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紀念堂轉型
#改造威權空間
#破除崇拜軸線
#移除銅像
昨天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提出「中正紀念堂園區轉型方案」的規劃構想,包含:
1⃣ 1個構想主軸:中正紀念堂轉型成 #反省威權歷史公園
2⃣ 2大轉型方向:
改造威權空間,結合包容、友善多元群體設計;
重構紀念敘事,達成反省與反思歷史功能。
3⃣ 3項處置措施:
移除銅像;
改造功能與外觀;
破除崇拜軸線。
#紀念偉大領袖或走出威權?!
民主國家的首都裡面,有這麼大的威權領導者銅像,代表轉型正義 #沒有好好被處理。
台灣社會無法面對、理解過去的歷史,甚至造成兩極化的對立衝突,我認為實在很可惜。
促轉會拋出反省威權的構想,是勇敢的開始。
我們作為民主國家,願不願意面對蔣介石的威權歷史?解決這個問題,空間轉型就可以順利進行。
轉型 #背後代表的意義,也一直沒有好好被討論。
中正紀念堂該紀念偉大領袖?還是紀念台灣人民走出威權統治的歷史?兩個紀念,概念完全不同。
#轉型從改變導覽內容開始
去年10月,我在立法院質詢中正紀念堂管理處處長。當時中正紀念堂展出蔣介石的相關文物,包括蔣使用過的硃砂筆。
有文史專家曾經指出,這支硃砂筆可能有被用來勾決改判軍審死刑;但文物說明對這支筆只有滿滿的崇拜和緬懷,並沒有展現史料中的多元觀點。
和當前許多的史料研究指出的,「偉大領袖」有著截然不同的另一面一樣,我認為蔣介石也是。
中正紀念堂的職責,應該包括依照新的史料,調整對於蔣介石的紀念詮釋方式,當時文化部李永得部長當場給我兩點承諾:
① 史蹟研究與呈現,不應只有歌功頌德,也應該有多元的內容呈現。
② 支持擴大舉辦歷史小旅行等多元導覽路線,豐富民眾的歷史認識。
#促轉接棒啟動討論
質詢之後,我持續要求中正紀念堂轉型要有具體規劃與進度。
很高興昨天促轉會,勇敢提出格局更大的構想,也明確告訴社會大眾未來的計畫時程。
期待促轉會能不畏爭議、帶領更多社會對話,讓轉型議題成為對歷史的反思。
#文化部請繼續加油
除了給予促轉會肯定,中正紀念堂目前仍由文化部管轄,我也要期許文化部。
文化部過去已經完成轉型資訊平臺網站、藝術策展,也辦理審議式民主願景工作坊。
期待文化部要善用這些珍貴的成果,協助促轉會完善轉型構想,並且排除落實中可能遇到的困難。
中正紀念堂轉型的最終版本還沒有定案。反省威權歷史公園的構想,可以讓台灣社會更積極思考要以什麼方式看待威權時期的領導人。
我想,當我們認為民主台灣不再需要以這樣的空間來紀念威權領袖的時候,才代表我們真正共同面對 了這段歷史。
--------
以下是 #中正紀念堂轉型案,我國會辦公室近一年來努力與追蹤的過程:
2020/9/22:民間團體拜會本辦公室,討論轉型方案。
https://pse.is/3n2kfk
2020/10/28:針對中正紀念堂文物展覽僅有歌功頌德觀點提出質詢。
https://pse.is/3p242l
2020/11/11:凍結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營運與發展預算。要求文化部督促中正紀念堂管理處善用既有資源,規劃增設多元導覽路線,並提出書面報告。
2021/3/27:和 #永和社大中正紀念堂歷史小旅行小旅行第一場啟動。
https://www.facebook.com/daan4fanyun/posts/290944549057445
另有導覽員培訓,除了導覽實務,還包含空間解構、歷史反思、跨國比較和教案設計;邀請葉浩、楊翠、林佳和等專家學者擔任講師培訓。(持續開課中,最新一期9/4開課已額滿 https://pse.is/3nqrgq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持續關注)
--------
我在立法院前三會期有關轉型正義的成果:
https://pse.is/3p2eed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770的網紅誠實大叔張誠博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迎接108年課綱 –程式教育提早到小學,地雷在哪裡? 電腦程式的複雜性,所造成的學習挫折感,有可能讓學生從小更害怕程式教育。 張誠呼籲:推動程式教育,應以運算思維為起手式。 程式教育往下延伸,重點不在程式寫作能力,重點在孩子能夠觀察問題,建立成熟的運算思維模式。 累積資策會的推廣經驗,舉辦動力...
