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在匈奴:逼嫁繼子 親子被殺(二)|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續)
公元前33年,南匈奴呼韓邪單于第三次來朝,他附帶了一個政治條件——迎娶漢女,自請為婿。說來可笑,呼韓邪大約40歲,與漢元帝年齡相仿。本來雙方「相約為兄弟」,是平起平坐的好哥們兒,一旦結親,單于豈不小了一輩?
匈奴原是漢朝的死對頭。公元前201年,漢朝開國不久,劉邦便率領32萬大軍對匈奴用兵,結果,被40萬敵軍圍在了白登山(今山西大同東南一帶),活活地困了七天七夜,劉邦服軟了。逃回長安之後,劉邦便千方百計討好匈奴人,靠送金銀布帛、茶葉美女混日子。直到漢武帝時代,胳膊腿粗了,軍事和外交才佔了上風。呼韓邪時期的南匈奴,已遠非昔日橫勇無敵的大匈奴,他們「一邊倒」,溫和親漢。這次,他興沖沖地跑進長安,就是要實施「和親大計」,迎娶一位漢室公主,替代剛剛過世的老婆。
漢元帝爽快地答應了這門政治婚姻,送幾個女人算什麼?天朝有的是。和親,是妥協的產物,如今不用那麼低三下四的了,漢朝皇帝以居高臨下的姿態「賞親」:傳旨,在宮中物色五名人選,供單于定奪——「掖庭」也被劃進了這個圈子。王昭君聞訊,應聲而起——嫁!哪怕天涯海角,隨雞隨狗,也強於這口活棺材。弱小的女子,敢在人生的牌桌上賭一把,相當不簡單!此刻,她只屬於她自己,把全部籌碼押了上去。
後人誇耀王昭君,如何以大局為重,遠嫁和親;又如何出於民族大義,忠君愛國……其實,遠嫁,是迫不得已的「下下策」。還有其他選擇嗎?但凡有一線之路,誰肯遠離中原,跑到「蠻夷之地」,投入一個野蠻人懷裡?好歹機會來了,總得把自己處理出去——就這麼簡單。
王安石寫過兩首《明妃曲》,其中一句說:「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前因後果,足以解釋王昭君出人意料的舉動。且把大義凜然、慷慨悲壯的口號擱一邊,首先是「自救」,她希望像人一樣地活著。
這回,輪到漢元帝鬱悶了,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身邊竟有如此傾國傾城的絕色佳人。《後漢書•南匈奴列傳》裡繪聲繪色地寫道:「(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影徘徊,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遂與匈奴。」
美吧?美也沒您皇帝什麼事兒了,立馬就是單于的人了。漢元帝啞巴吃黃連,呼韓邪則睜大了驚喜的雙眼。這位草原長大的匈奴首領,從沒見過這樣光彩照人的中原女子。其實,他是歪打正著,撿了一個天大的「漏兒」。
一連串的「未知」糾結著:昭君不知前途,單于不知所措,皇帝不明就裡……大殿上,群情亢奮,感覺怪異。潦草捆綁的「和親大事」就這樣板上釘釘了。
漢元帝無限哀婉地做起了順水人情。朝廷的封贈格外慷慨:為紀念和親,先把「建昭」的年號改為「竟寧」——祈望和平、安寧的意思;又封昭君為「寧胡閼氏」——這個稱號帶有明顯的歧視色彩,翻譯過來就是:安撫胡人,做匈奴單于的正房太太。還好,不是小老婆,是正印夫人。呼韓邪哪裡顧封號背後的潛台詞,他笑呵呵地接受了。對他來說,只要迎請這位如花似玉的漢朝女子做新娘,就足夠了。
朝廷又賜給錦帛28000匹,絮16000斤,以及美玉金銀無數。漢元帝格外多情起來,他親自餞行,送出長安十餘里。望著昭君的氈車、駝隊消失在長河落日中,42歲的皇帝淒淒惶惶,悵然若失。殊不知,他生命的最終驛站也不期而至。四個月後,元帝駕崩,成帝變作漢宮的新主人。
