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泡泡 這是這系列專題中,最令人鼻酸的一篇。兩個身世堪憐的小婢女,在感情與外在壓力的逼迫下,雙雙跳河自殺。自由戀愛或者同性情誼被報紙隱晦地貶低,而這種歧視與痛苦,並未完全從台灣消失。
1923 年的夏日,兩位女孩的遺體先後浮出淡水河,那水面如鏡一般,安靜地令人感到淒涼......
※百年依戀專題由漢珍數位圖書贊助,特此致謝~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松尾芭蕉在松島一帶的走踏,一路從「千賀の浦」到「雄島」,這海岸線上的瑰麗景色,讓芭蕉心生情懷雅趣,是奧之細道之旅的第一個目的地。元禄2年5月8日,他從末の松山離開後,來到鹽竈,走過御釜神社。翌日,芭蕉參拜完鹽竈神社,便乘舟支前往松島,途經「#千賀の浦」,也就是現在的「#鹽釜港」。他寫到: . 「塩釜...
百年依戀 在 謝金魚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史泡泡 台版孟姜女阿
#千里尋夫 #百年依戀 有人說愛情、麵包只能擇一,但發生清光緒年間的大花與阿春的戀愛故事中,卻未必如此。住在龍山寺五泉廟旁的大花,因前往基隆砲臺工地當苦力而與妻子阿春分離,一離就是幾年,但阿春始終沒忘記大花,在宜蘭的她存了點積蓄,這次,她決定回到艋舺去尋找大花...... #找到了嗎
※百年依戀專題由漢珍數位圖書贊助,特此致謝~
#故事人講座—台南城樓上的百年依戀
故事人講座來到台南囉!!
你知道坐落在成大成功校區裡的小西門,背後有著什麼樣的淒美愛情故事嗎?臺灣日日新報中,曾經記錄了日治時代的哪些故事?從這些故事裡我們又能看見什麼樣的城市風貌?
講座地點:台南新芽 (台南市中西區成功路 29 號 4F)
時間:2017/01/15 下午 3:00-4:30
報名傳送門:https://goo.gl/forms/7Sjm7LYzQgmorLWF3
有興趣的朋友趕快點進去報名吧!
百年依戀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千里尋夫 #百年依戀 有人說愛情、麵包只能擇一,但發生清光緒年間的大花與阿春的戀愛故事中,卻未必如此。住在龍山寺五泉廟旁的大花,因前往基隆砲臺工地當苦力而與妻子阿春分離,一離就是幾年,但阿春始終沒忘記大花,在宜蘭的她存了點積蓄,這次,她決定回到艋舺去尋找大花...... #找到了嗎
※百年依戀專題由漢珍數位圖書贊助,特此致謝~
#故事人講座—台南城樓上的百年依戀
故事人講座來到台南囉!!
你知道坐落在成大成功校區裡的小西門,背後有著什麼樣的淒美愛情故事嗎?臺灣日日新報中,曾經記錄了日治時代的哪些故事?從這些故事裡我們又能看見什麼樣的城市風貌?
講座地點:台南新芽 (台南市中西區成功路 29 號 4F)
時間:2017/01/15 下午 3:00-4:30
報名傳送門:https://goo.gl/forms/7Sjm7LYzQgmorLWF3
有興趣的朋友趕快點進去報名吧!
百年依戀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松尾芭蕉在松島一帶的走踏,一路從「千賀の浦」到「雄島」,這海岸線上的瑰麗景色,讓芭蕉心生情懷雅趣,是奧之細道之旅的第一個目的地。元禄2年5月8日,他從末の松山離開後,來到鹽竈,走過御釜神社。翌日,芭蕉參拜完鹽竈神社,便乘舟支前往松島,途經「#千賀の浦」,也就是現在的「#鹽釜港」。他寫到:
.
「塩釜の浦に入相の鐘をきく。五月雨の空聊かはれて,夕月夜幽かに,籬が嶋もほど近し。」
.
這文字大約是述說,「聞催晚課之鐘聲,梅雨已稍放晴,黃昏月微光下,籬島亦近在眼前矣。」(鄭清茂 譯,2011)此刻的芭蕉在塩釜海岸的風景裡,從悲戚的情緒中稍微舒緩過來,像是塩竈神社末社的「#籬神社」帶來了甚麼隱意。
.
■ #芭蕉紀行中的籬島
.
芭蕉紀行中的籬島,亦稱「曲木島」。比這裡更知名的「#芭蕉風景」多的是,但不知怎麼的,我篤定要拉著母親前往一探究竟。應該這麼說吧,我想要知道,到底是甚麼樣的景色,讓松尾芭蕉抒以感概萬千。
.
