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下午5時,終於看完所有舊症病人,餘下是一個新症。
這是繁忙的老人科門診。我通常會把新症留到門診末段來處理,因為新病人需要更多時間仔細了解病情。
一位女仕推門而進。看看轉介信,她今年65歲,跟丈夫同住,一直沒有什麼大病,因心口痛由普通科門診轉介過來。
老人科門診經常收到因心口痛的病人轉介,今天8個新症竟然3個有着這個主要申訴!心口痛原因眾多,最擔心當然是心臓病。急性心臓病發足以致命,大家當然不能掉以輕心。
「你心口痛咗幾耐?」問過基本資料,我單刀直刀。
「年頭開始啦,我一路都有行山嘅,呢幾個月行親山就心口唔舒服,條氣又唔順,跟住好似背脊都痛埋咁呀。」女仕很了解自己症狀。
「咁一次痛幾耐?係唔係乸住乸住咁痛,一坐底就唔痛咁嘅?」我再問。
「係呀,休息吓就無事,我諗幾個字度啦ㄧ次。好多時仲會標哂汗同心跳快添。」
「咁你平時瞓地行平路有無痛?」
「無㗎,係行山先痛。退咗休我又貪玩鍾意周圍去,啲朋友宜家都唔敢叫我行啦,見我一行就唔妥,個個叫我去睇醫生。」女仕靦腆地笑着。
上山行斜路,心臟供氧的需求比平時大;若心臟血管有問題,在過大的負荷下心臟供血不足,便會造成心絞痛的情況。女仕的申訴,包括上山時氣喘、背痛、冒汗、心跳加快,正正是典型冠心病症狀。
故此所有申訴心口痛的病友,我都會問他們症狀在做運動或用力時是否會加劇,休息時又是否會減少,若正正如此,就要再作檢查是否患上冠心病。
「我都有啲擔心你心臟血管有問題,我會開啲藥你食嚟保護心臓。不過始終我地唔知你啲血管收窄嘅情況,如果安排進ㄧ步檢查你點睇呀?」檢查過後,我對女仕說。
現在有很多不同藥物可治療冠心病,但若心臟血管嚴重收窄,俗稱「通波仔」的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當然能更有效處理血管問題。通常在「通波仔」之前,我們會建議做一個非入侵性的心臟血管造影檢查,以評估病友的心臓血管狀況。
「我建議做一個心臟血管電腦素描,睇吓啲血管點樣,如果收窄得好勁,我睇吓做唔做手術,收窄得唔太勁就食藥啦。雖然話你症狀都似心臟病,但係都想有多啲資料,先決定下一步點做嘛。。。」我嘗試解釋。
「不過咁,係政府排呢個檢查,起碼要幾年,你會唔會考慮出私家做?幾千蚊度啦。。。」
在公營醫院輪候檢查需時,是人所共知的事實。等一個電腦素描ㄧ年幾兩年是等閒事,超聲波可以等上三年,磁力共振可能再長一點。以我經驗,心臟電腦素描大概三年多吧。一些病友打趣的說,若果真的有事,死了還未等得上。的確,在很多時候,我們的工作是有局限的,公營機構的資源始終有限。
「唉吔,私家呀?我唔做啦。」女仕面露難色。
「係唔係錢嘅問題?」我明知故問。
「我又唔係有錢,我兩公婆食積蓄㗎。我諗我捱吓先啦。」
「你睇吓有無可能?三千幾四千蚊度大概,做咗如果有嘢可以快啲睇吓做唔做手術嘛,咁可以解決到個問題。」我嘗試游說。
「係。。。但係我真係唔係太多錢。。。唉!我啲朋友都係咁話我,慳埋啲錢,都要顧吓自己先。。。唉。。。就嚟有5千蚊。。。點算好?」她在說政府發放的5千元消費劵。女仕在思前想後,猶豫不決。。。
「係喎,有5千蚊不如用咗佢做檢查先?」其實我也不太清楚私家放射治療診所是否接受消費券。
「我諗住用嚟做平時使費㗎。」經濟不太過充裕,用錢當然要一早打算。
「你不如幫我 book 定政府嘅先啦?」女仕說。
「可以,不過要等一段時間㗎。」我再勸說:「當然,早啲有得做,如果發現有嘢,早啲攪就緊係好啲啦。咁你症狀真係似嘅。」
「咁。。。呀。。。我明白你好意,咁我去私家做啦。」
作為醫生,當然希望病人盡快接受檢查,獲得正確診斷,再得到適當治療。但很多客觀因素,都會影響箇中的進度。醫生要處理的,又何止是作出正確診斷,再對症下藥這麼簡單?
如果政府的資源鬆動一點,我們的工作會否輕鬆一點,病友們又會否得益多一點?
