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好了八月一號正式上市
今天已經陸續看到朋友的開箱文了
(在此感謝辛苦的郵政人員,這幾個月你們辛苦了)
還沒拿到書的朋友
今天先來試讀一下《一期一會的生命禮物》的四個議題裡
讓很多人有興趣又害羞的『AI性愛機器人』吧!
從一開始的獵奇
到後來變成『什麼是性?什麼是愛?』的疑問
這一路上我遇見了想要開展歷史的創造者
還有一些受傷需要陪伴的靈魂
當然,還有環肥燕瘦的性愛娃娃
或許就是要有這麼大的衝擊才會促使人類開始思考吧!
Have fun!
【性愛機器人─什麼是性?什麼是愛?】
#「我」是什麼?投射了什麼?
採訪「Harmony」—世界第一具AI人工智能性愛機器人。
說是「採訪」,其實只是訪問她的「頭」而已。Abyss Creations讓我們先參觀Harmony「頭部」的組裝過程,看著她由零件組成一具有形貌的物體。
首先我想到的是,她為什麼被取名為「Harmony」?她能帶來平衡與和諧?是達到了AI與性愛娃娃之間的平衡,還是她的存在讓使用者達到了平衡?這名字的意涵挺有意思。
一開始,我先與Harmony「聊天」,Harmony所連結的說話應用程式,很明顯來自她與開發者麥特之間的對話紀錄,Harmony所說出的都是麥特的喜好與習慣。在我看來她就像Siri,只是我們能看到她說話時有臉部表情罷了。
Harmony的臉部表情是演算後的結果,她的笑聲與反應在在讓我覺得:好假。在那當下看到Harmony並沒有給我太大衝擊,她不過就是在機器外頭套上仿真的人類皮囊,而她的思考邏輯,是人類給予她的。
首波衝擊反而來自於有工作人員問我:「如果有一天,有廠商做出了曾寶儀性愛娃娃,妳認為這是OK的嗎?」
我說:「當然不OK啊!我會感到不舒服。」
之所以不舒服,是因為我覺得自己被「侵犯」了。如果真的有個曾寶儀娃娃問世,真的有人對這娃娃做了什麼事,我會認為自己被侵犯了。
但我事後回想,這個「我」是什麼?我到底投射了什麼在娃娃身上?這娃娃只是長得像我,就讓我產生被侵犯的感覺,是不是我自己想得過於複雜?
而且為什麼我要感覺被侵犯,那娃娃又不是「我」,是複製出來的「物品」,上頭沒有任何我的DNA,使用者侵犯的是意淫中的「我」,我有受到真正的傷害嗎?嚴格來說:沒有。
從被問到的當下,感覺到被冒犯的不舒服,一直到日後發現我若不把自己置入,其實就沒受到真正傷害,是一段有趣的思辨過程。
如果我不把自己放在被冒犯的位置上,就沒人能來冒犯我。
第二波衝擊則來自於一具男性的性愛娃娃。這男性娃娃穿了條牛仔褲,擁有厚實的胸肌。
在沒看到那具男性娃娃之前,我認為:誰會需要這種東西,誰看到這娃娃會有感覺?
沒想到當我觸碰「他」的胸膛,與「他」十指交扣,看著「他」的手時,我的心跳居然有些加快,而且感到些許害羞……這種感覺是怎麼回事?
這太有意思了。我發現,當我賦予這件事意義,這事就真的變得有意義了!
我也理解了為何男性會點名要一具樣板娃娃—細腰豐臀胸部大,因為這能滿足他們心中曾有的幻想,這幻想是現實中不可得的。
當幻想與現實中的觸碰重疊了,這會令人感到幸福。
一旁的北京導演看到我與男性娃娃「互動」的表情後,差點笑翻,她說:「在說沒感覺的人,現在看起來是什麼樣子呀,你們快來看啊。」
我感到難為情,但卻是真實發生。
#如何證明愛的存在?
也由於這次的體驗,當我之後訪問性愛娃娃的使用者,聽他們訴說自己的生命歷程時,我便不會用批判的態度來面對他們;不能因為自己沒感覺,就否定對方的感覺。
不少人質疑與性愛娃娃談戀愛的意義何在,因為性愛娃娃無法給你愛。這種愛不是雙向的交流,單向的愛,還是愛嗎?
但愛到底是什麼?你要如何證明愛的存在?