黃葉滿長安。王昭君在夕陽深處留下最後一瞥,便隨著自己陌生的丈夫,駛向了茫茫大漠。大約走了一年,總算到了匈奴婆家。初夏時節,處處水草豐美,馬躍羊奔。沸騰的匈奴人,熱烈歡迎這位新「閼氏」。20歲的王昭君與40歲的呼韓邪並轡而行,笑容可掬地檢閱著自己的臣民。似乎,這位秭歸山坳裡的漂亮姑娘,終於在高原草坡上找到了愛情與幸福。
是麼?恰恰相反,等待她的,是此起彼伏的感情災難。
其一,思鄉。
王昭君原籍南郡秭歸,那可是片膏腴之地。菜花盛開,金燦燦的;綠陰遍地,濕潤潤的;橙紅橘綠,魚白蟹黃……如今,荊楚風物都成了長夜無眠的懷想。匈奴是另一番天地,野風呼嘯,荒草起伏。儘管天高地闊,空曠遼
遠,可是,想吃一碗軟爛粘滑的大米飯,有嗎?想喝兩口馥郁清香的明前茶,有嗎?家鄉緲緲關山遠,王昭君夜夜都夢見回娘家,可惜,是夢,做不到,唯有撕心裂肺地思念。
據說,昭君的兄弟沾了姐姐的光,因「和親之功」,他被漢室封為「侯爵」——這是多少邊關戰將「渴飲刀頭血,睡臥馬鞍心」的政治理想啊!王家小哥搖身一變,做了親善大使,他多次跑到匈奴那裡,和遠嫁的姐姐團聚。其實,越這樣零敲碎打,王昭君越不解渴,越想家。
其二,喪夫。
昭君似乎應該知足了,呼韓邪單于並非「只識彎弓射大雕」,反倒是個地道的性情中人,頗有幾分俠骨柔腸。老夫少妻,百般恩愛,這也算「摸黑」撞上了好姻緣。哪兒成想,剛熱湯熱水地過了一年多,閻王爺便招走了呼韓邪。被窩兒還沒暖熱乎呢,就守起了寡。昭君身邊只躺著剛剛降生的小男孩兒——伊圖智伢師。孤兒寡母,無依無靠,往後的日子怎麼過?
其三,再嫁。
王昭君夢寐以求的就是回中原。呼韓邪死了,冷酷的政治遊戲也該收場了,她迫不及待地上了一道表章。孤苦伶仃的小寡婦還能替朝廷做什麼呢?開開恩,放我回家吧。
按理說,這點要求並不過分,皇帝一句話,王昭君的心願便徹底了啦。可是,命運偏偏跟她作對。呼韓邪新喪,南匈奴面臨新的權力重組,漢成帝冷淡地拒絕了昭君的請求。
此時,果然橫生枝節。呼韓邪的繼承人,也就是呼韓邪與前妻所生的兒子——雕陶莫皋繼位,尊號複株累單于。新單于,竟然「惦記」上了王昭君。
游牧民族的風俗,在漢人眼裡極為野蠻。《漢書•匈奴傳》裡記載:「匈奴父子同穹廬臥。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盡妻其妻。無冠帶之節,闕庭之禮。」也就是說,養子有權得到後媽。雖說名分差一輩,年輕的複株累卻和王昭君是同齡人。哪有英雄不愛美人的?小伙子早就盼望把如花似玉的昭君娶過門來。這種意願,大大方方地擺上了桌面。
王昭君先是驚愕,繼而羞憤。這叫什麼事兒?後母、養子,談婚論嫁,瘋了吧!任何一個深受中原文化浸潤的人,都不能接受這種離經叛道的「亂倫」行為,何況是知書達理的王昭君?她心驚肉跳地發出了「乞歸」奏章,可惜,盼來的卻是冷水潑頭。
《後漢書•南匈奴列傳》記載:「成帝赦令從胡俗。」「從胡俗」,短短三個字,葬送了王昭君。不情願有什麼辦法?聖旨在,胡俗在,無可奈何。你的身體隸屬於漢室;命,也捏在皇帝手心裡。換句話說,必須無條件服從,接受也得接受;不接受?咬碎銀牙,也得接受。
王昭君失魂落魄地走進了複株累精心佈置的新房……
其四,殺子。
伊圖智伢師,是王昭君與呼韓邪的骨肉;孰料,小孩子也成了複株累的眼中釘、肉中刺。伊圖智伢師的血統,構成了潛在威脅,他既是複株累同父異母的「兄弟」,又是新媳婦帶來的「養子」,由兄弟到父子,無所謂;但誰能保障這小傢伙羽翼豐滿之後,不篡奪單于大位?複株累有自己中意的接班人,為了永絕後患,不得不搶先下手,斬草除根。
