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6紐約時報
*【美國收緊汽車排放量規定,推動逐步淘汰燃油車】
拜登設定目標稱,到2030年,美國銷售的汽車中將有一半是電動車。此外,拜登還對美國在電動汽車製造方面落後於中國表示擔憂。他認為,重組汽車和電池行業可以創造就業機會,提升美國貿易實力。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05/climate/biden-tailpipe-emissions-electric-vehicles.html
*【“我們失去了Greenville:加州小鎮被南部野火吞噬】
一場狂風肆虐的野火一夜之間席捲了加州北部小鎮Greenville,將這座歷史小鎮大部分都夷為平地,這場火災是今年加州最大的火災,也是該州有記錄以來第六大火災,燃燒面積超過322000英畝。自從大火於7月14日開始以來,至少有45座建築物被摧毀。消防官員估計,Greenville 75% 的建築物已在大火中消失。作為淘金熱小鎮,Greenville擁有許多19世紀的建築,其主街外牆讓人想起古老的西部片。自7月下旬以來,居民一直在努力應對野火疏散命令。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05/us/dixie-fire-greenville-california.html
*【研究表明,一個關鍵的洋流系統滯留造成威脅】
大西洋中的水以一種複雜的模式不斷迴圈,影響著幾大洲的天氣。氣候科學家一直在問一個關鍵問題:這個包括墨西哥灣流在內的龐大系統是否因為氣候變化而減速。如果情況發生重大變化,後果可能是可怕的,可能包括美國東海岸和歐洲部分地區海平面上升速度加快、進入美國東南部的颶風增強、非洲部分地區降雨量減少以及熱帶季風系統的變化。根據週四發表在科學雜誌《自然氣候變化》上的一項新分析,現在,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這個關鍵海洋系統處於危險之中的早期預警信號。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05/us/gulf-stream-collapse.html
*【Covid-19實時更新】
#紐澤西州州長週五宣布學生戴口罩的規定。由於最近新冠病毒病例激增,公立學校的學生,從幼兒園到高中生,在復課時都必須戴口罩
#Novavax再次延後旗下新冠候選疫苗送件時間至年底。
#維吉尼亞州將要求州工作人員接種疫苗或接受檢測。從秋季開始,美國人口最多的縣洛杉磯縣也將要求其員工出示疫苗接種證明。
#白宮擔心隨著新學年的臨近,年輕人的冠狀病毒疫苗接種率會滯後,因此週四公佈了一項新舉措,包括招募兒科醫生將疫苗接種納入返校體育檢查項目,並鼓勵學校開設自己的疫苗接種站。
#波士頓代理市長Kim Janey將疫苗護照與要求黑人出示身份證件的種族主義政策進行了比較,引起了轟動。她未經編寫的評論引起了她的政治對手和紐約市長白思豪的尖銳批評。周二被問及她是否支持要求人們在進入餐廳、健身房、電影院和其他室內公共場所時出示疫苗接種證明,Kim Janey警告說,此類政策將對有色人種社區造成不成比例的影響.
