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MPUTEX 行銷心法大公開!】
COMPUTEX 是一個我從小認識到大的年度科技盛事,可以說是科技業的大拜拜也不為過!這次很高興能站上這個舞台,來跟大家分享 B2B 社群行銷的新招式。
這次也聽了幾位前輩的分享,覺得非常有收穫,特別整理了心得筆記給大家。過去極少人做過關於「線上策展的行銷策略」講座,所以對行銷人來說這場內容真的很重要,即便沒有疫情,線上策展也是未來的一個趨勢。
- - -
✦ 線上展中的媒體行銷趨勢觀察
TechOrange 的策略長沈貝怡是資深的媒體人,她特別針對新聞媒體和科技企業,對於辦展各種運作交流完整分享。
1. 參展的目的
這次不管哪一位講者(包含我)其實都提到做一件事的目的比什麼都重要,今天參展目標明確,就能照著目標去執行行銷策略。
2. 媒體新聞稿
大多數的科技業在參展前都會發布新聞稿,寄給媒體之後並不是 100% 都會刊登,所以無論是長度、下標、能不能結合目前關鍵趨勢、有科技新聞性⋯⋯等,都是要點,另外沈貝怡也補充,發布前最好參考一下最近其他展覽或是同業被報導的點都是哪些,也是發稿撰寫最重要的依據。
- - -
✦ 線上展提升精準行銷與顧客互動
COMPUTEX 這次也結合了 Appier 的技術,用 AI 預測能力,來賦能數據驅動決策,也就是說利用數據分析的技術,找出最有效的行銷方式,把資訊分別推送給不同需求的人。
1. 提供受眾想看的
Appier 其中一個技術是,蒐集各種數據,然後整合用戶輪廓(包含站內行為、用戶資料、興趣)分析轉化(分眾、個人化、自動化)利用不同渠道像 App、網站等去提供行銷的資訊。
2. 活動推播規劃
在開展前一直到活動結束,中間會經歷一連串的規劃過程,持續用自媒體與用戶溝通。開展前就是一個醞釀期,包含徵展活動、宣傳、廠商介紹,線上展開始也會依照預登選擇喜好做分眾推薦,直到活動結束也會有表單和問卷調查做為下次策展參考依據。
- - -
✦ 線上展影片行銷秘笈
這次 COMPUTEX 與 白輻射影像 Whitelight Motion 合作,影像總監洪鈺堂以重新定位品牌的思考來分享如何用影片,創造不同角度的品牌影響力。
1. 佔有一席之地
品牌定位,也就是常見的行銷 Branding 過程,最重要的策略就是要創造影響力,並且在這個領域佔有一席之地的過程。這次整個線上展的概念以 COMPUTEX is Everywhere 的精神,貫穿整個影片行銷的規劃手法,科技的形象已經深植人心,所以應該是要自然而然的感受,而不是刻意的創造它的存在。
2. 品牌影片
包含品牌故事、品牌內容,兩者加起來就是品牌與群眾建立連結的方式,從產品定位到傳播定位與識別性,把這次 COMPUTEX 線上展的形象定位成生活體驗情境,用影片的方式傳達讓科技串起生活運作的形象。
我特別喜歡洪鈺堂最後說,Some feel the rain, others just get wet 的一句話,感受如何比事實更重要,就是影像行銷的中心思想。
- - -
✦ B2B 社群行銷
我這次先讓大家理解,其實很多企業都有建立社群,但是針對社群持續在運作內容的 B2B 企業並不多,所以一開始也分析了各個平台針對企業所應該重視的各個面向比較。
1. Thread 行銷模式
選擇好自己所需的社群之後,每次發布同一議題或是內容的時候都要有多渠道行銷的思維,並且針對不同平台的受眾專門制定行銷內容。有點像是一條龍的行銷規劃思考,只是更細分成單篇內容多平台發布的模式。
2. B2B2C
B2B 行銷最重要的是什麼?每次在思考企業客戶需求時,一定要考量到終端客戶的需求,也就是回歸到客戶的消費者本身。假設今天你的目標是一般通路,那就要考慮這些通路的客人有什麼需要,針對這些需求你可以提供什麼幫助,才是首要的行銷策略。
- - -
這次參加 COMPUTEX 講座說真的我本人獲得很多,B2B 行銷一直也是我在努力的面向,可以和各前輩一起交流分享是很珍貴的。
這次的內容除了線上策展人可以參考,實體活動、公關活動等都能參考這些內容,當作未來舉辦活動的依據。參加完以後我更期待今年 COMPUTEX 線上展會如何舉辦、實際的情況,到時候我也會分享參展影片給大家喔!
