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 Digital Solutions成立:Olympus 數位相機部門正式轉移】
.
好久沒寫產業新聞,Olympus新公司在今天塵埃落定,正式公布的新公司的名字,新網頁也上線了。
.
Olympus 數位相機部門自2020年6月開始,就與JIP(日本產業夥伴)商討數位相機部門轉賣的事宜。正式在2020年10月成立新公司,經過了幾個月的觀察期與整合,正式在今天(2021/1/5)把業務轉移跟上線。
.
新公司叫OM Digital Solutions,除了大家以為的無反光鏡相機系統、鏡頭以外,還有IC錄音機。
.
JIP(日本產業夥伴)是瑞穗金融集團旗下的日本型私募基金企業,在台灣的大家比較熟悉的案例應該是Vaio。
.
新公司的總裁仍舊是過去Olympus數位相機部門的CEO杉本繁実,新公司名OM Digital Solutions也蠻有意思的。他們說,OM過去是一個經典的相機型號,在當時想要解決「大、重、快門聲響震盪過大」三個主要的單眼相機缺點。
.
現在的社名採用OM,也有勉勵公司總是去挑戰困難,去發展更好的產品跟科技的用意。
.
根據幾個側面消息與新聞指出,雖然是成立新公司,不過由於原先的技術都會直接轉移,所以關於相機產品的技術都不需要擔心。
.
我自己的理解來說,新公司的成立,在產品面跟技術面應該是不用擔心,觀看公司目前公開展示的結構,包含CEO還有相關部門,都還是原本Olympus的班底。看起來比較像是利用JIP這個私募基金把影像部門分割出去,並同時趁著這時間改善整個公司的體質(編制、人員配置等等…)
.
未來我蠻期許OM Digital Solutions會有更棒的產品出現,在現有Olympus的相機基礎上,有更多大家喜歡的元素。拋開了企業體的束縛,期望他們能有跟過去一樣,那麼多的世界初技術。
.
對了,新公司OM Digital Solutions也跟Olympus的研發總部都在東京近郊的八王子市,兩者走路只要15分鐘,是還蠻有趣的地緣關係。感覺上兩者依舊會有個方便的技術交流跟聯繫。
.
以目前台灣的狀況來說,代理商元佑實業也會繼續Olympus相機鏡頭的代理,並且也維持醫療光學的代理,所以目前持有、或者觀望是否要購入Olympus相機的人們,可以不用擔心。
.
最後來說說關於Olympus 數位相機部門轉移的個人感想。隔了半年才真正說出自己的想法有點抱歉,因為想等整件事情都釐清後才發表自己的想法。
.
從一開始得知是JIP準備接手以後,我大概能理解這應該是「類似分割跟成立新公司」的狀況,現在得知新總裁跟過去無異,大致上也算是證實我的想法。
.
所以其實我一直不能理解的是,有許多媒體跟攝影玩家,都把這件事情看做是「因為是轉售,所以是品牌消滅的前兆。」
.
並不是這樣的。
.
還記得十多年前,我人生第一台數位單眼相機的品牌,Pentax,它歷經了Hoya,現在則是Ricoh集團底下的品牌,這麼多年就算風雨飄渺,這個牌子還是在的,技術一直承接下去,也發展出蠻多新技術。
.
我也喜歡的Minolta,Alpha接環也被Sony承接,當然最慘的時候,收山的傳聞一直也都有耳聞。直到Alpha的新生E環重新把這些技術帶回來大眾。
.
總之,這些品牌的轉售、重整都曾經是發生過的事情,唯一的一件事情也很明確:在十多年後,這些牌子(的DNA)也都還在。
.
我對OM Digital Solutions也是一樣的感受,覺得它還是跟過去一樣,未來也一定會做出我理應會喜歡的相機。
.
Pentax也好、Minolta也罷,然後是Olympus。
.