《南匈奴列傳》記載:「初,單于弟右谷蠡王伊圖智伢師,以次當位左賢王。左賢王即是單于儲副。單于欲傳其子,遂殺智伢師。」一殺百了,至親骨肉值幾個錢?政治,有自身的玩法,不能套用世俗道德。
玩權術,王昭君相當外行。她只能做痛苦的看客,眼睜睜地註視著匈奴王廷骨肉相殘。一邊,是年幼無知的兒子;一邊,是同床共枕的丈夫。最終,伊圖智伢師死在了複株累手上。
人類社會同自然界的生存法則驚人地相似。每逢王者興替,獅群就來一場血腥屠殺。新一任獅王肆無忌憚地霸占所有母獅的交配權,把那些歡蹦亂跳的小獅子活活咬死——它們都是前任的「孽種」,一律幹掉,換成自己的骨血。
王昭君痛苦地彈撥著琵琶,驚悚地回憶屠戮骨肉的動物性……
其五,寡居。
反正已經嫁給沒任何血緣關係的「兒子」了,複株累就是王昭君的「第二任丈夫」。此後的11年,是王昭君人生最穩定的時期,她又生下了兩個女兒。冷清的氈房裡,照進了明媚的陽光,傳出了孩子清脆的歡笑聲。
真不錯,沒有戰爭,遠離殺戮。西漢與南匈奴相安無事,互不滋擾。因為王昭君作為「閼氏」的特殊地位,雙方的太平景象居然維持了將近半個世紀,直到王莽篡政才告「崩盤」。難怪有人把王昭君與西漢名將霍去病相提並論:「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這種局面,是王昭君畢生最有力、最得意的一筆。僅此一筆,足以青史標名,萬古流芳。
很遺憾,後世的旌表無助於不幸的婚姻。公元前20年,複株累單于又死了。這回,沒人迫使王昭君改嫁了。朝廷似乎早把她忘了,長安沒再發布新的指令。
昭君又寡居了一年,也撒手西去。那年,她只有33歲。這個美貌絕倫而又多災多難的奇女子,曾大膽地選擇了自己的命運,她扎根在茫茫的高原草地上,像一棵耐旱而茁壯的野草,頑強地活了下來。她一嫁再嫁,生兒育女。12年,無邊歲月,遠比人們的想像更悲慘、更淒涼。
昭君墓,靜臥在黃河邊,青山下。涼風冷月,野花衰草。一切都過去了,沒人再來打攪她。秭歸的菜花盛開,遍地金黃。可嘆,那位明眸皓齒、楊柳細腰的美女,再也回不來了……
(二之二,續完)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祈本里香台詞 在 La Dolce Vita in Oz 澳洲微甜人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段真正的婚姻,始於"看見"彼此最原始的樣子開始;一段幸福的婚姻,始於"接受"彼此最原始的樣子開始。』
我想,每一個決定步入婚姻的人都有一個美好的憧憬,那就是..........
『白頭偕老、永遠幸福。』
重點是,為什麼離婚率還是那麼高?而沒有離婚的,也不見得是幸福的,很多時候不是變成互不關心的同居人、就是歹戲拖棚。當一段婚姻走到這樣的場景時,最常出現的一句台詞是"你,已經不是我當初認識的那個人了。"
我不禁想問,那當初熱戀中的我們所看到的那個人,到底是什麼樣子?
是他們『原本的樣子』?
還是我 『夢想中他們應該有的樣子』?
以下這些故事,是我的一些人生體會,不代表所有人的情況與立場,願與大家分享。
【羅利遇到了『夢想中』的女孩! 】
『Vita 快看快看,我那個前妻又傳一些指責我的簡訊了』...
『她齁,真的是一個完全沒辦法溝通、不想正視自己內在真正問題的人』...
『在她心中什麼都是錢錢錢,只有會賺錢才是真正的男人』...
陶先生的好朋友 羅利來家裡吃飯,屁股在我家沙發都還沒有坐熱,一聽到我問他你兒子最近怎麼樣啊?他便迫不及待地要我看他手機裡前妻的簡訊,並一邊在我旁邊滔滔不絕的列表前妻的諸多不是。如果你以為這是他第一次抱怨前妻,那就太小看一段破碎感情的殺傷度了。
他抱怨這個女人已經 七~ 年~了!
