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書出現的時機讓我拍手叫好,因為恰恰好正是時候──譬如這本《人生半熟》。
看這本書只有一個苦惱,就是我習慣在閱讀稿子時,把有意思的頁面截圖,再存進Evernote畫重點,以便日後複習。但這本書的亮點實在太多了,事後整理被幾十張的截圖嚇死,幾乎每翻兩三頁就按一次截圖鍵,只恨沒辦法雙手穿過螢幕,用力握著作者的手說「說得太好了!我懂!我懂!」
作者寬寬原本是北京光鮮亮麗的上班族,但是卻在事業、家庭成功的時候,和丈夫、孩子舉家搬到大理──一個遠離都市,與世無爭,非常具「生活感」的地方。聽起來實在太夢幻了啊!我們這種老是幻想隱居、不食人間煙火的假文青,看了都心癢難耐,浮想連篇,但如果你認為這只是一本文青隱居的自High雜感,那就錯了。
沒有美化隱居,沒有矯飾「生活感」,而是切切實實地,反思他人的懷疑,反思自己的惶恐,反思自己的焦慮與每個決定,反思小孩的未來,反思什麼是「我要的」人生。
「逃離北上廣,究竟在逃什麼?逃避苟且,逃避擁堵,逃避房價,這都沒有錯,但又都是徒勞的。如果不知道自己要什麼,逃離永遠解決不了問題。」她誠實地寫下這段話。
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最驚訝的是作者的精神深度。她不大賣弄經典名句,但明顯有廣博閱讀,以及深厚的內在修行。每每一刀切下去,落點都在平日隱而未見的痛處,不是指點別人,是反思自己,隔著螢幕的我卻會倒抽一口涼氣:哎呀!原來如此。
***
最最喜歡的,是她提到「模糊的不適感」。
她提到在大理的日子,曾經有兩個月,一篇稿也沒寫,吃很多肉,沒有每天打坐,毫不節制地社交,手機不離手,隨時處理工作,不再為多擠一點獨處的創作時間,費力管理每一天的節奏。
「過著一種我已經有點陌生的、絲毫不經過篩選和克制的生活。」
我看到這一段,心裡一驚:挖塞,這不是我前一段時間生活的寫照嗎?(除了沒有吃肉以外)
她下一句,馬上破題為我找到了解答:「想來放縱的起因,是我陷入一種對大環境莫名其妙的悲觀消極,和無奈的情緒中。」
我那時候確實是這樣的。心裡對環境有莫名的悲傷和憤怒,但是又不是特定衝著誰,哪件事,只覺得深刻的無力,於是乾脆遁逃到「不經篩選和克制的生活」裡,去打混,去旅行,去嘗鮮,玩玩玩,什麼都不想做,只做最低限度的工作。
=============
不再每日雷打不動地坐著寫三小時,腦子裡不再頻頻冒出靈感。不再時時急迫地奔於電腦前或掏出手機,記下生怕稍縱即逝的語句。
不再每日打坐冥想,意味著和自己有了疏離,失去了恆靜而穩定的能量加持。
沒有了節奏,沒有了節制,沒有了自省,沒有了空空的寂靜,也沒有了對許多命題的思索。
只剩下動物般無目的的鬆弛感。
=============
說不上哪裡不好(甚至在別人眼中是「過太爽」),就覺得沒意思,正所謂「模糊的不適感」。
而挽救這種模糊的不適感的,竟然是「規律」,也就是作者所謂「經過選擇的生活」──某天早上醒來,想要坐回書桌前,自律地寫稿,活動身體,吃一大盤蔬菜堅果沙拉,那種熟悉,是一個支點,找回了方向,也找回來安定和清明。
我很可以理解那種感覺,就像後來我慢慢收回了這種散漫,也是給自己一點點克制(比方說早起打坐)、一點點麻煩(比方說每天親手燒一頓飯給自己)、一點點規定(比方說無聊時用看書取代上網),一點點的,那種接近微小戒律的東西。
那種東西,反而比「過得爽」,還要更有力量和方向。
如果要說這是一本什麼書,我會說,它很適合三十多歲,開始會深思一些哲理,開始有一些妥協,開始顧慮更多東西,卻又不甘心放棄一些天真的我們──就像幾年前我的《老妹世代》,是適合三十過後,從少女轉輕熟女,那種「轉型期」的書。
我會說,《人生半熟》,或許是《老妹世代》的下一步想要的人生。
***贈書時間***
出版社會給推薦者一本贈書,所以這本《人生半熟》可以提供給大家抽獎!
為了尋找最適合的有緣人,我會挑選「最有感覺、理由頻率跟這本書最合」的留言,贈送這本書給他。
但是大家不要壓力太大,這不是徵文比賽,即使短短一個理由但是跟書的頻率很合,這本書還是非你莫屬~不妨跟隨心裡湧出來的直覺,寫下你覺得這本書適合你的理由吧!:)
***
想要參與贈書活動的讀者,請在本篇按任一個心情+留言自己想看的理由,例如:
「我想看《人生半熟》,因為我覺得自己也到了三十後的轉型期」
請發揮屬於你的版本(就算要抄我的也改編一下XD),我將在11/6(五)抽出一位幸運讀者,請出版社寄送這本《人生半熟》給他哦!
