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前夫離婚是真的『離』了」
(如果您對我主持的正念溝通工作坊有興趣,文末有意願登記)
我前夫來大稻埕買中藥材,順便來我家坐坐。我在廚房煮水餃,聽到女兒和前夫聊起最近同樣的經驗:有好看的劇,一跳坑就停不下來,但一次完食又太痛苦。
女兒指指我說:「媽媽就不會。媽媽可以說停就停。」
我指指我的腦袋說:「人類有一個習慣,如果沒有把一件事做到完會很難受,因此會有衝動把事情做到完。我很早就知道這個衝動會傷害到家人,所以很注意不讓自己被衝動牽著走
妳和哥哥陪媽媽去加拿大讀書的時候,雖然我很想不要被吵的讀完一個章節或做完一件事,但我知道,書永遠讀不完,事情也不會跑掉,當你們需要我的時候我不回應,你們的心就離開我了。從那個時候我就練就一身『離』的功夫。無論我正在做什麼事,只要有需要,我馬上就可以放下自己手邊的事情,去照顧那個真正需要我的人事物。
這也要謝謝你們啦!可以說是因為愛,我才有強烈的動機一次一次的練習,於是這個能力慢慢變強。」
我前夫和女兒邊吃水餃邊聽我繼續說:「不過喔,我不像你們想的那麼能夠放下。後來我去法鼓山打禪二時,才發現自己其實還很弱。
我去打禪二時,輪到要洗碗。那時候有一個規定,只要聽到敲鐘,就算沒洗完,你也得放下馬上離開。哇!這對我來說真的很難,我自認為是一個負責的人,怎麼可以把洗一半的碗丟在水裡呢?
後來我就在想,這個訓練太奇怪了,一般來講不是應該要學習負責到底嗎?這個訓練到底是要告訴我什麼?後來我領悟到,沒有人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離開這個世界。大限到的時候,我們是沒有辦法說等一下的,就算有什麼未完成的心願,你也是得馬上離開,往另外一個世界去。這個活動的意圖是要我們鍛鍊「離」的能力。
「離」是一個重要的能力,我們大部分的苦都是從離不開,放不下而來的—離不開手機,離不開電動,放不下孩子,放不下舊情人,放不下舊恨。
然而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大部分都是在學習如何堅持下去,從來沒有好好學過如何放下。我正式學放下是在接受正念認知療法的訓練時學的。那時候覺得好新奇,原來真的有人在教放下。」
看到這兩個追劇追到放不下的人聽我高談闊論放下,我有點不好意思,催他們:「快吃快吃。水餃都涼了。」
我前夫要我也一起吃,我說:「你們吃就好了,水餃皮碳水化合物太多,我血糖高。」
我前夫說:「那你把皮剝下來,我吃,你吃裡面的肉就好。」
我說:「好啊好啊,謝謝。」我剝了一大碗的皮,推到我前夫面前:「你看看,你看看,這傳出去像樣嗎?前妻給前夫吃水餃皮,自己吃肉。」
我們三個大笑了起來。
我和我前夫的離婚是真的「離」了。我們「離」開了舊恨,好好的活在當下,好好的分工吃水餃,好好的分工共親職。
註:前兩天公佈了我將主持的三場正念溝通工作坊的訊息,沒想到父母專屬的場次兩小時內秒殺,不是父母專屬的也是發佈幾小時睡醒後就額滿了。我的朋友跟我說他看到時就沒了,心裏覺得有些不舒服,感覺好像不得其門而入。
對於這件事我想了很久,要怎樣才能夠讓想上的人不用掛心?
