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圍(選段) ◎楊智傑
(一)
是沙塵暴中
一粒沙的失眠
或篩自海面
又落回海面的雨。寂靜
重組
又完成了細節
從虧損到完足,辭海中同字首單詞
衍生著
未定義的事件──
是溫熱的沙,昏沉
的雨
微觀構成的整體亦容許例外
並在足夠遼闊的
可能性中,有限的移動
是沙(或者雨)
其意志皆不可逆。唯一的傾聽者
離去時刻
是太陽
曬暖無處不在的陽台
是沙或者雨
所有的存在
(三)
萬物都是自己的屋簷
延緩著抵達
本質
黑暗冰涼的心
室內的燭火循環
雨滴表皮輕微
蒸發
破裂。旋即恢復下墜
一切努力,無一不是關於
必要性的推遲
像屋簷的雨
分流、匯聚、迂迴轉進
看雨的孩子
溫柔的眼睛,一切的抵達
與岸邊
銀亮、冰涼的潮汐──並無分別。
萬物仍是彼此的屋簷。
--
◎作者介紹
楊智傑,一九八五年生於台北,南國孩子,人模狗樣。曾獲林榮三文學獎、優秀青年詩人獎、國藝會創作及出版補助等。詩集《深深》、《小寧》、《野狗與青空》。
(出自《野狗與青空》作者介紹)
--
◎小編宇翔的最後一篇賞析
(本賞析略為脫離本周主題,不以時序前後的差異作為研究基礎,〈突圍〉與〈超上海2019〉為同年發表的詩作。本篇將以兩首詩各自但隱隱相連的寫作策略為討論對象,擴充詮釋並比較分析)
我們既是眾生的一部分,又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孤獨、苦悶與哀愁。即便是沙也有它的失眠,它的破碎。一個人躺臥的睡姿竟也與沙漠中一座月牙狀沙丘如此神似,在風中消磨。一個人流下的淚,當中的水分竟可能是千百年前另一個人撫摸過的浪。這首詩所揭示的微細與共通,甚至科學一點的解釋也有無限的詩意,譬如海洋中礦物質微量元素組成的比例總是維持恆定,正恰好與人體血液中礦物質的比例一樣,我們的先祖來自海洋,我們曾是海洋的一部分,正如你我也都是《辭海》中的一部分,萬物與萬物相應而生,互文並且創造,當一雙眼搜索到早晨裡的葵葉上,葉上三點水,當水的意志從偏旁介入心中,心中暗湧的詞彙定然不止一個,萬物在複雜中衍生著自身,有時不可定義,有時訴諸於詩意,憑藉想像,且這想像只屬於你。
這首詩中渺小的意象正〈突圍〉著它的主題,是這樣的宣示:例外可以被容許,整體由微觀構成,像沙粒堆砌出大漠,水分子激湧著洋流──無限的碰撞與巧合,一切都可能發生,這世界足夠遼闊(在此是帶著詩人的溫柔與樂觀的,毋寧說是他的詩觀),因此我們理應移動,讓沙去傾覆它的大漠,讓水去改向它的洋流,縱然我們的移動有限,但正因有限而無限激勵、挑釁,並且一旦為之便不可逆,縱然僅只一粒沙的滾動,一珠水的蒸散,微觀必然推動龐觀,那沙可能已經吹到某人的窗前,那水可能正在某個孩子的眼中滿溢、流動,承載透明。
「萬物都是自己的屋簷」,「屋簷」的意象值得深究,其實下一行就已透露,抵達正被「延緩」,因此這溫馨的意象,無非要求著旅人停留。在此,旅人其實也就是萬物,不信你問李白:「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天地是旅舍,開放、包容著我們。幾百年後蘇軾進一步說:「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將這概念向「個人」推進,假若我將自己的肉身看作旅舍,我也只是我人生中所走過的行人。又過了幾百年,楊智傑在〈突圍〉中,或許在哲學上又更進一步,反對這個人主義與相對主義的姿態,也就是說:假若我們的一生只在自己的屋簷下獨身度過,我們的本質無非向內塌縮,自己的一顆心,黑暗冰涼而已。
在這獨身的屋簷下,詩人點起了一根蠟燭,這火的元素驅動燃燒,讓萬物以輪替、交換、延異,繼續下去──果然元素被推動了:雨水開始蒸發、破裂,聚合復下墜,流動、集合、形成烏雲,開始大雨,最終抵達一個孩子看雨的眼中,盈盈中充滿光輝,比看燭火的眼睛更亮,更有情。這孩子的眼睛如一滴露,裡頭因絕對的孤寂而得以剔透,容納全世界──水的元素因火的協助,抵達了無窮的愛與好奇。
