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不同的聚會中,有朋友提到覺得好像今不如古,不管我們討論的部分是指新聞環境、交友方式、談論話題的深度等等。
但我總是覺得是反過來,整體情況應該是越來越好才是。
然後我就每次都會想到真確(Factfulness)這本書。
雖然當初沒有機會在書出版前推薦,但是後來我還是閱讀書稿,並且覺得非常精彩和有趣,真的可以一讀。
如果你想多瞭解一點,可以看看這篇書評:
《真確》:台灣人比日本人富裕、台灣治安也比多數國家優良?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04166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300的網紅下一本讀什麼?,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20年底,知名YouTuber愛莉莎莎發表了一支「喝橄欖油排膽結石」的民俗療法影片,被另一位YouTuber台大兒科醫師蒼藍鴿批評是誤導民眾。2021春節期間,愛莉莎莎拍攝影片反擊對方言論,反而遭到醫療人員和眾多網友嚴厲批評,最後終於發布道歉影片,並且下架前面兩支高度爭議的影片。 這集節目我彙...
「真確 書評」的推薦目錄:
- 關於真確 書評 在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真確 書評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真確 書評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真確 書評 在 下一本讀什麼?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真確 書評 在 下一本讀什麼?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真確 書評 在 下一本讀什麼?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真確 書評 在 [心得] 真確:扭轉十大直覺偏誤,發現事情比你想- 看板book 的評價
- 關於真確 書評 在 真確- 帶領你清晰思考世界的必備指南。」 比爾‧蓋茲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真確 書評 在 #心得分享《真確》 - 書籍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真確 書評 在 知識的最先覺- 比爾蓋茲年度選書,兩個月內連三次推薦,並 ... 的評價
- 關於真確 書評 在 [心得] 《真確》導讀- book - PTT學習區 的評價
- 關於真確 書評 在 [心得] 真確(FACTFULNESS)- 看板book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 關於真確 書評 在 [心得] 真確- book | PTT Web 的評價
真確 書評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上個月瓦基跟高中同學 #Denny 聊天時發現,他的閱讀量很驚人,不到半年就讀完100本書!特別邀稿請他跟大家分享他的訣竅!
👋Denny:「我跟大家一樣,每年都會在新年新希望許下願望。但是今年的我採取了新的方法快速讀很多書,反而提前達標了!」