為了讓您能夠安心,我在這邊列出兩個意願登記的連結,只要您登記了想上課的意願,每次我有開課,我就會依照登記的順序來詢問您上課的意願。
1. 父母專屬正念溝通工作坊的意願登記:https://forms.gle/B4Ffic9Y2Wo5uHkz8
2. 正念溝通工作坊(非父母專屬)的意願登記:https://forms.gle/pEzNsrWsgLKjahgc8
說起來我開的工作坊課程內容都是一樣的,不同的是參加的人。父母有父母特別關切的問題,不是父母的最好是參加這一場。
至於實體的工作坊:您可以到台灣正念工坊(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MindfulnessCenter )的粉絲頁私訊您的意願。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Esther Le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整體健康六大源頭 ~ [相聚一刻] ep166 Part 3 播出:2017年5月15日, 8pm 嘉賓:林傲梵醫師 主持:Esther Lee 監製:Tony Chau 場地:匯智社 欲收看所有節目,可成為免費或正式會員繼續收看。 www.togetherradio.net 內容: 其實,當我...
碳水化合物吃太多會怎樣 在 營養食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疫不疫情都實用」的自煮技巧篇(二)—早安早安吃早餐!
開始自煮之後,所以可以煮什麼?怎樣的餐點對我們是相對健康的?不管有沒有 #疫情 ,這些推薦也是很讚的 #自煮 選項!
有簡單均衡公式(我自己說的),為避免我越打越長在這裡簡單說明:
🌈 #複合性食物 的重要性:食物的多元性可以提供我們許多 #營養,所以如果可以希望至少六大類食物至少攝取到3~4類
🌈並沒有完美的 #飲食搭配選擇 ,當你對 #食物種類 的了解越多,選擇就會越來越多,不要把自己限制在幾個選項之內,「多元的攝食」並且「控制適當的份量」才是維持健康的不二法門。
🌈在早餐而言最困難的就是蔬菜類的份量很少!所以下面會盡量告訴咪那桑有蔬菜的組合。如果真的沒辦法那就午晚餐補回來就好了,好的飲食方法是要找到一個可以長久運用在生活中的方式
🌈下面出現的影片連結,純粹是我平常會看的,無任何合作關係
之前有出過一集早餐特輯:https://medium.com/eatinnutrition/你吃對早餐了嗎-優質早餐組合大公開-a8faae754d0f
🌟活力早安 #瑪芬堡 —
均衡搭配公式:『(瑪芬堡)+(蛋|里肌肉)+(牛番茄|小黃瓜|美生菜)+(起司片)』+ 『 無糖茶|咖啡』
💫如果是常見美式商場所賣的瑪芬堡,一個瑪芬堡提供的碳水化合物份量約等同於一碗飯(也可以練習看看 #營養標示 來選擇食物喔)
💫瑪芬堡如無法在3天內食用完畢,建議冷凍保存,要食用前一天退冰即可喔(也適用於吐司類產品、刈包、饅頭),當然食物就是越新鮮吃完越好喔!
💫這裡的瑪芬堡換成吐司也可也可!
🌟好吃時蔬 #蛋餅 —
均衡搭配公式:『(蛋餅皮)+(蛋)+(鴻禧菇|木耳|高麗菜)+(起司)』+『 無糖茶|咖啡 』
💫一張常見的蛋餅皮提供的碳水化合物量約為八分滿的飯
💫可以選擇先把蔬菜過炒,我個人的建議是當作餡料包起來,可以吃到的蔬菜份量會多很多
💫蛋餅皮也可以用粉漿製作蛋餅,方法比想像簡單很多,使用低筋麵粉跟樹薯粉就能製作,也可以很簡單的控制碳水份量喔!
傳統粉漿蛋餅做法連結:https://youtu.be/j5y1EYLEobk
🌟快速方便 #優格 —
均衡搭配公式:無糖優格+水果+堅果+無糖玉米片
💫#水果 每天建議份量大概是1~2份,國人普遍水果不是吃太多就是吃不夠,大概一份抓正常碗八分滿的份量喔(當然有例外)
💫乳品類也是常見攝取不足的食物種類之一,如果有 #乳糖不耐症 很推薦乳製品喔
💫玉米片要注意通常都有額外的添加糖,如果選擇無添加糖的玉米片其實也是好吃且方便的選擇喔!