我依舊喜愛著它們的古怪,期許一直都能用我的眼光,介紹著它們的可愛。
.
.
.
延伸閱讀:
●OM Digital Solutions 原廠網頁
https://om-digitalsolutions.com/ja/
●●Instagram @euyoung
http://bit.ly/2Npe33Z
「私募的用意」的推薦目錄:
- 關於私募的用意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私募的用意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私募的用意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私募的用意 在 [請益] 好多公司用不同理由在"私募普通股" - 看板Stock 的評價
- 關於私募的用意 在 【財經一點通】私募是什麼意思?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私募的用意 在 私募的用意、私募炒股、私募利多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私募的用意 在 私募的用意、私募炒股、私募利多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私募的用意 在 [請益] 好多公司用不同理由在"私募普通股" 的評價
- 關於私募的用意 在 私募、可轉債股票投資分享- 文曄(3036)、祥碩(5269)2月21日 ... 的評價
- 關於私募的用意 在 [請益] 好多公司用不同理由在"私募普通股" PTT推薦Stock 的評價
- 關於私募的用意 在 [請益] 好多公司用不同理由在"私募普通股" - stock 的評價
- 關於私募的用意 在 [請益] 好多公司用不同理由在"私募普通股" | PTT 問答 的評價
私募的用意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葉郎每日讀報
▼ 1. 為何有人願意掏3億美元買6張舊專輯?
昨天 Taylor Swift 再度重申她會按計劃重錄那些她過去自己寫的舊歌,並否決所有影視節目的「影音同步權」授權請求,以便打擊買走她前六張專輯而企圖發大財的人。如果這六張專輯的價值這麼容易就可以被破壞,那為什麼 Disney 家族成立的私募基金 Shamrock 還願意從他們4億的基金規模中大手筆地掏出3億來搶購母帶?Rolling Stone 提供了一些理由:
1) 實際上根據 RIAA 美國唱片業協會統計來自影視配樂的收入僅佔唱片收入的2.5%。所以即便 Swift 斷了影音同步權(用作影視節目配樂)的生意,這六張專輯的新東家仍可以坐享剩下97.5%來自實體唱片、數位下載和串流的收益。
2) 重新錄製所有專輯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成本,但是否真正能在串流上取代舊專輯的聆聽數量仍然存疑。作者認為新錄製的版本靠著新聞熱度在前幾年確實有機會熱門一陣子,但熱度過後中長期舊的版本可能仍然是消費者的第一選擇。
3) Shamrock 除了擁有這六張專輯的母帶、音樂錄影帶權利之外,同時還取得了專輯相關視覺設計的權利。這使他們得以依據這些圖像可以製作或授權其他人製作 Taylor Swift 的週邊商品。
4) 作者最後預估這筆交易的另一個週邊效應是會激起錄音母帶價值的炒作。詞曲創作者的音樂著作權近年已經因為Hipgnosis Songs Fund 的瘋狂收購而價格翻了十幾二十倍。過去比較穩定的錄音著作的行情可能會因為這筆3億美元天價的新交易而激起波動,最終可能各個藝人的經典唱片母帶都會開始價格翻倍成長。Shamrock 仍會是獲利者。
(報導原文:https://bit.ly/35FpM5A)
▼ 2. 中國電影市場的主力消費群正在從電影院撤退
數據顯示剛剛成為全球第一大的中國電影市場正在美國經歷幾年前就開始發生的事:主力消費群逃離電影院。Disney 的漫威宇宙成功地抵消了美國市場的觀眾逃亡潮危機,而中國電影票價的水漲船高則既是中國市場逃亡潮的原因也是手段之一。2016年以來中國觀影人次成長趨緩,票價提高成為保持產值成長的主要動力。電影院的主力消費群25~29歲觀眾的佔比從2017年以來就開始逐快速下滑。從2017年到2019年,票房前五名電影中25~29歲觀眾占比從32%掉到23%,而2020年目前為止占比也僅22%。今年受到政策驅動的所謂「主旋律」電影大行其道,也對驅離年輕觀眾、吸引中老年觀眾起到一定作用。作者認為這個趨勢對於中國電影的復甦重建將有負面作用,而在疫情中推倒美國市場拿下的世界第一大電影市場的王冠能戴多少天還很難說。
(報導原文:https://bit.ly/3fbAeFh)
▼ 3. 分析:為什麼 Netflix 要推線性直播頻道?
