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7 恭喜 向華、吳欣怡抽中書。請私訊收件人姓名、手機及地址,由出版社幫忙寄出,謝謝。
🤤【抽書活動】--《那一天,憂鬱症找上了我》
從拒絕承認到勇敢面對,一個記者戰勝憂鬱症的真實告白
#皇冠平安文化
。
請完成句子:
#搞笑的是我最害怕(什麼或什麼事)。
先填一下括號內的害怕,然後放著,文章最後會再談到。
。
憂鬱症是現代人的文明病,根源是為人我和諧而壓抑了太多自己真實和任性的部分。壓抑的部分恰好是人最重要的核心,往後會接連失去控制感、自信心,覺得自己不配XXX,像是進入半放棄狀態。
當事人先有失眠、焦慮及過度反應開始,生理表現召示著心理的不適,當事人仍然拒絕承認不一樣,被動等待事情好轉(以為自己就會好)。當累積一定程度就會「崩潰」,什麼秩序都不在了,正式進入憂鬱心理的自動化反應,當事人心裡還會這樣想:「一切都是我的錯,我很抱歉得了這種病…」(P75)
我發現很多人沒有盡早就醫,一部分是擔心憂鬱症的標籤,另一部分則是對精神科看診充滿錯誤的想像,尤其是認為一旦進入健保系統登錄,那個污點就會一輩子跟著。現實上,僅有少數職業會如此介意,而我的想法是,如果都不一定活得下去了,那麼「此時此刻」才是最重要的,先不要為明天擔憂。
本書作者原是記者,整本書算是故事、知識、心境求診的書寫。
#第一部:
記錄了他發現憂鬱症的震驚與如何逐漸接受,記錄了在韓國看診的過程,醫生的問診與反應,中間又怎麼用藥(及用藥知識),看了之後較能有正確概念。
#第二部:
他與家人、好友間的公開坦露,當承認事實並說出口,也有個明確的態度進行治療,對方反而知道怎麼相處,並成為當事人的支持系統。當然不會理解而隨便亂安慰的傢伙也大有人在,這時更不需要在乎他們,好好認同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部:
是個人自我覺察,憂鬱來時,情緒會讓想法不理性,而想法會召喚更負面的情緒,就陷下去了。作者有些方法,能練習讓自己覺察不合理的想法,緩降那個不安。
例如:情緒日記(P131,如下圖),重新評價焦慮程度;自我獎勵的貼紙;腹式呼吸。
#第四部:重新認識自己。
作者與好友約見面,讓好友以問問題的方式去理解他,如問:「你平常很樂觀正向,怎麼會這樣?」、「你之前受的沉重壓力是什麼?具體聊一下」、「什麼原因讓你下定決心去精神科?」、「你為什麼會覺得失去歸屬感?」
作者慢慢地回到一個狀態,重新認識自我,他看清什麼是生命裡比較重要的事,同時也學習到情緒能力--能自己獨立消除不安的程度。
最後還蠻有趣的,診所護士問:「請問您下次要預約什麼時候呢?」,他說「不用了,今天是最後一次。」
「天啊,太恭喜您了。」護士們立刻給予海狗式鼓掌。
畢業了呢。
。
#回到完成句子:搞笑的是我最害怕(什麼或什麼事)。
人所害怕的,會隨著心情不同而不同,可從此句檢查一下是否為不合理的信念,例如包含「應該」、「總是」、「一定」、「全部」…的概念
#例如:搞笑的是,我最害怕別人怎麼看我。
反論:人們的注意力通常是在自己身上,即使看別人而評論也只是一下下而已。
解決方法:你管別人怎麼看,反正也沒人看。XD
。
有興趣者可以參閱連結購買。目前79折221元。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01214
可以進去看更多簡介及目錄
。
♨贈書方式的條件:
1️⃣『為心理師粉專粉絲』。不是的趕快去按讚👍️,這可能要調一下,設定公開,否則我看不到你按讚,抽中了也會喪失資格。
2️⃣『在此篇貼文下方按讚👍 + 轉分享(一定要設公開,看不到分享也失格喔)』
3️⃣#需TAG一位朋友+留言:「搞笑的是我最害怕(什麼或什麼事)」
🤤🤤
。
活動日期:110/9/24(五)18:00~9/27(一)12:00截止喔
9/27(一)中午後公布 2 位幸運粉絲得書一本🙋♀️
⚠️中獎名單於貼文標題上公告
⚠️得獎者請私訊寄送地址,轉出版社為你寄出(限台灣本島)。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港。故 konggu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育有一子一女的Anda於2014年確診乳癌,進行切除手術後,2016年癌症復發,癌細胞轉移到肝臟。身體面臨巨變,她心情被受打擊可想言之,更甚者,她更要面對家中只有數歲大的子女,「醫生話畀我聽嗰下我都接受唔到」,Anda憂心指如何可以將自己接受不了的事告訴子女。 Anda的子女中,女兒更是「癡身」,...
