方互評機制,讓托育機構展現專業服務價值,讓家長安心送托,互評機制『主管機關公開數位化』,促成「產、官、民、學」四方合作。
3⃣#幼教專業師資,#勞動條件提升
好的教保服務品質,家長才能安心送托,否則再多的托育機構也不能真正滿足家長的需求。而好的教保服務品質就得仰賴好的幼教人才,一個優質教保服務機構最大的資產就是擁有專業素養的老師們。
我國幼兒教育專業人才之培訓已出現長久以來「#畢業不就業」的現象,以致托兒所、幼兒園招募師資選擇性不高。造成此現象之原因包括幼保人員的 #薪資普遍較低、 #工時長、#工作內容繁瑣、#家長意識抬頭、#大環境經濟狀況 等造成專業優秀的幼教人員大多數轉往其他行業就業。
4⃣.#增加「#延托及臨托」#人員訓練,#減少幼保員負擔
建議增加「延長照顧服務之人員」之訓練,鼓勵直轄市、縣(市)教育、社政或勞動相關主管機關自行或委託辦理之180小時課後照顧服務人員專業訓練課程,並安排至各托育機構實習,增加各園所的照顧人力並讓有服務熱忱的學員有先期對幼教職業的認識。如此一來增加了日間課程的實習人力,也培養了延長托育的服務人才,有效減少幼保人員工時及工作負擔。
友善職場推廣,薪資福利待遇提升,與家長妥善溝通園所教育理念,引導國人尊重專業,建立良性循環,提升家長信任度…等措施。
5⃣#善用並累積社區資源,#發揮守望相助精神
『#延托及臨托』建議廣納社區既有資源,例如社區中已請育嬰留職停薪之家長、專職帶小孩的社區居民,經過社區托育機構舉辦的基礎托育課程訓練後,於社區托育據點協助延長托育及臨時托育,累積社區服務時數,未來可兌換社區中的「托育、托老」服務。社區互助的運行模式是建立社區意識必要先行的里程碑,有利於未來社區總體營造的發展。
(註:因育嬰留職停薪身分不宜另兼工作,會有勞保納保及薪酬問題,故建議以社區服務時數來兌換未來社區中的托育、托老服務)
6⃣#閒置空間應用活化,#善用校園及社區空間
目前已有社區大學善用國中小校園閒置空間的先例,政府亦可開放國中小閒置教室空間供民間業者申請辦理非營利幼兒園或托育中心。依據《幼兒教育及照顧法》第14條教保服務機構得作為社區教保資源中心,發揮社區資源中心之功能,協助推展社區活動及社區親職教育。可增加現有公立幼兒園的區域教保資源整合功能。
參考資料:
非營利幼兒園實施辦法
2019論壇/滿足多元的學前教育需求
女性重回職場...6成6要擔心家庭支援系統不足
女性重回職場大調查:結果發佈
教育部統計處-幼兒(稚)園概況表(80~107 學年度)
降低幼兒園師生比問題研析
立委提案降低幼兒園師生比 幼教總會反對
幼兒教育及照顧法
非營利幼兒園實施辦法
阿公、阿嬤幫忙帶孫子(親屬保母)可申請補助 (內有申請流程、各地區開課資訊等)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快報!快報!》 紓困特別預算黨團協商 四項原住民族預算通過 ~高金素梅2021.06.17 立法院臨時會審查「紓困特別預算案」,經過一整天的黨團協商,我的四項預算主決議都獲得通過,感謝朝野黨團對原住民族的支持。四項主決議如下: 《第95案主決議》 案由:為辦理原住民族地區鄉(鎮、市、區)公所...
