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影片是民歌手包美聖於1980年演唱的《那一盆火》之MV,詞曲作者為侯德健,若將此歌與侯德健於1978年創作的《龍的傳人》比較,會發現兩者的旋律與節奏極為神似。
MV前半段在臺北市萬華區廣州街與環河南路口的黃氏大宗祠(江夏種德堂)拍攝,而後半段的拍攝地點則是廣州街與西園路口的艋舺龍山寺;龍山寺裡的景物與今時比較相去不大,最大的差異是現在的艋舺龍山寺已經不能燒紙錢了,而且從2017年6月開始,為了環保與人們的健康,實施減香(信眾全程只需持一炷香參拜),只開放一個香爐供信眾使用。
1958年出生於台中,天秤座的包美聖,於1977年就讀台大歷史系時,參加新格唱片舉辦的第一屆「金韻獎」歌唱比賽,獲得優勝並獲新格唱片簽約推出個人專輯,當時年僅19歲的包美聖以精靈似的清亮音色且富童趣的獨特嗓音見長,深受聽眾的喜愛,因其歌聲辨識度極高,而成為眾多民歌手中極具代表性的一位。包美聖於大學畢業後沒多久便與學長陳安斌結婚,並一同赴美深造,從此遠離歌壇,沒有再推出新的音樂作品。
包美聖在1978至1981短短三年多裡,一共出了四張個人專輯,包括1978年的《包美聖之歌》、1979年的《長空下的獨白》、1980年的《那一盆火》,以及1981年的《樵歌》。
1978年7月發行的《包美聖之歌》以清新的創作歌謠建構專輯基本調性。侯德健所寫的《捉泥鰍》,在當年極為走紅,不管大人或是小孩都能哼唱兩句。創作大將邱晨在這張專輯裡發表了《看我聽我》及《你在日落深處等我》兩首歌曲,是包美聖廣為人知的成名曲。古典詩詞的重新創作是民歌時期的一種常見曲風類型,而這張專輯裡就有三首這類型的歌曲,包括源自白雲遺音、由華麗絲譜曲的《喜只喜的今宵夜》,引自宋詞的陸游《釵頭鳳》,以及由郭芝苑譜曲的張繼七言絕句《楓橋夜泊》,這三首歌曲均將往日難以親近的艱澀詩句,重新以民謠披上一層平民的新綠外衣。《你來》透過大幅度轉調的方式,描繪濃郁的懷鄉之情,令人印象深刻。而《成長(悟於19)》則是包美聖就讀台大時,寫給同學有關青春記事的小品,這首曲子也是她個人第一次發表的創作。
《包美聖之歌》專輯裡的一段歌者簡介:
包美聖,她是台大歷史系四年級的學生,純真而又充滿耐人咀嚼的深度,平時她除了彈得一手好吉它及鋼琴之外,譜曲、填詞更是她的另一項才情。基於她那愈掘愈深的音樂才華,我們決定出這張唱片,獻給所有愛好校園音樂的朋友!
在這張唱片的12首歌中,我們能體會到一個女孩在成長歲月中的種種心路歷程…
從《捉泥鰍》、《悟於19》、《風箏》到《你在日落深處等我》,包美聖唱的不再是零星的感觸,而是在成長的歷程中,你我都曾有過成串的回憶與憧憬。
藉著歌聲的流曳,在淡淡的旋律之中,期盼您來共享那片難以忘懷的日子!
