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拜訪一個番石榴農民,這位農民是屬於自產自銷,他早上去自己的果園採果,然後在市場租了一個攤位,每天把他採的果賣光就收工,下午再花時間顧果園。
跟他聊到許多種植的內容,他種了20年的番石榴,他說他這幾年都是清晨5點多去他的番石榴園採果,再送去市場賣,他發現早上採的果,品質比他下午採了隔天去賣的,風味上實在差太多了,以前偷懶下午採隔天再賣,客人很清楚風味變差了,自然就不願意買了,所以他為了維持好的品質只能清晨採果,雖然很累,但也沒辦法。
雖然他不懂植物生理學,但他卻用實務經驗來從事農務工作,那麼凌晨採收真的比較好嗎?
在台灣,大部分之農產品採收最好是清晨到早上八點前,清晨採收的果實可以避免田間餘熱(field heat)之累積,田間餘熱會使果實進行呼吸作用加速水分蒸散,果實的呼吸作用主要是吸收氧氣並釋放二氧化碳,呼吸作用會耗損果實內的醣類、蛋白質、脂質等營養物質,呼吸作用產生的高溫使呼吸作用更旺盛,產生之熱能造成果實維持在較高溫度,整體的品質就下降,因此採收時間最好是在氣溫低的時候採收,一天裡面什麼時候溫度最低?當然是清晨,因此清晨採收對於品質真的比較好,尤其是水果玉米,影響就非常明顯。
但是你不可能每天都那麼早去採收,很冷又很累,也不一定找的到工人願意來,那麼平常的採收要怎麼維持水果的品質呢?增加水果的儲運壽命及上架時間呢?
科技的進步,「預冷處理」(precooling)在農產品採後處理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
良好的「預冷處理」可以快速降低農產品的溫度,減少蒸散,有了預冷處理就可以讓採收後壽命很短或需經長途運輸的農產品,有機會讓消費者品嘗。
通常為了考量時間、成本、品質,多數的農產品往往冷卻在3至5℃之間,但有些農產品不能太低溫,例如蓮霧就只能在13度左右,太低會凍傷。
隨著台灣漸漸開始重視外銷,預冷處理設備這幾年來推展迅速,如西螺果菜市場外就有十多家預冷廠,菜商在標到蔬果之後,就馬上送到旁邊的預冷場處理,處理完再上車運送到其他地點,透過這樣的處理,可以明顯的減少蔬果的腐爛率,雖然有額外的成本產生,但看到西螺果菜市場外從過去的一家預冷廠,十多年內迅速發展成十多家預冷廠,就可以知道預冷對盤商明顯有利,有了需求自然就會有產能。
除了國內從產地運送到市場外,外銷的果品與蔬菜更不能缺少預冷處理,當年台灣第一批的鮮果外銷就是缺少了預冷及其他防腐儲運處理,雖然到對岸的距離很短,一下就運到了,但是到了對岸貨櫃一開,裡面滿滿爛掉的水果。
過去只關注在國內產銷,對於預冷的需求自然較低,但現在已經不同了,對於農產品不懂使用先進的科技設備來輔助,侷限在一個小框框只是越來越跟不上時代的腳步。
無論是結球萵苣的真空預冷、外銷荔枝所用的冷鏈處理、番石榴的強風預冷、青花菜的冰泥預冷,不同的蔬果有不同的處理方式,顯示預冷對維持品質的重要性以及預冷的專業性。
目前台灣漸漸普及預冷的相關處理,但國外如美國跟日本多半已經進入到連續處理的整廠製程,農產品進場後先預冷後滅菌的連續處理,確保農產品安全及後續病害或寄生蟲等。
國內有此連續系統的廠商寥寥可數,沒有做滅菌處理的產品,在架上有病菌汙染的可能性,也有可能在常溫下因為微生物產生病腐的狀況導致上架期縮短。如果是外銷至較遠的地區,未進行滅菌使蔬果回溫後的病腐嚴重,增加損耗,必然導致買方意願降低,因此只能做短距離的儲運,台灣蔬果出口貿易平均距離只有2500公里,遠輸給其他國家,成為外銷受限的因素之一。
而目前國內對於滅菌處理的規範是什麼都沒有,包含使用的藥劑、濃度、使用方式等,與其打高空整天鬼扯農業4.0 還不如實際一點,把基礎做好,搭配技術與相關設備調節產銷,這對農民才實際,不然大量的菜一衝到拍賣市場,菜價一定崩,不要整天就只會出來叫農民不要搶種,要有規劃的能力,而至於採後滅菌的相關法規,還好要換政府了,不然看這些人整天在瞎扯蛋4.0,感覺都快中風了。
Search
番鬼荔枝種植 在 濃作物- 【 蔬菜小知識 】• 番鬼荔枝全身都係寶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蔬菜小知識 】• 番鬼荔枝全身都係寶? 番鬼荔枝 ♀️原產於美洲熱帶地區,四百年前由荷蘭人引入亞洲栽種,因為呢種水果黎自「番邦」, ... ... <看更多>