真原醫好轉反應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是業配文*****
很多認識范媽的人,都會說范媽”ㄎㄧㄤˋ腳”。這在台語就是很能幹的意思。但在我看,范媽就是非常”progressive” 很進步。
就拿結婚這件事來說好了。范媽范爸結婚那個年代,這是六十年前,閔南人跟客家人之間通婚的很少。范爸又來自很保守的客家族群,結婚的對象是閔南人這件事,在當時的家族中頗受非議,但范媽說嫁就嫁。
嫁了之後,沒生兒子這件事,又受非議。范爸傳宗接代的觀念很重,小時候跟我們三姐妹的公關說法,是生男生女一樣好,但照我幾十年的觀察之後,我非常確定,真正的原因,是他拿范媽沒辦法。
我大學畢業後,想要出國念書,有這想法之後,是先跟范媽講.這當然是對家中權力歸屬,精密判斷之後的結果。沒想到,范媽說,你去問你爸。我心想,這恐怕要不好,范媽通常這樣講,就表示她不認同.果然去跟范爸講了之後,范爸主張,女生念那麼多書幹嘛,還是嫁個好老公最重要。我當場摸摸鼻子,要另覓途徑,沒想到范媽聽范爸這樣講之後,嗤之以鼻,只花了不到一天即推翻范爸判決。
到了美國幾年,范媽來紐約探我,我當時跟男友同居。在當年的台灣,"同居”仍被嚴重污名化,我當時有一點擔心,范媽會來那套,女孩子家如何如何。沒想到范媽參觀紐約家中時,進到臥室,舉起一腳用力踢了床邊幾下,然後評論,這床不錯,很堅固,不會發出異聲。
那年范媽跟我的一群朋友還一起去賓州的Pocono泛舟。這是whitewater rafting。 叫”白水”就是水流湍急,經過石頭,會起白浪的意思。是像秀姑巒溪泛舟,很刺激那種。而且不是與河水搏鬥而已,當年的習慣,碰到其他隊伍時,要打水仗。去之前,很多朋友私下跟我表達憂慮,不知帶范媽去是否明智。結果那天在水上,碰到友船時,最彪悍的就是范媽,充滿”給他死”的精神。此事在我朋友圈傳頌多時。
我跟蘿蔔頭結婚之後,有一陣子他先到新墨西哥州,我還在紐約工作。是我們夫妻兩人第一次遠距生活。當時蘿蔔頭很不適應,一直要我辭掉工作,說他一人工作就可以了。但我不肯,於是兩個人常常為這件事吵架。我當時跟范媽談起這事,我說吵得很厲害,恐怕得在婚姻跟我的記者工作之間擇一。我當時以為范媽會說,以婚姻為重之類的。沒想到范媽臉一沈說,那就離婚。范媽跟我說,女人最大資產是自己的能力,不是老公的能力。
我覺得范媽根本搞不清楚什麼是女性主義。但她這一生一路走來,我其實很難找到比她更具代表性的人物。我最佩服的,是她的理直氣壯。面對種種傳統的壓力,她沒有虛以委蛇,面對外界質疑的聲音,范媽堅定不移:老娘就是這樣,你想怎樣?