#美國MBA #資深經理 #重度YouTube成癮 #Waki高中同學
全文 https://readingoutpost.com/how-to-read-100-books-in-6-months/
【不到半年看完100本書的六個訣竅】
去年,我整年只讀了20本左右的書 ,而且還包含了繪本。然而,在今年不到半年的時間我就看完100本書,並不是灰姑娘一夜變成公主的故事,我本來就有閱讀習慣,大學時期一年也會看個100本書,但這次不到半年就100本是一個新紀錄。
這100書,指的是書店常見的三百到五百頁那種紙本書籍,不包含研究報告、教科書、雜誌、漫畫、小說、有聲書,加上這些的話,可能又是額外的一百多本。而其中,差不多有五本是我重讀的,像是麥爾坎.葛拉威爾的《異數》。
長居世界富人排行榜前幾名的比爾.蓋茲和巴菲特,都有著熱愛閱讀的習慣。如果你把閱讀當作興趣,這些投入在讀書和睡著的時間,你簡直讓生活跟世界首富沒有兩樣。
以下我想跟你分享六個訣竅,我覺得當你培養了這些新習慣之後,甚至可以讓你一年的閱讀量增加10倍。
【1.主題式閱讀】
我認為大量閱讀很多書,比精讀一些很棒的書還更好,對於大量閱讀常見的批評是,這樣只是在囫圇吞棗,即使很快的看完一本書,過沒一年就忘記內容了,有看跟沒看一樣,純粹就是在浪費時間。的確,閱讀很大的風險是會看到爛書,看完一本爛書會少掉看一本好書的時間。
但是,我們對於某個主題,怎麼可能在開始研究前就是專家?雖然會有書評推薦評分這些指標,讓我們判斷一本書的好壞,但是即使是好書,每個人能夠接受的描述和舉例也不完全相同。例如舉出很多研究理論的書,雖然證據力很足夠,但對很多人可能太硬了不容易閱讀。
如果運用「主題式閱讀」就能減少這個風險,我們針對某一個主題篩選出四到六本書,全部看完後應該會發現,有些觀念在這些書裡面大量的重複了 ,這些重複觀念相較起來是這個主題比較沒有爭議的 ,如果只有其中一本書提到,也沒有有力證據支持,可能就是這個作者的主觀觀點。
想要使用主題式閱讀一定要運用圖書館。因為一口氣買下好幾本書,可能會冒著買到爛書的風險,不是每個人都能這樣一擲千金。而且精讀一本書真的就比大量閱讀還要有效嗎?記憶長度會更久嗎?我自己的經驗是一次就讀完一本書,會比一本書斷斷續續分成一個月來看,對於內容記憶的更清楚。
我並不是倡導每個人都是半年100本,而是在合理範圍盡可能的看更多,即使是精讀,一年12本書應該也是合理的目標。
【2.改掉慢速閱讀的壞習慣】
如果會速讀當然很棒,但如果你跟我一樣,沒有學過那些速讀的技巧,像是加快看的速度還有擴大視野,又想要增加閱讀速度,我們至少要解決慢速閱讀的習慣。
第一個常見的壞習慣是「心裡默念」。每個人平均的閱讀速度跟說話速度差不多快,因為大多數人都有心裡默念的習慣。我們其實不需要逐字逐句唸才能掌握意思,大腦在眼睛看到這些字的時候就能掌握整個段落。默念反而會拖慢了閱讀速度。
舉例來說,這個句子:「研表究明,文字的序順並不定一能影閱響讀!」怎麼聽起來怪怪的,但你還是看的懂 ,因為我們在讀整段文字頭腦會想要走捷徑用整塊去理解,當你用念的才會發現字是亂的。這個當然是閱讀的好處,但在校稿的時候很可能抓不到錯誤。
其實,英文也是這樣,拼字錯誤不會影響理解力。舉一個英文句子為例:「Aoccdrnig to a rscheearch at Cmabrigde Uinervtisy, it dseno’t mtaetr in waht oerder the ltteres in a wrod are.」對於英文單字來說,最重要的是「第一個字母」和「最後一個字母」只要是正確的,其他就算調換順序,你還是可以順利閱讀。
