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都希望自己永遠優雅、美麗、自信且從容;
但擁有「媽媽」身分後,這些似乎就變得遙不可及。
每天忙於準備三餐、照料小孩、整理家務……
直到夜半時分,所有人都入睡時,
「過度努力」的你,累得連睡覺都已是一種「奢侈」。
忙著愛家人,但卻忙到忘了愛自己──
當你輕聲說「再累都值得」,心底卻忍不住懷疑:「真的嗎?」
當你被稱呼「某某媽媽、某太太」,卻開始想念「過去的自己」。
★每天10分鐘,解除「情緒臨界點」,找回自己喜歡的樣子!
擁有六個孩子的作者妮可‧克拉克,也曾把日子過得一團亂。她總是全心全意地為孩子付出,唯恐自己哪裡做得不好。然而,長期面對不如預期、突發的狀況,再怎麼有耐心的人,也難免有挫折和崩潰情緒。
儘管深愛孩子,卻渴望再次擁有失去的自由,對於生活被洗衣、打掃和煮飯等家務及育兒瑣事占據,她逐漸感到煩心,甚至覺得痛苦……在陷入嚴重焦慮與不安後,她才意識到,「我們與自身的關係,才是最需要經營的關係」,將自己放在首位並非自私。媽媽真的不需要因為「對自己好」就有罪惡感,更不用背負完美形象的包袱。
妮可開始留下一些時間給自己──學著傾聽「內在聲音」,釋放「情緒壓力」。在這樣的過程中,她發現只要每天給自己「10分鐘」,就可以成為孩子們心目中「夠好」的媽媽。因為,當你懂得愛自己時,孩子就能真正學會做自己!
取自《我不只是媽媽,還是我自己》
************************************
各位朋友,連假早安:
這個時候,「媽媽」這個角色又要考驗自己的身心極限了。
我會推薦這本書的理由,不言而明。除了我對「媽媽」角色的關心,還有這本書的某個章節,如下列摘文,跟我自己的書名,相當類似。
這本書提醒我們,要記得把時間留給自己。
作者有六個孩子,她的提醒很有參考價值。她回歸自己與自己的關係,才抓住了生活的重心。
接下來幾天分享這本書,希望在連假期間,給「媽媽」一些陪伴。
祝願您,願意以善意看待自己,別老是覺得現在的自己很糟!
************************************
相信不論何時,你都是「夠好」的媽媽
【文/ 妮可・克拉克】
「給親愛的自己:真是糟糕啊,你對自己好嚴格。你給別人的愛比給自己的多得多。你也值得被稱讚啊。」―無名氏(Anonymous)
露易絲.賀是一位很棒的教練和老師,可以教導你如何愛自己。她開發出一個稱為「觀鏡而知己」(Mirror Work)的計畫,是相當簡單且有效的一套方法。她告訴我們,站在鏡子前面直視自己的雙眼,然後在我們說:「我愛你,並完全接受你現在的樣子。」之後,觀察一下我們看到和感覺到什麼。她在世界各地舉辦的研討會和工作坊上,讓學員在鏡子前進行練習,然後讓他們回答。接著,她會回應他們,幫助他們克服在情緒上以及深植於內心深處不信任自己的問題。
有些人對鏡子裡的自己說愛你時感到十分不舒服,好像在說謊一樣;有人則覺得可憐或可怕;有些則有罪惡感或怨恨,讓內在批評家因為他們膽敢這麼說而打擊他們。露易絲領導她的學員,使他們擁有更好的自我形象和生活,而其方法十分簡單,只是在接下來的幾週內,在看到鏡子時不斷地重複這句話。
藉由不斷地重複,很快地就能從不熟悉變得熟悉,並接受這句話。
我親自嘗試過這個技巧,而且發現它對我很有用。有好幾年我都不想看鏡子,除非在絕對無法避免、必須讓自己外表看起來尚可的情況下。我討厭我的身體,覺得自己的頭髮很可怕,而且不論跟自己或別人的眼神有所接觸時,都會覺得不舒服。在對每個我經過鏡子裡頭的我,說我喜歡你並接受你後,我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經歷了真正的自我關愛和轉變。似乎我們重複的次數越多,我的潛意識就會保留住這個意念,並讓它們成為我們的一部分。如果我們想要事情變好,就需要專注在好事上,並一次又一次地重複我們想要相信的事情。當我們聽到壞內在批評家試著掌控意念時,我們可以在它運作起來之前,半途阻止它。在學會新用語上,「重複」也是其中關鍵。