=============
#找到心靈盲點就能改變人生
#柚子甜剝心事
臉書:YS Tian
IG:柚子甜
=============
社會重點複習解答 在 綠豆爸.粉圓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可能父母學|阿德勒線上讀書會第3期
《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2》
報名參加:https://poedu.org/parent/14993/
由綠豆爸和粉圓媽,在2019.7.24~9.4每週三的21:30~22:30,於facebook私密社團,以線上直播的方式,帶領夥伴進行讀書會的討論。參與的夥伴可以透過留言提問。如果無法完整參與直播,我們也會在直播結束後,將直播畫面轉存為影片,提供大家瀏覽與複習。
【引言~4】
我們在工作坊或演講中接觸過的每一位家長,都想當個好父母;他們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教養,卻感到無所適從。現代父母不僅得面對五花八門的親職教育課程和教養原則,同時自己內心矛盾的感受和需求(該以工作還是家庭為重?)又使得他們愧疚不已。專家意見氾濫,書店架上擺滿了親子教養書,每一本都說這樣教小孩最好。電視和廣播節目裡隨處可見親子專家的主題,親子雜誌裡談教養的文章隨便一翻就有幾十篇,各有各的主張。專論親子教育、家庭關係的網站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每一家都告訴你這是「最好」的教養方針。家長怎麼可能知道該怎麼做呢?究竟誰說的才是事實?如果控制和縱容都不是正確解答(後文會解釋,我們堅信這兩種做法都不對),那答案到底是什麼?
本書的目的不是要告訴你唯一的「正解」,而是找出對你和孩子來說最管用的答案,以便培養你心目中理想的親子關係。本書旨在刺激家長思考,鼓勵家長探索:自己真正想教給孩子的是什麼――每個人重視的教養重點可能都不同。我們希望引導各位父母在教導孩子時把眼光放遠,想想長期的影響(詳待後述),同時幫助父母們建立自信,培養必要的教養技巧,為孩子做出妥善的決定(隨著孩子長大成熟,你會陪著孩子一起做決定),引導他們成長為積極、有競爭力的成年人,不僅活得快樂、享受人生,也為周遭的世界做出貢獻。
我們也希望,讀者讀完本書之後,能建立起必要的知識和信心,不只用愛,也用智慧來教育孩子。我們也想告訴各位:如果希望孩子擁有良好的品格和技能,好讓他們長大以後成為健康、快樂、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那麼家長當下「感覺」最好的做法,通常不是最佳選項。
社會重點複習解答 在 女王的教室陳怡嘉老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目前所見,最好的閱讀素養教材!
【青春筆記:閱讀未來2.0】
去年,因緣際會下,我到圖書館擔任行政工作;這一年的奇妙時光,除了讓我密集接觸圖書、瞭解閱讀推廣的工作外,最珍貴的,莫過於跟我的同事周家嵐老師成為莫逆之交。
家嵐從小就是用功的書卷獎,擔任圖書館行政的九年時光中,更是發揮她的認真態度,對所有出版品都一一閱覽、如數家珍,她就像一個行動圖書目錄,不論任何的疑難雜症,都可以針對你的情況,立刻幫你「開書單」,也經常利用課堂推薦書籍給學生,對學校閱讀風氣的提升,功不可沒。
108課綱啟動的時刻,各家出版社無不針對「閱讀素養」卯足全力。龍騰是教科書的龍頭,在我之前與他們合作總複習參考書時,就見識了一流團隊的功力,而企劃金徽除了是我的伯樂,更是我所佩服的金頭腦之一。
金徽與家嵐在課綱開跑之前,就花費相當心力開始著手這套【青春筆記:閱讀未來2.0】。
這套書有著家嵐對書籍與青少年需求的洞察,也有著金徽對考試趨勢的精準掌握,整套書從構思到寫作花費相當大的時間心力,家嵐甚至連選項都字斟句酌到整齊一致的地步,最後更以全彩印刷、精美插圖讓內容看來更活潑。當我看到成品時,好比自己的乾兒子誕生一樣😂,覺得非常感動。
對我而言,這套書的內容已經超越了參考書,更像是一套青春文選,讓學生們在提升閱讀素養的同時,也為他們解答了人生疑惑,而且不限於年級、年紀。
✍️附上目錄也與大家分享它的充實內涵:
主題一 成熟大人的內在
情緒力/人際力/創思力/表達力
主題二 預見未來世界
走向國際/科技時代/高齡社會/女力崛起
主題三 這樣工作那樣賺錢
未來人才/社群經營/聰明學習/穩健理財
主題四 漂亮過生活
捨棄力/時尚力/自癒力/環保力
主題五 別叫它「鬼島」它是你故鄉
婆娑之洋/美麗之島/在地吃食/手搖飲品
主題六 從在地特色看見臺灣
流行現象/表演藝術/傳統工藝/廟宇文化
主題七 文學的變與不變
知識考古/經典重讀/奇幻妖怪/書店風景
———
出版書籍這些日子以來,我的感受是:版稅絕對不足以支撐一個作者日夜奮戰的努力,對於作者而言,「出版對這世界有意義的書,幫助學生更有效的閱讀、掌握重點,藉由文字帶領他們認識世界。」這才是出版的意義!
我想,不論是我的書,或家嵐的書,都同樣出於這樣的心意。
當我們迷茫於考試趨勢不斷改變,新課綱上路的此時,發現原來有人已經貼近我們的需要,是多麼幸福的事,也希望好書能夠讓更多人知道。
購買連結:
https://www.pcstore.com.tw/ibookhouse/M56410950.htm
https://www.sanmin.com.tw/Product/index/007213808
閱讀紙飛機
社會重點複習解答 在 國小重點複習康軒版三年級111下-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國小 重點複習 康軒版三年級111下. 9 views · 2 months ago ...more. 命題光碟校用卷. 4. Subscribe. 4 subscribers. 0. Share. Save. Report. Comments.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