🌟飽足免捏 #飯糰 —
均衡搭配公式:(海苔)+(五穀米)+(煎蛋|鮪魚|鮭魚|雞腿排|豬肉排)+(四季豆|蘆筍|綠葉蔬菜)
💫將米飯前一天先煮好,取出要用的份量電,其餘冷凍備用 #超方便
免捏飯糰這樣做: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PPdm0sps8k
💫與影片不同之處,如果要低負擔一點,不要把雞腿排果粉,且不建議雞腿排額外放油,雞皮面朝下、鍋子溫度足夠即可煎熟
‼️【營養食間】:早安料理到這裡!真的越打越多了!絕對不是自己懶惰才沒做圖拉!(自爆)如果對於燕麥有興趣的朋友,隔夜燕麥也超讚喔!
✔️還不快分享給那個在家自煮的好朋友!
✔️你也有拿手的美味早餐嗎?快留言讓我知道!
✔️追蹤me 營養食間 並設定搶先看
✔️每天花一點時間,讓你生活營養多一些🤗
碳水化合物吃太多會怎樣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小時候胖長大一定胖嗎?」
--研究顯示:6歲前就發胖,脂肪細胞是瘦子2倍
很多人常常會覺得小孩子圓圓胖胖的最可愛,但其實小時候的圓胖是身體不健康的一種表現。因為小孩子階段的胖,會讓身體的「脂肪細胞」特別多,這些脂肪細胞都有可能會變大,所以小時候就胖的人,基本上一直到長大都還會是胖的,而且因為脂肪影響內分泌系統,特別容易出現皺紋、器官的負擔也會比較重,看起來顯得特別老。
一般來說,人體會在子宮內開始產生新的脂肪細胞,再來一直到6歲才會開始產生第二波新的脂肪細胞,到了20歲左右,脂肪細胞的數量基本上就固定了;但如果沒有控制飲食,讓自己過胖,在6歲之前可能就會開始長出脂肪細胞,也因為太早長,會以比別人2倍的速度增加脂肪細胞數量,所以最後擁有的脂肪細胞,也是瘦子的2倍[1]。
■兒童肥胖問題嚴重
中壢天晟醫院纖體天成體重管理與代謝手術中心主任徐光漢提醒,國內有14.6%國小學童、16.9%國中生有肥胖問題,而「小時候胖,長大一定胖」,代謝性疾病還有可能找上門,建議青少年要養成健康飲食、多運動及充足睡眠的習慣,父母也要阻止孩童過度放縱,才能減少將來的慢性病問題。
徐光漢表示,肥胖孩童除少數是受基因影響,大多是因為攝取過多熱量及糖類食物造成,由於胰島素過度分泌,小朋友經常愈吃愈餓,惡性循環加上兒童自制力相對較低,肥胖問題就會隨之而來[2]。
■要「醣」,不要「糖」!
►「醣」,(carbohydrate,碳水化合物),指的是好的碳水化合物,除了提供熱量,還含有人體需要且有利健康的營養素。
►「糖」,(simple sugar,單醣),指的是吃起來有甜味的碳水化合物,例如砂糖及添加大量糖的飲料和甜點,只有熱量而幾乎不含其他營養素。
「醣」除了是身體運作主要能量來源,還提供多種重要營養素,而「糖」卻只有熱量,讓人老化、發胖,幾乎不含其他營養素,也因此吃對「醣」、吃好「醣」才能遠離肥胖不生病[3]。
■小時候太胖、長大會又胖又容易老!