#隨著病毒病例的增加,古巴關塔那摩將加強對已接種疫苗的遊客的檢測。
#法國和德國將在今年秋季加強注射,無視世衛組織的呼籲。法國總統馬克洪在 Instagram中表示,“很可能需要第三劑,不是立即對所有人,而是對最脆弱和最年長的人。” 法國正準備從9月開始進行。
#數百萬未接種疫苗的兒童即將返回課堂,教師對冠狀病毒疫苗的要求越來越明確。全國擁有 170 萬會員的美國教師聯合會主席Randi Weingarten表示,她支支持施打疫苗規定。
#隨著 Delta 變種使病例激增,路易斯安那州的疫苗接種率上升。最近幾週,路易斯安那州對冠狀病毒疫苗的需求幾乎翻了兩番,這預示著該病毒的致命現實可能正在打破誤解和錯誤信息的僵局。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8/05/world/covid-delta-variant-vaccine
*【分析發現,基礎設施法案將使赤字增加 2560 億美元】
週四,共和黨和民主黨爭先恐後地為參議院投票通過一兆美元的跨黨派基礎設施法案排憂解難,儘管國會統計發現,該法案將在未來十年增加2500多億美元的聯邦赤字。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05/us/politics/infrastructure-bill.html
*【美國允許在美港人延期居留18個月】
拜登總統批准了對在美香港居民“延期強制離境”的特別庇護,表示這一命令有“令人信服的外交政策理由”。此舉是拜登政府試圖回應香港鎮壓異見的最新舉措。美國上個月對與破壞香港民主自由有關的中國官員進行了制裁。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05/us/politics/biden-hong-kong-deportation.html
*【伊朗強硬派總統萊希宣誓就職】
60歲的萊希是該國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親密盟友,上臺前曾負責領導司法部門、長期擔任檢察官。他也是因人權問題遭美國制裁的伊朗官員之一。當前伊朗處於一個動盪時期,與以色列的關係尤為緊張;疫情肆虐、水資源短缺和美國制裁也加劇了經濟疲軟,這被認為是萊希面臨的最緊迫的問題。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05/world/middleeast/iran-president-ebrahim-raisi.html
*【針對紐約州長科莫的彈劾調查接近尾聲】
其律師被要求在下週五之前提交辯護證據。調查委員會主席表示,紐約州議會將很快考慮針對他的“潛在彈劾條款”。彈劾調查於今年3月開始,調查了數樁醜聞,包括他在疫情期間對療養院死亡事件的處理,在其性騷擾調查報告出爐後加速進行。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05/nyregion/andrew-cuomo-impeachment.html
*【CNN的科莫難題:明星主播與他醜聞纏身的兄長】
作為CNN當家主播,克里斯·科莫被曝曾參與兄長應對性騷擾指控的戰略會議,他在自己的節目上也沒有報導性騷擾調查結果這一重磅新聞。這讓外界對其客觀性表示質疑。
https://cn.nytimes.com/business/20210805/chris-andrew-cuomo-cnn/
*【孟加拉一婚禮迎親船遭雷擊,至少17人死亡】
當局表示,14人被送往醫院,新郎也在傷者之中。孟加拉大多數雷擊死亡事件發生在3月至7月之間。該國每年都有數百人遭雷擊致死,其中大部分是田地上的農民。專家表示,森林砍伐導致許多原本可以承受雷擊的高大樹木消失,空氣污染和全球變暖也導致雷擊頻率增加。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05/world/asia/bangladesh-lightning-wedding.html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萬的網紅堅離地球 · 沈旭暉,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曾幾何時,中國把「一國兩制」視為拉攏台灣的國策之一,然而看見香港的「成功案例」,今天台灣絕大多數民意堅決抗拒「一國兩制」,甚至連韓國瑜,也說實行「一國兩制」要「over my dead body」。香港「一國兩制」不可能走回「井水不犯河水」,原因之一,正是中國早已放棄軟實力,改行「銳實力」。香港這反...
硬實力軟實力銳實力 在 羅致政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早到外交部,出席首屆的「台美日國會議員戰略論壇」,特別戴上有三國國旗的口罩,也藉此感謝美日兩國援贈疫苗!