積極勞動市場政策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丹麥的經濟是一個很典型的例證,它與台灣同樣都是小國經濟,因此,很值得我們注意。
丹麥採用「積極勞動市場政策」,雇主可以自由的解雇工人,但是,失業者也能夠獲得有效即時的技術提升訓練,訓練期間亦有相對足夠的保險給付。雇用彈性與就業安全原是對立的,丹麥的公共政策讓兩個「冤家」能結合在一起,就業市場的彈性與就業者能力的提升相輔相成。
丹麥經濟的另一個特色是企業鑲嵌在高密度的社會資本中,企業彼此的信任和合作,降低了學習和合作的交易成本。丹麥作為一個高收入的小型企業國家,在政策上的對台灣的啟示是,即便是小國經濟,面對國內市場有限,對全球經濟波動又特別敏感的先天條件下,成長的政策亦不是僅有市場開放一途。』
積極勞動市場政策 在 蘇貞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是民進黨本屆中常委最後一次開會,送舊迎新之際,我們仍然邀請台灣大學社會系林萬億教授為我們報告「青年就業的情勢與對策」。林老師的報告,深刻地提醒我們臺灣青年就業的嚴峻事實,低薪化、臨時派遣比例增加成為趨勢,青年失業問題的嚴重性已不亞於南歐諸國。
現在正當畢業季節,大批青年走出校園,如果找不到穩定,足以安身立命的就業機會,對本人、家庭、國家發展都是極大的傷害,並且會陷入惡性循環。
我們認為青年就業的對策,應該調整我國的產業結構體質,往低耗能、高就業、在地化的方向發展;推動積極勞動市場政策,提供青年個別化的完整就業服務,從教育體系到就業服務體系,在畢業前就作好準備,使教育能順利銜接職場。
我們會持續關注青年就業問題,必要時透過研討會、青年座談等形式,讓社會更關注這個議題,也給青年朋友更多的溫暖與協助。
積極勞動市場政策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快報!快報!》
紓困特別預算黨團協商
四項原住民族預算通過
~高金素梅2021.06.17
立法院臨時會審查「紓困特別預算案」,經過一整天的黨團協商,我的四項預算主決議都獲得通過,感謝朝野黨團對原住民族的支持。四項主決議如下:
《第95案主決議》
案由:為辦理原住民族地區鄉(鎮、市、區)公所,原住民個人,原住民族團體、地方文化館與部落大學之防疫與紓困計畫,有關說明事項之防治與紓困計劃所需預算,責成原民會負責協調整合各部會相關紓困辦法,予以落實。
說明:
1、 本次追加預算,屬原住民族委員會主管之政策皆未納入防疫與紓困計畫辦理,已實質造成原鄉公所執行防疫政策及原住民個人、團體紓困無門。
2、 教育部辦理社區大學紓困方案,相同性質屬原民會主辦之部落大學卻無紓困。
3、 經濟部辦理會展補貼及補助地方政府辦理傳統市場及夜市更新改善衛生安全設施,屬原民會主管補助原鄉公所辦理之大型展售與風景區公共造產市集卻無紓困。
4、 經濟部、交通部、農委會及文化部皆辦理紓困貸款或利息補貼、展延等方案,屬原民會辦理之原住民相關貸款卻無納入紓困範圍。
5、 交通部辦理觀光旅遊業紓困,農委會辦理實際從事漁業勞動之漁民生活補貼,屬原民會與農委會林務局輔導之原住民及部落生態旅遊團體卻無紓困及補貼。
6、 衛福部辦理多元管道衛教宣導與補助地方政府防疫動員,然原住民族地區鄉(鎮、市、區)公所及部落團體為防堵疫情與人員流動所設立之防疫站,所需經費卻由原民會以公務預算內調支應,實不符防疫推動之積極作為。
7、 文化部辦理藝文團體及場館紓困方案,屬原民會主管之原住民族藝文工作者、團體及地方文化館卻毫無紓困及補貼。
《第197案主決議》
教育部主管之紓困計畫,應考量原鄉各級學校與一般地區之差異,有關廚工、娃娃車司機、鐘點代課教師、未具本職之課後照顧服務人員等工作人員,應從寬認定納入紓困計畫。
《第198案主決議》
教育部補助辦理家庭經濟受疫情影響之學生紓困措施,應考量多數經濟弱勢家庭學生及建教生為貼補家計與生活費至職場打工之高中職學生,應納入紓困措施。
《199案主決議》
教育部應考量停課後原鄉各級學校執行防疫工作、線上教學與居家學習,克服經濟弱勢家庭學生設施設備不足,避免產生學習落差。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k73fmYxgvI/hqdefault.jpg)
積極勞動市場政策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口頭質詢─