✦ 2021 5/31-6/30 開展,把活動提醒登記起來吧!
✦ 訪客登記參展 → https://reurl.cc/7yakp9
#computex2021 #computexvirtual COMPUTEX TAIPEI
社 群 行銷 包含 哪些 面向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閱讀是最好的學習」這一句在 閱讀前哨站 首頁顯眼的標題,從部落格成立至今就放到現在。我不曾改變過這句話,卻也是這句話,對我帶來了最大的改變。為了學習「如何閱讀一本書」,我開始對每一本讀過的書寫下讀書筆記,並且將心得整理成部落格文章,透過這樣持之以恆的紀錄,我有了一些不同的體悟。
圖文好讀版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20-favorite-books/
.
1.跨能致勝
2.誰會說故事,誰就是贏家
3.完成
4.最高學習法
5.破框能力
6.財務自由實踐版
7.金錢超思考
8.從內做起
9.僧人思考
10.零規則
.
【為我帶來啟發的書單】
.
我發現,只靠讀書,雖然沒辦法直接改變你的人生,但是,從書本裡你可以找到許多的「啟發」。這些啟發,或多或少會改變你思考事情的方式,讓你想要接觸不同的觀點、學習不同的知識、嘗試不同的行為。接著,就是當你踏出了那一步、往未知的領域前進了那麼一些,這時候,改變才會發生。
2020年,我從讀過的70本書、寫過的56篇讀書心得裡面,挑選出10本我個人最喜歡、最受啟發的書來跟你分享(前兩年的Top 10好書推薦:2019年、2018年)。我挑選的這10本書裡頭,有些帶給我思考上的衝擊、有些帶來特別的靈感、有些則幫我改變了行為和習慣。
以下,我會簡單分享這些書的心得,以及我得到的啟發。每一本書我都會附上完整心得的長文連結,如果你有興趣的話,也可以直點進去閱讀全文。接下來,就讓我們開始吧!
.
1.#跨能致勝:顛覆一萬小時打造天才的迷思,最適用於AI世代的成功法
當初我讀完《跨能致勝》之後,馬上寫道:「這是我2020年至今最喜歡的書,它有故事、有理論、有溫度,用廣闊的視角和獨到的觀點,帶人們領略『在這個越來越需要超級專業化的世界中,如何獲取和培養跨界能力、體驗多樣化、探索跨學科的領域?』」
在這本書尚未推出中文版之前,我就用Audible英文有聲書聽過一次,當下已經非常喜歡,後來推出中文版後又讀了第二次。在年底的時候,當我得知這本書也名列「比爾蓋茨2020年度五本選書」,能跟他有類似的選書品味,心裡真的感覺到非常的開心。
作者從運動界、藝術界、商界、學界,挑選了許多發展過程截然不同的人,說明專才跟通才的差異。不過,這本書的中文版有一些小缺點,因為是四個人聯合翻譯的作品,所以會感覺有一些地方的前後連貫性沒有這麼理想。但是整體來說,作者要傳達的觀念還是非常的有意思的,對我來說算是瑕不掩瑜。
帶給我的啟發:讓我換個角度思考,不一定要執著於「成為特定領域前1%的專家」,而是結合跨領域的專業能力,發揮出截然不同的獨特性,去達成另一種類型的前1%。跨能人才懂得尋找自己在這個社會上的「稀缺性」,提高自己獨特的「價值」。這本書讓我對於即將執行的目標,產生了更多靈感。
.
2.#誰會說故事誰就是贏家:讓你在幾分鐘內感動人心,說服任何人、做成任何事
《誰會說故事,誰就是贏家》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書,作者認為「說故事」的策略可以應用於當今商業的溝通挑戰,協助企業和公司用更親切的方式塑造形象、傳遞訊息、與客戶建立關係。當你想要讓任何人接受你的服務或商品,靠得不只是規格或數據,更多的時候是你說了什麼故事。
作者在書中應用許多生動的案例,說明了為什麼要說故事、如何說故事、該說哪些故事。我認為,這本書除了對各種大小的公司有幫助之外,對於準備職場簡報、經營個人品牌的一般讀者也會有所啟發。你只要把書中的「顧客」換成你要溝通的「對象」,把「公司」換成「你」自己就可以。
因此,無論你是在經營個人品牌、在公司擔任行銷或業務的職位、或是想推廣產品和服務的創業家,這本書都會對你非常的有幫助。書中會用實際的範例和步驟,帶你建立四種必備的故事:價值故事、創辦人故事、使命故事、顧客故事,這本書不只談理論,更有許多的地方會帶著你實作。
帶給我的啟發:以前,我總是覺得自己不是一個說故事的高手,常常用理工人的觀點,覺得如果要做一件生意,就開談規格、要談賣點,要談價格。現在,我被「說故事」的觀念說服,也從許多其他的商業故事認識到這個手法的優點,我開始思考關於自己更深層的故事,這本書是一個很好轉捩點。
.
