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議員陳怡君今質詢民政議題:台北市低收入戶卡變A4紙張公文,民怨使用不便、個資暴露,台北市議員陳怡君批擾民,建議低收小卡與公文可併行使用,讓服務更便民。
過去台北市核發的中低收入戶的證明,是一張信用卡大小的卡片,但自今年起改成A4大小的證明書,引發民怨。台北市議員陳怡君接獲不少中低收入戶陳情,指新的證明書只是一張A4的公文,不但攜帶不便、保存不易,而且文書上居然還大喇喇的將每個月的補助金額寫在上面,個資全都露,讓中低收入戶情何以堪。陳怡君表示,社福政策最重要的就是要便民,但市府新作法卻是愈改愈糟,她要求社會局重新檢討,改回原本小卡。
台北市政府自今年元月起停止核發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卡,社會局的說法是考量中低收入戶卡非法定證明文件,也非全國通用證明,無法跨縣市使用,又年初民眾須至區公所排隊領卡,平時如遇家戶資格異動,也須親至區公所換卡易造成民眾困擾,因此改以「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總清查結果通知書」或台北通APP金質會員系統畫面,作為福利資格證明。
不過,台北市議員陳怡君接到不少中低收入戶反應,指區公所發的總清查結果通知書僅是一張A4公文,不但攜帶不便,也不易保存。陳怡君今天在民政部門質詢時,就拿出原本的小卡及A4公文書超級比一比,原本的小卡在便利性、安全性上都大勝A4公文書。
陳怡君說,我們可以看到那張A4公文放到皮夾其實不好放,不如那一張拷貝的低收卡來得好輕便放置,而且A4公文容易有摺痕破損,遇雨更會淋濕弄壞,不易保存,一旦損毀就要重新申請或不斷地複印,這也跟台北市長柯文哲在推的無紙化政策,根本就是自相矛盾。
對於社會局力推台北通APP,陳怡君則表示,市府要推行智慧城市立意良善,但現實面也必須兼顧。她說,很多中低收入戶長者並不擅於使用智慧手機,而且台北通並不支援所有的手機系統,即便下載了台北通,很多中低收入戶的手機並沒有上網吃到飽功能,對他們而言都是門檻,而卡片仍是最方便出示身份的證明,因此她要請台北市政府,不要為了強推台北通,讓政策失去人性。
目前民間很多慈善團體也在幫忙中低收入戶,但都必須要拿出中低收入證明。陳怡君也舉一個送米的例子,不少中低收入戶就曾經在大雨中去領取物資,當時拿的就是這一張公文,而在領取物資完畢後,因為公文也淋濕了,還請主辦單位幫忙複印更多低收公文,這對中低收入戶來說,根本就是擾民。
此外,A4證明公文上也大喇喇地將中低收入戶每個月領取的補助金額寫在上面,讓不少中低收入戶感到不自在。陳怡君表示,她可以理解社會局為考量低收公文書為正式文件可全國通用,但社福政策必需兼顧使用者的便利性,應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否則政策美意大打折扣。陳怡君建議A4公文書與低收卡可以併行使用,讓社會服務更貼心。
同時也有1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疫苗公費接種對象 因為這個事情其實也是理事長的專業 就哪些人應該要接種哪些人的順序是什麼 這個我們等一下一條一條問理事長 你覺得這個排序對不對 如果你排你會不會這樣子排 那我先講一下 我們的法國線民提供一個法國疫苗受眾目標和時間表 2020年12月27日起 他施打的優先順序是長照機構中的中老年人 然...