這鹽釜港灣自古便是商船聚集,魚鹽豐饒,從JR東塩釜站出來,很快就可以見到船塢、吊臂,快行3分鐘內可至海濱。一個漂浮在海面上的小島嶼,被一條艷紅色的鐵橋搭著,我得意地與母親說:「就是這了!我超想來這!」,母親黑人問號這樣。
.
▲ #曲木神社
.
很可惜,這曲木島與島上的曲木神社,只在祭祀時節開放,本祭、前夜祭、月次祭(見註),平時不能登島。島上入口處一樣可見「芭蕉道此一遊」的「#奧の細道」石碑,上頭寫著「籬神社」,即曲木神社的另稱。「曲木」,是指鹽竈神社建造的木工良美之意。
.
冬季的下午並不太冷,繞著鹽釜港灣想看看曲木島的正面,拍些影像紀錄。港灣堤防剛好將島圍住,想必歷經百年,灣內多處小島奇岩也許已遭剷去,站在現代工業風港岸望去,曲木島上紅色的鳥居像是在跟對岸的我說「#再見」。再見,在也不見。我好像領略了甚麼。
.
● #諸行無常的體悟
.
曲木島自平安時期就深獲文人墨客喜愛,多為吟詠,散見於《古今和歌集》、《新勅撰和歌集》、《續古今和歌集》、《夫木和歌抄》。我突然領悟了一個場景,就像《古今和歌集》描述著「#依戀鹽竈籬島的松」(塩釜のまがきの島の松ぞ恋しき)(鄭清茂 譯,2011),港內的船隻離開海岸,經過籬島,那是最後一眼的別離啊。松尾芭蕉於末松山上觀賞二松,引發的別離惆悵,終於在鹽釜灣的晚鐘裡,獲得諸行無常的抒發。
-
註:曲木神社可參拜時間是,本祭(8月1日)、前夜祭(7月31日)、月次祭(毎月1日)。
.
1. 鄭清茂 譯(2011)。松尾芭蕉 著。《奧之細道》。聯經:台北。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hVDChxAcs4/hqdefault.jpg)
百年依戀 在 alvinwanwingkit温詠傑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希望大家除左知道我識唱歌之外,仲好鐘意周圍玩~
尋找更多旅行的意義,你地不妨都話我知?
--------------------------------------------------------------------------------
作詞:林夕 作曲:陳小霞
頭沾濕 無可避免 倫敦總依戀雨點
乘早機 忍耐著呵欠 完全為見你一面
尋得到 塵封小店 回不到相戀那天
靈氣大 概早被污染 誰為了生活不變
越渴望見面然後發現 中間隔著那十年
我想見的笑臉 只有懷念 不懂 怎去再聊天
像我在往日還未抽煙 不知你怎麼變遷
似等了一百年 忽已明白
即使再見面 成熟地表演 不如不見
尋得到 塵封小店 回不到相戀那天
靈氣大 概早被污染 誰為了生活不變
越渴望見面然後發現 中間隔著那十年
我想見的笑臉 只有懷念 不懂 怎去再聊天
像我在往日還未抽煙 不知你怎麼變遷
似等了一百年 忽已明白
即使再見面 成熟地表演 不如不見
------------------------------------------------------------
・請訂閱頻道 不定時出《傑少帶你幸福起航》
・FACEBOOK PAGE: @alvin wan
https://www.facebook.com/alvinwanwingkit
・INSTAGRAM:@alvinwanwingkit
https://www.instagram.com/alvinwanwin...
・WEIBO:@alvinwanwingkit
https://www.weibo.com/u/5867777103
・EMAIL: wanwingkit@gmail.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QaZVFRMczg/hqdefault.jpg)
百年依戀 在 王炳忠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昨天 (1016 )播出的東南衛視《台灣新聞臉》中一段我的發言,正好回應這幾天兩岸網友對我的一些指教。
主要是關於我周日睡前一篇憑弔陽明書屋的散文,這篇文章,引發我臉書、微博兩邊網友不同的反應。臉書支持我的朋友,普遍頗有感觸,感嘆時移世易,惆悵不已。微博則有關注我很久的粉絲,認為我難捨民國情結,充滿孤臣孽子之情,對我有些失望。
不可否認,我對「中華民國」當然有感情,她也曾是台灣島上、乃至海內外不少中華兒女的精神依歸。國中的我,在學校門口看到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被吹倒,會急忙上前將國旗扶正,深怕這面旗幟遭受一絲塵土或摧折。年少的時光裡,每年十月一到,便會引頸期盼雙十節到來,還記得有回眼鏡斷了,深怕來不及在十月十日前修好,錯過總統府前的國慶轉播,心急如焚!
