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PLORE》聚焦在社會創新的雜誌,在誠品、蔦屋、博客來正式上架!
.
謝謝大家對於 AndAction 與 Xplore 計畫的關注,這本與 Xplore 計畫同名雜誌的出版,是包含著我們推動 Xplore 的初心,同時也承接著 Xplore 未來的重要歷程碑。尤其在今年因應疫情的影響,原本許多 Xplore 跨國的體驗被迫取消,活動內容也跟著重新調整,在面臨重重的挑戰下,這本雜誌的出現,讓人特別感到驚奇、滿足,與不可思議。此時此刻,很開心地與大家分享這本雜誌!
.
#Xplore的初心:以探索為核心的社會創新體驗
.
記得去年年初,我們剛成立 AndAction 沒多久,思索著應該如何協助青年在生活、職涯上進行自我探索,以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因此在四月第一次嘗試舉辦的 Xplore (Xplore橫濱) 中,即承襲著探索 (explore) 的初衷,期待藉由徵選對於自我探索有需求與動機的青年 (以下稱「探索者 Xplorer」),參與一趟專注於探索城市中的社會創新組織並實際體驗的深度旅程,讓探索者藉由探索城市,重新思考自己與社會間的連結。
.
而第一次 Xplore 計畫,就非常驚喜的收到了很好的迴響,不僅在徵選期收到了近百名的申請,在跟著探索者一同進入橫濱當地的社會創新故事中,也實際感受到,這些故事帶給探索者的啟發是多麽的強烈與真實(這些故事我們都收錄在 Xplore 橫濱策展網站:https://yokohama.andaction.cc )。在旅程結束後,我們一致認為 Xplore 是非常有意義的。也因此,接下來的幾個月中,Xplore 持續的優化與發展,推出了第二梯 Xplore 橫濱、Xplore 雅加達設計師駐村、Xplore 上海、與 Xplore 石卷(https://xplore.andaction.cc/)。
.
在這些旅程中,Xplore 石卷所帶給我們的衝擊是特別具啟發性的,這座城市所蘊含的社會創新能量之大,所遇到的每一個人、每一段動人的經歷,都是代表城市社會創新中非常具有指標性的個案。
.
雜誌《XPLORE》就是紀錄著這趟 Xplore 石卷所探索到的社會創新故事,希望將石卷這座城市中關於人與人、人與土地、人與夢想連結的重生故事,真誠的與大家分享。
.
#XPLORE石卷:探索重生的力量
.
2011 年,石卷遭逢了日本歷史上傷亡最慘重、經濟損失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三一一大地震。事隔九年後,石卷卻已經看不出曾經遭逢毀滅性的巨變,同時也成為日本的觀光聖地、知名的假面超人小鎮。讓人不禁想要探索:為何一個被重創的城市,如今卻魅力無窮?在這個地方,有發生著什麼樣社會創新的故事?城市中強大的重生能量從何而來?
.
在這本雜誌中,石卷因為海嘯的衝擊,反而使得人們更加團結,更重視土地帶給他們的一切與所存在的社會問題,人們開始關注真正重要的事物,萌芽了重生的力量:
.
「我以為我會死,但倖存下來,既然留下來了,就做自己想做的事吧!」
「我選擇留下來不是因為城市,而是城市裡的人們」
.
這些力量,進一步激發了許多對於自己、土地、社會有堅強且不可動搖信念的石卷人,他們的信念讓受到海嘯重創石卷,歷經九年後得以換然一新:
.
「我要打造世界第一有趣的城市!」
「我要創造讓所有人開心的生活方式!」
「我要翻轉漁業形象,讓漁業成為一個新潮的行業!」
「我要用石卷的獨有資源打造世界級品牌,讓石卷被世界看見!」
.
每一段信念背後對於人性深刻的體悟並充滿能量的故事,我們也很榮幸的一一紀錄於雜誌中,讓這些重生的力量,藉由另一種形式被紀錄、被傳播出去。
.
📹 Xplore 石卷旅程的影片紀錄
Xplore Ishinomaki|Xplore 探索計劃【石卷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BMxsehMFyU
.
如果你同樣抱有對於土地、社會的信念或是你正在你喜歡的方向努力著,希望這些故事可以給你與辛苦的夥伴一點正面能量。
如果你關心台灣社會創新發展,希望這本書能給你一個來自石卷的案例,我們很希望能把這些經驗帶回台灣。
如果你支持青年在自我探索的過程中深入社會,希望這本書可以成為帶領青年深入思考自己與社會關係的啟發性讀物。
.