另一位擁有幾百萬讀者的演說家、作家和教練布萊恩.崔西,做過十分類似的事情。他在《成功不難,習慣而已!》(Million Dollar Habits)書中告訴人們四處走走,然後一邊不斷重複說:「我喜歡自己。」
***
相信自己已經夠好了
另一件我們可以對鏡子做的事,就是在它們上頭用白板筆寫上「我已經夠好了」。每次我們洗手、刷牙或經過時都念一下這個句子,讓它在我們的潛意識裡留下深刻印記,並幫助我們開始相信自己值得,已經夠好了。我和先生比較喜歡在鏡子上寫「我綽綽有餘」(I am more than enough),因為感覺這句子的限制比較少。瑪莉莎.皮爾曾說:「能夠最簡單和最快速獲得自尊的方法,就是自我讚美。」她還說:「每個問題背後的根源,都是因為自信或自愛出了問題。」我一直以來也都這麼認為。在今日的醫療手法中,我們通常著重在問題的症狀上,而非造成這個問題的根源上。雖然這麼做,可以在短時間內帶走我們的痛苦,但除非我們解決了問題的根源,否則痛苦和疾病仍舊會回來。
藉由與我們內在孩子的眼神接觸,並讚美或告訴自己「我們已經夠好」或是「有人愛我們」,那麼在短短的時間內,我們就能治癒一生的傷痛與不安全感。
阻止許多人無法這麼做的最大原因,只是因為他們不相信自己夠好。他們已經制式化地相信,自己必須努力,才能感到自己值得,並證明自己「夠好」。這不是真的。我們本質上總是夠好的。我們不需要成為晨光媽媽,或讓小孩帶著媲美Pinterest美照的點心,才覺得自己夠好;我們不必在成為最合適和最堅強的媽媽後,才能感覺自己夠好;甚至不需要經常淋浴、化妝或是拿出我們的睡衣,就夠好了。我們永遠都是夠好的,而也正好是我們孩子所需要的。然而,養育我們的文化似乎鼓勵謙虛,而且要證明我們的正確性、適合程度和專業性,難怪我們這麼多人很難覺得自己值得。我們覺得必須達到那個成績,證明我們的能力,或做任何可以贏得自己價值的事情。
有沒有可能我只是一直在騙自己?
在《聖經》中浪子的比喻故事,可以幫助證明我的觀點。故事中,一位富有的父親有兩個兒子。他計畫給他們都留下一份遺產,但那叛逆的小兒子不想要等到後來才拿到遺產。他想要自由自在地過他想要的生活。於是他問父親,可不可以早些給他遺產。然後這位小兒子將他的那份遺產拿走了,過上了「充滿罪惡」的生活,並將他拿到的遺產揮霍殆盡。他的父親每一天都焦急地等他的兒子迷途知返,擔心他的安全和幸福。有一天,這個兒子終於回家了。他的父親十分開心,為了他殺了一頭肥牛(奢侈品)飲宴。這個父親所做的事讓小兒子感到前所未有的「寶貴」,他沒有因為小兒子的浪費和錯誤,就把人趕走。他無條件地愛小兒子,只求他能快樂且回家。
在神的眼中,我們大家不論何時都是寶貴的,這份寶貴並不會因為我們的罪或錯誤而改變。我們從不需要去賺取自己的價值或向祂證明我們自己。他隨時、無條件地愛我們。
身為母親,我完全可以了解這位父親的心路歷程,而且學到越來越多神對我們、祂的孩子,到底是什麼感覺。如果我必須看著我的孩子做出錯誤的決定,在我覺得「錯的」事上浪費自己的天份、時間或金錢,那會讓我十分傷心,不過卻絕不會讓我對他們的價值有所懷疑。他們總是我喜愛的珍寶。我會一直愛他們、關心他們,並希望他們能得到最好的。
同樣地,不論是一百元、一千元或任何幣值的錢,就算經歷過最重的打擊、風雪和折磨的鈔票,其價值仍不受改變。只是因為它們身上被寫東西、被弄髒、用錯方式或不好好地對待它們,都不會讓一百元用起來變少。它完全擁有本身的價值,不論過去曾發生什麼,或它是用來做什麼。
你不論何時都夠好,對你的幸福而言至關重要。除了自己,你不需要為任何人證明自己的價值。我向你保證——你夠好,你有價值!你可以透過「觀鏡而知己」練習並在鏡上寫「我已夠好」,就能在很短的時間內這麼相信自己。
.