移 工 教案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灣之光uHandy行動顯微鏡】
宅在家也能開啟微米新視👀界
🌞夏日特賣!打開孩子的新視界
🔥07/20~08/31 期間限定 77 折!
➡️ https://uhandy.cc/pupumom
uHandy的微觀世界真的超級精彩!
非常值得買一組放在家裡!
不管是疫情期間待在家裡,
或是解封之後的外出踏青
uHandy都是幫助孩子展開新視界的好幫手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讓孩子親眼看到微小的世界竟是如此豐富
除了開啟孩子不同的視界之外
更是讓我們明白造物主的神奇與人類的渺小
懂的感恩,也更懂的珍惜❤️
一般傳統的顯微鏡,操作門檻高不易使用
uHandy的設計真的非常厲害,
#顯微世界盡在掌中呈現
使用 #夾式鏡頭,孩子非常容易自行操作
當孩子從微觀世界獲得驚喜時,
這些驚喜會引發她/他的好奇心
#啟動孩子的自主學習力
從探索中學習,培養主動求知的特質,
在變動的世界裡,擁有適應變動的能力。
uHandy 把笨重龐大的顯微鏡縮小成口袋大小,
畫質卻一點也不打折!
輕輕鬆鬆,就能隨時隨地,擁有專業的顯微超能力!
✅實驗室級解析度
✅自動準焦
✅直覺移動
✅創新的貼紙採樣
✅專利立體凹槽貼紙
✅高強度玻片,安全耐用
Duet 行動顯微二重奏|2021 夏季全新改版
最強生物 STEAM 工具,再次升級!
再搭配首創
🌟5款科普顯微教案
🌟3款情境式探索包
共 14 種顯微材料,立即就有樣本可以觀察。
還可以繼續延伸新的探索主題,在家快樂玩中學。
➡️ 噗兒馬迷開箱給你看:https://reurl.cc/VEb1XY
==================
【自由研究】3 個套組,該如何選擇?
✅ 學齡前~小三
✭ 好上手的【uHandy 自由研究:#樂趣探索組】
從低倍鏡樣本與情境,開始接觸微觀和科學
✅ 小三以上~國中
✭ 高低倍全套+全配多面向引導教案:
【高階全配組】高低倍鏡+5款顯微教案材料+3款情境式探索包+清潔工具組
✭ 高低倍全套工具+快速上手樣品:
【高階啟動組】高低倍鏡+3 款情境式探索包
之前有買過uHandy的朋友~
歡迎跟噗媽分享你們家的顯微新視界喔!
uHandy 行動顯微鏡
移 工 教案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最近在備課(雖然接下來講高中課程,但我自己未來一年是要教國中,所以自己用不到),我一直在猶豫......要不要用南方四賤客的影片?
猶豫的原因是什麼......拜託,這還要我說?超級政治不正確的呀!
但我也實話告訴大家:林北就尬意!
南方四賤客(其實如果直譯應該要叫南方公園,起初叫南方四賤客,那是我國的翻譯,但不得不承認......這部的本土配音以及中文翻譯是神作等級呀!接下來我一律用南方公園來稱呼本作),每一篇都在搞歧視(尤其是那個自稱骨架大的死肥仔阿ㄆ一ㄚˇ),但重點是......它幾乎歧視世界上所有的事物!
這樣說起來,南方公園是個相當平等的節目,畢竟它誰都得罪而且就不怕把事鬧大。
而且說真的,所謂的政治正確如果矯枉過正,那其實也就是另一種道德或思想上的綁架不是嗎?