我們知道,每個震撼人心的故事都是非常強大的。希望這本雜誌發行能持續傳遞社會創新能量,讓更多人能更有勇氣的自我探索並打造自己想要的人生。
.
#番外篇:連結日本與台灣的心意、用故事傳遞重生精神
.
2019年年底,我們與微型計畫孵化空間 Ücafé (https://universitycafe.com.tw/) 的 王友華 Tracy Chang Jason Wang 集結了許多對於社會創新有熱情的青年和夥伴們,成立了「台灣相信世代發展協會」,確認了將以非營利的角度持續提供 Xplore 這樣的社會創新體驗給更多人,激發台灣的社會創新能量,相信下個世代的社會往好的方向發展。這次《XPLORE》雜誌即是由台灣相信世代發展協會 (https://binnextgen.com/) 獨立製作發行,未來也請大家多多關注協會的發展。
.
今年四月,在疫情爆發的時期,協會正為了雜誌的印刷費感到苦惱。這時我們遇到了在台灣創業的日本人 Yutaka Matsumura ,Yutaka 當天下午聽了雜誌出版的理念與石卷的重生故事後,立即答應協助參與日本最大的募資平台makuake上架的計畫,與夥伴們 張翰文 荘寧 ニン 經過一番努力,募資啟動後短時間內即獲得了超過 70 個日本人、組織的捐款,完成了五十萬日幣的目標 (https://www.makuake.com/project/xplore_vol1/),湊得第一版的印刷費,讓這本雜誌得以出版。謝謝 Yutaka,讓我們有機會連結日本與台灣對於社會創新發展的心意,為這本雜誌在發行的前夕持續創造驚奇。
.
#持續集眾人之力回饋眾人
.
最後,感謝過去的這一切,我們感激因 Xplore 而所遇到的人們,珍惜彼此真誠分享的故事與啟發,能完成這些事都不單只是我們就能達成的。
大感謝 Xplore 石卷的在地策劃嚮導: Dennis Chia Boundless
謝謝 Xplore 石卷的探索者們: Yung-Hsin Hu 、 劉瑜楷 、 魏孝謙 、 岑崇恩 、 簡斌虔
感謝 Xplore 石卷台灣分享會「重生的力量」的講者: 鄭博元 、 陳昱珊 、 Bih Ru Wang
大感謝 Xplore 橫濱的在地策劃嚮導: 廖品淨 Artravelab 藝旅實驗室
Xplore 橫濱的先行探索者們: Warren Lee 、 陳穎蓁 、 江牧群 、 Janet Kang 、 Sunny Yang 、 黃源森 、 劉冠廷 、 Eartha Lin 。
大感謝 Xplore 雅加達設計師駐村的在地策劃嚮導: 廖品淨
大感謝 Xplore 雅加達設計師駐村的設計師: Fandy Susanto Jefferson Edri
感謝 Xplore 雅加達設計師駐村的先行探索者和精彩文字影像記錄夥伴們: 林柏華 、 徐徐懿 、 羅憶軒 、 Pengyu Zenith 、 @仝辰、 Nancy Cao 。
.
Xplore 結合了 AndAction 自我探索精神、體驗、行動與社群支持,我們從實際的體驗,到雜誌的出版,一步步讓這件事萌芽茁壯。未來,AndAction 與台灣相信世代協會也會持續舉辦對於社會有正向影響力的專案、協助青年藉由探索城市、探索自我,活出想要的生活。我們也對這個理念感到自豪。
.
#期待大家持續分享與傳遞故事,激發台灣的社會創新能量
.
這本獨立出版的雜誌售價幾乎就是成本價🙇💦 也沒有任何廣告收入,而分享本身就是製作這本雜誌的初心與目的,希望大家能協助分享這本雜誌的資訊,讓身邊的每個人都有機會藉由《XPLORE》雜誌中啟發性的故事,開始關注社會議題、自我探索。
.
由於資金有限,我們第一刷的本數不多,如果你對於《XPLORE》這本雜誌有興趣,我們在誠品、蔦屋、博客來都買得到。同時很幸運的,這份傳遞社會創新能量的心意,也讓我們在北、中、南的誠品書局都談到了舉辦發表會的機會,歡迎參與新刊發表會!
.
===新刊發表會===
.
誠品書店 eslite bookstore
11/14 @高雄誠品高雄大遠百 15:00~16:00
11/21 @台中勤美誠品綠園道 19:30~20:30
11/25 @台北誠品信義店 20:00~21:30
.