3.#完成:把不了了之的待辦目標變成已實現的有效練習
面對新的一年,應該有很多人都會興高采烈的寫下自己的「新年新希望」,但是你知道嗎?根據統計,有92%的人會半途而廢。如果你想真正「完成」自己許下的新希望,《完成》這本書是我認為在新的一年,你會最需要的一本書。
作者寫作的方式,會讓你感覺有點像是一個幽默的脫口秀演員,有時調侃、有時鼓勵、有時自嘲。雖然,作者的文字之間充滿了輕鬆風趣,但是他給出的建議卻十分誠懇和執行。例如,把目標砍半、把時間加倍、把目標拆解成微小目標、記得回顧自己的進步。從這本書裡,你也會學到如何克服完美主義的心魔,讓自己「不完美地前進」,贏過九成不能完成目標的人。
帶給我的啟發:原本我一直很猶豫要不要開始錄製 Podcast,總是擔心自己比較內向、無法對麥克風唱獨角戲、感覺自己還不夠格、可能沒人喜歡自己的聲音,因此,遲遲無法完成這個延宕許久的目標。這本書幫我用輕鬆的方式,接受了不完美的自己,終於踏出了第一步。這一步,幫我帶來更多的勇氣和自信。
4.#最高學習法:12個改變你如何思考、學習與記憶的核心關鍵
《最高學習法》這本書讓我超級驚艷,我分兩個面向來講。第一個是這本書的評價非常好,我喜歡在網路上先看別人的評論,做為自己的選書參考,但是我完全找不到這本書的負評。這也是我第一次在幫助讀者選書的〈選書,兩好三壞〉專題文章裡,沒有紀錄任何負評的一本書。
第二個是這本書真的是我以前從來沒有讀過的類型。書的主題是在講人類的大腦是怎麼學習和記憶的,最特別地方就在於,作者竟然把「這本書的本身,當成這本書的範例」。舉個例子來說,其中一個理論是,為了提高我們的記憶力,背誦東西應該首重「更高的複習頻率」,而非「單一長時段的複習時間」。
所以,他在四個不同的章節,放了同一張照片(上面有一些文字)請你看10秒。然後,他又在某一個章節裡,在同一頁上放了四張一樣的照片,請你連續看40秒。在書的尾聲,他請你回憶兩張照片裡面的文字。結果非常鮮明,分散在四個章節的照片,帶給我們的記憶深刻許多。
帶給我的啟發:第一次體驗到「紙本書」的設計和編排方式,可以讓我這麼深刻地體會到,腦袋如何去學習和記憶。這本書必讀紙本書,其他的媒介都沒辦法帶你如此深刻的震撼。我也體會到,學習「如何學習」的另一個好處,會讓我們學到「如何教學、說服和影響」,這是一體兩面的事情。
.
5.#破框能力:全球TOP50管理大師教你突破「專業」陷阱
《破框能力》是帶給我思考衝擊的一本書,作者在談我們常常會陷入一種稱為「能力陷阱」的境地,也就是說:「當你越擅長自己做的事情,就會一直去做。做得越多、越擅長,就越願意去做。這樣的循環讓你獲得大量專業經驗,卻容易讓你受限於專業框架,落入能力陷阱。」
你如果想在職場往上爬,想往管理職邁進,那這種能力陷阱會成為一種很大的障礙,作者認為克服這個陷阱最好的方式就是「先行動後思考」,由外部的行動,改變內在的想法。如果你想要像一個領導者一樣思考,唯一的辦法就是先讓自己像一個領導者一樣行動。
作者強調,當你跟那些「優秀的領導人」做著一樣的行為,你才有可能反過來刺激自己的想法,去思考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發掘背後的原因和技巧,淺移默化改變自己的思考方式。書中也提供具體建議,教你怎麼克服三種陷阱:專業陷阱、人脈陷阱、忠於自我陷阱,很顛覆我想法的一本書。
帶給我的啟發:以往我也曾經落入作者說的一種心態,那就是想要「先想清楚再行動」。結果,往往實際的情形是,想了半天卻滯足不前,永遠覺得自己還沒準備好、還不夠格。現在,我在職場上的工作規劃,開始加強「行動」的部分,更願意讓自己嘗試以往不熟悉、不習慣的互動方式。
.