以上文字取自
我不只是媽媽,還是我自己:10分鐘自我修復課,解除「情緒臨界點」,釋放壓力,隨時擁有光彩與自信,讓你愛小孩照顧老公,更能漂亮做自己!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9911
.
【已因疫情取消】3/28台中免費公益講座_如何陪伴與傾聽孩子的情緒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853315441996/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皮爾 金石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女人都希望自己永遠優雅、美麗、自信且從容;
但擁有「媽媽」身分後,這些似乎就變得遙不可及。
每天忙於準備三餐、照料小孩、整理家務……
直到夜半時分,所有人都入睡時,
「過度努力」的你,累得連睡覺都已是一種「奢侈」。
忙著愛家人,但卻忙到忘了愛自己──
當你輕聲說「再累都值得」,心底卻忍不住懷疑:「真的嗎?」
當你被稱呼「某某媽媽、某太太」,卻開始想念「過去的自己」。
★每天10分鐘,解除「情緒臨界點」,找回自己喜歡的樣子!
擁有六個孩子的作者妮可‧克拉克,也曾把日子過得一團亂。她總是全心全意地為孩子付出,唯恐自己哪裡做得不好。然而,長期面對不如預期、突發的狀況,再怎麼有耐心的人,也難免有挫折和崩潰情緒。
儘管深愛孩子,卻渴望再次擁有失去的自由,對於生活被洗衣、打掃和煮飯等家務及育兒瑣事占據,她逐漸感到煩心,甚至覺得痛苦……在陷入嚴重焦慮與不安後,她才意識到,「我們與自身的關係,才是最需要經營的關係」,將自己放在首位並非自私。媽媽真的不需要因為「對自己好」就有罪惡感,更不用背負完美形象的包袱。
妮可開始留下一些時間給自己──學著傾聽「內在聲音」,釋放「情緒壓力」。在這樣的過程中,她發現只要每天給自己「10分鐘」,就可以成為孩子們心目中「夠好」的媽媽。因為,當你懂得愛自己時,孩子就能真正學會做自己!
取自《我不只是媽媽,還是我自己》
************************************
各位朋友,連假早安:
這個時候,「媽媽」這個角色又要考驗自己的身心極限了。
我會推薦這本書的理由,不言而明。除了我對「媽媽」角色的關心,還有這本書的某個章節,如下列摘文,跟我自己的書名,相當類似。
這本書提醒我們,要記得把時間留給自己。
作者有六個孩子,她的提醒很有參考價值。她回歸自己與自己的關係,才抓住了生活的重心。
接下來幾天分享這本書,希望在連假期間,給「媽媽」一些陪伴。
祝願您,願意以善意看待自己,別老是覺得現在的自己很糟!