=== 實體購買通路===
.
☕️ 全台誠品書店、蔦屋書店
誠品書店 eslite bookstore
TSUTAYA BOOKSTORE TAIWAN
.
=== 網路購買通路===
.
📖 誠品網路書店 (9折):https://eslite.me/andaction_fb
📖 博客來 (95折):https://andaction.pse.is/38lcxr
誠品書店 eslite bookstore
博客來
.
謝謝大家願意看完我們的分享,讓我們一起集眾人之力、回饋眾人。
.
.
.
AndAction 團隊
鄭依明 Shawn Chai 陳法憲 林東翰 黃昱翔
.
.
photo credit by Ninjin 寧淨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影片由 村上春樹《1Q84》深度解析系列編號1、2、3共3支影片 合併而成 ---- 諾貝爾文學獎的資深陪跑者村上春樹歐吉桑在想些什麼呢?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 ☞〈愛是唯一的存在價值──村上春樹《1Q8...
相信世代協會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影片由 村上春樹《1Q84》深度解析系列編號1、2、3共3支影片
合併而成
----
諾貝爾文學獎的資深陪跑者村上春樹歐吉桑在想些什麼呢?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
☞〈愛是唯一的存在價值──村上春樹《1Q84》〉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生命有意義嗎?人的存在,是有意義的嗎? 人生的意義,難道就是「每天工作養活自己」這麼無聊嗎?或許你沒想過,其實村上春樹的《1Q84》討論的就是這個問題。本集我們要來講述伊格言老師的一篇文章:「愛是唯一的存在價值──村上春樹《1Q84》」,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伊格言說,村上春樹的《1Q84》中,有兩則虛構文本,也就是小說中的小說,關鍵性地支配整部小說的世界觀。一篇是《空氣蛹》,而另一篇則是德國小說〈貓之村〉。兩篇都是我們理解《1Q84》很好的切入點。今天我們要講的是〈貓之村〉的故事。
熱愛旅行的青年背著背包獨自上路,開始他漫無目的的旅程。他搭乘列車,隨機挑選任一小站下車,投宿旅店,愛待多久便待多久,直至失去新鮮感,再搭上火車,前往下一隨機目的地。
某天,青年來到一個古老小鎮。他獨自下車進站,發現車站中並無任何服務人員。出站後漫步大街,發現所有商店都拉下了鐵捲門,整個小鎮一個人影也沒有。青年誤以為自己來到了一座被人們遺棄的廢城,正打算離去,但車班有限,別無他法,只能在此過夜,等待明日上午的早班車。可是當白日逝去,夜幕落下,各樣花色品種的貓兒們便紛紛出現。商店裡的貓兒們拉起鐵門開始營業,市場上的貓兒們彼此討價還價,辦公室中的貓兒們穿上了體面的制服開始辦事。牠們吃食,交談,行走,爭執,飲酒作樂。然而貓兒們似乎對除了貓自身之外的其他生物萬分忌諱。青年害怕極了,連忙躲進鎮上最高的鐘樓塔頂。一夜過去,白晝臨至,貓兒們魚貫離城(只一瞬間,貓之村又回復到原先萬徑人蹤滅的廢城模樣),青年趕忙來到車站,卻眼見列車飛馳駛過月台,對他視若無睹。青年無處可去,只能回到鐘樓塔頂,繼續躲藏。如此日復一日,直到貓兒們聞到了人的氣味,組成搜索隊,進入鐘樓塔頂,來到隱蔽於黑暗中,恐懼不已的青年面前──
沒事。居然沒事。貓兒們居然什麼也看不見。牠們聞聞嗅嗅,搖頭晃腦,無比疑惑(奇怪,明明有人的氣味呀);但終究放棄,轉身下樓,回到小鎮各自的居所,回到牠們原先豐富熱鬧的日常夜間生活之中。青年恍然大悟,帶著巨大的孤獨與悲哀──他明白,這就是「我」浪遊旅程的終點,這就是「我」該消失的地方;那白日的車班終究不會再來,而「我」從來便不曾存在。
故事在此結束。
伊格言說,青年「漫無目的的浪遊」正是生命旅程的隱喻,同時也反映了人的存在本質:虛無。這其實是存在主義的標準說法:人生沒有預設的目的;生命,其實本來就沒有什麼意義。
