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櫃台北中華新館的前身新生大戲院毀於54年前的一場大火
1956年底開幕的新生大戲院於1966年1月19日發生大火,造成30餘人死亡、20多人輕重傷、財物損失約六千萬元,是台灣光復以來市區內最嚴重的火災。
1954年10月9日,周陳玉樹看中了台北市新生報業大樓現址這塊395坪的土地,設法讓當時省營的台灣新生報(接收自日治時代台灣總督府經營的《台灣日日新報》)把這塊地租給了他新設的新生營業公司,條件則是由他免費替新生報蓋一座大樓,其他土地則給他蓋新生戲院,經營20年後再無條件送給台灣新生報。
位於台北市衡陽路與中華路口的新生大廈,是戰後全台第一座超過20公尺高的大樓,也是第一座採用波狀鋁皮鋼架的建築。工務局原本核准的建照是五層樓,用途是戲院,於1955年3月動工興建,但到了1955年12月8日,業主又要求變更設計,申請增加餐廳、舞廳和百貨公司等用途,由於安全問題,歷經台北市工務局黃千里、莊琮耀和林永倉三位局長才核准。
1956年12月31日,歷經兩年籌備的新生大戲院正式開幕,台北市長高玉樹蒞臨揭幕,吳驚鴻、黃曼、夷光等三位女明星受邀剪綵;不過開幕當天僅舉行揭幕儀式,並沒有放映電影,到了隔天(1957年1月1日)才售票開映,當日共放映七場:9:00、11:00、13:00、15:10、17:20、19:30、21:30。
新生大戲院於開幕翌日(1957年1月1日)正式對外營運,首映的電影是派拉盟影業的《金殿福星》(The Court Jester),戲院所啟用的神鏡大銀幕(Miracle Mirror Screen)以及4台35瓦擴聲機等先進設備,充分提供了高級的娛樂享受,不僅大大滿足了觀眾,也開啟了新生大戲院的黃金歲月。
新生大戲院的內部設備按照國際標準設計,共有座位1600個,簡潔時髦的流線外觀,吸引了大眾的目光,電影的魔力因為電影院建築本身的巨大而更為彰顯。
新生大廈臨衡陽路的百貨店及餐廳部份採用鋼筋混凝土,臨中華路的戲院部份則用波狀鋁皮鋼架。這種建築的特色就是牆壁不用水泥和磚,而是用波狀的鋁皮於外,中間夾裝木板,再用隔熱及隔音甘蔗板裝飾屋內,所以戲院雖位於西門町鬧區車聲鼎沸的中華路旁,坐在裡面卻完全聽不到戶外的噪音。隔音設備超好的新生戲院,讓觀眾更能享受看電影的樂趣,周陳玉樹因此由房地產大亨進而成為電影大亨。
於是他趁勝追擊,買下武昌街二段兩側的茶葉工廠,在台北戲院旁蓋了二十幾棟樓房,又在台北戲院右對面蓋了樂聲戲院(1964年8月6日開幕)和毗連的樓房,並出售附近多餘的土地(日新、豪華戲院一帶),其中樂聲與豪華之間的地皮,賣給了煤業大亨李建興(日新戲院的創辦者);由於周陳玉樹在買賣契約附有但書,規定購得土地者一定要蓋戲院,於是,與樂聲戲院位於武昌街同一側的豪華戲院(1965年1月8日開幕)與日新戲院(1966年9月27日開幕)相繼成立,西門町的電影街亦因此形成。
之後,周陳玉樹又轉戰圓環附近的寧夏路,興建國聲戲院(位於台北市寧夏西路11至15號),於1966年7月28日開幕。
1966年7月28日下午,麗聲影業公司新建的國聲戲院在台北市寧夏路舉行揭幕,由立法院院長黃國書主持典禮,寶島玉女張美瑤蒞臨剪綵。當天放映的電影為《美國國家安全局》(Blindfold),由天王巨星洛赫遜(Rock Hudson)與義大利肉彈C.C.克勞黛卡蒂娜(Claudia Cardinale)主演。周陳玉樹創立的國聲大戲院位於台北市大同區寧夏路11至15號,當年地處熱鬧的建成圓環旁邊,人聲鼎沸,生意興隆。不過進入1990年代之後,隨著圓環的沒落與商圈的東移,國聲大戲院終告停業而走入歷史,並於1996年改建為大樓。
然而,新生大戲院的波狀鋁皮鋼架建築雖超級耐震、隔音佳,卻不防火;就在國聲戲院開幕的這一年的年初,新生大戲院發生了一樁毀滅性的憾事。