看過我跟范媽在一起的人,常會說我跟范媽很像。
是很像。
這次艾仕樂的贅疣貼指名要跟范媽合作。我其實滿感謝。因為要完成這個案子,母女兩人多了些時間相處。
剛開始我只是覺得好玩,讓范媽過過網紅的癮。艾仕樂本來還擔心范媽會有顧慮,一再說明產品的安全性,還要我跟范媽先試貼一下,確定沒有過敏反應,但我很清楚范媽的個性,對沒做過的事。她非常勇於嘗試,成的機會很大。
於是我先跟范媽解釋,什麼是贅疣,就是俗稱的小肉芽,形成原因未知,但主要好發在肥胖,糖尿病者身上, 年紀越大患有贅疣比例也越高,另外孕婦也是容易產生贅疣易偏高。贅疣主要出現在肩頸、手臂及身體其他部位,主要通常不是不處理,就是交給醫美雷射,面對這樣創新的產品,可以自行DIY移除肉芽,問她有沒有興趣嘗試。果然她一口答應,發動大妹幫她拍照,確認之後,我再到家裡幫她上貼片。
因為疫情的關係,我跟爸媽是線上視訊的多,疫情好轉之後,即使見面,也還是覺得人靠太近怪怪的。但為了幫她上貼片,我先用熱毛巾幫她擦拭脖子,然後再示範給她看。兩人靠得很近。我突然想起,有一個義大利朋友曾跟我說,亞洲文化肢體接觸太少,連父母都不抱抱,他覺得好奇怪。是真的很奇怪。應該要多抱抱才行。但我想我突然把她抱起來,還真是突兀,於是貼完後,我就拍拍她的肩膀。
六天之後,到家裡去幫她拆掉貼布,肉芽如預期掉下來了,傷口有一點點紅紅的,我說上點消炎藥膏,范媽連聲說,不用不用,我的皮膚好的很,一點都不會痛。再過一星期,我來驗收成果,果然已經逐漸康復中。范媽媽說貼上貼布後不會痛也不會癢,六天中她也不特別理它,還可以洗澡, 生活作息不變。
但這一天,我先跟范媽去小時候,她常常會帶我去的餐廳吃飯,完了安排化妝,然後拍了張合照。
抱抱真好。
產品介紹:雅各臣-艾仕樂贅疣貼
產品為歐洲專利設計,並且在歐洲多國銷售,獲得各國藥師推薦。
6天可移除贅疣,且在家就能自行操作,對於不敢或沒預算去醫美的人是全新的選擇。
購買通路:請洽官網及各大藥局
官網連結:https://www.gosmarttw.com/events/excilor
衛部醫器輸壹字第020750號 北市衞器廣字第110090092號
台灣雅各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台北市信義區基隆路二段189號16樓之4
消費者服務專線: 0800 099 200
真原醫好轉反應 在 曲家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1990年研究所畢業,我跟大多數的人一樣,決定要留在紐約闖一闖,實現我的美國夢,就算最後一事無成,也不虛此行,當時身邊有幾個要好的女同學,透過她們認識了一群很獨特的女性,年紀大我將近一輪,原以為應該比較保守,沒想到她們思維遠遠超越我,翻轉了我很多觀念。
有一個叫麗茲的女生,大學唸的是藝術,畫了幾年畫,後來突然組了一個搖滾樂團,年近四十,又下定決心要轉戰法律,苦讀多年,最後考上法官,單身的她,為了領養一個非洲孤兒,花了好幾年時間才順利把孩子接到美國,看著她一路靠著信念,做自己熱愛的事,到建立家庭,最終有這麼好的成就,羨慕她為自己而活的勇氣,不去在乎外面世界評價女性該有的模樣。