期待一位日方的*神秘嘉賓*出席
答案揭曉:安倍晉三 前首相
#台北早上七點
#東京早上八點
#華府晚上七點
————————
我的發言致詞如下:
今天的論壇,不論從時機或主題來看,都是非常正確與重要的活動。印太地區的地緣政治、地緣經濟正出現前所未有的變化,促成此一變化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國崛起所造成的區域權力平衡的變化,以及中國企圖打造新的亞太秩序與遊戲規則所帶來的威脅及挑戰。
長久以來,傳統典範認為,透過與中國的交往以及將中國導入國際社會,將促成中國的和平演變,會讓中國由威權不自由、非巿場經濟的國家,慢慢走向自由開放甚至民主的社會,對外則期待中國可以變成「負責的利益相關者」 (responsible stakeholder)。然而,此一戰略期待己經被證明失敗,國際社會對中國容忍甚至扶持的結果,反而讓中共政權對內更加集權、對外則更加強勢、霸道與擴張,所謂的「戰狼外交」就是其表現出來的行為。
更糟的是,將中國帶入國際社會的努力,不僅沒有改變中共政權的本質,北京當局正運用其不斷成長的硬實力、軟實力與銳實力,意圖改變現有的區域與國際秩序,甚至想要影響它國的國內政治與輿論走向。簡單講,中國已由守勢戰略變為攻勢戰略,中共政權不但不接受二次戰後以來的政治經濟秩序,更想重新建立由中國主導的印太秩序,所謂的「一帶一路」就是這樣的產物。
因此,對於中國周邊的所有印太國家而言,若不接受以「中國為中心」 (China-centric)的區域序與價值體系,就必須採取一致行動來確保現有的國際秩序不受挑戰。簡言之,這是一個和平穩定與普世價值的保衛戰,而理念相近的國家無從選擇,因為「團結則存,分裂則亡」(United we stand, divided we fall.)
綜言之,正因為中國運用的手段是多元的(硬、軟、銳實力),挑戰的面向是多方的(軍事、政治、經濟、科技等),策略作法上是彈性的(利用民主反民主、敵人內部分化的統戰等),所以理念相近國家必須採取「政府一體」 (whole-of-government)的因應策略,以及多面向(all-dimension)的夥伴合作。這是一場生存方式的選擇,是一場理念價值的選擇;事實上,我們別無選擇,我們只能站在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的一方,如今的我們不能把這些視為理所當然,我們必須為這些價值而戰。(fight for them). 而今天這樣的論壇就是要宣示,我們有意願與決心,為捍衛這些理念與價值而戰。
硬實力軟實力銳實力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為什麼男孩喜歡冒險犯難,就算吃過苦頭也樂此不疲?】
很多頭胎是女孩、第二胎是男孩的媽媽曾經告訴我,帶孩子一直是周而復始的餵奶哄睡、牽牽小手、唱唱兒歌,規律而安穩,於是就繼續勇敢的製造第二胎,
沒想到,兒子出生後才真正體會到何謂心力交瘁,尤其打從男孩學爬、學走開始,驚悚劇情就開始輪番上演,翻箱倒櫃,挖插座、拔插頭、玩剪刀、玩電扇…,愈是禁區,他們愈有興趣。
媽媽們的視線絲毫不敢遠離,神經分秒都得緊繃,這才領教到帶孩子太傷神。
的確,生養三個男孩讓我確信,冒險的特質確實是深深烙印在典型男孩的基因裡,似乎生來就是他們的印記。
.
(((冒險傾向,是典型男性與典型女性的區別特徵)))
咱家三男孩一路以來的肢體發展模式如出一轍:
才學會走路,不穩的腳步就開始一路衝,顯示他們內心「跑比走更過癮」的強烈慾念;
真的會跑了,上下樓梯就不再一階一階乖乖走,「三階併兩階的彈跳」才是基本步伐;
一旦到遊樂場玩耍,溜滑梯上不多時就會看到千奇百怪的實驗姿勢---躺、俯、側、衝,三小子總是大膽展現驚人特技,非得找出世界上最新奇刺激的溜滑梯玩法不可。
這一路走來,我心知肚明,典型男孩天生對開發自己的身體潛能躍躍欲試,挑戰極限的細胞如千軍萬馬,難以阻擋!
我在一次又一次飽嚐驚嚇之後,確實已練就一顆比一般父母更強勁的心臟,對咱家三個男孩成長中的諸多行徑,早已見怪不怪,尺度不由得愈放愈寬。
.
