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新冠病毒後,18歲妹妹出現亞急性甲狀腺炎
亞急性甲狀腺炎是病毒感染後引起的甲狀腺疾病。
內分泌和代謝性疾病權威雜誌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5月21日上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是:
Subacute thyroiditis after SARS-CoV-2 infection
該文章報告第一例與新冠病毒感染相關的亞急性甲狀腺炎病例。
研究人員描述了一名18歲女性病人,她的臨床、實驗室和影像學檢查特徵,該病人因為在新冠病毒口咽拭子檢測陽性15天後,病人出現發熱,頸部疼痛,這疼痛還會延展至下巴。
病人的COVID-19症狀輕微,病人在數天內已完全康復。
但醫師幫病人做理學檢查時,發現病人出現心跳加快,觸診時甲狀腺疼痛和腫大。
在實驗室檢查中,T4和T3很高,無法檢測到TSH,並且炎症指標和白血球數目升高。頸部超音波檢查發現雙側和瀰漫性低迴聲區域。
該病人一個月前,甲狀腺功能和影像學檢查均正常。最後該病人被診斷為亞急性甲狀腺炎,患者開始接受皮質類固醇治療。頸部疼痛和發熱在兩天內恢復,其餘症狀在一周內恢復。
病人的甲狀腺功能和炎症指標在40天內恢復正常。
這是首次感染新冠病毒後的出現亞急性甲狀腺炎病例報告。
「亞急性甲狀腺炎」
亞急性甲狀腺炎好發於年輕或中年女性,症狀會出現在上呼吸道感染後1-4週,目前認為可能由病毒感染所導致。
亞急性甲狀腺炎主要的病理是由於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受到破壞,且發炎細胞侵入甲狀腺濾泡中,使得濾泡失去了其完整性,造成濾泡內儲存的甲狀腺荷爾蒙,被釋放出來進入血液循環中。
患者初期會出現甲狀腺功能亢進表現,如「心悸、盜汗、手發抖及體重減輕」等。也由於發炎關係患者會發燒,抽血檢查發炎指數(ESR,CRP)會增加。但患者不會出現「眼突」情形;出現疼痛腫塊有時會牽扯到下顎、耳朵、前胸、喉嚨等部位。
治療方面可採取藥物治療,多數病人需服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來緩解症狀。若症狀較輕,用普拿疼來止痛即可。較嚴重者,則須服用皮質類固醇。一般而言,服用類固醇之後可快速改善症狀。在一週後便可逐漸減少類固醇劑量。
新冠病毒真的是奸巧 !
發炎指數esr 在 Dr 文科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繼續直線抽擊偽科學】- Absolute lack of intelligence
素人父母根據有風濕關節炎患者照MRI後病情惡化而得出「照MRI會全身發炎」的結論去叫人沒事不要照MRI
嗯,是的,沒事真的不要去照MRI,又貴又浪費資源。哪有醫生會沒事叫你去照MRI? 沒indication去轉介MRI,放射科醫生也不會去幫你照呀,你估你想照就照?
第二,「有病人照MRI後系統性發炎」跟「MRI導致病人出現系統性發炎」是兩碼子的事啊。病人去照MRI當天大概也乘了地鐵/巴士、吃了個早餐、喝了兩杯水和陽光檸檬茶、再洗了個澡。難道我可以說是陽光檸檬茶令病人系統性發炎嗎?
邏輯和腦袋真的很重要,如果每個人都有,你說多好呢?
第三,again,素人父母 and friends是非常consistent的,永遠是N=1,你也不能去確認那個「有病人照MRI後系統性發炎」的個案是否真實。
當從個案詳情中,我們可以推斷吹水成分非常高。到底在什麼風濕關節炎的情況下,醫生會建議全身性MRI?做全身性MRI到底能帶來什麼有用的資訊作往後治療之用?
我們都很清楚素人父母的知識很有限,所以她們並不知道風濕免疫科的疾病除了影像素描後還有很多investigation 例如驗血
發炎指數: ESR, CRP
自體免疫系統:Rheumatoid factor (RF), anti-CCP, ANA, Anti-dsDNA 還有一堆antibody test
治癒方案也有一堆如NSAID, Methotrexate, sulfasalazine, hydroxychloroquine, MMF, tacrolimus, cyclosporine A, anti-TNFa, IL-inhibitor, JAK inhibitor, 還有林林總總的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但素人父母只懂得一種概念 「止痛」
對啊,把病情控制好,不就能止痛嗎?怎麼就理解不到這個概念?
第四,請你告訴我怎樣靠把脈而完全不靠影像掃描去確診以下病情
cord compression, cauda equine, bone metastasis, osteoporosis, glioblastoma, lymphoma, pericardial effusion, pneumothorax, pleural effusion 我可以再舉多至少100個病要靠影像掃描去確診再治療
素人父母及其追隨者的absolute lack of intelligence never ceases to surprise me 😱
———————
琴日我係急症室見到個18歲細路係單車仆落地,成個wrist obvious deformity, 唔照X-ray, 你點樣靠把脈睇邊條骨fracture, angulated or not?