潔莉也是這樣一位打開我眼界的奇女子,來自德國的她,身高近6尺,擁有一雙超級大長腿,一頭又直又長的金髮與貼著額頭的齊瀏海是她的招牌Look,無論在哪兒都是大家注目的焦點,20多歲一個人隻身來到紐約,赤手打拼,在當時被視為最危險的下東城落腳,這是很多人不敢踏進的地方。
但潔莉就是不一樣,不僅要住在那裡,還拿出自己的積蓄,1989年開了一間Bar,而且是那個區域的第一家藝術家酒吧,整個下東城,從原本如鬼城般無人敢踏進去,到後來漸漸經營得有聲有色,還帶動了整個社區的經濟成長,多年的辛苦耕耘,總算開始好轉。
不久得知潔莉懷孕的消息,卻沒有公開男方是誰 (她的一貫作風),潔莉決定獨自懷下這個孩子,朋友圈都送上滿滿祝福,準備迎接新生命的到來。沒想到,女兒一出生即被診斷出第一型糖尿病,先天自體無法分泌胰島素,終生都需要靠施打胰島素控制血糖,當時寶寶在加護病房待了很長一段時間,在醫院的細心照料下才逐漸好轉。
25年前,資訊沒那麼發達,網路也沒那麼便利,女兒的病如晴天霹靂,原本滿懷期待,以為一切就要開始好轉,沒想到老天開了一個玩笑,讓她跌了一跤,自責沒有把孩子生得健健康康,未來要怎麼跟女兒解釋這個病,剛生完寶寶那段時間,除了幾個貼心的朋友,她都不希望大家去醫院探望,看見她落寞、心痛的模樣。
她知道自己必須再站起來,與其怨天尤人,不如放下並接受這一切,讓生活趕緊回到原本的軌道上,給孩子一個身心健康的成長環境。走出低潮後,第一件事就是重新整修她的家,為了能夠隨時觀測女兒的健康情況,室內所有的隔間/門都拆除,整個家宛如一個龐大的開放空間,廁所的牆面也全部以玻璃取代,原來她們必須這麼小心翼翼地度過每一刻,假使低血糖沒有即時發現,後果真的不堪設想。
但這個設計對朋友來說很尷尬,每回到她家作客,去廁所就像在上演一場赤裸裸的真人秀,潔莉還為女兒在客廳的挑高屋頂,垂降了一個盪鞦韆,讓她體驗自由自在、毫無畏懼,翱翔在空中的感受。女兒的飲食都由潔莉嚴格控管,時時刻刻注意血糖值,不僅飯前測血糖,一天還要注射好幾次胰島素。遺傳了媽媽的活潑正向,善解人意的她,是所有人眼中的開心果,潔莉從未把自己的期望強壓在孩子身上,只希望她快樂健康長大。
女兒知道媽媽一個人辛苦扶養她,總是主動幫忙分擔家務(印象中她最愛在家門口幫媽媽洗車),這麼多年過去,我們都忘了她是一個有先天疾病的孩子,她也不覺得自己與其他同齡小孩不同,因為潔莉給了她滿滿的愛,讓她自信做自己。
有一次在她們家,不小心撞見潔莉正準備幫女兒打胰島素。那個畫面我永遠忘不了,女兒緊緊依偎著潔莉,她輕聲地說:『不痛不痛,很快就過去了』,那一針不僅打在孩子身上,彷彿也刺進了媽媽的心中。
當下我的心都要碎了,直覺反應是趕緊道歉、離開,沒想到潔莉立馬叫住我說:It's ok。那是我第一次這麼近距離,看著一個母親為孩子注射,女兒默默地坐在那裡,沒有喊一聲痛。
女兒是她生活的重心,更是她工作的動力,她的酒吧在歷經了幾次危機後,依然屹立不搖,如今是年輕世代最愛出沒的地方,店門口的空地,是滑板玩家的練習場,室內的牆面,提供給年輕藝術家一個展示的平台,那裡更是獨立音樂創作人的天堂,週末有不同的樂團進駐演出,多年下來,已成為紐約市的著名地標,一個另類的文化創意聚落。
她說這都是有了孩子之後,身體裡那股不認輸、不像逆境低頭的力量,推動著她向前,每回在網路上看到她的報導,想到這一路走來的艱苦,我打從心底佩服這個女生。
每個人都有不為人知的苦,也有自己要面對的人生難題,我常常想起在紐約的那些年,想到麗茲與潔莉,雖然自己的成就,永遠無法與她們相比,遇到再多的困難與不如意,也要抬起頭,逆風前行。