這愛與好奇如此有說服力,因為這一切都只是物質在試圖完整自己,無形中表達了自己,在自然中整合並擴及。
而這孩子眼中的水,又與岸邊的潮汐有何分別呢?沒有分別,因為萬物不再是自己的屋簷,萬物「仍」是彼此的屋簷。最後一個「仍」字多安慰,彷彿前面的誤解都不算數,我們也曾眼看著一個人自私、背叛、逃離,但我們篤信還有相遇,胸懷諒解,心中對他說:「我們仍是朋友」、「仍然可以依靠彼此」,是這樣一種化解,直接全不隱諱,抵達不可思議的同理、共情,僅僅一個「仍」字,沒有別的語言,惟堅信的「仍」,在詩的最後,給人一瞬震懾與長久的鎮定。詩人的意志柔軟循環,透過詩,以水象,迂迴轉進我的眼底,幾乎改變了視網膜的構造,修正了折射的曲度,彷彿我正視見的這世界不再窮兇、暴力。
〈超上海2019〉(請見文末附詩)則是完全不同的路數,它試圖揭示這世界的窮兇與暴力,因為溫柔的世界固然真實,但真實的世界不免充塞暴力。
在這首詩中,意象突然闊大了起來。我尋思這作詩法,似乎的確是逼不得已,或者一種涵括的,網狀的,設計的,幾近3D建模的困難。彷彿不那麼巨大就無法將當中的迷惘、錯亂化為具象,就無法承載這世界中,種種細微的爆炸。超上海是虛構的,如真實世界的投影,毋寧反過來說,真實世界才是它的投影,因為真實世界更加虛構、不可捕捉、猶疑,一旦微觀去看,就會陷入這萬花筒與幻燈片,看似真切、鮮豔、明亮,其實單薄、重覆──沒有生命的實感。因此,詩的一開頭就以矛盾修辭法揭示了這困境:
「深度虛構的人民可能突然立體起來」
虛構到底,反而突然立體。整個東亞可能僅是腦中幻象,所有現實細節:石牆、粉塵、麵館、影像,都可能只是一場夢的繁殖、量產,永遠如陀螺旋轉,不為了甚麼地,那樣空轉。
「贗品般六月的光奪窗而入午後的大雨」
楊牧也曾寫過這樣的詩句,在〈有人問我公理與正義的問題〉,楊牧說,當外頭嘈雜趨於休止,風雨打落了蕉葉,天空投下虛假的陽光──這強烈的時空感,卡爾維諾也曾在《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說:「幻想即是下雨的所在。」一瞬間,一個人對於時空的搜索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幻想,想到這雨勢擴及到了哪裡;想到世界之大,有些地方也萬里無雲;想到雨水作為象徵,這複數的龐雜;想到歷史或許是分歧的,並且進一步,將在此刻分歧得更多,如一棵博弈樹開枝散葉。不僅是意象龐大,在細微之處,甚至連量詞都乘載著超負荷,諸如「一千個線上賭場同時刷牌/ 一萬尾外送的機械魚」甚至「地鐵清潔員、文創區保安、無政府主義者/ 或無人工廠巨大機械臂」這些人影重重如鬼魅,其數目當然也是不可窮盡。
這量與質的放大、壓迫、瘋狂,近乎吞沒了我的閱讀感官,我很好奇它將如何接續下去,即便它的斷句與分行帶來頓挫的節奏,有效地推進,鏡頭長短交錯,適時抒情,我確然仍處在不安之中,我渴望某種秩序,或許這正是作者要求的效果,不安。而詩歌最終拒絕了單一的律法,揚棄秩序,它走向了矛盾的揭示,並整合矛盾。當我讀到這一段時,彷彿全明白了:
「劉不再回覆。2019在超上海
一組5G訊號
暮空中,劃破了自己生命中的萬里無雲感」
紛雜的雨聲消失了,一個人的心中無比靜謐。因為一切都是矛盾、對比,龐大混沌畢竟只是兩極的一面。因此現實無非就是超現實,未來無非就是過去,反之亦然。而敘事者無非就是那重重的鬼影,同時是我的祖輩,也是劉。
我注意到,縱然可能只是我的超譯,但我發現,「劉」這個姓氏與「留」和「流」完全同音,而這兩個同音字又是矛盾的對比。似乎指涉著時間的主題,2019的難題,超上海的困境──留就是流,流就是留,如果2019是過去,也絕對是未來。那麼到底甚麼是2019?
