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對抗病毒疣四個月的故事
之前曾在粉絲團提過好幾次,QDD去年接近聖誕節的時候,從學校被感染了病毒疣,手上長了一顆小小的像是水泡的東西。因為英國當時封城中,GP(家庭醫師)全面改成線上問診,那時候醫生跟我們建議兩種方式: 1. 不理它讓它自動痊癒。2. 自行去藥局買病毒疣的藥劑。
我們不可能選擇不理會它啊,很怕擴散到其他手指。於是我們帶著QDD到家裡附近的藥局先給藥劑師隔著玻璃確認過,他說這看起來是Warts(病毒疣),就開了適合兒童、藥效較弱的治疣液讓我們回家幫QDD塗。在那之後,我和DDC按照說明書指示,每晚會幫QDD上藥,然後每隔七天幫他磨掉一小層厚皮。
可是眼看日子一天一天過,他手上那顆疣依舊不見好轉,而且還愈長愈大顆。 直到前兩週英國恢復上課,我們每次把QDD送去幼兒園回到家之後,都會發現他手上的藥劑已經被洗掉(因為在學校會一直洗手),少了藥劑的保護,他又去玩沙阿、畫畫什麼的,突然有一天,他手上那顆病毒疣連帶旁邊的皮膚全部腫了起來!
我嚇死了,好怕會不會是發炎還是感染,或是根本不是疣而是皮膚病變?現階段家庭醫生又只能線上問診,無法對症下藥,所以我向朋友 唬媽在英國 問了幾個私人皮膚科醫生的資訊,立刻預約這週一到市中心的皮膚科診所看診。
昨天我們睽違三個多月,第一次搭地鐵來到倫敦市區,好空蕩的街道、好懷念的景色。醫生仔細檢查了QDD的手指,她說這顆看起來是典型的病毒疣,但是形狀有點unusual(不尋常)。既然我們使用了藥劑這麼久還沒效,她建議我們改用另一種方式,就是用duct tape(台灣應該叫做電火布或大力膠帶?)把QDD手指包裹住,如果膠布鬆脫就再換新的,三星期過後若不見好轉,可能就要全身麻醉把那顆疣開刀挖除。
這一趟私人診所諮詢,雖然沒有開藥也沒有冷凍治療然後£240約台幣一萬元噴飛,但至少給醫生親眼確認過無大礙就好。回到家後,我們依照醫生指示,把QDD的手指用duct tape貼起來,期待三週內他的手指可以擺脫這病毒疣的糾纏,我不想要他全身麻醉手術啊啊啊。
結果大家猜猜怎麼來著?! 晚上DDC幫兒子洗澡過後,打算拆下膠帶要換新的,突然發現
「QDD手指上那顆病毒疣不見了!!!」
是的,那顆病毒疣自己一整顆掉下來了。今早才看醫生、晚上就痊癒,這根本神醫吧!不過後來想想,應該是那顆病毒疣本身就快自行脫落了,只是duct tape加速了它的時程?但不論如何,總算解決了四個月來的心頭大患,我和DDC實在開心極了。
圖為QDD病毒疣掉下來後手指上那個大洞,可見原本有多大顆。 原本很想把那顆脫落的病毒疣照片傳上來的,但為了保護大家眼睛還是算了😂
#我跟DDC蹲在那邊研究掉下來的病毒疣研究好久
#大概只有做父母的才會如此瘋狂吧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週漏網東西軍角逐的選項是:「無尾熊性病」vs.「達賴出專輯」。經過24小時的刺激票選之後呢,「無尾熊性病」獲得56%的網友支持。 我們難得可以這麼光明正大討論性病。這則我提議的,先前還真的不知道在無尾熊可愛外表下竟然藏著花柳病,而且據說有半數都被感染,有些地方甚至九成都確診。 其實性病並不是人類...