社會政策例子 在 醫師立委邱泰源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醫界助政府落實良策
具體改善生養育環境
期盼解決少子化困境
-2021/09/29,立法院衛環委員會進行審查「就業服務法第19之2條」等修正草案,並備詢答。
-邱泰源委員理事長質詢時,首先肯定 蔡英文政府為創造更周全的生養育環境之努力,也提供更多資源來解決少子化趨勢;特別在今五月時提出「安心生養,政府來當神隊友,加津貼、加產檢假、加不孕症補助、政策再升級」,令人敬佩。
-邱理事長也提到,他的老師呂鴻基教授領導的兒少健康聯盟多年來針對兒少健康及相關權益奮鬥努力,也期盼有專責的機構來統籌這樣重要工作,其中特別著重於少子化問題的解決,而醫界更是全力支持政府共同創造更友善的生養育環境。
-台北市醫師公會這幾年來一直推動「親子共讀」的計畫,這是有具體成效的例子。
-邱委員接著分析相關政策的意義,包括「助圓夢–擴大不孕症治療」,邱委員表示這是社會急需要傾力幫忙的議題,不但協助困境家庭,同時也促進台灣在不孕症治療的品質。
-而產檢補助、產假調整也是德政,育兒津貼自明年八月開始也提高到五千元,對年輕人育兒的動機會提升,至於相關的法律修正今天也會討論希望達到更圓滿。
-邱理事長也提到孕婦及產婦的身心照顧相當重要,孕婦產前壓力與胎兒健康有相當的影響,所以婦產科醫學會積極投入孕婦的身心照顧;有先生、男友在產前產後的陪同,孕婦產婦身心狀況可得到較好的支持,值得推展。
-未來解決少子化困境相關政策,醫界一定整合所有資源協助政府來推動,務必讓台灣不但老有所終,幼有所養,可達到全民更幸福的地步。(俊良、昱平)
社會政策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非常好的文章,一定要分享!👍🏻
【美國失去了一整代中國年輕人】
美國在外交關係上有一種慣用的策略,便是以為自己的意識形態與制度去改造別的國家。為推動此策略,她可以顛覆別國的政權,也可能派兵把別人滅了,但近年美國手風不順,在背後推動了所謂的阿拉伯之春後,多個國家變成爛攤子,難民到外跑,在阿富汗二十年,無功而退,塔利班回朝,美軍敗走。美國政府可能認為此種策略,會使美國更安全,但日本的例子也告訴我們,縱使日本跟足了美國的指揮,到她實力強大,威脅到美國利益時,美國也利用了廣場協議,把日本經濟打得一沉幾十年。
美國對中國的政策,也包含以西方觀念改造中國的目標,但這政策應是撤底失敗了,失敗的原因與人無尤,是美國自己的錯誤造成。本來美國並非完全沒有成功機會,在十年前或更早,中國國內的崇美派也頗有影響力,他們有一部份留過學,也接受西方自由民主那一套,就連政府官員也不一定對美國有戒心,據內地一位評論人提醒,在阿拉伯之春初期,連溫家寶也不明白美國的意圖,以為阿拉伯人民有權追求民主。
不過,美國也一直面對着一個困難,雖然西方社會進入工業革命比中國早了一百多年,經濟與科技發展程度遠高於中國,但中國卻是極速追趕,眼看便可以超越美國,所以不少中國人總會懷疑美國的制度是否真的有優越性。若優越性不足,何必學她?
中國的自信,在特朗普上台前已顯露出來。有好幾個國外機構搞的民調都顯示,有九成多的中國人民支持中央政府。特朗普政府似乎對此種態勢毫無所知,上任一年左右便開始發動貿易戰。此戰損人害己,我當時已鐵口論斷,美國不可能贏得此戰(見筆者《龍鷹相搏》一書),當時內地的崇美派不懂經濟,卻未必作此想,當中不少人還贊成讓利投降。但美國的橫蠻,卻無可避免地引致十分支持中央的中國人民反感,使他們開始懷疑美國的意圖。在那段時間,我在北京參加的座談會中,便見不少觀眾質問美國前官員,究竟美國的真實目的是否要打殘中國。其後的華為事件,更確立了一種觀點,美國5G鬥不過華為,便要不擇手段把它摧毀,孟晚舟案亦使不少中國人憤怒,崇美派失去支持。
二○一九年香港的黑暴是一個重要的轉捩點,中國人民相信美國擺脫不了幕後黑手的嫌疑,而自稱為了民主的黑暴破壞社會安寧,放火燒人,掟磚殺人,破壞財物,強有力地令中國人民,尤其是年輕人認為西方的民主制度有重大缺陷,不是好東西。黑暴事件是壞事,但對中央政府而言,它卻轉化為好事,政府內外的崇美勢力大幅萎縮。這也許可算是香港黑暴份子對中國歷史的一大貢獻。
真正使包括大部份年輕人的中國人民對西方制度與價值觀完全失去信心的是去年的疫情。武漢出現疫情時,中國確有危險,是否能戰勝疫症毫無把握,美國也在幸災樂禍。北京大學法學院的張千帆教授去年二月十一日在《紐約時報》甚至斷言,只有憲政民主制度才可防治疫症。
我們可以推測,若中國抗疫失敗,以張千帆為代表崇尚的西方觀點,定會十分有說服力,中國有可能走上與日本相仿的路,親美然後又被美國禁制着。但中國人民及醫護人員卻硬是把不可能的任務出色地完成,當中付出不可想像的巨大代價,社會基本上沒怨言,反而有強烈的自豪感。與此同時,歐洲與美國卻是傷亡慘重。事實放在眼前,無可爭辯,你叫中國的年輕人如何還能相信西方的一套?希望他們不會變得排外。
本來中國的成功,歐美的失敗,並不一定造成中美的敵對,但整個特朗普政府在最後兩年多的任期都在集中火力抹黑中國,拜登上台後竟延續特朗普的反華政策,這便帶來兩個結論,第一,美國的制度可選出一個如此不靠譜的反華總統,肯定有缺陷;第二,美國並不打算與中國人民做朋友,中國人民也很難會崇尚美國的制度。
楊潔篪在阿拉斯加說「中國人民不吃這一套!」內含千鈞之力,因為它正是中國對貿易戰、科技戰、香港黑暴、疫情,與美國不斷抹黑的一個總回應!