我記得小子之一六歲時在中庭嬉戲,突然發覺從花圃的磚頭圍欄上跳下來非常刺激,於是就開始在社區裡大力搜尋各種高度的磚頭圍欄,
他愈爬愈高,愈挑戰愈過癮,一位媽媽路過,還沒看到我,就急得上前去阻止,沒想到一轉身就瞥見我,對於我的神態自若大表不可思議!
我記得我回答道:「你擋不了他的啦,他每次跳,每次就會想一想他自己的極限!而且真的要跳到摔痛了,他才會停手的!」
果真,到了一個令我不可思議的高度時,小子一跳下去就哀哀叫,然後,終於服輸,自動收手!
我判斷這等嘗試尚不具有嚴重的安全威脅,於是就任由小子自行接受苦果而學著自我收斂。
.
研究兩性差異的英國心理學家傑夫.特雷齊曾提出:「冒險傾向可以稱得上是典型男性與典型女性的區別特徵。」
他提出,在人類遠古的生活中,男人要負責打獵、覓食,往往需要勇敢無懼、主動出擊,長期演化的結果,「手腳快於大腦、敏捷動作先於審慎思考」的冒險本能,已深深烙印在男性的基因深處。
.
(((典型男孩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環境的風險)))
除了源自演化的結果,典型男性天性中有一股假想自己是英雄的趨向,因此很容易在自我幻象中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環境的風險,與典型女性趨向保守觀察、被動等待的天性大異其趣。
這使得典型男孩往往是自己莽撞行事的受害者。
咱家三小子自學步以來,大小災難頻仍,真是防不勝防:牙齒撞斷,額頭撞成大腫包,玩玻璃用品掛急診縫針,被生鏽鐵片劃破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
然而這些意外只是讓我血壓陡升的小插曲,三個蠻小子的膽大包天與衝動行事,還曾把我嚇到心跳快停止。
.
有一年寒假,娘家辦了一次旅遊,一行二十多人一下火車,才走進渡假村,就看見一小子頭殼鮮血直噴,我立即被嚇得六神無主。
在人生地不熟的台東,一陣兵荒馬亂,立即飛車送小子至數十公里外的慈濟醫院急救,止血、縫針、照X光,我緊緊抱著小子,全身不自主地顫抖,眼淚奪眶而出。
才短短幾分鐘,小子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原來,走在我後頭的這一小子,一進渡假村,望見廣場上不遠處立著一座金光閃閃的戰車模型,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爬了上去。
萬萬沒想到戰車的粗大砲管是可以活動的,才爬上去,鋼製的大砲管就往前旋轉,朝小子的後腦勺重種打下來,等我們發現時,小子已嚎啕大哭,被自己的噴血嚇得臉色發白。
頓時全家人臉一陣青一陣白,所有的玩興都消失殆盡。
真是皮啊,這個模型擺在那裡好幾年,從來沒人想過要爬上去,也不會有客人連check in的手續都還沒辦妥,就開始四處探險啊!
我這個媽媽萬萬沒想到,一個已經能走能爬、能自己過馬路的八歲孩子,還需要我隨侍在側的緊迫盯人?
那場可怕的意外真正讓我感受到,男孩真是難以預測的不定時炸彈,總是想要劃破寧靜,在無風無浪之中衝撞出驚濤駭浪。
.
(((男孩遭受意外傷害的機率遠高於女孩)))
環境本身並不可怕,然而一旦結合男孩的冒險衝動,就變得危機重重。
由於典型的男孩普遍容易高估自己的實力,因此我的母親生涯始終沒辦法輕鬆平靜。
到了青春年少,男孩的理智也不會隨著日漸成熟的身軀而大幅進步。
每當看到驚悚的山難、水難事件,我就在心裡警覺起來,該如何面對三小子不斷向我苦苦逼求,准予放行他們參加各類暗藏危機的活動呢?
而無奈的放行之後,又該如何安撫自己揪結的腦神經細胞呢?
或許直到三小子長大成人,我都還得叨叨絮絮,要他們不要開快車,要他們不要喝酒上路,要他們不要熬夜放縱?