新生大戲院原先設計的樓梯就僅有三座,戲院這邊靠中華路二座,靠秀山街那邊一座,遇緊急事件時疏散就很勉強了,大樓後來增加了用途,一樓是建新百貨公司,二樓是凱莉咖啡廳,三、五、六樓是渝園餐廳,四樓為「萬國聯誼社」(萬國舞廳),大樓內這麼多營業場所,卻只能共用一座樓梯和一座電梯。
早在1957年1月8日,在新生大戲院旁的台北中山堂光復廳,台北市議會舉行第三屆第七次臨時大會時,市議員黃奇正、陶佩潛、陳愷、趙邦平、方志平、蔡永、王振堯等二十餘人,就輪番抨擊高玉樹市長對新生戲院的安全問題拖延放水,高市長也反駁說新生戲院開幕以來,發現了許多問題,他自己也深感不滿,已指定工務、警察兩局,會同其他有關單位成立小組,對戲院作全面檢查後要求戲院作一次徹底的改善,但這一「改善」就是9年。
1966年1月19日(農曆小年夜) 下午1時50分,新生大戲院正在播映福新公司出品的第一部國語片:林福地執導、陽明與焦姣主演的《海誓山盟》時,大火忽然從靠衡陽路那邊的四樓樓梯口儲藏間竄出,旋即迅速延燒,由於整棟大樓外牆完全沒有窗戶,還蓋上一層巨幅電影廣告牌,消防水根本無法灌入,只能放任火焰在內燃燒。
衡陽路這邊又只有一座樓梯與一台電梯,結果樓梯被大火截斷,電梯則因停電而無法動彈,新生戲院這邊的安全門又無法打開,造成四樓萬國舞廳和五樓渝園川菜餐廳全毀,裡頭幾乎無人能倖免。幸好火災發生的時間是在下午,餐廳裡沒客人,舞廳裡的客人數目也不多,否則後果將更不堪設想。
大火發生時,台北市警察局、憲兵隊、警備總部派出大批治安人員,西起西門圓環,東至衡陽路與延平南路交叉口、北自武昌街與中華路口、南至桂林路,整個西門鬧區全部戒嚴,連所有平交道柵欄都一律放下,禁止行人越過中華路,以免因圍觀而造成交通阻塞。台電城中服務中心也切斷西門鬧區的供電。
台北市警察局出動了全市26部防車,加上陽明山、台北縣、基隆市、桃園縣等警局支援的24部消防車,松山機場也支援了三輛空軍所屬的泡沫消防車。所有北台灣能動用的消防車都來了,但最高的水壓只能射到35公尺,而新生大戲院的位置卻是高達60公尺。於是,等到下午六時,警方宣布「火勢已被控制」時,新生大廈早已全部燒光了。
晚間消防人員清理現場,在四樓萬國舞廳內發現連性別都無法辨識的焦黑屍體24具,六樓渝園餐廳2具。台北地檢處首席檢察官焦沛樹於在晚間9時,率領檢察官曾丁壽、胡致中、王剛及法醫高坤玉、宮可仁,指揮警員在火場勘驗,並將屍體一一編號,然後送往極樂殯儀館及市立殯儀館料理善後。
經過反覆查證終於確認死者身份,有24人死在四樓萬國舞廳,有2人死在六樓渝園餐廳廚房,還有4人則是跳樓後分送台大及馬偕醫院不治。另外消防隊小隊長曾光榮在雲梯上,被跳樓的萬國聯誼社職員唐進之拖到地上,送醫後也宣告不治 。
1966年2月17日,台北地檢處檢察官蘇嶸華、曾丁壽、胡致中、王剛等四人專案偵查終結,以被告周陳玉樹既以新生戲院用途申請建築及使用,卻將大樓二、三、四、五、六樓之部分,分別出租他人開設凱莉咖啡廳、渝園餐廳、萬國舞廳等公眾聚集場所,又將六樓通往戲院內部之太平門及五樓通往戲院內部之太平梯堵塞,致火災發生後造成重大死傷慘劇,實難卸其過失致人於死傷之刑責,惡性殊屬重大,請科以重刑,以昭儆戒。另外,萬國聯誼社舞廳電工胡聰金、業務經理謝培松與總經理徐芝珊,也被一併起訴。由於起訴的同時,受難者與萬國舞廳和新生戲院已達成和解,業者發給每名死亡者二萬五千元,家屬中無工作能力者(男子60歲以上,女子50歲以上,小孩18歲以下)每名在加發撫慰金五千元;殘廢者比照死亡辦理;受傷者醫療費概由業主負責。
1966年4月3日,台北地方法院判決,萬國聯誼社舞廳電工胡聰金依業務過失致人於死罪判刑四年,業務經理謝培松,總經理徐芝珊各依過失致死罪判刑一年,新生大樓業主周陳玉樹則無罪。承辦推事陸祖光指出:「按犯罪事實之認定,應憑證據,如不能發現確切之證據足以證明被告犯罪時,自應諭知無罪之判決。被告周陳玉樹否認堵塞五、六樓太平門及太平梯,稱均係該大樓承租後所為,與他無關。查渝園餐廳經理周毅,在檢察官調查時稱:『五樓通往新生戲院原有一門,是我們圍的。』與被告周陳玉樹所供相符,可見與周陳玉樹無關,應予諭知無罪之判決。」