雷鼎鳴
社會政策例子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疫苗公費接種對象
因為這個事情其實也是理事長的專業
就哪些人應該要接種哪些人的順序是什麼
這個我們等一下一條一條問理事長
你覺得這個排序對不對
如果你排你會不會這樣子排
那我先講一下
我們的法國線民提供一個法國疫苗受眾目標和時間表
2020年12月27日起
他施打的優先順序是長照機構中的中老年人
然後機構工作的員工
這個衛生部門消防隊員
這個家庭幫助人員
還有專門機構的殘障人士跟他們的工作人員
七十五歲住在家裡的人
然後非常高風險的弱勢患者要有主治醫生的醫療處方
然後2021年2月6號
就是所有的衛生社會醫療專業人員
跟弱勢群體打交道的社工消防員
2021年2月19號 唉呦我生日
疫苗接種對五十到六十四歲的人開放
3月2號這個七十五歲以上的人可以接種阿斯特捷利康
3月15號五十歲以上並有合併症
就是什麼糖尿病肥胖心臟病等等
可以在藥房接種疫苗
那有資格接種的不再需要醫師處方
可以去藥店施打疫苗
那3月25號開始七十歲以上所有人
可以接種預約接種Moderna和Pfizer的疫苗
那阿斯特捷利康呢
就可以去藥房或鎮上的醫生那邊接種
這個顯然是跟它保存的狀況有關
因為阿斯特捷利康反正就隨來隨打
但是Pfizer跟Moderna就是預約怕浪費
那4月12號開始五十五歲以上的人可以在任何地方
不管有沒有疾病
可以在藥房護士鎮上的醫師那邊接種阿斯特捷利康
4月16號六十到六十九歲的以上的人
可以接種輝瑞跟Moderna
但是要在疫苗接種中心
5月1號開始十八到四十九歲的合併患者
就是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可以在輝瑞跟Moderna的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疫苗
那只要拿合併症證明就好不需要出示醫療處方
那5月10號開始五十歲以上的人
就你有注意到他這個是波段式的開放
就是到五十歲以上的人只要你忍到5月10號
不管有沒有健康問題
都可以在輝瑞跟Moderna的接種中心接種疫苗
5月12號所有十八到四十九歲的人
都可以在疫苗接種中心預約接種
當天或第二天可以注射輝瑞或Moderna
5月27號任何人可以透過預約成年十八歲以上
都可以透過預約在疫苗接種中心注射
輝瑞或Moderna的疫苗
2021年6月15號起十二到十八歲的人將可以接種疫苗
好啦這個我還是
我們剛剛講的是法國的接種速度
顯然他的疫苗充足而且是一波一波
早打早享受晚打有輝瑞
那我國的這個公費接種對象
你覺得現在這樣子排序
有沒有什麼你特別有意見的地方
覺得可以做調配或是調度
我們現在要先瞭解一下
這個疫苗接種順序它為什麼要定
那它要如何定
我們知道現在講
我們知道這個新冠疫苗基本上是個全民疫苗
是全民疫苗
全民疫苗要決定什麼順序啊
全部都打啊
你要決定什麼順序
那現在是因為屬於非常時期
他的疫苗進貨量不夠嘛對不對
所以他要決定一下哪些最高風險的我們要先打
所以現在才會定出順序
不過記住喔這個順序喔是暫行的
我當初中央他們定下來的時候給他們的建議
是什麼東西咧
我說既然是全民疫苗
你這個接種的時候你要分到衛生所去
每個衛生所的公共衛生護士
他基本上他有一定的限額
就多少人他要管多少人的
這個是國家都有很好的制度
你交給他們去打不就一天就打完了嗎
你這樣一個族群一個族群的打
到時候有些交叉的族群你怎麼辦
那定先後順序的話
這個先後順序要怎麼定呢
依據兩個原則
第一個因為這個疫苗它的功能
第一個是防止你感染第二個是防止你死亡
所以哪個是最高感染族群
哪個是最高死亡族群
我們必須要把他定下來
定下來以後這個就優先打掉
我們知道最高感染的族群在哪裡
在現階段跟以前是不一樣的
我們大家定了這個東西
這是太平時期的看法
現在是戰時喔你不能這麼幹
太平時期的幹法
你即使到了我們當初在諾富特的時候
在華航那個事件的時候
我們那時候的最高風險是誰
最高風險不是醫療同仁
島內沒有病例啊對不對
最高風險在哪裡呢
最高風險在關口
所以機師如果打掉的話
你3+11你0+14都沒有關係我告訴你
所以這個東西基本上你看最高風險在這裡