今年,剛好是胰島素一百周年,想起了潔莉的女兒,如今也過了二十幾年,隨著醫療日益進步,胰島素也增加了多種劑型筆針,變得更方便且精準,相信她能更加自信、堅強地活出繽紛的色彩。
藉由這三幅畫傳達我對她們的思念,願她平安長大,未來無論逆境順境,保有一顆純真且勇敢的心。
期待你們看完故事之後,9/30(四) 23:59前留言跟我分享屬於你生命中的勵志故事,我會從留言中選出10位幸運粉絲,贈送簽名手繪卡片&限量雄獅胰島素跨界聯名筆組!
#分享你的小故事
#送出我畫的卡片
#每一張都獨一無二
#胰島素一百周年
#讓糖友為生活上色
#你覺得卡片裡畫了什麼
真原醫好轉反應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育有一子一女的Anda於2014年確診乳癌,進行切除手術後,2016年癌症復發,癌細胞轉移到肝臟。身體面臨巨變,她心情被受打擊可想言之,更甚者,她更要面對家中只有數歲大的子女,「醫生話畀我聽嗰下我都接受唔到」,Anda憂心指如何可以將自己接受不了的事告訴子女。
Anda的子女中,女兒更是「癡身」,會是想時時刻刻「癡」在媽媽身旁,這令本身要接受治療而身心俱疲的Anda更是矛盾,「每當自己一個人靜落嚟嗰陣,就會諗起自己嘅病情,跟住就會喊,經常都會覺得自己唔喺度,腦海經常都有呢啲畫面,但喺仔女面前要扮無事」,因為Anda認為子女年紀尚小,覺得不宜將自己病情告訴他們,因此在他們面前隻字不提自己患病。
可是小朋友的觀察力超乎想像,那時是Anda病發的時候,女兒也似乎察覺了媽媽有異樣,「有時同朋友去生日會,係件好開心嘅事,佢都話佢好想去,但佢去完之後就會話,『點解會用咗呢啲時間去同朋友玩呢』,佢話如果可以嘅話,『我會想多啲時間陪你』,我唔知點解小朋友會唔想去玩,喺呢個年紀用嚟陪媽媽,我就開始觀察佢,覺得佢有啲奇怪。」
Anda說女兒有時間中會問我些有關生死的問題,「譬如『媽媽你話人死咗會上天堂,你上咗天堂,仲可唔可以同我傾偈呀?又或者你可唔可以帶埋我去天堂呀?』我話人死咗先去天堂,我都唔知幾時會上天堂,如果我上咗天堂,你仲會有爸爸、有細佬、有其他親人,你都要好好生活,她就同我講,『唔啦,你死咗我自己喺度都無意思,我想同你一齊去天堂。』」
女兒的反應令Anda覺得太誇張,「佢(女兒)夜晚會喊,話會發夢,其實我陪咗佢好多晚,我都嘗試用自己嘅方法疏導她嘅情緒,睇吓佢咩事,發覺佢唔會話我知係咩事,淨係識得喊。」
Anda坦言那時不懂處理女兒的情緒,「每一晚你見到自己個女為自己身體狀況喺度喊,其實好很難受,嗰一刻其實我都好想喊,但我要好積極,我唔想畀負面情緒佢」,因此Anda成為一個嚴厲的母親,有時會責罵女兒,其實只時希望對方可以在自己在生時學會獨立,但女兒只是小學生,「依家諗返起佢都好無辜。」
Anda之前都參加過香港癌症基金會的活動,覺得他們幫到患癌的家庭,就向基金會下協助兒童的彩虹會求助,及後女兒獲安排藝術治療課程,Anda同時也獲輔導。
註冊藝術治療師海琳解釋指,藝術治療是心理治療的一種,它的獨特性在藝術創作方面,因為小朋友未懂說話時,已經可以塗畫,所以他們未表達到事情時可以繪畫輔助,加上治療師會邀請小朋友表達創作內容,孩子表達自己的能力因而加強。