這頭此起彼落的抱怨聲像是催眠引導般,把我牽回七年前羅利剛認識前妻J的時候.........。
那時的羅利一頭茂密深棕色的捲髮,身為健身教練的他,全身散發出陽光、熱情及天真的氣息,一看到我們就像得了第一特獎般興奮的說 : 是她了,我遇見了我「夢想中」的女人了! Yes, she is the one, my dream girl!
~她好喜歡運動,你也知道我最愛喜歡身材健美的女人了
~她有三份工作,又有投資房地產,是個很會賺錢、又理財概念的女人啊!
~她週末會學習別的才藝,如跳拉丁舞、學專業彩妝,是一個懂得充實自己、非常上進的女人啊!
當時在他面前的不是我和陶先生,而是一片浩瀚的星海,他的眼神閃爍著幸福,說到興奮處屁股還會跳離沙發,整個人呈現亢奮的狀態。看他這樣也不難想像當初好萊塢明星 湯姆 克魯斯初遇前妻 凱蒂時,整個人開心地在歐普拉訪談節目上,大跳沙發的心情了! 總之,我的朋友 羅利,戀愛了!
他,走進了一個充滿浪漫泡泡的世界,每一顆泡泡包裹著他『夢想中』的另一半該有的樣子。 但他,也慢慢走進每一顆泡泡幻滅時的完結篇。
往後數年每一次相聚,他總會帶上一顆『夢想中的泡泡』來給我們當見面禮,然後在現場把它剖開讓我們品嚐『他失望的滋味』。
~她自己錢賺的多,就嫌我賺不多,一直給我臉色看。
~她自己要接那麼多工作,然後才壓力大到拼命吃巧克力,整個人變得超臃腫的。
~她有必要一直買房投資嗎?然後把自己搞的經濟吃緊,才來怪我賺的不夠多。
Blah blah blah ......,唉~ 我有時還真希望他也帶一顆甜甜的蜜瓜給我們吃,讓我們可以中和他對J不滿的心酸苦味啊。就這樣,在兩年前他們正式分道揚鑣了。那羅利的那些夢想的泡泡呢?
當然一個也不剩了!
【 我們相愛,但我們不懂的如何接受對方原來的樣子。】
我和陶先生婚後頭七年的時間,有時吵架的次數比一天上廁所的次數還多。
「一大清早他嫌先起床的我太吵,大吵」
「半夜三點我起床上廁所太睏沒洗手,他看不慣,大吵」
「在超市買菜,買什麼糖想法不同,大吵」
「晚上看什麼節目意見不同,大吵」
「跟朋友聚會他一直忽視我,大吵」
「我沒事先告訴他晚上不煮飯,大吵」
「他沒有讚美我辛苦煮的料理,大吵」
有一次居然為了地瓜的皮可不可以吃這件事吵到不可開交! 吵到我媽都看不下去了,叫我包啊款款ㄟ(行李打包打包),離婚回台算了。
是的,我們相愛,但是,我們不懂的如何接受對方原來的樣子。
【 我愛上你,還是愛上我『夢想中』的你? 】
我跟陶先生從認識到交往不到了七個月就結婚了。
剛開始交往的兩個禮拜,我們完全都沒有分開。當時他在台灣的房東打算把房子賣掉,他一時沒有地方住,而我一個人住在有三間臥室的公寓裡,所以順理成章地邀請他跟我住在一起。當時的他非常喜歡下廚,也很會整理家務,我家的冰箱從只放幾瓶礦泉水變身為塞滿食材的冰箱,家裏總是一塵不染,這讓每天作為業務東奔西跑,三餐總在外面解決的我,開始有了家的歸屬感。如果說是什麼原因讓我知道就是他了,那就是他給我一份『不需要再跟心愛的人告別』的禮物。而這份禮物,是從我小時候就開始渴望的!
我有一個非常棒的童年,但我心上最深的一道傷痕也因為它而來。
身為長孫,我有一位非常疼我的外公。我要什麼他都會買給我,晚上會說故事、唱催眠曲哄我睡覺,每天都會帶我去玩,陪我畫畫、幫我拍照,即使後來其他孫子陸續出生,他也從來沒有吝惜地讓我知道 『我是他最疼愛的孫兒』!