所以這個最高風險你沒有去覆蓋
就會造成後面這個結果
那現在我們島內已經出現疫情了
我們的最高感染風險在誰
醫護同仁沒有問題了對不對
第二個在哪裡咧
我們的熱區民眾啊
我們的萬華
萬華在疫區的人不是最高感染風險嗎
怎麼會是防疫人員
怎麼會是高接觸風險的工作者對不對
這個不是這個東西
他就是在熱區的民眾
所以兩個最高感染風險
一個是醫護同仁
一個是熱區民眾對不對
所以在萬華的時候
如果是在萬華整個篩查下去的話
整個給他打下去的話
那不就結了嗎對不對
那這是最高感染風險
再來一個就是最高的所謂的這個死亡風險
最高死亡風險在哪裡
就是六十五歲的老人有心肺疾病的人
胖子或者是孕婦
這是最高風險這些人必須要先打下去
但你講這邊我稍稍補充一下
因為我記得去年到今年年初的時候
在疫苗不普及的時候
有兩個爭議
就是一個國家注射疫苗的順序呢
到底是要以死亡機率為主
第一個考量
或者是要以病毒擴散的遏抑
跟讓社會恢復正常運作為第一考量
因為以死亡為第一個考量
就像剛剛理事長講的
我一定把那個老人院裡面通通打遍
打好打爆打滿
然後熱區民眾裡面呢
就七十五歲以上打好打爆打滿
那可是如果走另外一個角度呢
就是如果我要讓這些病毒不會趴趴走
那我就要打年輕人外送
這個基礎維生工作者
譬如說公車司機 計程車司機
然後UberEats foodpanda然後做小吃店的
我會做這一種
世界其他國家有一個例子
就是他們的做法就是先封鎖老人院
我那些高危險群的年長者
我不要讓他進出了
我就把他封在老人院裡面
不探病不能外出不能接觸可能的病原
那這些人先保住大概保三個月
其他人我趕快打疫苗打到一個程度之後
我再回來打
所以理事長這兩種模式呢
你個人比較支持哪一種
我跟你講齁這學理上很重要
學理上就是說你易感族群跟易死族群
兩個都要覆蓋
所以中國大陸那個政策就很好
他第一順位就排了這些人
把這些人排上去
第二順位就不用分了
直接就分給衛生局去打就好了
分給各個縣市去打就好了
你這個再分下去紛擾相當的多
你說這個外送的有風險
那老師有沒有風險
老師教課不就有風險嗎
補習班有沒有風險
什麼人都有風險只要跟人家有接觸就有風險
所以原則上來講你要去做這些細分下去
你自己自找麻煩何必咧
所以把最高風險弄出來以後
其他的就很簡單去交給地方衛生局去分配
他們自己知道地方哪個風險高
他們去打就好了
有一些國家的做法是先打老人
先打老人是保死亡率喔
讓死亡率能夠下降
是這個東西保醫療量能的這樣打
但是這個族群的話
如果放到跟感染族群一起打的話
就不要分 你這樣一分出來的話還是有問題的
所以我希望說是分就分兩級
第一級就是最高風險我們全部把他框進去
普遍的給他打下去打的速度要快
下一個就是說他的低風險族群
整個就用普打的方式打下去
理事長剛剛講的東西
西班牙義大利然後歐盟的一些國家
是從年齡層逆著往下打
也就是這個禮拜打九十五歲以上
然後禮拜三開始呢八十五歲以上
七十五歲以上六十五歲以上
所以歐盟的確是以年紀為主要考量
可是如果今天在疫區就是熱區
加速而且快速的施打疫苗的話
會不會反而造成群聚
快速施打疫苗怎麼會造成群聚
我們施打疫苗的時候
我們現在施打疫苗的方法都是錯的
叫老百姓到地方去施打怎麼會對
這當然是群聚啊
所以打疫苗的最正確做法是什麼
到府
到戶籍去打這是最重要的
這就不會我拎著你去
每個公共衛生的護士他本來就管了三四百人
那你三四百個人你把他打掉
我問你要多少時間你告訴我多少時間
你兩個人一組去打都可以
兩個人一組的話也不過六七百個人
你六七百個人你打多少時間打掉
很快嘛對不對
這個才是快速打疫苗的方法
快速打疫苗不是把人給集中過來
這個是錯誤的做法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_rzMgKpilQo/hqdefault.jpg)
社會政策例子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美國在21號突然表示中國在休士頓的總領事館,是中國在美國的間諜中心,下令72小時內關閉。但是這麼嚴重的事情,到截稿錄影為止中國方面卻竟然沒什麼巨大的反應?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中國到底在想什麼?
