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路人(2020)
就題材來看,由郭富城與楊千嬅主演的《麥路人》,是一部聚焦於香港「麥難民」的電影,所謂的麥難民,是那些付不起房租、節省交通時間又或者因為各種理由而借宿麥當勞的一群人。
可以理解在這個全世界都過的很慘、房價物價持續飛漲的時代,出現一如《麥路人》這樣的電影,透過關注一群生活在社會邊緣,藉由他們在失望與挫折中逐漸找到舒服且有尊嚴的方式面對世界,無疑對於觀眾有所鼓舞。
因此,電影中的極大篇幅盡可能的消除劇情性的設計,去觀眾凸顯這些麥難民的日常生活,他們因為不同的原因流落與此,但他們依然有血有肉、會哭會笑。他們對未來有所想像,甚至是觀眾也期盼著有什麼能夠改變他們的命運。但現實仍一次次的把他們拉回來,就只是重複一日又一日的白天等零工,洗車、掃地、撿拾廢棄物,然後在晚上回到麥當勞,各自佔領一個角落,度過夜晚,再次迎接另一天的開始。
私以為,《麥路人》好的地方在於,它以一種很輕巧的方式,藉由觀察一個邊緣人的群體,試著透過他們互動關係,找尋人們在亂世之中得以撐下去的理由。而至此,他關注的不僅僅是那群流離失所的人,而拓展至那些同樣為了生活掙扎的普羅大眾。
然而,雖然電影在現階段的香港社會環境底下找到一個有趣的切入點,並想要以此為出發,找尋生存尊嚴並試圖拓展關注範圍,但可惜的是到最後仍只流於一種形式上情感的自我安慰。縱使我們在電影中可以看見許多導演精心安排的人物設定,也不得不說郭富城、楊千嬅甚至是萬梓良及張達明的皆有亮點,但可惜的是這群人聚集的互動,在缺少了一種貫穿整體的明確觀點下,似乎只是一種社會中悲慘的舉例練習。因此我們從中感覺不到人物的歷程與變化,只感受到敘事的停滯以及一陣又一陣的悲喜交錯,最後難以收尾之下,只得以兩個悲劇性的事件作結,而經過這些,那些存活下來的人才終於獲得了體悟,得以鼓起勇氣尊嚴的活下去。
類似的情感作文,今天初台灣的影集《做工的人》也有類似的論述,好像最後淪落人、邊緣人自然都會找到出路,也自然會找回快樂的方式。但我以為兩者共同的問題是,他們在關注小人物處境的同時,只專注於人物現狀的挖掘,對於整個結構性的問題批判與省思力度有所侷限,而導致最後只能以情感與溫情自我說服。當然《麥路人》相對優秀的地方是,最後並沒有人真的被拯救,而是又各自回歸日常,這或許也是現今觀眾所需要的,面對困境,我們試著接受,然後找到出路繼續下去。但我還是覺得,如果一個故事要有什麼更為積極的作用,勢必要對整體更有覺察,然後試著挑戰這個世界。
《麥路人》雖不中,亦不遠矣。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