出版於1981年的《樵歌》,是包美聖赴美深造前的最後一張唱片、也是其所有出版過唱片中,製作最為成熟的一張;此張專輯的詞曲作者,均為一時之選。專輯同名歌曲是擅長書寫中國風味歌曲的靳鐵章之力作,靳鐵章寫給黃大城唱的《漁唱》是其對於寄情天地神往之情的首部曲,而《樵歌》則是其對於隱士生活熱切渴望的再次抒發,至於兩者間的對話,則總結於天水樂集所出版《李建復專輯》中的《漁樵問答》一曲。
賴西安和戴志行所寫的《竹姿》,透過磅礴的絃樂前導與合聲氣勢,以及管鐘的鋪陳,勾勒出贈別離鄉遊子的殷切叮嚀。而作家小野的弟弟-近人的詞作,則多樣化的描述了彼時大學學子的生活感懷:包括遙想母愛的《媽媽的信》、描寫畢業情懷的《又是六月》、服役時於營區的信筆隨想《捕蝶》,以及負笈離鄉的心情寫照《陽關迭》等作品。
除了上述歌曲,洪光達、馬兆駿這對組合的抒情曲《如果沒有》,亦是專輯中的重要作品。而民歌手李建復、鍾麗莉與黃韻玲,也都在這張專輯裡發表了作品,特別是黃韻玲的《第二個夢》:以兩段式的轉調,盤旋出對夢中國度的嚮往,是頗富巧思的曲式安排。而專輯裡最值得一提的,是包美聖自己創作的一首爵士曲風《給小女生》。另外,由蘇來為胡適的詞譜曲的《秘魔崖月夜》亦是另一佳作。
當時新格旗下的民歌手,如譚荃中、吳明華、蘇來、王新蓮、楊芳儀等,也在這張唱片裡支援合聲,此為民歌時代唱片裡常見的作法:彼此支援協助,共同完成音樂的理想;特別是《竹姿》一曲的合聲表現,可仔細的聆聽。
關於包美聖:
從小在台中長大,包美聖是家裡最小的么女,兩個姐姐和一個哥哥都很疼她。父親本在航空公司工作,已退休;母親是小學教員。包美聖在唸書的時候,一放假就往家裡跑,哪怕是再短的假期。高中畢業,聯考考完之後,有個漫長的假期,包美聖喜歡吃綠豆湯。怕燒乾了它,又不想盯著爐子看,於是順手拿起了哥哥的吉他,自己隨便的摸索著,加上哥哥同學的指點,就那麼自得其樂的度過了暑假。
那時候唱歌也沒什麼選擇,以歌本上找得到的美國民謠為主,包媽媽回憶,包美聖小學一年級的時候,躺在床上聽她教唱《綠島小夜曲》,這個情景至今仍記憶猶新。包美聖剛學會吉他的時候,常在廚房樓梯口彈吉他,跟母親一起大唱《梅花》,真是一幅天倫樂。
在快過完19歲的1977年4、5月間,包美聖完成了她第一首創作曲《悟於十九》,這首曲子後來改名《成長》,收錄在她的第一張唱片中。
雖然參加金韻獎使她變得有名,也灌了唱片,但包美聖並不打算從此走上唱歌的路,她認為自己能用一種課餘的態度,來面對唱歌是很幸運的,家裡全讓她自己做主,只希望她不要公開去餐廳演唱。包美聖只是個愛唱歌的女孩,不為名不為利,他相信只有這樣,唱歌才不會構成負擔。
有一次,學校辦時事分析的演講,去的同學很少;第二次在同一地點有演唱會,人山人海。包美聖因此很是感慨。有那麼多人喜歡聽中文歌是好的,但是現在的大學生是不是也該多關心世局一些呢?
個性比較好靜的包美聖,在學生時代喜歡看電影、郊遊,也喜歡到山上走走(可不是辛辛苦苦地去爬山)。她最怕在人多的地方逛街,那簡直是找罪受。她也喜歡跟好朋友一起談天、唱歌。因為金韻獎讓她成了名人,令她常常得參加音樂會的演出,在取捨方面無法隨心所欲,有時並不很想去的也得去,有時為了怕嗓子不好而不敢吃辣椒;雖然都是小事,也都是困擾。有的人可以一邊做事一邊聽音樂,但是包美聖每次聽音樂都十分專注,她喜歡抒情的曲子,對於楊弦非常佩服,也欣賞他早期的作品。
在灌第一張唱片時,包美聖完全沒有經驗,要她唱什麼就唱什麼。這次第二張,她可以自己拿了些主意,因為到底經過了那麼些日子,她也長大了一些,更知道怎樣愛惜自己的羽毛了。她選歌的原則一是好聽、二是動人,一首歌詞固然重要,旋律也仍然要緊,她絕不會因為光是詞好就接受,因為沒有好曲子,光有好詞,那詞的好就表現不出來了。
包美聖和《捉泥鰍》的作者侯德健,小時候是住在同一個村子裡長大的,有一次演唱會上,兩人先後都唱了這首《捉泥鰍》,味道很不同,一個真是大哥哥的樣子,一個是央求大哥哥帶著去捉泥鰍的小妹妹,很有意思。
包美聖唱歌只因為自己喜歡唱歌,她最不喜歡被人利用,不相干的活動她是不去參加的,她認為:「唱歌是很單純的事,絕不要把它弄複雜了。」這種態度也許是對的。本來嘛,能讓自己快樂,又能讓別人快樂不就夠了?