11歲的那年,外公必須搬到別的城市去,而我,從此沒有辦法跟他生活在一起,只有寒暑假可以到阿公家住。對我來說寒暑假一點都不漫長,它總是一眨眼就必須跟阿公告別,再度回到爸爸媽媽家。年紀小小的我總是覺得為什麼我的爸爸不是阿公!為什麼我不是阿公的小孩!也因為這樣,我有將近20年的時間對家沒有歸屬感,覺得我的家人不是我的家人,甚至莫名地討厭在黃昏初入夜時搭車,只因那個時段的光線,總是非潛意識地勾起了我跟阿公說再見、搭車返回家的悲傷回憶。
但那樣的悲傷,在我遇到陶先生後,漸漸地淡化了~
他,說到做到,即使需要花很久的時間。
他,從來不需要遠行,一直陪伴著我。
我想要什麼,他即使沒錢也會想辦法存錢買給我。
對我很嚴格,但是,出發點都是為了我好 。
我在陶先生身上再次找回那份阿公對我的愛。而對於陶先生來說,夢想中的女性應該像他母親一樣,會忍耐、吃苦當吃補、高雅的女人。所以他在非潛意識裡總是在找尋「像媽媽一樣的」女性。
當他遇到我時,我經濟獨立,並總是希望自己付錢,我會運動、會打扮,注重自己的儀態。他不止一次跟我說,你穿這樣很美,跟我媽媽一樣,我媽媽會很以妳為榮;或是,我媽媽很會做菜,但你比她厲害,她會覺得你很棒!
「我,成了這個男人夢想中的女人了。」
我們愛上彼此,因為我們從彼此身上看到了「夢想中」的那個人。
【當我們脫下『夢想』的外衣時,彼此赤裸原始的樣子,開始呈現。】
陶先生對我說:
「累什麼累,我媽媽當初要照顧孩子、又要上班、又要整理家務,而且我家那麼大,你才做這麽一點,有什麼好抱怨的!」
「拜託,我爸那麼有錢,但我媽媽從來沒有拿過他的零用錢,要買喜歡的東西她都是從菜錢裡省的耶」。
「身體不舒服?有這麼嚴重嗎?我媽媽之前背部開刀到現在都無法痊癒,天天要貼嗎啡貼片,還不是照樣工作、做家務,你不行嗎?」
他「夢想中」的那個女人,漸漸地離他遠去。
而我對他說:
「為什麼你一個工作都無法持續?」
「為什麼那麼愛跟大家聊天、聊到都忘了我在旁邊等你。」
「為什麼我要什麼你都不能順順利利地給我?」
「為什麼每次吵架都是你對我錯!」
我希望他是一位可以專注在事業上,而不是麥送就辭職的男人;他需要讓我有安全感、處處把我放在第一位、就像我的阿公那般疼我的男人啊。
我「夢想中」的那個男人,也漸漸消失中。
我們穿上彼此的夢想而結婚。
我們脫下了彼此的夢想而爭吵。
【"比較"這玩意兒啊,就像是有裂痕的杯子,再多的愛也終將會流逝殆盡。】
新婚剛搬回布里斯本之際,我們認識了一對情侶。
男方是瑞典鋼鐵公司外派到澳洲的高階主管,年薪好幾十K的澳幣(約台幣兩百萬以上);女方則來自香港,沒有工作,專心做他的女朋友,每天為他打理為在富人區高級公寓。每每到她家開閨蜜趴,她總是在那面對河景的陽台招待我們下午茶,離開時還每人送一支玫瑰花給我們當伴手禮。對於當時在飯店當櫃檯人員,每天要站八個鐘頭、應付各式各樣客人的我來說,心中羨慕不已啊。
有一天香港的朋友抱著一隻100公分高超級可愛的熊玩偶,說是男朋友買來送她的,我隨口問了價錢是$50 澳幣(當時約$1500台幣),以15年前的價格來說算是蠻貴的;尤其對當時經濟不寬裕的我和陶先生來說,根本是奢侈品啊!