第二個常見的壞習慣是「回頭重複閱讀詞語」。你很有可能重複讀,卻沒有意識到自己有這個壞習慣。我以前有過,可能是害怕沒有弄懂上一句的意思,或是覺得看一遍可以更了解,反而會拖慢閱讀速度。
你應該要直接拋棄掉這個恐懼,因為花時間在原本看過的內容,不如直接往下看,可能作者還會詳細描述,或是舉出其他更生動的例子。
【3.建立主動閱讀的習慣】
「主動閱讀」的訣竅可以總結成三個字:「用找的」。人在專心思考某一件事情時,大腦就會進入專注模式,神經只會在特定的區域進行連結。在專注的情況下,我們通常能將閱讀的問題想得更深入。
例如我們在做閱讀測驗的時候,有個小技巧是先看題目再看文章,去找出回答問題的答案。主動閱讀會比起要你從第一個字看到最後一個字,更有「目的性」。有兩個方式可以幫助主動閱讀,分別是「問問題」和「建立假設」。
在開始看書之前,你可以先對自己「問問題」。例如你想了解跟睡眠相關的主題,就問自己睡覺的功能是什麼?睡覺有沒有不同的週期?要怎麼幫助睡眠?在讀的時候找出這些問題的答案,像是自己給自己閱讀測驗的題目。如果在這本書沒有找到問題的答案,可能在下本同領域的書會回答你(延伸閱讀:《為什麼要睡覺》殿堂級睡眠寶典打破11個迷思)。
另一個方法是,以武斷主觀的方法「建立假設」,看看作者觀念是贊成還是反對你。例如:(1)睡覺時間長度會因人而異、(2)有些人可能只要睡3小時、(3)攝取酒精可以幫助睡眠。我們在藉由新資訊判斷,原先假設是否正確的時候,就是一種主動式閱讀。
我們現在談的是只看一本書的情況,但如果還運用剛剛提到的主題閱讀,其他書直接幫你下好了武斷主觀的假設,你的主動閱讀變成找出這個作者,有沒有提到另一本書作者的看法,他是引用、贊成還是反對。利用好奇心當作你的咖啡因,幫助你讀完整本書,而且會接著很想看下一本。
「用找的」這個練習,也是改變閱讀速度的練習。在重點的部分放慢速度,在你覺得文章在解釋無關緊要的細節,或是你已經知道的部份去加速閱讀。
【4.直接讀這本書的結構】
除了先看前言和目錄之外,我建議也先快速把整本書翻一次,直接弄清楚書本的結構。這不只能幫助加快之後的閱讀速度,還能提前理解整本書的意思。
例如《真確》這本書的副標題「扭轉十大直覺偏誤」,你就可以直接去看是哪十個,在之後閱讀的時候,會像是有路標一樣知道自己走到哪裡。不過,這部分講的完全不適合小說和詩詞,因為你會讓自己直接被暴雷。
我也很推薦瓦基寫的另一篇文章〈《雪球速讀法》一張圖學會如何用30分鐘讀完一本書〉,裡面用一張圖完整地說明了這種速讀的訣竅。如果你能在讀完書之後,用自己的話闡述這本書的大綱和精華,就算得上讀完一本書了。
【5.兩分鐘法則】
對大多數人來說,這一點是最重要的:「直接行動」。你可以用「兩分鐘法則」來培養習慣,如果半年才看一本書,很容易三天打魚兩個月曬網 ,或著只有一開始才會短短的讀一下,沒多久又放棄了。本來就很適合用來建立各種習慣的兩分鐘法則,在閱讀方面也很適用。
由於大多數的人是「沒有閱讀習慣」,而不是「讀得不夠快」。兩分鐘法則可以幫忙你直接開始閱讀。如果你有兩分鐘的時間,就打開書本看個一兩頁就可以了,把目標從每一個晚上睡前都閱讀,改成睡前讀一頁書,喜歡的話就繼續下去。不喜歡的話,可以放棄沒有關係,立刻換一本書,或是做別的事情,等明天再試試看。
大量閱讀可以幫助養成每天都閱讀的習慣,就像刷牙一樣,每天都會想要做一些,不然會覺得今天怪怪的。我是把閱讀當作興趣而不是工作,達到半年100本也是一個意外。並不是先設定好一個100本的KPI(關鍵指標) ,才去執行這些步驟。而是有空的時候就多看一點,沒時間的時候就處理別的事情。
我覺得看完一本書,就像安裝一個新能力一樣,更多時候也會驚訝,為什麼我原來不知道這些事情!?