1977年,她以自己的原創歌曲《成長(悟於十九)》參賽,獲得第一屆金韻獎創作組優勝獎(當時的冠軍是陳明韶)。那一年她十九歲,就讀於台大歷史系。之後,在金韻獎紀念合輯中以一首《小茉莉》為歌迷熟知,又因創作才華而引人注目。打鐵趁熱,新格唱片於1978年為她推出第一張個人專輯《包美聖之歌》,裡面收錄了多首個人原創曲,以及侯德健與邱晨的處女作。為《捉泥鰍》錄音時,她忍不住哭了,不是因為被這首歌感動,而是因為太像兒歌,讓她感覺很沒面子;在製作人的軟硬兼施下,她成為該曲的首唱,意想不到地廣受歡迎。兒時,她和《捉泥鰍》的創作者侯德健住同一個村子,上同一間幼稚園,但並不熟悉,沒想到長大後卻因民歌而再次結緣。
包美聖與其他民歌手一起因民歌而留下青春歲月中單純美好的感動。其間,喜歡集郵的她與學長(台大集郵社社長)陳安斌相戀,兩人在1980年包美聖大學畢業後不久便結婚,隨後一起前往美國加州深造。在離開歌壇前,包美聖共出了四張專輯,不到一年就是一張,屬於相當高產的民歌手。當時她的先生在美國攻讀工程博士學位,她就在旅行社打工。1987年,美國股市崩盤,直接影響到夫婦二人的證券投資,但這次失敗的經驗,卻讓陳安斌興起「以電腦代替人腦進行理財決策」的研究課題。1991年,夫婦倆回到台灣,定居新竹,經過幾年的研究,幾經艱辛獲得投資,最終成立寶基資訊公司。創業初期,掛名總顧問的陳安斌事事親為,擔任總經理的她也從基本行政事務做起,如今,「寶基資訊」在台灣高科技領域擁有非常好的口碑,吸引不少國外著名高科技公司參股,賺取了億計的豐厚利潤。現在的她仍在公司擔任顧問,二子一女也都長大成人,家庭生活幸福美滿。
在「民歌三十」系列紀念活動中,淡出歌壇後將近25年,未曾以歌手身份公開露面的包美聖,於2004年答應重回舞台,在「好民歌」演唱會上與大家重逢,最讓她高興的是見到了二十多年沒見面的陳明韶。憶起當年,她說:「以前我們唱歌,不必化妝,也沒打歌服,大家聚在一起跟同學會一樣,對我來說,那就像是學生的活動,所以我從不覺得自己加入過歌壇,也沒有所謂的退出。」
包美聖的自述:
對我來說,以前對於民歌的投入可以說是「無心插柳」,並沒有特別去耕耘。
當時的「民歌」幾乎沒有一點商業氣息,印象中大家都很單純,當然,也有人很響往歌手生涯。而我是很隨性的,跟整個民歌界的人也不是很熟絡。那時我在台大唸書,唱歌對我來說只是一個活動,常常是到各個校園演唱,唱完我就趕快回學校,因為我是還要約會的。另一方面,我並不喜歡那種錄音、錄影的生活,時間很難控制,常常弄到很晚。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大家錄影錄到清晨,然後一起去永和豆漿,接著王夢麟說要送我回宿舍,他騎著重型鐵車在還沒拓寬的新生南路上,簡直在飆車,我覺得有趣,又覺得很擔心。萬一出了事,清晨一對男女,人家不知道會說些什麼……
當時唱過的歌中印象最深的是《小茉莉》、《那一盆火》,都是唱片公司拿給我唱的。從現在倒回去看,我覺得唱《小茉莉》時是我聲音最乾淨的時候,給我簡單、純潔的一點懷念。還有一首《捉泥鰍》,也不知為什麼大家就是覺得很清新,出乎意料的紅了。
那時在大學裡面,同寢室的好友向我分享了一個交友的經驗,剛好雙方的人我都認識,我就抱著「我唱給你聽,再唱給他聽」的心情,寫了《成長(悟於十九)》這首歌,「告訴你們問題其實沒有這麼嚴重」,而其實就是一個醒悟的感覺。
同時,《成長(悟於十九)》這首歌,也記錄著我19歲加入了民歌的行列。成為民歌手的一員,我只短暫佇足了三年多就離開了台灣。短短三年裡,與其他的歌手們快樂、隨性、自在地唱遍了各大專院校,沒有包裝,以自然的面貌、年輕的我們,或唱或譜,留下了許許多多生命中甜蜜而豐富的感動。
離開時,我小心翼翼地把民歌手短暫卻深刻的回憶,放在我心中一個甜蜜的位置,熱切地迎向生命中為人妻、為人母、在異鄉的新角色,遙遙欣賞著後繼許許多多才華洋溢的歌手們更熱情、更專業地投入民歌的行列,也藉著一首又一首的好歌稍解思鄉之情。回台後,偶或聽見尋找我的聲音,我雖然沒有回應,但是內心是感動的,畢竟,能被人放在美好的回憶中,是一種幸福。
《那一盆火》
詞曲:侯德建
唱:包美聖
大年夜的歌聲在遠遠地唱 冷冷的北風緊緊地吹
我總是癡癡地看著那 輕輕的紙灰慢慢地飛
曾經是爺爺點著的火 曾經是爹爹交給了我
分不清究竟為什麼 愛上這熊熊的一盆火
熊熊的香火在狠狠地燒 層層的紙錢金黃地敲
敲響了我的相思調 甜甜遠遠的相思調
別問我唱的什麼調 其實你心裡全知道
敲敲胸中鏽了的弦 輕輕地唱你的相思調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曹楊 You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Stream and download 機場 : https://cy.lnk.to/TillWeMeetAgain 機場,是我們愛情的句點 也是我不在你未來的起點 曹楊2020最揪心單曲《機場》 以獨特「揪心聲音演技」上演「機場分手」劇 在2020年4月推出個人創作單曲「微光」之後,MV上線...