周陳玉樹在被宣判無罪後,將殘存的新生大戲院建物拆除重建,於原址改建成新聲戲院與麗聲歌廳(黎聲戲院的前身),並於1968年落成啟用。
新聲戲院於1968年1月29日下午3時舉行開幕典禮,由立法院長黃國書揭幕、影星上官靈鳳與韓湘琴剪綵,號稱是「自由中國第一家設有自動電梯最新型豪華戲院」,首部放映的電影為1967年發行的美國西部片《西部新天地》(The Way West)。
麗聲觀光大歌廳於1968年5月17日開幕,當天演出的歌星包括了冉肖玲、余天、李黛華、金陵、秦蜜、馬安琪、婉曲、陳蒂、謝雷等人,除了歌唱外,還有魔術表演,營業票價為25元。
新聲戲院自1968年1月29日開幕之後,鬧鬼的謠言便不斷傳出,但其實新生戲院大火罹難者中,根本沒有任何一個是電影觀眾。事實上,新聲戲院的生意會差,是有比鬼更可怕的生物。
1981年3月24日,少女王代麗中午在看《天才開溜》時,放在座椅扶手上的右手掌被重達一台斤的大老鼠咬了一口,痛得大叫而驚動了鄰旁的觀眾,大家都站起來要幫忙驅走這隻兇悍的老鼠。但這隻大老鼠卻不怕人,鬆了口卻依然在座位間穿梭竄走,吱吱大叫。王代麗趕緊到國泰綜合醫院敷藥,並打了破傷風預防針。
新聲戲院王姓負責人卻發表聲明:「應該不是老鼠,而是被貓咬傷,因新聲戲院裡有四百多隻貓。」問題是戲院裡又為什麼要有這麼多隻貓?不過是貓是鼠,有鬼沒鬼都不重要了,因為新聲戲院終究和新生戲院一樣,都走入歷史了。
進入80年代後,由於其他新歌廳相繼開幕,麗聲大歌廳的生意受到不小的影響,在1981年3、4月份警政署宣佈開放西餐廳演唱後,其票房更形遜色,遂於1981年9月1日起暫停營業。
1982年6月25日,麗聲歌廳原址改裝而成的黎聲戲院盛大開幕,第一部放映的電影是約翰法蘭肯海默(John Frankenheimer)執導,史考特格蘭(Scott Glenn)與三船敏郎主演的美國片《雌雄寶刀》(The Equals,另名 The Challenge)。
1988年5月7日,祝融竟再度造訪此地,整修中的新聲戲院被燒成了廢墟,造成兩人輕重傷,自此,新聲戲院便歇業,而戲院內的老天祿則遷移至武昌街二段現址。2002年原址改建為目前的商業大樓,即錢櫃KTV中華新館的所在地。
影片來源:台灣電影公司、台視新聞
「秀泰巨幕廳位置」的推薦目錄:
- 關於秀泰巨幕廳位置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秀泰巨幕廳位置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秀泰巨幕廳位置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秀泰巨幕廳位置 在 [問題] 請問台中秀泰巨幕廳的最佳觀影位置? - 看板Theater 的評價
- 關於秀泰巨幕廳位置 在 台中站前秀泰1館巨幕1廳HFR 3D 超級巨幕英語坐在那個位置最好 的評價
- 關於秀泰巨幕廳位置 在 台中秀泰影城的影音效果(41樓增添最新負評心得~~)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秀泰巨幕廳位置 在 超級巨幕廳- Explore 的評價
- 關於秀泰巨幕廳位置 在 [普評] 台中文心秀泰影城巨幕廳allenboy PTT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秀泰巨幕廳位置 在 [問題] 請問台中秀泰巨幕廳的最佳觀影位置?- 看板Theater 的評價
- 關於秀泰巨幕廳位置 在 [問題] 嘉義秀泰的巨幕- Chiayi - PTT台灣 的評價
- 關於秀泰巨幕廳位置 在 [討論] 樹林秀泰巨幕廳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秀泰巨幕廳位置 在 岡山秀泰影城搶先看! 15米超級巨幕廳震撼亮相(1110608) 的評價