村上春樹的作品裡,時常縈繞著類似這樣「生命沒有意義,而我也什麼都不是」的主題。在《國境之南,太陽之西》裡,這樣的概念化身為一句比喻:「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而在《挪威的森林》中,是女主角直子憂傷的請求:「請你永遠不要忘記我,記得我曾經存在過」。為什麼直子會希望男主角渡邊「永遠記住我」呢?因為那就像《國境之南,太陽之西》裡對沙漠的描述:「雨下了花就開,雨不下花就枯萎。蟲被蜥蜴吃,蜥蜴被鳥吃。不過不管怎麼樣,大家總有一天都要死。死了就變屍體。一個世代死掉之後,下一個世代就取而代之。大家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活,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死。但那都不重要。最後只有沙漠留下來。真正活著的只有沙漠而已。」。。。。
────
於《《1Q84》之後──特集:村上春樹Long Interview長訪談》中,村上大叔罕見地發表了一段關於小說史的看法,於此整理複述如下:十九世紀寫實主義小說的關鍵是鮮活地呈現「我們」──在彼一時代快速成熟的中產階級大眾,小說的閱聽人;而二十世紀小說的關鍵變化則在於「自我從自己之中脫離出來浮上表面」(雖則有些拗口,但我想對卡夫卡、喬伊斯、吳爾芙等現代主義作者有一定程度熟悉的讀者們或許都看得懂這句話──二十世紀上半葉,現代主義的年代,小說之筆尖正試圖深入「我」之內心捕捉一切可能的意識瞬間,「自我浮上了表面」)。而此刻,當時序進入二十一世紀,村上高度懷疑「時代又變了」:「像《1Q84》這種小說會在短短的時間內賣出上百萬冊,是難以相信的事情喔」、「這跟《挪威的森林》的暢銷是不同的兩回事」。
何以如此?村上大叔給出的意見是,「有過現代,有過後現代,那後現代的軌道繞了一圈之後,是不是一個局面已經又宣告結束了?」、「我有這種明顯的感覺。我個人正在籠統地思考,類似『神話再造』的事,或許會成為關鍵語」──不僅僅關乎小說史,村上在此展現了他的理論素養(笑)。有趣的是,這似乎與米蘭‧昆德拉(藉由對《百年孤寂》的討論)所標舉的小說史斷代若合符節(詳見本書第 頁)。未來將會是個什麼樣的時代呢?未來的小說(以「神話再造」為關鍵詞?這話聽來野心勃勃)其樣貌為何?一九四九年出生於日本兵庫縣,寫出《發條鳥年代記》、《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等暢銷長篇,喜愛跑步,偶爾開車到郊區電影院買一千日圓敬老票進場看電影的村上大叔,似乎也對這件事非常有興趣──個人以為,觀諸村上本人的小說創作,此亦顯為一理解村上之關鍵。
#村上春樹 #小說 #書單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相信世代協會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諾貝爾文學獎的資深陪跑者村上春樹歐吉桑在想些什麼呢?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
☞〈愛是唯一的存在價值──村上春樹《1Q84》〉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8/04/27/愛是唯一的存在價值──村上春樹《1Q84》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生命有意義嗎?人的存在,是有意義的嗎? 人生的意義,難道就是「每天工作養活自己」這麼無聊嗎?或許你沒想過,其實村上春樹的《1Q84》討論的就是這個問題。本集我們要來講述伊格言老師的一篇文章:「愛是唯一的存在價值──村上春樹《1Q84》」,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伊格言說,村上春樹的《1Q84》中,有兩則虛構文本,也就是小說中的小說,關鍵性地支配整部小說的世界觀。一篇是《空氣蛹》,而另一篇則是德國小說〈貓之村〉。兩篇都是我們理解《1Q84》很好的切入點。今天我們要講的是〈貓之村〉的故事。
熱愛旅行的青年背著背包獨自上路,開始他漫無目的的旅程。他搭乘列車,隨機挑選任一小站下車,投宿旅店,愛待多久便待多久,直至失去新鮮感,再搭上火車,前往下一隨機目的地。