眼睛 病毒疣 在 阮系嘎逼尬本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7.26 定期年度健檢
►看診醫院:獴獴加非犬貓專科醫院
►看診醫師:劉韻
►看診紀錄:
平日有發現一些異樣請醫生一併檢查
1. 右後腳踝皮膚出現0.1公分大小顆粒
極像先前阿飯長的病毒疣
但看診時發現消失了
醫生說應該被嘎逼自行啃掉了
(醫生說在天竺鼠身上很常發生)
2. 左側腰部有0.5公分大小瘤狀物
研判為組織異常增生,良性居多
所處位置在表皮呈現游離狀,並非脂肪瘤
可先觀察有沒有增大再決定是否處理
3. 腳底黑色色塊增大
擔心是黑色素瘤,前幾年有跟向醫生詢問過
但最近發現色塊變大,再次確認
醫生表示與黑色素瘤特徵不符無須擔心
4. 眼珠中有一條明顯白色線狀
去年健檢時已出現,目前變得更明顯
醫生檢查仍是眼睛正常老化的鈣化現象
但目前狀況不影響視力
另外醫生發現嘎逼白耳朵的血管變得不如以往清晰
(漂亮的血管跟心臟健康狀態有關聯,但非必然)
加上年紀不小了 建議可以安排心超
除了一些年紀上的正常老化現象
嘎逼大致整體狀況棒棒😊
-
►看診結果及建議:
1.後續留意側腹部的瘤狀物有無變大
2.之後另外安排心臟超音波。
-
►嘎逼麻碎碎念
看似最健康的嘎逼
其實有許多小症狀提醒著麻她不年輕惹
有點感慨阿...
🐹☕🐹🍚🐹🍡🐹🥬🐹
#老樣子一路吃吃喝喝睡爆
#車子顛簸害她躺不好還生氣
#健檢結果應該是公主病
眼睛 病毒疣 在 兔吉拉USAGILLA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因為小山豬平常每3週就要回診牙齒,之前早早就約好了連兩次的回診,還約好了3月份要拍X光追蹤膀胱結石。取消之後,今天是襪襪第一次沒有小山豬陪伴的回診日。
[襪襪]體重維持在610g,上次雖然剛換中藥,因為遇到山豬的事情,稍微有點憂鬱,結果讓我無法判斷上次換的藥效,所以繼續維持原本的藥,再加了一些會讓心情變好的藥。臼齒開始稍微變尖,所以醫生還是建議3-4週回診。
脖子的腫瘤一直沒有變大,醫生說因為心臟病,腫瘤也得不到養份長不大,也算是心臟病的一個好處(?)
[冷氣團]因為取消了山豬的診,本來也打算安排胖團健檢,就順便來了😂 小胖子居然胖到60g!
這次主要是發現團的眼睛旁邊長了病毒疣,趕快安排檢查。加上之前發現的耳內,總共長了4處😱 醫生說團摸起來的感覺不太像只有一歲半,其實我也一直覺得她看起來感覺有一點點年紀了,當初領養時不確定究竟幾歲。若要處理病毒疣需要麻醉電燒,讓我有點猶豫。
若不處理,只要不影響日常生活的話倒是沒關係,決定再觀察一陣子。
[拖鞋]拖鞋今天做年度的心臟超音波檢查,醫生說他目前心臟狀況維持得很好!雖然左心室心肌纖維化的部分和輕微的三尖瓣逆流(這個都是之前都有的狀況),但收縮都很正常。
很驚喜的是醫生覺得可以試著降低心臟藥的劑量!聽到覺得有點感人😭 調整後需要3個月後拍X光、6個月後心超追蹤,希望一切順利!希望我的10歲阿伯鞋繼續當我的健康阿伯❤️(鞋:「妳才全家都阿伯😡)
眼睛 病毒疣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週漏網東西軍角逐的選項是:「無尾熊性病」vs.「達賴出專輯」。經過24小時的刺激票選之後呢,「無尾熊性病」獲得56%的網友支持。
我們難得可以這麼光明正大討論性病。這則我提議的,先前還真的不知道在無尾熊可愛外表下竟然藏著花柳病,而且據說有半數都被感染,有些地方甚至九成都確診。
其實性病並不是人類專屬的,例如牡蠣會得皰疹,兔子會得梅毒,海豚會得生殖器疣,就是像「菜花」那類的東西。但是今天的主角「披衣菌」(Chlamydia)是一種「很成功的菌」,從青蛙到魚再到鸚鵡等的所有動物,都可能被它感染而生病,披衣菌可以說是聯繫所有物種的細菌,是全球最常見的性病,每年有大約1.31億人患病,而美國大約有十分之一性生活豐富的青少年,都感染了披衣菌。但是呢,披衣菌在人類身上的症狀很輕微,大部分的人是沒有症狀的,所以根本不會知道自己感染,但是放著不管最後可能導致不孕、骨盆腔發炎,病人往往是等到想生小孩卻一直不孕的時候,才赫然發現自己感染了披衣菌。