雖說如此,我還是忍不住轉過去看看老公,眼神裡充滿了 「我好想要喔,你可不可以買給我」的閃爍。那個閃爍也讓陶先生看見了那個「我的阿公什麼都會買給我,我要什麼就有什麼」的小女孩。
數日之後,我家沙發上出現了『它』,我想要的那隻熊。我的男人滿足了那一次的願望。往後,他也滿足了我很多很多的願望。
這不是廢話嗎? 疼老婆不是應該的嗎?或許有人會這樣說。
但是,我知道很多時候他都不是開心的。只因為他不斷地、努力地想要滿足我的願望,即使代表那會讓他為難、讓他不舒服、讓他不開心、甚至讓他痛苦,他也要努力地成為『像我外公一樣疼我』的男人。
你一定會想,我好幸福、我一定很滿意這樣的老公。但其實不然,因為,我打從心底知道他的難處,甚至,我會偶爾故意在他面前提到 「某某某的老公,又升一階了;或某某某決定接受外派了,年薪好幾百萬,還邊讀EMBA」。
是的,我在為這個男人做盡所有家事、服侍他的食衣住行的同時,我還是有意識和潛意識地不斷地拿他跟別人比較。
【 我媽媽永遠都做的比你多,而且不會抱怨!】
陶先生有一位很能幹的母親,除了可以將家裡打掃的一塵不染外、料理三餐、還是他爸爸事業上最得力的助手。身為房地產開發商的他們,蓋完數百間的公寓後,從來沒有花錢請過清潔人員,或是園丁,全部都是「我婆婆」一手包辦。雖然富裕,但她連一只名牌包都沒有,連Coach這種最入門的名牌都不拿,為什麼呢? 因為,我公公認為那是奢侈品。在我的眼中,這個婆婆是「吃苦當吃補」的代言人,家裏百坪可以乾淨到連面海的陽台、書櫃上面都沒有灰塵。
但我永遠記得「婆婆眼中的恐懼」!
那是我第一次到陶先生家,在開了將近六個小時的車子後,已經晚上將近10點了,婆婆一入家門馬上衝去廚房,完全忘了我跟陶先生的存在,她口中唸唸有詞 「要趕快弄給你爸吃」,而且是不斷地重複,眉頭深鎖,眼神專注但帶有恐懼。
多年後,我也明白了她當時的心境,因為,我也用同樣的感受在為陶先生準備晚餐。
「蛋不可以煮太熟喔」
「你牛肉用什麼部分」
「你為什麼到6:30才說今天不舒服沒辦法煮飯」
最讓我心痛的一次是,我當時整個不舒服到完全沒有辦法動彈,連打電話我都覺得會馬上吐出來,所以完全沒有告知他今天晚上要叫外賣。他,給了我覺得最冰冷的態度,臉超臭的說 「你為什麼不早講,至少在5:30前告訴我,好讓我有心理準備」!
TMD, 是要準備什麼啊! 你老婆我不舒服到完全沒辦法動了,你還在那裡管自己有沒有心理準備! 是的,因為,陶先生夢想中的女性是媽媽,而媽媽不管再怎麼不舒服,即使背部剛開完刀,還是馬上煮飯做家事,她是不會抱怨的。
【我放棄了,因為我達不到你要的樣子。】
「我在這段婚姻裡很不快樂」
「我在這段婚姻裡看見了最可憎的自己」
「我無法帶給你任何的快樂」
「我愛你,但是,我不再喜歡你了」
.......我們離婚吧。
這是在2012年陶先生跟我說的話。我知道,這次他是認真的。沒有求和、沒有隔天就沒事,整整一個禮拜,我們都沒有說話。
在這一段感情中,他努力想要成為我「夢想中」的那個人。
但『達不到的心情』,讓他感到『羞愧』。『羞愧』讓他需要『指責』,所以把過錯都推到別人身上,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羞愧痛苦的心情可以得到『出口』。
這樣的惡性循環之下,他再也看不到自己,變得很不快樂。
「我自己都不快樂了,我到底要怎麼帶給你快樂呢? 」 這是一個禮拜後我在跟陶先生確認是不是真的要離婚時,他給我的答案。
【幸福的婚姻,始於你明白「幸福」是要自己給的那一刻開始!】
「因為我愛你,所以,我希望我愛的你可以快樂,如果離開了我,你可以找到快樂、找到幸福,我願意讓你走,我會祝福你的。」
這是他確定要離婚的那一晚我給他的回應;一個到今天為止,我從來沒有變過答案。
當時的我哭了一個禮拜了,在聽到他的那一句 「我自己都不快樂了,我到底要怎麼帶給你快樂呢? 」後,我突然破涕為笑,大喊~~~~~~ 我懂了,感謝上天,我終於懂了!!!