某天,青年來到一個古老小鎮。他獨自下車進站,發現車站中並無任何服務人員。出站後漫步大街,發現所有商店都拉下了鐵捲門,整個小鎮一個人影也沒有。青年誤以為自己來到了一座被人們遺棄的廢城,正打算離去,但車班有限,別無他法,只能在此過夜,等待明日上午的早班車。可是當白日逝去,夜幕落下,各樣花色品種的貓兒們便紛紛出現。商店裡的貓兒們拉起鐵門開始營業,市場上的貓兒們彼此討價還價,辦公室中的貓兒們穿上了體面的制服開始辦事。牠們吃食,交談,行走,爭執,飲酒作樂。然而貓兒們似乎對除了貓自身之外的其他生物萬分忌諱。青年害怕極了,連忙躲進鎮上最高的鐘樓塔頂。一夜過去,白晝臨至,貓兒們魚貫離城(只一瞬間,貓之村又回復到原先萬徑人蹤滅的廢城模樣),青年趕忙來到車站,卻眼見列車飛馳駛過月台,對他視若無睹。青年無處可去,只能回到鐘樓塔頂,繼續躲藏。如此日復一日,直到貓兒們聞到了人的氣味,組成搜索隊,進入鐘樓塔頂,來到隱蔽於黑暗中,恐懼不已的青年面前──
沒事。居然沒事。貓兒們居然什麼也看不見。牠們聞聞嗅嗅,搖頭晃腦,無比疑惑(奇怪,明明有人的氣味呀);但終究放棄,轉身下樓,回到小鎮各自的居所,回到牠們原先豐富熱鬧的日常夜間生活之中。青年恍然大悟,帶著巨大的孤獨與悲哀──他明白,這就是「我」浪遊旅程的終點,這就是「我」該消失的地方;那白日的車班終究不會再來,而「我」從來便不曾存在。
故事在此結束。
伊格言說,青年「漫無目的的浪遊」正是生命旅程的隱喻,同時也反映了人的存在本質:虛無。這其實是存在主義的標準說法:人生沒有預設的目的;生命,其實本來就沒有什麼意義。
村上春樹的作品裡,時常縈繞著類似這樣「生命沒有意義,而我也什麼都不是」的主題。在《國境之南,太陽之西》裡,這樣的概念化身為一句比喻:「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而在《挪威的森林》中,是女主角直子憂傷的請求:「請你永遠不要忘記我,記得我曾經存在過」。為什麼直子會希望男主角渡邊「永遠記住我」呢?因為那就像《國境之南,太陽之西》裡對沙漠的描述:「雨下了花就開,雨不下花就枯萎。蟲被蜥蜴吃,蜥蜴被鳥吃。不過不管怎麼樣,大家總有一天都要死。死了就變屍體。一個世代死掉之後,下一個世代就取而代之。大家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活,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死。但那都不重要。最後只有沙漠留下來。真正活著的只有沙漠而已。」。。。。
────
於《《1Q84》之後──特集:村上春樹Long Interview長訪談》中,村上大叔罕見地發表了一段關於小說史的看法,於此整理複述如下:十九世紀寫實主義小說的關鍵是鮮活地呈現「我們」──在彼一時代快速成熟的中產階級大眾,小說的閱聽人;而二十世紀小說的關鍵變化則在於「自我從自己之中脫離出來浮上表面」(雖則有些拗口,但我想對卡夫卡、喬伊斯、吳爾芙等現代主義作者有一定程度熟悉的讀者們或許都看得懂這句話──二十世紀上半葉,現代主義的年代,小說之筆尖正試圖深入「我」之內心捕捉一切可能的意識瞬間,「自我浮上了表面」)。而此刻,當時序進入二十一世紀,村上高度懷疑「時代又變了」:「像《1Q84》這種小說會在短短的時間內賣出上百萬冊,是難以相信的事情喔」、「這跟《挪威的森林》的暢銷是不同的兩回事」。
何以如此?村上大叔給出的意見是,「有過現代,有過後現代,那後現代的軌道繞了一圈之後,是不是一個局面已經又宣告結束了?」、「我有這種明顯的感覺。我個人正在籠統地思考,類似『神話再造』的事,或許會成為關鍵語」──不僅僅關乎小說史,村上在此展現了他的理論素養(笑)。有趣的是,這似乎與米蘭‧昆德拉(藉由對《百年孤寂》的討論)所標舉的小說史斷代若合符節(詳見本書第 頁)。未來將會是個什麼樣的時代呢?未來的小說(以「神話再造」為關鍵詞?這話聽來野心勃勃)其樣貌為何?一九四九年出生於日本兵庫縣,寫出《發條鳥年代記》、《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等暢銷長篇,喜愛跑步,偶爾開車到郊區電影院買一千日圓敬老票進場看電影的村上大叔,似乎也對這件事非常有興趣──個人以為,觀諸村上本人的小說創作,此亦顯為一理解村上之關鍵。
#村上春樹 #小說 #書單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
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BOrC-jcSM9pE3iOFSBGmLUQo49QVp20TCGbyCRaBgC2iHMkT0AyDwjwI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