2010年,《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曾刊登一篇研究,發現在兒童、青少年時期就肥胖的人,不只會影響兒少時期,還會影響成人時期的疾病風險;因為肥胖、過多的脂肪,會放出許多造成身體發炎反應的細胞因子,等於從小孩時期就一直讓身體處在發炎狀態,隨著年紀增長,會比別人更容易生病。
■最容易造成脂肪囤積的,其實是「加工糖」、「果糖」
所以最好減少讓孩子吃糖果、甜點(例如麵包、蛋糕、餅乾),同時也要減少使用醬料、喝濃湯,因為這些都是非常多加工糖的食物[1]。
►水果可取代精緻零食、不宜飲用果汁易過量
國健署的孩童一日飲食建議量中,水果類食物建議量:1至6歲兒童建議一日2份,國小兒童按照活動度不等,1至2年級建議一日2-3份、3至6年級則建議3-4份。營養師蘇妍臣表示,基本上在不影響正餐的情況下,水果量並未太多限制。水果可以取代精緻醣類、代替零食,但不能因此取代營養素的種類。孩童的胃容量有限,以咀嚼的方式吃較不容易過量。
但要特別注意的是,不要為了省事給孩子喝果汁,除了水果中的纖維會被果汁機打斷,也容易過量。她舉例,一顆柳丁約榨出90ml的汁,但若喝下一大杯,3、400ml就會超過2顆180ml的份量[4、5]。
■ 25%青少年每天喝超過500ml含糖飲料,恐增加腎病風險
根據2019國家衛生研究院針對「青少年含糖飲料攝取行為趨勢研究」指出,過去18年男女青少年每天分別喝咖啡及茶的攝取量大幅成長75%,其中25%青少年每天更是喝超過500ml含糖飲料。醫師指出,青少年依賴糖飲的習慣,不僅會導致肥胖及引發糖尿病,也恐埋下未來痛風、三高與引發慢性腎臟病危機[6]。
►參與此研究的「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許志成副所長表示,研究顯示,每天飲用350毫升以下的青少年較偏好罐裝飲料,但每天飲超過750毫升含糖飲料者則較喜愛手搖飲料,顯示手搖飲料店的竄起可能改變青少年的飲食習慣。
►許志成醫師強調,研究也發現,每天喝500毫升以上全糖飲料的青少年,身體質量指數(BMI)高於25的機率是沒有喝含糖飲料者的4.9倍,且BMI愈高、含糖飲料攝取量對尿酸的影響愈明顯[7]。
►許志成醫師說「肥胖、尿酸,都是慢性腎臟病的危險因素」。
►台灣腎臟醫學會榮譽理事長盧國城醫師補充「當過多的糖分經過腎臟,將會造成腎臟的發炎,而當腎臟長期處在發炎的狀況,腎功能就可能會威脅到生命」。
►盧國城醫師表示,根據健保署統計,洗腎、糖尿病健保費支出高居冠軍及亞軍,洗腎人數更突破8萬3000人,再創歷年新高,全台每年光是花在洗腎的醫療費用就多達新台幣500多億元,其中有46.1%患者因糖尿病併發症必須洗腎,尤其台灣愈來愈多青少年將飲料當水喝,不論對體重、血壓、尿酸等衝擊都相當大,恐增加腎病風險[8]。
►盧國城醫師說,攝取過多糖分,就像是讓身體器官「超時工作」。現代人的胰臟分泌胰島素,除了一天三餐的量,又得額外增加分泌次數,像是運動完喝飲料解渴、課後下午茶、熬夜補習回家的甜品。他建議,除非特殊狀況像是正進行化療、營養不夠的患者需少量多餐外,正常人還是採一日三餐。盧國城也強調,「不管是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或是脂肪,三餐攝取的量就足夠了,不需要含糖飲料的額外補充」[6]。
■學童健康成長密碼85210
所謂「學童健康體位」,有一個促進密碼「85210」,「8」是每天睡足八小時,充足的睡眠不只讓學童學習成效佳,也有足夠的生長激素促進健康生長;「5」是每日五蔬果,攝取足量蔬果不僅提供學童成長所需的營養素,也養成學童注重均衡飲食及良好的生活習慣;「2」是每日觀看3C螢幕時間少於2小時,久坐只動眼球的行為會讓學童喪失「動」能;「1」是每1日運動至少30分鐘,養成動態的生活習慣,吃與動的平衡來促進健康成長;「0」是零糖飲足喝水,現代學童飲食中添加糖無所不在,過量添加糖的攝取導致肥胖也影響學童的生長,需注意養成學童足夠飲水量,避免過量添加糖攝取的飲食習慣[9]。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Heho健康)小時候太胖、長大又胖又容易老!研究顯示:6歲前就發胖,脂肪細胞是瘦子2倍:https://heho.com.tw/archives/86742
