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三,在府番 ◎波戈拉
那一日,臨時搭建了靈堂
趕車先至窄仄的巷弄
再跪爬進袓厝,越過祭品與飯供
遠看見木質的棺槨
在門埕,父親徹夜守靈
也不說什麼話
對爺爺輕念道:孫子復返了
六月十三,在府番
父親徹夜守著他的父親
我守著他,難眠的我們折元寶與紙蓮花
廳內恆躺的爺爺不再離家
他睡在無日夜的房間
府番,用台語讀
像復原;復原未亡者不及結痂的人生
或逝者無能痊癒的病症
應是隱隱作痛的吧?
生命的破折號──
彷彿劃開時間的手術刀
而我們終究是受傷了
沒有任何一滴淚、能將其完好
父親失了他的
父親永不再回應。彼此
沒能說的、沒有字
如信使,或一炷香能代為傳達
鄉間的草寫法依舊潦草
遠處的路赴更遠的路
爺爺啊繞過塵世的小徑
父親為他滌淨最後瘦楞的身軀
徒留昔年的舊服:是靜止的六月十三
在炎夏持續晾曬著,心的懸念……
懸念似蟬喧囂
穿衣者已然脫殼
六月十三,在府番。紛來拈香、祭奠
親友們在院落圍談與
群聚,彷彿各個走位又回歸的棋
反覆下一場未竟而待退的局
--
◎ 作者簡介
波戈拉,本名王勝南,1985年生,高雄人,世新大學中文系畢。曾獲聯合報文學獎、時報文學獎、優秀青年詩人獎等,著有詩集《痛苦的首都》、《陰刻》。
--
◎小編淵智賞析
林榮三文學獎的行數限制是35-50行,在此一巨幅的行文規模下,我們不難發現除了蕭貽徽的〈乘客〉、〈並不〉這種偶然的殊異作品外,許多得獎作品都以敘事見長,而波戈拉的這首〈六月十三,在府番〉便是一篇極為經典的傳統抒情詩。
書寫葬禮的作品其實並不少見,〈父後七日〉以黑色幽默重新面對生命禮俗的傳統;電影《孤味》也以反敘事的形式,重新詮釋一家人的悲歡離合,放下與完整,雖不免流於鄉土連續劇,但卻依然帶著台片的特有風味。而這首〈六月十三,在府番〉相較之下,則相較更為四平八穩。從葬儀形式的描述開場,接著利用了多次「復返」、「復原」等與「府番」諧音的詞彙,來轉銜出此詩最主要的命題:「生死」。死者的離去帶走的往往不是他們自己的生命本身,也帶走了生者還存活著,並與他們緊緊相連的一部分,只留下被撕扯開,而殘賸的傷痕。
然而死者終究已矣,作者便將關懷之眼投射於尚存活的人,亦即他父親。「父親徹夜守著他的父親/我守著他,難眠的我們折元寶與紙蓮花」,一代承繼另一代的愛與傷痛,彷彿那些時空到頭來終究復沓,但他們能做的也僅僅只是在當下,好好地折元寶與紙蓮花,燒給地底下的爺爺;而對逝者的懷念,終究讓父親失語,尤其是在過去未及開口的愛與感謝:「父親失了他的/父親永不再回應。彼此/沒能說的、沒有字/如信使,或一炷香能代為傳達」;但卻也只能以舊衣服與最後一次替父親的滌洗,作為剩餘的溫柔。至此,爺爺的死終究成為了一把手術刀,割開了原先糾纏繁複的血緣,也讓時間本身的線性開始失去意義,而成了「爺爺死前」和「爺爺死後」的兩段式人生。「懸念似蟬喧囂/穿衣者已然脫殼」。
末段則回到了喪禮後的聚會描述,親友們彼此對話,除了靈堂裡亡者的死,卻也昭示了生者依然在延續他們各自的人生。
縱觀全詩,其實並不難懂,隱喻也不多,敘事成分頗高,但在全詩鋪寫的過程裡,我們可以看到縈繞在祖父子三代的親情,卻也沒有流於情緒,整首詩的哀傷都是以一種輕緩的方式流動於讀者與作者之間。或許有些傳統禮俗至今已不被多數人所接納,但禮俗背後,真正應該被代代相傳的,或許是那些依然在互相擁抱的人們。
--
美術設計:驀地
圖片來源:Unsplash
--
|#關於文學獎的不重要冷知識|
近5屆的林榮三新詩獎首獎,都玩了一些小學就教過的文字遊戲,像是排比、雙關、諧音(小學老師在你後面,他表示欣慰)。