- 關於秀泰巨幕廳位置 在 【討論】 全台灣IMAX / 巨幕廳尺寸大小資料整理- Theater板 的評價
- 關於秀泰巨幕廳位置 在 [普評]台中文心秀泰影城大廳, 小廳~~ - Theater | PTT娛樂區 的評價
秀泰巨幕廳位置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與我同是1972年誕生的欣欣大眾公司
1977年拍攝,在台北市林森北路東側,位於蓋滿平房的14號公園預定地(今林森公園)北側,1972年開幕的欣欣大眾公司與大眾保齡球館。(謝謝網友王忠提供照片)
欣欣大眾公司大樓北側(畫面左側)的道路是林森北路259巷,大樓西側(畫面右側)有許多車輛行經的道路是林森北路。根據當時這一帶的建物高度,我認為這張照片應該是在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63號的國賓大飯店以長鏡頭往東南方拍攝的。
畫面最左側的白色大樓右邊,有一棟正在興建中的7層大樓,其地址是新生北路二段23號,它是1976年11月19日開工、1977年10月15日完工,根據它的施工時間,可以確定這張照片是在1977年拍攝的。
畫面右上角的11層白色高樓(1974年12月14日開工、1976年11月19日完工)位於林森北路與南京東路口,是台灣麥當勞餐廳的第0004號門市(1984年開幕)所在地。
畫面左側的地上,可以見到許多用來建造高架道路的建材(橋梁);南京東路以北的新生高架道路於1979年通車,南京東路以南的新生北路則是到了1979年才開始建造高架道路。1983年,北起中山北路與通河街口、南迄金山南路與濟南路口,全長3.91公里的新生高架道路,正式全線通車。
1972年6月28日開幕,坐落在台北市林森北路247號的欣欣大眾公司(欣欣大眾市場股份有限公司),係遵奉先總統蔣公倡辦大眾市場之指示,由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投資49%、民間投資51%所創辦,除以發展企業與服務社會為目的外,並配合輔導退除役官兵就業政策,增加榮民及其子女就業機會。
開幕當日,為了響應政府號召,並沒有舉辦剪綵酒會,以節約花費、倡導商界革新,帶有軍方低調簡樸的色彩,而取名「欣欣大眾」,即表示秉持服務大眾之精神。
地下一樓的超級市場與一、二樓的百貨中心,於1972年6月28日先行開幕,三、四樓的大眾保齡球館則是接著在同年10月31日開幕。
後來因為電影院如雨後春筍般的興起,再加上秀場文化日漸蓬勃,因此在1979年8月11日,先將四樓的保齡球館改為電影院,成立「欣欣戲院」,內設榮華與榮欣兩廳,成為台北市北區早年的觀影重鎮;然後在1982年9月,再將三樓的保齡球館改為西餐廳,即日後名聞遐邇的「太陽城西餐廳」,於1982年12月20日正式開幕,在80年代與敦化南路的「東王西餐廳」並列台北市兩大秀場,後來太陽城西餐廳遷移至五樓擴大營業,締造了台灣秀場的輝煌年代。
80年代末,有鑒台灣兒童市場消費力旺盛,在新生北路的四季芳庭大樓一樓引進「玩具反斗城」,於1989年10月15日開幕,蔚為風潮。1989年12月8日,四季芳庭大樓全部落成,擴大營業。
1989年12月16日,在台北市西藏路開設「莒光超級市場」;1992年9月19日,莒光超市擴大營業,增加百貨賣場。
1992年9月26日,在台北市北投區公館路開設量販超市(北投分店),後於1995年8月31日租約到期即結束營業。
90年代之後,秀場沒落,而欣欣大眾公司日漸老朽,生意不如以往。為了挽救頹勢,欣欣大眾的經營者搭上當年的影城趨勢,與戲院業者學者、年代、巨登等機構合作,在1995年6月24日成立「欣欣晶華影城」,一口氣開設了九個廳,再度吸引觀影人潮,盛極一時。
1995年7月4日,改裝後的欣欣大眾公司以「欣欣百貨公司」之名重新開幕。
1996年5月18日,新生北路四季芳庭大樓二樓錦華樓餐廳開始營業。