為了解答這個疑惑,我想到援引一個古老的典故,一講就能明白。
葉維廉在《比較詩學》中指出「時」的字源,在古字的形象上乃一個人「足踏地面」,形象的演變引發了「止」和「之」兩個字的誕生,同時兼含動(之)和靜(止),因為足踏地面既是行之休止,亦是止而將行,近乎一種舞蹈的律動。太陽的行而復止,止而復行,這瞬間的停駐與延續,同時包容過去與未來,對初民來說,便是「時」──這原本抽象的意念,存在於古字之中,其實是具體事象的活動,也是生存環境的提示,不如說,是太陽與時間在表達自己。漢語的這種結構甚至影響了大導演艾山斯坦(Sergei M. Eisenstein)在電影中發明了「蒙太奇」的技巧。
那麼,「2019超上海」到底是什麼?毋寧問,時空是什麼?「2019超上海」既是過去,又是未來。但也絕對可以倒過來說:它不是過去,更不是未來。那麼「2019超上海」到底位於什麼時空?這時間與空間所拼組而成的標題,中間夾了一個「超」字,是暗指時間與空間彼此超趕,永遠變動、不可定義嗎?這兩極的融合與騷動,無休無止,詩中不斷出現過去與未來,卻絕口不提「現在」。如果再自問一次,什麼是時空?劉,我想,現在,答案已經在你我心底。
--
超上海2019 ◎楊智傑
—— 這是一個昏昏欲墜的過去
深度虛構的人民可能突然立體起來
東亞的腦皮層上
發燙的金融區靜靜產卵:
石牆、粉塵、一些粗劣麵館、中央電視和賽博格電影
贗品般六月的光奪窗而入午後的大雨,增加了歷史分歧的維度──
2019我與劉在半島酒店碰頭
劉,一如既往,從未出現。像一個殘次的幽靈
思緒清晰,但呈像模糊……
擴增實境、浮空投影、行動支付。各種奇觀驅使我們
閉眼走向祖輩的外灘,在麻將館與
二胡聲中尋求對抒情時代最後的誤解
從2019到2019。沒有一次我真正
想起過去。出租車師傅拉嗓:「对美贸易战
我看还要再打十年以上」
烈日一片漆黑
我變得更盲,也許,更不確定
──又一座新上海懸浮於上海上空!
往東,往電視塔。往北
工人體育場、「冰雪大世界」。一千個線上賭場同時刷牌
一萬尾外送的機械魚
同時故障
劉似笑非笑,像那唯一不願透露結局的人
「明日我們都將更容易
讓兒孫
從擦亮的空氣中看見未來的財政部門。」劉不明白
時間,這全新的信貸業務
正迫使另一代人在黑暗中屈膝、倒下
成為地鐵清潔員、文創區保安、無政府主義者
或無人工廠巨大機械臂
確保未來和
未來間的包裝,嚴格遵循明亮清晰的標示……
劉不再回覆。2019在超上海
一組5G訊號
暮空中,劃破了自己生命中的萬里無雲感
我知道他將是最後被傾倒在江面的人。顱骨碎裂
永遠改變了記憶的環並一一被回收至黑色塑膠袋裡
劉。
2019,要理解現實僅屬
一次性的超現實
此後我們身體、心靈和家族史將異常柔軟
讓孫輩在彩繪飛機上,滑iPhone,等傳到前頭的好消息──
四面八方都是陰沉、明亮而非物質的蛹。
而那曾在強光中破產的祖輩背著我
陌生的方言對我說
「劉,你從外幣到房產金融的知識都不夠」
2019。這是一個昏昏欲墜的過去,但它仍然是過去。
也毫無疑問是未來。
(本詩曾獲林榮三文學獎)
--
|#關於文學獎的不重要冷知識|
在文學發展的過程中,文學獎是波是浪,卻不是海的本身。
——向陽,2003年
--
美術設計:驀地
圖片來源:Unsplash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文學獎 #楊智傑 #林榮三 #林榮三文學獎 #時空 #渺小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4/20210403.html
瘋半島天空之鏡 在 阿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俯瞰荷伯特》
==================
Laowa X Fotopro X H&Y 廣角風景器材 優惠團購!
http://photographerling.com/buy
免費風景攝影講座 x 團購產品試用會
https://goo.gl/rYwVhe
==================
「嗖~」
在後座甜睡之際,突然聽到說到埗了。於是,毫無戒心地打開了車門。
就在那一刻,全身的細胞都甦醒了!因為,一股刺骨寒風撲面而來,直搗在溫暖車廂內毫無防備的我們!