海琳續指,治療過程與父母的溝通和相處很重要,因為他們處理到小朋友所表達的焦慮等情緒時,也可幫助小朋友與家長溝通,從而在家庭的層面上也可以處理問題。
Anda指女兒很喜歡畫畫,卻沒想過藝術治療可以幫到女兒,「原來真係投其所好,因為佢係有啲慢熱,未必容易同人傾到自己內心世界。」Anda透過藝術治療師,得悉女兒原來知道自己有很嚴重的病,雖然她不知道是甚麼,但知道是有機會會死亡的病。
Anda坦言那一刻自己才開始醒,因為她以為女兒一直都不知道患病,在她知道同時,自己又沒解釋清楚,令女兒覺得自己很快會離世,但其實情況未到如此惡劣,所以令她內心積壓了很多恐懼。
Anda接受輔導員建議跟女兒坦白病情,「其實佢哋可能只係小學五年班,已經察覺到身邊很多嘢轉變緊。」女兒清楚母親病情後,情緒有所好轉,令Anda如釋重負,「我覺得好開心,佢會好關心我嘅病情,但又唔會好似以前咁負面,而係積極咁看待。」
更令Anda窩心的是,女兒在接受藝術治療起,就已經會每晚製作小手工為自己打氣,現在更變成她的一個習慣,至今仍在繼續,Anda估計女兒為自己製作了約200份作品,「其實佢都幾犀利,可以一直維持咁做。」
Anda現時定期服藥控制病情,她的願望當然是身體健康,但也把女兒記在心上,「媽咪梗係最最希望見到個女大學畢業,之後結婚生仔,但如果喺呢刻,我見到佢她大學畢業已經好開心。」
香港癌症基金會屬下的彩虹會旨在協助5-17歲因家人患癌而受影響的兒童及青少年。彩虹會的臨床心理學家、藝術治療師和社工等專業團隊,可擔當患癌人士和孩子的溝通橋樑,紓緩孩子的憂慮。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Tbjhz1pPeE/hqdefault.jpg)
真原醫好轉反應 在 Esther Le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弘圖文化)對身•心•靈之演繹 ~ [相聚一刻] ep176
播出:2017年9月4日, 8pm
嘉賓:黎師父(茶道), 吳師父(氣功推拿), 陳師父(氣場相)
主持:Esther Lee
監製:Weller Choi
場地:匯智社
有見今時今日香港新一輩的年青人,一窩風去追韓風、韓劇、韓燒,對中華文化如醫、卜、星(紫微斗數,九宮飛星)、相、山(風水)日漸失去興趣,實再可惜。三位師傅,黎師父(茶道)、吳師父(氣功推拿)和陳師父(氣場相),同是修佛或密宗,透過創立[弘圖文化],推廣正氣、正念、正思維。其實,追甚麼風也沒所謂,錯過自己文化的”好東西”就太可惜。為何放生一個人做和有高僧大德在場不同?如何修慈悲心?一個患癌症病人如何運用慈悲心,助己又助人?玄學,風水師、命理醞藏無窮貴寶,絕不只是迷信。
Part 2 吳師父(氣功推拿)
為什麼有些人一放假就病?為什麼病都要夠健康,才病得起?咳,都要夠健康都咳得起?不病的人,不一定是健康?痰又是甚麼一回事?無痰又不代表血氣就是通?在[氣功推拿](原名:潛意識推拿)的角度,所有病其實是沒有病名的,真正的問題往往是塞了,塞了甚麼?怎樣通?真正的”好轉反應”是甚麼一回事?哮喘、濕疹怎樣來?濕疹有甚麼好?為何千萬不要壓抑濕疹、香港腳、體臭?甚麼是”中間有事去四邊走”,”上面有事向下走”?太虛的人連發燒都燒不起?總結,病是不能被屈下去的,要讓它發出來。
Part 3 黎師父(茶道)