∎[2] (元氣網)「小時候胖長大一定胖」 醫教3招遠離肥胖慢性病: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54/5365070
∎[3] (今周刊)「要「醣」,不要「糖」!」: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731/post/201805170036/%E8%A6%81%E3%80%8C%E9%86%A3%E3%80%8D%EF%BC%8C%E4%B8%8D%E8%A6%81%E3%80%8C%E7%B3%96%E3%80%8D%EF%BC%81
∎[4] (健康醫療網)「水果健康拼命吃? 營養師揭兒童攝取原則」: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9567
∎[5]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均衡飲食、成長加分(學童期營養)-中高年級(3-6年級)學童營養」:https://health99.hpa.gov.tw/storage/pdf/materials/21991.pdf
∎[6] (親子天下)「研究:1/4青少年日飲中杯正常糖手搖飲,高尿酸機率高2倍以上」: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0473
∎[7] (風傳媒)「每天喝一杯全糖手搖飲會怎樣?體重暴增、腎壞掉…這麼多健康殺手等著你」:https://www.storm.mg/lifestyle/1836579
∎[8] (中央社新聞粉絲團)「研究:25%青少年天天喝含糖飲 埋三高隱憂」: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1910160321.aspx
∎[9] (教育部)「學童健康成長密碼85210」: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EE52C70FA60F2A1D
➤➤照片
∎(元氣網)「小時候胖長大一定胖」 醫教3招遠離肥胖慢性病: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54/5365070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康體位 #小時候胖 #兒童肥胖 #青少年含糖飲料攝取行為趨勢研究 #學童健康體位 #85210
台灣腎臟醫學會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碳水化合物吃太多會怎樣 在 Esther Le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整體健康六大源頭 ~ [相聚一刻] ep166 Part 3
播出:2017年5月15日, 8pm
嘉賓:林傲梵醫師
主持:Esther Lee
監製:Tony Chau
場地:匯智社
欲收看所有節目,可成為免費或正式會員繼續收看。
www.togetherradio.net
內容:
其實,當我的膝蓋痛的時候,我應該看西醫或中醫?鐵打?物理治療?針灸?氣功?顱骶?是骨膠磨損,根本無得醫?因為身體太重,其實要減磅?怎樣找對醫生?難道要逐個看?不可能。其實,大部份時間,我們只是碰運氣。今集請來林傲梵醫師為我們講解整個醫療界千絲萬縷的分門,醫病和攪好健康是兩碼子事,他們之間的分別和重要性。
甚麼是人本醫學?科本醫學?甚麼是病的心因?是環境?是心理?講到健康,一定要由睡覺時間講起,睡得太晏,午夜自然會餓,餓就要吃宵夜,吃了宵夜,身體,尤其腸胃就沒法休息;睡得夜,自然晏起床,晏起床會錯過了吃早餐的時間和食慾,不吃早餐就沒有動力,整天沒能量。吃得太多碳水化合物,人就昏昏欲睡....如此這般,又怎會健康呢?