我們身處的是澳洲塔斯曼尼亞,荷伯特市的威靈頓山 (Mt. Wellington)。這裏是我們一行六人的塔斯曼尼亞之旅中,首天的首個景點。
現場氣溫相當低,真的可媲美雪山(地上真的有冰雪!)。加上強勁的風勢,下車不夠10秒已經要躲回車裏去了!
不過,一場到來,又豈能輕言放棄!穿好大衣後,我們一同勇敢的再次跳下車,並開始瘋狂亂跑!我們一股勁奔向遠處一個有無敵大玻璃的室內觀景台,才得以好好欣賞山下的美景!
1,270 米的威靈頓山山勢陡峭,景觀極之開闊,俯瞰著整個荷伯特市,以及塔斯曼半島。記得初抵荷伯特時,我就注意到這座山,還在幻想山上的風景一定很美。沒想到真的到來了,還能驅車前往!
拍風景又豈能滿足於只在觀景室內隔著玻璃拍?稍事休息後,我便帶著相機,走到外邊的木道觀景台,以嘗試拍得更開闊的構圖。
然而風勢真的完全不饒人,要站穩已經很困難,加上氣溫低,手指極度遲鈍,根本難以架起腳架慢慢拍攝。於是,我只是屈膝紥馬,並以手持包圍曝光拍下眼前的景色。這樣的情況下,構圖基本上都只能憑直覺了。
寒風雖然強勁,但身邊有人相扶,就能堅持著了。
========
這幅使用的,繼續是 @老蛙 Laowa Hong Kong 的10-18mm FE Zoom超極端廣角鏡頭,以最廣角的10mm焦距拍攝。
我發現在10mm的極端廣角下,有時會呈現出肉眼沒能留意到的氣勢。例如這幅,天空的雲隱約構成了放射的形態,而用肉眼是較難看出的。因為這個放射形態其實橫跨了很廣闊的天空,而我們的目光往往不會放得那麼廣,因此就不明顯了。
但在極端廣角之下,天空被壓縮在一個肉眼可完全覆蓋的區域中,因而形態就變得一目了然了!這是極端廣角難用之處,但也是它的威力所在!
===========
*加入「影影貢!攝影交流谷」,互相交流學習,一起進步吧!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26126641128068/
阿零:土生土長香港人。既是攝影師,也是個跨媒體創作者。除了拍照,也創作攝影相關的影片和寫文章,並活躍於不同的交流平台。快來跟我交流吧!
Facebook專頁:主要用來發佈攝影作品、分享背後故事及心得、刊載文章和資訊。最重要的是和大家的交流~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grapherling
YouTube頻道:定期更新,一起分享攝影的樂趣!
https://goo.gl/GoK1Zx
IG:新照片最先發佈的地方!也會有較多個人生活的分享~
https://www.instagram.com/arling.hk/
Fever達人主頁:集中發佈攝影文章的地方,方便集中閱讀~
https://www.dcfever.com/column/info.php?id=643
個人網站:影片、相片、文章集中看!集合了我在不同平台創作的內容,請隨便參觀~
http://photographerling.com
瘋半島天空之鏡 在 Pearl Wong 黃乙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好喜歡這種說歷史的方式😉
【說書模式】
之前看完《神力女超人》就說要打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懶人包…
結果拖到現在才有時間打 OAQ。
WW1是一場非常複雜的大戰,各國都打得很崩潰,而且老是陷入僵局,導致這場「能終結一切戰爭的戰爭」很不精彩,所以不常被改編成電影或遊戲,大家也就沒那麼熟了…
WW1在1914年開打,打了四年多
到底為什麼會開打這場造成3500萬人死傷的戰爭勒?
我們可以先從1870年的夏天講起…
-- -- -- -- -- -- -- --
很久以前,法國有個拿破崙。
他超強,強到整個歐洲要團結起來才能打爆他。
拿破崙被打爆後,法國從本來的歐洲霸主,變成歐洲魯蛇,心情很差,國家混亂了好一陣子。
之後拿破崙的後代登高一呼:
「賭上我阿伯的名聲!我要讓法國重返榮耀!!!ヽ(`Д´)ノ」
法國人也跟著喊「重返農藥!!ヽ(゚∀。) ノ」
於是,急著重返榮耀的法國往地圖右邊打過去,想把老是跟他們作對的普魯士打一頓,證明法國還是很強的!