【6.如何快速選書】
雖然大量閱讀可以少了一些選到爛書的風險,但如果一開始就能夠選到好書也很棒。台灣博客來網站的評分很不賴,但是評論的人數比較少一些讓我有點擔心踩雷。望眼國外的書籍資訊,很多人會追隨比爾.蓋茲的書單,我自己是把英文書評網站 Goodreads 當作我的選書 IMDb,或是Amazon上也有很個人化的推薦。
如果你是英文苦手,也可以訂閱閱讀前哨站的電子報,瓦基每季都會整理12本暢銷書的 Goodreads 正面和反面評論,幫你快速挑選出適合自己的書。
【訂閱連結】 https://readingoutpost.com/book-picking-subscriber/
如果覺得我舉的例子太少,你也可以參考瓦基分享過的文章〈愛書人的43個私藏網站與社群〉,裡面有更多的選書好料。
除了在網路上搜尋之外,我最喜歡的方法是直接在書店和圖書館先快速看一次。你可以利用文章前面提到的第四個訣竅「直接讀這本書的結構」,用兩三分鐘看完整本書的架構,大概就能知道這本書的內容重點。也很有可能內容實在很容易懂,翻了這幾分鐘就夠用了,直到真正需要時再去細讀也可以。
如果你還懶得出門,現在甚至還多了網路線上圖書館的選擇,像是「台灣雲端書庫」就是很不錯的出發點。
【最後】
下次在你抱一大堆書回來讀之前,我想請你對自己提出「兩個問題」:
1.最近你從書上學到最重要的概念是什麼?
2.下一個你想要更了解的主題是什麼?
歡迎你留言跟我說,我很好奇你的想法是什麼!祝閱讀愉快!
真確 書評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Openbook選書小組每週精選
#精彩扼要的短書評
👉強菌天敵(行路)#用病毒消滅超強細菌 #大自然深不可測的平衡機制
👉智惠子抄(麥田出版)#在詩作中融入妻子靈魂 #在藝術中迸發生命火花
👉《北齋漫畫》與狂人畫家的一生(遠足文化第一編輯部)#從莫內到手塚治虫 #引領全世界畫壇的繪畫技法聖經
👉烈日下的對決(大塊文化)#呈現衝突與和平間的深層人性 #圖文編排充滿童趣寓意深遠
👉我如何真確理解世界(先覺出版 - 思潮的最前線,知識的最先覺 )#從漢斯羅斯林獨特的成長歷程 #了解公共衛生領域過去半個世紀的流變
👉報紙之死(印刻文學)#美洲中時的創生與消逝 #台灣報業史不為人知的一環
👉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7:過濾氣泡、假新聞與說謊媒體──我們如何避免被操弄?(麥田出版)#以德國文化為基礎 #提出可操作的手冊
👉絲綢之路(聯經出版)#兼具歷史縱深以及面向廣度 #打破西方中心史觀
👉十字軍戰爭全史(馬可孛羅文化)#詳述十字軍東征歷史 #及對歐洲中東乃至北非的影響
👉當我們住在一起(聯經出版)#枕蓆相偎的不是愛人 #而是圍繞家宅的昆蟲與動物
#我們覺得這本書很棒喔
#有興趣的話請你也可以讀一讀
更多選書評語請參考👇👇👇
————
👉訂閱電子報,收信掌握本刊完整報導:https://lihi1.com/EbuBe
👉追蹤Openbook IG:https://goo.gl/Enkzy3
真確 書評 在 下一本讀什麼?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年底,知名YouTuber愛莉莎莎發表了一支「喝橄欖油排膽結石」的民俗療法影片,被另一位YouTuber台大兒科醫師蒼藍鴿批評是誤導民眾。2021春節期間,愛莉莎莎拍攝影片反擊對方言論,反而遭到醫療人員和眾多網友嚴厲批評,最後終於發布道歉影片,並且下架前面兩支高度爭議的影片。
這集節目我彙整了《專業之死》這本書的重點資訊,交叉比對這起事件可能的起因和過程,整理出我們能從書中學到的五件事情。《專業之死》是寫給所有現代人看的必讀之書,無論你自認為是專業領域中的專家,或者你只是一個像我一樣普通的平民百姓,這本書都會帶給你不同於以往的觀點。更進一步,讓我們認識民主制度和數位浪潮的結合之下,身為個人該如何保持冷靜和理性,扮演好自己身為公民的角色。
在節目的尾聲,還有我取名「瓦基」這個名字的由來,有興趣的朋友記得聽到最後唷!