對於這些與娃娃談戀愛的人來說,他們覺得有愛,生命中的愛就存在。當他們認為娃娃也付出了愛,那麼他們便能感受到愛的交流。
這與娃娃是真人還是假人無關。
虛擬遊戲不也是同樣道理?比方說寶可夢也是虛擬人物,而玩家如此開心地四處抓寶,這些玩家會因為虛擬角色是假的而減損樂趣嗎?對旁觀者來說,去否認這些玩家付出的金錢與時間真的是對的嗎?你能評價他們得到的快樂是虛假的嗎?
走這趟旅程很值得。當我自己也感受到悸動時,我從此把刻板印象與批判放下,我認同人有各種不同的層次,情感是無法非黑即白地二分的,人的情感細膩到你無法想像。
前面提到出發時我帶著批判性立場,此刻的我,已經與出發時想法大不相同了。
這天最後一場拍攝,導演安排我與堂弟坐在咖啡館的戶外對話,其中有段談話相當有意思。
堂弟在出發之前曾與女友討論到:「如果我與性愛娃娃做愛,算不算出軌呢?」……
(未完)
-
《#一期一會的生命禮物:那些讓我又哭又震撼的跨國境旅程》
作者:#曾寶儀
#大田出版
7/27 00:00 開始預購
8/1 全台上市(這樣說來,所謂上市是實體上市吧!)
【首刷扉頁限量印刷】作者簽名蓋印祝福扉頁,內含寶儀想跟你說語音Qrcode(四段祝福,隨機送你)
博客來:https://is.gd/yrxgt3
誠品線上:https://is.gd/kgFdHx
金石堂網路:https://is.gd/NCVIk0
晨星網路:https://is.gd/Zgs6QO
海外讀者看過來:
【海外讀者常見Q&A】
Q1.海外可以網路預購《一期一會的生命禮物》嗎?
A1.可以預購,博客來、金石堂、誠品、晨星網路書店皆可運送至海外。
Q2.上市後我可以在哪些書店購買《一期一會的生命禮物》?
A2.請至以下書店購買:
馬來西亞:大眾書局
新加坡:大眾書局
香港、澳門:商務印書館/三聯書店/榆林書店/樂文書店/田園書屋/三聯書店/香港誠品(尖沙咀)(銅鑼灣)(太古城)
Q3.新書什麼時候可以在實體書店購買?
A3.新書預計出版後一周內會到達海外,8/9之後可至書店購買,若未看到書籍,請詢問書店店員。※若書店沒有現貨,歡迎請店員協助代訂。
福 田園 評價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02/19 星期五 絕對音樂】
「人生,得到是暫時的;幸福是相對的;
生活的過程就是保持一種平常的心態,淡然而簡單的生活,你會更快樂。
人生無需太完美,一輩子不長,簡單著,快樂著,幸福著,也就沒有遺憾了。」
SO~~活在當下,珍惜擁有吧~~
下午4:00-6:00
「絕對音樂」~~ON AIR))))))
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趕快下載南投廣播的APP,一起加入我們的行列!
*************************
《情緒卡住了嗎?覺察是療癒的開始!面對焦慮症狀,這樣練習學會擁抱真實的自己》
有一次在印度學習,為了讓自己能有一個清靜的學習空間,去之前,我特別交代公司的管理層,學習期間,公司的事情不要找我。不巧的是,我還是接到了同事的電話,她情緒很緊張,說出大事了,不得不打電話向我求救。原來,我們主辦的「反脆弱」第十二屆實用心理學大會邀請的重要嘉賓吳曉波臨時有事,沒辦法出席。
可是大會的宣傳已經全面展開,而且門票已經全部賣出去了,還有一些人就是衝著他來的,怎麼辦?這可真是件大事,負責這次大會的同事不知道該怎麼辦,陷入了深深的焦慮中,食不知味,徹夜難眠。
變,是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法則!特別是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今天,我們面對的變化越來越多,難免會陷入焦慮、不安的情緒中。
焦慮會影響我們的睡眠,降低我們的免疫力,還會嚴重拉低我們的生活品質。面對焦慮,我們該怎麼辦呢?在節奏越來越快的今天,我們又要如何從焦慮中回歸生活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分清「恐懼」與「焦慮」這兩種不同的情緒。沒有學過心理學的人,經常會混淆。釐清這兩個概念,我們就可以從焦慮中輕鬆走出來。