誰知道普魯士強的跟鬼一樣,法軍被打成智障。
還被普魯士一路追打回巴黎,整個法國被翻過來。
凱旋而歸的普魯士轉頭怒嗆沒幫忙的各個日耳曼勢力:
「你們這群87,法國人打過來了還在內耗,我們快點建國啦!」
在普魯士的號召下,整個邦聯團結起來
《德意志帝國》就此誕生!
-- -- -- -- -- -- -- --
日耳曼人建立了德國之後。
馬上開始趕進度拼工業,加上宰相俾斯麥的各種神外交,德國馬上就成為歐洲前三名的國家。
…直到新德皇威廉二世上台。
新德皇血氣方剛,急著讓德國成為世界第一。
可是經濟拼不贏英、法讓他很不爽…
「為什麼贏不了? WHYYYYYYY?」
「報告德皇大大,因為我們殖民地太少」
「那就去佔殖民地啊!」
「報告,太陽下的殖民地都被別人佔光了」
「QQ」
為了成為最強,一定要取得更多的殖民地!
但德國本來走大陸政策,海上根本打不贏英國…
於是德國決心建立一支比英國更屌的艦隊,開始瘋狂建造當時海上最強的戰艦:「無畏艦」
英國知道後十分生氣,馬上下令:
「不管德佬作幾艘無畏艦,我都要比他多一倍!(#`Д´)ノ」
雙方就開始了以無畏艦為中心的軍備競賽。
船一直造一直造…兵一直徵一直徵。
附近國家很害怕被這兩國偷打,也只好跟著一直徵一直徵。
最後大家都花了一堆錢跟資源,卻也覺得超級靠北。
「這樣下去不行啊…」
英國不想吃土,就開始跟德國談判,但過程很不順利,一直吵架,兩國關係反而惡化。
-- -- -- -- -- --
一看到德國跟英國吵架,跟德國有仇的法國馬上跑去找英國作好朋友。
英國說:「好喔。」
法國再接著找俄羅斯帝國也一起當好朋友。
俄國也說:「好喔。」
法國、英國、俄國於是組成了「三國協約」,手牽手一起排擠德國。
-- -- -- -- -- --
但是德國不怕,德國本來就有朋友。
一個是地中海那兒的義大利;
另一個是在德國南邊的奧匈帝國。
奧匈帝國雖然現在已經不存在了,但在當時可是歐陸top 5的國家,還跟德國一樣是日耳曼人+德語為主,是德國最好的兄弟。
但這奧匈帝國是多民族國家,在巴爾幹半島大亂鬥的時候,也跳進去湊一腳,A了不少好處。
但也因為領土擴張,國內update了更多的民族衝突,還得罪了一大堆鄰國。
最氣的就是南邊的塞爾維亞,他們被奧匈衝康到國土計畫整組壞光光。
懶趴火熊熊燃燒的塞爾維亞,派出了刺客摸進了人群,趁著奧匈軍事演習的時候,碰碰兩槍,槍槍命中要害,把看演習的官員射死了。
這官員可不是小咖,他是奧匈的王儲法蘭茲‧斐迪南!是下一任奧匈皇帝,更是奧匈反戰派的老大。
他一死,奧匈全國氣到炸掉,而且也沒有人能阻止戰爭了。
「塞爾維亞你混蛋!我要殺爆你!ヽ(#`Д´)ノ」
結果這時俄羅斯卻跳出來說:
「慢著!」
「塞爾維亞是我兄弟,你動他就是動我!」
奧匈縮了一下。
然後馬上傳訊息給德國:
「兄弟,你挺我ㄇ? OAQ」
德國秒回:「別怕,有我在」
有了德國支持,奧匈就天不怕地不怕了,直接找塞爾維亞開戰。
但塞爾維亞有俄國挺,俄國又有法國挺,法國則有英國挺。
於是場面變成:
德國 + 奧匈 v.s. 塞爾維亞 + 法國 + 俄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開打。
(那時,所有人都以為只是幾個月就會結束的光榮戰爭…)
-- -- -- -- -- -- -- --
德國一開始就準備好一份計畫:《施里芬作戰》
也就是:先往西部用最快的速度尻掉法國,再回頭把俄國幹掉。
但法國早有防範,邊界地方蓋了一堆要塞。
德軍於是假裝派一些兵去邊界跟法軍打打鬧鬧,真正的大軍從比利時繞進去。
比利時對此表示:「幹」
(然後因為中立的比利時被輾過去,本來還想置身事外的英國不得不加入戰局。)
法軍完全守不住從比利時衝出來的大批德軍,全軍一路邊打邊退,眼見巴黎就要 GG了…
還好英國遠征軍及時趕到!