話還是回到備課重點吧,本次引用的影片,我是打算結合在高一的亞洲移民單元。
話說中國在清末,因為經濟困境還有自古以來都存在的人口壓力,總會有人想要往外移民或是尋找工作機會。而19世紀中後半段的美國,正值工業化擴張以及西部開發的階段,也就是非常缺人力。;再加上美國加州在1850年代時,竟然發現了金礦,形成了掏金熱(現在的加州城市─舊金山,這譯名的由來,就是緣由自華人前往美國的掏金致富夢想),這就吸引大批華人去往美國以及夏威夷(那時有段時間還處於獨立狀態)發展。
岔出去一提,孫文的老哥─孫眉,就是在廣東老家沒頭路,這才前往夏威夷工作,結果後來竟然一路發家致富到成立一整座牧場,甚至生意忙不過來,叫孫文這個老弟前來夏威夷幫忙。孫眉沒想到的是這竟然促使孫文接觸美國政治文化後,逐漸形成日後的革命思想以及他初期的共和政府架構,而在催生日後大人物的同時,孫眉更沒想到這個老弟,日後將會敗光他所有財產去搞革命,搞得他從底層逆襲,又差點被打回底層。
其實掏金致富的成功率極小無比,所以當時移民到美國的華人,主要還是承接了勞力密集的工作,比如:洗衣、農業勞工、餐館打雜(根據一些訪談資料,孫文也幹過這行)......反正就是當時美國人已經不肯幹的忙活、窮活、髒活。
一開始對於美國的業主來說,薪水要求低又特別肯幹的華人勞工(畢竟不幹就沒飯吃,而且自己不幹還有其他人搶著幹),簡直是低成本勞力的完美典型。但隨著時間發展,一方面華人社區因為低社經地位所帶來的治安以及環境問題讓很多美國民眾嫌棄(這個畫面484很有即視感呀,因為直到現在美國白人族群依然對有色人種有同樣的看法),另一方面,華人搶走了美國勞工的工作(484又很有即視感,因為這是現在中美貿易戰引發的原因之一呀),引發了部分美國群眾的不滿。
終於在1880年代,美國竟出版了《排華法案》,就是限制(或說是禁止)了華人移民。
雖然華人移民的問題看似被政府管制,但......那些窮忙髒活還是需要有人幹呀!於是,其他亞裔人士就填補上這個空缺,而這其中的大宗就是日本移民。
在美國人看來,這些黃種人都差不多,就是五官扁平、眼睛細長、牙齒髒黃、身材瘦小且眼睛無神(我說句公道話,會來美國的亞裔人士都是窮人,這世界上哪個窮人不是身材瘦弱且無精打采的),反正就是都斤斤計較、愛佔貪小便宜的個性嘛,都一樣的。
但你我都知道......啊就不一樣!差很多好嗎?
而且往大處說,當時的日清兩國曾經處於外交險惡的狀態(1894年爆發了甲午戰爭),往小處說,華人及日人移民都是來工作的,那是互相搶飯碗的關係,所以有時候亞裔人士相互間的仇視,竟然比亞裔人士對外的仇視還要更激烈。
(南方公園的影片,就呈現了亞洲特色餐館相互競爭的關係,然後中日雙方移民更是猛烈的diss對方。)
那從南方公園這個成人向卡通,而且還是那種從時事中擷取元素的諷刺類鬧劇,這是否可以進一步讓我們看到現在一部分美國民眾對亞裔移民的觀感及看法呢?這也是可以讓學生去作延伸思考的地方。
又岔出去提,其實美國的中國風食物,為了適應當地口味都經過很大的改變反正像:咕咾肉、糖醋排骨、橙汁雞丁......這一類酸酸甜甜的食物是最受美國人歡迎的類型。南方公園有一集就有出現中國餐飲老闆,用咕咾肉製作成武器的橋段......哈哈,真是diss到不行。
又有人回應,其實現在美國一部分的日式料理店,老闆其實是華人來著,因為美國人喜歡的日本料理,也不是那種最道地的日本口味,在美國人看來,反正只要是生魚肉,或是酸酸甜甜的照燒(挖靠,美國人到底有多喜歡酸酸甜甜?),那就是日本口味嘛。如果這個情況屬實,那我們在diss美國人味覺的同時,就可以看到亞裔移民一開始就出現的問題:互搶飯碗。
當然,南方公園的影片只是個媒介,還需要搭配其他文本資料做為課程的引導。但我個人覺得,學生一定超愛這種很ㄎㄧㄤ又嘲諷直爆表的題材。
不過我這裡也作個善意的提醒......學生愛,不代表家長及學校愛。正如投資一定有風險,教案設計也一樣,尤其我前面就提到未來一年我其實上不到高中課程。
所以對於可能對我教案構想企劃打動的同行們,我想對你們說......