.
典型的男孩們不但容易假想自己是英雄,對勇於冒險的人物也莫名崇拜,重點不在於這些人物做的事情到底對或錯,而在於他們敢為人所不敢為!
因此典型的男孩們還有一個潛在的大危機,也就是當一堆男孩聚在一起時,稍稍受到帶頭英雄的鼓譟,很可能就集體做出更為驚悚大膽的蠢事,如:打群架、集體飆車、貿然闖禁區等。
以上原因造成男孩遭受意外傷害的機率遠高於女孩。
然而無論急診、外科手術、抑或造成終生遺憾等案例屢見不鮮,也不論統計數據有多嚇人,都很難遏止男孩大膽冒險。
.
家有冒險小子,採取全面圍堵的方法,絕對是下策,父母除了要有超強的心臟,還要適度相信他們對自己身體之控制能耐,且必須從小建立嚴明的規定,更要把握住各種機會教育,讓他們認識危險。
.
(((在安全合格的場地裡,讓男孩正確地冒險)))
全然禁止男孩嘗試有創意的冒險行為,顯然會造就一個無法滿足搞怪欲望、處處搧風點火、騷擾他人的皮蛋。
最好的方法就是帶他們到真正安全的場地、在合格教練的監督與教導下,帶領他們正確地冒險。
愛在地上玩滑水,不如讓孩子去上溜冰課,戴好護具、向教練學習正確的動作與防衛方式;
愛從高處往下跳,就帶孩子到有著各種安全體育器材的運動公園,讓他們盡情發洩、探索體能極限;
喜歡到溪邊玩跳水,就讓孩子到合格的游泳池,在大人監督下安心嘗試。
安全的場所、適當的器材、正確的技術訓練和妥善的防護,是從事危險活動時的必備條件。
.
(((建立嚴明的行為守則,而且不輕易妥協)))
對不知天高地厚的冒險小子而言,「危險」這兩個字是不存在的!
當他們內心燃起尋求刺激的衝動時,興奮感必定會沖毀所有的理智。
因此,建立「不輕易妥協的規定」、「利用各種方式讓他們認識危險行為的後果」,是保障孩子安全的最重要法則。
兩歲時禁止碰插頭、插座、熱水瓶;
五歲時禁止單獨過馬路、一個人在公園遊玩;
七歲時禁止使用過於尖銳的刀具;
九歲時禁止下課後和同學在街上閒逛;
十二歲禁止和同學私約到溪河或海邊游泳;
十五歲不能沒有理由隨意外宿,或是從事未成年者被禁止的活動…………
這些要求雖然專制無情,但在孩子還不夠成熟,無法正確判斷環境安危的階段,為了保障他們脆弱的肉體、甚至心靈,以免造成不可彌補的遺憾,卻都是必要的規範手段。
典型男孩的心理成熟遠遠趕不上身體成長,明明身體已經強健有力,卻無法相對應的明辨事理,以約束自我,所以當然更需要明確的外力和他律,來幫助他們避開麻煩。
比如,孩子看到濕濕滑滑的地板還是要忍不住滑個幾下,就請他務必回家先戴好護具、頭盔;孩子放學之後隱瞞大人和同學四處遊蕩,就可能必須暫時取消幾天他下課後的自由時間;孩子老愛跑到窗口跳上跳下,就請他先坐在「隔離椅」上安靜休息幾分鐘。
.
(((給予足量的監督陪伴,挪去環境的危險因子)))
孩子的意外多半都是大人不在場時造成的,如果您家兒子每天都忍不住要把創意巧思用在冒險遊戲上,我們就只好認命地付出更多時間陪伴與監督,這也是為什麼教養男孩特別辛勞的緣故。
為了減輕負擔,父母也可以先為孩子盡可能挪去危險因子,像是在尖銳的桌角、椅角處做好防護;堅硬的牆面與地板要鋪上軟墊;用物品擋住或封住插頭、插座;
把刀子、三秒膠、打火機、尖銳錐子等危險物品隔絕在孩子的視線之外;把孩子常會靠近的窗戶鎖緊;把藥品擺在孩子拿不到的高處……等。
父母必須時時檢視環境,預想各種潛在的危險性,這樣就不至於總是要提心吊膽,也能放手讓孩子無憂無慮地探索。
.