以殺死傳統線性節目直播頻道為職志的隨選串流平台 Netflix 為什麼突然在上週宣佈要為法國訂戶推出線性直播頻道?nScreen Media 的分析師認為這個名為 Direct 的實驗性直播頻道的用意是幫助 Netflix 訂戶從海量片庫中發現那些被他們忽略的節目。 Ampere Analysis 的分析師則分析直播頻道跟串流的消費者行為是完全不一樣的:串流需要觀眾一再點選下一個節目,而直播頻道則經常會被開著一整晚,當成許多人夜間生活的背景噪音。Netflix 之所以選擇推出這個實驗性功能,是因為他們目前成長最快的40歲和50歲這兩個人口族群都是在傳統直播頻道的年代中長大,因此仍然保有了這個生活習慣。而 Netflix 則試圖用這個工具來讓這些訂戶可以看更多 Netflix 節目。而且對 Netflix 來說這個實驗性機能幾乎是零成本,何樂而不為?專家認為 Netflix 之所以選擇現在法國推出,除了法國觀眾同樣有比較傾向傳統直播電視的生活習慣之外,法國社會和政府對於傳統媒體的保護以及對於串流媒體的敵意可能也是驅力之一。所以萬一法國法令繼續對串流的不友善狀態,Netflix 會改行去當傳統電視台嗎?
(報導原文:https://bit.ly/2IJYUIW)
▽ 其他今天也可以知道一下的事請見留言
私募的用意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維持「健康慢牛」十分重要
首先恭祝大家在新一年感覺20,外貌18!相信各位聰明投資者都過了一個肥的2017年。投資難度不算很大,雖然全球股市升幅較窄,騰訊(00700)、美國FAANG和我發明的SWANNS和H&M等龍頭股一枝獨秀,大幅領先大市,直至11月才稍有資金回流至能源、金融等舊經濟板塊。
但始終全球市場都升得不錯,是8年來最好的表現。最強烈的對比是相距只50公里的香港和深圳股市表現。恒指升了36%,領先全球,深證反跌約3%,近包尾!禍根是3年前深圳乃全球最昂貴市場,香港則是全球價值窪地。說到底,價值投資是長期成功的不二法門!
市盈率仍遠遜標普
恒指今年預計市盈率約14倍,預計盈利增長約一成,雖已不再是全球估值最低市場(H股指數不到10倍,仍近榜末),但依然絕不算貴,遠比美國標普指數的近20倍低很多。深證市盈率亦已回落很多,但仍近30倍,絕不便宜。上證估值比較合理,約17倍,但仍比港股稍為昂貴一點。
大家應該都知道我從兩年前就開始看好港股,認為今次跟過去中國股市不一樣,是將維持好幾年的健康慢牛。在網上翻查過,似乎我是第一個用此形容詞的,但到了現在,就經常在內地和香港見到很多其他人用「慢牛」,或「健康慢牛」來形容港股。
但我開始用此詞時,恒指18300點,兩年不到,現在差不多3萬點,升了近三分之二。雖仍比2014至2015年間的A股牛市(上證一年內升了150%)慢很多,但已符合任何慢牛的定義吧!