然後條radius angulated fracture,唔搵骨科醫生做手術,又點樣靠順勢療法去處理?求指教
#你如果撞親個頭唔知你會唔會去照brainCT
發炎指數esr 在 Dr 文科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公立醫院真的很磨滅人的意志》文好長
首先要很感謝前輩們百忙之中都抽空讓我attach學習臨床的知識和技巧。
最近文科生有幸能夠attach不同的專科學習,發現一個令人無奈的事實。每個專科都有一個
共通點:病人爆滿和人手不夠
還有在香港才會出現的特色
醫護人員的特色
1. 巡房:一個醫生平均要巡20-30個病人
2. 門診:一個醫生平均一個session (上午/下午)要睇30-40個病人
我覺得現時最大的問題之一是普羅大眾並唔理解日常醫護人員的工作。
為了讓大家了解一個醫生的日常,我簡化醫生的工作至以下:通常會包括
《巡住院病人》
《睇》
1. 睇個病人、問診、身體檢查
2. 睇牌版(昨天病人的血壓、體溫等生命表徵)
3. 睇報告(血液報告例如全血(full blood count),發炎指數(ESR, CRP)、肝腎功能、電解質平衡、免疫化驗(抗體測試)和林林總總的化驗報告
4. 睇常見的檢查結果:心電圖、尿液化驗、大便化驗、種菌結果、抗生素敏感度測試
5. 睇醫療程序/造影結果:X光、+/-電腦掃描 +/- 正電子電腦掃描 +/- 磁力共振 +/- 內窺鏡 +/- 超聲波 +/- 其他造影/程序
《寫》
1. 寫牌版(醫囑、診斷、安排)
2. 將牌版打落電腦
3. 電腦裡選擇藥物、劑量、次數、藥物途徑、進行一輪的計算
4. 幫病人寫轉介信
5. 幫病人寫醫生信
《講》
1. 同病人解釋病情 +/- 打俾家屬交待病情
2. 同護士或其他醫療同事交代病人個案
3. 就個別病人情況Consult其他專科醫生
4. 就個別病人情況被其他專科醫生consult
以上所有事情基本上每一個病人都要做足,然後你會有廿幾三十個症。之後再有資深醫生陪你再巡一次。由9點多開始巡房巡到大概下午2-3點,你會發現你夠鐘要去門診睇症。
———————————————————-
《門診病人》
呢個時候,醫生有時會選擇直接skip lunch,有些醫生會用繽紛樂維生,直衝門診去睇症。點解唔去食個full lunch? 因為每個醫生都有幾十個症要睇呀,你去咗食lunch就代表其他同事要食埋你d症,直至你返到門診為止。
你以為這樣就完了嗎?你2點半狗衝去門診睇症睇睇睇,去到5點半,發現你叫緊個籌仲係3點半.......走出診症房外你會聽到
「DLS/DLLM,d醫生都唔知係咪路,5點幾啦,我3點半仲未睇」
「個醫生睇咁慢,去咗偷懶啦一定係,而家d後生真係唔得」
「有無搞錯呀,要呀婆等咁耐」
類似等得耐開始發勞so的病人多到我都數不到了。當你好努力睇哂所有症之後,發現原來已經6點9了。
呢個時候,你以為可以收工嗎?但原來今朝巡個pneumonia + shock個奄奄一息的病人ICU睇完話要urgent CT,岩岩睇電腦發現竟然捱到去照CT,但擔心佢唔知過唔過到呢關,完咗門診都去睇一睇佢。
搞完一輪都已經8點,你發現自己除咗條爛鬼繽紛樂之外,係咩都無食過,懷著疲累的身軀回家。剛好禁下Facebook時,係媒體d comment session見到好多人鞭公立醫生屍,覺得醫生淨係花幾分鐘睇症禁電腦,好無heart,無醫德。
當下驚覺,當初讀醫時好有抱負要濟世為懷,但點解今時今日搞成咁。意志慢慢被磨滅了,點解每日用呢種自殘式的去工作,點解唔可以善待自己,難道做醫生就要犧牲自己的生活和健康?
好多人會埋怨醫生每次睇症都只係花幾分鐘,眼都唔望下個病人,等幾個鐘睇得幾分鐘,無心去行醫,唔當病人係人。更有好多人覺得醫生搵咁多錢係應份要做咁多工作。
但無奈個事實係,時間係得咁多,人工再高都唔會變多咗時間出來,一天仍然只有24小時,一個上午仍然有四十個症睇。
當你去煮意粉時,得80隻蝦但你有40碟意粉,咁個廚師都只能每碟放2隻蝦。醫德並唔會令到廚房突然多咗d蝦出來,最多係整靚d隻蝦。如果一個廚師放多咗蝦係其中一碟意粉時,就會有另一碟意粉少咗隻蝦。呢個係一個事實,蝦就係得咁多,意粉就有增無減。
當你一個鐘要整40碟意粉時,你又要防止出錯,又要寫低係電腦陣間要落幾多蒜頭同調味料時,你又要睇實個火,又到底可以點樣同40個食客有足夠的交流呢?
————————————————————
到底是甚麼驅使醫護人員繼續留係公立醫院服務?
我不知道,大概是愛和責任吧,不然這樣子的環境到底怎樣捱下去?
在如此嚴峻的醫療環境下,作為病人的我們或許可以多點體諒醫護人員、給他們多點信任,了解多點醫療人員的日常工作,那麼就不會動輒second guess醫護人員是咪在偷懶、在hea睇打發病人。
醫療界別的同業們也請大家繼續加油,但願環境會隨著新加的醫科畢業生而輕輕改善。我們同時也要時常警惕自己會不會不經意地用了差劣的語氣跟病人對話,令到病人覺得我們無心。
是的,經歷完attachment後我真心明白大家的難處,亦明白很多時候burn out是不能避免的,但一定要記住好好照顧自己,下次食多幾條繽紛樂❤️
發炎指數esr 在 台灣風濕關節疾病教育中心- 發炎指數「紅血球沉降速率ESR ... 的推薦與評價
血液的發炎指數「紅血球沉降速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和其它許多發炎性免疫疾病的嚴重度指標,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