(((了解男孩控制肢體的能耐,避免無謂的擔心)))
給予仔細而足量的陪伴、多與孩子互動、投入他們的活動,還有一個很大的好處:
我們可以很熟稔孩子控制自己身體的能耐與限度。
有些家長對於男孩的一舉一動都緊張過度,隨時喊著:「不准跑」、「不准跳下來」、「不准爬高」、「不准追逐」……這可能是因為爸媽對於孩子控制與運用身體的能力不夠熟悉所致。
如果我們常常陪在孩子身邊,觀察他們如何運用自己的身體來行動,比如在公園,他們是如何一點一滴建立起攀爬、跳躍、平衡的能力,
當我們眼見為憑,確信他們有能力控制好自己的肢體,那麼就有限度的成全男孩們吧!
讓身心狂野的他們不再被綁手綁腳,而能享受運用肢體的樂趣。
同時,沒有受過傷的孩子確實不懂得什麼叫做「害怕」,讓孩子親身經歷一些無傷大雅的小跌倒、小挫折,不啻是增強孩子評估安危的最有效方法。
硬實力軟實力銳實力 在 堅離地球 · 沈旭暉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曾幾何時,中國把「一國兩制」視為拉攏台灣的國策之一,然而看見香港的「成功案例」,今天台灣絕大多數民意堅決抗拒「一國兩制」,甚至連韓國瑜,也說實行「一國兩制」要「over my dead body」。香港「一國兩制」不可能走回「井水不犯河水」,原因之一,正是中國早已放棄軟實力,改行「銳實力」。香港這反面教材,也成為全球觀察中國「銳實力」的實驗室,乃至對今日中美decouple,也有直接影響......
Simon 沈旭暉 堅離地 Social Media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hensimo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simon.diplomacy
Twitter: https://twitter.com/simonshen_glos
Blog: https://simonshen.blog/
其他合作及查詢可以電郵至simonshen@glos.world。
硬實力軟實力銳實力 在 天下有车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要說國產汽車中的佼佼者,那應當是奇瑞莫屬了,不管是軟實力還是硬實力方面,奇瑞都處於非常領先的地位,奇瑞每年都會把很多資金投入在上面,奇瑞在今年將會推出4款SUV新車型,其品牌在汽車市場的口碑也是非常好的,並且新車的售價預計會比瑞虎還要便宜,起售價僅8萬起, 比瑞虎8漂亮 ,相信新車一旦上市,肯定會在市場中有很大的競爭力。
硬實力軟實力銳實力 在 汽車私房話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新頻道成立!歡迎訂閱及加入:
【游泳私房話】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WfGGxRvTJwgZz6Wak2zalw
【游泳私房話】FB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swimmerprivatetalk
---------- 「INFINITI經典20,Q60沸騰現身」
INFINITI在臺20週年 INFINITI全球總裁親臨宣示品牌願景