************************************
相信不論何時,你都是「夠好」的媽媽
【文/ 妮可・克拉克】
「給親愛的自己:真是糟糕啊,你對自己好嚴格。你給別人的愛比給自己的多得多。你也值得被稱讚啊。」―無名氏(Anonymous)
露易絲.賀是一位很棒的教練和老師,可以教導你如何愛自己。她開發出一個稱為「觀鏡而知己」(Mirror Work)的計畫,是相當簡單且有效的一套方法。她告訴我們,站在鏡子前面直視自己的雙眼,然後在我們說:「我愛你,並完全接受你現在的樣子。」之後,觀察一下我們看到和感覺到什麼。她在世界各地舉辦的研討會和工作坊上,讓學員在鏡子前進行練習,然後讓他們回答。接著,她會回應他們,幫助他們克服在情緒上以及深植於內心深處不信任自己的問題。
有些人對鏡子裡的自己說愛你時感到十分不舒服,好像在說謊一樣;有人則覺得可憐或可怕;有些則有罪惡感或怨恨,讓內在批評家因為他們膽敢這麼說而打擊他們。露易絲領導她的學員,使他們擁有更好的自我形象和生活,而其方法十分簡單,只是在接下來的幾週內,在看到鏡子時不斷地重複這句話。
藉由不斷地重複,很快地就能從不熟悉變得熟悉,並接受這句話。
我親自嘗試過這個技巧,而且發現它對我很有用。有好幾年我都不想看鏡子,除非在絕對無法避免、必須讓自己外表看起來尚可的情況下。我討厭我的身體,覺得自己的頭髮很可怕,而且不論跟自己或別人的眼神有所接觸時,都會覺得不舒服。在對每個我經過鏡子裡頭的我,說我喜歡你並接受你後,我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經歷了真正的自我關愛和轉變。似乎我們重複的次數越多,我的潛意識就會保留住這個意念,並讓它們成為我們的一部分。如果我們想要事情變好,就需要專注在好事上,並一次又一次地重複我們想要相信的事情。當我們聽到壞內在批評家試著掌控意念時,我們可以在它運作起來之前,半途阻止它。在學會新用語上,「重複」也是其中關鍵。
另一位擁有幾百萬讀者的演說家、作家和教練布萊恩.崔西,做過十分類似的事情。他在《成功不難,習慣而已!》(Million Dollar Habits)書中告訴人們四處走走,然後一邊不斷重複說:「我喜歡自己。」
***
相信自己已經夠好了
另一件我們可以對鏡子做的事,就是在它們上頭用白板筆寫上「我已經夠好了」。每次我們洗手、刷牙或經過時都念一下這個句子,讓它在我們的潛意識裡留下深刻印記,並幫助我們開始相信自己值得,已經夠好了。我和先生比較喜歡在鏡子上寫「我綽綽有餘」(I am more than enough),因為感覺這句子的限制比較少。瑪莉莎.皮爾曾說:「能夠最簡單和最快速獲得自尊的方法,就是自我讚美。」她還說:「每個問題背後的根源,都是因為自信或自愛出了問題。」我一直以來也都這麼認為。在今日的醫療手法中,我們通常著重在問題的症狀上,而非造成這個問題的根源上。雖然這麼做,可以在短時間內帶走我們的痛苦,但除非我們解決了問題的根源,否則痛苦和疾病仍舊會回來。
藉由與我們內在孩子的眼神接觸,並讚美或告訴自己「我們已經夠好」或是「有人愛我們」,那麼在短短的時間內,我們就能治癒一生的傷痛與不安全感。
阻止許多人無法這麼做的最大原因,只是因為他們不相信自己夠好。他們已經制式化地相信,自己必須努力,才能感到自己值得,並證明自己「夠好」。這不是真的。我們本質上總是夠好的。我們不需要成為晨光媽媽,或讓小孩帶著媲美Pinterest美照的點心,才覺得自己夠好;我們不必在成為最合適和最堅強的媽媽後,才能感覺自己夠好;甚至不需要經常淋浴、化妝或是拿出我們的睡衣,就夠好了。我們永遠都是夠好的,而也正好是我們孩子所需要的。然而,養育我們的文化似乎鼓勵謙虛,而且要證明我們的正確性、適合程度和專業性,難怪我們這麼多人很難覺得自己值得。我們覺得必須達到那個成績,證明我們的能力,或做任何可以贏得自己價值的事情。
有沒有可能我只是一直在騙自己?