在這未發生之前,我們還是要多儲個錢,以備不時之需。
私家醫院老人科 在 852郵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日新增64宗本地感染個案
全文:https://www.post852.com/?p=319253
衛生防護中心公布,由昨日至今日凌晨,香港新增69人確診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64宗為本地個案,19宗源頭不明,另有80多宗初步確診。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指,東頭邨貴東樓4個單位有7人確診,其中3個單位與跳舞群組、日出康城群組及工作地方感染有關,另外1單位的患者找不到感染源頭,不排除是巧合,當局將派樽檢測。
感染群組中,跳舞群組新增4人,日出康城地盤群組、亞博館群組、將軍澳藍田隧道群組分別增1人。
今日亦有一名診所護士確診,她在北角炮台山電氣道183號馮明杰醫生診所工作,本月8日最後一天上班,會通知本月6日後曾到訪診所病人接受檢測。護士家人已確診。昨日另有一名確診者是私家醫生李念弘,診所位於中環畢打街中建大廈。
此外,一名87歲老人本月2日早上起床時不清醒,當場死亡,救護將他直接送入富山殮房,其家人當日開始咳嗽,隔日求醫後確診。中心為死者做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死者生前曾到過跳舞群組相關的新蒲崗新光宴會廳飲茶,懷疑由此感染。
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病人安全及風險管理)何婉霞稱,廣華醫院隔離病房護士初步確診。她星期一至三休假,最後一天上班為昨日,並於昨日發燒、發冷及輕微咳嗽,到醫院急症室求診後初步確診。她平時要接觸確診者,工作期間有佩戴合適個人防護裝備,潛伏期內曾經和親友食飯,未能確定她是在社區或是醫院感染,另一護士和患者曾一起吃飯,需要檢疫,同病房員工也要做病毒檢測,病房、職員茶水間及更衣室會消毒。
同時,廣華醫院另一名支援服務員工前日曾清潔有確診者的病格,有穿保護衣和手套,但沒配戴外科口罩,被列為密切接觸者,要接受檢疫。
#852郵報 #衛生防護中心 #武漢肺炎
私家醫院老人科 在 Dr Who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唔撈啦。」是我近來上班聽得最多的說話。
不只是醫生,更是護士、健康助理。
大家認為肺炎已經過去,急症室再次變成普通科門診。有私家轉介來搏早期看門診的、有吃火鍋拉肚子,近來我見過最過份的是真正食飽打嗝打久了拉傷肌肉來看急診。
香港基層和老人照顧尚未發展好,各大醫院內科病房每晚都會成為老人院,每天專收老人院院友低燒、起痰、氣喘、發吽哣、胃口欠佳。我不敢說這些不是問題,但這些真的是需要半夜入急症室的問題嗎?又因為武漢肺炎,老院將所有懷疑感染的都送上醫院,街外人士上至八十、下至十八歲,打一個冷震也要來驗一驗。於是,我近來當值收的病人人數是一個月前的兩三倍。
通常病房收症是輪流的,隔一會兒才送一個病人上樓,逐個逐個來。問題是現在每天急症室半夜三更也會有幾十人排隊,收上病房也是一批批的上。每十數分鐘便看見一對新名字,大家大概認為病房是挪亞方舟。現在護士們最常說的話是「我辛辛苦苦清左半個病房,你一更幫我打返爆佢」,前前後後當然不缺助語詞。
醫生其實只不過是一堆物流業工人,每天跑數。病房不是挪亞方舟,我們每天就是要選擇一些情況稍為穩定的人,不斷轉院、出院,騰空病房。沒錯,香港醫療制度只能夠保你不死,但亦同時造就了老院院友一個月要入院三四次的現象。
要穩定這艘挪亞方舟,護士們每天不斷疊排版,好不容易弄好入院文件便是時候弄出院的。現今老人有三四個門診期是何等平常的事,每一個出入的病人,護士都要弄清他吃甚麼飯、覆甚麼診、要甚麼藥,我說沒機會出錯你也不會相信吧?
一批批的人上病房,助理們哪來那麼多床、走廊哪來的空位?大家的深喉唾液總不會自己走路到實驗室吧?
為甚麼醫生總不讓我來探望?為甚麼留了電話醫生要等幾天才有機會回覆?為甚麼剛入院便要轉到復康醫院?醫生你看清楚了嗎?兩天便回老人院,他進了第四次醫院呀!你是要我老爸死了才讓我進來是吧!你找醫生來見我!
類似的說話,醫生、護士回覆不下萬次。
醫生尚且因為訓練要留在公立醫院。護士留在公院受氣幹嘛?健康助理每天回來將病床砌積木似的送來送去是貪好玩?我現在連接線生也找不到,因為太多病人家屬連環打電話給病房了。然後,你跟我們說要凍薪、要共渡時艱,送了幾張惠康禮券和鴻福堂湯券。
是呀,所以很多人都很想走。
#DrWhoHK
私家醫院老人科 在 媽媽入院累積龐大醫療費女兒等三人被告至破產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李小姐的90歲媽媽除了每星期要洗腎兩次,身體狀況大致健康,2020年11月她的媽媽入住九龍一間 私家醫院 ,之後就發現媽媽有抽搐跡象,所以打算中媽媽入 ... ... <看更多>
私家醫院老人科 在 也可以介紹另一位私家老人科醫生?我對公立醫院的「漫長 ... 的推薦與評價
我的老爸6 私家定政府醫生? 文:#認知障礙症患者照顧者銀仔老爸確診認知障礙症以來,我和媽媽陪他看私家老人科醫生已有半年多,這天如常覆診。 「有冇曾經在公立醫院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