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故事:【海底】
在未來的海洋裡,塑膠會比魚還多。
即使如此,地球的環境日益惡化,相比地面嚴重的沙塵暴、害蟲和極端天氣問題,受塑膠垃圾影響的海洋還算是個比較好的天地。
很多很多年後,部份人類開始移居深海:他們在海底建立龐大的玻璃罩,並在底下構築城市和工廠,人造日光和人造海洋,他們保存了部份陸上和海洋生物,一手一腳建立了新家園⋯⋯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居住在玻璃罩中。
他是一位垃圾收集員,每天都要駕駛潛艇到不同海域,收集數百年前人類扔入海洋的垃圾。
對很多人來說,這是厭惡性工作,不僅要處理海量垃圾,還要面對玻璃罩外無處不在的風險。有人說,有些誤食了核廢料的海洋生物變得異常龐大,例如有五輛海底巴士般巨大的八爪魚,可以用綿長的觸鬚捲起潛艇;或是有人類至今仍未目睹過、自遠古生存至今的巨型怪魚,它們因為人類數之不盡的活動而甦醒了⋯⋯
作為一個經驗老到的潛航者,他對這些謠言嗤之以鼻。在外海工作日久,他最多碰到的只有垃圾垃圾和垃圾——在這個滿佈污染物的海洋,又怎可能還有生物?他相信,世上僅有的海洋生物,都只存在於玻璃罩下那個由人類築成的內海。
膠水樽、輪呔、護膚品空瓶⋯⋯每天,他帶著這些海洋垃圾回到城市,透過回收再造,讓垃圾獲得二次生命,再次成為有用的資源。
垃圾,同時也是資源,在資源緊絀的海底,這是任何人的基本常識。在玻璃罩下出生成長的他,不明白昔日的人類為甚麼會將這些資源隨意投放到海洋,讓它們居無定所地隨洋流漂浮,百多年以後,又要由他四出收集。
「警告,」城市那邊透過無線電以一種未曾聽過的緊張聲調聯絡他,「城市北面海域出現巨型不明物體,未知來意。建議在外海的潛航員盡速返航,以保護潛艇及資源安危⋯⋯警告、警告——」對方又再重覆一次,不明所以的他,將駕駛倉視角調至北方,才發現遠處真的有白色的龐然大物正在急速接近。
他深吸一口氣,用盡力扭動軚盤,踩緊油門,全速返回城市。他已感受到船身有輕微震盪,「不會是後面那東西牽動洋流所帶來的影響吧?」他心想。他想知道那是何方神聖,但他不敢看向後方,只好繼續前進,「你還有三十秒。我們快要封鎖閘門了。」城市的閘口海關用無線電通知他,但這次是他熟悉的聲音。
「三十秒夠了。」他忍痛按下按鈕,將所有酬載扔下,讓潛艇更高速前進。他幾乎沒有煞車地全速滑入閘口,工作人員於是迅速關上外閘門,排水,再陸續打開第二、三閘門,讓他回到城市內部。
「你知道嗎?我們差點就要扔下你。」她既驚又怒,輕輕打了他的頭一下。她是他最熟悉的閘口海關,也是他認識多年的青梅竹馬。
「那白色的東西究竟是甚麼—— 」說罷,城市便面臨了一次猛烈的撞擊。她跌倒,他出於自然反應,將她攬在懷裡,保護她免被可能掉下來的雜物碰到。
一場混亂過後,撞擊終於結束,他站起身,手把手將她拉起來。那團撞擊玻璃罩的龐然大物終於顯出真身。
那不是生物,而是由無數垃圾聚集而成的海洋垃圾巨獸⋯⋯漁網纏繞著漁船,還有大量垃圾膠袋和膠樽,它隨著洋流不斷移動,垃圾便愈纏愈多,最後洋流將它帶來這裡,威脅他們的城市。
幸好,城市撐住了。
這次襲擊讓大家驚魂未定,看著外海佈滿垃圾的情景,他卻微笑了,她只好沒好氣地瞪了他一眼。畢竟這些垃圾令人害怕,但在他眼中全都是資源。近期再要外出收集垃圾,也不用走那麼遠了。
「至少,近期的工作可以輕鬆得多啊。」
Storyteller: L'OCCITANE en Provence
Illustrator:小萊 Siuloy
Text by @wongyuehang2047
Creative by StoryTeller StoryTeller 說故事
2050年,海洋裡的塑膠會比魚還多。
早前,L’OCCITANE 與 A PLASTIC OCEAN FOUNDATION 合作,將由顧客回收的四十公斤美容產品空瓶交由基金會回收處理,部份更製成再生塑膠三文治袋,給予塑膠第二生命。現時,L’OCCITANE 所有香港專門店均提供空瓶回收服務,產品包裝物料有 32% 為再生塑膠,92%物料可回收循環再造。
L’OCCITANE 的目標,是在 2025 年前達成三個 100% —— 產品 100% 的瓶子將用 100% 再生塑膠製成,而專門店更可 100% 提供回收服務。要減低對地球的傷害,我們要多關心、多留意環境相關資訊,消費時盡量選擇低廢產品和綠色商戶。現在,只要你分享這個故事,同時標註 #MEGAActions2021,每多一個#MEGAActions2021,L’OCCITANE 都會捐出一元予A PLASTIC OCEAN FOUNDATION ,推動減癈、塑膠再生及停止塑膠污染 —— 讓我們一起 #MakeEarthGreenAgain!