法軍配合英軍用盡吃奶的力量背水一戰,反打一波,在馬恩河奇蹟似的擋下德軍。
-- -- -- -- -- -- --
德軍士兵:「靠北,被反攻啦!」
德軍軍官:「趕快開始挖戰壕!設下防線,別讓他們反攻!」
英法士兵:「靠北!守住啦!」
英法軍官:「趕快開始挖戰壕!設下防線,別讓他們再次進攻!」
於是兩邊各挖了一條大戰壕,架好一堆機關槍,設下重重防守,沒有人可以穿越。
英法軍官:「這樣下去會陷入僵局,我們必須挖戰壕包圍它們!」
德軍軍官:「這樣下去會陷入僵局,我們必須挖戰壕包圍它們!」
然後兩邊就像玩貪食蛇一樣,一邊狂挖土,一邊想辦法包圍對方,不小心挖太近還會起衝突…
結果就這樣一路從瑞士山邊,挖到比利時海邊,雙方除了挖出兩條500公里的壕溝以外,對戰況一點屁都沒影響。
從此雙方陷入可怕的僵局。
兩軍就這樣身陷戰壕困境四年,雖然雙方都一直嘗試要突破對方的防守,但是要衝過機槍的火線根本就只是送頭,不論怎麼進攻,都只有死一堆人,完全0作用。
-- -- -- -- -- --
為了突破戰壕。
德軍想出了一堆姬芭點子,例如:
「我們可以用毒氣癱瘓他們的戰壕啊!」
「喔喔喔喔喔,這招讚,這招讚!」
結果毒氣一噴,效果十分顯著,被毒氣壟罩的英法軍又是不能呼吸、又是失明的,一下整個防線就潰散了。
「敵軍防線已破!大家衝啊啊啊......啊?你們怎麼不衝?」
「幹拎老師,我才不要衝進毒氣裡勒 ಠ_ಠ」
結果德軍不敢衝進自己丟的毒氣,作戰失敗。
(之後大家就都有防毒面具了,造成毒氣戰效果不彰)
-- -- -- -- -- --
接著是空中戰
本來的空戰是很智障的,飛行員必須一下開飛機,一下站起來開槍射人。不然就是多帶一個人上去操控機關槍,但只能射側面,一不小心還會射到自己的機翅膀。
可是德國這時研發出強無敵的《福克E》戰鬥機,性能超OP就算了,機槍還可以直接穿過螺旋槳往前射擊!
「德意志的飛機都是怪物嗎!?(;゚д゚)」
德軍徹底支配整個天空,英法的破爛戰機只能被霸凌。
但德軍很怕飛機機密外洩、也不希望飛行員折損,所以德軍並沒有使用飛機作主力進攻,只拿來防守跟輔助用。
除了戰鬥機以外,德軍還作出了超炫炮的《齊柏林飛船》,可以直接飛到英國去轟炸老百姓。
但齊柏林超大台,飛太低一下就會被打下來;可是飛太高的話,炸彈又丟不準,所以也沒對戰局造成什麼影響。
-- -- -- -- -- --
最後是海戰
由於一開戰,英國就用強大的皇家艦隊從海上封鎖住整個德國。
德軍的無畏艦們全部都龜在家不敢出來。
但是德軍生出了祕密武器《U潛艇》,從水面下偷偷摸出門,從外側實施反包圍。
這種水面下的刺客非常IMBA,英軍完全束手無策,不論是軍艦還是商船,一個不小心就會被摸掉,英國、法兩國海上的補給線也幾乎被U艇切斷…
-- -- -- -- -- -- --
西線的戰鬥完全陷入泥沼,進退兩難。
但東線的狀況卻不太一樣
在俄軍的幫忙下,塞爾維亞很努力的擋住了奧匈的攻勢。
而且俄軍在對奧匈的戰役中,還佔了上風。
但德軍一把軍隊從西線調過來後,俄軍就被殺翻。
-- -- -- -- -- -- --
地圖右下角,現在中東那邊有個顎圖曼帝國 (今天的土耳其)
鄂圖曼看到有人在揍俄國,馬上加入同盟國一起毆打俄國。
戰局擴大成:
德國 + 奧匈 + 鄂圖曼
v.s.