關領事館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因為領事館還是跟大使館不一樣嘛。原本中國在美國就有五個總領事館負責當地的外交業務。說不定中國政府覺得沒差,關掉一個還有四個,大使館也還在。不過一反常態的是習近平對這件事完全沒有表態耶。
美國公佈給中國關閉領事館的72小時的這段期間,習近平剛好在東北的吉林訪問。基本上就是考察疫情跟經濟發展啦。然後我看那個新華網,就是官媒嘛。說習近平在吉林發表了五句話,是「生動簡潔,含意極其深刻」。其中一個就是「保護好耕地中的大熊貓」。而且不只是他沒發表立場。他底下的人雖然都有跳出來吠,但是罵的力道比其他事情都小很多,也沒有什麼實際作為。
中國的外交部發言人有三位,其中一個趙立堅到現在都還沒說什麼話。汪文斌就是在那邊說:這是美方單方面的政治挑釁,嚴重違反國際法。華春瑩是連發五篇推特說,這是美國對中國空前升級的政治壓迫啦要求美國撤回其錯誤決定,否則中方必定會作出反制措施,反制措施就是中國也是給72個小時,要求關閉美國在成都的領事館。
不過美國光是今年就對中國推出了一大堆制裁措施,我們都做了幾集節目在講,中國是一直挨打到現在才終於出一招。被揍了十拳才回踢一腳,令人覺得很不尋常。有一個說法是中共自己內部高層的政局不是很穩定,可能有一些權力鬥爭在暗潮洶湧。所以沒空管外交的事情。大家現在是在猜李克強想把習近平拉下來。之前習近平曾消失一整個月,從6月22號他跟跟歐洲理事會視訊會議之後,一直到7月21在北京主持企業家座談會人才出現。也有一些東亞研究學者的分析認為有許多跡象顯示兩人不和,但是當然無法跟本人求證。
兩人不和的跡象在年初就有出現,因為疫情的關係武漢在1月23號封城後,中國政府在組成了「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一般來說這種領導人通通都會掛習近平的名字,但是這次習近平硬是要李克強接。就讓人覺得哇是要他背黑鍋吧?而且這次長江沿岸淹水淹到爆,習近平也是沒什麼作為,自己跑到東北根本沒啥災情的吉林視察。
還有一些別的例子。最近李克強開始有一些發言,感覺都好像是在攻擊習近平的政策,習近平也有默默在反擊,可以看出來是真的感情不好啦。像是習近平一直都說,中國要全面脫貧,然後官方給出來的各種數據都是,政府扶貧的工作成效超好啦,貧困人口越來越少啦。有個數據是說2019年末全中國的貧困人口只剩下五百多萬人。
但是李克強在5月底的總理記者會上,就說中國「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人民幣,還提到「地攤經濟」來振興經濟。這種唱衰的說法很明顯就是在偷酸自己老闆。李克強一說完這個1000元發言之後,習近平馬上就刊文說,中國已經基本實現了全面小康社會歐,而且成效比預期的還好,國際社會大家都說讚。然後地攤經濟也是被官媒一面倒的批評。他們之間的衝突真的是很明顯,可能真的沒空理美國在搞什麼動作啦。
也有另外一派認為,說不定中國在等美國總統大選選完,看看到底是川普還是拜登會當選,然後到時候再來決定是要強硬還是要妥協,反正川普又不一定會連任,起衝突只會讓川普的民族主義牌打的更順手。
總之,現在美中關係越來越緊張,感覺離冷戰的好像越來越接近。到底最後會不會演變成當初美蘇兩國的情勢,除了要看雙方到底會誰先退讓之外。美國究竟是川普還是拜登會當選,以及習近平與李克強之間的矛盾最後會如何解決,都是會影響局勢的重大關鍵。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u7p3-dr7QM/hqdefault.jpg)
社會政策例子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這段時間台灣因為防疫表現亮眼,受到國際重視,也獲得許多理念相近的國家和友邦的聲援。比如,美國國務院國際事務局,發起「推文挺台灣」(TweetforTaiwan)活動; 或者是美國國務卿龐畢歐,呼籲WHO秘書⻑譚德塞邀請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出席5月的WHA,「因為他有權這麼做」; 又或者是紐西蘭副總理兼外交部長皮特斯,在5/7 正式宣布紐西蘭政府支持台灣參加WHA。
我們很高興看到很多友邦跟理念相近國家,都在國際上為台灣發聲、為台灣爭取參與WHA的機會。但我們到底要用什麼名稱進入國際組織?