在《聖經》中浪子的比喻故事,可以幫助證明我的觀點。故事中,一位富有的父親有兩個兒子。他計畫給他們都留下一份遺產,但那叛逆的小兒子不想要等到後來才拿到遺產。他想要自由自在地過他想要的生活。於是他問父親,可不可以早些給他遺產。然後這位小兒子將他的那份遺產拿走了,過上了「充滿罪惡」的生活,並將他拿到的遺產揮霍殆盡。他的父親每一天都焦急地等他的兒子迷途知返,擔心他的安全和幸福。有一天,這個兒子終於回家了。他的父親十分開心,為了他殺了一頭肥牛(奢侈品)飲宴。這個父親所做的事讓小兒子感到前所未有的「寶貴」,他沒有因為小兒子的浪費和錯誤,就把人趕走。他無條件地愛小兒子,只求他能快樂且回家。
在神的眼中,我們大家不論何時都是寶貴的,這份寶貴並不會因為我們的罪或錯誤而改變。我們從不需要去賺取自己的價值或向祂證明我們自己。他隨時、無條件地愛我們。
身為母親,我完全可以了解這位父親的心路歷程,而且學到越來越多神對我們、祂的孩子,到底是什麼感覺。如果我必須看著我的孩子做出錯誤的決定,在我覺得「錯的」事上浪費自己的天份、時間或金錢,那會讓我十分傷心,不過卻絕不會讓我對他們的價值有所懷疑。他們總是我喜愛的珍寶。我會一直愛他們、關心他們,並希望他們能得到最好的。
同樣地,不論是一百元、一千元或任何幣值的錢,就算經歷過最重的打擊、風雪和折磨的鈔票,其價值仍不受改變。只是因為它們身上被寫東西、被弄髒、用錯方式或不好好地對待它們,都不會讓一百元用起來變少。它完全擁有本身的價值,不論過去曾發生什麼,或它是用來做什麼。
你不論何時都夠好,對你的幸福而言至關重要。除了自己,你不需要為任何人證明自己的價值。我向你保證——你夠好,你有價值!你可以透過「觀鏡而知己」練習並在鏡上寫「我已夠好」,就能在很短的時間內這麼相信自己。
.
以上文字取自
我不只是媽媽,還是我自己:10分鐘自我修復課,解除「情緒臨界點」,釋放壓力,隨時擁有光彩與自信,讓你愛小孩照顧老公,更能漂亮做自己!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9911
.
【已因疫情取消】3/28台中免費公益講座_如何陪伴與傾聽孩子的情緒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853315441996/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皮爾 金石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現在在做什麼?」
不管答案是什麼,只要停止做那件事,然後放鬆。這個練習的目的,是訓練你的頭腦擺脫永遠在「做」的習慣,進入一種單純「存在」的較健康狀態。
學習定期掃描你的頭腦,檢查看看你在做什麼?不要因為自己雜念太多而生自己的氣…
大師與平凡人之間的差異是,大師學會觀察這些雜念而不回應它。注意它,讓它飄過……不介入。當你發現自己跟著雜念的激流翻滾而下,只需要承認這種情況正在發生,並停止你的大腦正在做的事。
取自《城市修道者》
******************************
這系列文,也許在乍看之下離我們功利社會的主要關注,有一段距離。雖然我分享的篇數也不會太多,可是,如果這幾篇的精神我們都能吸收,甚至開始實踐,也會有醒腦的作用。
從之前版面上所討論的道家經典中,我們可以看到「神凝」、「心齋」、「坐忘」的說法,有些類似佛家所說的「正念」。這兩者對我來說,都可以視為「靜心」的活動。
如果各位細看這篇摘文,便可以發現「高我」的作用很明確。我們時時觀照自己(或「小我」)的作為,覺知雜念的出現,不回應、不陷入,我們能更專注,做事也有效率得多。
負面情緒出現,不反射性地麻痺它、逃避它,只要感受它,待它靜靜地消退。我們便能減少很多「不重要且不急迫」的事,不斷佔據我們的時間。
靜得下來,我們就能回到心裡的家。充分覺知,在五感中悠遊,便像是在心裡綻放出花朵。
前天跟皮爾斯夫人討論做家事對靜心的幫助,也許我們不用劇烈運動,我們也能享受勞動帶來的心神合一。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651559542045555/
我們知道久坐不動是健康殺手,然而我們對於3C的依賴,自然而然增加了我們在健康上的風險。身體沒照顧好,而身體作為心靈的載體,心靈自然也會有困擾。
看到這篇文章之後,在今天有機會就多找時間動一動,或著把心靜一靜吧!祝福您!