英國、法國、塞爾維亞、俄國
-- -- -- -- -- -- --
鄂圖曼跟俄羅斯結怨已久,尤其是之前巴爾幹大亂鬥就是因為俄羅斯跑來亂,才會害鄂圖曼失去巴爾幹的勢力。
顎圖曼部隊心想:
「我們可以偷偷翻過高加索山,打爆俄羅斯這大笨熊!」
結果被抓包,鄂圖曼在山上被擋住,更87的是忘記帶外套上山,冬天一來全部冷死。
後來兵線還被俄國反推,整個超雷。
-- -- -- -- -- --
為了消耗同盟國,英國決定加開更多戰線。
就開著一堆戰艦,帶著紐西蘭跟澳洲的士兵進入地中海,想從黑海支援俄國 (不然俄軍快被德軍滅掉了。)
但鄂圖曼卻在黑海入口的加里波利半島攪局,雙方又開始了一陣惡戰,然後也一樣陷入僵局。
但因為夏天幹很熱、秋天病毒大流行、冬天又夭壽冷,大家都打得很痛苦,最後英軍就帶著大家撤退了。
WW1最大的登陸戰就這樣以兩敗俱傷畫下句點,死傷慘重,卻沒能改變戰局。
-- -- -- -- -- -- --
鏡頭回到地中海,義大利半島。
本來義大利只是跟德國作好朋友…
結果卻買一送一的加上奧匈帝國,讓義大利難過但義大利不說。 (他們有領土糾紛)
現在連死敵鄂圖曼都加入了,一想到要跟姬芭人當隊友,義大利就夜裡哭哭。
英法趁機勾引義大利
「大利哥,要是你幫我們打奧匈,打下來的領土都歸你喔^^」
「好......好棒 (゚∀。)」
義大利一秒變心,倒戈加入協約國,從背後偷督奧匈帝國。
-- -- -- -- -- -- --
大戰越打越兇,戰火燒向全世界...
本來以為是充滿榮耀的精彩大戰,結果變成又慘又臭的泥巴戰,現在更演變成肚子吃不飽的消耗戰。
為了突破英軍的封鎖,德軍終於受不了了,大洋艦隊衝出去跟英國的皇家艦隊大幹一場。
這場WW1中規模最大,甚至是史上規模最大的海上決戰,以德軍小贏收場,德軍本來應該把握機會追擊並且突破封鎖的。
可是指揮官卻認為是陷阱,下令「龜一點,別太衝」而沒有追擊、也沒有突破封鎖,而是回到港口繼續龜…
-- -- -- -- -- -- --
要是被拖入消耗戰的話,最後一定是德軍吃虧,所以德國發動更兇狠的攻勢,要把法國肚子桶出一個大洞,流光法國的血…
於是德軍選了法國的凡爾登,打一波超大型攻勢!
凡爾登是高盧人的發跡之地,也是法國的交通重鎮,說什麼都不能被拿下!
「大家拼了!(メ ゚皿゚)メ」
「一個德軍都不能讓他們通過!」
可是戰況實在太慘烈了,士兵們一上場就被炸成漢堡肉。
「請求支援!OAQ)」法軍一邊死守一邊跟英軍求救
為了不讓法軍在凡爾登被殺光,英軍趕快在旁邊也發動一波更大型攻勢:《索姆河戰役》
-- -- -- -- -- -- --
本來是救人才發動的索姆河戰役,結果打的比凡爾登更血腥,英軍死傷無數。
但這場戰爭是坦克初次登場的舞台。
德軍士兵:「靠北,那是三小」
刀槍不入的大鐵箱就這樣跑進戰場,簡簡單單的輾過戰壕,德軍防線馬上出現一堆破口,德軍陷入空前危機…
…結果在這關鍵的時刻,坦克全部自己拋錨壞掉。
英軍:「幹」
所以WW1最慘烈的索姆河戰役並沒有成功把兵線推出去 (不過有救到凡爾登)
大家消耗戰繼續打,變成看誰先倒下誰就輸的戰爭…
-- -- -- -- -- -- -- --
然後俄羅斯帝國就倒下了。
仗打太久,人民死的死、殘的殘,就算活著也是窮,於是就把政府推翻了。
人民:「YEAHHHHH!」
新政府:「好,戰爭繼續打,穩住,我們能贏」
人民:「WTF? ಠ_ಠ」
人民就是不想打仗才革命的,所以新的政府又被人民推翻一次。
最後送德國一大片領土換取和平。
[系統語音:俄羅斯帝國 OUT]
-- -- -- -- -- -- -- --
雖然打贏了俄國,但在資源幾乎見底的情況,絕望的德國開始了高風險的戰術:無限制潛艇作戰