6.#財務自由實踐版:打造財務跑道,月光族、小資族也能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財務自由實踐版》的作者是受過認證的財務規劃師,這本書也跟我讀過的其他財務自由理財書,有著滿大的差異和特色。作者不是單純只講財務和投資,他認為邁向財務自由是一條漫長的道路,因此我們如何看待主要的收入來源「工作」,就顯得十分重要。他想透過這本書,提供一份健全的「財務、工作、生活」規劃指南。
如果你以為只靠著股市裡面殺進殺出,就可以提早退休,那是過於美好的幻想。作者除了提供穩健的投資策略之外,也說明了該如何善用自己的職場能力,找到你的使命感和成就感,獲得越來越好的本業收入。這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短跑,你必須學會享受這段過程。
關於書中談到稅務、保險和遺產規劃的部份,是財務規劃裡不可或缺的一環,作者以財務規劃師的角度,用平易近人的文字說明了這些規劃的原則和重點。雖然,書中的範例大多以美國人為主,但是觀念可以先學起來,再延伸到台灣的情境。
帶給我的啟發:首先是作者提到的「財務跑道」公式,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計算方式,讓我們知道自己的資產狀態,以及擁有的自由程度(選擇喜歡的工作)。另一個是關於「財務自由」的心態,並非達到終點才叫做自由,這樣反而會帶來「現在都只是在受苦」的假象。當你踏上適合的財務跑道,朝向終點邁進的每一個時刻,都是自由。有了這種認知和喜悅,前進的速度反而更快、更穩健。
.
7.#金錢超思考:《華爾街日報》最受歡迎財經作家,25道創造財富的關鍵思考,教你晉升有錢人!
《金錢超思考》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長年在《華爾街日報》撰寫財經專欄的作家,他透過長年來的觀察,對於人們該「如何思考金錢」有很深刻的洞見。他想告訴我們,如何有智慧地看待金錢、如何運用它,讓它成為一個讓我們生活更美好的工具。
我覺得很有意思的是作者把金錢和「快樂」連結起來的方式,還有關於用錢來「追求物質」和「追求體驗」的差異和比較。另外,作者也說明了金錢和「時間」的關係,時間可以換取金錢,但金錢也能買到時間。當我們認識到金錢跟時間的關係之後,對於「投資」和「儲蓄」就能有更深刻的理解。書的後半段談金錢和「風險」的關係,以及我們該如何處理和面對這些風險。
帶給我的啟發:當我們對一件事情的心態對了,行動才會跟著對,對於「錢」這件事情更是如此。我學到三個重點,第一個是金錢帶來的體驗不分貴賤,追求體驗是很值得的消費;第二個是學會判斷保險的類別,什麼是不值得承擔的保險;第三個是活得太久竟然也是一種風險,需要將長壽風險納入投資理財的規畫當中。
.
8.#從內做起:頂尖領導大師淬鍊25年的10堂課
《從內做起》這本書的作者認為所謂的「領導力」,就是你對別人的「影響力」。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把領導力拆分成「領導力五階層」。他認為提升領導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有一些可以遵循的原則和步驟,是可以透過後天的方式培養出來的。
對我來說,這本書跟領導管理的經典書籍《與成功有約》有那麼一絲相似,都是作者本人從自己的故事和例子,延伸出包含人格培養、待人處事、心態建立…等論述,然後旁徵博引其他的書籍與文獻。從同樣身為內向者的作者身上,我被他「領導力不是天生,而是後天養成」的說法感動,他追求「自我成長」展現出的熱情,也讓我為之嚮往。
帶給我的啟發:「領導力的高低」是可以被定義出來的,一個人在不同的群體裡面,也會有著不同程度的「領導力」。重要的是,我們都能透過「領導力五階層」的步驟和方法,來逐步提升自己在群體中的領導力。也不要仗著自己在某個群體裡有著很高的影響力,就想把一樣的態度用在不同的群體上。
.