整體健康六大源頭是甚麼?蔬菜和水果是不同的?益生菌有用嗎?排毒工作和教育,現在多數由美容師、減肥瘦身專家,或直銷公司做的,適當嗎?還有很多我們想都沒想到的因素,令我們久病不癒,找來找去都找不對醫治方法。今集提供了大量的資訊,讓我們知道我們問題所在的潛在可能,有甚麼選擇?以致我們可以節省時間、金錢和少受點苦。
碳水化合物吃太多會怎樣 在 Esther Le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整體健康六大源頭 ~ [相聚一刻] ep166 Part 2
播出:2017年5月15日, 8pm
嘉賓:林傲梵醫師
主持:Esther Lee
監製:Tony Chau
場地:匯智社
欲收看所有節目,可成為免費或正式會員繼續收看。
www.togetherradio.net
內容:
其實,當我的膝蓋痛的時候,我應該看西醫或中醫?鐵打?物理治療?針灸?氣功?顱骶?是骨膠磨損,根本無得醫?因為身體太重,其實要減磅?怎樣找對醫生?難道要逐個看?不可能。其實,大部份時間,我們只是碰運氣。今集請來林傲梵醫師為我們講解整個醫療界千絲萬縷的分門,醫病和攪好健康是兩碼子事,他們之間的分別和重要性。
甚麼是人本醫學?科本醫學?甚麼是病的心因?是環境?是心理?講到健康,一定要由睡覺時間講起,睡得太晏,午夜自然會餓,餓就要吃宵夜,吃了宵夜,身體,尤其腸胃就沒法休息;睡得夜,自然晏起床,晏起床會錯過了吃早餐的時間和食慾,不吃早餐就沒有動力,整天沒能量。吃得太多碳水化合物,人就昏昏欲睡....如此這般,又怎會健康呢?
整體健康六大源頭是甚麼?蔬菜和水果是不同的?益生菌有用嗎?排毒工作和教育,現在多數由美容師、減肥瘦身專家,或直銷公司做的,適當嗎?還有很多我們想都沒想到的因素,令我們久病不癒,找來找去都找不對醫治方法。今集提供了大量的資訊,讓我們知道我們問題所在的潛在可能,有甚麼選擇?以致我們可以節省時間、金錢和少受點苦。
碳水化合物吃太多會怎樣 在 營養師媽媽Priscilla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桃膠是否美容佳品, 桃膠含膠原蛋白, 是否屬實? 逢膠必補是否屬實? 營養師為你分析 桃膠營養 . 營養師媽媽示範煮桃膠桂圓紅棗糖水.
#營養師媽媽Priscilla #桃膠營養 #桃膠糖水
0:00 桃膠好處
0:18 桃膠
0:56 桃膠名字和來源
1:47 桃膠營養
2:42 桃膠食用份量
3:34 限制蛋白質人士吃桃膠
4:59 減肥人士吃桃膠
5:11 孕婦吃桃膠
5:47 挑選桃膠
6:48 桃膠怎樣洗
8:29 桂圓紅棗桃膠糖水
支持: Patreon: www.patreon.com/nutritionmama
訂閱: 營養師媽媽 頻道: https://bit.ly/2CJUtum
聯絡: priscilla@nutritionmama.online
營養師媽媽的嬰幼兒美味食譜 (電子版)
http://reurl.cc/exXg6L
Facebook page (營養師媽媽): www.facebook.com/mama.nutrition
Facebook page (身心營養師): www.facebook.com/dietitianhk
網站: www.nutritionmama.online
免費下載:
功能食物保健餐單: https://deft-thinker-8848.ck.page/61adf16d3e
免責聲明:
營養師媽媽Priscilla頻道純粹用作一般參考及資訊用途。頻道內的資訊並不構成對一般情况或任何個別人士或病人個案的醫學及營養建議、診斷或治療,亦不應取代專業醫學及營養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有任何健康飲食或醫療問題,應向合資格的醫生及註冊營養師查詢。營養師媽媽Priscilla頻道盡力提供最新及最準確的資訊,但不會為其準確性、可用性或時效作出任何保證。不會就任何因本網站提供的資訊而引起的損失或損害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