『我要的幸福真正需要負責的人,是我!』
不是老公、不是家人、不是朋友,不是同事,是我!!!!
那一喊,陶先生原本頭低低地、臉上充滿了羞愧,突然臉上充滿了驚訝,淚流滿面地抱著我。
【把聚光燈調到自己身上】
如果你問我,做了什麼而救了這段婚姻?
我的答案是:我把人生中的「聚光燈」調到自己身上。
我開始認真的照顧自己,認真地對待自己的每一個感受。
週末老公不想出去走走。沒關係,我自己跑步鞋一套,耳機戴上,自己出去外面跑跑、把自己放在美麗的大自然裡。
他不想陪我回台灣。沒關係,我自己機票一買,回台灣自由奔放幾個禮拜。
我想要這個東西。沒關係,老娘我自己有賺錢,可以買的起。
我讀書、我參加靈修課程、我運動、我研究健康產品、我結交一些對我心靈成長有幫助的朋友,我開始寫部落格、我開始經營臉書專頁。
老公「達不到」我要的,有什麼關係,我自己給袂,我的快樂,我的幸福,我自己負責。
當然這中間還是有很多的低潮及情緒糾結,甚至還是有爭吵,但每當這樣的時刻來臨時,我越來越能察覺,並告訴陶先生:
『我的情緒我負責,我會好好找到為什麼會讓我產生這些情緒反應的原因。我也希望你這麼做。』
當我低潮時,我會刻意地讓自己生活的更有規律,早起運動、散步,然後坐在大自然的某個角落,聽聽心靈冥想導樂,並且跟老天爺講講話,向祂述說我內心的恐懼、不安、或是任何困擾我的事,祈求祂幫助我、引導我。然後,我會讓自己吃的營養、健康,把自己的身心都照顧好。
因為,我深深感受,在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人不是伴侶、家人、孩子、朋友、老闆、同事,而是我自己。
『我是唯一必需要對自己幸福人生負責的人』!!!
【結語】
『一段真正的婚姻,始於"看見"彼此最原始的樣子開始;一段幸福的婚姻,始於"接受"彼此最原始的樣子開始。』
但一段幸福的人生,始於你『愛自己』開始。
最親愛的陌生人啊,Vita 祝福你們都能漸漸學會,讓自己幸福的能力。
#愛自己
#幸福的婚姻
#自己的幸福自己給
#對自己的幸福負責
祈本里香台詞 在 螺螄拜恩的實話實說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贈書】【好書分享:哲學小說《當失戀的我,遇上尼采》】
大家聽過「存在主義哲學」嗎?對哲學沒興趣的網友,可能聽到第三個字便瞬間入睡(地上已鋪好棉被),解決長久以來的失眠困擾,和安眠藥史蒂諾斯說再見。
哲學對部分人而言,不是那麼親近可喜的學門,過往曾出現一系列「超譯OO」書籍,講好聽是追求哲人思想,講難聽則純粹根據譯者個人理解,隨興翻譯哲學典籍,胡亂講些淺白動聽的勵志短語,就算尼采還活在世上,也會被氣到超渡上天,故個人認為「超譯」系列改為「超渡」系列更加適合,忠實還原著作意旨。
然而,從「超譯」系列的紅極一時,可發現讀者想接觸哲學典籍,卻無處著手之難處。打開哲學經典,一句句專有名詞如「群畜道德」、「憤懣觀點」、「永劫回歸」像落石般砸在讀者腦袋上,學習之心亦如蘇花公路大規模坍方,不知何時才能回復通車,不如先看看思佳露點等花邊新聞振奮精神。
而《當失戀的我,遇上尼采》為思佳和有心而無力的讀者提供了一盞明燈(思佳不需要明燈好嗎?思佳只需要胸貼!!)。本書以十七歲少女亞里莎為主角,家庭背景複雜,又經歷感情變故的亞里莎對世界充滿懷疑、不安,故至京都的斷緣神社「安井金比羅宮」祈求結下新的善緣、迎接嶄新自我,就此促發她與尼采等哲學家相遇。(換成我會祈求一人獨得樂透頭獎十億)(被降下天罰)
《當失戀的我,遇上尼采》引人入勝之處有三:
(圖2)
第一,所有的哲學家都是美男啊啊啊啊,配上鮮活插圖,更添妄想氛圍~~這也是我當初對這本書有興趣的主因之一 (被巴頭)~~
(圖3)
男主角尼采是一頭黑色捲髮(凡是自然捲的傢伙都是好人)、輪廓深邃、佩戴黑框眼鏡的男子;齊克果則是身材高挑、容貌俊美、散發憂鬱氣質的模特兒(現實中,齊克果也是這群哲學家中最帥的啊嘶)。