用什麼名字進入國際組織非常重要!我們必須自己有所認知,不是等別人幫忙,自己也應該有共識。擺脫中國框架,才有可能走台灣的路。今年在武漢肺炎疫情影響下,台灣的防疫努力和對外伸出援手,被許多國家看見,好不容易在國際上「台灣可以是台灣」,請外交部在串連友邦和理念相近國家為台灣發聲時,讓台灣以自己的名字站上國際舞台!
再來,過去台灣在參與國際組織時,常仰賴民間NGO,用游擊戰方法打入,但目前局勢不同,我認為外交單位應該可以扮演更多角色。參與世界公衛體系,不是只有WHO一條路可以走。我特別留意到「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在本次疫情中針對經驗分享、訊息交換,十分活躍,類似這樣的國際參與,都可以成為台灣打破僵局的機會。
這一陣子,紐西蘭跟澳洲,正研擬形成「塔斯曼隔離圈」,紐西蘭副總理皮特斯,也考慮將防疫表現優良的南韓、新加坡、台灣、也納入隔離圈。或是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跟AIT共同舉辦的防疫松,從這些例子來看,除了過去傳統的國際大型的組織,其實我們台灣,在這次的防疫期間表現得很好,很可能跟其他國家,組成不一樣的聯盟跟會議。國際間的組織,因為防疫期間破碎化,我們可以慢慢組織,從議題跳點合作,由零開始起步,有可能是未來的一種路線。
根據美國⺠調和智庫機構皮尤研究中心的⺠調結果,約有66%的美國人對中國持負面看法,創下自2005年開始這項項調查以來的新高,另外有9成的美國人,將中國的影響力和實力,視為一種威脅,而中國的人權政策和環境惡化令人擔憂。
此外,台灣防疫的模式讓大家知道,資訊透明、政府問責、加上公⺠社會的重要性,尤其台灣⻑期處在對抗中國「假消息」的前線,我們有非常多和中國「互動」的經驗可以跟世界各國分享。現下世界因為武漢肺炎問責中國,甚至要向中國求償。在這個時候有兩件事情很重要,一是「清楚劃分台灣跟中國的區別」,這需要結合政府與⺠間的力量; 二是「另闢台灣國際參與的途徑」!
讓台灣走出去
不見得就要走老路
#3Q陳柏惟 #中二立委 #台灣基進
===============================
◆ 訂閱3Q的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3QChen
◆ 追蹤3Q的FB →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 追蹤3Q的IG → wondachen
◆ 追蹤3Q的噗浪 → wondachen
◆ 追蹤3Q的推特 → https://twitter.com/wondafrog
===============================
◆ 台灣基進官網 → https://statebuilding.tw/
◆ 訂閱台灣基進官方Youtube → https://pros.is/L8GNN
◆ 追蹤台灣基進官方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Statebuilding.tw/
◆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 https://statebuilding.tw/#support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VDvNC8lRqM/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CZlGw4uyd8yZnob26wjosdOqWgYA)
社會政策例子 在 每天簡單學社工- 【新右派】(社會政策與社會立法—意識形態)... 的推薦與評價
【新右派】(社會政策與社會立法—意識形態). 相較於社會民主觀點對普及式社會福利的支持,新右派(有時被稱為新自由主義)卻對福利國家帶有高度懷疑與不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