1998年4月29日,新生北路四季芳庭大樓地下一樓新長龍公司開始營業。
後來學者等公司經營不善,影城逐漸衰敗,太陽城西餐廳也顯疲態。於是,在2002年12月,影城由秀泰體系接手,重新打造多廳式影城。
2002年12月20日,欣欣百貨的地下一樓美食街及三、四、五樓電影院在改裝之後重新開幕。
2007年4月28日,在封館三個月重新改裝之後的欣欣百貨重新開幕,為了進攻年輕人的市場,不但引進許多國外精品品牌,一樓的專櫃更延長營業時間至凌晨2點,此外,還在後棟開設了一家免稅商店,向大陸觀光客招手。
2016年,屬於社區型百貨的欣欣百貨,斥資1.2億元進行營運44年來的最大規模改裝,並於5月27日隆重開幕,以全新面貌亮相。
除了引進當紅國際平價時尚品牌 UNIQLO,2016年2月才吹熄燈號的美式餐廳 T.G.I FRIDAY 敦北創始店也選擇落腳欣欣百貨重新出發,成為 T.G.I FRIDAY 的全球唯一旗艦店。
欣欣百貨企圖擺脫社區型百貨「LKK」的印象,而幕後的操盤手,則是挖角自新光三越的欣欣百貨總經理楊喬百,他表示「時尚」與「食尚」是欣欣百貨將呈現的新風貌,UNIQLO 和 T.G.I FRIDAY 都是逾百坪跨兩個樓層的大店,另外還有吃到飽的日式火鍋 SYABU-YO(涮乃葉) ;欣欣百貨將主攻家庭客層和上班族,2015年營收破10億元的欣欣百貨,可望在改裝完成之後提升30%的業績。
楊喬百指出,社區型百貨要能屹立不搖,位置或特色一定要夠強,才能不被淹沒在連鎖百貨環伺的洪水裡,此次的改裝除了外牆與新櫃點的引進外,就連洗手間,甚至是高壓電與空調設備也全都改裝,是由內而外地「煥然一新」。
此外,身為台北市歷史悠久的百貨公司(在台北市現存的百貨公司裡,成立時間僅晚於1967年8月31日成立的遠東百貨股份有限公司,營運時日僅少於1972年1月18日開幕的遠東百貨台北寶慶店),欣欣百貨不僅是許多老台北人的回憶,也成為喜愛懷舊之旅的日本觀光客來台北必遊的景點之一,所以欣欣百貨特地在頂樓外牆上掛上了日文招牌。
《認識台北市14、15號公園之歷史》
位於台北市南京東路、林森北路交叉口的林森公園與康樂公園原名14號公園與15號公園,林森北路東側的14號公園面積約2.9公頃,林森北路西側的15號公園面積約1.4公頃,兩者合計約4.3公頃。日治時期此處稱三橋町,為公共墓地,曾任台灣總督的明石元二郎即葬於此地。
1919年,明石元二郎因公務返回日本,不幸在船上生病,隨後病逝於故鄉福岡,是唯一一位在任期中死亡的台灣總督,後遵其遺言「如果吾身有任何萬一之事,定要葬於台灣」,將其遺體專程由福岡運至台灣,並葬於台北三板橋墓地,即今林森公園。
1942年,台北市役所經營的葬儀堂成立,主要業務除了提供日本內地人(即來自日本的人)的火葬場所外,並提供西式化公祭祭典及遺體服務,另外也連帶管理葬儀堂所在三板橋一帶的骨灰墓園。
1945年,日治時期結束,因應台人習俗,葬儀堂之業務內容更動為土葬之前的遺體處理及葬儀等事宜。1950年,台北市長游彌堅無償將其葬儀堂交由上海人錢宗範經營,並將葬儀堂所轄之六張犁墓地委託他管理。而錢宗範將葬儀堂改名為極樂殯儀館之後,仍繼續從事葬儀事項,但名義上仍受台北市政府管理。
二戰後,許多由中國來台之軍民便就地取材於此搭建臨時住所,使得墓碑房舍混雜。
1956年,台北市進行第一次「都市計畫通盤檢討」,將康樂里(古稱三板橋)之地依照日治時期的都市計畫用地編訂為公園預定地,但當時上面已經住了兩千多名住民。
1965年,台北市政府在瑠公圳末梢沼澤公用地成立台北市立殯儀館,因其與極樂殯儀館地點相近且設備較新穎,使得不受青睞的極樂殯儀館終於在70年代從康樂里消失。
1975年,台北市政府著手規劃14、15號公園,並與當地住戶進行協調,但一直沒有結果。歷經數度抗爭波折之後,台北市政府基於都市更新和防災安全,於1997年3月開始拆除地上建物,並在2003年10月正式完成林森公園與康樂公園之建設。