約半年前,我又拋出一個兩年後(現剩一年半)恒指升至4萬點的預期(其實說是願景更恰當)。初時大多數人的反應是太過誇張,但逐漸很多人開始接受,甚至認為4萬太過保守!目標距離現今水平還有33%,如在一年半後到達,年化升速仍近15%,已非常不俗,但比起去年就當然慢很多。
我曾為未來不同港股場景打過分,現在再update一次︰
(1)約一年半後恒指升至4萬點︰概率50%至60%,跟原先沒變。此結果仍是最理想的,代表中國經濟轉型逐步邁向成功,金融系統去槓桿亦取得初步成效。到時希望總債務對GDP將穩定在約270%水平,若開始下降就當然更好。亦希望到時家居消費對比GDP亦已能反彈至45%或以上水平。
GDP反而接近完全不重要,可能愈慢愈好。如今年如期繼續放緩至6.5%,就已非常足夠;明年如能完全放棄訂下任何目標就更好,就算低於6%都無所謂。過去兩年,GDP跟恒指的相連系數接近零,國家發展重點已從「量」轉移到「質」。
對投資者來說,最重要的是盈利增長,退而求其次,某些所謂新經濟企業,最少都要求快速的營收增長。在任何情況底下,都不想再次見到重工業國企依賴無窮債務增長來維持無聊的鋼鐵、煤炭或水泥的過剩生產。
(2)一年半後恒指未能升至4萬點︰概率約10%至20%,調低了我之前20%至30%的猜測。不能達標的最大可能性是因為中國經濟轉型失敗,債務增長完全失控。但在十九大後,中央多次重申最重要經濟目標就正是去槓桿,非常對症下藥,所以不達標的概率下降了一點。
但世事無絕對,去槓桿的過程是充滿痛苦和風險的,亦面對不少政策阻力。例如規範資管行業,徹底打破剛兌長遠一定是好事,但10家中型銀行的公開回應是要求過渡期從建議的18個月延長至3年,據聞連四大行都有類似的私下回應。我認為監管機構可稍為放鬆至兩年過渡期,以示體恤民情,但如真的拖到3年,就會令人擔心執行政策決心不夠,或問題遠比想像中嚴重。
(3)牛市再加速變成瘋牛,很快升至4萬點,然後再升至5萬點,甚至6萬點,變成市盈率近30倍的超級泡沫︰概率30%至40%,略調高了原來20%至30%的估計。原因很簡單,十九大鋪開目光遠大,令人振奮的發展計劃,盈利預期仍相對樂觀,再加上預期今年全球經濟增速可能高達3.8%,投資者animal spirit(動物精神)正在加強,情緒亢奮,感覺上開始變得有點不理性(用來形容比特幣更適合)。
這場景可能令很多不成熟的「投機」者更高興,以為可以賺到更多的快錢,但事實上有多少個心存僥幸的「賭徒」,在如2015年的A股瘋牛市中及時獲利離場呢?不止散戶未能做到,連無數所謂專業的公募及私募基金都輸到一敗塗地。
內外因素築憂慮之牆
如港股不幸真的走上超級泡沫這條路,然後在不久將來轟烈爆破,受傷的不止是投資者,更重要的是亦必影響到中央整個經濟轉型和30多年的宏大長期發展計劃!