當年離歌 在 BRIE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Words & Sounds #7
浪漫再起:R&B 的復甦
以剛入行的歌手來說,新歌的宣傳期不大可能超過半年。所以當 Ella Mai 在今年 4 月發表〈Boo’d Up〉的 MV 時,距離歌曲發行日已經整整 14 個月,沒人想到會有奇蹟發生。這位倫敦出身的年輕女歌手,2014 年參加選秀節目「X Factor」第一輪即遭淘汰,後來在 Instagram 上傳翻唱影片幸運被美國製作人 DJ Mustard 發掘延續星夢。DJ Mustard 打算為 Ella Mai 發行 3 張 EP 試水溫,只要當中有一首歌走紅就算成功,但沒抱太大期望。尤其像〈Boo’d Up〉這種歌,走老派 R&B 路線,既無饒舌幫腔也沒當紅 Trap 節奏編曲,歌詞還是描述心動純愛,整體完全悖離時下潮流,就算放到 R&B 極盛的 90 年代也稱不上出色。可說也奇怪,MV 推出後話題快速延燒,打破多項紀錄、從社群到名人口耳相傳、最終站上告示牌 R&B 榜冠軍。上回達到同等成就的英國女歌手是 26 年前的 Lisa Stansfield,由此可見此曲引發的效應有多不可思議。
〈Boo’d Up〉其實不是單一的偶發事件,它代表美國流行樂壇一項蠢蠢欲動的趨勢:受壓抑超過 10 年的 R&B 音樂似乎終於見到復甦的曙光。這類音樂發展長達 70 年,最早源自黑人福音與藍調,是「Rhythm & Blues」的縮寫(中譯「節奏藍調」,但現在不稱其全名,一如人們談起當代搖滾樂只用「Rock」,講「Rock ’n’ Roll」指的是像貓王那時期的老音樂)。70 年代 R&B 開始出現大量的情歌風潮,成為它最鮮明的標誌,至 90 年代幾乎統御全球。不僅國外有 Mariah Carey、Whitney Houston,中文世界也誕生陶喆、周杰倫等超級巨星。不管懂不懂 R&B 到底是什麼,當時大家前仆後繼掛上這名號,就跟現在連政治人物也要來段饒舌一樣的 skr。
然而進入 21 世紀後情勢急轉直下,嘻哈以其快速結合議題與時尚的能力、以及侵略性的節奏聲響強勢取代所有類型成為主流;唱片公司跟不上數位化腳步只得大砍製作與宣傳預算,導致需要時間金錢養成的 R&B 演唱團體一蹶不振,取而代之的是全能型的單人饒舌歌手;而美國黑人也愈來愈少參加教會詩班了,往昔 R&B 舉足輕重的福音基底蕩然無存,檯面上的鐵肺型歌手屈指可數。R&B 不得不向嘻哈低頭,選用一樣的編曲、加入饒舌的韻律、甚至委屈自己只唱副歌旋律。更重的節拍、更平凡的演唱技巧,現代人根本無從分辨二者的差異。自從嘻哈天王 Kanye West 2008 年專輯《808s & Heartbreak》、Drake 2009 年的《So Far Gone》以來,同質的音樂霸佔全球排行 10 年,在此之前從未有過任何聲響具有這麼長遠的宰制力。至於原本「正統 R&B」的音樂人雖有不少堅持下來,卻進到一般年輕人不會接觸的領域,即所謂瞄準 25 到 44 歲聽眾的「成人音樂」。這類講究情愛、曲調鬆軟的風格自有他一片天,只是一旦被歸為成人音樂,幾乎等同與更大眾、更年輕的主流市場絕緣。
如今 R&B 的復甦與幾件事脫不了關係,第一是復古風漸漸吹向 90 年代。全球賣破上億張唱片的 Bruno Mars,2016 年專輯《24K Magic》即為全面向 90 致敬的範例,Ella Mai 正是他巡迴的暖場嘉賓;不少當年聽這些音樂長大的孩子成為了音樂人,回過頭把 90 年代取樣進自己的作品裡,比如洛杉磯饒舌歌手 Ty Dolla $ign。若說 10 年前流行的是 R&B 歌手學起饒舌押韻,那麼 Ty Dolla $ign 代表的則是新興的逆向趨勢:饒舌歌手認真把旋律唱好,這也是 R&B 復甦的第二徵兆。