秀泰巨幕廳位置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1956年底開幕的新生大戲院於1966年1月19日發生大火,造成30餘人死亡、20多人輕重傷、財物損失約六千萬元,是台灣光復以來市區內最嚴重的火災。
1954年10月9日,周陳玉樹看中了台北市新生報業大樓現址這塊395坪的土地,設法讓當時省營的台灣新生報(接收自日治時代台灣總督府經營的《台灣日日新報》)把這塊地租給了他新設的新生營業公司,條件則是由他免費替新生報蓋一座大樓,其他土地則給他蓋新生戲院,經營20年後再無條件送給台灣新生報。
位於台北市衡陽路與中華路口的新生大廈,是戰後全台第一座超過20公尺高的大樓,也是第一座採用波狀鋁皮鋼架的建築。工務局原本核准的建照是五層樓,用途是戲院,於1955年3月動工興建,但到了1955年12月8日,業主又要求變更設計,申請增加餐廳、舞廳和百貨公司等用途,由於安全問題,歷經台北市工務局黃千里、莊琮耀和林永倉三位局長才核准。
1956年12月31日,歷經兩年籌備的新生大戲院正式開幕,台北市長高玉樹蒞臨揭幕,吳驚鴻、黃曼、夷光等三位女明星受邀剪綵;不過開幕當天僅舉行揭幕儀式,並沒有放映電影,到了隔天(1957年1月1日)才售票開映,當日共放映七場:9:00、11:00、13:00、15:10、17:20、19:30、21:30。
新生大戲院於開幕翌日(1957年1月1日)正式對外營運,首映的電影是派拉盟影業的《金殿福星》(The Court Jester),戲院所啟用的神鏡大銀幕(Miracle Mirror Screen)以及4台35瓦擴聲機等先進設備,充分提供了高級的娛樂享受,不僅大大滿足了觀眾,也開啟了新生大戲院的黃金歲月。
新生大戲院的內部設備按照國際標準設計,共有座位1600個,簡潔時髦的流線外觀,吸引了大眾的目光,電影的魔力因為電影院建築本身的巨大而更為彰顯。
新生大廈臨衡陽路的百貨店及餐廳部份採用鋼筋混凝土,臨中華路的戲院部份則用波狀鋁皮鋼架。這種建築的特色就是牆壁不用水泥和磚,而是用波狀的鋁皮於外,中間夾裝木板,再用隔熱及隔音甘蔗板裝飾屋內,所以戲院雖位於西門町鬧區車聲鼎沸的中華路旁,坐在裡面卻完全聽不到戶外的噪音。隔音設備超好的新生戲院,讓觀眾更能享受看電影的樂趣,周陳玉樹因此由房地產大亨進而成為電影大亨。
於是他趁勝追擊,買下武昌街二段兩側的茶葉工廠,在台北戲院旁蓋了二十幾棟樓房,又在台北戲院右對面蓋了樂聲戲院(1964年8月6日開幕)和毗連的樓房,並出售附近多餘的土地(日新、豪華戲院一帶),其中樂聲與豪華之間的地皮,賣給了煤業大亨李建興(日新戲院的創辦者);由於周陳玉樹在買賣契約附有但書,規定購得土地者一定要蓋戲院,於是,與樂聲戲院位於武昌街同一側的豪華戲院(1965年1月8日開幕)與日新戲院(1966年9月27日開幕)相繼成立,西門町的電影街亦因此形成。
之後,周陳玉樹又轉戰圓環附近的寧夏路,興建國聲戲院(位於台北市寧夏西路11至15號),於1966年7月28日開幕。
1966年7月28日下午,麗聲影業公司新建的國聲戲院在台北市寧夏路舉行揭幕,由立法院院長黃國書主持典禮,寶島玉女張美瑤蒞臨剪綵。當天放映的電影為《美國國家安全局》(Blindfold),由天王巨星洛赫遜(Rock Hudson)與義大利肉彈C.C.克勞黛卡蒂娜(Claudia Cardinale)主演。周陳玉樹創立的國聲大戲院位於台北市大同區寧夏路11至15號,當年地處熱鬧的建成圓環旁邊,人聲鼎沸,生意興隆。不過進入1990年代之後,隨著圓環的沒落與商圈的東移,國聲大戲院終告停業而走入歷史,並於1996年改建為大樓。
然而,新生大戲院的波狀鋁皮鋼架建築雖超級耐震、隔音佳,卻不防火;就在國聲戲院開幕的這一年的年初,新生大戲院發生了一樁毀滅性的憾事。
新生大戲院原先設計的樓梯就僅有三座,戲院這邊靠中華路二座,靠秀山街那邊一座,遇緊急事件時疏散就很勉強了,大樓後來增加了用途,一樓是建新百貨公司,二樓是凱莉咖啡廳,三、五、六樓是渝園餐廳,四樓為「萬國聯誼社」(萬國舞廳),大樓內這麼多營業場所,卻只能共用一座樓梯和一座電梯。