📝部落格文字版 https://readingoutpost.com/death-of-expertise/
《專業之死》購書連結 https://readingoutpost.com/recommends/the-death-of-expertise/
👉您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知識的假象》如何離開同溫層?你可以從這3件事著手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e-knowledge-illusion/
《為什麼聰明人會做蠢事?》讀書心得:掌握變聰明的3種方法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e-intelligence-trap/
《失控的群體思維》我們為什麼這麼容易受別人影響?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e-power-of-others/
《真確》 一張圖認識10大直覺偏誤以及我們該如何求真
https://readingoutpost.com/factfulness/
《以少創多》人類終於學會了用更少資源創造更多繁榮
https://readingoutpost.com/more-from-less/
📚我讀過的其他好書,以及閱讀習慣的培養
【好書推薦】2020年,為我帶來最多啟發的10本好書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20-favorite-books/
【好書推薦】2019年閱讀前哨站最喜歡的10本書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19-favorite-books/
【好書推薦】2018年閱讀前哨站最喜歡的10本書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18-favorite-books/
2021年養成這3個習慣,一年讀50本書改變人生軌跡 https://readingoutpost.com/how-to-read-50-books-a-year/
喜歡看別人的讀書心得與書評?愛書人50個私藏去處 https://readingoutpost.com/book-lover-collection/
🎧希望你從這個頻道認識更多好書,找到你的下一本讀什麼
👉Apple Podcasts https://apple.co/34gUy39
👉Google Podcasts https://bit.ly/2SfLGF9
👉Spotify https://spoti.fi/3i71G70
🌏Website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dcast
👉關於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
官方網站: https://readingoutpost.com
語音信箱:https://readingoutpost.com/contact
訂電子報:https://readingoutpost.com/book-picking-subscriber/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ReadingOutpos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readingoutpost
Telegram: https://t.me/s/readingoutpost

真確 書評 在 下一本讀什麼?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你聽過這個說法嗎?「你身邊最親近的五個人,平均起來就是你自己!」我們並不如自己想像中的獨立,而是受到周遭群眾影響的產物。
《失控的群體思維》的作者是心理學及人類行為學家麥可.龐德(Michael Bond),他認為人類社會的「群性」影響了我們每個人的行為和思想,使用得當可以帶來凝聚和團結的好處,但若不稍加注意反而會引起激烈的衝突和極端的偏激。
「群體會影響個體」這個概念雖然不是新鮮事,但是跟我們每日的生活之間,有什麼具體的關係?我們可以從這些理論之中學到什麼?我們常聽到的「同儕壓力」和「同溫層效應」是怎麼形成的?身為團體中的一員,我們該如何在群眾之中保持清醒?如何在獨處時找回理智?
【本集節目由 Himalaya 贊助播出】
📝Himalaya 有聲書播客使用心得,隨時隨地用耳朵學習
https://readingoutpost.com/himalaya-app/
VIP會員免費體驗60天,註冊結帳時輸入優惠碼「WAKIREAD」
https://www.himalaya.com/mPmbo
📝部落格文字版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e-power-of-others/
《失控的群體思維》購書連結 https://readingoutpost.com/recommends/the-power-of-others/
👉您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知識的假象》如何離開同溫層?你可以從這3件事著手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e-knowledge-illusion/
《真確》 一張圖認識10大直覺偏誤以及我們該如何求真
https://readingoutpost.com/factfulness/
《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6個議題省思以及延伸閱讀
https://readingoutpost.com/lowest-hanging-fruit/
《為什麼聰明人會做蠢事?》讀書心得:掌握變聰明的3種方法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e-intelligence-trap/
《為一般人而戰》無條件基本收入是假議題?還是真良藥?