他去年專輯《Beach House 3》有意識地大幅減少饒舌比例,「我想證明 R&B 不用自我設限,一樣能受主流聽眾歡迎,希望這能為 R&B 歌手舖路。」此外,R&B 雖然難以打進電台這個美國樂壇最主要的宣傳管道,卻意外在串流找到反攻基地。以往的主流模式是先獲得電台青睞,接著各大夜店會跟風強力播送,發球權不但被大型電台系統把持,同時不利於推廣 R&B 擅長的情歌風格。但串流平台的歌單打破上述僵局,聽眾與藝人都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從像 Spotify 的「Chilled R&B」、「The Sweet Suite」這種百萬粉絲等級的超大型歌單中,可見到源源不絕的情歌,象徵浪漫音樂在當代的回溫。例如 Daniel Caesar 與 H.E.R. 一男一女,是現在美國最受矚目的 R&B 新秀,作品幾乎都是情歌,沒有傳統電台的奧援。然而前者獲得葛萊美獎兩項提名,後者則在巡迴屢屢完售。
雖然台灣並沒有 R&B 的場景可言,但仍可觀察到同樣的現象。光今年金曲獎即有以 R&B 為主軸的 J.Sheon 與李權哲入圍最佳新人,同場還加映來自中國的丁世光;至於甫發行個人首張專輯的後起之秀 ØZI 多數作品固然兇猛,卻也不忘與 9m88 合唱一曲浪漫小品〈B.O.〉。9m88 帶來的影響尤其巨大,那首代表作〈陪妳過假日〉即將屆滿 2 歲,或許聽眾正是從那時開始重新發現這類節奏勾人、旋律優美、唱功紮實的音樂之魅力所在。當然若要扯遠一點的話,享譽全球的獨立樂團落日飛車與重振旗鼓的 City-Pop 曲風,也是近期台灣樂迷對於浪漫音樂想像的源頭。
上個月 Ella Mai 發行了自己的首張專輯,隨即空降告示牌 R&B 第 1,她的第 2 支單曲〈Trip〉也蟬聯 3 週冠軍席次,暫時逃過曇花一現之譏。如今這些藝人的成功,足以成為後起之秀的強心針,可預見不少人將投入此類音樂的創作。至於 R&B 能否重回盛世?那一來或許得視拋下福音傳統之後,如何打造出一項具有同等影響力的特色;二來則是 R&B 永無可逃避的現實:種族。這類以黑人出發的音樂,永遠被白人搶去鋒頭,從而失去了它的文化根本。R&B 與主流彷彿是悖論般的存在,這或許才是它最深沉難解的問題。
(原文刊登於《週刊編集》第 17 期)
■ Oct 27 2018
當年離歌 在 科技主婦carolche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7年我發現張學友要來台開演唱會,於是握拳跟工程師說,我們一定要看這場演唱會!我跟工程師分析為何要看學友哥演唱會:
1.歌神難得來台開演唱會,百年難得,機不可失!
2.學友哥今年已55歲了,再下次學友哥也許不會再開演唱會,也許他也六十多歲也沒厭跳啊(不跳了!)
工程師聽到學友哥六十多歲沒厭跳,就說👉訂票
(事實上,學友哥在演唱會還表演劈腿,所以六十多歲應該是沒問题😬)
要訂票的那天是個假日,我跟工程師一早一人守著一台電腦,就開始搶訂,但最終是曲終人散....掛零!我跟工程師二個是躺在沙發上暗然的享受心痛的感覺!那種感覺就好像我們二個人,當年在西班牙巴塞隆那所拍攝的照片,因相機記憶卡毀壞,而全都消逝的心痛😭
不過在張學友演唱會快開唱之際,就在已放棄這件事時,我妹突然Line我説,她朋友有多二張票問我要不要?我立馬匯款,而且我妹的朋友除了幫忙張羅票之外,又自己貼了25元的掛號費寄給我😂
(就等於原價幫我們奔走演唱會的票,自已又虧了25元!Carol 之後再遇到我妹的朋友,就對著他開唱情和義....值千金.....😆)
歌神的演唱會,彷彿是一場大秀!舞台設計及歌曲的編排,叫人醉心!我問工程師,你是否腦海裡浮現的是歌曲時期你的年少記憶?他點點頭!
當學友哥對著我們的舞台唱歌時,即使我們離歌神還有段距離,我和工程師就瘋狂的跟張學友揮手!