.
.
.
.
.
.
你先上!我OK!
(友曰:OK你個頭啦!)
最後一提,大家如果跟著連結持續追劇情,會發現這一集最後真的是神展開,而且......直到最後都在搞文化歧視以及政治不正確的笑話啊喂!
但我想說:林北就尬意!
#南方公園是我童年的經典回憶
#這是一個沒有暴力溫馨的地方
#小時候最喜歡阿尼然後他的英文本名原來叫Kenny
#長大後才發現原來阿ㄆ一ㄚˇ才是劇情推動的重要動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wifpHrddb0
移 工 教案 在 誠實大叔張誠博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迎接108年課綱 –程式教育提早到小學,地雷在哪裡?
電腦程式的複雜性,所造成的學習挫折感,有可能讓學生從小更害怕程式教育。
張誠呼籲:推動程式教育,應以運算思維為起手式。
程式教育往下延伸,重點不在程式寫作能力,重點在孩子能夠觀察問題,建立成熟的運算思維模式。
累積資策會的推廣經驗,舉辦動力能源及移動控制科學體驗營,從課程設計、教案研發到師資培訓,凝聚平鎮地區學校及家長的量,由平鎮出發至全桃園,到全國。結合科技與教育,再造台灣希望工程!
馬上訂閱張誠! ▶https://goo.gl/G1gr8Q
《張誠博士的故事》▶https://goo.gl/1dArDD
----------------------------------------------------------------------------------------------------------
更多張誠:
關注FB: http://bit.ly/2PGBmDE
加入Line@: http://bit.ly/2wgSMi4
追蹤Youtube:http://bit.ly/2wrnt3y
張誠看世界: http://www.phdchang.tw/

移 工 教案 在 兒童職能治療師 吳宜燁 All for Kid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執行功能像是大腦的塔台,時時刻刻的調控所有的能力彼此協調、表現
執行功能包含幾個很重要的因素:
工作記憶
心理彈性
抑制功能
很多時候我們無法講清楚,用例子來說明顯多了。這個孩子在進行活動時,需要記憶方向/要走幾步/已經走到幾步了。這是一直需要記得的,而且一直在變動的,這就是工作記憶。
而當孩子在遊戲時,會遇到很多時候出現因果關係出乎意料的情形。例如;遇到困難/錯誤/或是條件改變。
同時,在這個活動之中,孩子在點數步數時同時會看到南瓜上其他的數字,如果抑制功能不好,就容易出現混淆。
很多時候,執行功能需要協助的孩子會很容易看起來像是不專心,但是其實他們非常的專心,卻無法使用那些他們已經知道的規則,所以看起來就像是不專心或是破壞規則一樣。
提高孩子在活動中的參與是練習執行功能的主要策略,因為只有讓孩子練習處理多個同時作用的認知功能,才能有所謂的調控能力出現。
在此,我很喜歡用的方式有別於其他人!! 許多人在引導孩子時,會將幾個一起作用的認知功能中對孩子較為困難的能力簡單化。而我並不偏好如此引導,我個人在臨床中偏好的方式是讓幾個同時作用的認知要求中,對孩子來說簡單的或是孩子擅長的能力變成自動化或是變的更不費力。讓孩子能有更多的能量來處理需要投注專注力及調控能力的地方。
而在這個孩子的活動之中,我做的是定位,也就是提醒孩子圈起來。以減少孩子在做視覺注意轉移時尋找的需求,這時工作記憶就漸少負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