https://readingoutpost.com/war-on-normal-people/
📚我讀過的其他好書,以及閱讀習慣的培養
【好書推薦】2020年,為我帶來最多啟發的10本好書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20-favorite-books/
【好書推薦】2019年閱讀前哨站最喜歡的10本書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19-favorite-books/
【好書推薦】2018年閱讀前哨站最喜歡的10本書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18-favorite-books/
2021年養成這3個習慣,一年讀50本書改變人生軌跡 https://readingoutpost.com/how-to-read-50-books-a-year/
喜歡看別人的讀書心得與書評?愛書人50個私藏去處 https://readingoutpost.com/book-lover-collection/
🎧希望你從這個頻道認識更多好書,找到你的下一本讀什麼
👉Apple Podcasts https://apple.co/34gUy39
👉Google Podcasts https://bit.ly/2SfLGF9
👉Spotify https://spoti.fi/3i71G70
🌏Website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dcast
👉關於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
官方網站: https://readingoutpost.com
語音信箱:https://readingoutpost.com/contact
訂電子報:https://readingoutpost.com/book-picking-subscriber/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ReadingOutpos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readingoutpost
Telegram: https://t.me/s/readingoutpost

真確 書評 在 下一本讀什麼?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你知道嗎?要從一個人的外表跟臉部情緒判斷他是怎樣的人,可能是非常失準的。騙子可以看起來忠厚老實,間諜可以看起來忠心耿耿,無罪的人可以看起來緊張兮兮。然而,要真正透徹地理解一個「陌生人」,從來就不是件簡單的事情。
《解密陌生人》這本書在美國出版之後,引發熱烈的討論和爭議,主要原因是內容碰觸到許多敏感議題,例如:白人警察路邊臨檢黑人女性最後演變成獄中自殺、史上最駭人的兒童性侵案被掩蓋長達20年、校園撿屍性侵是酒精催化後意識不清的結果。
作者試著從這些真實案件中抽絲剝繭,指出這些悲劇事件的背後,跟「人們對於陌生人的誤解和盲點」有著強烈的相關性。我們該如何認識眼前的陌生人?又該如何跟他們打交道?書中給的不一定是答案,而是顛覆你既定看法的另一種新視野。
📝部落格文字版 https://readingoutpost.com/talking-to-strangers/
🛒購書連結 https://readingoutpost.com/recommends/talking-to-strangers-2/
👉你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引爆趨勢》讀後心得:點燃讀書動力的3種方法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e-tipping-point/
《為一般人而戰》無條件基本收入是假議題?還是真良藥?
https://readingoutpost.com/war-on-normal-people/
《民主式經濟的誕生》創造多數人的繁榮,而非少數人的利益
https://readingoutpost.com/democratic-economy/
《真確》 一張圖認識10大直覺偏誤以及我們該如何求真
https://readingoutpost.com/factfulness/
《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讀後感
https://readingoutpost.com/guns-germs-and-steel/
📚我讀過的其他好書,以及閱讀習慣的培養
【好書推薦】2020年,為我帶來最多啟發的10本好書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20-favorite-books/
【好書推薦】2019年閱讀前哨站最喜歡的10本書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19-favorite-books/
【好書推薦】2018年閱讀前哨站最喜歡的10本書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18-favorite-books/
2021年養成這3個習慣,一年讀50本書改變人生軌跡 https://readingoutpost.com/how-to-read-50-books-a-year/