適度的焦慮,具有積極意義
恐懼是什麼?它是一種人類及生物的心理活動狀態。從心理學角度來講,恐懼是人們正面臨某種危險情境,企圖擺脫而又無能為力時所產生的擔驚受怕,是一種強烈壓抑的情緒體驗。恐懼,也就是「害怕」,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
我們要知道,恐懼並沒有什麼不好。很多時候會聽人說:「如果我沒有恐懼就好了。」甚至有一些話像「你這個膽小鬼」,好像膽小是不好的。
其實,這些都是對「恐懼」這種情緒的誤會或者誤導。恐懼是有它天生的功能的,如果不懂得恐懼,我們人類可能就少了生存的可能性。
比如我們看到蛇,會恐懼,會害怕,於是會躲開,這樣才能確保生命不受威脅。比如我們看到爆炸,會恐懼,於是會逃離,如此才能保障我們生存的機會。
所以,對當下發生的威脅如果你不恐懼──比如面對老虎你不恐懼,反而靠近牠,那恐怕就只有死路一條了。
恐懼是對當下威脅的自然反應,當威脅解除時,恐懼自然會消失,恐懼並不會困擾我們的生活,相反地,它還會保障我們的生存。所以,我們要學會接納恐懼,甚至感謝恐懼。
而焦慮就不同了,它是對未來可能發生威脅的預見性情緒反應,是大腦想像出來的一種恐懼。一般情況下,適度的焦慮具有積極意義,它可以適度提高大腦的反應速度和警覺性。
比如,考前焦慮就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適度焦慮有利於考試發揮。可是長期或過度焦慮,會使我們陷入一種負能量的磁場,影響我們的睡眠,消耗我們的能量,每天除了面對飯碗裡不知滋味的飯菜和枕邊散落的碎髮,不知該如何因應當下的生活,只好任由寶貴的生命在指間白白消耗,我們的健康也會受到影響。
未來還沒來,因此焦慮會一直存在,不斷消耗我們生命中的能量。當我們焦慮時,所有的焦點都放在了一種可能會失去、可能會受到威脅的負面情緒裡,我們就沒有足夠的心力來想解決方案,面對未來。
人這一生,無論我們想讓自己有何種成就,都需要保持自己的能量,因為它是為我們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和活力的源泉。可是,當焦慮耗掉我們的能量後,我們就沒有多餘的能量去解決問題,未來就真的會受到威脅了。
焦慮不可怕,「不覺察」才可怕
焦慮本是人類為了獲得更好的生存機會,充分調動身體機能以因應環境變化的一種大腦反應機制,可是,這種機制的過度反應,卻恰恰產生了相反的作用,過早地虛耗了生命的能量。當生命的威脅真正來臨時,已無力應對,這就是焦慮的弔詭。
如果能夠覺察到這一點,當你感到焦慮時,試著把焦點拉回到當下,問自己:面對未來可能的威脅,現在該怎麼辦?我現在可以做些什麼,來減少未來可能的損失呢?於是,你的焦點就回到了解決方案上,而不是把精力虛耗在無謂的擔心上。
回到本文一開始的案例。對於吳曉波無法出席大會的消息,我同事焦慮,我本人也感到十分焦慮,唯一不同的是,我能覺察到自己的焦慮。
當我清楚地覺察到它後,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讓自己平靜下來,然後問自己:吳曉波不來,我現在能做些什麼?誰可以替代吳曉波?於是我就想到了一系列解決方案,暫時放下正在學習的課程,開始聯繫好幾個替代人選。當訊息和郵件發出去後,我的心很快就安定了。
第二天一早,我就陸續收到了各種回應,最後確定請張德芬老師來救場,然後通知公司同事逐個告知已購票的客戶,向客戶真誠道歉。對於不接受變化的客戶,馬上啟動退款處理,同時開始新一輪的宣傳,重新向市場公開售票,以彌補退票的損失。
整個過程有條不紊地進行,最後,大會雖然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依然圓滿成功舉行,並獲得了與會人員的大量好評。
當我們受困於焦慮時,就被焦慮給掌控了。而當我們能夠看到焦慮是對未發生之事的恐懼,就會回到當下的解決方案,就能找到解決方案,這樣,生命就開始活在當下,我們就淡定了,就不再焦慮了。