——By 小編A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文學獎 #波戈拉 #六月十三,在府番 #林榮三文學獎 #劃開時間的手術刀 #父親#祖父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3/blog-post_9.html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祖 靈 之眼 意義 在 蔣絜安 靚台妹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客家向原住民族致敬
【祖靈之眼 ,客家之心】
8月1日是全國原住民族日
為了向全國原住民族致意
客委會將象徵部會的「會徽」重新設計
加入泰雅族具有崇高意義的「祖靈之眼」
「祖靈之眼」Dowriq Utux Rudan
代表著祖先的凝視與諄諄教誨
更是永遠的守護與祝福❤️
客委會的會徽原以「客家」的「客」字形象設計
在這次的設計中
保留了意寓「家的守護」的屋簷
並將祖靈之眼置於核心
除了象徵著原客跨族群間互睦互重之外
更提醒著我們
要守護許多珍貴的價值🌱
通過祖靈之眼的引領
看見更多歷史的軌跡
以及未來在臺灣這塊土地上
嶄新的族群關係!🌟
#八月一日全國原住民族日https://www.facebook.com/www.hakka.gov.tw/photos/a.182052078480591/3469041073114992/?type=3
祖 靈 之眼 意義 在 劉宜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世界閱讀日私房走讀書單大公開 】
喜歡說話、喜歡交談,喜歡詮釋到位的自己;書中細膩的刻劃和描述能有共鳴和無限想像的畫面感,文字有撫慰療癒的神奇能力,跟圖像和戲劇截然不同。
今天是4月23日世界閱讀日,響應 #走讀書單,一起透過文字滿足出遊的想像吧!
📙
大海之眼:Mata nu Wawa
作者: 夏曼.藍波安
出版社:印刻
喜歡到海邊,大海,美麗又讓人懼怕。蘭嶼達悟族人的作者,以族人傳統的驅逐惡靈儀式,帶我看見大海另一層面的意義,謎樣的經歷,讓反覆猜想成為樂趣。
你看到的世界,就是真的世界嗎?社會的規則,為什麼一定得是這樣訂規則?達悟族人無奈的接受所謂的世界、所謂的規則,後來的後來,從小就被這樣教育著。原住民族有著明顯的反差,但,「誰說了算」的規則,無所不在。
不斷找尋自己。在照著「誰說了算」的規則,寫下這規則裡的亮眼成績,幾十年後選擇回到祖島,回到大海,回到他的家,做了真正的自己。經歷了奇幻旅程,把人生所有夢想都實現了,「誰說了算」的世界認不認同,都不重要了。我羨慕。
📙
失去甜味的糖
作者: 劉碧玲
出版社:白象文化
小時候的記憶,我對某種最微不足道的瞬間,總是有深刻的印象;誰接了哪句話,當時的表情,觸動的氛圍情感,總在某個瞬間一股湧進心裡。
大學時因為工業革命主題對媽媽做了口述歷史,還原早期工廠風光的年代,好無法想像,但也好有趣,現在的人應該也無所謂這些過去了,但內心默默覺得,好值得留下些什麼。
作者留下了龍岩糖廠的回憶,留下了情境文化,留下悸動情緒,留下了美好。
📙
花開時節
作者: 楊双子
出版社:奇異果文創事業有限公司
女力正夯,從前時代無法理解這樣的改變,作者讓來自現代的女大學生,穿越時空回到1930年代的台灣,在迂迴和掙扎間撐起一片天。關於男女平不平等,多少還是有些說一套、心裡又是一套。有些時候想做的多一些,但又得壓抑著不能太多。有花開、也有花落,性別是困境,有醜惡,但的確也能找到美好。
你的私房書單是什麼? #世界讀書日📚接力分享吧
#KeepReading #我的私房走讀書單 #Lets讀it #走讀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