雖然這些症狀是「人熊共通」的,但和人類不一樣的是,無尾熊一旦感染披衣菌,症狀就會非常嚴重,會引發劇烈發炎反應、長巨大的囊腫,還會損傷生殖器官,其實最明顯的就是,如果看到無尾熊眼睛周圍怎麼紅紅的,好像發炎的樣子,通常都是感染了披衣菌,而且細菌會快速跑到泌尿道,從生殖器跳到膀胱上,在最壞的情況下,無尾熊小便的時候會痛到慘叫,而且會產生明顯的氣味,嚴重的話可能會失明,最後死亡。
我特地去查了一下,無尾熊一天差不多會睡20小時,清醒的時候也不太會消耗牠們珍貴的體力,唯二會做的事情就是吃飯和進行「樹上運動」,而且不管母熊有沒有排卵,公熊都會「硬上」,但公熊處處留情又不戴套,小寶寶生下來也會被媽媽感染,所以性病就這樣傳來傳去,最後就變成現在這樣超過半數都得病了。
加上無尾熊跟人類一樣也會感染「反轉錄病毒」,這種病毒類似「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會削弱無尾熊的免疫系統,讓牠們更容易遭受病魔攻擊,像是感染披衣菌或罹患癌症。還有我們人類壓力大的時候,免疫力不是會下降,容易生病嗎?無尾熊也很容易在壓力過大的時候感染披衣菌,我也不知道他們每天都在睡覺壓力是能夠多大。
其實無尾熊很脆弱,熊生很辛苦,主要死因有10%是被狗咬死,30%被汽車撞死,近年森林大火也是嚴重衝擊,但這些都不及披衣菌的殺傷力,40%的無尾熊都死於性病,導致最近20年來無尾熊數量暴跌了80%。
目前雖然有抗生素可以對付披衣菌,但有點治標不治本,加上用抗生素會干擾無尾熊的腸道微生物群系,影響牠們分解尤加利葉的能力,專家就希望從能夠預防疾病的疫苗下手。我們剛剛提到披衣菌是人熊共通嘛,但其實無尾熊感染的披衣菌版本,和人類感染的並非一模一樣,不過因為披衣菌本身的特性,加上菌的基因組比較單純,所以人熊身上兩種菌的相似度還是非常高,這些相似之處就使得專家認為,無尾熊很可能就是研發人類疫苗「缺少的那塊拼圖」!
目前生物學家正打算在無尾熊身上,進行披衣菌疫苗的相關試驗,但其實也是頗有難度,因為專家們還在努力瞭解牠們的免疫系統,另外光是要從樹上摘下一隻無尾熊並且進行健康檢查,就要花掉2000美元,差不多6萬台幣,後續要讓無尾熊測試30種不同的標靶疫苗,費用也將會相當可觀。一般實驗室都會用「白老鼠」來做醫療研究,但可惜的是老鼠對披衣菌的免應反應與人類的有很大不同,所以直接拿無尾熊做實驗會是較為理想的。目前還無法得知,對無尾熊披衣菌的研究,會對開發人類疫苗方面有多大的幫助,尤其是目前COVID-19衝擊,連動物學家們的實驗室都被迫關閉,但可以肯定的是,這項研究就算沒有幫到人,也絕對會幫助到無尾熊們。
看起來披衣菌的疫苗研發,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無法被抗生素治療的無尾熊,現在已經嚴重威脅整個物種的生存,目前有個充滿爭議的解決之道,就是把感染披衣菌的無尾熊安樂死,留下健康的個體繁衍後代,你同意這個做法嗎?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如果喜歡我們的節目,記得幫我們在臉書按讚跟分享出去,或是在YouTube訂閱我們的頻道,如果想看更多的國內外新聞的話,也請您上YouTube搜尋寰宇新聞!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E1xfBmtjYs/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