9.#僧人思考:從道場到職場,訓練你的心,過著平靜而有目標的每一天
《僧人心態》這本書是我今年讀到關於哲學思考方面,最喜歡的一本書。作者在社群媒體上非常火紅,擅長用淺顯易懂的方式,把一些很棒的觀念包裝成激勵人心的短片。直到接觸到這本書我才發現,原來作者曾經從商學院畢業後,前往印度當過三年的僧侶,這件事情引起了我對這本書的興趣。
在這本書裡,作者把他在道場裡面的修練、跟僧侶們的交流互動、體悟到的人生的道理、還有千古流傳的智慧,帶回紛擾的現實世界分享給大眾。作者將道場中學到的普世智慧,巧妙地融合數位科技的推廣,加上他曾經是商學院出身的思維,打造出了一個具有深遠影響力的思想傳播平台。
僧人總是能夠以最平靜的方式,活出充滿意義感的人生。作者認為我們也應該學習這些智慧,用來面對你的內心情緒、處理你的人際關係,提升你在職場上的表現、改善你想要學習和進步的事物。每個章節後面都有許多的「試試看」步驟,讓我們採取具體的行動,來練習這些僧人教我們的事情。
帶給我的啟發:讀完後我得到三個好東西,讓自己更容易找到平靜。第一個是:「放下對於目標的執著,收穫來自於享受學習的過程本身。」第二個是:「練習抽離自己的原始心智,用愛和尊重來對待自己。」第三個是:「學會付出自己的喜悅,對別人的成功抱持祝福,你就可以擁有無限的快樂。」這本書也幫我重拾睡前「冥想」的習慣。
.
10.#零規則:高人才密度x完全透明x最低管控,首度完整直擊Netflix圈粉全球的關鍵祕密
《零規則》這本書在談Netflix創新企業文化背後的管理方式,作者正是創辦人暨執行長本人。特別的是,他邀請一位專門研究各地文化差異的學者跟他共同寫這本書。學者到世界各地訪談幾乎所有層級的Netflix員工,從新人工程師、中階主管、以及高階主管群,都是受訪對象。
這本書獨特的三方對話寫作方式「創辦人—學者—員工」,我讀起來的感覺,就像是親自在公司裡面走一遭,非常有代入感。Netflix特有的「自由與責任」文化,強調給予員工高度的授權、刪除繁瑣的行政流程和規則、重視員工之間高度透明的溝通方式。執行長以循序漸進的方法,顛覆傳統老舊的管理方式,讓整本書讀起來令人耳目一新。
書中許多環節都凸顯出「高人才密度」的好處,執行長把最優秀頂尖的人齊聚一堂,設計一個不會彼此扯後腿的績效機制,這讓員工們集中火力在提升公司的創新和競爭力。對待這些優秀的員工,給予他們自由,不要用規範和流程束縛創意;給予他們責任,讓他們有權決定重要策略、擔起公司進步的重任。
帶給我的啟發:這本書是我今年最喜歡的商管書,相比起我待的高科技製造業使用「規範與控制」來達到製造量產,Netflix看似「零規則」的管理方式則有利於「創新」。我沒有在這類型的公司待過,能夠這麼近距離了解這家公司的運作和理念,對我的領導思維帶來很多衝擊,也讓我重新思考自己的團隊管理和帶人方式。
.
【後記:更多的好書推薦】
.
圖文好讀版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20-favorite-books/
如果你喜歡我分享的讀書心得,歡迎訂閱「閱讀前哨站的電子報」,每週都會寄送最新的文章通知。如果你喜歡用「聽」的方式吸收資訊,也歡迎訂閱我的 Podcast 說書頻道「下一本讀什麼?」,我會用輕鬆的方式說書、聊書,讓你能利用通勤之類的零碎時間,快速吸收我從一本書裡得到的收穫。
最後,提供一些閱讀的資源。想要培養閱讀的習慣?可以參考我的這篇文章〈養成這3個習慣,一年讀50本書改變人生軌跡〉。想要徹底讀懂一本書?這篇文章可以幫上你〈對抗淺碟閱讀的最佳武器〉。想要學習在書中記下重點?這邊文章有多訣竅〈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
.
2021年正式起跑了,你的下一本讀什麼?
.
【博客來.2021 黃金月活動】
文章的最後,跟大家分享一個好康,那就是一年一度的「博客來黃金月活動」。我幫閱讀前哨站的讀者們爭取到了「限量2000份的 $50 優惠券」,需要的朋友趕緊去領取。更棒的是,我請博客來將我的年度書單,做成一個專頁讓你可以快速瀏覽我的好書推薦,千萬別錯過了!