早在1957年1月8日,在新生大戲院旁的台北中山堂光復廳,台北市議會舉行第三屆第七次臨時大會時,市議員黃奇正、陶佩潛、陳愷、趙邦平、方志平、蔡永、王振堯等二十餘人,就輪番抨擊高玉樹市長對新生戲院的安全問題拖延放水,高市長也反駁說新生戲院開幕以來,發現了許多問題,他自己也深感不滿,已指定工務、警察兩局,會同其他有關單位成立小組,對戲院作全面檢查後要求戲院作一次徹底的改善,但這一「改善」就是9年。
1966年1月19日(農曆小年夜) 下午1時50分,新生大戲院正在播映福新公司出品的第一部國語片:林福地執導、陽明與焦姣主演的《海誓山盟》時,大火忽然從靠衡陽路那邊的四樓樓梯口儲藏間竄出,旋即迅速延燒,由於整棟大樓外牆完全沒有窗戶,還蓋上一層巨幅電影廣告牌,消防水根本無法灌入,只能放任火焰在內燃燒。
衡陽路這邊又只有一座樓梯與一台電梯,結果樓梯被大火截斷,電梯則因停電而無法動彈,新生戲院這邊的安全門又無法打開,造成四樓萬國舞廳和五樓渝園川菜餐廳全毀,裡頭幾乎無人能倖免。幸好火災發生的時間是在下午,餐廳裡沒客人,舞廳裡的客人數目也不多,否則後果將更不堪設想。
大火發生時,台北市警察局、憲兵隊、警備總部派出大批治安人員,西起西門圓環,東至衡陽路與延平南路交叉口、北自武昌街與中華路口、南至桂林路,整個西門鬧區全部戒嚴,連所有平交道柵欄都一律放下,禁止行人越過中華路,以免因圍觀而造成交通阻塞。台電城中服務中心也切斷西門鬧區的供電。
台北市警察局出動了全市26部防車,加上陽明山、台北縣、基隆市、桃園縣等警局支援的24部消防車,松山機場也支援了三輛空軍所屬的泡沫消防車。所有北台灣能動用的消防車都來了,但最高的水壓只能射到35公尺,而新生大戲院的位置卻是高達60公尺。於是,等到下午六時,警方宣布「火勢已被控制」時,新生大廈早已全部燒光了。
晚間消防人員清理現場,在四樓萬國舞廳內發現連性別都無法辨識的焦黑屍體24具,六樓渝園餐廳2具。台北地檢處首席檢察官焦沛樹於在晚間9時,率領檢察官曾丁壽、胡致中、王剛及法醫高坤玉、宮可仁,指揮警員在火場勘驗,並將屍體一一編號,然後送往極樂殯儀館及市立殯儀館料理善後。
經過反覆查證終於確認死者身份,有24人死在四樓萬國舞廳,有2人死在六樓渝園餐廳廚房,還有4人則是跳樓後分送台大及馬偕醫院不治。另外消防隊小隊長曾光榮在雲梯上,被跳樓的萬國聯誼社職員唐進之拖到地上,送醫後也宣告不治 。
1966年2月17日,台北地檢處檢察官蘇嶸華、曾丁壽、胡致中、王剛等四人專案偵查終結,以被告周陳玉樹既以新生戲院用途申請建築及使用,卻將大樓二、三、四、五、六樓之部分,分別出租他人開設凱莉咖啡廳、渝園餐廳、萬國舞廳等公眾聚集場所,又將六樓通往戲院內部之太平門及五樓通往戲院內部之太平梯堵塞,致火災發生後造成重大死傷慘劇,實難卸其過失致人於死傷之刑責,惡性殊屬重大,請科以重刑,以昭儆戒。另外,萬國聯誼社舞廳電工胡聰金、業務經理謝培松與總經理徐芝珊,也被一併起訴。由於起訴的同時,受難者與萬國舞廳和新生戲院已達成和解,業者發給每名死亡者二萬五千元,家屬中無工作能力者(男子60歲以上,女子50歲以上,小孩18歲以下)每名在加發撫慰金五千元;殘廢者比照死亡辦理;受傷者醫療費概由業主負責。
1966年4月3日,台北地方法院判決,萬國聯誼社舞廳電工胡聰金依業務過失致人於死罪判刑四年,業務經理謝培松,總經理徐芝珊各依過失致死罪判刑一年,新生大樓業主周陳玉樹則無罪。承辦推事陸祖光指出:「按犯罪事實之認定,應憑證據,如不能發現確切之證據足以證明被告犯罪時,自應諭知無罪之判決。被告周陳玉樹否認堵塞五、六樓太平門及太平梯,稱均係該大樓承租後所為,與他無關。查渝園餐廳經理周毅,在檢察官調查時稱:『五樓通往新生戲院原有一門,是我們圍的。』與被告周陳玉樹所供相符,可見與周陳玉樹無關,應予諭知無罪之判決。」