生普洱、熟普洱有甚麼分別?普洱有甚麼好?原來飲生普洱是可以吸收更多的維他命C,連90℃的水都不會影響它,對。飲茶是中國文化佔相當重要的一門,為什麼它那麼好?一杯好茶其實是得來不易,但為何它充滿愛、汗水、心酸?茶是可以入藥的。茶,和食物一樣,都是良心行業,怎樣可以買到價廉物美的靚茶?茶真的能醫百病嗎?怎樣知道自己適合飲甚麼茶?
(更正24:27:$60升至$3,000是50倍,不是500倍)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3KMy717WP4/hqdefault.jpg)
真原醫好轉反應 在 毛城城 MoCit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我最喜愛寵物品牌大奬 2020 – 清潔及護理用品組得主】
「神仙水」這三個字給人的感覺就是擁有神奇配方、並且功效顯著,而獲得首屆「清潔及護理用品組」獎項的品牌,正是「MicrocynAH麥高臣寵物神仙水」。品牌經理李元傑Chris對於今次能夠獲獎非常高興但不感意外,因為他覺得「麥高臣寵物神仙水」是實致名歸。
一直都有養寵物的Chris,很了解家中的寵物萬一受傷,或者皮膚有小毛病,主人除了擔心,還要帶它們去看獸醫,應付高昂的醫療開支。所以當他在2004年知道美國有「麥高臣寵物神仙水」,對眼、耳、鼻及皮膚等問題都有明顯功效時,便產生濃厚的興趣,更「以身試水」了解效用。但最初「神仙水」只有供給獸醫專用的配方,未能帶它回港,直到2009年有改良專為寵物而設的配方之後,才把「神仙水」引進香港市場。
Chris深知「麥高臣寵物神仙水」很有效用,於是信心滿滿地在香港進行推廣,但過程並不容易。他和團隊們除了要在全港的寵物店,逐間講解配方、用法、效用等資料之外,還到處舉辦講座,並將產品送給有需要的顧客試用,誓要令寵物業界知道甚麼是「麥高臣寵物神仙水」。數字不會講大話,市場漸漸開始有好的反應。
十年過去,由於「麥高臣寵物神仙水」的口碑不俗,於是坊間便有很多相似的產品出現,Chris對此並不介意︰「我真的不擔心其他人會模仿,我的盒面列明了所有配方,但我相信他們抄襲不來,我拿了五十三款專利,進行了很多臨床實驗,他們很多都質量參差,不是這麼容易就能做到!而且用在寵物身上,怎麼能夠隨便呢。」
為了令產品發揮更好的效用,Chris用了三年時間研究啫喱配方,最近更推出健康小食。是甚麼動力驅使著他呢?原來是用家的照片:「當我在網絡上看到人用了神仙水之後,情況有好轉或者康復,我就好心滿意足。」
= = = = = = = = = =
【毛城城FB: https://www.facebook.com/MoCityHK】
【毛城城IG: https://instagram.com/mocityhk】
【YouTube Channel: 毛城城MoCity】
= = = = = = = = = =
一站式 #寵物 資訊平台
✨想分享溫馨動人毛孩故事,或者得意相片影片?
歡迎FB Inbox #毛城城 或者 IG D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JhTWni7zSw/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