其餘像叔本華、沙特、海德格、雅士培,各自以冷峻大叔、花花公子、陰鬱教授、和風爽朗美男子等樣貌現身,簡直像在玩乙女戀愛遊戲,各種類型、角色應有盡有(算一算還差合法正太和鬼畜眼鏡男)。
「通往女人心裡的路就是耳道」,無論如何,帥哥說的道理就是比較能入耳啊!! (但麻煩諸位忽略圖4殘酷的現實,我已經盡量挑選哲學家們較年輕帥氣的照片了)
第二、本書以淺顯易懂的小說體裁引導讀者理解並重新思考哲學理論,剛閱畢此書,我腦中浮現的第一個想法即多年前暢銷一時之名著《蘇菲的世界》。《當失戀的我,遇上尼采》像輕小說版《蘇菲的世界》,撰寫深度相對較淺,然解說更加通俗簡易,多用當代社會流行的人事物,說明艱深苛刻的道理,深入淺出又不失原意。
例如講解「憤懣觀點」時,作者以日本歌手西川貴教個人樂團「T.M.Revolution」的暢銷歌詞舉例;海德格說明「向死而生」的生死概念,則運用速水茂虎道的料理節目釋疑,讓讀者一面點頭稱是,又禁不住啞然而笑。此類生活化例子化繁為簡,讀過即以圖像式思考之形式銘記於心,難以忘懷。
且作者故意在書中埋了一些哲學家梗,令讀者會心一笑。譬如性好女色的沙特,其女友是女主角打工時認識的前輩,綽號「小狸」。其實「小狸」暗指女權主義思想家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西蒙波娃的綽號即「海狸」,她和沙特是非傳統伴侶,維持開放性關係(是開放性‧關係,不是開放‧性關係),彼此相愛但保有追求其他人的權利。
書中沙特追女主角的台詞也很好用,狼心狗肺的讀者(喂喂)不妨學起來:
「小狸,我想和亞里莎交往,但我並不是討厭妳,因為我和小狸的關係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妳比其他女友的位置更優先,我很重視資訊透明,對妳完全坦白,所以想先取得妳的認同,可以嗎?」(不可以啦!!!)(先助跑再飛踢)
第三、全書以京都為背景,是哲學、是小說,也是愜意的遊記。亞里莎與尼采的會面始於散落櫻花瓣的哲學之道,期間行經夕陽下涼風徐徐的鴨川、綠意蔚然的京都御所,亦曾於烏丸御池的日式甜點老典邊品嘗澄澈透明的甜點「琥珀流」,邊和齊克果暢談自由的暈眩;或是在古色古香的京都大學,與海德格討論「此在」的意義。
(圖5)
書末附了一幅亞里莎和尼采的足跡,標示京都各個景點與他們攜手追求學問的路徑。總之,《當失戀的我,遇上尼采》是本永遠不會讓你無聊的哲學小說,每翻開一頁都能發現新的驚喜和意義。
【抽獎辦法】如下:
1、這裡有『兩本』新書,要送給網友,有興趣的朋友請在本則動態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索取。
2、留言請留:『《當失戀的我,遇上尼采》:當人生來到谷底,只有哲學能夠帶你超越。』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18/05/17(四)晚上十一點截止,屆時將於粉絲團公布得獎者名單。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18/05/18(五)晚上十二點前,回覆寄件資訊,超過領獎期限未認領者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當失戀的我遇上尼采 #原田MARIRU #采實文化 #存在主義 #哲學 #京都 #尼采 #齊克果 #叔本華 #沙特 #海德格 #雅士培 #美男哲學家
購書連結:
★博客來:https://goo.gl/bghG1A
★金石堂:https://goo.gl/KJswTW
★誠品:https://goo.gl/3npDvP
★讀冊:https://goo.gl/je2JNh
★三民:https://goo.gl/LHb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