表面上今年港股確有不少基本和技術利好因素。恒指估值仍然合理,我仍然看好四大銀行〔工行(01398)、建行(00939)為首選,農行(01288)和中行(03988)為副〕,以及滙控(00005),及個別保險股如平保(02318)、友邦(01299)等。不少朋友心雄,不停問我,既然看好港股,又看好金融股,那麼是否可馬上大量買入港交所(00388)和海通國際(00665)等本地券商。過去幾年,這些都是最準確的藍燈籠(我寧願買諾亞)。
無錯,如無意外,今年將有更多北水來港(南水買A股亦將隨着正式加入MSCI而增加),去年近4000億港元,今年應最少增加三成,樂觀者認為可翻倍。如新股通(容許北水申請IPO)早日成功,再加大量所謂新經濟企業上市,必有一番熱鬧(同股不同權的後遺症暫且沒人理會)。
但我相信中央明白延長健康慢牛的重要性,目的是讓資本市場發揮融資功能,幫助去槓桿,同時提高資本配置效率,協助經濟轉型。監管機構將盡最大努力,利用各種貨幣政策和監管行政手段,宏微兼控市場情緒、估值及流動性,從而避免股市再次走向泡沫化。大摩甚至猜測今年人行將正式加息。
中央對資金外流仍是非常敏感的,早兩天才收緊每人每年海外提款額至1.5萬美元。雖說「港股通」是封閉式安排,不構成任何走資成分,但如南北水嚴重失衡,監管機構仍可發出有效指引,減慢北水流入港股速度。除此,短期內亦必有大量配股行動,包括科技股(尤其半導體)、內房,以及各種負債率仍高的工業股。當市淨率回升至一倍時,連銀行股和各種金融股都將參與抽水行動。
希望種種內外因素可築成一堵有效阻慢港股升勢的憂慮之牆。去年美股最後一個交易日以下跌收場,投資者須小心,今年外圍形勢亦肯定比去年複雜。由朝鮮半島到中東局勢,由歐盟成員去留到美國中期選舉,由美國加息縮表到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各種發展都足以影響港股表現。下周繼續討論這憂慮之牆的各塊重要磚頭,探討此牆之可攀程度。
早說過我喜歡雪中送炭,不喜錦上添花,好聽點算是逆向思維吧。當所有人愈來愈興奮,傳媒朋友追問我今年目標價,我反故意不說,只堅持一年半內4萬點在望,期望短期內見到先苦後甜的調整市況。用意是苦口婆心,就算說我故意潑冷水都不介意。
在此再祝大家新年快樂!
中環資產擁有騰訊、阿里、Facebook、亞馬遜、Alphabet、三星、Nvidia、任天堂、海力士、美光、建行、工行、平保、友邦、諾亞財務權益。
私募的用意 在 【財經一點通】私募是什麼意思?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政府、金融機構、工商企業等在發行證券時可以選擇不同的投資者來作為發行對象 私募 是相對公募而言通常指的是35個以下的合格投資者在非公開場合募集資金 ... ... <看更多>
私募的用意 在 私募的用意、私募炒股、私募利多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在私募的用意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elton55987也提到分享自中華羽協臉書影片募集活動https://reurl.cc/1og639 https://i.imgur.com/8H7KazP.jpg 基層獎助 ... ... <看更多>
私募的用意 在 [請益] 好多公司用不同理由在"私募普通股" - 看板Stock 的推薦與評價
國鼎說要私募普通股,用途在充實營運資金及支應新藥於各項適應症之臨床試驗。
立凱-KY也要私募普通股,說是充實營運資金或轉投資或其他因應未來發展之資金需求
可是私募普通股的對象,雖然是有特定對象,但目前是還沒有公告。
我上網查看,很多人都說私募股票其實是籌錢的最下、下、下的不得不的手段
因為就是沒有其他增資的方法了,所以才會最後用這招來找錢。
可是當初樺漢也找了鴻海來買他們的普通股,那也是私募股票呀
還有很多案例也是這樣,台康生也是這樣不是嗎??
後來這些公司的股價不是也飆漲了好一段嗎??那為什麼大家都說這種作法表示公司爛呢?
我的問題是,如果是爛公司,鴻海也不是笨蛋
那為什麼會願意去花大筆錢去買爛公司的股票呢???
而且私募股票,三年內還都不能交易,這樣鴻海這樣做到底有啥好處呢???
還有,為什麼有公司私募股票,可是卻是公司的老闆自己出來買呢??
我就是想不通這兩點,大公司為何要買小公司的股票???好處是啥??
公司老闆幹嘛要辦私募股票,可是卻是自己跳進去買,那他到底是有錢還是沒錢呢??
老闆這樣做的用意到底是什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159.212.19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648296843.A.3E7.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