領取粉絲專屬 $50 優惠券 https://bit.ly/2WHAdAr
「下一本讀什麼」年度書單 https://bit.ly/3pB9aDa
黃金月活動主場(全館3折起) https://bit.ly/2L8pTPs
社 群 行銷 包含 哪些 面向 在 用鉛筆寫日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日本以鬥智、闖關生存,甚至大逃殺類型為題材的作品在所多有,甚至已經到了氾濫的地步了。只不過即便有這麼多類型的素材可以運用,但是日本的影視製作卻一次又一次用行動的演繹,如何把每個有發展性的IP逼入死胡同,成為一次性的免洗餐具。
依舊記得,當時聽到《今際之國的闖關者》要翻拍成日劇的第一時間,坦白說是極為不放心的,畢竟太過熟悉日本影視產業處理這類題材的SOP了:低配的場景、廉價的特效、土法煉鋼的拍攝流程,以及各種恣意妄為的噴血場面。
此外,極度喜歡這部原作,也是關鍵之一。
只不過這些限制也並不是演員、導演或編劇的問題而已,畢竟時至今日,影視作品只要滿足國內市場的商業思維,加上資金投入有限,大幅地限制了製作組勇於嘗試的想像力。
錢不是萬能,但是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這在此刻的日本影視界而言,仍是很現實的。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今際之國迎來的不只是闖關者,更是銀彈充足的投資者,NETFLIX以雄厚的資本挹注,不論是金錢或是軟硬體設施,利用《今際之國的闖關者》做了一次完美的軍火展演。
這樣的演繹,在《今際之國的闖關者》全球同步放映的同時,釋出的幕後花絮便可見端倪。作為劇情初期主要場景的澀谷十字街口,完全藉由一個從無到有搭建的露天片場,完美重現,而且被重現的也不只是十字路口本身,包含在路口周圍的極具特色的代表物、人潮往來的車站出入口,甚至遠方的景緻。
也因此,當整個澀谷街頭的人一夕之間從我們熟悉的場景中完全消失時,視覺的衝擊才更加震撼。這就是資本的魔力。
這種魔力,參與演出的演員或許感受更加強烈。飾演苅部大吉的町田啟太參加首映活動時便提到,在演出的時候完全不知道自己眼前究竟看到了些什麼東西,完全不知道哪些是實景呈現、哪些地方會用CG,都是成品出爐之後才知道。
除了火力展現之外,《今際之國的闖關者》的另一種實驗性便是應證了,好的食材仍需正確的料理方式,才能夠成為端上桌的佳餚。所謂的「正確」,不只是金錢的挹注而已,還包含拍攝的方式、鏡頭的敘事、節奏掌握,以及極為重要的是,面向國際的行銷策略,如何將一個日本原生的故事拍成跨文化都能接受的文本,這些方面大概是日本的團隊從來最缺乏想像的。而如今看到這業的討論度,大概也是NETFLIX攪動了一攤死水後,得到了算還不錯的成果
而做為漫畫改編的作品,《今際之國的闖關者》在劇本的安排、人物選角與敘事方式中,仍有不少值得討論與評判的空間,畢竟對於曾經看過原作的人來說,不太可能不加以比較。例如,一位朋友是這麼評價的「紫吹去不了Beach,只好自己當Bitch」,這樣一句話,當然是透露出漫畫原作粉絲的不平與哀怨。
但是另一方面,藉由這樣的改編,或許也成為了這部漫畫作品出圈,進入不同社群的好機會。
《今際之國的闖關者》談論生也談論死,未知死,焉知生。迷失於其中的人們,有些人在見證了無數的死亡後自暴自棄,等著GAME OVER的那一刻得到解脫;有的人卻在這個世界中找到了自己活著地意義,而沉溺於命懸一線的生死交關;當然,也有人選擇了背負一個又一個的死亡後,選擇好好地活著。
歡迎來到滿滿的誠意與惡意交織而成的今際之國。
社 群 行銷 包含 哪些 面向 在 為什麼品牌經營Facebook建議找專業的社群團隊?解析小編 ... 的推薦與評價
斐品的社群/小編團隊各個身懷絕技,工作內容包含6大面向, ... 有無維持公平正當性,例如如何避免被FB降觸及、或是產品有哪些需避免的詞彙,因此社群 ... ... <看更多>
社 群 行銷 包含 哪些 面向 在 只要有人社群顧問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哪些 服務類型。 ... 2021 行銷傳播傑出貢獻獎年度傑出社群經營團隊金獎不管您有任何合作想法,無論是長期 ... 創意提案規劃:提案類型包含短期行銷專案與長期社群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