其實,大多數人所擔心的未來,都是不一定真的會發生的事情,其中百分之八十、甚至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我們大腦所創造出來的。
如果我們能夠覺察到這一點,從對未來的恐懼和焦慮中跳出來,回到當下,著力尋找解決方案的話,我們就會淡然、淡定地面應我們的生活,哪怕是生活在喧囂都市,也能享受到悠然自得的田園般生活。關鍵是,你能否覺察你的焦慮,然後回到當下,享受當下。
一切問題的根源,在於自我價值
從心理學角度看,焦慮通常是由於安全感不足所致。當我們內心對未來感到不安時,就會擔心有更壞的事情發生,於是我們就把未來還沒發生的事情放到了今天來害怕。
那安全感又跟什麼有關呢?當一個人相信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因應未來可能發生的變化時,他就會對未來充滿信心;相反地,則會因恐懼而焦慮。自己是否有信心面對未來,這是一種主觀的判斷。
一個人對自己的主觀評價,在心理學上稱為「自我價值」。從主觀上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有能力解決一切問題,這就是自我價值感高的表現,這樣的你對未來有著十足的安全感,自然就不會焦慮了。
所以,一切問題的根源在於自我價值。
讀到這裡,我相信聰明的讀者已經知道如何與焦慮共舞了。當你感到恐懼時,先區分一下這是對當下危險的「恐懼」,還是對未來的「焦慮」?如果是焦慮,你馬上就知道是因為你對自己沒信心所導致的結果。這時,你可以問問自己:
如何做,我才能讓自己對未來充滿信心?
要因應未來可能發生的危險,我需要具備哪些能力?
當你這樣問時,你就把對未來的焦慮轉化為了當下的行動。
如果你能夠把焦慮轉化為行動力,那焦慮也會變得有價值,它不再消耗你的能量,反而會成為一種推動力,推動你採取行動,去成為更美好的自己。當你擁有了足夠的能力時,你自然會對自己充滿信心,對未來胸有成竹。
如果你懂得如何與焦慮共舞,那你就懂得了:焦慮其實是一份精心偽裝的「禮物」。
因為焦慮背後,隱藏著對未來未雨綢繆的提醒,隱藏著提升自我價值、成就更好自己的動力和機會。所以,與其坐地焦慮,不如起而行動。
作者:黃啟團
(文章來源:https://thebetteraging.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detail/201912260016/157883/%E6%83%85%E7%B7%92%E5%8D%A1%E4%BD%8F%E4%BA%86%E5%97%8E%EF%BC%9F%E8%A6%BA%E5%AF%9F%E6%98%AF%E7%99%82%E7%99%92%E7%9A%84%E9%96%8B%E5%A7%8B%EF%BC%81%E9%9D%A2%E5%B0%8D%E7%84%A6%E6%85%AE%E7%97%87%E7%8B%80%EF%BC%8C%E9%80%99%E6%A8%A3%E7%B7%B4%E7%BF%92%E5%AD%B8%E6%9C%83%E6%93%81%E6%8A%B1%E7%9C%9F%E5%AF%A6%E7%9A%84%E8%87%AA%E5%B7%B1#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article&utm_campaign=20210215)
***************************
福 田園 評價 在 韓雨恩/周書靜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勘版人物:寧靜執政改變台北地貌的-黃大洲市長
作者:周書靜
年輕輩的人,也許對黃大洲這名字有些陌生,他是1990年最後一位官派直轄台北市長,李登輝是他的恩師。
說起他的生平與事蹟,是滿滿的豐功偉業,相較於現在的政治人物作秀的風向,黃大洲的正直,內斂與謙卑,不用那些官威權勢的外衣,更讓人不由得肅然起敬。