喜歡看別人的讀書心得與書評?愛書人50個私藏去處 https://readingoutpost.com/book-lover-collection/
🎧希望你從這個頻道認識更多好書,找到你的下一本讀什麼
👉Apple Podcasts https://apple.co/34gUy39
👉Google Podcasts https://bit.ly/2SfLGF9
👉Spotify https://spoti.fi/3i71G70
🌏Website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dcast
👉關於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
官方網站: https://readingoutpost.com
語音信箱:https://readingoutpost.com/contact
訂電子報:https://readingoutpost.com/book-picking-subscriber/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ReadingOutpos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readingoutpost

真確 書評 在 真確- 帶領你清晰思考世界的必備指南。」 比爾‧蓋茲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真確 :扭轉十大直覺偏誤,發現事情比你想的美好》比爾‧蓋茲2018年度選書「我所讀過最重要的書之一,帶領你清晰思考世界的必備指南。 ... <看更多>
真確 書評 在 #心得分享《真確》 - 書籍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真確》其實我忘了我在哪看到這本,畢竟是暢銷書,所以無處不見他。/,我是先看到作者的自傳才看這本的,一開始我看到封面他說「發現事情比你想得 ... ... <看更多>
真確 書評 在 [心得] 真確:扭轉十大直覺偏誤,發現事情比你想- 看板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書名:真確:扭轉十大直覺偏誤,發現事情比你想的美好
作者: 漢斯.羅斯林、奧拉.羅斯林、安娜.羅朗德
ISBN: 9789861343242
心得:
作者是一名醫師及公衛教授,曾參與世界衛生組織,創辦了無國界醫生的瑞典
分部(其它經驗下略),因此,這本書的舉例與數據,都是放眼全球的規模。
相較於同類別(邏輯思考)的書藉,是一本格局特別廣闊的作品,除了介紹十
種常見的思考偏誤,也帶領讀者認識世界幾二十年來的進步。
其中也包括了作者在非洲等地的行醫經歷,以及在各國演講、接觸到不同國藉、
身份的人,與之交流,觀察他們對世界的看法。
在前言,以十三個關於現代世界的選擇題,作為開場(如:現今全球多少2歲
兒童有接種疫苗?),並且公佈了各國專家、大眾,以及黑猩猩的答題正確率……
結果出乎意料,黑猩猩(隨機選)正確率最高XD
原因據作者所述,因為學校教的是四十至二十年前的舊的認知,而科技與衛生
發展又在近二十年取得巨大的進展,種種改變加總起來,世界已經有全新的面貌,
而人們卻還停留在舊時代的想像。以及媒體偏好負面消息,刻意誇大,形成推
波助瀾的效果。
每一題選擇題,可對應到後面各章的思考偏誤,講述為何人們容易有這樣的想法
(和演化、媒體有極大關係)。
十一個篇章,介紹了十種思考偏誤,以及結語。
文筆輕鬆有趣,然而從行醫經歷,也能看出偏鄉醫師的辛勞與面臨的殘酷之處,
比如第五章:失真型直覺偏誤的例子中,作者在莫三比克行醫,所在醫院人手
資源相當不足,以至於提供的醫療服務有限,有一次在其它服務處的醫生來訪,
指責作者沒有盡全力照顧到院的病患。
作者的論點是,把所有時間精力擺在到院的病患,不如提升醫院以外的醫療服務,
能救更多的病人。「我得為這個地方所有死去的病人負責,不只是死在我眼前的,
還有不是死在我眼前的病人。」
並且以數據支持他的論點,在該處大部份病患不能及時送到醫院,所以與其在醫
院冶療病患,不如在各地組織社區醫護所、訓練基本醫護人員,讓病人可以就近
治療、及早治好疾病,方能挽救更多人命。
這是一個資源有限的殘酷算數。作者的結論是,人們對事物的認知,常會有不成
比例的失真。如果我們把太多注意力在眼前看得見的事物,卻沒注意背後更大的
數字,那麼我們可能會把珍貴資源花在解決一小部份的問題。
總結來說,是一本切入角度很特別的思考類型書藉,內容很實用,也許還有一些
勵志成份(因為作者認為現代人對世界的想像都過份悲觀)。
最後引用一段,書中作者自稱為「可能性主義者」,既不抱持無端的希望,也不
抱持無端的恐懼,持續抗拒過度誇大的世界觀。
不是無可救藥的樂觀,而是對現實有清楚的認識。
這就是本書最恰當的註解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9.152.22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66464951.A.CF6.html
關於這點,要解釋一下
作者認為「情況沒有想像那麼糟」不等於「情況很好」
它只是沒有那麼糟。
而「情況正在改善」也不等於「情況很好」
它只是正在變好,可能還有很多變好的空間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