(原來喬克跟小甜心,在迪士尼看遊行時不斷的跟米奇揮手就是這種感覺!張學友=米奇🤣)
回家後我跟工程師瘋狂的聽張學友的歌,結果有次和婆家一起唱歌時,喬克唱了一曲「一千個傷心的理由」.......大家都驚了😂
某天我看了喬克的作文,題目我的偶像,喬克寫著我的偶像是張學友!看到第一句破題我就瞳孔放大了!
Carol:喬克,你的偶像是張學友,那你同學大部分偶像是誰?
喬克:噢...我有問一個同學,他説是劉德華!
(我的老天鵝啊!喬克跟他同學這二個小學生,心裡都住著老靈魂啊!)
喬克又寫著,我爸媽很喜歡張學友的演唱會,而且他們説有新聞寫,張學友開演唱會是因為投資失敗!而且他們說如果張學友真的投資失利,他們常常就有演唱會可以看了!
(我.快.昏.倒了!喬克的老師會不會覺得我們很壞心啊😓而且學友哥我是開玩笑的😭希望你能投資常勝.....勝勝勝🏆)
喬克作文的最後結尾:我以後希望成為像張學友一樣,歌聲很迷人,而且張學友對演出的要求,是十全十美才會辦演唱會,我希望長大能夠跟他學習這樣的精神!
(終於....作文結尾是正常的😭)
相較我小時候,小學生我的偶像作文,普遍來說,我的偶像是一般偉人,喬克的想法真的好另類不過我喜歡😬
#喬克勇於發表意見吧
#媽媽心臟已練到很強大了
#今天去了微風南山
當年離歌 在 曹楊 You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Stream and download 機場 : https://cy.lnk.to/TillWeMeetAgain
機場,是我們愛情的句點 也是我不在你未來的起點
曹楊2020最揪心單曲《機場》
以獨特「揪心聲音演技」上演「機場分手」劇
在2020年4月推出個人創作單曲「微光」之後,MV上線YouTube不到兩週隨即突破百萬次觀看,不到一個月就已累積超過150萬次的點閱率,獲得極大的迴響。藉由詮釋自己的創作,讓大家更了解曹楊,在靦腆羞澀的帥氣外表之下,隱藏的是一顆與人相處時柔軟、與夢想拼搏時堅毅、與音樂演繹時專注的心;時隔一個月再推出第二首單曲「機場」,曹楊以獨特的「揪心聲音演技」上演一場愛情別離,歌詞描述一對交往多年的情侶,因為女孩即將遠赴重洋追求自己的夢想,男孩只能在機場送別,各自走向自己的未來;一首歌的愛情情節,場景從兩人相處的小窩、電影院、機場、到分隔兩地的時空,無論是故事情節轉折與演唱音域,跨度都非常大,但是曹楊用獨特的「揪心演技式唱腔」,唱出這一場愛情的悲歡離合,讓人感受到除了他的音樂劇專業之外,更深層的體會到他想傳達的歌詞意境及內在情緒;「機場」這首歌聽起來或詞意上看起來是離別、是憂傷的,但是對於曹楊來說,機場這首歌卻是說著:「眼前的分別,雖然是充滿不捨與難過,但是分開後的各自前進,都是為了讓彼此成為更好的自己,然後終將會以更好的姿態重逢、或是遇上更美好的未來!」
「機場」由師兄葉懷佩為曹楊量身打造,想傳達的主題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經歷,那就是在成長的過程中,或許我們會面臨分離,必須勇敢離開熟悉的環境、舒適圈、或是一段放心不下的情感,獨自一人隻身前進、努力成長,再進化成更好的自己;對應到曹楊自身的狀態,從音樂學校畢業、爭取到「不能說的秘密」音樂劇演出、簽約進入唱片公司、發行個人音樂作品… 這一切,都是自己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的狀態,在愛情故事的表面下,我們所聽見的,或許是屬於曹楊自己內心的「機場」,那個要勇敢跟過往告別的自己,送走過去,迎接未來!
「機場」的MV邀請了繪製周杰倫「等你下課」動畫版MV的動畫師,以寫實都會的漫畫風格呈現,MV男主角的形象就是根據曹楊本人模樣來描繪而成的,讓曹楊就像是走出漫畫的真實人物一般;MV完美呈現出了歌詞裡動人的愛情故事,也還原出機場的人來人往、短暫停留、總讓人感傷,卻也充滿希望的場景;在全球防疫時期的此刻聽見這首「機場」,更令人感受到「前進」與「飛翔」的渴望,原來並不是那麼簡單就能獲得的,然而每個人都需要更珍惜生命的每個當下,不管道別或重逢,我們終將遇見更好的自己、更好的未來!