周陳玉樹在被宣判無罪後,將殘存的新生大戲院建物拆除重建,於原址改建成新聲戲院與麗聲歌廳(黎聲戲院的前身),並於1968年落成啟用。
新聲戲院於1968年1月29日下午3時舉行開幕典禮,由立法院長黃國書揭幕、影星上官靈鳳與韓湘琴剪綵,號稱是「自由中國第一家設有自動電梯最新型豪華戲院」,首部放映的電影為1967年發行的美國西部片《西部新天地》(The Way West)。
麗聲觀光大歌廳於1968年5月17日開幕,當天演出的歌星包括了冉肖玲、余天、李黛華、金陵、秦蜜、馬安琪、婉曲、陳蒂、謝雷等人,除了歌唱外,還有魔術表演,營業票價為25元。
新聲戲院自1968年1月29日開幕之後,鬧鬼的謠言便不斷傳出,但其實新生戲院大火罹難者中,根本沒有任何一個是電影觀眾。事實上,新聲戲院的生意會差,是有比鬼更可怕的生物。
1981年3月24日,少女王代麗中午在看《天才開溜》時,放在座椅扶手上的右手掌被重達一台斤的大老鼠咬了一口,痛得大叫而驚動了鄰旁的觀眾,大家都站起來要幫忙驅走這隻兇悍的老鼠。但這隻大老鼠卻不怕人,鬆了口卻依然在座位間穿梭竄走,吱吱大叫。王代麗趕緊到國泰綜合醫院敷藥,並打了破傷風預防針。
新聲戲院王姓負責人卻發表聲明:「應該不是老鼠,而是被貓咬傷,因新聲戲院裡有四百多隻貓。」問題是戲院裡又為什麼要有這麼多隻貓?不過是貓是鼠,有鬼沒鬼都不重要了,因為新聲戲院終究和新生戲院一樣,都走入歷史了。
進入80年代後,由於其他新歌廳相繼開幕,麗聲大歌廳的生意受到不小的影響,在1981年3、4月份警政署宣佈開放西餐廳演唱後,其票房更形遜色,遂於1981年9月1日起暫停營業。
1982年6月25日,麗聲歌廳原址改裝而成的黎聲戲院盛大開幕,第一部放映的電影是約翰法蘭肯海默(John Frankenheimer)執導,史考特格蘭(Scott Glenn)與三船敏郎主演的美國片《雌雄寶刀》(The Equals,另名 The Challenge)。
1988年5月7日,祝融竟再度造訪此地,整修中的新聲戲院被燒成了廢墟,造成兩人輕重傷,自此,新聲戲院便歇業,而戲院內的老天祿則遷移至武昌街二段現址。2002年原址改建為目前的商業大樓,即錢櫃KTV中華新館的所在地。
影片來源:台灣電影公司、台視新聞
秀泰巨幕廳位置 在 台中站前秀泰1館巨幕1廳HFR 3D 超級巨幕英語坐在那個位置最好 的推薦與評價
台中站前秀泰1館巨幕1廳HFR 3D 超級巨幕英語坐在那個位置最好 ... 如題第一次看3D不知道坐哪邊觀賞體驗最好,不容易暈(之前看巨慕都坐12排感謝回覆. ... <看更多>
秀泰巨幕廳位置 在 台中秀泰影城的影音效果(41樓增添最新負評心得~~)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這個巨幕廳總共有13排座位,我覺得第9和第10排中間是最佳的位置. 秀泰的文宣說巨幕廳廳有15公尺高,寬有22公尺.我認為似乎有些誇大! 這塊巨幕廳銀幕目測 ... ... <看更多>
秀泰巨幕廳位置 在 [問題] 請問台中秀泰巨幕廳的最佳觀影位置? - 看板Theater 的推薦與評價
想請問台中秀泰巨幕廳的最佳觀影位置坐那一排比較合適呢?
我想要全程平視畫面不用仰頭即可
還有哪幾排是可以伸腿不會影響到別人的?
以前曾在美麗華看過一次 IMAX 而已
所以沒試過台中站前秀泰的效果
還請各位前輩指點一二
這次會帶家人一起看,所以想讓家人有較好的視覺體驗
謝謝各位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83.34.10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heater/M.1532315653.A.8BC.html
※ 編輯: lawrence99 (111.83.34.100), 07/23/2018 11:15:3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