******************************
積極心理掃描
【文/ 佩德蘭‧修賈】
建立一個新的精神「操作系統」,是佛教禪修重要的關鍵,但我把這套方法帶進這本書,原因在於你不需要任何舌燦蓮花的語言來做這項工作,你只要建立一個環境,用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學習「掃描」你的意識:
「我現在在做什麼?」
不管答案是什麼,只要停止做那件事,然後放鬆。這個練習的目的,是訓練你的頭腦擺脫永遠在「做」的習慣,進入一種單純「存在」的較健康狀態。透過練習,你會發現,幾乎每次你觀照自己時,你都正在做一件愚蠢的事。例如,答案可能是:「我正在煩惱,如果我的妻子沒有準時從健身房回來,我上班遲到了,結果會怎樣?」
這是一種始終在腦海後方運轉的常見類型。通常會出現「如果—那麼」的場景……然後是狀況或焦慮……擔心……我的回應……我餓了……我的腿搔癢……孩子呢?……藍色氣球……我把鑰匙放在哪裡?……她到底是誰?……我有沒有記得把報告用電子郵件寄出去?……哦,是陰天了……聽起來很熟悉?我們都是這樣。
學習定期掃描你的頭腦,檢查看看你在做什麼?不要因為自己雜念太多而生自己的氣,大家都一樣,即使是達賴喇嘛。大師與平凡人之間的差異是,大師學會觀察這些雜念而不回應它。注意它,讓它飄過……不介入。當你發現自己跟著雜念的激流翻滾而下,只需要承認這種情況正在發生,並停止你的大腦正在做的事。這種「翻滾」的情況,會以天馬行空的想法、焦慮、煩躁、無聊等等形式出現,或者其他任何把我們從當下拉出的東西。
***
放鬆。
學會放鬆,是控制的關鍵。活在這個境界就是天堂,這是城市修道者的住所—在鬧中求靜。逃到夏威夷並不能解決任何事情,你無法走向平靜,因為它在你的心裡。
***
運動
經實驗證實,運動對於降低壓力水平,效果令人驚豔。它讓血液搏動,讓腦內啡流動。我們是從一個必須整天走來走去的環境進化而來,快轉幾千年後,如今我們整天只從床鋪走到車子,然後走到辦公桌,然後走去沙發,然後上床。靜止的水會生毒,這是周圍這麼多人都生病的很大原因。
從簡單的散步開始。早上做一些伸展操,在院子裡做一些勞動。去從事某種武術活動,每天做一點氣功。如果你喜歡,去健身房;或者找個方法在家搖一搖壺鈴,學跳舞也行,你一定要動,一個健康的健身習慣,是任何一個希望過著幸福健康生活的人的基本。這一切都不是新觀念,但我會延伸一點概念:一位城市修道者會努力追求健身的高峰。你能爬懸崖嗎?你可以跳峽谷嗎?你可以提著裝了水的水桶上山嗎?我們的祖先整天做這些事。這是人生的一部分。這是你與生俱來的權利。
.
以上文字取自
城市修道者:暫停時間,尋找成功、快樂與平靜的幸福法則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63926
.
賴芳玉╳洪仲清 愛・謊言・真相:《待用民宿》的魔幻與真實 新書對談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937929103275354/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