《機場》
曲/葉懷佩 詞/唐小奕
兜兜轉轉的行李箱
人來人往的那機場
三年前的今天
你哭著說 不想去遠方
沒來得及看完的電影
票根還在桌上
延誤的劇情 凌晨的廣場
原諒我沒活出人樣
淘汰的結局 腳步的徬徨
想問未來到底想 怎樣
早已經見慣不慣的機場
多少人迎來 多少人送往
一別是不是兩寬
各生到底歡喜還是悲傷
耳機裡循環播放
是誰翻唱著 紙短情長
久沒更新的照片牆
一切還是當年模樣
錢包裡的合照
你笑著說 不想換一張
三年復三年的惆悵
韶華不負淚濕裳
延誤的劇情 凌晨的廣場
原諒我沒活出人樣
淘汰的結局 腳步的徬徨
想問未來到底想 怎樣
早已經見慣不慣的機場
多少人迎來 多少人送往
一別是不是兩寬
各生到底歡喜還是悲傷
耳機裡循環播放
是誰翻唱著 紙短情長
早已經見慣不慣的機場
多少人迎來 多少人送往
轉身入閘的徜徉
是否要昨天今天都埋葬
明天才不是奢望
記得別辜負 這次遠航
--
MV插畫繪製:蔡維杰
MV動畫製作:異能數位影像
製作人Producer:葉懷佩 Andrew
編曲Music Arrangement:周菲比 Phebe Chou
吉他Guitar:歐冠廷
吉他錄音室Guitar Recording Studio:玩痛研究室
弦樂Strings:北京乐队 国际首席爱乐乐团
小提琴Violin:庞阔 张浩 刘潇 崔方晗 殷玥 倪冰雪 杨爽 高言 崔晓雷 徐航
中提琴Viola:毕芳 米巍 陈欣欣
大提琴Cello:孙艺 王瑶 贺虓
配唱製作人Vocal Producer:葉懷佩Andrew
配唱錄音師Vocal Recording Engineer:吳逸玲Lily Wu
配唱錄音室Vocal Recording Studio:JVR Studio
混音師Mixing Engineer:宋星凱Sean M. Sinclair
混音錄音室Mixing Studio:北極光錄音室 NLM Studios / ff Studio
母帶後製處理工程師Mastering Engineer:陳陸泰aTai
母帶後製處理混音室Mastering Studio:原艾音樂Mugwort Music
◆ 來電答鈴/手機鈴聲 Ring Back Tone / Ring Tone ◆
中華電信:手機直撥700→按4→輸入代碼 016464
遠傳電信:手機直撥900→按4→輸入代碼 095058
台灣之星:手機直撥700→按4→輸入代碼 013139
◆ 關注 曹楊 Young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young.cy1211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young.cy1211
微博 Weibo: https://www.weibo.com/u/6088257243
#曹楊Young #ツァオヤーン #조양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uwATSDGWAk/hqdefault.jpg)
當年離歌 在 暗網仔出街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w_kid12/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eepwebkid/?modal=admin_todo_tour
SUB: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KC6E5s6CMT5sVBInKBbPDQ?sub_confirmation=1
暗網? 陰謀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5RVLpFkAKQ&list=PLGzW5EwcApFuqKoowMHS9v8W34vIPyrtk
鬼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4rmkFI1ik0&list=PLglqLngY6gv5BCwaoP-q6DOwUmw1lIusF
我的100K成長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dhtp6A6YJE
破解Kate yup事件是假的! 不是綁架! 不要被騙! (Facebook上的證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NJVt56ORWo&t=2s
曼德拉效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MutzRIE_uE&list=PLglqLngY6gv5BCwaoP-q6DOwUmw1lIusF&index=17&t=5s
深刻個人經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Roa6Vs1qWc&list=PLglqLngY6gv4mm_doLUUJx4zq5KvLJ2VE
破解華語樂壇3大離奇抄歌事件 | 周杰倫 陳奕迅 張學友
我自細就會彈鋼琴. 而最近要常常待在家中, 就特別會研究音樂或樂壇這方面的資訊. 發現美國樂壇跟多個恐怖陰謀倫都好像連上了關係.
唱片公司是被光明會控制的嗎? 要成名需要出賣掉自己的靈魂?
為什麼要簡簡單單在人面前唱一首歌都百般困難呢?
我們華語樂壇相對地好像沒有出賣靈魂這些恐怖東西. 但經過一番搜尋後, 發現可能出賣人格的例子比較多.
其實總共能而3音符組合出來的曲只有343個. 當然有些音階是可以去到12個音符那麼多.
但你不覺得好多時候有一些新歌感覺上你好像小時候就已經聽過了嗎?