然而,當我看見陳水扁主持下的國慶大會,沒有「中華」,沒有那些緬懷先烈的愛國歌曲,取而代之的是「愛台灣」、「台灣加入聯合國」等口號,我知道這已不再是我熱愛的「中華民國」。馬英九代表國民黨重返執政後,任內遇上2011年中華民國百年國慶,但相關的慶典、晚會、影片及文告,卻都避談中華民國對中華民族的歷史及擔當。那年以後,我就已經看清,中華民國國魂離散,名存實亡;就算魂歸來兮,這具軀殼也已經腐爛,惟有投胎轉世,「中華民國」或可另獲新生。
對我而言,中華民國代表的是百年前先烈先賢對「新中國」的期望,是鴉片戰爭以來仁人志士振興中華的理想,其實也就是習近平提出的「中國夢」。在我心裡,中華民國從來不等於國民黨。至少從我懂事以來的國民黨,就從來不曾喚起我的熱情,更沒有資格代表中華民國。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我參政以後,我開始理解很多人仍然非常看重國民黨,或對仍具龐大組織的國民黨懷抱幻想,或依戀國民黨表面的圖騰,乃至不談實質的路線,只沉迷於「黨國」的符號。
對新黨郁慕明主席和國民黨洪秀柱前主席而言,他們代表了至今仍堅持原來國民黨精神的前輩,期盼中華民國肩負起振興中華的責任。但時不我與,一個不談辛亥、不談抗戰的「中華民國」,實際上只是一個割據台灣的小朝廷,甚至幫助美日阻礙中華民族的崛起,徹底淪為台獨「借殼」的遮羞布。郁主席因此感嘆:「中華民國亡國了!」許多老一輩的深藍同志聽了,哭著說難以接受,郁主席安慰他們:「那就讓我們我們努力接回蔣經國留下的中華民國,走完蔣經國開放大陸探親後未竟的志業,和大陸和平談判,共謀統一。」
坦率地說,在我出生四個月後,經國先生便撒手人寰。我對蔣經國時代的「中華民國」沒有半點印象,卻見證了兩岸交流三十年的成果,而我也同時滿三十歲。相反地,洪秀柱出生的1948年,則是國共內戰、兩岸分治的開始。我至今仍記得,她在今年海峽論壇上,想起自己為黨國奉獻大半生,為了幫台灣謀出路而提出「一中同表」,卻受盡黨內同志嘲諷,乃引用「寧為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的南宋詩句自況。對我而言,我沒有黨國情結,甚至也已放下「中華民國」情結,因為我們是兩岸交流的新世代,我們不必為黨國「抱香死」,我們該擁抱的是美好的未來。
重遊陽明書屋,回憶九年前初遊時的情景,當時馬英九當選後的蓬勃氣象,原來只是迴光返照。追憶「故國」,同時也坦然面對那已成過去,因為朝代興替只是過客,人民才是歷史的主人。天下大勢分久必合,誰也擋不住時代的潮流,但願有識之士鑑往知來,莫再重蹈黨國墮落的覆轍!
我仍尊重那些對故國難捨情懷的老同志,更要向那些放不下故國的年輕同志喊話,與你們互勉!大家稱自己是孤臣孽子,孟子則以「獨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來形容孤臣孽子的特質。我們身在此一時代的台灣,難免有孤臣孽子的憂患之情,但一旦通達事理,必能再上一層,超脫中華民國的孤臣孽子,成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忠臣。今天我們身處台島,正如「冬來嶺上一枝梅」,葉落枯枝,孤獨地吐露幽香,卻始終傲立風雪,一旦陽春消息近,猶然還我作花魁!
===========
(分享一段臉書網友楊雅晴的留言,講得很好!)
逝者已矣,朝代的興亡本是常態,在歲月的河流理更是微不足道。只是活在當下的我們,不免有惘然的感觸。
期許「中華民族」派越來越多……
●2017/10/16東南衛視《台灣新聞臉》全集─新黨青年軍的故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p9XGJvRpWY
●雙十前夕重訪陽明書屋 憑弔故國、故人、故事:https://www.facebook.com/bingzhong.wang/posts/1948469638710250
===========
王炳忠認證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ingzhong.wang/
王炳忠微博:http://weibo.com/1611864142/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3P8SoGuI2I/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