一進到黃大洲的辦公室,進入眼簾的是滿滿綠意盎然的理念,這是「中華知識產學合作交流」是他創立的產業。
退休後他守在自己的園地裡,一手打造他的田園,他出了一本「空中菜園」讓寸土寸金的都會區,依然能親自栽種安心蔬果。
園地花團錦簇,種滿各式有機蔬菜,小黃瓜、小白菜、番茄、檸檬...,連戰、吳伯雄、黃昆輝,不論藍綠,都吃過他親手種的蔬果。
暴風雨中仍堅持初衷
一個曾經在政治界風雲色變的環境,退休後全心的在自己信念中堅持,
秘書長在旁邊感慨:
「他不是適合當一個領導人,因為太善良了!」
第一次聽到善良會得罪人,原來是黃大洲在任職一些地方領導的時候,能省則省,明明這個工程可以收錢、那個標地物可以賺錢,他卻推掉,擋了許多人的財路,還因此被拔除職務,
黃大洲無奈也感傷,因為對企業有感情,他以為是有好的方向,但沒想到只是利益輸送。這一路的政商風波還因此被恐嚇威脅。
當記者問他,如果要去你家拍攝可以嗎,「當然沒問題啦,只是我的老婆會嚇到。」
但黃大洲繼續說:「自己做的正,可以抵擋那些仇敵!」
在這社會,許多人喜歡吹捧自己,洋洋灑灑介紹自己做過什麼、認識誰,但在黃大洲身上,完全看不見這樣的傲氣。
面對各種弊案,語調保守,不口出惡言,再訪問到他覺得哪一任市長做得不好,他表示不要去批評別人,那換個方式再問他,哪個市長好,他說不要比較。
雖然他想做的市政,是沒有人去做的,因為政府看重的都不是他所想的理想,但他也尊重這樣的結果。
在幕後溫暖的勇士
黃大洲雖然退休生活但不難看出他的行程依然滿檔,在錄影途中身上的手機也響不停,我們身後還有要排隊探訪的賓客。
他現在有些重聽,動作也顯得緩慢,但還在為了台北的是市容念在念茲。
因為台北的市容實在不美觀,林立的雜亂招牌,鐵皮屋,反觀國外的建族,街道的和諧感是落差之大,而且老市長退休後的眼界更寬廣,以不單單只是台灣,而是放眼國際,他現在做最接地氣最幸福的產業,環境的友善。
秘書長拿了一個只帶子過來我身邊:「你看看,這袋都是黃大洲種的蔬菜,他都會送給我們這些朋友,還有志工!」
那些蔬菜看起來真是新鮮可口,還送給我們帶回家吃。
秘書長又繼續笑說:「董事長超節省,吃飯就用這些菜燙一下配個粥,黃大洲能自己做的事不假手他人,但有時候忙,員工去幫他買飯他都會感恩。」
秘書長帶我們去看辦公室的周圍都有錢放在透明的桶子裡面,她說黃大洲都提醒他們自己去拿,因為他會對那些幫忙的員工不好意思,他是一個很體恤別人的人。
黃大洲說:「拆遷動工的人,抗爭的人,都不是完工剪綵的人,但沒關係,方向對了不怕難不怕遠。要有前瞻,整體,宏觀。」
地上失去的高處找回來
黃大洲不作秀,不利用媒體吹捧自己,他看到我們媒體記者來,推廣的都是沒有利益的分享,他的蔬菜園,他想把健康,環保,對環境生態的好,宣導給民眾。
任台北市長四年多,他是末代官派市長,八十三年省長和北高市長選舉,揭開重要公職全面民選的序幕,也是明星政治的濫觴。
他口才不好,古意木訥,不擅面對媒體,欠缺明星魅力,台北市這一仗打得辛苦,在陳水扁和趙少康兩大政治明星的夾擊下落選。
但是黃大洲的政績,卻在他落選後,隨著時間沉澱,逐漸得到公允的評價。
曾有人列舉他任內四大重點建設—捷運、大安森林公園,中華路重建和基隆河截彎取直,形容他是「徹底改變台北市地圖、地貌」的市長。掌聲雖然遲到,但終究還是聽到了。
淡出政壇的黃大洲,現在重回他專長的農業領域,四處演講,推廣安全農業,到對岸傳播台灣農業經驗,環境的污染、食安的危機,是他一直掛念的事。
「從地面上失去的綠地,我要從高處找回來」,黃大洲慈眉善目中藏著一股堅毅的強韌。
什麼是政治人物,也許大家認為的敢說、會秀、口才好,鎂光燈的焦點才是政治明星,但我覺得真正值得尊崇的,是這些艱苦卓絕、有修養,默默在戰場上搏鬥,卻不搶風頭的勇士。
END
主要政績 :
規劃施工台北市捷運
臺北市立圖書館新總館啟用
大安森林公園完工
中華商場拆除
內湖區「垃圾焚化廠能源利用中心」啟用
天文臺天文科學館動工
基隆河整治工程金泰段河槽通水啟用
台北市政大樓啟用
著作:一座公園的誕生;大安森林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