暗網仔出街的觀眾, 所以就講包括周杰倫, 陳奕迅和我覺得最奇案的張學友華人和香港樂壇3大抄歌的秘密案件.
周杰倫
2002至2006年期間周杰倫不單止是那幾年香港最高總銷售量的歌手, 2005年稱霸華人樂壇時推出過一張名‘十一月的蕭邦’ 專輯. 當中講死去女朋友的 ‘夜曲’ 被譽為整張專輯精粹. 雜音的開頭然後吉他和節奏加上Rap然後副歌部分. 是挺難模仿的.
但作曲詞加主唱這首 ‘一厘米的距離’ 的宋孟君做到啊!
不單止, 2016年尾各大平台上架後 ‘一厘米的距離’ 被歌迷圍jiw抄歌. 因副歌部分被指是明顯的抄襲夜曲. 網民留言最狠一句有
“你唱的夜曲跑調了” 之後宋孟君理直氣壯出來為自己辯護 “不論雷同也好, 被駡抄襲也罷”
根據多位音樂學院專人所講, 抄襲 ‘夜曲’ 的方法用了學生抄功課的方法去做. 就是歌曲的配樂, 音色, 編曲都是極度相似. 和音和旋律也相似, 但就在每段大概第三句的位置會改那一句的和音和旋律. 造成的感覺會是
“夜曲, 夜曲, 突然好難聽, 夜曲, 夜曲, 又是好難聽...” 這樣的歌曲.
其實就算MV裡面也大量出現向周杰倫致敬的東西.
之後有指他繼續抄周杰倫. 他的 ‘王者榮耀’ 是抄周杰倫的 ‘龍戰騎士’ 他首 ‘王者峽谷’ 抄周杰倫的
歌曲推出兩年後宋孟君一直被唱是偷歌歌手. 在2018年11月终於出post向周杰倫粉絲道歉並將歌曲下架.
張學友
最複雜的抄歌事件發生在歌神張學友身上. 90年代貴為四大天王的學友當年的歌非常賣得亦唱到街知行聞.
但你會否想像得到抄襲事件是發生在26年後的2019呢? 也是抄上抄再抄的世紀大奇案.
早在1993年張學友便在 “我與你” 專輯入面推出 ‘留住這時光’ 這首歌. 當年更是1993年香港旅遊發展局主題曲 ‘將心照亮’ 的粵語版, 挺有代表性的.
到2019年在內地網絡冒出一首由網上孤獨詩人名 ‘渡我不渡她’ 的歌曲, 被指似曾相識, 就是抄襲 ‘留住這時光’?
其實 ‘渡我不渡她’ 紅了之後有指是抄襲2016年內地女藝人程啲的歌曲: ‘江南夜色.’ 直到又爆跟2013年由內地獨立音樂人馬旭東作曲作詞主唱的 ‘入戲太深’ 非常相似. 直到又指用了2010年出自菲律賓組合Propesiya的歌曲Bakat Parin的背景音樂. 然後再回到張友學那邊.
所以總結: ‘渡我不渡你’ 是來自 ‘江南夜色’ 然後原於 ‘入戲太深’ 再inspire by ‘bakat parin’ 的原曲是張學友的‘將心照亮’ 的廣東話版本 ‘留住這時光.’
之後再加有網友指歌曲跟李聖杰的 ‘關於你的歌’ 和林俊傑的 ‘她說’ 也有點像. 不知道啦! 只可以講一句: 天下一大抄!
陳奕迅
陳奕迅在廣東歌和國語歌方面都唱過大量金曲. 但有指他1999年 ‘婚禮的祝福’ 專輯裡面第6首sidetrack歌‘掏空’ 最近被2018年duoyin抖音神曲 ‘去年夏天’ 抄襲了. 有網友指這個抄襲是最勇敢的, 因為副歌部分的曲子是完全一點也沒有改的. 我不敢説一定是最勇敢, 但如果真的是抄, 這樣的抄真的是比較聰明. 至少不會像第一首抄周杰倫的主打歌吧!
總結: 有辨法!!!
其實外國早有一種名 sampling的音樂風格. 就是用另一首歌的一個部, (通常副歌) 放在自己的新歌曲?面.
在8,90年代多位hip hop制作人用sampling在自己制作的rap歌裡面大掙錢後, 讓將其他人的音樂作品熔入自己歌這個做法, 好快變成一個法律的問題.
自1991年Grand upright music limited VS Warner bros recording inc的法院案件後, sampling一般都要經過一個名clearance的程序, 即是獲得原創者的許可才可以用. 當然好多時做這件事也可以非常ong貴.
所以....雖說我不知道亞州各地區法律是怎麼樣...但可以想想用這個辨法.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okTpOaxe2s/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