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一場公開演講後,主辦單位要求留些時間開放與現場觀眾朋友們進行Q and A(問答)的互動。其中有位女性觀眾發言問我為何能把人生過得如此精彩?我回應她依我個人的看法,所謂精彩的人生就在於如何享受無數苦難粹錬下的成果。
古云:死生有命富貴在天,生物科技再發達仍無法研發出長生不老藥。既然生命的長短由不得人,再專注養生也未必就會長壽,因此只要不刻意糟蹋就是尊重生命。
至於命運的好歹既不能一味聽天由命地宿命,也勿須以人定勝天非可的傲慢強扮演著夜郎自大的角色,否則怎麼會有一樣是人卻有生不逢時或不同際遇的喟嘆?
其實我這一生從小到大,也是經歷和面對了無數風裡來浪裡去的挫折與考驗,才略領會出一套適用於自己個性的人生哲理。那就是不論在面對如何困境的衝擊下都不忘要鼓勵自己,天無絶人之路以及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任何危機或困境只要不到會死人的地步或是用錢就能解決的事情,都勿須太悲觀或輕易放棄,能保持樂觀的態度才有前進的動力。
另外,不論自己年紀有多大,最好仍能擁有一顆童心與築夢的熱情與浪漫。信心是勇敢的精神後盾,而毅力則是堅持的支柱。對於自己的努力與付出要能自我肯定與欣賞,當然有反省能力則會更上一層 樓,至於成敗就瀟灑些不用太介意了。
更有位陌生的觀眾公然站起來,他先請大家跟著他拍手鼓掌後,接著發表了一段使聽者動容卻令我汗顏之對我個人行善的讚美。他認為我籌建了亞洲最完善的未婚媽媽安置中心是件很了不起的功德。
我記得我是引用了印度哲學大師奧修(OSHO)的一番話來回應;大師他曾說過唯有一個真正自私的人,才能是不自私的。也就是說人都是以自我中心為出發,而且總是以自己的幸福快樂為前題,因此人在世上所做的一切包括服務他人,都只因為你享受去服務。更重要的是你在做這件事時,既非出於義務也非在造福人群,更不是什麼崇高的犠牲者;所以歡喜做甘願受,只不過就是用自己覺得舒服、自在的方式快樂地過日子罷了,因此說穿了我也只不過是個自私的人,何有功德可頌呢?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好不容易才熬到從職場退休下來的長者。其中有些人會退而不休地繼續圓他們年輕時未能完成的夢想或興趣。像上社區大學、學書畫及各種技能、出國旅遊⋯,也有些選擇在家替兒女照顧孫子的。
但不論你決定做什麼事都希望是出於你的自願,也都是為了你自己好為出發點,因為只有你能樂在工作,你也才會因此而成長。而從成長中的長者身上所散發出來的魅力,是屬於集睿智、淡定、平靜於一身的優雅。
我有位多年老友,她的背景若以一般世俗的標準而言,應屬於命好的人,可是她就是不開心;因為她雖擁有了財富、地位和權勢,但卻得不到丈夫的尊重和子女的孝順,甚至連孫子都不願意接近她,令她總覺得活得空虛而不踏實。
而每次好不容易幾位好朋友才聚會下的一團和氣,總會在她一昧地埋怨、說三道四以及長噓短嘆下變得氛圍無趣和煞風景;她自己不懂得追求或製造快樂倒也罷,甚至還會嫉妒和苛責旁人的快樂,是造成她更不開心的壓力因素,結果到頭來她的名字終於被刪除在聚會的名單上。
不懂得創造快樂或分享快樂的人,其最大的障礙在於他們認為自己是活在痛苦中;我個人也是到發現有白頭髮和需要戴老花眼鏡,才開始領悟到生命過程中所有的痛苦,其實都和你內心的執著有關。
尤其對某人、某事、某物的執著往往是製造痛苦的泉源,因為過份的執著容易使人失去觀照的敏感度,同時也易造成意識形態上的偏見。情殺的社會案件中不乏就是不瞭解愛的真諦而陷在個人偏執痛苦下造成的不幸。
但相對地,我在一位喪偶的男性朋友身上發現夫妻真愛的光輝,他的妻子因患癌症而去世,在他辦完妻子的喪禮後休息了一陣子,開始著手要整理及處理妻子的遺物時,意外地發現妻子刻意把一封遺書,放在她生前最愛穿著煮飯的圍裙的口袋裡。
遺書裡除了再三感謝丈夫生前對她的恩愛外,更留下一個女人的電話、地址,且文情並茂地懇求及叮嚀希望丈夫一定要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原來她生前就知道丈夫有外遇,但當她知道自己不久人世以後,她決定用自由與解放來詮釋愛的祝福。
其妻過世已有十多年了,但他依然未再婚,他告訴我他這一生中最大的遺憾,就是再也沒有機會向妻子懺悔或告白,因為外遇對他而言是情慾而非愛情。
一個懂得真愛的人,不會因為年紀愈來愈大,伴侶不幸先走了,而兒女又不能承歡膝下,加上健康愈來愈差,朋友更是愈來愈少就把自己陷入恐懼、害怕和不安的痛苦中。因為他明白只要心中充滿了愛,天上的白雲飛鳥和地上的一花一草都是生命的陪伴,而孤獨和寂寞更是自己專屬的享受。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