L'OCCITANE en Provence A Plastic Ocean Foundation #loccitanehk #環保故事 #這一秒故事 #睡前故事 #MEGA
#LowWasteBeauty #EveryActionCounts #ReducePlasticWaste #ReducingWaste #塑人走塑
#走塑找數 #APLASTICOCEANFOUNDATION
📚 成為 Reading Club 會員,支持 StoryTeller 繼續創作美好的故事:
https://bit.ly/2MNRcPK (🔗連結已貼到IG profile )
📖 預購 Ztorybook Issue 01 : https://bit.ly/3j9RLzv
📍到訪繪本故事書房 Cabinet of Stories:中環士丹頓街15號1樓 @cabinet.of.stories
→Follow @ztorybook.official 留意最新動向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目睹 家 暴 繪本 在 焦糖媽咪育兒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年嘍~】
今天,是我工作滿一年了!
一年前,焦糖媽我開始工作了,雖然7年的全職媽媽陪伴孩子的生活十分充實,每天陪伴孩子忙碌開心的渡過每一天,眼看焦糖姐姐的長大,加上焦糖媽真的覺得自己與外界隔離太久,需要來點新鮮的刺激。所以一年前就決定重新進入職場了。
我選擇與自己完全不同的工作,離開幼教界的焦糖媽,改走行政相關的工作。我就職於社會福利協會,我們協會是針對該區域的家暴被害人、目睹兒少、相對人之服務,提供弱勢兒少供餐服務及設立長者的文化健康站。
(如果有意願想要捐贈物資做愛心💗的,也可以私訊焦糖媽喔!😂)
焦糖媽不是社工,所以只是處理協會裡面的行政事宜。我看見社工每天為了被害人忙得焦頭爛額,社工的工作真的不輕鬆阿(敬禮)!
每個工作都有困難的點,每天都一天一天的學習,學習我不曾接觸的領域。忙碌的渡過每一天,卻十分充實。
下班都瞬間轉換角色變回成媽媽,媽媽的工作一樣不可少,焦糖雖然也有上安親班,但是回家後我還是會陪伴她看過功課再複習,弟弟也去幼兒園了,給他的安全感更是不能少💪
也因為如此,在粉絲頁經營上面發文也減少了,但是焦糖媽很是十分喜歡和大家分享好的書籍繪本跟好物。雖然現在久久才發文分享,希望大家有空還是可以來看看焦糖媽喔!(打勾勾好嗎?❤️)
目睹 家 暴 繪本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繪本大師
#被大師們視為大師的創作者
湯米.溫格爾年幼時曾目睹母親站在德國士兵前,拒絕屈服,也曾見到母親運用機智,化險為夷。母親教導了他:要正視恐懼,而不要被恐懼摧毀。在他的童書中,經常帶有恐怖的元素和驚悚的情節,毫不掩飾地向兒童展露血腥暴力的事件,因此常引起爭議。但他認為正因為懂得害怕,才能滋生對抗強權的勇氣,成人不應該向孩子掩飾殘酷的現實,甚至在他的書中,無所畏懼、足智多謀、勇於冒險的小孩,才是拯救世界的英雄。
在一般人的刻板印象中,蝙蝠、章魚、禿鷹和老鼠等,都是令人嫌惡的動物,牠們卻都成為溫格爾書中的主角,《世界上最棒的蛇》(Crictor)主角是隻聰明靈動的蟒蛇,《大章魚艾米爾》(Emile)可以成為音樂家,《英雄禿鷹奧蘭多》(Orlando)可以行善助人,只要善用優點、發揮長處,人人都能對社會有所貢獻,每個人都是珍貴獨特的存在。
溫格爾的創作突破了童書的禁忌,顛覆了人們的想法,也不落入過度簡單的善惡二元對立,精力無窮、點子源源不絕的他也為反戰運動、反歧視、性解放等開放自由思想進行創作,因而引起許多衛道人士的抨擊,他也因此傷痛地離開,宣布不再出版童書。
沉潛23年後,溫格爾於1997年再度出版童書《Flix》,這本書寓意著唯有「愛」方能消弭仇恨,包容一切的差異。他的溫柔宣言預告了這位大師戲劇性的回歸,1998年國際安徒生插畫大獎評審團,盛讚他「長久以來對於兒童文學的貢 獻,是兒童圖畫書界的巨人」,授予殊榮。雖然溫格爾沒有親自出席領獎,但仍感動地說,這個獎對他意義非凡,流浪了好久,他好像取得了某種「護照」,終於被接納重返童書這個大家庭⋯⋯
邊界是用來被跨越的👇👇👇
──
☀典藏所有繪本大師☀https://lihi1.com/Ch709
===�
▞ #2019Openbook好書獎▚ 11月30日凌晨公告
▚閱讀大使紀培慧專訪▖https://pse.is/MNL3U
▞訂閱電子報 好文不漏接▖https://lihi1.com/EbuBe
▚ OB的IG很好看▘https://goo.gl/Enkzy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