2017年適逢INFINITI品牌來臺20週年,為展現INFINITI原廠對於臺灣市場的高度重視,INFINITI Motor Company 全球總裁Roland Krueger特於今 (24) 日來臺,親自蒞臨參與「INFINITI經典20,Q60沸騰現身」的INFINITI TAIWAN品牌來臺20週年慶暨Q60上市記者會。身為INFINITI首位來臺的全球總裁,Roland Krueger除再次肯定臺灣市場近年來優異的銷售成績,以及臺灣市場對亞洲、大洋洲區,乃至於全球市場的重要性之外,更宣示INFINITI全新的品牌定位「EMPOWER THE DRIVE」。Roland Krueger表示:「我們很驕傲地看到,臺灣市場已連續兩年創造驚人的成長,同時更連續三個月、創造歷史新高的同月銷量紀錄。INFINITI於2016年發表了全新的品牌定位『EMPOWER THE DRIVE』,而這也正是我們的核心價值。INFINITI相信,人與車都有著無限的潛能。INFINITI的願景,是以人性為思考原點,用前瞻的思維與大膽突破限制,讓人們更真切地感受,駕馭體驗的無限可能。」
裕隆日產李振成總經理於記者會活動中亦表達INFINITI TAIWAN在INFINITI原廠全力支援下,將持續提升品牌在臺經營。自2012年起,INFINITI已展開全國IREDI旗艦展示中心升級計畫,預估總計將投入總金額新臺幣10億元,在2020年前於全臺完成12間IREDI旗艦展示中心。除了展示中心的硬體升級外,INFINITI亦將積極投入軟體服務提升,並擴大品牌經營,即時導入最新並符合臺灣市場需求的車款,展現深耕臺灣的決心。
INFINITI經典20,Q60沸騰現身
適逢品牌來臺20週年,INFINITI TAIWAN為回饋熱情車主們,特別於臺北101水舞廣場,舉辦「INFINITI經典20,Q60沸騰現身」特展,展覽中除展出於1997年首度導入的經典車款Q45、QX4外,亦同步展出包含FX35、Q30、Q50與QX60等歷年引領INFINITI成長躍進的關鍵車型。
INFINITI TAIWAN也藉此活動,於今(24)日盛大發表INFINITI全新性能轎跑INFINITI Q60,以旗艦性能轎跑定位,完美演繹INFINITI 「EMPOWER THE DRIVE驅動潛能,無限可能」的品牌定位,全面沸騰車主的感官極限。
此外,INFINITI TAIWAN也邀請到當代傳奇劇團與現代搖滾京劇大師吳興國老師親臨演出。不依循以往傳統國劇,吳興國老師將傳統京劇結合西方舞台劇與舞蹈,以大膽創新手法復興京劇,是全球將京劇推上世界三大藝術舞台的第一人。其基於過往人文素養,並勇於突破傳統的前瞻精神,正與INFINITI以人為本、前瞻、無畏的品牌定位不謀而合。
INFINITI Q60,FEEL MORE沸騰感官 瞬抵人心
定位為INFINITI旗下的頂級性能轎跑,INFINITI Q60以「FEEL MORE沸騰感官,瞬抵人心」為開發理念,引領駕駛一同體驗超越感官極限的駕馭感受,啟發潛藏的無限可能。
全新INFINITI Q60完美繼承Q60 CONCEPT概念車的設計理念,甫發表便榮獲素有設計界奧斯卡獎稱號「德國iF設計大獎」的肯定(註1)。INFINITI Q60除搭載銳利的狩獵者LED頭燈、優雅新月型C柱與霸氣雙弓式水箱護罩等鮮明家族特徵外,INFINITI原廠研發團隊更透過精準的設計筆觸,規劃ZERO LIFT零抬升空氣力學,以創造超低風阻係數為目的,勾勒每一吋流線車體。INFINITI Q60以沸騰人心的美型,展露強烈大膽的造型設計,突顯超凡出眾的性能跑格,讓車體即使靜止亦充滿躍動。
FEEL MORE POWER沸騰熱血的性能
Q60 Red Sport 400搭載榮獲世界十大引擎大賞的V6雙渦輪增壓引擎(註2),是INFINITI有史以來動力最強、效率最佳的3.0升 V6雙渦輪增壓引擎,以優於同級車款(註3)的強悍馬力輸出400hp/48.5kg-m,從靜止加速至100km/h僅需5.0秒,極速設定在250km/h。而2.0t車型則搭載2.0升高效渦輪鋁合金四缸引擎,最大輸出可達211ps/35.7kg-m,同樣具備優異的性能實力。與出色動力搭配的則是七速運動化手自排變速箱、DDS動態數位懸吊系統、DAS電子線傳可變式轉向系統等先進科技與INFINITI DRIVE多模式行車控制系統等,提供完全個人化的駕馭體驗,讓駕馭INFINITI Q60的每一個瞬間,都是最完美操控享受。