▶本席提出「難民法」多年,很高興這個法案終於有機會進入審查。本席的版本和行政院的版本,主要差異在於具中國大陸和港澳身分別的人士是否要在「難民法」處理。我的主張是尊重普世的人權原則,不應該歧視特定國家或地區的人士;雖然行政院認為這要納入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但是本席也不認為我的版本有任何違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精神。我的重點是希望這個問題能獲得處理和解決,因為看到包括王丹等等許多中國籍民運人士由於政治迫害無法回到自己的國家,或者他們回去後有可能遭到更嚴重的迫害,我們希望他們能在以民主、人權治國的台灣,合法居住、工作、享有有相關的生活保障,繼續推動他們的理念。此外,更多來自西藏圖博的難民,處境也非常困難,這麼多年來,我國一直都採用個案方式處理,而且過程中常受到行政機關的刁難,對於這些處境艱困的西藏人來說儼然造成更大的傷害。不論中國或港澳人士要納入哪一個法處理,我們都要針對問題解決。
葉部長俊榮:兩岸關係條例的相關修正法案已於2月1日送至大院。
▶難民的問題換個角度,對我國未必不利。以下分享兩個案例,第一,德國的前經濟部長,小時候是越南難民,正值越戰期間,被安置在德國成長,他表現非常優秀,後來成為德國的經濟部長,他是我們的友黨(自由民主黨)很重要的成員,他的外表是越南人,但事實上他的心在德國,對德國有諸多貢獻;另一個例子,早在數十年前,中南半島戰亂期間引發難民潮,很多人搭船逃離柬埔寨和越南,美國有個特殊的安置系統,本席美國的親戚就認養了一整個柬埔寨的家族,協助媽媽有穩定的工作,也讓小孩們接受美國教育。最後,男孩子長大後成了報效美國的職業軍人,所以當這些難民進入另一個國家後,如果該國願意接受他們,他們大多會心存感恩,成為社會上的另一種移民。
▶是以,法案通過後,後續配套措施,除擬定審查機制來確認對方身分是否真實為難民以及身分條件外,國內安置作業不應只是被動地接納那些因逃亡或各種因素到台灣來的人,也可以考量採用配額制、國家的人口政策以及社會環境因應力,甚至是在我國某些勞動力市場中較為缺人力的項目中進行指定,像是可就農村缺乏勞動人口之地、特定場域或在看護人力等有明確工作條件的場域進行安置,相信這對我國來說未必會是個包袱與負擔。同時我也相信,他們對台灣社會將有所貢獻。畢竟台灣有特殊的地理位置與環境,不像陸上國家會因隔壁鄰國的戰亂馬上有大批人潮湧入,所以我們有主動選擇的條件。沒有一個國家是可以無限制收容難民的,且每個國家的條件不一樣,建議在規劃完整配套之後,朝訂出一定人數的試辦方向規劃,長期來說,我們社會也會需要新移民的加入,同時也讓我們在國際上扮演人權立國所應付的國際責任。
葉部長俊榮:會先就制度面的細節進行類似討論,讓它變得更周延、更有前瞻性。至於在後期的運作上,對於是要有積極的難民政策,還是消極的,這不只要跟社會宣導,跨部會之間都要進行相當程度的量能建構。一個包容的社會,也會得到福報。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XsPfcLHNTs/hqdefault.jpg)
積極勞動市場政策 在 立法委員洪慈庸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所有的政策,都是青年政策。青年沒有希望,台灣就不會有未來。
身為青年世代的末段班,過去也是個小上班族,慈庸非常清楚,青年世代面對的的困境。實質薪資倒退回15年前,20到24歲的青年失業率超過百分之十三,社會新鮮人的起薪不到兩萬六千元。青年看不到自己的未來,更不要說育兒成家。
要解決青年的低薪、失業問題,我們要捍衛勞動者的勞動權益,制訂最低工資法,保障勞動者的基本生活所需。我們要有積極的勞動市場措施,由政府鼓勵公共任用,創造公共就業的機會。
不僅如此,青年上有高堂,下有兒女,慈庸要做青年世代最有力的後盾,從育兒到養老,提供全方位的支援,讓青年朋友,不再有後顧之憂。
慈庸主張,由中央統一提高各縣市的托育補助,提供普及、平價、易取得的托育服務。在2到6歲方面,提高公立幼兒園的比例到達五成,在偏遠、弱勢地區,普遍設置公立幼兒園。青年世代肩頭的育兒重擔,我們一起扛起來。
我們要提升長期照顧的人力及預算,建立居家、社區型、機構式的多元長期照顧系統,讓家中的高齡長輩得到妥善的照顧,青年不必擔憂自己年老後的未來。
青年世代,有我來挺,我們的未來,我們自己守護!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cGcdbz7MQ8/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DNYpxYuir_mT21Nhtu8QgWyfbw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