德國:「把所有開往英、法的船擊沉! 」
美國:「衝三小!炸到我的船啦!(#`Д´)ノ」
德國雖然知道得罪美國後果會很嚴重,但已經沒有其它法子了…
「賭一把,先發制人!」
於是德國偷偷連絡墨西哥,希望墨西哥能在美國注意力都在歐洲的時候,背刺美國。
結果電報被攔截,美國氣到彈出來,直接對德國宣戰。
-- -- -- -- -- -- -- --
德國這下完蛋了,剩下唯一的機會就是在美軍登陸前把英法撂倒。
於是發動了最後一波決戰:皇帝會戰
德軍在這場戰役中投入了:
1.最菁英的兵 (暴風突擊隊)
2.最菁英的武器 (A7V坦克)
3.最菁英的戰術 (砲火華爾滋)
連續好幾波的攻勢,讓持續3年的戰壕防線被一舉突破,英法軍節節敗退。
德軍:「喵哈哈,認輸吧!我們每個人都能一個打你們三個!實力的差距很明顯!」
可惜的是,德軍進攻的速度還不夠快。
美軍到了。
美軍:「可以1打3不就好棒棒?」
「不過我們一天補1萬人喔~ (´・ω・`)」
有了美軍的加入,協約國現在人力、資源都屌打同盟國,改版過後的坦克也不故障了,配合飛機與大炮的彈幕,打的德軍陣腳大亂,全軍撤退到最後防線。
皇帝會戰完全失敗,德軍氣力放盡。
-- -- -- -- -- --
不止德國很慘,所有同盟國都只能挨打…
鄂圖曼本來就打得很掙扎,結果內部被英國的一個考古學家滲透,搞出一堆阿拉伯部落鬧革命。
阿勒坡跟大馬士革失守,昔日的超大帝國在此倒下。
鄂圖曼簽下停戰協議,登出WW1
[系統語音:鄂圖曼帝國 OUT]
-- -- -- -- -- -- -- --
奧匈帝國雖然在保加利亞協助下,成功打下塞爾維亞。
但卻跟義大利打得亂七八糟,雙方決戰13次還分不出勝負。
部隊又累又苦,協約國還從希臘攻上來。
士兵們開始抗命、投降,奧匈帝國就崩潰了…
[系統語音:保加利亞、奧匈帝國 OUT]
-- -- -- -- -- -- -- --
戰況演變成23打1
德國一個人孤軍奮戰
面對協約國的步步進逼,高層意見開始分歧。
軍隊高層:「贏不了了,趕快把停戰協議簽一簽吧!」
政府高層:「我們不是還有無畏艦嗎?再拼一次!」
於是對基爾港的海軍們發出全軍進攻的命令。
海軍:「這根本是自殺,拎北不幹 ಠ_ಠ」
於是抗命,然後兵變,接著引起罷工,最後導致全國性的革命與政變。
德皇被迫流亡,在一片混亂後,新的政府倉促上台,並簽下了停戰協議。
1918年11月11日11點,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 -- -- -- -- -- --
補充:
之後的事大家就比較熟了。
參戰的國家到凡爾賽宮開了一個超久的會,簽了一堆條約。
德國領地被割一堆走;殖民地被全部奪走。
德國人民要賠一輩子賠不完的錢,還要被當成是引發戰爭的姬芭壞蛋,連軍隊、科技與貿易都受到嚴格限制,必須過著受盡恥辱又不得翻身的日子。
由美國提議的國際聯盟也跟著誕生,今後將在凡爾賽體系下維持新秩序,維護世界和平。 (可是卻因為美國總統換人,美國自己沒有參加)
日本跟美國大賺一筆戰爭財,前者成為東亞最強的國家、後者成為世界最有錢的國家,每天都在盡情搖擺。
協約國總司令福煦元帥,看到各個荒唐的戰後處置後,幽幽的說了:
『這不是和平,這只能停戰個20年…』
果不其然
1919年6月,凡爾賽條約簽訂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開打
世界再次因為人類的愚蠢而陷入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