FEEL MORE PASSION沸騰內心的渴望
INFINITI Q60以駕駛者為中心,以艦橋式概念打造環艙車室設計,宛如精品般細膩的內裝鋪陳,注重絕對自我的享受。所搭載的一體成型跑車化座椅,更符合人體工學設計,不僅能有效穩定坐姿,更讓駕馭者輕鬆且舒適地沈浸在駕乘快感中。
革命性的INFINITI Intouch雙螢幕主控台,以更簡明直覺式設計,觸控操作智慧聯網系統,讓車主隨時都能掌控多項行車資訊,彈指間即與世界串聯,讓行動駕馭更加精彩。
FEEL MORE SAFETY 沸騰自信的安全
永遠將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的INFINITI,更為INFINITI Q60配備了同級車最完備的Safety Shield行車主動防護科技,包含世界首創的PFCW車輛追撞預警系統、ICC全速域智慧定速巡航、FEB自動急停輔助系統、DCA車距控制輔助系統、LDP車道偏移預防系統、BSI盲點側撞預防系統、BCI倒車後撞預防系統與AVM 360度環景顯影系統,讓駕駛者「預見危險、提示危險、閃避危險」,以360度全視角守護駕駛者與乘客安全,實現INFINITI以人為中心的造車承諾。
驅動潛能 無限可能
回顧來臺20週年,INFINITI TAIWAN展望未來,不僅將持續導入更多超越豪華車主期待的全新車款,更同時將「EMPOWER THE DRIVE驅動潛能,無限可能」的品牌定位,實現於通路與服務體系,向下一個20年大步躍進。
INFINITI TAIWAN竭誠歡迎所有貴賓前往全臺展示中心,親自體驗INFINITI 「EMPOWER THE DRIVE驅動潛能,無限可能」的品牌核心理念。詳細內容請洽官方網站www.infiniti.com.tw,或電洽INFINITI免付費服務專線0800-333-399查詢。
⬛本影片已取得【digiMobee移動生活網】授權使用
INFINITI Q60建議售價:
Q60 2.0t豪華版:新臺幣205萬元
Q60 2.0t旗艦版:新臺幣235萬元
Q60S 3.0t RED SPORT:新臺幣319萬元
◉ 訂購 剛剛好水餃:https://shopee.tw/privatetalk
網站:http://www.autoprivatetalk.com
FB:https://www.facebook.com/harry.liaokang
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utoprivatetalk
主講人/剪輯後製/企劃:廖剛
註:不會有字幕(我手邊沒有人力)(但你有興趣也可以幫我上字幕)、不要用粗話罵人~
硬實力軟實力銳實力 在 銳實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的相關結果
軟實力 政策包括交換學生以及贊助文化以及體育活動(英語:Cultural diplomacy)。銳實力也和硬實力不同,硬實力是一國家強制要求目標國家改變其決策。硬實力包括戰爭、經濟 ... ... <看更多>
硬實力軟實力銳實力 在 硬實力,銳實力,軟實力和英國的選擇- BBC News 中文 的相關結果
他將國家的實力分為"經濟實力、硬實力(軍事)和軟實力"。近年來,他又提出綜合運用硬實力和軟實力來實現美國外交目標的"巧實力"一詞。 ... <看更多>
硬實力軟實力銳實力 在 硬實力中的軟實力與銳實力: 戰爭中的非軍事武力行動 的相關結果
軟實力 (soft power)的提出以及與硬實力(hard power)的對比,已被廣為討. 論與熟知,成為討論國際關係的重要途徑(Ilgen, 2016),甚至成為評比國際社. 會在這方面表現的標準(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